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嬰兒尿布推薦哪一款?尿布種類有哪些?尿布尺寸怎麼看?挑選時該注意哪些重點?《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推薦您10款熱門嬰兒尿布品牌,並整理相關產品資訊,供您參考選購。 尿布推薦種類:尿片、拉拉褲 尿布依據穿脫方式,可分為以下2種: 尿片(黏貼型尿布) 尿布設計:腰部有魔術貼,可配合嬰兒腰圍自由調整鬆緊度 穿脫方式:嬰兒須躺著才能穿脫 適合對象:0~3個月新生兒,因為新生兒多無法自行改變姿勢,使用黏貼型可更貼合身體 尿布價格:通常較便宜,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拉拉褲(褲型尿布) 尿布設計:外型如同小內褲,只要將尿布套進雙腿、往上拉,就能輕鬆穿上 穿脫方式:無論躺著、站著都能穿脫 適合年紀:適合6個月以上,穿尿布時已不易乖乖躺好,或已學會翻身爬行的嬰兒 尿布價格:通常較貴,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尿布推薦種類選用3重點 尿片和拉拉褲可互相搭配使用,例如當嬰兒還不會爬行走路,但睡覺時已會翻身漏尿時,可在晚上改用拉拉褲,其餘時間則繼續使用尿片,以節省預算。 除了基本款的黏貼型尿布與拉拉褲之外,市面上也有推出「高腰設計」的款式,若嬰兒的尿量較大,或經常軟便而從尿布縫隙中滲出,可考慮買高腰設計的款式,加強包覆性。 市面上也有推出外層具防水設計的防水褲,俗稱游泳尿布,適合帶寶寶去戲水時使用。 尿布推薦材質怎麼挑? 尿布的結構分成2部分: 1.尿布外層 外層通常有PE防水塑膠材質及不織布等2種材質,其差異如下: PE防水塑膠材質 較不透氣 防水性較佳 適合尿量較大的嬰兒 不織布材質 較透氣 防水性較差 適合尿量較少、皮膚較嬌嫩的新生兒 2.尿布吸收層 尿布的吸收層主要由紙漿與高分子吸收體所組成,其功能如下: 紙漿(表層):負責快速吸收尿液,將尿液引導至高分子吸收體,同時也增加尿布的柔軟度。 高分子吸收體(底層):尿布吸收大量尿液的關鍵,遇水後會形成凝膠狀,將尿液鎖在吸收體中,讓尿布即使遭到壓擠也不會滲漏。 尿布推薦材質挑選重點 嬰兒的肌膚十分嬌嫩,尿布材質若不透氣且吸水性差,寶寶很容易有尿布疹,另外,尿布的表面材質若不夠柔軟,長期反覆摩擦也可能傷害肌膚,讓嬰兒出現紅屁屁,甚至破皮。 因此,在挑選尿布時,可多加注意以下3個重點: 尿布透氣性 尿布吸水性 尿布接觸肌膚材質的柔軟度 除了拋棄式紙尿布之外,市面上也有以棉布、竹纖維等天然材質製成的布尿布。布尿布雖然單價較高,需反覆清洗,但長期使用下來,花費成本其實比紙尿布低,也較為環保,父母們可視預算、方便性、時間及環保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與選購。 尿布推薦尺寸怎麼看? 挑選尿布尺寸時,建議同時評估嬰兒的月齡、體重及體型,因為每位寶寶出生的體重、發育狀況都不同,體格也不一樣,有些寶寶可能一出生體重較重、大腿較豐潤有肉,就不見得適合穿NB尺寸的尿布。 一般來說,合適的尿布尺寸,腿圍須比嬰兒大腿再寬鬆一些,以不外漏尿尿或便便為基本標準;此外,也須注意尿布的腰圍不能太緊,以能放進1~2手指的鬆緊度,最為舒適。 註:NB指新生兒,為New Born的簡寫 嬰兒尿布尺寸年齡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年齡 NB 0 ~ 1.5個月 S 3個月 ~ 5個月 M 5個月 ~ 11個月 L 1歲 ~ 2歲 XL 2歲以上 嬰兒尿布尺寸體重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體重 NB ~ 4kg S 4 ~ 8kg M 6 ~ 11kg L 9 ~ 14kg XL 12 ~ 17kg XXL 15 ~ 28kg 尿布尺寸推薦挑選重點 若嬰兒出現以下5種情況時,建議就可考慮挑選大一號的尿布: 尿布穿起來很緊或有勒痕 尿尿或便便的量增加,或頻繁外漏尿尿或便便 腰圍上的黏貼位置已經貼到最外側 褲襠感覺變短,或腰圍部分一直掉到肚臍下方 嬰兒體重超過尿布尺寸表上所標示的體重 尿布推薦品牌:10款|嬰兒、新生兒尿布推薦 Huggies 好奇小森林尿布 日本大王尿布 輕薄舒爽 褲型紙尿褲 幫寶適尿布 一級幫 […]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6~12 歲兒童期

