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歲嬰兒期

新生兒一定讓家長手忙腳亂,不管是餵奶、哄睡孩子,都是一門學問,你可以在此分類中了解到 0~1 歲的寶寶照顧方式與發展里程碑,跟著你家裡的小寶貝一起快樂成長吧!

基礎知識

0~1 歲嬰兒期

什麼是配方奶?配方奶沖泡的注意事項與挑選

嬰兒出生後6個月內,母奶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當寶寶1歲後有需要轉換配方哺餵時,可選擇接近母乳營養的配方,若符合寶寶的需要,一樣可以讓寶寶健康成長,《Hello醫師》為您詳細介紹配方奶的挑選、營養成分,以及沖泡方式。 什麼是配方奶? 多數配方奶是用牛奶調整配方製成,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調整成與母奶相近的比例,也會額外添加礦物質(例如鐵質)和維生素D等,這些成分調整可以給寶寶更均衡的營養。 (推薦閱讀: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配方奶型態) 配方奶怎麼挑?含糖量、營養重點一次看 家長在挑選配方奶時,最常擔心的是成分是否足以支持寶寶的成長發育。 其實,配方奶的主要設計原則就是模擬母乳,其中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為乳糖(Lactose),與母乳中的成分相同,是寶寶大腦發育與腸道成熟的重要能量來源。 此外,國際與台灣的食品法規對於嬰兒配方奶粉有嚴格規範,營養素比例必須符合標準,像是: 鈣與磷比例:比例維持在1.2~2之間,幫助骨骼與牙齒發育。 鐵質: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每100大卡至少含6.7毫克,避免缺鐵性貧血。 DHA與維生素D:有助於腦部發展與骨骼健康。 避免額外添加蔗糖、加工澱粉:應以乳糖為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較符合寶寶生理需求。 只要選擇合法販售、經檢驗合格的品牌,並依照說明正確沖泡,就能安心提供寶寶完整營養。 (同場加映: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配方奶含糖量高嗎?衛福部、醫師、營養師澄清重點 近期有母嬰品牌在社群短影音宣稱「配方奶含糖量很高,一罐奶粉等於兩大瓶可樂」、「喝了會讓腸道益菌減少、寶寶容易過動」、「讓寶寶每天喝珍珠奶茶」,引起網路高度討論。 臺灣兒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接受《Hello醫師》採訪時表示,嬰兒配方成分都有國家規定,且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同步;一般配方奶均已走向母奶化,其中所含的「醣」主要是「乳糖」,含量約7%,與母奶所含的乳糖比例相同。 李宏昌醫師說,有些特殊奶粉會加入麥芽糖糊精,但這與可樂主要成分「蔗糖」及含量8~10%完全不同。 至於影片中提到「喝配方奶粉會導致孩子過動」,李宏昌醫師解釋,學理上,過多糖(蔗糖)(非乳糖)有可能產生「腸道菌群(叢)失衡」(Dysbiosis),就有可能產生「腸漏症」而有很多症狀,但必須有研究及Evidence(證據 ),才能論斷。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營養師何明華接受《Hello醫師》採訪時表示,孕產婦媽媽的身心健康向來是守護重點,倡導母乳是好事,但如果媽媽已無法順利哺乳甚至已到了憂鬱的程度,還要求她只能餵母乳,「只會讓媽媽壓力更大」。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也在個人臉書表示,嬰兒配方奶粉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與母乳相同,含量約7%,是嬰兒能量的重要來源,「營養成分不會等同於珍奶」。他強調,台灣對嬰兒配方奶粉的管理相當嚴格,對成分有明確規範,不會出現影片所稱的狀況。 除了醫師的澄清外,《Hello醫師》也提醒家長: 母乳與配方奶的糖分來源相同,皆以乳糖為主,不等同於蔗糖或珍奶。 配方奶的營養比例是以母乳為標準設計,包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維生素,確保嬰兒能量需求。 選購時應注意來源合法與標示清楚,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水貨,並確認營養成分表是否符合規範。 最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應尊重媽媽對嬰兒哺育方式之決定與母乳哺餵意願,不論母乳或配方奶,只要是符合媽媽和寶寶的狀況,都是好的選擇。 在媽媽身心狀況及嬰兒健康允許之情況下,鼓勵媽媽哺餵母乳,並積極倡議提供友善的母乳哺育支持環境,包括強化母嬰照護人員知能及技能訓練、於產前衛教時提供完整資訊和諮詢管道,於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提供媽媽有關嬰兒餵養諮詢等。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表示,該則短影音內容非事實,已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6-1條「散播有關食品安全之謠言或不實訊息」,已於8月28日依消費者政策管道(Consumer Policy Channel , CPC)通報Meta公司進行下架處理。 食藥署表示,目前經衛福部查驗登記之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及特殊醫療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共128項,每個產品皆符合嬰兒成長發育所需之營養需求,其每100毫升之糖含量與母乳可提供乳糖含量 6.7-7.8克,並無明顯差異,相關資訊可於「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http://consumer.fda.gov.tw/首頁>整合查詢服務>食品>核可資料查詢)查詢。 沖泡配方奶的準備工具 沖泡配方奶可能需要的工具有以下幾種: 奶嘴 奶瓶刷 消毒用具 含蓋的瓶子 塑膠或不鏽鋼刀 大部分的嬰兒不需要特殊的瓶子或奶嘴來喝奶,但有些寶寶喜歡特製的奶嘴(嘴口大小差異),當寶寶長大一些後可能會需要更換。 配方奶怎麼泡?配方奶泡法說明 泡奶粉溫度及用水 沖泡配方奶的溫度和水源都應特別注意: 以 70℃ 以上煮沸過的水沖泡配方奶,沖泡後需冷卻至與體溫差不多的溫度 (38℃),再給嬰兒餵食使用,慎防燙傷。 可以將奶瓶用水龍頭沖水,或在冷水、冰水內浸泡以快速降低奶水的溫度。 礦泉水因為含有大量鹽分和礦物質,不適合用來沖泡配方奶,以免對寶寶的腎臟有害。 不建議以飲水機直接加熱的水來沖泡奶粉。 沖泡配方奶的比例和清潔 使用內含的量匙。 保持奶瓶、奶嘴和其他用具的清潔,使用前別忘了先消毒和做好手部清潔。 應依照奶粉罐或外包裝上註明的沖泡方式和比例沖泡,不應自行調整水量或奶粉量。 加水泡奶前請先確認已詳讀外包裝的說明,加太多或太少的水,都會影響配方奶的品質,導致寶寶生病,如果寶寶有特殊需求,請先諮詢專科醫師,勿擅自調整奶粉跟水量比例。 由於配方奶置於空氣中1小時後會開始滋生細菌,也建議家長每次泡一次可喝完的量即可,把喝剩的倒掉,下次餵食時再泡一杯新的,以保持新鮮。

