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環境污染無所不在,不僅造成地球承受人類因便利而衍生的垃圾,間接也影響了你我的健康。最常見的即是想兼顧健康、環保與便利的上班族,以為選擇自己帶便當就可降低對健康的危害。然而,玻璃便當盒不但沉重且易摔破,以致於有人即轉而選擇「可微波」的塑膠餐盒。
確認登出嗎?
生活中的環境污染無所不在,不僅造成地球承受人類因便利而衍生的垃圾,間接也影響了你我的健康。最常見的即是想兼顧健康、環保與便利的上班族,以為選擇自己帶便當就可降低對健康的危害。然而,玻璃便當盒不但沉重且易摔破,以致於有人即轉而選擇「可微波」的塑膠餐盒。
但您知道為何塑膠餐盒竟可微波?如今常見於各種水壺或餐盒主打的「不含雙酚A」又是什麼?當4月7日「世界健康日」(World Health Day)來臨之際,你我也該了解身邊有哪3種與塑膠相關的有毒物質,跟著《Hello醫師》一起遠離毒物、守護你我和地球的健康。
1. 戴奧辛(Dioxin)
戴奧辛又稱為世紀之毒,別稱來自於它難以被環境和人體分解的特性,屬於一級致癌物質。塑膠製品本身並不含戴奧辛(除了聚氯乙烯,PVC),而是在焚燒包括塑膠等含氯化合物之後,所產生的有毒氣體,一旦釋放到空氣中,除了被人體直接吸入外,也可能因為降雨而落入土壤中,被飼養的牲畜吃了含有戴奧辛土壤所種植的作物,牠們所製成的肉品、牛奶或雞蛋,最終還是被人體吃進肚裡,當戴奧辛被人體吸收後,會被儲存在脂肪組織,非常難以被人體代謝。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文獻顯示,戴奧辛的半衰期高達7~11年,也就是說需要至少7年的時間,才能減少至當初所攝取戴奧辛含量的一半。除了對環境的危害,戴奧辛也會提高罹癌機率、影響生殖能力以及造成發展遲緩。
但您必須知道的是,一般塑膠製品如水壺、塑膠袋,或是微波加熱塑膠餐盒等,在使用時都不會產生戴奧辛,原因是戴奧辛的產生溫度須達攝氏371度以上,當然,如果您的午餐盒能微波到產生戴奧辛的程度,那應該也燒焦了。
塑膠餐盒之所以能微波,取決於所使用的塑膠材質,大多以耐熱度高且不添加塑化劑的聚丙烯(PP)材質為主,在回收分類裡為第5類,即便如此,若產品並沒有註明可以使用微波加熱,就請您避免如此使用。
雙酚A又稱酚甲烷,主要用來製造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的塑膠產品,以及環氧樹酯(Epoxy resins)製品。雙酚A是一種環境激素,對生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可能有危害,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尿液中的BPA成分高的人,有較高機率罹患糖尿病(Diabetes)、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肝毒性(Liver toxicity)。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於雙酚A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還是持較寬鬆的態度,需要更多相關研究來支持;矛盾的是,美國FDA仍於2012年禁用含雙酚A成分的奶瓶,我國環保署則在2013年跟進。
究竟雙酚A對人體有害與否、多少的釋出含量對人體有害,目前仍有爭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指出,雙酚A於人體內的半衰期為6小時,屬於容易被代謝的化學物質。建議有疑慮的讀者們,可以選用不含雙酚A的塑膠餐盒,或甚至選用玻璃等非塑膠材質,以保證無化學物質釋出。
苯二甲酸酯看起來很陌生,其實它就是曾在台灣造成恐慌的「塑化劑」。跟雙酚A一樣,兩者都是環境激素,主要結構類似於雌激素(Estrogen),因此對於男性生殖系統的影響會特別明顯,此外,苯二甲酸酯也可能提高罹癌機率。苯二甲酸酯常見於PVC的製品,可幫助塑膠更容易塑形。
由於PVC耐熱性低,且遇熱容易釋出塑化劑,PVC目前已經鮮少被拿來製作食物容器或水壺。此外,PVC製品的製造過程以及焚燒,都會產生戴奧辛,我國為了減少環境汙染,在2019年7月初提高PVC垃圾的處理費,希望業者減少並改用其他替代材質。(你也想知道:空汙好致命!口罩、禁菸遠離空汙,改善空汙6大Tips這樣做)
塑膠製品在現代社會隨處可見,儘管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裡盡量避免使用,如自備吸管、環保袋和環保餐盒等,但每年仍有大量塑膠製品上市。我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您完全無法接受任何可能的化學物質釋出,也能接受非塑膠產品帶來的不便感,那您大可使用玻璃或陶瓷等其他材質的產品,來取代塑膠。
目前醫學界對於塑膠相關的研究,仍在持續進行中,也可能發現目前尚未測出的有毒物質,因此無法斷定塑膠製品對人體的確切影響。若您能接受現今的研究結果,那麼,選擇合乎目前法規、對人體較無害的塑膠製品,就是好選擇。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Mixing Plastic and Food: An Urban Legend? https://www.webmd.com/food-recipes/features/mixing-plastic-food-urban-legend#1
Pots, Pans, and Plastics: A Shopper’s Guide to Food Safety. https://www.webmd.com/food-recipes/features/cookware-plastics-shoppers-guide-to-food-safety#1
Microwaving food in plastic: Dangerous or not?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microwaving-food-in-plastic-dangerous-or-not
Dioxins and their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https://www.who.int/en/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ioxins-and-their-effects-on-human-health
What’s to know about dioxins.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17685.php
Cancer myth: Plastic food and drink packaging. https://www.cancerwa.asn.au/resources/cancermyths/plastics-food-storage-myth/
What is BPA, and what are the concerns about BPA?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nutrition-and-healthy-eating/expert-answers/bpa/faq-20058331
What Are Phthalates? https://www.webmd.com/a-to-z-guides/features/what-are-phthalate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