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知識

均衡攝取食物中的營養素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和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這裡會介紹各式各樣的食物和其營養價值等。

基礎知識

營養知識

體力保養趁現在!一秒檢測+兩大關鍵,打造「好體力」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簡稱雙北世壯運)將於5月17日首度在台灣舉行,目前報名人數超過2.5萬人,人數遠勝奧運,更是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國際綜合型賽事;報名選手中,有15位超過90歲,其中更有2位是百歲人瑞,具體展現「活到老,動到老」精神。 國內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其實,生活中處處是「運動場」,想要享受健康生活,維持「好體力」是關鍵;《Hello醫師》教您透過1秒鐘快速體力檢測,用最簡易輕鬆的方式,及早了解自身狀況,同時也教您如何維持體力最佳狀態的小撇步。 健康樂活的關鍵:維持體力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為80.23歲,其中男、女性分別為76.94歲與83.74歲,遠遠超過聯合國公布的全球平均壽命。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如何維持體力」已成為健康樂活的重要課題。 40歲開始,肌肉就會加速流失1 ,在邁入壯年後,更需要注重自身狀況,隨時提高警覺。 生活中,有許多看似稀鬆平常的日常活動,都與肌肉息息相關,例如:「一打二」時一手抱小孩、另隻手牽小孩兼提重物,或者揹著沉重的背包,在擁擠搖晃的捷運上緊握手拉環、搬行李上下樓梯等,都需要健康好體力來迎接生活的大小挑戰。 當體力不夠時,這些日常活動便可能受到影響,尤其現代人普遍上班久坐、缺乏運動,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加速流失,更需要找到對的方法,維持好體力。 一秒快速檢測體力狀態 保養身體,永遠不嫌早,若「容易感覺需要休息」,可能是身體正發出訊號,提醒我們該注重保養,需要補充均衡營養品與規律運動,才能鎖住最佳體力狀態。除了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檢測外,也能透過簡單的「小腿圍」測量法,一秒鐘快速了解身體狀態。 檢測方法: 用雙手拇指與食指環扣,形成一個圓圈 將圓圈套住小腿最粗的位置 檢測結果判讀: 沒有縫隙:肌肉量應該足夠 出現縫隙:肌肉量可能不足 增加肌肉的方式:運動 × 營養雙管齊下 運動與營養是維持肌肉與體力的兩大重點。隨著年紀增加,更需攝取充足營養,必要時,可透過均衡營養食品,加強補充營養,以補足身體所需、增強體力。 在補充營養外,運動也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身體出現變化,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多休息,殊不知「用進廢退」,愈不使用,身體變化便愈快,反而會讓身體更常覺得需要休息,維持生理機能便成了一大挑戰。 針對維持「好體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 規律運動:特別是阻力性運動,從簡單的橋式、靠牆半蹲、面牆站立伏地挺身,到專業的重量訓練,例如舉啞鈴、深蹲或平板撐等,對維持健康都有幫助。挑選運動時,建議以「不受傷」為最大原則,規律且漸進地提高運動強度;必要時,可諮詢醫師或健身教練規劃合宜的運動計劃。 充足營養:以蛋白質最為重要,尤其是進行阻力或肌力訓練者。若有腎臟病,不適合攝取大量蛋白質,建議先諮詢醫師以制訂安全的攝取量。 另外,在飲食方面,除了均衡營養之外,有需要也可適時搭配均衡營養配方食品,例如亞培安素HMB,除了含源自蛋白質的珍稀精華HMB以外,也有三重優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有助肌肉生長與組織修復,更重要的是,該產品除具有亞洲最大臨床實證*支持,根據一項市調顯示,也是受訪醫師第一推薦^營養品牌,品質有保障,補充更有感,幫您鎖住好體力,從容應對生活運動場中的各項挑戰。 1.Baier S et al.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Jan-Feb 2009;33(1):71-82; Janssen I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0;89(1):81-88. #Tanaka T, et al. Geriatr Gerontol Int. 2018 Feb;18(2):224-232. *根據2020-202年間Clinical Nutrition期刊,亞培SHIELD STUDY(Chew STH, et al. Clin Nutr 2021;40:1879-92)是亞洲最大使用添加CaHMB營養品的人體臨床研究(超過800 名,為期6個月研究)。 ^根據亞培2022年3月及7月對家庭醫學科及復健科316位醫師市調結果,安素為第一推薦營養補充品品牌。 特殊營養食品須經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使用。須搭配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TW.2025.60202.ENS.1