探索更多0~1 歲嬰兒期類別

看更多 0~1 歲嬰兒期 相關文章

親餵母乳

給媽媽的哺乳飲食指南:吃這些讓寶寶頭好壯壯

哺乳時期的飲食很重要,尤其是在分泌母乳的初期 2~3 週,需要大量的熱量。根據研究,餵母乳的媽媽,在前六個月的每日熱量需求,比一般女性多約 478 大卡,而六個月後,因為寶寶漸漸可攝取其他食物,熱量需求即可減少。以下將替哺乳媽媽們介紹需重視攝取的關鍵營養: 哺乳飲食的營養元素 蛋白質:正在發育中的寶寶,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對細胞的製造、維持運作和修復都很重要,所以媽媽們需要攝取大量的蛋白質,來滿足寶寶的需要,一般來說,媽媽每天需要的蛋白質約 54 克,但有些人可能需要 67 克以上。富含蛋白質食材如瘦肉、雞蛋、乳製品、豆類和豆製品、堅果等。 葉酸(Folate):它是一種維生素B,對寶寶的健康和成長發育很重要。媽媽們每天需要約 450 微克(μg)葉酸,但有些人可能需要 500 微克或更多,食材可從葉菜類、全穀物、豌豆和堅果、酪梨及酵母萃取物中來攝取。 碘(Iodine):它能影響甲狀腺激素(Thyroid hormone)的產生,攝取適量的碘,可幫助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媽媽們每天需要 190 微克的碘,有些人甚至需要 270 微克,可以從海鮮、鮮奶、蔬菜等食物中取得。 鋅(Zine):它能幫助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媽媽們每天需要十毫克鋅,但有些人可能每天需要 12 毫克以上。含鋅的食材如全麥穀物、鮮奶、海鮮、豆類和豆製品及堅果等。 維生素A:它可幫助抵抗感染,媽媽們每天需要 800 微克維生素A,但有些人可能需要高達 1100 微克以上。富含維生素A 的食材如鮮奶、起司、雞蛋、富含脂肪的魚、菠菜、綠花椰菜、橘黃色蔬果如南瓜等、胡蘿蔔、芒果等。 維生素B6:它有助於紅血球細胞的代謝和形成,媽媽們每天平均需要 1.7 毫克(mg)的維生素B6,但有些人可能需要兩毫克或更多。如瘦肉、內臟、魚肉、全穀物、抱子甘藍、青豌豆等食材中,都含有維生素B6。 水分充足:哺乳會容易感覺口渴,因此媽媽們每天需要喝至少 700 毫升(ml)的液體,來補充因餵母乳而流失的水分。飲料最好選擇白開水、牛奶、果汁等,避免酒精飲料和減少咖啡因攝取(如茶、咖啡和可樂等)。 (同場加映:哺乳好處多!8優點媽媽寶寶齊受惠) 正確哺乳飲食的建議 對哺乳初期的媽媽們來說,可能會感覺辛苦,若覺得維持營養的飲食很困難,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協助,為了維持均衡和健康的飲食,以及充足的水分,建議可以少量多餐每天吃 5~6 小餐,而非三頓大餐。最後,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請媽媽們記得將上述的食物及營養,適當加在飲食中喔!(同場加映:母親哺乳飲食很重要!6招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親餵母乳