小心陌生人!9步驟提升兒童安全意識

要讓孩子完全不接觸陌生人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我們可以教導孩子什麼是適當的行為,以及當有人帶著不安好意的心態接近孩子時,孩子該怎麼應對。下列為各位家長列出9個小撇步,讓您的孩子在外面遊玩時也能保持安全。 1. 身體安全最重要 在與2~3歲的孩子開始聊有關陌生人的概念時,先談談一般安全概念。例如:出門時,要他們跟緊一點。另外,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可以學習關於自己的生殖器的正確用語,請各位父母要教他們不能讓隨便讓其他人摸私密處,儘管是平常認識的親戚都不行! 2. 討論陌生人的定義 4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就可以討論這個問題,一開始先問:「你知道陌生人是什麼嗎?」如果您的孩子不太清楚,告訴他們陌生人就是他們不認識的人。為了不嚇到孩子,您得強調陌生人不一定是好人或壞人,陌生人只是不認識的人。 3. 找到能信任的大人 告訴孩子他們可以找哪些大人尋求協助,如可以信賴的其他家長、學校老師,社區警衛,或者警察等,這樣孩子就會知道需要協助時可以找誰幫忙。 4. 制定外出安全守則 建立與陌生人應對的規則,父母應該告訴較大的孩子,如果有陌生人接近他們,他們應該直接走向與他們一起外出的大人。學齡期的孩子應該明白他們可以向靠過來的陌生人打招呼,但是他們沒有必要與陌生人交談,尤其是父母不在身邊時,更不應該。清楚告訴孩子,他們不應該跟陌生人去任何地方。 5. 建立上網安全規則 把電腦放在開放空間,您才能監督孩子在網路上做了些什麼,尤其不要讓年紀較輕的孩子加入奇怪的聊天論壇。10歲不到的小孩容易成為網路上有心人士的目標,請家長告訴孩子絕對不要在網路上提供自己的個人資訊、回答問題或填寫任何的表單。 6. 使用公廁要小心 孩子6歲時,大多已準備好自行使用公共廁所,但是要小心,您可以站在廁所門外,告訴孩子有需要就呼叫父母。如果有其他人提供協助,孩子要知道怎麼婉拒,例如:「不用,謝謝,我可以自己來。」或「不用,謝謝,我爸媽會幫我。」 7. 孩子獨自在家也知所進退 告訴孩子如果門口有人,不要直接開門,而是應該要說:「我的父母現在沒辦法過來門口。」如果來訪者帶著包裏,孩子應該請那人放下包裏,或改天再來。 如果您家裡有裝設有線電話,您應該決定孩子是否可以接電話。如果您打算在外出時經常打電話回家,使用來電顯示可以讓孩子知道打過來的是父母親。 8. 角色扮演來實地演練 角色扮演是很重要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如何處理棘手的狀況。告訴孩子如果他們獨自在公園裡,有人接近他們時應該怎麼做。舉例來說,如果有個男人開著車靠過來,問最近的雜貨店在哪裡時,您要教孩子先往後退一步再指路。不過,如果他下了車,走近孩子的話,孩子應該要知道往後退好幾步、轉身、進屋子或進學校尋找大人協助。 9. 叮嚀永遠不嫌多 沒有需要過度反應,只需要在合適的場合如萬聖節、放假期間或孩子要前往任何可能會遇到陌生人的地方時,再次強調以上所提的安全資訊。 Hello Health Group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嬰兒期的照顧

