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的照顧

照顧寶寶讓你慌了手腳嗎?本類別提供各種育兒撇步,包含奶瓶性蛀牙、如何換尿布、嬰兒包巾的使用等等,讓新手父母不再「聞寶寶哭而色變」,游刃有餘的應對。

基礎知識

嬰兒期的照顧

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嬰兒尿布推薦哪一款?尿布種類有哪些?尿布尺寸怎麼看?挑選時該注意哪些重點?《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推薦您10款熱門嬰兒尿布品牌,並整理相關產品資訊,供您參考選購。 尿布推薦種類:尿片、拉拉褲 尿布依據穿脫方式,可分為以下2種: 尿片(黏貼型尿布) 尿布設計:腰部有魔術貼,可配合嬰兒腰圍自由調整鬆緊度 穿脫方式:嬰兒須躺著才能穿脫 適合對象:0~3個月新生兒,因為新生兒多無法自行改變姿勢,使用黏貼型可更貼合身體 尿布價格:通常較便宜,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拉拉褲(褲型尿布) 尿布設計:外型如同小內褲,只要將尿布套進雙腿、往上拉,就能輕鬆穿上 穿脫方式:無論躺著、站著都能穿脫 適合年紀:適合6個月以上,穿尿布時已不易乖乖躺好,或已學會翻身爬行的嬰兒 尿布價格:通常較貴,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尿布推薦種類選用3重點 尿片和拉拉褲可互相搭配使用,例如當嬰兒還不會爬行走路,但睡覺時已會翻身漏尿時,可在晚上改用拉拉褲,其餘時間則繼續使用尿片,以節省預算。 除了基本款的黏貼型尿布與拉拉褲之外,市面上也有推出「高腰設計」的款式,若嬰兒的尿量較大,或經常軟便而從尿布縫隙中滲出,可考慮買高腰設計的款式,加強包覆性。 市面上也有推出外層具防水設計的防水褲,俗稱游泳尿布,適合帶寶寶去戲水時使用。 尿布推薦材質怎麼挑? 尿布的結構分成2部分: 1.尿布外層 外層通常有PE防水塑膠材質及不織布等2種材質,其差異如下: PE防水塑膠材質 較不透氣 防水性較佳 適合尿量較大的嬰兒 不織布材質 較透氣 防水性較差 適合尿量較少、皮膚較嬌嫩的新生兒 2.尿布吸收層 尿布的吸收層主要由紙漿與高分子吸收體所組成,其功能如下: 紙漿(表層):負責快速吸收尿液,將尿液引導至高分子吸收體,同時也增加尿布的柔軟度。 高分子吸收體(底層):尿布吸收大量尿液的關鍵,遇水後會形成凝膠狀,將尿液鎖在吸收體中,讓尿布即使遭到壓擠也不會滲漏。 尿布推薦材質挑選重點 嬰兒的肌膚十分嬌嫩,尿布材質若不透氣且吸水性差,寶寶很容易有尿布疹,另外,尿布的表面材質若不夠柔軟,長期反覆摩擦也可能傷害肌膚,讓嬰兒出現紅屁屁,甚至破皮。 因此,在挑選尿布時,可多加注意以下3個重點: 尿布透氣性 尿布吸水性 尿布接觸肌膚材質的柔軟度 尿布推薦尺寸怎麼看? 挑選尿布尺寸時,建議同時評估嬰兒的月齡、體重及體型,因為每位寶寶出生的體重、發育狀況都不同,體格也不一樣,有些寶寶可能一出生體重較重、大腿較豐潤有肉,就不見得適合穿NB尺寸的尿布。 一般來說,合適的尿布尺寸,腿圍須比嬰兒大腿再寬鬆一些,以不外漏尿尿或便便為基本標準;此外,也須注意尿布的腰圍不能太緊,以能放進1~2手指的鬆緊度,最為舒適。 註:NB指新生兒,為New Born的簡寫 嬰兒尿布尺寸年齡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年齡 NB 0 ~ 1.5個月 S 3個月 ~ 5個月 M 5個月 ~ 11個月 L 1歲 ~ 2歲 XL 2歲以上 嬰兒尿布尺寸體重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體重 NB ~ 4kg S 4 ~ 8kg M 6 ~ 11kg L 9 ~ 14kg XL 12 ~ 17kg XXL 15 ~ 28kg 尿布尺寸推薦挑選重點 若嬰兒出現以下5種情況時,建議就可考慮挑選大一號的尿布: 尿布穿起來很緊或有勒痕 尿尿或便便的量增加,或頻繁外漏尿尿或便便 腰圍上的黏貼位置已經貼到最外側 褲襠感覺變短,或腰圍部分一直掉到肚臍下方 嬰兒體重超過尿布尺寸表上所標示的體重 尿布推薦品牌:10款|嬰兒、新生兒尿布推薦 日本大王尿布 輕薄舒爽 褲型紙尿褲 麗貝樂尿布 敢動褲褲型 紙尿褲 / […]