媽媽寶寶都要小心!哺乳可能會受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黴菌,最常造成人體感染的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念珠菌平常就存在於皮膚或人體其他部位,尤其喜歡溫暖、潮濕又陰暗的環境,可以在媽媽的乳頭和寶寶的嘴裡生長。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白色念珠菌會大量繁殖,造成感染並且出現症狀,影響媽媽和寶寶。 消化系統中典型存在的菌叢,就包含了念珠菌,平日都與人類和平相處,但偶爾當人體抵抗力低落時,會大量生長並擴散,這可能導致鵝口瘡(Thrush)感染。餵母乳的時期,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替念珠菌創造了繁殖環境。母乳寶寶口腔溫暖、潮濕、陰暗又含有糖分,正好適合念珠菌生長,並會在哺乳時傳遞給媽媽,間接造成媽媽乳頭感染。寶寶口腔裡的念珠菌感染稱為嬰兒鵝口瘡(Oral thrush),是寶寶常見的問題,每 20 個新生嬰兒中就有一個,四星期大的寶寶,則是七個就有一個感染。(同場加映:母親哺乳飲食很重要!6招降低母乳中的有毒物質) 媽媽受念珠菌感染的症狀 龜裂的乳頭,但不能歸咎於寶寶吸奶姿勢,這並非由寶寶吸奶姿勢不正確造成的。 乳頭呈現粉紅色,光滑透亮,或出現紅疹。 餵母乳一段時間後,乳頭痠痛, 疼痛通常會惡化,甚至在寶寶吸完奶後,還持續痛一小時。 乳頭發癢、非常敏感,甚至穿著寬鬆上衣,也會造成不適。 乳房產生灼熱感。 除非處於早期階段,否則念珠菌的感染症狀會十分明顯,媽媽們會注意到雙側乳房受到了感染。(同場加映:陰道念珠菌感染) 寶寶受念珠菌感染的症狀 罹患鵝口瘡的寶寶,他們口腔的舌頭、牙齦、雙頰內側或上顎,會出現乳白色的奶垢狀斑塊,或起士狀斑點,與無害的奶垢不同,這些白色斑塊或點,並不能輕易被擦掉。如果用乾淨的手指輕輕觸摸,可以感覺到這些班點,表面粗糙不光滑,甚至可能會出點血。因為疼痛,寶寶食慾變差,吸奶的時間變短,沒多久就放開媽媽的乳頭。 念珠菌可以存在並通過消化系統,隨著便便向下感染到寶寶的屁股,導致尿布疹。尿布疹會造成疼痛,出現紅色或白色斑點,還會擴散到寶寶的胖胖大腿皮膚皺褶處。 念珠菌感染的治療方式 醫師通常會使用邁可那挫(Miconazole,中文名:允消無黴乳膏,達克寧等)治療念珠菌所造成的感染,咪可納唑是抗真菌黴菌藥膏或凝膠。如果是媽媽受到感染,醫師也會同時檢查寶寶,如果寶寶有鵝口瘡或尿布疹,也應接受治療,以醫師處方用的凝膠或乳霜,輕拍或塗抹在患部,持續用藥到醫師建議停藥為止。即使狀況疑似改善,也不應擅自停藥。 對於非常紅腫,疼痛的乳頭,醫師通會使用效力較溫和的類固醇來治療。疼痛和其他症狀,應在數天後改善,如果沒有改善或惡化,必須再回頭找醫師。如果是乳腺念珠菌感染,媽媽可能需要口服抗黴菌藥。除了藥物治療外,下列措施也可幫助緩解念珠菌感染: 1. 消毒奶瓶、奶嘴、吸奶器零件等,避免重複感染。 2. 用熱水、肥皂消毒清洗寶寶會放入口中的玩具。 3. 常洗手,尤其是抹完藥膏,或替寶寶更換尿布後。 4. 每個人都使用專屬的毛巾,不混著用並每天更換。 5. 用攝氏 60 度溫水,清洗媽媽和寶寶的衣服,消除黴菌。 6. 服用藥效溫和的止痛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直到症狀解除,治療起作用為止。