看更多 營養知識 相關文章

營養知識

鉀離子過低過高都不好!鉀離子的功效、10大高鉀食物吃這些

鉀離子是人體必備的礦物質之一,能夠幫助人體穩定神經以及細胞作用,平時可以透過飲食補充。然而,由於現代人飲食不均衡,常導致出現高血鉀、或是低血鉀等情形,使身體出現各種病症。平常應該要如何健康攝取充足且不過量的鉀離子呢?《Hello 醫師》將會介紹鉀離子對人體的功效為何,介紹若是出現高血鉀或是多血鉀的症狀,應該如何透過飲食,調整體內的鉀離子。鉀離子對人體的功效鉀離子一般以「K」表示,又被稱為電解質,其主要功能是與鈉離子相互作用,維持細胞的滲透壓,並幫助神經以及肌肉穩定作動,故運動過後,由於電解質被汗水帶出,若不即時補充鈉、鉀離子,便有可能導致抽筋。除此之外,充足的鉀離子,能幫助人們抵抗疾病,降低罹患以下3種疾病的風險:心血管疾病:飲食中的鈉和鉀和血壓有關,而國人飲食大多為高鈉飲食,容易導致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充足的鉀離子能放鬆血管,並排除鈉離子,將血壓降低,減少患病可能。骨質疏鬆:部分實驗指出,鉀離子在人體當中能合成出碳酸氫鹽化合物。此化學物質能減少體內鈣質流出,增強骨頭密度,預防骨折及維持骨骼健康。(延伸閱讀:預防更年期骨鬆怎麼吃?2款超強食材保骨本、名中醫私傳好骨力!)腎結石:鈣離子進入尿液中,會增加尿液結石的風險。充足的鉀離子能降低鈣離子流失、進入尿液的可能,預防罹患腎結石、尿道結石。國人每日應攝取鉀離子建議量美國心臟協會期刊推薦,國人每日應攝取每天鉀攝入量為3500毫克,維持血鉀濃度為3.4~4.7mmol/L,能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降至最低。低血鉀恐導致心律不整,透過10種高鉀食物補充血鉀濃度低於3.47mmol/L,則可能導致低血鉀,出現疲勞、噁心、嘔吐,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肌肉麻痺、心律不整、呼吸衰竭等症狀。醫生會依照低血鉀原因,開立藥物補充血中鉀離子濃度。民眾也能透過平常飲食補充鉀離子。以下是10種含有豐富鉀離子的食物:[embed-health-tool-bmi]全脂或脫脂牛奶黃豆毛豆南瓜山藥蓮藕番茄鮪魚白鯧鰻魚蔬菜以及水果富含鉀離子,只要依循天天五蔬果(3份蔬菜+2份水果),再將部分主食、肉類,替換為高鉀蔬食,便能滿足每日鉀離子的需求。高血鉀恐引發心律不整,腎臟病患者需留意血鉀濃度高於4.8 mmol/L,會出現高血鉀,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麻痺、若是高於6mmol/L,則會引發心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等症狀。由於腎臟病患者排泄能力較弱,無法將多餘鉀離子排出體外,故好發於腎臟病患者。(延伸閱讀:低蛋白飲食還不夠!腎臟病飲食還得注意磷鉀鈉)建議病患除按照醫師指示服藥、治療外,平時應注意飲食,避免攝取過多鉀離子,以下是高鉀飲食5原則:1.由於蔬菜含有較高鉀離子,建議先以開水川燙3~5分鐘,將鉀離子溶入水中,清炒扮過再行食用。2.鉀離子易溶於水中,湯頭富含鉀離子,腎臟病患者切勿飲用。3.建議食用低鉀蔬果,如香蕉、芭樂,1天不超過2顆拳頭的量。促進排便,能排除多餘鉀離子。4.避免食用高鉀食材,包括:咖啡、罐頭食品、醃製食品、生魚片、茶、番茄......等等。而部分中藥材也富含鉀離子,食用前應向醫師討論。楊桃則含神經毒素,以導致腎臟病患者出現抽搐症狀。5.切勿使用低鈉鹽以及薄鹽醬油,選擇腎臟病患者專門使用的食鹽。(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加速傷口癒合吃什麼?3大營養素補對好得快

受傷時,我們得妥善照護傷口才能減緩疼痛以及受傷帶來的症狀。不過除了擦藥膏外,還有多吃某些健康的食物才能加速傷口的癒合。若沒有攝取足夠的營養或是飲食不均衡,都會連帶影響到傷口的癒合速度,以下就讓《Hello醫師》為大家介紹要吃哪些食物才能加速傷口癒合。 加速傷口癒合吃「這些」 補足熱量、養好傷口 沒有攝取足夠的營養會降低傷口的癒合速度,甚至讓傷口愈來愈嚴重,有哪些營養能幫助傷口加速癒合?以下這幾種一定要補充: 蛋白質: 蛋白質是協助人體發展,以及修補身體組織最重要的元素,同時維持體內血液、肌肉、酵素與水分的平衡。若沒有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將讓傷口持續惡化,也會流失肌肉。想要讓傷口復原速度加快,需要補充優良的蛋白質,如雞胸肉、海鮮、豆漿、豆腐等,每天約攝取5~6份。 足量的維生素: 維生素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中以維生素A和維生素C最為重要。 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組織的完整與活化免疫功能,維生素A可以從魚肝油、肝臟、深綠色蔬菜、黃色蔬果補充,如花椰菜、菠菜、胡蘿蔔、雞蛋、芒果、地瓜。 維生素C:可以參與膠原帶白的合成,幫助傷口癒合,具有抗氧化、淡化斑點的功效。想要補充維生素可以多吃番石榴、柑橘類、奇異果、鳳梨。 適量的礦物質: 礦物質也是傷口癒合時重要的功臣,以下4種礦物質皆不可或缺: [embed-health-tool-bmi] 鎂:鎂可以幫助蛋白質與膠質的生成,也是生長酵素的輔助礦物質之一。此外,鎂能夠調節焦慮的情緒,穩定神經系統。常見食物如堅果類、深綠色蔬菜、乳製品。(延伸閱讀:鎂的功效與作用:9種食物高鎂又健康) 鋅:鋅則是能量代謝以及合成蛋白質的輔助因子,促進傷口癒合。深綠色蔬菜、黃紅色蔬果、甲殼類海鮮、堅果皆能補充鋅,例如橘子、檸檬、番石榴、青椒、牡蠣等。(推薦閱讀:男人必備營養素「鋅」!6大營養功效、補鋅吃這些準沒錯) 鉀:鉀有助於人體細胞組織的正常運作,具有調節血壓的功能。常見的食物有香蕉、瓜類、馬鈴薯。 鐵:可以補足較大傷口所流失的血液,幫助身體進行造血功能,常見食物如豬肝、海鮮、深綠色蔬菜。(同場加映:什麼是缺鐵性貧血?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放鬆心神、緩解經痛!玫瑰花茶的7種功效,但喝多小心腹瀉!