看更多 嬰兒期的照顧 相關文章

嬰兒期的照顧

1歲前不可吃蜂蜜?小心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

蜂蜜既天然又富含多種營養素,不少人都會用來取代糖漿或蔗糖,作為糖分的來源,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看似健康又溫和的蜂蜜,可不適合給寶寶吃喔!在日本就曾發生過小男嬰因每天吃 10 克蜂蜜,最後中毒死亡的案例。到底蜂蜜為何會導致中毒,那麼幾歲以上的寶寶才適合吃蜂蜜呢?以下為你說明。 蜂蜜對寶寶的影響 寶寶之所以不能吃蜂蜜,是因為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孢子(Clostridium botulinum spores),它能在腸道內生存,並分泌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這是一種神經毒素,會造成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Infant botulism),症狀有呼吸困難、肌肉無力等,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 1 歲後才可吃蜂蜜 通常三週到六個月大的嬰兒,特別容易受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因為該時期的寶寶,消化系統還不夠強壯,無法抵禦該菌在腸道生長,最好等到寶寶一歲以後,再讓他們食用蜂蜜等食品。此外,成人之所以不受蜂蜜中的細菌影響,是因為成人腸道中的菌種較為豐富,可以抵抗肉毒桿菌的生長。(延伸閱讀: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肉毒桿菌中毒症狀 寶寶在吃下含有肉毒桿菌的食物後,中毒的症狀會在 12~36 小時內出現,但有些寶寶會在 14 天後才出現症狀。通常會先出現便祕的情形,其他症狀則包含沒精神、全身無力、沒食慾、昏睡、呼吸困難、煩躁或哭鬧,甚至癲癇(Epilepsy)等。若父母們發現孩子有這些症狀,且近日曾餵食寶寶蜂蜜或含有蜂蜜的食品,請盡快送醫治療。肉毒桿菌中毒算是嚴重的情況,若於良好的醫療照顧下,死亡率約 2.0%,否則死亡率相當高。(推薦閱讀:嬰兒第22週:寶寶 5 個月的照顧須知、注意便祕和假咳嗽) 其他食物也可能有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是自然界中十分普遍的細菌,在灰塵、土壤中可能都存在。除了蜂蜜外,甘蔗、甜菜製成的糖蜜或玉米糖漿,根莖類食物如地瓜、胡蘿蔔等,都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雖然肉毒桿菌不耐高溫,但其孢子並無法輕易用高溫殺死,因此,在製作寶寶離乳食品時,請謹慎使用甜味添加劑,並將食材確實清洗乾淨再烹煮。(推薦閱讀:哺乳媽媽如何斷奶?抓準斷奶時機、循序漸進並注意鐵質補充)