親餵母乳

新手媽媽餵母乳~7大問題答案在這

步入人生的新階段,餵母乳所面臨的挑戰,是許多新手媽媽,首先面對的困擾及難題。這些問題包括如下: 1. 乳頭痠痛或龜裂 如果寶寶含乳頭的姿勢不正確,可能會導致您在產後3~7天左右,出現乳頭痠痛和龜裂的現象。一旦發生這種狀況,最好立刻尋求改善的方法,否則痠痛龜裂所造成的不舒服,只會愈來愈嚴重,不會減輕。 2. 乳汁分泌不足 媽媽的乳汁是自然的恩賜,只要寶寶持續吸奶,媽媽的身體就會接收到寶寶有需求的信號,繼續分泌乳汁。媽媽認為自己乳汁分泌不足,通常是一種感覺與擔心,而不是事實。過一陣子,媽媽就會因為寶寶生長情況良好,而產生信心。記得每次餵母乳時,要交叉使用左右雙邊乳房,給乳房差不多同等的刺激。 3. 脹奶、母乳分泌過多 乳汁會自動持續分泌,脹奶就是乳房因充滿了寶寶來不及吸食的乳汁,乳房會堅硬到讓您感覺疼痛。這通常會發生在生產後,寶寶剛開始學習吸奶的最初幾天。一旦寶寶迅速長大,食量和母乳供應量相互符合,脹奶情況就會暫時消失。 直到當寶寶長得更大,到轉換副食品或配方奶,開始減少母乳食用量時,脹奶情況又可能再度出現。脹奶也可能是告訴您,應該開始提供寶寶固體食物的時候了。偶爾,有些媽媽會分泌過多母乳,這時的重點是,找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以向助產士或醫師尋求協 助。 4. 寶寶吸奶姿勢不正確 媽媽餵奶和寶寶吸奶,都需要技巧,母嬰雙方都需要一段時間,學習與適應。如果餵完奶後,您會感到疼痛,或您的寶寶一副沒吃飽的樣子,寶寶哭鬧或嘴巴持續尋找乳頭,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5. 乳頭念珠菌感染 當乳頭龜裂或受傷時,可能會發生念珠菌感染,導致鵝口瘡(Thrush)。最常造成感染的原因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進入了乳頭或乳腺。 6. 乳腺阻塞、乳腺炎、乳房膿腫 持續的脹奶,可能導致乳腺阻塞,乳房外觀會出現小小的柔軟腫塊。讓寶寶多吸食,是疏通阻塞乳腺的最佳方法。當乳腺持續堵塞一段時間後,可能就會演變成乳腺炎(Mastitis),乳腺發炎會讓乳房硬的像石頭,製造您巨大的疼痛,讓您產生像感染流感一樣的發燒、畏冷現象。初步解決方式,仍是讓讓寶寶繼續吸食母乳,盡量使用被堵塞的乳房。 12~-24小時後,如果情況沒有好轉或變得更糟,請找醫師,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持續的乳腺炎可能會導致乳房膿瘍,手術引流是治療乳房膿瘍的方法。 7. 餵母乳和寶寶舌繫帶 舌頭繫帶是寶寶舌下的一條韌帶,大約4~11%的寶寶,會發生舌繫帶過短的現象。有些會限制舌頭活動,而造成寶寶含乳困難,或媽媽乳房疼痛。幸運的是,舌繫帶過短是可以矯正的。