玫瑰花的鮮豔外觀與芬芳香氣,使其深受大眾喜愛,經常作為送給情人禮物的優先選擇。而除了觀賞與送禮的用途外,其實玫瑰也可沖泡為玫瑰花茶,作為富含多種營養功效的保健飲品。就讓《Hello醫師》為你介紹玫瑰花茶的7大健康功效,以及飲用玫瑰花茶注意事項,以免飲用過量而導致腸胃不適,甚至拉肚子。玫瑰:紅色的美玉玫瑰的品種超過3萬種,用途多樣,除作觀賞之外,也能提煉為香氛,其果實、花瓣可作食用,製作藥材、蜜餞、果醬或沖泡茶飲食用。中藥所用的玫瑰分為玫瑰花(Rosa rugosa)及月季花(Rosa chinensis ),玫瑰花可用於補血、活血、止痛、解鬱;月季花則多用於活血、調經、解鬱、疏肝。2者的外觀以及功效雖相似,仍有所差別。飲用玫瑰花茶的7大好處玫瑰花茶香氣濃郁,果香撲鼻,經沖泡為玫瑰花茶後,可提供以下7種好處:緩解經痛:研究指出,130名女性在定期飲用玫瑰花茶後,月經所帶來的疼痛有所減緩,其功效可能來自玫瑰所含之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山柰酚及醇類化合物,具放鬆以及鎮痛之效。且玫瑰花茶與成藥相比,對人體副作用極低,適合作為改善經痛之食療飲品。(延伸閱讀:經痛怎麼辦?「藝人御醫」黃獻銘傳授骨盆運動、穴道按摩跟經痛Say Bye)提升免疫力:玫瑰含有香茅醇、香葉醇和橙花醇,能有效殺死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菌體,幫助人體提升免疫力。另外,玫瑰含有大量維生素C,能幫助人體增強抵抗力,以及減緩感冒帶來的流鼻水、咳嗽等症狀。促進腸胃消化:玫瑰花茶能夠促進膽汁分泌,且含有幫助消化的益生菌,幫助人體改善腸道環境,預防便祕。養顏美容:玫瑰花茶富含維生素C、多酚類、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抗氧化功效之化合物,能對抗人體內自由基、並促進人體合成膠原蛋白,修復皮膚老化。另外,玫瑰果所含甲醇,也能有效對抗皮膚色素暗沉,保持肌膚明亮。鎮靜放鬆:玫瑰茶所含黃酮類化合物和萜烯(Terpene),能夠幫助人體放鬆中樞神經,達到鎮靜或助眠之效。(延伸閱讀:喝茶、咖啡睡不著怎麼辦?教你夜晚入睡3妙招,別讓咖啡因搗亂)預防癌症:玫瑰含豐富具抗氧化性質化合物,如:維生素C、胡蘿蔔素、多酚等,能幫助人體對抗自由基,降低罹癌風險。穩定血糖:玫瑰花茶能夠降低人體內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後血糖上升,保持血糖穩定。[embed-health-tool-bmi]飲用玫瑰花茶須適量,建議每日不超過3杯玫瑰花茶不含毒素,對人體副作用相當小,但須注意,玫瑰花茶具通便作用,且富含維生素C,若是飲用過度,恐會導致腹瀉(拉肚子)、頭痛。建議每日飲用以3杯為限,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機率。(延伸閱讀:抹茶是什麼?認識抹茶製程與驚人3大功效)(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紅棗補鐵功效不優!認識紅棗4大健康好處,2道紅棗料理這樣做

紅棗在藥膳、甜湯中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紅棗藥性平和、味道也甘甜容易入口,且具有健脾益胃的效果,是不少人會選擇拿來滋補身體的中藥材。究竟紅棗還有哪些有益人體的營養與健康功效?《Hello醫師》將為你一一解說,並提供2道特色紅棗料理的製作方式。紅棗的營養價值紅棗為鼠李科的落葉性果樹,原產於中國,之後傳入台灣,目前主要產區在苗栗縣公館鄉。紅棗經曬乾後外表呈現暗紅色,雖然體積嬌小,但含有的營養卻不輸其他食物,也是大眾所熟知的中藥材。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資料統計,100公克紅棗有7.7公克膳食纖維、597毫克鉀、50毫克鈣,以及多種維生素與胺基酸。紅棗補鐵效果不佳!搭配維生素C吸收率較高許多民眾將紅棗當成補血聖品,不過由於其含鐵量高,100公克僅有1.7毫克,再加上紅棗的鐵質屬於非血基質鐵,而非血基質鐵屬於三價鐵(Fe3+),需要經過人體的分解與轉換後才有辦法被吸收。建議若有缺鐵症狀的民眾,與其喝紅棗茶補血,不如多攝取紅肉類食物,並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才能有效提高鐵質攝取與吸收效率。(推薦閱讀:臉發白、頭發暈、走路會喘?免驚啦!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症狀)[embed-health-tool-bmi]紅棗4功效 你不可不知!紅棗在中醫上被認為具有健脾養胃、益血壯神的功效,無論是入菜或是當藥材都很適合。以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紅棗具有下列好處:抗氧化、抗癌:紅棗含有黃酮類、多醣類、維生素C,這些都是身體不可或缺的抗氧化物,能幫助身體清除過多的自由基,防止細胞過度氧化,達到抗癌的效果。此外,紅棗還有種稱為「紅棗多糖」的成分,其也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健腦:紅棗的萃取物已經有研究證實能改善睡眠品質以及大腦功能,此外,紅棗還能幫助腦細胞避免受到氧化,可能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延伸閱讀:出一張嘴保養法!「地中海飲食」護心健腦不求人)護膚:紅棗含有維生素C,具有促進體內膠原蛋白合成的功用,經由抗氧化作用後能防止黑色素在體內形成,達到減少斑點以及護膚的潛在功效。促進腸胃蠕動:紅棗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腸胃加速蠕動,改善便祕症狀。不是只有桂圓紅棗茶!紅棗料理這樣做說到紅棗料理,不少人往往會想到桂圓紅棗茶,然而紅棗菜餚百百種,就讓《Hello醫師》為你介紹2道簡單好上手的紅棗料理:紅棗木耳冰沙:食材:乾白木耳5公克、紅棗1~2顆、水適量、玉米粉、甜味劑適量。做法:白木耳泡水20分鐘,去蒂後並切碎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滾,蓋上鍋蓋轉為中火煮15分鐘;將煮好的紅棗白木耳放置冷凍庫冷凍,退冰後成冰沙狀即可食用。紅棗日式燉肉:食材:新鮮紅棗100公克、馬鈴薯100公克、五花肉片100公克、洋蔥60公克、秋葵20公克、水250cc、油1大匙、糖1大匙、醬油2大匙、味醂1大匙。做法:紅棗去籽、秋葵抹鹽巴燙熟後切斷、馬鈴薯與五花肉各切片備用;熱鍋後加入油,將馬鈴薯放下去拌炒至表面微熟,此時將水、冰糖、紅棗、肉片依序加入,以小火燉煮5分鐘;之後再加入洋蔥與醬油煮5分鐘,起鍋前淋上味醂、放入秋葵拌煮後即可食用。(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多吃韭菜能抗癌!揭密韭菜功效、禁忌,3道韭菜料理簡單做