嬰兒期的照顧

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新手爸媽不免都會對幫寶寶洗澡感到緊張,但其實只要掌握好訣竅,很快就會上手了。因為新生兒寶寶們的皮膚很脆弱,身體也不會有什麼髒汙,不需要天天洗澡或用清潔用品,除非寶寶流很多汗,那麼可適當清潔就好。以下告訴新手爸媽如何幫新生兒寶寶洗澡。 寶寶洗澡前的準備 請先將雙手洗乾淨,確認指甲已剪短並修整齊了,準備好以下物品: 小澡盆 紗布澡巾 浴巾 換洗的衣物 尿布 關於寶寶的洗澡水溫,專家的說法眾說紛紜,因為寶寶的皮膚很敏感脆弱,有些醫師建議攝氏 28 至 32 度,但有些則認為 37 至 38 度最佳。建議大家在開始洗澡前,請先用手測試水溫,避免過熱或過冷。除了洗澡水溫要注意之外,也記得要將空間的室溫調暖,以免寶寶離開溫水時著涼。 新生寶寶的洗澡流程 1. 將寶寶放在更衣墊子上,脫下所有衣服,只保留尿布,然後用浴巾包裹身體。 2. 將澡巾浸濕,擰掉些許水分後,從寶寶的鼻子向外擦拭眼睛,並一次到底,不可來回擦,另一隻眼睛則用澡巾其他的部分擦,避免有細菌交互傳染的機會。接著像額頭、臉頰等部位,也都是由內往外、由上往下的方式擦,在清潔耳朵時,注意不要擦到耳道內。 3. 接著要讓寶寶的下半身浸入澡盆內,先用一手的手掌,托住寶寶的頭和肩頸,另一手托著屁屁,以讓寶寶輕靠著您的方式抱起來,建議讓屁屁先浸水,可使寶寶適應水溫。 4. 用大拇指及中指壓住寶寶兩耳,以防止水跑進耳朵,再用澡巾擦洗寶寶的頭髮,注意別讓太多水流過臉部。身體的部分可用手指頭來擦洗,如手肘窩和屁股溝等皺褶處,較易藏垢,記得搓洗乾淨。身體正面洗淨後,再換洗背面。幫寶寶翻面時,用手扶著腋下並撐著寶寶的軀幹,不需用力只要輕輕轉過來就好。 5. 洗好後將寶寶抱出澡盆,用乾淨的浴巾擦乾身體,連皮膚皺褶處也都要擦乾,最後換上乾淨的尿布和衣服,就完成囉! 幫寶寶洗澡的注意事項 洗澡時間最好不要在剛餵完奶,或是餵奶前,且洗澡過程中,都要用手扶著寶寶的頭和頸部,絕對不能讓寶寶獨自留在澡盆中。當寶寶覺得緊張不安時,不妨多對他們說話或唱歌,可幫助寶寶放鬆。