親餵母乳

產後回職場... 掌握7點照樣餵母乳

現代有許多媽媽,需要在生產後盡快回到職場奮鬥,但也讓哺乳成為一個艱困的任務,根據美國健康及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餵母乳小組委員會主席蘇珊娜·海恩斯(Suzanne Haynes)表示,近70%的職場媽媽,有3歲以下的小孩需要照顧,有1/3的媽媽,在產後3個月就回到工作崗位,有2/3在6個月後回歸。許多新手媽媽都認為,在餵母乳和工作兩者中,只能選擇其一,但其實不然,只要掌握以下祕訣,兩者皆可兼顧! 提前計畫:如果可以,在回去上班前,先向公司主管或人資反應,您有打算哺乳的計畫,才有機會得到他們的支援和協助。有些公司會允許員工利用時間去餵母乳,但也有公司認為,這會妨礙工作,若您的公司拒絕您在上班時間抽空去哺乳,不妨請醫師寫封推薦信,表示餵母乳的好處與必要性。 找到哺乳的地方:哺乳需要一個乾淨的私人空間,若公司沒有哺乳室,且也沒有個人的辦公空間,不妨詢問主管,是否還有其他隱密空間可以使用。 安排哺乳排程:通常每3~4小時,就需要花約20分鐘餵寶寶,但有時因為個人的工作狀況、性質或其他情况受限,不能每天餵太多次,可以的話,提前知會雇主,討論與安排。若餵奶次數無法太頻繁,並不會影響母乳產量,不需過度擔心。 買擠乳器並冷藏保存母乳:回職場工作,若有擠乳器,較可方便地供應寶寶穩定的乳量,並將擠出的母乳,裝在乾淨瓶子中冷藏保存。 與其他媽媽交流:不妨與其他工作的產後媽媽同事,討論與交換想法,也許可學到更多關於兼顧工作與哺乳的要訣,並獲得支持。 回家就餵寶寶:一旦下班回家,就盡快將手洗乾淨並親餵寶寶。 常見用具準備好:最好準備一些器具擠母乳,如保冷袋、乾淨可存放母乳的瓶子或袋子、可將標示擠乳日期的標籤貼紙貼在容器上,以及能保護衣服不滲出母乳的襯墊。最後,如果您想的話,也可再帶上一張寶寶的照片。


嬰兒期的照顧

嬰兒乾性皮膚... 了解原因與治療方法

不管是小孩還是嬰兒,都可能因為諸多原因造成乾性皮膚,雖然它不會危害到生命,但若不治療,則會感到很不舒服,還可能發炎。 造成乾性皮膚的原因 許多嬰兒生下來就是乾性皮膚,尤其是滿40週的嬰兒,更常見到此症狀,這都是正常現象,在短期內症狀應該會消失。除了孩子本身的皮膚問題之外,太常泡澡或使用過多肥皂,也可能造成乾性皮膚。當您用肥皂幫小孩洗澡時,肥皂會去除皮膚原有的天然油脂和保濕能力,使得小孩的皮膚變得更乾燥。另一個導致乾性皮膚的原因,則是天氣。天氣太熱、太冷、太潮濕,都會讓寶寶的皮膚變乾燥。其他原因還有遺傳疾病,例如濕疹(Eczema)或罕見疾病如魚鱗癬(Ichthyosis),都可能是造成兒童乾性皮膚的原因。 乾性皮膚何時該就醫? 若小孩有下列症狀,請至皮膚科就診: 使用成藥後,乾性皮膚並沒有好轉或痊癒。 患處開始發紅而且會癢。 患處有刺激、疼痛感。 要審慎注意這些症狀,因為這代表皮膚可能受到感染。 治療乾性皮膚 要控制水溫,並讓您的寶寶盡快沐浴完畢。水溫應該要溫暖舒適,切勿太熱或太冷。冬天因為濕度較低,小孩無需每日泡澡,或是沐浴完畢後,請記得固定幫他塗抹溫和的保濕霜,能有效改善乾性皮膚。要找到適合寶寶用的保濕霜,一定要先試試看不同品牌,在購買任何產品前,也請先仔細閱讀產品上標示的成分,以確保此產品不會傷害到寶寶細嫩的皮膚。 雖然乾性肌膚經過上述方式保養會好轉,但還是可能再次復發。請試著找出誘發此症狀的原因,以及每年發生的頻率,這能幫助您有效預防。氯水和鹽水,也都會使皮膚變得乾燥,因此不論在海邊或游泳池,孩子游泳完後,請確保用清水將孩子洗乾淨,接著,別忘了要塗保濕霜。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嬰兒期的照顧