韭菜是許多傳統小吃中常見的內餡,不管是水餃、鍋貼,還是水煎包,都能看見它的蹤影,其獨特滋味有助去除豬肉、海鮮或雞蛋腥味,緩解油膩感。不僅如此,韭菜還具有多種營養成分與健康功效,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了解,並提供3道令人垂涎三尺的韭菜料理食譜,感受不可或缺的料理黃金配角——韭菜的魅力!韭菜有哪些營養成分?韭菜(Chinese leek)屬於蔥科,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年都能生長,至少可以連續採收2年,因而將其稱作「韭菜」,與中文的「久」同為諧音,象徵長長久久,為圍爐常見菜餚之一。由於韭菜葉片顏色鮮綠、細長而扁,味道獨特且略為辛辣,農夫會將它種植在田地附近,作為天然的驅蟲劑。綠色蔬菜中多含有類黃酮素及花青素,而韭菜也不例外,其含豐富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B1、B2、C、β-胡蘿蔔素、鈣、鋅和磷等營養成分。抗癌又助排便!韭菜功效、禁忌大揭密韭菜與青蔥、洋蔥相同,皆為蔥屬科,內含豐富的有機硫化物,其為優秀抗氧化劑,能防止活性氧造成細胞氧化,協助去除體內致癌物質,適量攝取有助降低罹患胃癌、大腸癌、皮膚癌、肺癌的風險。(推薦閱讀:如何吃才能預防癌症?8大最佳抗癌食物大公開)[embed-health-tool-bmi]另外,韭菜屬於高膳食纖維蔬菜,相較於家家戶戶必吃的高麗菜,膳食纖維含量高了近2倍,且韭菜熱量也不高,每100克僅含27卡,食用韭菜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還有助減肥,好處眾多。(延伸閱讀:高纖維食物排行榜出爐!苦瓜膳食纖維含量超高,高麗菜竟倒數第一以中醫的角度來看,韭菜也具有補腎、補脾、補陽虛之功效,可作為調理體質之用,但如果民眾平時有嘴巴乾燥、睡不好等問題,就不建議食用韭菜。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主任蔡嘉一在家也能輕鬆做!公開3道韭菜料理食譜想要在家品嚐健康又美味的韭菜料理嗎?不妨跟著以下的製作步驟一起做做看!1. 韭菜盒子在諸多韭菜料理中,韭菜盒子可算其中經典。製作韭菜盒子所需的食材包括:韭菜半斤、冬粉2把、香菇15朵、乾木耳2把、雞蛋5顆、豆干15片、鹽1小匙、醬油1大匙、櫻花蝦1碗、白胡椒粉適量、麻油3大匙、油少許、麵粉600克、橄欖油50克、滾水300毫升、冷水100毫升、鹽少許,製作時間約1小時。以下為韭菜盒子的作法:步驟1:將香菇、乾木耳泡水軟化後,各自以食物料理機打碎、韭菜洗淨切段約1公分、豆干切丁各邊長約0.5公分。步驟2:加入少許油炒出香味,冬粉泡水軟化後剪斷約1個指節長段;雞蛋打散後油鍋煎成碎蛋花(一邊加熱一邊攪拌),將所有內餡與調味料攪混合均勻。步驟3:300毫升的滾水加50毫升的冷水後與過篩麵粉、鹽、橄欖油混合成燙麵團,餘下50ml冷水視濕度與揉麵手感斟酌,將麵團揉至光滑勻稱,濕布或保鮮膜蓋住醒麵半小時厚後,分成適當大小擀平,作為韭菜盒子包覆外皮。步驟4:將調味好的內餡包入,傳統扇形或餡餅形狀皆可,並於平底不沾鍋抹上少許油,陸續煎熟即可上桌。2. 涼拌韭菜涼拌韭菜所需的食材有:韭菜180克、蒜2瓣(切末)、辣椒1根(切末)、香菜(切末)。料理時間僅約5分鐘,有空不妨按照以下的製作方法一同做出好吃的涼拌韭菜吧!步驟1:將洗淨的韭菜放入滾水中燙熟(因根部較不易熟,建議先將根部入鍋)。步驟2:燙熟的韭菜撈起瀝乾再切段。步驟3:鍋中入油,炒香蒜末及辣椒末;加入素蠔油及糖炒香後熄火。步驟4:加入檸檬汁及香菜拌一拌,可酌量加1~2匙冷開水拌(檸檬汁也可以用烏醋取代,依個人口味調整用量),最後將醬汁淋在切段的韭菜上即完成。3. 三鮮炒韭菜三鮮炒韭菜所需的食材包含:蝦仁半斤、花枝半隻、五花肉100課、韭菜1把、蒜頭3~4顆、米酒1小杯、沙茶醬適量、砂糖適量、鹽少許等調味料。以下為三鮮炒韭菜的料理步驟:步驟1:將蝦仁及花枝汆燙,並把備好的五花肉切成肉絲。步驟2: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油後,放入肉絲翻炒,並加入少許鹽攪拌均勻。步驟3:將炒熟的肉絲盛起後,再開始翻炒蒜末至金黃色。步驟4:放入韭菜、豬肉、花枝、蝦仁及米酒稍微攪炒後,蓋上鍋蓋悶一下。步驟5:加2匙味精、3匙糖及2匙沙茶醬入鍋翻炒後,即可盛盤。(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味精是什麼?吃了會過敏?正常食用免擔心,但2類人需注意!