嬰兒期的照顧

用手傳遞愛!這樣按摩寶寶就對了

嬰兒真的很可愛,讓人很想好好呵護一下,父母平時照顧寶寶時,有沒有多和寶寶互動呢?推薦一個活動:按摩。有時候幫寶寶按摩,不但可以增進親子間的關係,對寶寶的身體也有所助益。因此,有時間時不妨幫寶寶按摩一下,藉由按摩傳達對孩子的愛,為親子間增添更多的樂趣! 按摩嬰兒的好處 幫嬰兒按摩時,嬰兒和媽媽的體內,都會產生讓人感覺良好的催產素(Oxytocin),若爸爸在一旁觀看,體內也會產生催產素,按摩寶寶的好處包含如下: 寶寶比較容易放鬆、不容易沮喪。 寶寶比較不會哭鬧與焦躁不安。 寶寶較容易哄睡,睡眠品質也會比較好。 減緩寶寶肚子的不適、長牙期的疼痛、強化肌肉生長。 對於有產後憂鬱症,或是可能有憂鬱症(Depression)的媽媽,按摩寶寶可舒緩自己的情緒,並預防憂鬱症。 爸爸按摩寶寶,則可增進和寶寶的感情,對自己也有減壓的效果。 按摩嬰兒的注意事項 幫嬰兒按摩,對於父母及寶寶都有好處,但在按摩前,以下5點一定要知道: 每天可在的固定時間幫寶寶按摩,寶寶會很期待、很享受,但請盡量在時間充裕時按摩,不要在很忙時硬挪出時間,匆匆忙忙地按摩。 寶寶沒有進食或空腹時,盡量不要按摩肚子,他會感到不舒服;也不要在寶寶很飽的時候按摩肚子,他有可能會吐。 按摩的環境要舒適,溫度至少要攝氏24度,才不至於讓寶寶覺得冷,可以在床上按摩,在寶寶身體下鋪條毛巾,放點柔和的音樂,或是單純地對寶寶說話、唱歌。 若要用油來按摩寶寶,盡可能選能吃的、沒味道的油,例如椰子油、葡萄籽油、橄欖油、杏仁油、酪梨油等,都很不錯,因為寶寶的皮膚容易吸收,而且就算寶寶吃到了,也很容易消化掉。 尊重寶寶的感受,如果在按摩時,寶寶轉過身去、皺眉頭或是哭了,就先別按摩。 按摩的方式 按摩可以讓寶寶感到舒服,以下介紹按摩不同部位的方式: 頭部:將雙手放在寶寶頭的兩側,從頭部開始按摩,到身體兩側,再到腳趾。按摩完後,再以指尖在寶寶頭部畫小圓圈。 臉:將雙手合十(如禱告一般),放在寶寶額頭中央,再將雙手打開,分別向外輕輕推,再來用拇指從寶寶一邊的臉頰,撫摸至上嘴唇,再到另一邊臉頰,像是在畫微笑曲線,下嘴唇也做相同的按摩。 胸部:將雙手平放在寶寶胸部,往外推向兩邊。 肚子:用指尖在寶寶肚臍下方,順時鐘方向畫橢圓型(遵照腸胃蠕動方向),再將指尖從寶寶肚子其中一側,以畫對角線方式按摩至另一側(有如在畫X一樣)。 腿和腳:按摩者一手抓寶寶的一邊腳跟,另一手從寶寶大腿上部一路往腳踝輕輕撫摸、按摩,再反方向從腳踝按摩至大腿。再來以拇指輕抹寶寶的腳,輕輕把寶寶的腳趾拉直、撫摸。另一隻腳做相同動作。


嬰兒期的照顧

嬰兒乾性皮膚... 了解原因與治療方法

不管是小孩還是嬰兒,都可能因為諸多原因造成乾性皮膚,雖然它不會危害到生命,但若不治療,則會感到很不舒服,還可能發炎。 造成乾性皮膚的原因 許多嬰兒生下來就是乾性皮膚,尤其是滿40週的嬰兒,更常見到此症狀,這都是正常現象,在短期內症狀應該會消失。除了孩子本身的皮膚問題之外,太常泡澡或使用過多肥皂,也可能造成乾性皮膚。當您用肥皂幫小孩洗澡時,肥皂會去除皮膚原有的天然油脂和保濕能力,使得小孩的皮膚變得更乾燥。另一個導致乾性皮膚的原因,則是天氣。天氣太熱、太冷、太潮濕,都會讓寶寶的皮膚變乾燥。其他原因還有遺傳疾病,例如濕疹(Eczema)或罕見疾病如魚鱗癬(Ichthyosis),都可能是造成兒童乾性皮膚的原因。 乾性皮膚何時該就醫? 若小孩有下列症狀,請至皮膚科就診: 使用成藥後,乾性皮膚並沒有好轉或痊癒。 患處開始發紅而且會癢。 患處有刺激、疼痛感。 要審慎注意這些症狀,因為這代表皮膚可能受到感染。 治療乾性皮膚 要控制水溫,並讓您的寶寶盡快沐浴完畢。水溫應該要溫暖舒適,切勿太熱或太冷。冬天因為濕度較低,小孩無需每日泡澡,或是沐浴完畢後,請記得固定幫他塗抹溫和的保濕霜,能有效改善乾性皮膚。要找到適合寶寶用的保濕霜,一定要先試試看不同品牌,在購買任何產品前,也請先仔細閱讀產品上標示的成分,以確保此產品不會傷害到寶寶細嫩的皮膚。 雖然乾性肌膚經過上述方式保養會好轉,但還是可能再次復發。請試著找出誘發此症狀的原因,以及每年發生的頻率,這能幫助您有效預防。氯水和鹽水,也都會使皮膚變得乾燥,因此不論在海邊或游泳池,孩子游泳完後,請確保用清水將孩子洗乾淨,接著,別忘了要塗保濕霜。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嬰兒期的照顧