爸媽秒懂!寶寶吃固體食品的3迷思

幫嬰兒準備固體食物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許多父母想當然也會擔心寶寶吃下後的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對於初為人母的父母而言更是如此。大多數的寶寶在4~6個月大時已經可以開始吃固體食物,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因此,請諮詢您的兒科醫師,並觀察您自己寶寶的飲食狀態,例如:寶寶是否能真正地準備好使用湯匙。為了讓更多父母能夠輕鬆面對這個轉換期,讓我們幫您破解許多寶寶吃固體食物的迷思。 3種迷思一次回答 迷思1:當寶寶觸摸食物,就代表他們想食用固體食物嗎 回答:寶寶摸食物不代表他們已經準備好吃固體食物,有可能只是他們對沒接觸過的食物感到好奇,因此要判斷寶寶是否能開始吃固體食物,可以從下列幾點觀察。 孩子可以直立坐著而不會到處亂動。 將食物送到面前時,會有張開嘴的反應。 當父母吃飯時,他們開始注意到並表現出興趣。 吃飽後,他們可以轉身或表現出不想吃更多東西。 孩子伸手抓食物並將它們舉起。 迷思2:嬰兒先吃水果再吃蔬菜,容易造成永久性的愛吃甜食 回答:水果或蔬菜均能有益寶寶健康,能提供嬰兒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發育成長。首先,給孩子富含鐵質的食物,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在6~9個月大時,孩子體內的鐵質會自然減少。因此食用穀物,例如:大米、燕麥片、藜麥是嬰兒的不錯選擇。另外,優格也是一種很好的食品,因為其中的鈣和蛋白質含量很高。當寶寶吃下後,能一次攝取多種營養。 若是父母仍然有疑慮,可以多等幾天再提供更多食物,以確認寶寶是否對特定食物有過敏反應。除此之外,有機食品可以幫助孩子在發育期間,避免攝取到農藥的風險。 迷思3:最好避免潛在的過敏食物 回答: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花生、堅果、牛奶、雞蛋、小麥、大豆、魚貝類;一樣可以提供給4~6個月大的孩子。但請注意,小孩在1歲前,應避免食用牛奶。因為嬰兒直到1歲後胃腸道才會完全發育,並消化牛奶內的脂蛋白。 除此之外,目前並沒有研究證明,讓小孩避開容易過敏的食物可以降低他們未來過敏的風險。實際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避開這些食物實際上可能會增加他們對食物過敏的風險。