台灣人經常使用味精調味,炒菜時往鍋裡灑一匙,食物頓時多了一種美妙的鮮味。味精的功用如此神奇,但也不禁讓人擔心味精是否對人體有害,網路上更充斥不少「味精使人過敏」、「味精有毒」或「味精可能致癌」的資訊。到底味精是否對人體有害?可能導致何種病症?「中國餐館症候群」又是什麼?讓《Hello醫師》為您說明味精的製作原理、成分、安全性,以及食用上的注意事項。 味精是什麼? 味精是麩胺酸的鈉鹽,因此又稱麩胺酸鈉或麩胺酸鹽,英文則為Monosodium glutamate(國外多直接以MSG稱呼);麩胺酸則是普遍存在於所有蛋白質的一種胺基酸。 1908年,1位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發現在湯裡加海帶或昆布能提升料理風味,於是他特別針對海帶及昆布等食物進行研究,發現這類食物當中所含的「麩胺酸」能增加食物風味,並將其風味定義為「鮮味」,日文為うま味(羅馬拼音為Umami)。 自此之後,鮮味便成為酸甜苦辣外的第5大味道,而池田教授則成立「味之素」公司,開始販售由食物所提煉出來的味精。 味精是化學製成,所以對人體有害? 味精是從食物提煉出來,平時人類亦會自食物攝取麩胺酸,諸如牛肉、雞肉、魚肉、番茄、海帶、昆布及柴魚等,皆含有豐富麩胺酸。 編按:眼尖的讀者可能很快就注意到,這些食物剛好也是鮮味較重的食材。 [embed-health-tool-bmi]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出,成人平均每日皆會於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攝取約13克麩胺酸,而味精平均每日攝取量僅有0.55克。人體對屬於加工食品的味精及存在於天然食物之中麩胺酸,兩者在代謝上並無差異,人體不會區分麩胺酸來源,攝取後皆由腸道來進行代謝及吸收。 味精會造成中國餐館症候群?這是什麼病? 1968年,有美國民眾於中式餐廳用餐後,發覺身體不太舒服,出現麻痺、心悸及口渴等症狀,便投書至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隨後更有學者對此進行研究,便將此狀況命名為中國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中國餐館症候群並非一個疾病的名字,而是籠統地稱呼在中式餐廳用餐後出現類似症狀的現象。自中國餐館症候群一詞出現後,使許多民眾對味精十分擔憂,許多研究單位、機構亦對味精著手進行安全研究,但至今仍未有味精可能造成相關症狀的研究結果。 儘管極少數人食用以味精烹調的料理後,出現上述不良反應,但此一狀況多為個人體質所致。若你發現身體易於食用味精後出現相關症狀,建議減量或避免食用味精。 此外,由於味精亦含有鈉,高血壓及慢性腎病患者患者應斟酌使用,切勿認為以味精代鹽無須擔心,便於食物中大量添加,以免血壓升高。(延伸閱讀:補就對了?高血壓可以喝雞精嗎?鈉含量過高小心血壓飆上天) 攝取過量可能有害,但正常食用便無問題 2017年,歐盟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提出成人每日麩胺酸鈉添加物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30毫克,意即1位50公斤的成人,每日建議不要攝取超過1.5克的麩胺酸鈉添加物(味精),60公斤為1.8克,70公斤則為2.1克。若超過此攝取量,便可能出現頭痛、血壓上升、胰島素水平上升等問題。由此可知,一般日常食用味精(成人平均攝取量為0.55克)對人體並無大礙。 美國FDA對於味精可能造成的危害亦進行過實驗,並發現若成人於空腹情形下,攝取超過3克麩胺酸鈉,可能會出現頭痛、潮紅、麻木、心悸及睏倦等不良反應,不過3克為一般平均值的6倍,且多數人皆不會於空腹時食用味精,因此適量地食用味精並無問題,民眾毋須過度擔心。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營養知識