呵護嬰兒柔嫩肌膚~必知這5種方法

嬰兒的皮膚比較敏感,因此需要格外呵護以防任何皮膚問題,例如皮膚發炎或刺激、皮膚太乾、破皮和起疹子。以下提供5種方法,讓您寶寶的皮膚,能夠受到最好的照顧,保持健康柔嫩。 1. 洗澡時特別注意 不需要使用會起泡泡的清潔用品幫嬰兒洗澡,可使用海綿沾濕擦拭的簡單方式,清潔寶寶的嘴巴、肉肉的雙下巴、腋窩、大腿,以及包尿布處的皮膚,這樣就足夠了。 請選用溫和的液態清潔劑,無添加皂料成分、香氣和染劑,這樣才不會使嬰兒的肌膚太乾,或刺激到眼睛。 避免使用塊狀肥皂和泡泡浴。 洗澡時要記得支撐好寶寶的頭部。 隨時確認水溫,以免溫度過高,燙到嬰兒。 沐浴時,千萬別留寶寶獨自一人,以免發生意外。 2. 避免日曬 若您的寶寶還未滿6個月大,應該盡可能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尤其是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太陽最炎熱的期間。若孩子已滿6個月,而且要在白天外出時,請記得下列事項: 用帽子或長袖衣褲,罩住寶寶的皮膚。 讓寶寶戴抗UV(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衣物遮不到的部位,例如臉或手,要記得塗防曬乳。小孩出汗後,記得每兩小時要重塗防曬乳,但切勿讓防曬乳接觸到小孩的眼睛。 3. 仔細清洗寶寶的衣物 為了防止寶寶過敏或起疹子,請選擇嬰兒適用的洗衣精,不含香味和染劑。請記得,要常清洗寶寶的衣物、棉被和毛毯,並且和家裡其他衣物分開洗。 4. 記得保濕 您的肌膚需要保濕,所以別忘了寶寶的肌膚也需要。選擇保濕乳液時,應該選擇無添加香味的產品,因為一般成人的乳液,可能會刺激到嬰兒的敏感性肌膚。沐浴完畢後,可立即幫寶寶塗乳液,保持肌膚柔嫩,一天可塗抹兩次,但若寶寶屬於乾性肌膚,或因為天氣太冷、罹患濕疹(Eczema),則可多塗幾次乳液。 5. 舒緩敏感症狀 包尿布處的皮膚,常處於濕的狀態,也常發生過敏反應。以下提供一些舒緩敏感症狀的方法: 更頻繁換尿布。 使用濕毛巾或不含酒精、香味的濕紙巾,清潔過敏的部位。 讓寶寶的肌膚多接觸空氣,不要一直悶著。 換新尿布前,可先塗抹軟膏或乳液,如凡士林。


嬰兒期的照顧

寶寶皮膚柔嫩脆弱 肥皂清水保養就夠

寶寶細緻軟嫩的皮膚,常令許多父母忍不住想親一口,但是其實他們的皮膚很敏感與脆弱,最好避免這樣的行為喔!寶寶的皮膚在子宮內,需要將近9個月的時間來發育,有些寶寶在出生後可能會出現痘痘,那是因為媽媽荷爾蒙的關係所致,並不需太擔心。但像寶寶這樣吹彈可破的皮膚,到底該如何保養和照顧呢?以下帶您一起認識。 如何治療寶寶的痘痘? 其實治療方法很簡單,只要保持乾爽和清潔,避免長出粉刺即可,並不需額外塗抹藥品便會漸漸恢復。但若症狀持續存在或更嚴重時,最好尋求醫師治療,因為可能會是其他皮膚病,如濕疹(Eczema)等。 寶寶的產品真的安全嗎? 市面上有許多標記「嬰兒肌適用」的護理產品,其實還是可能含有刺激物。雖然有些寶寶使用後並無過敏反應,但仍可能對有些寶寶是刺激的,特別是含有對羥苯甲酸酯類(Parabens)和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等添加劑,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等成分,都需要注意。研究指出,接觸這些物質可能會影響人體的荷爾蒙水平,進而影響發育,雖然這類研究是用動物實驗,但也沒有足夠證據證實這些產品的安全性。 如何為寶寶挑選產品? 其實寶寶不需要大量的肥皂和洗髮精,用成分單純的肥皂和清水就夠了,且出生不久的寶寶,不需要經常洗澡,大約每週2~3次即可,若經常洗澡則可能會使皮膚乾燥。記得挑選成分天然、植物油的產品,雖然並非所有的天然成分都適合敏感性皮膚,有些仍會引起過敏反應,但至少對寶寶的皮膚來說,是更安全的選擇。最後,請記得要看產品成分,愈簡單愈好,可以幫助減少寶寶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