嬰兒期的照顧

寶寶生病好心疼!父母怎麼餵才放心

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即使父母已經投入大量心力,但寶寶剛出生很虛弱,偶爾還是會生病、不舒服,雖然父母不必太焦慮緊張,但寶寶生病時,仍需要稍作留心;例如:父母可以在每天的飲食上做些微調整,同時跟平常一樣細心照顧他們。下列是父母在小孩生病時可以參考的作法。 寶寶生病時 如何餵母奶或配方奶 餵哺母乳,是保護剛出生新生兒的最根本方法,因為母乳中含有嬰兒需要的所有抗體和營養成分,能讓他們的身體建立健全的免疫系統,有效抵抗有害病菌。因此,請您用母乳持續餵哺小孩,也可以用配方奶餵哺,但請記得,少量多次餵他們喝牛奶的時候,餵食時間不要太長,因為寶貝生病時,很容易會因為不舒服而嘔吐。 寶寶生病時要一直餵固體食物嗎 只要吃的東西,寶寶消化容易,而且不排斥,仍可以餵食富含營養成分的食物。 寶寶不願意吃固體食物 怎麼辦 如果寶寶不吃東西,請不要強迫他得從固體食物,改成吃流體食物,因為有可能是小孩身體很不舒服,不想吃任何東西。這情況下,無論是固體或流體食物,只要含有豐富營養素,可以讓小孩身體保有充足水分,能有益於健康。請避免讓寶寶喝汽水或果汁,因為這些飲料含糖量很高,可能會導致小孩的腹瀉情況更糟糕。 寶寶喝口服電解質補充液 一般情況下,寶寶如果只是輕微生病,並不需要喝一些輔助性的液體。除非孩子無法進食,或是持續不斷嘔吐,父母才需要考慮讓孩子喝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口服電解質補充液,能補充小孩身體需要的氯離子、鉀、碳水化合物,以及電解質,保持體內均衡濃度。 寶寶生病時 應該餵些什麼 建議父母,請根據寶寶生病的類型,對飲食項目做適當改變: 感冒咳嗽:增加維生素C攝取量,請多吃洋蔥、大蒜,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果寶寶已經滿1歲,可以讓他喝摻入蜂蜜的溫開水。 腸胃炎:增加液體的攝取,並讓寶寶吃些對腸胃負擔較輕鬆的簡易食物。有些醫師建議患有腸胃炎的寶寶,可以改吃BRAT食物,即香蕉(Banana)、米飯(Rice)、蘋果(Apple),以及吐司(Toast)。 寶寶恢復健康別著急 在慢慢恢復健康後,寶寶的食慾也會漸漸回復。然而,請您不要急著催促孩子,馬上就得按照過去的飲食,請配合他恢復的步調,慢慢調整飲食項目。父母可以諮詢醫師,是否需要給小孩額外的維生素補充劑,以加快寶寶的復原速度。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健康問題

兒童體溫過低?這2招讓家長沒煩惱

雖然體溫過低可能沒有像發燒那麼常聽到,但其實對小朋友來說也是很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當孩子患有神經症狀或自律神經系統障礙,更是容易有體溫過低的狀況。因此要怎麼防止孩子發生體溫過低的危險,本文將為各位父母詳細介紹,一起呵護我們的心肝寶貝。 正常的體溫是多少 該如何測量 正常的體溫大約是攝氏37度,但會依據整天的活動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體溫略高或略低都還算正常。而腋溫通會比口腔溫度低,因此若是想要得到最精確的結果,建議家長可以透過肛溫來取得較正確的體溫。 體溫過低會有危險嗎 如同上述所說,體溫若是略低於正常體溫,那麽情況並不是太危險,因為這樣的情況不會導致器官衰竭。家長應該要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低體溫才是重點,畢竟有些小朋友天生體溫就比同儕低。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體溫突然地下降則是身體的警訊,可能有嚴重的健康狀況如敗血症(Sepsis)或嚴重感染所導致。 體溫驟降快找醫師協助 如果小朋友的體溫掉到攝氏35度以下,應該盡快尋求醫療協助,因為體溫快速下降可能讓小朋友的器官也失去作用。請各位家長記得,一旦體溫掉到攝氏33.9度以下,大多體溫計就不能讀出精確數據,也要馬上將孩子送往急診做檢查。 小朋友體溫過低該怎麼辦 如果體溫依然持續很低,應該詢問兒科醫師的建議並遵照他們的指示。因為根據檢驗結果,醫師便能給孩子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在孩子的療程間保持正向與支持的態度很重要,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之後會康復。下列2項為預防孩子體溫過低的小撇步。 改變飲食:營養均衡的飲食對體溫有正面的影響,若孩子是因為營養不良而體溫低,調整孩子的飲食內容可能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保持溫暖:建議讓體溫低的孩子穿溫暖的衣服和吃溫暖的食物,來使體溫升高。


