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寶寶耳屎好多怎麼辦?亂清有風險、教你正確清理原則

大人可能會基於衛生考量,覺得寶寶積了很多耳屎,要幫他們清理、掏耳朵。但很多大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清耳朵時耳道內的耳屎不用清,只需要清理外耳就好。以下來為大家說明為什麼耳道內的耳屎不用清,以及幫寶寶清耳屎的方法。 亂清恐將耳屎更往內推 如果用棉花棒等工具掏耳朵,有可能會把寶寶的耳屎推向耳朵更深處,導致耳朵發炎。掏耳朵的動作,也可能會不小心傷到寶寶的耳膜。如果爸媽擔心寶寶耳屎堆積太多,與其使用棉花棒,專家建議使用過氧化氫耳滴劑(Hydrogen peroxide drops,俗稱雙氧水)。使用前請務必先諮詢醫師,取得醫師的同意,並記得遵照醫師的指示使用。 幫寶寶正確清耳屎的 4 個方法 1. 只用軟布清理外耳:將軟布用溫水浸溼,用以清理外耳的耳垢。一般來說,這樣就足以清掉肉眼看得到的耳屎了,請勿將軟布硬塞入耳道。(同場加映: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2. 去醫院請專業護理員清理:如果很想幫寶寶清耳道內的耳屎,可以把寶寶帶到醫院請專業的護理人員處理。專業護理人員會用專門的挖杓來清除耳屎,必要時也能為你開立專用的滴耳藥劑。 3. 用雙氧水清耳屎:將雙氧水和清水以 1:1 的比例混合,並均勻搖晃,使液體混合,再將玻璃瓶握在手中,讓手的溫度將過氧化氫溶劑加溫。將寶寶的頭枕在你的腿上,把需要清理的耳朵朝上,用滴管將溶劑滴入耳內,一次一滴,直到滴滿整個耳道為止。過程中可能需要一邊安撫寶寶,請他保持冷靜。過氧化氫溶劑在寶寶的耳道裡泡五分鐘後,讓寶寶起身,溶解的耳屎就會隨著溶劑流出耳道。這時再用沾濕的軟布,將流出的耳屎及外耳擦拭乾淨即可。一天最多幫寶寶清耳垢一次,三到五天後才可再清一次。 4. 趁洗澡時利用溫水清理:幫寶寶洗澡時,用耳用棉球將溫水擠入需要清理的那隻耳朵中,耳屎可能就會隨著水整塊流出。(同場加映:寶寶皮膚柔嫩脆弱 肥皂清水保養就夠) 使用雙氧水清耳朵的注意事項 如果寶寶已經能靈活控制自己的頭部,建議不要使用雙氧水幫寶寶清耳屎,因為寶寶亂動的話,溶劑可能會無法順利從耳道流出,進而演發成併發症。 除了如何幫寶寶清耳垢,嬰兒從三到六個月大時,就會開始長出乳牙,新手媽媽也要小心奶瓶性齲齒!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預防蛀牙。 【點我前往親子教育專區】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寶寶 0~1 歲

新生兒腦膜炎別輕忽!兒童腦膜炎6大症狀、原因及治療一次看

腦膜炎是兒童中樞神經感染中最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新生兒腦膜炎有時未必有典型症狀,因此容易延誤診斷及治療。當父母發現寶寶有哭鬧、躁動或發燒等症狀,千萬不可大意,《Hello醫師》帶您了解新生兒腦膜炎的原因與症狀,以及透過腰椎穿刺是否有後遺症? 什麼是新生兒腦膜炎? 正常的脊髓液內是無菌的,但環境中的細菌、病毒或潛藏在人體呼吸黏膜及腸胃道的病原,在寶寶免疫力下降(如感冒,嬰幼兒免疫力尚未成熟)時,便有機會突破身體原本的防衛,進入脊髓液中,造成腦膜炎。 腦膜炎(Meningitis)是兒童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疾病,通常由細菌、病毒經由飛沫接觸進入到血液所傳染;依年齡不同,好發腦膜炎的病原體也不同,大致可分為下列2種: 細菌性腦膜炎:新生兒腦膜炎以細菌傳染為主,最常見為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及李斯特氏菌等產道常見的菌叢, 非細菌性腦膜炎:以病毒性為最大宗,腸病毒腦膜炎最常見;其中,又包括艾柯病毒及小兒麻痺病毒等。腸病毒腦膜炎盛行於夏季,嚴重時恐會併發腦炎。 根據衛生福利部指出,若母親早期破水超過18小時,或是生產前後有感冒,新生兒感染腦膜炎的機率會大幅增加,死亡率約10~30%。(延伸閱讀:寶寶施打疫苗後發燒別慌!五合一疫苗種類、副作用、注意事項一次解答) 兒童腦膜炎6大症狀 新生兒的腦膜炎症狀不明顯且不具特異性,有時會被家長忽略;因此,若嬰兒出現下列症狀,應該提高警覺,及早就醫診治: 發燒 哭鬧 躁動 食慾下降 嘴唇發紺 黃疸 若是未滿4個月的嬰兒反覆出現上述症狀,建議立即就醫;年紀較大的兒童(3~12歲)可能出現腦壓上升而導致的頭痛、嘔吐或畏光等症狀,有時會出現癲癇至癲癇發作或意識改變,也可能是腦膜炎,同樣也要及早就醫。 幼兒腦膜炎如何診斷? 在腦膜炎診斷方面,醫師除了依據臨床症狀診斷外,通常需靠腰椎穿刺取得腦脊髓液做培養,才能確認寶寶是否有腦膜炎;腰椎穿刺,俗稱「抽龍骨水」,是腦膜炎唯一的診斷方法,其他檢查方式如抽血、電腦斷層,甚至核磁共振,都無法取代腰椎穿刺的準確性。 腰椎穿刺的目的在將取得的脊髓液進行不同檢查,例如包含細胞的計算、格蘭氏染色檢查有無細菌、生化檢驗其中葡萄糖及蛋白質的含量,以及細菌與病毒培養等,並綜合上述結果判讀以進一步診斷是否有腦膜炎。 腰椎穿刺很危險嗎?是否會有腦膜炎後遺症? 家長常擔心腰椎穿刺可能傷到寶寶或有後遺症,其實,家長其實不用過度擔心;正常成人一天會生成500毫升的脊髓液,即使新生兒一天也有50毫升脊髓液,可不停代謝與循環;所以,檢查所需的量不致於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執行腰椎穿刺前,醫師會適度安撫寶寶,執行方法就像半身麻醉或無痛分娩,讓小朋友側躺彎曲成蝦米狀,定位完畢下針,取少量的脊髓液,以進行各種培養及生化檢查;臨床上是一個簡單又安全的步驟,很少有併發症。 完成腰椎穿刺後,需加壓平躺6~8小時,避免脊髓液滲漏,並注意傷口清潔與乾燥。 如何治療新生兒腦膜炎?依據病原體採取不同方式 至於要怎麼治療腦膜炎,依病原體不同,採行不同的治療方法: 細菌性腦膜炎:需要抗生素的治療,療程需要2~3週的時間;若併發急性水腦,有時需要神經外科醫師進行腦室引流手術。常見的後遺症為神經系統受損,包括聽力、認知功能異常。因此在治療的同時,醫師也會檢查病患的聽力。 病毒性腦膜炎:支持性療法為主,即減緩症狀的治療,多補充水分、充分休息等。除了少數水痘、皰疹病毒感染需要服用額外藥物,其餘只要症狀緩解就可以出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健康問題