呵護嬰兒柔嫩肌膚~必知這5種方法

嬰兒的皮膚比較敏感,因此需要格外呵護以防任何皮膚問題,例如皮膚發炎或刺激、皮膚太乾、破皮和起疹子。以下提供5種方法,讓您寶寶的皮膚,能夠受到最好的照顧,保持健康柔嫩。 1. 洗澡時特別注意 不需要使用會起泡泡的清潔用品幫嬰兒洗澡,可使用海綿沾濕擦拭的簡單方式,清潔寶寶的嘴巴、肉肉的雙下巴、腋窩、大腿,以及包尿布處的皮膚,這樣就足夠了。 請選用溫和的液態清潔劑,無添加皂料成分、香氣和染劑,這樣才不會使嬰兒的肌膚太乾,或刺激到眼睛。 避免使用塊狀肥皂和泡泡浴。 洗澡時要記得支撐好寶寶的頭部。 隨時確認水溫,以免溫度過高,燙到嬰兒。 沐浴時,千萬別留寶寶獨自一人,以免發生意外。 2. 避免日曬 若您的寶寶還未滿6個月大,應該盡可能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尤其是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太陽最炎熱的期間。若孩子已滿6個月,而且要在白天外出時,請記得下列事項: 用帽子或長袖衣褲,罩住寶寶的皮膚。 讓寶寶戴抗UV(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衣物遮不到的部位,例如臉或手,要記得塗防曬乳。小孩出汗後,記得每兩小時要重塗防曬乳,但切勿讓防曬乳接觸到小孩的眼睛。 3. 仔細清洗寶寶的衣物 為了防止寶寶過敏或起疹子,請選擇嬰兒適用的洗衣精,不含香味和染劑。請記得,要常清洗寶寶的衣物、棉被和毛毯,並且和家裡其他衣物分開洗。 4. 記得保濕 您的肌膚需要保濕,所以別忘了寶寶的肌膚也需要。選擇保濕乳液時,應該選擇無添加香味的產品,因為一般成人的乳液,可能會刺激到嬰兒的敏感性肌膚。沐浴完畢後,可立即幫寶寶塗乳液,保持肌膚柔嫩,一天可塗抹兩次,但若寶寶屬於乾性肌膚,或因為天氣太冷、罹患濕疹(Eczema),則可多塗幾次乳液。 5. 舒緩敏感症狀 包尿布處的皮膚,常處於濕的狀態,也常發生過敏反應。以下提供一些舒緩敏感症狀的方法: 更頻繁換尿布。 使用濕毛巾或不含酒精、香味的濕紙巾,清潔過敏的部位。 讓寶寶的肌膚多接觸空氣,不要一直悶著。 換新尿布前,可先塗抹軟膏或乳液,如凡士林。