疫苗

孩子打針像打仗?5招讓打針變簡單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至少需要接種16次的疫苗(Vaccine),雖然每一針都不會痛太久,但是家長看到心愛的寶貝因為恐懼而哭鬧時,想必心中也會百感交集。因此本文將為各位父母介紹5招簡單的撇步,讓您的寶寶每次打針時盡可能地降低哭鬧的機率。 1. 轉移注意力 發出可愛的聲音、輕輕搖擺、用心愛的毯子包起來、餵食奶嘴等行為,都可以安撫看到針頭而害怕的寶寶。只要您在寶寶即將打針時,發出可愛的聲音轉移寶寶注意力、在兒科醫師或護理師打完針後,快速地用布巾包裏住寶寶,然後輕搖他們,或者塞奶嘴進寶寶的嘴裡;這些行為都能夠讓寶寶盡快忘記剛才挨針的痛。 2. 使用輕微麻醉藥 若是您的孩子在3歲以上,那麼在接種疫苗前,噴上冷卻噴霧或塗上麻醉膏,可以讓孩子的手臂或腿輕微的麻醉,這樣他們比較感覺不到針刺的疼痛。 3. 用愛餵奶轉移疼痛 哺乳可以安撫情緒不穩定的寶寶,這招減緩疼痛的效果,甚至比使用麻醉要來得好。因此家長們可以試著在打針前為孩子哺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是在打完針後馬上親餵。 4. 連續打針騙大腦 許多寶寶在2個月、4個月、6個月大時,需要1次打上3針以上。雖然同時打針(雙臂或雙腿各1針)聽起來會增強痛的感覺,但事實上卻會降低疼痛,這是因為同時在2處分別施打2針時,大腦會混亂。 記得在打疫苗前,不要給孩子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因為專家指出這種止痛藥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反應,因而降低疫苗的效果。請事先向醫師諮詢,如果您的寶寶痛到受不了,也許可以使用少許的止痛藥。 5. 提供一點甜頭 研究顯示,打針前提供一點糖水給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以減輕疼痛。糖水混合液可以降低嬰兒的疼痛值,或是促進天然止痛劑的產生。如果您的醫師允許的話,混合1/2茶匙的糖和2茶匙的水,在打針前2分鐘餵給嬰兒,或是將浸過糖水混合液的奶嘴給嬰兒吸吮。 最後,父母自己應該保持冷靜。如果您對疫苗有所擔憂的話,您的情緒也會感染給嬰兒,提高他們的不安,因此家長保持一顆安定的心是很重要的。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消化問題