蠶豆症會影響寶寶發育?蠶豆症發作症狀、遺傳、原因一次看

蠶豆症是人類常見的一種遺傳性疾病,也是國內常見的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平均100 個新生兒中,就有3個病例,其中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究竟蠶豆症發生的原因為何?有那些症狀應該注意?《Hello醫師》帶您了解了解蠶豆症,幫寶寶健康長大。 蠶豆症原因? 蠶豆症(原名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鋂缺乏症,簡稱G-6-PD缺乏症)是紅血球內葡萄糖新陳代謝異常的疾病。 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鋂是一種酵素,在人體內協助葡萄糖進行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物質(NADPH)保護紅血球。蠶豆症患者缺乏這種酵素,讓紅血球容易遭受特定物質破壞發生溶血反應,嚴重時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甚至有生命危險。 蠶豆症發作症狀為何? 若患有蠶豆症時,發病時會有下列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因黃疸而住院的新生兒中,約30%是因為蠶豆症所引起,若出現溶血性的黃疸,必要時需進行換血治療。大部分的寶寶2~3天可以恢復,少部分寶寶會產生核黃疸,將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傷害。 急性溶血性貧血:體內紅血球若因感染、服用藥物或是吃到蠶豆時,氧化壓力會上升,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的症狀,臉色會蒼白、全身黃疸、精神不佳、深茶色的尿液,嚴重時有呼吸窘迫、心臟衰竭,甚至生命危險。 慢性溶血性貧血:少數的蠶豆症病患會有慢性溶血現象,通常都是偶發的,肝臟、脾臟都會變得腫大。 為何蠶豆症患者男性多於女性? 正常人都有23對(46個)染色體,其中第23對為性染色體,男性為XY染色體,女性為XX染色體。因蠶豆症的異常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若是女性帶有一個缺陷的X色體,另個一正常的X染色體會彌補不足,症狀會較輕微或是不易發病;若是男性,因只有一個X染色體,因此只要有一個異常的X染色體,就會得病,這也是為什麼主要患者為男性、且症狀較嚴重的原因。 遺傳蠶豆症的寶寶發育會受影響? 蠶豆症是很常見的遺傳性疾病,若能多注意寶寶的身體狀況平日隨時注意避免各類易引起溶血的物質,或在發生溶血時趕緊送醫治療,通常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至於蠶豆症並不會影響寶寶發育,包括身高,體重及智能等各方面的發展;所以,請父母不用過度擔心,只要平日多加注意,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健康地長大。 蠶豆症不能吃什麼?如何預防症狀發作? 由於蠶豆症是染色體基因異常,屬於先天性的代謝疾病,目前並沒有方法可以將缺乏的酵素活性正常化;以下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主要是預防症狀發生,讓蠶豆症患者一樣可以過得健康: 勿隨意服藥:有些藥物會引紅血球的氧化反應,需要用藥時務必要請教醫師,切勿自己服用成藥。 避免吃蠶豆及蠶豆製品;若母親哺育母奶,也不可食用蠶豆及蠶豆製品。 家中衣櫥或廁所不可放置樟腦丸:主要避免naphthalene(荼丸) 不使用紫藥水(龍膽紫) 若發現孩子有黃疸、臉色蒼白、貧血或解尿呈深茶色(或可樂色)時,應儘速送醫診治 隨身攜帶G6PD備忘卡,以便就醫時告知醫師 避免硫磺胺類藥物、解熱止痛劑、抗瘧疾藥物 此外,若含有薄荷(menthol)、樟腦(camphor)及甲基水楊酸(Methyl Salicylate、冬青油)等成分的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等產品,衛生福利部也曾發布新聞稿指出,廠商應在仿單上加註「嬰兒及2歲以下幼童(含嬰兒)禁止使用」警語,家長也應特別留意。 蠶豆症的遺傳基因檢測 蠶豆症是政府對新生兒的篩檢項目之一,醫師會將剛出生48小時的新生兒採取少量的腳跟血液進行先天性代謝異常的檢測。現代的醫療發達,懷孕之前也可以先去醫院做檢測,了解家族是否有蠶豆症的基因。