嬰兒期的照顧

嬰兒也要刷牙!6步驟清潔新生兒牙齒,預防奶瓶性齲齒

當嬰兒長牙後,若未定期清潔牙齒,便會造成細菌以醣類作為營養來源,產生酸性代謝物,使口腔環境酸化,進而導致嬰兒蛀牙。 嬰兒蛀牙又稱為奶瓶性蛀牙、奶瓶性齲齒,是父母不可不慎的口腔疾病。若症狀嚴重,恐導致嬰兒牙齒流血、牙齦腫脹,並出現發燒、口臭等症狀。 《Hello醫師》教您如何清潔嬰兒牙齒,分享戒奶瓶及預防奶瓶性齲齒的方法。 簡單6步驟幫嬰兒刷牙,預防奶瓶性齲齒 未長牙前,在哺餵結束後,用乾淨的紗布墊或紗布巾擦拭嬰兒牙齦,清除牙菌斑。 在嬰兒長牙後,不用牙膏刷直接輕刷嬰兒牙齒。 刷牙時,清潔並按摩未冒牙的牙齦處。 在嬰兒乳牙全長出來後(通常約2.5歲),使用牙線清潔牙齒。 請確保嬰兒牙齒有塗覆足夠的氟,以增加預防蛀牙的效果。 在嬰兒1歲後,定期赴牙醫診所接受檢查。部分牙醫師會使用特殊的溝隙填封劑(Sealant)塗在嬰兒牙齒上,預防奶瓶性齲齒。 嬰兒奶瓶戒不掉?7招改變嬰兒習慣 由於奶瓶會導致糖分殘留於牙齒過久,因此循序漸進地讓寶寶戒奶瓶,便可預防奶瓶性齲齒,以下提供7個戒奶瓶的方法。 避免在嬰兒奶瓶內裝入含糖量高的液體,如果汁、果凍飲或汽水。 寶寶睡覺時,只提供裝水的奶瓶,裡面不要加果汁、乳汁或其他飲料。 對6~12個月大的寶寶,只提供裝有配方奶的奶瓶。 在孩子睡著後,拿開奶瓶或停止親餵。 不要讓寶寶將裝有果汁或乳汁的奶瓶當作奶嘴,走來走去,並減少奶嘴的使用時間、避免用奶嘴沾蜂蜜、糖。 在寶寶6個月大時,教他使用杯子喝東西,試著在12~14個月大時戒掉奶瓶。 限制每日的果汁分量,並僅於用餐時提供果汁。 若您的小孩習慣用奶瓶喝含糖飲料,或是含著奶瓶入睡,建議可用以下2方法漸進式戒奶瓶。 決定戒奶瓶後,在2~3週內逐漸用水稀釋奶瓶裡的內容物。 經過2~3週後,只在奶瓶內裝水,減少奶瓶的吸引力。 嬰兒牙齒健康6訣竅 每次餵食後皆須清潔牙齒和牙齦,清除牙菌斑。 嬰兒長牙後就需刷牙,父母可與孩子一起刷牙,至少在睡前要一起刷。 嬰兒可使用無氟牙膏塗抹於布巾上。若小孩刷完後,可確實吐出嘴內牙膏,則可將牙膏換成含氟配方。 可獨自刷牙的小孩可使用有軟尼龍刷毛的牙刷,配上少量牙膏(不超過一顆豌豆的大小)。 寶寶滿6個月大後,可飲用含氟的水加強清潔效果。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