春天吃枇杷提升抵抗力、降血壓,枇杷膏感冒這樣吃才有用

每逢春天,市場就可以看見枇杷的影子,一顆顆結成一串,水珠型的形狀就像琵琶。由於枇杷種植時間長,果樹容易受到病蟲和天氣影響,加上葉片又可製成中醫藥材,如枇杷膏,因此枇杷價格通常偏高,有「黃金水果」的美譽。 《Hello醫師》整理出枇杷的3大健康功效,以及枇杷膏的服用時機與注意事項,幫助您吃得更加健康,減少身體負擔。 枇杷3大功效 1. 高鉀有助控制高血壓 每100克枇杷含有173毫克鉀,鉀是調節血壓、維持體液平衡的重要微量元素。鈉攝取過多會使水分滯留在體內,血管壓力上升,長期下來易導致高血壓,而鉀則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進而保持鈉鉀平衡。 因此高血壓患者可考慮適量食用枇杷或其他高鉀食物幫助控制血壓。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了鉀之外,枇杷亦含有葉酸、維生素B6,每100克含量分別為12.4微克、0.09毫克,它們能幫助代謝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降低其濃度以保護血管壁,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功效。 此外,葉酸還具有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的重要功能,衛福部建議懷孕媽媽每天應攝取600微克葉酸;一般成人則為400微克。 [embed-health-tool-bmi] 3. 提升抵抗力,預防感冒和慢性病 枇杷含有多種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C、E、β-胡蘿蔔素等,其中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含量更達1347 IU、798微克 抗氧化劑在消除自由基、增強身體抵抗力上扮演著重要功效。當人體自由基濃度過高時,細胞容易受到損害及病變,增加罹患糖尿病、癌症、白內障、動脈粥狀硬化症等諸多疾病的風險,而抗氧化劑則能減少自由基,強化身體抵抗力。 因此食用枇杷對於預防感冒、減緩慢性發炎反應等幫助良多。 亂服枇杷膏,小心感冒咳嗽不減反增 民眾經常服用枇杷膏來治療感冒,減輕咳嗽症狀,但如果服用時機不對,反而會加重感冒症狀。 市售枇杷膏多含有川貝母、枇杷葉、蜂蜜等主要成分,並添加少量杏仁、薄荷、沙參、陳皮、桔梗、半夏及五味子等,其中川貝母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枇杷葉可清肺化痰、下氣止咳;蜂蜜則有助於止咳、潤肺。這些中藥材通常適用於肺燥熱、緩解口乾舌燥所引起的咳嗽。 如是受冷、受風寒所引起的寒咳,服用枇杷膏反而易加重痰溼,造成濃痰無法排出。此外,衛福部曾指出多數市售枇杷膏皆含有50%以上的糖分,有些更甚至高達87%。 如在感冒初期服用,可能會因枇杷膏太過甜膩,導致助濕、生熱,喉嚨發炎更加嚴重。此外,糖尿病患者也應斟酌服用枇杷膏,避免攝取過多糖分。 枇杷膏的服用時機 建議將枇杷膏作為日常保養補品,用於感冒後段咳嗽未癒、說話過多所引起的咽喉痛、喉嚨乾燥等狀況,而非治療處方。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長糯米、圓糯米有差別!紫米其實也是糯米,吃多小心腹痛!

糯米雖然較少出現於家常菜色,但在粽子、油飯、湯圓等台灣經典料理中,糯米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糯米又可分為長糯米、圓糯米,而近年因健康風潮,愈來愈多人開始食用的紫米,也屬於糯米的一種。《Hello醫師》將為你介紹糯米的種類,營養價值的差別,以及糯米吃多可能引起的不適症狀。白糯米可分為長糯米及圓糯米稻米依照性質,可分為秈米(在來米)、稉米(蓬萊米)、糯米。(延伸閱讀:韓國女神秀智減肥也吃它!「糙米」營養好棒棒、這4類人要少吃)糯米形狀與稉米相近,但煮熟後較為軟黏,比起作為主食,更常被加工製成食品。而依照外型以及特性不同,又能分為長糯米及圓糯米:長糯米:又稱秈糯,外型細長不透明,煮熟後米飯質地軟黏,較適合做成粽子、米糕及油飯。圓糯米:又稱稉糯,相較長糯米外型圓短,煮熟後米飯黏性更勝長糯米一籌,塑型力佳,因此適合釀酒,或製成湯圓、麻糬、紅龜粿。[embed-health-tool-bmi]紫米又稱黑糯米,清洗染色很正常平時所見的紫米飯糰,其所用的紫米就是糯米的一種,也稱黑秈糯米、黑糯米、黑糯糙米。相較於白糯米,黑糯米的營養價值較高,含花青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及多種礦物質,如鉀、磷、鎂等,作為主食可補充人體營養素。由於黑糯米含天然花青素,屬水溶性植物色素,故清洗黑糯米時,建議不要用力搓洗,以免將對人體有益的花青素洗入水中。另外,若洗米水呈現紫黑色,是因花青素溶於水中,屬正常現象,對人體無害,民眾洗米時毋須驚慌。(延伸閱讀:洗菜還再加鹽、小蘇打和醋?把握1關鍵有效去除蔬果殘留農藥)紅糯米:「坐月子的米」紅糯米,又稱紅粟米,是阿美族的傳統食物,栽培管理不易,產量較少,多在阿美族的傳統節慶使用。因其高營養價值,也是阿美族婦女產後滋補食品,故得稱「坐月子的米」。紅糯米含有幫助造血的鐵質,鉀和鎂含量均比白米優秀,其所含花青素達4,778 BHA,為一般米的17倍。糯米含直鏈澱粉不利消化 吃多恐腹痛人們常說:「糯米別吃多,小心肚子痛」,這是因為相比於稉米,糯米所含的澱粉為幾乎全部為支鏈澱粉,使得糯米烹煮後黏性較高,但卻不利人體消化,吃多恐引發消化不良與腹痛。故建議民眾平時食用糯米食品需適量,而腸胃疾病患者則應避免食用,以免加劇症狀。糯米高GI、高鉀磷 糖尿病與腎病患者應避免糯米GI值為132,屬高GI值食物,食用後容易導致血糖上升,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應以其他主食作為替代,並依循醫生建議為佳。另外,紫米及紅糯米因鉀、磷離子含量高,易造成腎臟病患者負擔,故應該避免食用。(推薦閱讀:低蛋白飲食還不夠!腎臟病飲食還得注意磷鉀鈉)什麼是GI值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指食物攝取後對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影響。高GI值食物較易容易被消化吸收,食用後體內血糖上升速度越快;低GI值的食物則可使血糖緩慢穩定上升,較有助於糖尿病者控制血糖。(推薦閱讀:GI 值是什麼?升糖指數低有助減肥)(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吃醋8大好處,喝醋不當小心胃潰瘍又牙痛!