寶寶 0~1 歲

腸套疊3大症狀父母須注意!寶寶腸套疊原因與治療

腸套疊( Intussusception )是寶寶常見的腹腔疾病之一,當寶寶開始間歇性哭鬧、煩躁不安時,千萬別輕忽;特別是並非每個寶寶症狀都很明顯,因此父母們需要特別注意;《Hello醫師》帶您一起了解嬰兒腸套疊的常見症狀,以及如何治療才能讓寶寶健康。 發生腸套疊的原因 所謂的腸套疊,就是近端的腸子滑進遠端的腸套中,像是套杯子般疊在一起;有時小腸會套進大腸,或是大腸套入小腸;較為常見的,則是盲腸附近的小腸套大腸。 一旦腸子被套入其他腸子後,腸繫膜的血管會受到擠壓,腸壁的血液循環被阻斷,讓靜脈與淋巴液回流受阻後,造成淋巴外滲,切斷整個腸壁的血液供應,腸壁會壞死,需動手術將腸道切除。 目前醫界對於腸套疊的成因尚不清楚,但腸套疊好發於春夏交接、初冬時期,這兩段時間剛好是腸胃炎盛行的時候,可能與腹瀉、病毒感染有關。 寶寶有腹痛、血便要注意!腸套疊的症狀 3歲以下的嬰幼兒較容易發生腸套疊,當寶寶出現以下3大症狀及表徵時,家長們務必要提高警覺: 腹痛:痙攣性的腹痛,發作時,寶寶的腳甚至會彎曲至腹部。 嘔吐:初期發作時會吐奶,若腸子未恢復至原本位置,寶寶會開始吐出黃綠色的膽汁 血便:形狀似草莓果醬的血便,是腸黏膜出血以及腸黏液所混合而成。 不過,並非每個寶寶都會出現明顯症狀,有些嬰兒只是顯得焦慮不安,所以有些家長可能會因此忽略。 其實,腸套疊不只出現在嬰兒,成人也會發生,不過,兩者發生原因不完全一樣。成人罹患腸套疊,通常有較明顯的病灶,如癌症或腫瘤;寶寶的腸套疊大部分是沒有任何病徵,為原發性腸套疊(primary Intussusception),通常為病毒感染所引起。 腸套疊延遲就醫會有什麼後果? 要診斷是否出現腸套疊,醫師除了依據上述症狀診斷之外,還會以下列方式安排進一步檢查: 超音波檢查:橫切面的腸套疊,在超音波下,如同心圓標靶,外環厚度約0.6公分:斜切時,性狀類似腎臟 觸診:在寶寶右上腹部摸到如香腸狀的塊狀物 肛診:手套可能會沾到血便。 有些家長不了解腸套疊,萬一延遲就醫,可能導致以下後果: 腸道組織可能會缺血 黏膜壞死出血 導致腸壁穿孔破裂 可能造成腹膜炎。 腸套疊的治療 醫師會視寶寶的嚴重程度進行不同的治療,常見方法如下: 灌腸復位:從直腸灌入鋇劑、空氣、水(或生理食鹽水),腸阻塞的部分會被液體推開,慢慢回到正確位置。灌腸復位較不適合已經併發腹膜炎或視疑似腸道破裂的寶寶,且若失敗時,必須進行開刀治療。 開刀手術:灌腸復位失敗時需要開刀,以腹腔鏡機械將腸道復位。 抗生素治療:進行治療之前就有腹膜炎的寶寶,醫師會給予抗生素、放置鼻胃管,等症狀穩定後再做評估。 腸套疊治療後仍有10%的機率復發 寶寶接受治療後,若腸道功能恢復正常,便能出院回家休息;此時,應盡量避免讓寶寶攝取刺激性或冰冷的食物,應改以好消化的食物替代;父母也須注意寶寶是否復發;有統計指出,以灌腸復位的寶寶約有10%機率會復發;手術切掉腸段的寶寶則是2~5%的機率。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寶寶 0~1 歲