學步期兒童便祕常見!父母別慌這麼做

便祕(Constipation)是學步期兒童最常見的問題,恐會影響小孩的消化系統,造成身體吸收、新陳代謝的負面影響。 什麼是便祕? 便祕是任何年齡都很常見的疾病,身體有便祕時,表示體內腸道蠕動變慢、變差,或是比平常的蠕動次數減少許多。若糞便累積在體內,在腸道會滯留比較久,變得更堅硬、乾燥,導致排便困難。 學步期兒童為什麼會便祕 學步期兒童會便祕有很多原因,如果高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攝取量不足,就可能會便祕。另一個可能原因是,小孩喝水不足,或是牛奶喝過量。有時候,則因為生病導致胃口變差,進食狀況不佳,也會造成便祕。如果您的孩子有便祕,請不用過於擔心,因為學步期兒童偶爾有便祕是很常見的。不過如果小孩便祕超過2星期以上,恐為慢性便祕。有這種情況,請您立即帶孩子去看小兒科醫師。 學步期兒童便祕有哪些症狀 如果小孩有便祕,他們排便時會感到很不舒服,便祕時間愈久,痛苦程度愈強烈。請您也要留意,小孩恐因為便祕會伴隨出現的其他症狀,如: 噁心、嘔吐 胃痛 沒有食慾 變得任性、古怪 排便時,會哭鬧、大吼大叫 不想上廁所 學步期兒童便祕如何治療 增加小孩纖維的攝取量:讓他們吃大量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或木瓜,對治療便祕很有幫助。您可以每天讓您的孩子吃香蕉或木瓜,舒緩他們身體不適。 請多喝水:為了讓小孩的糞便變得較為柔軟,要增加他們液體飲用量,尤其是要多喝水,多鼓勵小孩,每天除了牛奶外,至少要喝1公升的液體。 多陪小孩去運動:多鼓勵小孩每天要規律運動,幫助身體血液循環、腸道蠕動。 按摩小孩的胃部:最佳按摩位置是胃部左側,肚臍下方3指寬的地方。按摩時,請用您的手指輕柔、力道均勻按壓。 避免讓小孩服用致便祕的藥物:包括:高劑量的鐵補充劑,或舒緩疼痛的麻醉藥。 諮詢醫師:如果小孩進食狀況不佳,或是有血便的情形,請帶他去看醫師。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親子教育

學讀書寫字和算數後~小孩能力正常嗎

學習新知識對大腦的發展很重要,為了幫小孩安排最好的學習計劃,家長必須了解小孩在什麼階段,適合學習哪些東西。因此在這篇文章,我們要為大家介紹小孩適合開始學習,讀書寫字和算數的時間,以及他們的學習能力是否正常。 小孩適合在4歲開始學識字 爸媽最早在小孩4歲,就可以開始教他們認識簡單的國字了,也可以教他們認識注音或英文字母。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小孩最初會在從上幼稚園到升小學二年級期間學習閱讀,但如果沒有家長或老師指導,他們可能會學不來,並會出現以下閱讀困難的徵兆: 看字看很慢。 用錯誤的發音念注音或國字。 一直忘記以前學過的字怎麼念。 8歲後還不會自己看書。 很容易把形或音不同,但相似的文字搞混。 看到字的時候不會念出來,只會盯著字看,然後用猜的。 常錯字連篇,寫字時會少或多一筆。 10歲時還無法理解故事書裡的情節,也說不出裡面有什麼角色。 若發現小孩有以上閱讀問題,請尋求老師等專業人員的協助,為小孩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 學寫字前要先會閱讀 識字和寫字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技能,要會寫字,首先就要會認字,所以通常有閱讀困難的小孩,也都會有寫字、寫作困難,並出現以下現象: 一年級的時候,看不懂自己寫的東西。 10歲時,還不能寫出一篇內容能讓人理解的小故事。 13歲時,還不會用正確的文法、文字、標點符號寫複雜的句子或文章,也不會用電腦打字、寫東西、查資料。 檢視小孩的算數能力 相較於學習閱讀寫字,每個小孩學算數的進展差距比較大,但家長還是能透過以下事項,確認小孩的數學能力是否正常: 1. 小孩10歲時,若還做不到下列事項,則代表他的算數能力可能低於正常: 不會數東西 不會看時間 不能理解不同單位之間的差別 不能分辨形狀的不同 連個位數或十位數的數字都無法加減乘除 2. 小孩13歲時,若還做不到下列事項,也代表他的算數能力可能低於正常: 無法進行需要多道算式的演算 沒有基本的度量衡和百分比概念 不過,就算小孩在應該的時間還達不到正常的學習標準,並不代表小孩真的就有什麼障礙或心理問題,有可能只是他沒有得到良好、有效的教育,請家長多方嘗試,並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