醋,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調味料,許多國家都有各自悠久的用醋歷史及當地特有醋品。而在台灣吃酸辣湯、魷魚羹、乾麵,或是在準備火鍋、水餃醬料的時候添一點醋,味道頓時解膩爽口。 然而,吃醋可不僅為了享受那股令人上癮的酸勁,其實也具諸多健康益處,但不當喝醋也可能造成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甚至連體重和血糖也同步上升? 到底該如何「正確吃醋」,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不傷身?讓《Hello醫師》為你說明吃醋的8大好處、醋應該要怎麼喝,以及各類醋品的挑選秘訣! 吃醋的8大好處 刺激胃酸分泌、促進消化:醋在人體內代謝前,本身是弱酸,因此適量吃醋,對原本胃酸分泌較少的人來說,能夠刺激胃酸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反之,消化道功能或胃酸分泌正常的人,吃醋就未必具有相同功效。 天然酵素有助消化吸收:天然釀造醋是經由發酵而製成,因此含有酵素。人體所有的細胞、消化代謝過程,都需要酵素作用。補充酵素可協助腸胃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消化與吸收,減少胃脹、頭暈、體力不佳等情形。 避免乳酸堆積,消除疲勞:醋酸及檸檬酸在體內養分的氧化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當人體食用醣類食物、碳水化合物後,必須經過酵素消化及一連串醣解作用,才能將大分子、多醣的澱粉,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成為人體可用的能量與動力來源。吃醋能促進細胞內葡萄糖的代謝分解,提供人體所需活力及能量,避免乳酸堆積、身體疲勞。 可能降低血壓:動物實驗指出,醋酸、蘋果醋、糙米醋及穀物醋等天然釀造醋所含的鉀,可幫助人體排出過剩的鈉,維持體液平衡,進而達到抑制血壓上升、預防高血壓的效果。 降低血糖:研究指出醋酸可抑制腸道醣類消化的活性,如澱粉、麥芽糖、蔗糖、乳糖等,因此飯後喝醋可減少糖的吸收,進一步降低血糖與胰島素分泌,有益於糖尿病患維持血糖穩定。 可能降低體重及膽固醇:一研究將受試者分為2組,1組在午餐及晚餐時飲用15毫升蘋果醋,另1組則正常飲食,2組每日攝取熱量皆受限、低於正常值。經過3個月後,喝醋組的體重及膽固醇指數皆比正常組低一些,顯示醋可能具有控制體重及膽固醇的功效。 提高鈣質的吸收率:因醋為酸性,有助於將食物中(如大骨湯)的鈣質釋出,提升鈣質的吸收率。(延伸閱讀:「電話線菜」高鈣又防便祕!海茸4大功效一次告訴你!) 預防結石:尿液若偏中性或酸性時,身體容易形成結石。研究顯示吃醋可使尿液酸鹼值趨向鹼性,降低結石形成風險。此外,醋還能促進人體代謝鈉,使身體順利排水,不易產生結石。 由上述內容可知,醋對人體確實有益,但不當食用醋,可能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帶來疾病。以下為大家介紹市面常有的醋品、選醋與喝醋的注意事項。 [embed-health-tool-bmi] 市面上有3種醋 喝錯反傷身 市面上常見的醋主要可分成3類: 天然釀造醋:以穀物、水果等天然食材為原枓,經酒精、醋酸菌發酵與過濾來製作,製作時間長,味道較香醇,久放會出現沉澱物。 合成醋(化學醋):以冰醋酸(石油提煉)為原料,加水稀釋到濃度3~4%,添加氨基酸、有機酸、果汁、調料、香辛料、食用色素等成分製作而成,味道較刺鼻、死鹹,久放不會出現沉澱物。 混合醋:以釀造醋及合成醋混合而成,市售醋飲多屬此類,並添加糖、濃縮果汁與香料。 3種醋品中,以天然釀造醋對人體最好,因為天然釀造醋沒有經過高溫與過度加工,可保留完整營養及活性酵素,而且也未添加多餘的糖,以及濃縮果汁與香料等化學物質。 反觀化學醋,因經過多重加工,酵素含量少,製作本身使用冰醋酸(不含有機酸),在代謝後不會在人體產生礦物質,缺少礦物質的營養,營養價值較低。 一般而言,市售料理醋如烏醋、白醋多為合成醋,而價格是判斷醋品為合成醋或天然釀造醋的另一依據,合成醋的價格多落在百元之內,天然釀造醋價格則至少數百元起跳。 喝醋6大注意事項 不要空腹喝:空腹喝醋會傷害胃壁,時間一久會使胃黏膜受損、甚至惡化為胃穿孔,胃酸過多也會導致胃食道逆流。 不要喝太多:醋進入人體後,會先由食道及十二指腸吸收酸性的部分。而飲用大量或未稀釋的醋,都會造成食道跟腸胃受酸侵蝕,而引發不適,甚至提高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 果醋需稀釋才能飲用:未稀釋的醋酸性過強,容易對腸胃造成傷害。稀釋的比例依個人體質而定,建議可以商品上的參考指示為主,若飲用後感到不適,再逐漸增加水的比例。建議每日不要喝超過300c.c.的稀釋醋。 喝醋後馬上漱口:醋的pH值大於7,屬於酸性,因此含於口腔時間愈久,愈容易加速齒質酸蝕和軟化。建議喝醋時盡速吞下,減少牙齒浸泡在醋的時間,並於喝完後漱口,稀釋口腔酸度,避免牙齒受損或成為敏感性牙齒。(延伸閱讀:用吸管喝飲料!5方法抗牙齒酸蝕) 腸胃不適或服用特定西藥的人不宜喝醋:腸胃不適或敏感的人,容易因醋而產生更強烈的不適反應。部分西藥如磺胺類藥物、碳酸氫鈉、氧化鎂、胃藥等鹼性藥物,會與醋會產生酸鹼中和的效果,使藥效無法發揮。建議正在服用藥物者若要喝醋,應先詢問醫師或藥師。 選擇添加糖少的醋品:市面醋飲多有添加糖分,以增加風味,因此經常飲用易因糖攝取過多而使血糖與體重上升。建議以天然釀造醋加水製作無額外糖分的稀釋醋來飲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吃柿子防乾眼症!柿子3大功效、禁忌一次了解