厭奶期怎麼辦?厭奶期症狀有哪些?6招改善寶寶不喝奶

新生兒剛出生時,通常餓了就哭、喝奶喝飽了就睡,體重也快速增加;但常見到了約3個月大時,突然喝到一半就不想喝,喝喝停停或甚至抗拒大哭,讓不少父母擔心,寶寶到底怎麼了?其實,寶寶們大都會經歷一段厭奶期(Infantile Anorexia),《Hello醫師》帶您一起了解,何時會出現厭奶期?一直不喝奶有辦法可以解決嗎? 嬰兒厭奶期:出生3~6個月後 厭奶期是許多嬰兒必經的成長過程,大多在出生約3個月至6個月後發生;一般來說,1歲以下發生都很正常。寶寶開始厭奶的原因主要如下: 味覺開始發育:對於奶粉的味道感到厭煩,想要嘗試其他新口味。 認知發展逐漸成長: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探索周遭環境會讓寶寶不專心吃奶。 成長速度趨緩:寶寶的成長速度逐漸趨緩、平穩,需要的熱量不如以往,也不像新生兒的時候愛吃奶。 長牙:寶寶長牙後會想要咬東西,漸漸不愛吸吮。 只要寶寶的體重、頭圍在生長曲線的正常範圍,且沒有出現生病症狀,爸媽們不需要太過擔心。 厭奶期症狀、特徵有哪些? 寶寶的厭奶期症狀可以分成生理性與病理性,通常若是生理性厭奶,父母不需太過緊張;不過,若出現病理性厭奶,建議諮詢小兒科門診。 生理性厭奶: 活動力不錯卻不怎麼喝奶:怎麼活動都不會餓,餵奶時還會大哭、將頭別開。 喝奶時很容易分心:很容易在吃奶時到處東張西望,會被聲音、鮮豔的顏色吸引。 病理性厭奶: 活動力變差 體重下降 經常哭鬧 腸胃出問題 父母除了觀察寶寶有無上述症狀之外,也可以定期到診所、醫院追蹤寶寶的生長曲線,是否都在正常的範圍。(延伸閱讀:寶寶吐奶怎麼辦?拍嗝有用嗎?嬰兒溢奶、吐奶原因解析,6招處理嬰兒吐奶) 厭奶期怎麼辦?6招改善寶寶不喝奶 不強迫喝奶,試試看少量多餐:強迫寶寶在厭奶期喝完奶,可能會讓寶寶感到害怕。可以試著按照寶寶的意願給予適當的奶量,不想喝了就不強迫繼續進食。 多消耗體力:可以趁著寶寶對外界感到好其實,多消耗體力,讓寶寶容易感到飢餓。 餵食方式要改變:寶寶長牙後不喜歡吸吮東西,試著用湯匙餵食寶寶,增加一點新鮮感。 奶嘴孔洞大小要注意:有些寶寶會因為奶嘴的孔洞大小不合,喝奶時不順暢導致厭奶;可以檢查奶嘴孔洞是否有順利流出奶水,最好的速度大約是1秒1滴。 試著調整進食環境:寶寶已經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若吃飯時有過多的聲響會吸引注意力,可以換成安靜的地方壤寶寶喝奶,減少感官的刺激,寶寶也可以專心喝奶。 適時添加副食品:若寶寶已經4~6個月大時,可以視情況增加一些副食品,讓寶寶可以咬咬食物,訓練口腔、吞嚥的能力。(延伸閱讀:寶寶副食品停看聽!你做對了嗎?4~6月就能開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青春期重要階段與發展

骨齡是什麼?骨齡落後、超前長不高?認識骨齡的功用、檢查方法

近年愈來愈多父母會帶孩子去照骨齡,想知道兒童身高成長是正常、還是落後。究竟骨齡是什麼?為何能預測兒童身高?骨齡超前、落後又代表哪些意思?《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骨齡是什麼? 醫學上,判斷兒童的發育狀況有2大標準,一是兒童的實際年齡,二是骨齡。骨齡(Bone age)顧名思義指骨骼的年齡,也就是骨骼發展的成熟度,通常用來與兒童的實際年齡做比較,評估以下項目: 影響生長發育的疾病 生長激素不足 性早熟 甲狀腺亢進或低下 營養不良 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 初經時間點 身高成長狀況 為什麼骨齡能判斷兒童發育狀況? 嬰兒剛出生時,身體的許多骨頭都會以軟骨的形式存在,但隨著小孩的年紀漸漸增加,骨頭的密度逐漸上升、變硬,開始在X光上顯示骨頭的輪廓與形狀。由於人類的骨骼變化,能透過年紀進行預測,例如幾歲時骨骼的形狀、大小及位置通常呈何種樣子,因此骨齡就成為評估發育狀況的良好依據。 依據愛群兒童成長診所黃世綱醫師在兒童成長候診室網站指出,醫師使用X光照片判斷骨齡時,主要藉由以下3個重點評估: 骨骼出現的時間與位置 骨骼形狀與大小的變化 與周邊骨頭的關聯性 骨齡X光怎麼照?誰來照? 測骨齡通常會使用兒童的「左手掌」,其原因有3: 手骨數量多,能得到豐富的參考依據。 左手通常是非慣用手,較不容易因受傷而影響判讀。 手離身體重要器官較遠,受到的輻射影響較少。 骨齡X光與一般X光無異,同樣由醫院放射科醫師負責,其步驟如下: 取下兒童左手與左手腕的配戴物品,將袖子拉過手腕。 為兒童與陪同者的生殖器與甲狀腺做適當防護 將兒童左手平放在X光片上,手指呈扇狀,中指與手臂呈直線,手掌和手腕則與X光片完整平貼。 放射科醫師拍攝手掌X光。 照完X光後,若在大型醫院受檢,放射科醫師會先做初步判讀,並撰寫報告,隨後兒科醫師則可能再對照骨齡圖譜或使用AI人性系統輔助判讀。 測骨齡看哪科? 照骨齡可掛小兒內分泌科(兒童內分泌科)。 什麼時候需要照骨齡? 有鑑於骨齡可評估兒童身高發育狀況、預測未來的身高,許多特別在意身高的父母,只要覺得小孩比別人矮,或是希望小孩可以長更高,就會帶小孩去測骨齡,但並不是所有小孩都需要照骨齡,骨齡落後也未必代表兒童長不高。(延伸閱讀:肥胖使女生青春期提早~原因與預防) 通常以下2種情況才需要照骨齡: 發育太慢 女孩13歲仍未出現第二性徵 男孩14歲仍未出現第二性徵 青春期前,身高每年未長足4~6公分 在生長曲線圖中,身高百分比位於第97位之後 發育太快 女孩未滿8歲就出現第二性徵 男孩未滿9歲就出現第二性徵 青春期前,身高一年長超過6公分 在生長曲線圖中,身高百分比位於第3位之前 骨齡落後、超前未必矮,生長曲線更重要! 男生通常較女生較晚進入青春期,所以除了骨齡、生長曲線外,醫師還會用第二性徵來評估生長狀況。不少男生國中時期比同儕矮,骨齡和青春期也比較晚,但到了高中仍持續長高。這種情況用骨齡判斷就會不準,應綜合考量青春期進展、青春期前每年身高是否有長足4~6公分。 相反地,骨齡超前也不代表小孩長不高。許多女孩都會出現性早熟與骨齡超前,但不一定要視為嚴重的問題,例如若有女孩胸部9歲發育或骨齡超前半年或1年,若在青春期前每年身高都有長足4~6公分,對未來身高就影響不大,僅需持續追蹤檢查即可。 兒童身高發展的參考重點,主要還是看成長速度是否穩定及生長曲線有無偏離正常軌道,相較之下,骨齡可視為輔助的參考工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行為和發展失調