兒童期生長與發展

小孩幹嘛騙我?謊言可能是求助或善意

小孩6~8歲時,會因為多種發展上和情緒上的原因而說謊,例如有讓自己感到很重要的需求,或是希望不要傷到別人的感情。以下是小孩常見的謊言類別,他們說謊的原因,和大人可以採取的應對方法。 誇大事實或捏造故事 不論小孩看起來多成熟,他們仍可能會捏造一些故事。如果他們喜歡誇大或創造與事實不符的內容,可能代表小孩缺乏自信,需要有人給他一點鼓勵。他們也可能對要做好某件事感到壓力,或是覺得需要證明自己,讓特定小圈圈裡的人接受自己。 不管他們的故事背後有什麼理由,重點是不要嘲笑這些自吹自擂的小孩,不然他們的自信會比之前更低。家長應該展現對小孩本身的讚賞,稱讚他們合理的成就。面對他們的謊言,如果可以,請轉移對話內容,或冷靜地告訴他您知道他們所說的並非事實,但即便如此,您依然愛他。如果他們在您面前對別人說謊,請不要當眾拆穿他們,待您們獨處時,再耐心地解釋您知道他剛剛說的是事實就好了,才不會造成不愉快的後果。 為了掩飾犯下的錯 小孩為了不受罰而說謊的情況,會讓父母陷入兩難的局面。如果您懲罰承認犯錯的小孩,他們以後會寧願說謊不坦白;但如果您不懲罰他們,他們的行為就不會改正;而如果做錯事的小孩說了謊被您懲罰時,情況可能變得更加複雜。面對這些問題,重點在於取得寬容和嚴懲間之間的平衡,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解決: 保持冷靜,不要帶情緒,把這個事件視為教小孩誠實的機會教育。 注意小孩說謊的動機,而不是謊言本身。 解釋說謊為何不對,裁定合理且不會太過嚴重的處置,但別忘了告訴他們父母不管怎樣都還是愛他的。 懶得解釋貪圖方便 小孩知道,跟父母說他們想聽的話,可以降低摩擦。「功課都寫完了。」、「有,我刷牙了。」等,這些謊話看似無害,但最好不要讓小孩養成這種應付的習慣,不然他們會覺得不誠實也沒關係。您發現小孩在說這類的謊言時,要讓他們知道說謊不好,告訴他們誠實的重要,並提醒他們說謊可能帶來的後果。 有時是善意的謊言 父母常對小孩很早學會社交性的謊言而感到驚訝,然而,善意的小謊有時可以避免讓人難堪,而且小孩懂得同理他人、不傷到別人也很重要。不過,家長需要確保小孩分得清善意的謊言和欺騙、惡意隱瞞之間的差別。 謊言可能是求救訊號 小孩可能會因為在學校或社交上被焦慮壓垮而說謊,雖然他們需要協助,但也可能不想讓父母對他們失望。如果您懷疑小孩因為上述的原因而有事瞞著您,您應該和小孩討論,鼓勵他們談談自己的焦慮,並考慮降低對小孩的期望,讓小孩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達到成就感,才能幫他們提升自信,減少說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呼吸道疾病

小孩氣喘控制有招!父母這樣就安心

家長若是想要知道要花多久時間來控制小孩的氣喘(Asthma)症狀,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小孩的年齡、症狀有多嚴重、發生的頻率、治療計劃的完整性等。而且,除了醫師提供的治療計劃外,您還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幫助您的小孩控制氣喘。本文將為父母介紹,若想要幫助孩子控制氣喘時應該怎麼做。 誘發氣喘的常見5原因 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動物皮屑和唾液、黴菌、部分食物和藥物。 病毒感染。 化學煙霧,如空氣清新劑、氣霧劑、油漆煙霧、髮膠和香水。 運動造成的呼吸不順。 天氣變化,尤其是在有冷空氣的環境中。 如何在學校避免氣喘發生 要防止小孩在學校發生氣喘,家長應該要教小孩了解自己本身的狀況。若是小孩年紀還太小,至少要讓他們知道會誘發氣喘的因素有哪些,以及何時該服用藥物和吸入劑。另外,也請家長將這種情況告知老師,以便他們知道如果小孩氣喘發作時應該如何正確處置。 最好給老師一份氣喘治療計劃的副本,以及他們應該知道的任何資訊,也要給學校護理師小孩可能需要的藥物,並在必要時指導他們如何使用藥物。另外,家長和小孩最好寫下開始使用吸入器的日期,以確保記得更換吸入器。 要為緊急情況做好準備 您提供給學校老師的資訊應包括有關在緊急情況下如何採取行動,例如:如果吸入器無法緩解症狀時應採取的措施,以及情況多危急時要馬上送往醫院等。當然,請不要忘記提供您的電話號碼或可信賴的親友。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用電腦太久!長時間看螢幕好傷眼