嬰兒期的照顧

寶寶皮膚柔嫩脆弱 肥皂清水保養就夠

寶寶細緻軟嫩的皮膚,常令許多父母忍不住想親一口,但是其實他們的皮膚很敏感與脆弱,最好避免這樣的行為喔!寶寶的皮膚在子宮內,需要將近9個月的時間來發育,有些寶寶在出生後可能會出現痘痘,那是因為媽媽荷爾蒙的關係所致,並不需太擔心。但像寶寶這樣吹彈可破的皮膚,到底該如何保養和照顧呢?以下帶您一起認識。 如何治療寶寶的痘痘? 其實治療方法很簡單,只要保持乾爽和清潔,避免長出粉刺即可,並不需額外塗抹藥品便會漸漸恢復。但若症狀持續存在或更嚴重時,最好尋求醫師治療,因為可能會是其他皮膚病,如濕疹(Eczema)等。 寶寶的產品真的安全嗎? 市面上有許多標記「嬰兒肌適用」的護理產品,其實還是可能含有刺激物。雖然有些寶寶使用後並無過敏反應,但仍可能對有些寶寶是刺激的,特別是含有對羥苯甲酸酯類(Parabens)和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等添加劑,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等成分,都需要注意。研究指出,接觸這些物質可能會影響人體的荷爾蒙水平,進而影響發育,雖然這類研究是用動物實驗,但也沒有足夠證據證實這些產品的安全性。 如何為寶寶挑選產品? 其實寶寶不需要大量的肥皂和洗髮精,用成分單純的肥皂和清水就夠了,且出生不久的寶寶,不需要經常洗澡,大約每週2~3次即可,若經常洗澡則可能會使皮膚乾燥。記得挑選成分天然、植物油的產品,雖然並非所有的天然成分都適合敏感性皮膚,有些仍會引起過敏反應,但至少對寶寶的皮膚來說,是更安全的選擇。最後,請記得要看產品成分,愈簡單愈好,可以幫助減少寶寶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


寶寶營養

寶寶吃得夠嗎?認識Omega-3助成長

長久以來,Omega-3以其對維護人體健康,尤其是能幫助兒童健全成長而聞名。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必須由飲食中獲取,然而,許多兒童飲食中的omega-3仍嫌不足。您知道寶寶吃夠了嗎? Omega-3是什麼? Omega-3是脂肪酸,在身體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及ALA(α-亞麻酸)是Omega-3最知名、最重要的成分。人類身體,尤其是兒童,需要充足的Omega-3,才能正常運作,並避免一些健康風險。 Omega-3如何幫助您的孩子? Omega-3和多項人類健康項目,密切相關,包含以下: 寶寶出生時的健康狀況及體重 大腦功能 眼睛發育及視力 思考、記憶、學習、閱讀或寫作能力 降低罹患某些疾病或障礙的風險: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又稱注意力缺陷及過動障礙)或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 Omega-3中的DHA與寶寶大腦發育、視力及神經發展,習習相關。寶寶3歲以後,DHA和EPA之間必須維持平衡。 多少Omega-3才夠呢? 6~24個月大的寶寶:5豪克DHA/0.45公斤 2~4歲兒童:150毫克DHA和EPA/天 4~6歲兒童:200毫克/天 6~10歲兒童:250mg/天 青少年:最多1000毫克/天 從哪裡獲取Omega-3? 高油脂魚肉,是Omega-3的最佳來源,每週食用2~3次這類魚肉,如下: 野生鮭魚 鮪魚 鳀魚 鯡魚 鯖魚 沙丁魚 湖鱒魚 鯥魚(蘭勃舵魚) 需要注意的是,大型魚類時常含有大量的汞(Mercury)、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和其他有毒物質。所以,湖鱒魚和野生鮭魚,會是對孩子較安全的飲食選擇,一星期的食用量,建議不要超過198公克。 此外,核桃、亞麻籽、奇亞籽和大豆油或菜籽油等油類,是ALA的良好來源,但這些都是高熱量食物,應適量攝取就好。 應記住的事情 懷孕前、孕期最後3個月及餵母乳期間,媽媽需要補充更多的Omega-3。 魚肉是Omega-3的最佳來源,比任何農產品都好。 給寶寶喝加入Omega-3的營養強化乳。 不要隨意給寶寶吃含Omega-3的軟糖,糖分會造成孩子過胖或蛀牙,或使蛀牙情況更嚴重。 對於挑食的孩子,可以提供含有Omega-3成分的奶昔或冰沙。 也可以補充膠粒狀的魚油。