ADHD過動症是什麼?過動兒症狀、特徵、診斷及治療解說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幼兒常見的問題,坐不住、總是跑來跑去、無法靜下心好好看故事書或是吃飯,總是讓爸媽很頭疼。有些新手父母會認為小孩會出現這些行為只是單純調皮搗蛋罷了,但其實過動症是大腦生病的徵兆,今天Hello醫師就來教各位家長過動症的判別方法,以及要怎麼帶著孩子克服過動症。 ADHD是什麼?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俗稱過動兒,常常好發於兒童以及青少年,是一種神經發展遲緩的疾病,與大腦功能的失調有關。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發病原因,但根據研究顯示,ADHD可能和下列2種原因有關: 先天性遺傳 孕婦孕期間抽菸、酗酒 多數患有ADHD的人,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有失衡現象,例如負責發出訊息的多巴胺(Dopamine)分泌比一般人低,前額葉、大腦基底核、小腦都比一般人來得小,前額葉的活動也比較不活躍,連帶影響患者的行為較衝動、專注力。 注意力不集中就是過動兒?ADHD的症狀與特徵 很多人誤以為小孩只要動來動去就是有ADHD,不過ADHD還需要透過下列的3大特徵來做判斷: 注意力不集中:比同齡小孩更容易心不在焉、常常弄丟東西、缺乏組織力。 活動量高、躁動:無法好好排隊、無法長期安靜地坐著,總是動來動去。 行為衝動:不經思考就做出行動、經常會傷害到他人、常常打斷別人的活動、插話。 ADHD的其他診斷標準 然而,過動症不單只是靠著上述症狀作判別,還得根據DSM-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標準來進一步確認孩子是否有ADHD: 12歲之前發病 發生至少2種症狀,並持續6個月以上 在至紹2個以上的場所發生 明顯造成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損害 非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 符合這些要點,並去醫院檢查後,才能判定有過動症。因此也呼籲各位爸爸媽媽們,別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就擔心有過動症,需要參考上述準則,以及透過醫師診斷,千萬別自己嚇自己。 過動症評估表 若您很擔心孩子患有過動症,可填寫以下中文版SWAN線上量表,進行初步評估;SWAN量表為國際間評估過動症的常用工具,不過有時即使測驗出來的分數偏高,仍不表示孩子患有過動症,實際上仍須經由醫師觀察、診斷及反覆測驗才能確定。 SWAN 專注力及自制力量表 過動兒智商與一般人不同嗎? 有過動症的孩子,智商和一般人無異,也可以編列到一般班級上課,只是因為無法長時間專心以及躁動,才會讓學業成績不突出,必須透過特殊的學習治療法,讓過動症孩子願意學習、建立信心。 如何治療過動兒?ADHD的治療方法 那麼ADHD有治療的辦法嗎?答案是有的,可以透過下列方式來治療有ADHD孩子: 藥物治療:可以改善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高,須長期服用。服用藥物期間可以搭配其他治療法,讓成效更佳。 行為管理:ADHD小孩理解力、專注力有限,不斷提醒之下很難有效果。因此必須讓孩子知道經驗行為的後果,孩子才會知道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認知行為治療:適用於8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主要是處理孩子的思考方式,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教導患者的自我控制與管理技巧,處理負面情緒以及想法。 親職訓練:家長的訓練也是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需要讓父母了解什麼是過動兒、教導父母如何運用認知與行為管理孩子,以及接受家裡有過動兒的事實。 父母怎麼陪伴ADHD過動兒? ADHD小孩因學習狀況不佳、行為躁動,常常會在學校受到同儕的孤立,會很沒有自信,也會感到寂寞。除了學校老師要關心,父母的行為也很重要: 給予條件的愛:要時時刻刻告訴自己很愛孩子,不是有好的表現才說,要讓愛充滿在小孩的生活環境。 給予肯定和鼓勵:ADHD小孩在生活中如果有小小的進步,也請爸媽們不吝給予稱讚以及鼓勵,讓孩子可以感受到信心。 幫助孩子找出優點:鼓勵孩子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值得欣賞的特點,藉此讓他們找到價值、重建自信。 擁有ADHD小孩的父母,身心壓力都會相當沉重,也因為必須時時刻刻照料小孩,時常忽略自己生活需求以及心理健康狀況,因此父母除了照顧孩子,也別忘了要好好照顧自己,才能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青春期重要階段與發展