柿子營養豐富,具有高含量維生素A、C,可有效預防乾眼症,延緩皮膚老化。此外,柿子不僅可以生吃還能曬乾製成可口的柿餅,也是年節送禮的選擇之一。究竟柿子有哪些種類?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及功效?在食用時又該注意何種禁忌?就讓《Hello醫師》帶您了解有關柿子的大小事!柿子有哪些種類?台灣柿子(Persimmon)主要栽培品種包括甜柿的「富有」、「次郎」與「花御所」,以及澀柿的筆柿、石柿、四周柿與牛心柿等;甜柿與澀柿的主要不同,是採摘後即可食用,無須經人工脫澀處理。4種常見澀柿差異筆柿:為長條狀,尾巴尖如毛筆,果皮為橙紅色,又被稱作長果柿。石柿:果實較正方,果皮較厚有蠟質層呈現橙黃色,因內部沒有籽及甜度較高,為製成柿餅的主要品種。四周柿:果實呈高方型,成熟後果皮與果肉皆為澄紅色,果面有4條淺縱溝,果農採摘後通常會再以鹼液脫澀,讓果肉變軟及果色變紅,作為軟柿食用,因此四周柿也常被稱作「軟柿」或「紅柿」。牛心柿:果實則呈心臟型,而果肉為黃色,多以石灰懸浮液浸漬脫澀,故名為「浸柿」,又因脫澀後果實未能軟化,仍具有一定硬度,所以也被稱為「硬柿」或「脆柿」。另外,澀柿不僅可製成軟柿及硬柿供民眾食用,去皮加工後,便可製成市面上常見的柿餅。[embed-health-tool-bmi]柿子營養成分以甜柿為例,據衛生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熱量有57大卡,其中更含有碳水化合物15.3公克、維生素C75.9毫克、維生素A 1105I.U.、膳食纖維1.4公克、鉀138毫克、磷15毫克、鈣7毫克、鎂6毫克、鐵0.7毫克、、β-胡蘿蔔素640微克、維生素E0.07毫克等豐富營養成分。柿子的功效與好處1. 維生素C有助於改善膚質每100公克甜柿中就含高達75.9毫克維生素C,含量比同質量的蘋果高了近30倍。維生素C有助保護皮膚細胞,提升皮膚再生機能,並促進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增生,使肌膚有彈性、不鬆弛。此外,維生素C還能降低皮膚遭紫外線侵害,促進色素代謝及淡化斑點,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不良所引發的皮膚暗沉,達到除皺與美白等功效。(延伸閱讀:曬黑美白這樣做!3方法找回白皙透亮的肌膚)2. 維生素A預防乾眼症及夜盲症每100公克柿子富含1105I.U.維生素A及640微克β-胡蘿蔔素;維生素A是構成視紫質的主要成分之一,能維持人體正常視覺功能,適當補充能預防夜盲症發生。此外,維生素A還能促進淚液正常分泌,有效改善眼睛乾澀、疲勞等乾眼症症狀。3. 高膳食纖維能控制血糖柿子富含果膠,為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包覆住醣類,比起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在腸道內停留較長時間,減緩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適量食用能有助於控制血糖。不僅如此,水溶性膳食纖維還可以包覆膽酸,並促使其排出體外,以增進膽固醇代謝,進而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以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推薦閱讀:如何降血糖?這5個壞習慣害你血糖降不下來)吃柿子的禁忌有哪些?這2類人少吃為妙柿子含有較多單寧酸,倘若於空腹時食用,並同時攝取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牛奶及優酪乳等飲食,容易引發消化不良。由於單寧酸及蛋白質經胃的消化反應後,會因胃酸所提供的酸性環境,形成一種膠狀沉澱物,稱作鞣酸蛋白(又名為柿石);此種沉澱物不易被腸胃道吸收,會在胃裡結塊,妨礙消化,引發便祕及其他腸胃道問題。因此建議腸胃較差者應酌量食用。建議每日最多攝取1顆拳頭大的柿子即可,以避免食用過量,造成腸胃不適;民眾在食用柿子前,不妨將具有高含量鞣酸及單寧酸的柿子皮去除,亦可減少腸胃刺激。此外,因柿子也富含鉀離子,腎臟功能不佳的慢性腎衰竭及洗腎患者也應避免過量食用,否則可能會造成腎臟代謝負擔,使病況加重。(推薦閱讀:洗腎病患飲食怎麼吃:低磷、低鈉、低鉀飲食是關鍵)(圖片授權:達志影像)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