在現代生活中,有許多兒童每天花費好幾個小時在使用電腦,眼睛長時間一直盯著螢幕看,會造成眼睛不適、疲勞、乾澀等問題。但事實上,很多小孩的父母很容易忽略這種狀況,而放任小孩長時間使用電腦,以下我們整理電腦對小孩眼睛的傷害,並請參考保護眼睛的4個撇步。 電腦對兒童眼睛有哪些傷害 用眼過度:您的小孩看著電腦螢幕時,不單單只是盯著螢幕而已,他們看著的是螢幕裡的圖片或影片,一旦螢幕裡的圖片有所變化,他們的眼睛就必須重新對焦,這時眼部肌肉必須用力。另外,電腦與書不同,電腦螢幕會增加眩光和對比,讓眼睛健康更加惡化。 兒童具有高度適應能力:小孩會忽視眼睛產生的狀況,不會想到他們可以調整電腦螢幕或桌椅的高度,讓自己能更舒服地看東西。他們也能接受電腦產生的任何變化或問題,這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問題都很正常,每個人看到的螢幕都長得一樣。 兒童對眼睛不適的自覺不足:您的小孩可能不知道何時該休息。他們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距離下看著螢幕,可能導致調節痙攣。眼睛需要看不同距離下的東西。小孩在看電腦螢幕的時候,會專注地盯著螢幕,因而可能減少眨眼的頻率。眨眼頻率降低可能導致淚液分布不足,使眼睛受到刺激。螢幕的位置通常會比傳統的書籍或紙本媒介更高,使得眼睛需要更多淚液才能保濕。這種狀況會導致眼睛乾澀和刺激。 兒童使用成人的電腦:電腦大多都是成人用的,所以相關的配置也是以成人為準,而不是專為小孩所設。正因如此,小孩使用您的電腦時,需要往上看螢幕裡的東西。除此之外,小孩可能沒辦法輕易的搆到滑鼠、鍵盤,或把背部靠在椅背上,把腳放在地板上。他們可能在使用大人的桌上型電腦時感到不舒服。 房間內的照明不足:大人使用電腦辦公時,只需要兒童一半的照明度。如果照明度提升的話,眼睛需要調整,去適應不同的照明狀況。 4招保護小孩眼睛 檢查小孩的眼睛:您應該帶小孩去醫院,檢查他們的視線是否清晰。定期檢查小孩的視力,才能讓眼睛的問題獲得妥善處理。某些情況下,則可能需要不同的檢查方法。 別讓孩子長時間使用電腦:提醒小孩用電腦時,每隔1小時要短暫休息一下。不要讓他們連續使用電腦好幾個小時。您應該限制他們坐在電腦前的時間,這樣做能減少適應性的眼疾。 檢查電腦的位置:仔細檢查電腦和桌子的配置,依孩子的狀況調整螢幕、鍵盤、滑鼠、椅子和桌子的位置,螢幕不應該高於小孩的視線高度太多。鍵盤和滑鼠不應該放在小孩搆不到的地方。小孩的腳要放在地板或凳子上。 檢查燈光:仔細檢查房間的照明,避免螢幕過度昡光。您也應該減少房間內的照明量。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