性早熟定義?小朋友性早熟原因?性早熟症狀、治療一次看

近年受飲食習慣及生活環境改變的影響,台灣發生性早熟徵狀的兒童愈來愈多;其中又以女生佔大宗,女孩性早熟的發生率為男孩的5-10倍。在兒童內分泌科門診,不少家長帶著7、8歲,胸部已發育的女孩,急著問醫師怎麼辦?小朋友提早發育,會不會長不高? 《Hello醫師》向您說明性早熟的定義、性早熟的各種可能原因,並闡述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如性早熟就不會長高?性早熟是否需要治療? 性早熟定義?小朋友性早熟原因分2種 女生約在8~13歲進入青春期,男生則是9~14歲;飲食與環境的改變,女生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提前了1~2年,可能6~7歲就開始發育乳房,男生較不一致。 性早熟的定義:指兒童出現第二性徵的年齡過早 女生:乳房在8歲前發育或初經在10歲前到來 男生:睪丸在9歲前發育 性早熟依原因又可分為以下2種: 中樞型性早熟:又稱真性性早熟,指非腦部疾病所致,而是下視丘、腦下垂體及性腺軸因不明原因提早被活化,使性腺激素異常亢進所引起 週邊型性早熟:為週邊荷爾蒙腺體分泌異常所引發,可能的疾病包括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及睪丸腫瘤等 女孩性早熟的發生率為男孩的5~10倍,其中超過9成為無原因的特發性中樞型性早熟,而中樞型性早熟的男孩中,約有25~75%可發現腦部腫瘤或腦部感染等病理性原因。 性早熟可能原因? 多數家長對於兒童發生性早熟常將重點放在飲食,但飲食只是性早熟的眾多原因之一,如環境荷爾蒙就是父母時常忽略的一環。 環境荷爾蒙係指環境中,會干擾人體荷爾蒙的物質,例如:塑化劑、雙酚A或防腐劑等。環境荷爾蒙可能以各種形式進入人體,例如農藥、殺蟲劑、化妝品、塑膠餐具、保麗龍餐具及家用清潔劑等,特定的食物例如速食、炸物也較容易含有環境荷爾蒙。 以下兒童為性早熟的可能原因: 遺傳 營養 肥胖 疾病,例如腦部病變或腫瘤 環境荷爾蒙 早熟動物及禽肉 成分不明的藥物或補品 性早熟症狀與影響 性早熟表示兒童的青春期提早,即第2性徵過早出現;在心理方面,性早熟易使小孩對身體感到疑惑,產生心理壓力,或因為身體與其他同儕的差異而被取笑;在生理方面,性早熟也較容易影響身高,日後發生代謝性疾病(例如三高)及性腺疾病(胸部、卵巢或攝護腺問題)的風險也較一般人高。 小朋友性早熟,身高就一定很矮? 人的身高發展可分為以下兩部分: 出生身長 生長板關閉前每年長高的公分數 生長板關閉的時間點及每年長高的公分數,是影響兒童身高的主要因素。性早熟兒童的骨齡通常會超前,意即生長板提前關閉,壓縮骨骼生長的時間。若骨骼生長時間不足,便容易影響身高。 但若孩子性早熟,骨齡卻未超前,或骨齡雖然超前,但每年成長的公分數十分足夠,就不一定會影響身高。 性早熟要治療嗎?治療3重點一次看 性早熟未必需要治療,但需定期追蹤孩子的生長狀況。以下為性早熟是否需要治療的3大重點: 疾病嚴重度: 疾病嚴重度係指是否受潛在病理因素所致,例如腫瘤、身高的發展狀況,以及診斷當下對年齡與青春期的影響。若為其他疾病所致,便需積極處理,如安排骨齡檢查,預測未來身高是否不盡理想;若兒童接受骨齡及荷爾蒙檢查,發現性早熟過於提早,就要接受治療。 疾病發展速度: 若疾病發展快速,確定會影響身高或初經時間過早,可接受治療以減緩青春期的進展;反之,發展速度緩慢,僅需定期追蹤檢查。 兒童與家長的意願: 性早熟為一種慢性問題,需要長期治療,而台灣治療中樞型性早熟的第一線藥物為定期注射「性釋素類似劑」(GnRHanalogue),此藥物在臨床上已使用約20年,副作用小,可能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皮膚搔癢或腸胃不適等,平均治療療程為1年以上。目前僅有針劑,有多數病童不符合健保給付的條件,因此父母需承擔大筆的治療費用,這些種種因素都會影響治療的決定。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青春期重要階段與發展

初經來了又停?初經來了還會長高嗎?一次搞懂初經年齡、天數及前兆

初經是每位女性都會經歷的事情,象徵著青春期的到來,也意味身體性徵已逐漸成熟,具有受孕能力。《Hello醫師》為您詳細介紹初經年齡、前兆及顏色,告訴您月經來了該怎麼辦、初經為何來了又停,以及初經來了還會長高嗎等常見疑問。 月經幾歲來?初經年齡詳解 初經通常會在10~16歲來潮,即小學高年級至國中這段期間。每個人初經時間不同,有些人可能10~11歲來,有些則晚至15~16歲。若初經超過16歲仍未來,可能代表女性荷爾蒙失調或生殖器官異常,建議赴婦產科接受醫師檢查。 初經代表女生生殖器受荷爾蒙影響,開始週期性排出卵子,使子宮內膜增厚與充血。若女性在此時發生性行為並受精,精卵就會在增厚的子宮壁著床,逐漸孕育成胎兒;但若卵子並未受精,子宮內膜則會停止增厚並脫落,而其儲存的血液和殘餘細胞與黏膜會形成經血,從子宮頸口通過陰道,排出體外。 初經來了又停?初經天數說明 青春期少女因發育仍未完全成熟,月經在最初2~3年較不規則,每次週期可能短至2~3週,或長至幾個月,但通常落在21至42天間,也就是3至6週。週期的變化除了受卵巢功能影響外,也會受課業與生活壓力、飲食、睡眠及身體狀況而改變。 一般而言,月經期中出血約3~5天,超過7天就算異常,因此若超過1週仍流出少量的血,建議就醫檢查,以免出血量過多導致頭暈或身體虛弱。 初經前兆、症狀、顏色一次看! 初經到來前,乳房受荷爾蒙影響,內部組織會腫脹和充血,因此會有脹痛感;有些女性則是會因子宮收縮及內膜剝落而肚子痛。 初經來潮的常見症狀: 胸部有硬塊 胸部脹痛 分泌物變多 肚子痛 肚臍下方有掉落感 上述症狀可能會於初經到來前出現,或持續好一段時間。若發現身體出現這些變化,就可準備衛生棉,已備不時之需。 若肚子悶痛且肚臍下方有明顯掉落感,感覺有東西流出陰道,或許就是月經來潮。若看到內褲上有紅血,或有血塊狀的粉色分泌物,這就是初經來潮的前兆。 月經突然來了怎麼辦? 月經剛來時通常量都不多,可先用幾張衛生紙墊在內褲,若在學校就赴保健室借用,若在外則可去便利商店或藥局購買衛生棉。 初經來了還會長高嗎? 青春期的早晚會影響身高發育。當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會開始分泌女性荷爾蒙,並刺激成長荷爾蒙分泌;在這段時間內,女性的骨骼及身高會有明顯成長。但隨著初經到來,骨骼的成長就逐漸放緩,因此進入青春期則身高成長的週期愈短。 較早進入青春期的少女跟同齡女生相比,身高雖然比較高,但隨著同儕進入青春期,身高的差距就會逐漸縮小,甚至逆轉,因為其他人骨骼成長的時間相對較長。 青春期的早晚與許多因素有關,包含遺傳、幼兒時期的照顧、飲食營養、環境汙染及疾病等,若女生的乳房早於8歲前發育,或初經在10歲前到來,就可定義為性早熟,建議可赴兒童內分泌科診斷,視發育狀況考慮接受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學齡前生長與發展