寶寶營養

快速成長期!嬰兒到學齡前的兒童營養

和成人一樣,不管寶寶多大,從幼兒到青少年,飲食對身心的發展都十分重要,他們也需要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只不過補充的食物來源,和攝取的重點和成人有些不同,以下為你介紹孩子在各階段需要攝取的食物。 嬰兒期的營養補充 在寶寶一歲前,一切所需皆由奶水提供,不管是媽媽親餵的母奶、配方奶或是兩者混合,奶水幾乎提供了寶寶所需的所有營養。大約六個月大時,大部分的寶寶都能夠吃固體食物,例如菜泥或肉泥,此時奶水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鐵和鋅,多補充穀物及肉類,會有所幫助。 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營養補充 幼兒及學齡前的兒童正在快速成長,這時的食慾來得快也去得快,因此,他們可能一整天下來,吃了很多東西,隔天卻不怎麼吃。這是正常的現象,只要給寶寶健康的食物選擇,他們就會得到所需的營養。 父母要特別注意鈣(Calcium)的攝取,鈣就像是蓋房子的磚頭,身體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來發育強壯的骨骼及牙齒。小朋友可能不相信,甚至不在意,但奶類是鈣質最好的來源。 然而,有些人對奶類過敏,不含乳糖的牛奶、豆漿、豆腐、沙丁魚,以及添加鈣質的柳橙汁、穀物、鬆餅和燕麥片,都是補充鈣質的替代品。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含鈣營養補充品。 纖維也十分重要,這時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及豆類。纖維不僅能預防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其他疾病,還能夠幫助消化及預防便祕!


寶寶營養

鮮奶、奶粉與配方奶:了解營養價值與優缺點

乳製品會以很多不同的形式呈現,視其製作過程而定,例如液態狀的純鮮奶與優酪乳、粉狀的沖泡式奶粉、凝膠狀的優格,以及固體狀的起司等,本文將介紹最普遍被飲用的鮮奶與奶粉,幫助大家更了解兩者的差異以及如何挑選,另外,對還在成長發育中的兒童而言,配方奶粉的選擇也是重要,以下將一併介紹。 新鮮牛奶與奶粉的營養價值 新鮮牛奶和奶粉都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營養價值幾乎是相同的。一杯新鮮牛奶和一杯奶粉泡的牛奶,都含有約 80 卡的熱量、八公克的蛋白質,和人體一天所需鈣含量的 30%,實際營養會根據產品不同而有所差異。 新鮮牛奶的優點和奶粉的維生素含量 新鮮牛奶比奶粉多含一些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B5 有助於維持細胞膜的良好狀態,而維生素 B12 則是對氧氣運送很重要。 一杯新鮮牛奶含:1.2 微克的維生素 B12、0.9 毫克的維生素 B5 一杯奶粉沖泡的牛奶含:0.9 微克維生素 B12、0.8 毫克維生素 B5 此外,新鮮牛奶含有磷和硒,比起奶粉有較多優點,磷和硒對於細胞膜、新陳代謝、酵素功能及甲狀腺功能,都是有益處的。一份新鮮牛奶含約 7.6 微克的硒和 47 毫克的磷,而以相同的量計算,奶粉約含 6.3 微克的硒和 27 毫克的磷。另外,有部分人覺得新鮮牛奶的味道比較好。 奶粉的優點 新鮮牛奶的保存期限並不長,奶粉則不需要放在冰箱保存、也能保留原本的營養,而且保存期限較長,價格也比新鮮牛奶較便宜。 鮮奶還是奶粉? 如果你喜歡較沒有加工過的產品,選新鮮、有機的鮮奶就對了,而且新鮮、有機的鮮奶,沒有防腐劑和抗生素,在做菜時,若想要最好的調味,新鮮牛奶也會是較適合的。但是,若考量到成本和花費的時間,用奶粉來泡成牛奶,可能會更合適。其他類的飲品如冰沙的話,以沖泡奶粉當基底,可能會比新鮮牛奶來得好。 一歲前的寶寶應只喝母乳或配方奶粉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簡稱 AAP)的建議,認為嬰兒在一歲以前應該只喝母乳或配方奶,這也代表一般奶粉和牛奶都不適用於一歲前的嬰兒,更多關於配方奶粉的知識,可參考以下文章: 什麼是配方奶?配方奶沖泡的注意事項與挑選 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什麼時候可以換喝牛奶?寶寶喝牛奶的注意事項 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