幾歲要視力檢查?3~7歲視力標準、兒童視力檢查3大項目報你知!

「我的孩子年紀這麼小,有需要做視力檢查嗎?」「我們夫妻都沒有近視,小孩的眼睛一定健康吧?」這些都是父母對於兒童需要做視力檢查常有的想法,但及早做視力檢查,才能確保幼兒眼睛健康發展,並於發現問題時提早處置。 以弱視為例,每100位兒童中就有5位弱視,比例其實不低,而弱視的黃金治療期是6歲以前;換句話說,若您的小孩不幸弱視,又未能於6歲前治療,小孩可能終身都會有弱視的問題。 《Hello醫師》向您說明兒童幾歲可接受視力檢查、視力檢查包含哪些項目,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項。 兒童幾歲要視力檢查? 兒童2歲時,視力約成人的20%,但到3歲時,便快速發展至80%,並於7歲大致發展完畢。換言之,兒童3歲時的視力已達可檢查的成熟程度,若有任何問題,例如弱視、斜視或散光,此階段都有很高機率被篩檢出來;同時,3歲的小孩也比較穩定,具備溝通與表達的能力,可以教導他如何看視力表;也能用遊戲或鼓勵的方式,請兒童穩定坐在位置上,所以滿3歲時,就可考慮進行第一次的視力檢查。   兒童視力檢查3大項目 兒童視力檢查主要有3個項目: 視力: 視力代表眼睛視物的能力,其能力包含光從物體進入眼球,經過角膜、水晶體、視網膜、視神經與大腦等所產生的影像。常用的檢查工具為C字、E字的視力表。 度數: 度數代表光在眼球後聚焦的情況,聚焦點位於視網膜之前就是近視,之後則是遠視,若無法聚焦成一個點,則為散光。眼科醫師通常會使用驗光機進行檢查。 眼位: 眼位指眼球的位置。正常狀況下,當雙眼可以同時注視同一點時,代表眼位正常,但若兒童注視物體時,一眼會瞇起或偏頭,就可能有斜視的問題,意即眼位不正。(延伸閱讀:兒童弱視5大原因說明!矯正弱視要趁早,小孩弱視注意5特徵、症狀) NTU立體圖檢查是什麼? 除了上述3項檢查,眼科醫師可能還會安排NTU立體圖檢查,此檢查也是幼兒園、國小視力篩檢的基本項目。 NTU立體圖由台大眼科團隊研發,藉由讓兒童配戴紅綠或紅藍的眼鏡,讓小孩觀看以亂點組成的幾何圖形(方形、三角形),測試兒童的視覺立體感。此測試需連續答對5次才算通過,若未通過,兒童需進行追蹤檢查,以確認是否有斜弱視的可能。 由於幼兒的認知與口語表達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有時會有辨認方面的困難,加上紅藍眼鏡的品質、立體圖的角度與距離也會影響判讀,所以初次未通過時,父母不必太過擔憂,僅需依照醫師指示安排追蹤檢查即可。 3~7歲的兒童視力標準 各年齡兒童的視力標準如下: 3歲:0.5 4歲:0.6 5歲:0.7 6歲:0.8 7歲以上:0.9 若雙眼視力相差視力圖兩行以上,需接受追蹤檢查,例如5歲時,一眼視力0.9,另一眼視力0.7。 為什麼兒童視力檢查要點短效散瞳劑? 多數眼科醫師進行兒童視力檢查前,都會建議使用短效散瞳劑(如:每瞳令-明點眼液,學名Tropicamide)並等候30分鐘後進行視力檢查。這是因為兒童眼睛睫狀肌的調節能力很強,若兒童在視力檢查前幾天或長期近距離觀看3C用品,睫狀肌可能因用力過度,而形成「假性近視」。此時若未使用散瞳劑,醫師可能會誤判度數。 因此若已安排視力檢查,並確定醫師會使用散瞳劑,建議父母在檢查前幾天,可為小孩試點無添加藥物和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讓小孩適應點眼藥水的感覺,以免小孩屆時過於害怕、抗拒,導致點藥失敗,或對赴眼科診所形成心理壓力,影響後續檢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青春期重要階段與發展

【聽醫師的話】把握轉涼時節 想要孩子「高人一等」 轉骨要選對時間

「醫師醫師,請問有沒有什麼好的轉骨方,可以讓我們家這一隻長得更大隻一點啊?」診間裡,經常很多父母會如此詢問,無非是擔心小孩長不高,被當成矮冬瓜,想要趁著還小的時候趕緊幫他「轉骨轉大人」... 所謂「轉骨」其實只是孩童發育期的一個代稱,指的是當孩童進入青春期時,從孩童的體格及心智逐漸發育為成人的過渡時期。這個成長過程包含身高與體重的增長、生殖器官的成熟,以及思想的深化等,這其中孩童身高與體重的改變是最容易且明顯可以觀察到的。(延伸閱讀:小孩很矮長不高?身材矮小的原因) 怎麼知道孩子的生長有無異常? 這裡提供簡易的0-20歲的生長曲線作為參考 持續觀察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與生長曲線做對照可以評估孩子的生長情況。間接反映孩子的健康及營養狀況。 孩子的生長曲線若出現下圖(1)(2)(3)幾種狀況時,建議帶孩子至小兒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 因為這些狀況,除了要考慮生長發育遲緩的問題外,還得評估生長內分泌或性腺發育是否有異常情形發生。 那些因素會影響孩童生長? 身高的決定,基因遺傳影響佔八成左右,所以假設家族裡的成員身高都不高,未來想要孩子長高到像「移動長城」的姚明一樣,那是「謀可能低」(編按:意指台語「不可能」)。雖說如此,但還是有20%的努力空間,所以也不用太氣餒。 所謂的標的身高,是利用父母親的身高,經由簡易的數學公式,來預測未來孩子成長後的可能身高範圍。 男生(單位-公分):(父親身高+母親身高+ 11) / 2 ,正負7.5 女生(單位-公分):(父親身高+母親身高– 11) / 2 ,正負7.5 舉例:爸爸身高為170公分、媽媽身高為158公分,則其男孩的標的身高為(170+158+11)/2=169.5公分;女孩的標的身高為(170+158-11)/2=158.5公分。還有往上加7.5公分、往下減7.5公分的誤差範圍。 另外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身高的決定,是在於生長板的分裂,才能改變骨頭的長度,但是生長板分裂與否,主要跟生長激素有關,鈣質的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只是補充鈣質是很難長高的,必須要刺激生長板的生長分裂,才能有效地幫助長高。 對生長板的刺激主要包括化學性與物理性兩種: 化學性的刺激就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24小時製造並釋放到血液中,但在白天,只有極少量的生長激素產生;而在晚上入睡後1至2小時後分泌量則會達到高峰,最佳黃金時間是夜晚10時至凌晨3時,因此,好的生長激素分泌除了要睡夠之外,還得要睡對時間才行。 因此生長發育階段的孩童應盡量在晚上十點前入睡,維持8-9小時睡眠時間。這其實就是所謂的「一暝大一寸」,也是為什麼孩子的睡眠會在成長中扮演這麼重要的角色。 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喝下含糖飲料的孩童,體內的生長激素分泌容易受到抑制。所以如何幫助小朋友避免攝取過多的糖分,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物理性的刺激就是運動: 跳躍性的運動,例如跳繩、跑步或球類運動,可以使生長板受到擠壓跟放鬆,刺激生長板的細胞分裂,增加骨頭的長度。 性腺發育如何影響生長呢?  中醫經典文獻《黃帝內經》提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認為女童14歲、男童16歲左右,就會因為生殖器官與性腺激素的發育而進入青春期。 但現代由於飲食西化,青春期的發育時間往前提早了約2-3年,所以平均而言,女孩大約是11~12歲、男孩13~14歲便會開始「轉骨」,這時候就可以藉由中醫開始幫助調養。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性腺是否過早發育!這樣子狀況我們習慣稱之為「性早熟」,主要可以藉由觀察孩子們的第二性徵是否提前出現作為警覺: 男生→九歲前睪丸、陰莖發育、變聲、長青春痘。 女生→八歲前乳房、陰毛發育,十歲前月經來潮。 性腺發育過早,會導致孩子的骨齡超前,也就是說孩子成長初期會比同年齡的兒童來的快,但因為骨齡超前,容易使生長板提早癒合,癒合之後就不再成長了,最終由於生長期的總和時間比較短,在最後的身高標的就會比較不理想。 中醫怎麼調理? 中醫傳統療法講究成長黃金時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在天人合一觀點下,認為在氣候逐漸轉涼的秋天,最適合為即將青春期的孩子調養身體,尤其自古流傳就認為,在節氣「白露」的時候更是給孩子開始轉骨的好時機。 因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規律,所以,在秋冬養陰,替孩子蓄積足夠的營養及能量,是為了來年春夏陽氣生長順利而打基礎,如此才能增加未來成長的爆發力。 中醫認為小兒生長與中醫臟象中的腎、脾、肝、心密切相關。 腎主骨生髓:人體的生長有賴於腎精的生髓與充養,若腎精虧虛、腎氣薄弱,則骨髓生化乏源,影響骨頭生長緩慢。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全賴脾之水穀精微吸收運化與氣血供給。 肝藏血,在體合筋:肝血充足,筋得其養,若肝血虧虛,筋骨失養,則肌腱、韌帶等支撐身體骨架的組織無法發育強壯。\ 心主血脈:若心血不足,腦髓失充,神不守舍,則夜寐不安,也會影響腦神經與智能成長的發育。 結論 簡單來講,想要長的又高又壯又聰明,就是要『吃得好,睡得飽,動得多』,把握這樣的原則,搭配中醫處方調整體質、免除影響生長的疾病阻礙,孩子才能在各方面成長發育高人一等喔!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