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更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兒童健康」內容包括飲食建議、生活習慣、兒童常見疾病、生長發育等話題。此外,兒童心智與情緒的發展也很重要,Hello 醫師與家長一同關心。

基礎知識

兒童健康

小孩打疫苗出現副作用免驚!幾天內就可康復,只有這幾種情況愛注意

疫苗與任何藥物一樣,都有潛在副作用的風險,但施打疫苗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不僅可增強小孩的免疫系統,保護身體免於病毒侵害,且所有的疫苗都經過嚴格的檢驗程序,會對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也很少。因此,帶家中的孩子定期施打新生兒疫苗,便為預防疾病重要的關鍵之一。 若醫療人員沒有因特定醫療狀況,建議您的小孩延後或取消施打特定的疫苗,請在一般建議的時間內接種,並注意下列事項即可。究竟小孩接種疫苗後,容易引發哪些常見副作用?如果出現不適症狀又該怎麽辦?《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你一一解惑! 小孩打疫苗後常見的8種副作用 所有的疫苗都有其副作用,只是發生率和嚴重度各不相同。目前所用的疫苗之中,B型肝炎疫苗及日本腦炎疫苗是副作用最小的;副作用最大的則為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有較高的比例會出現發燒與其他不適症狀。(推薦閱讀:接種疫苗副作用好可怕?你該接種疫苗的5大原因,其中1項竟可省錢) 然而,大多數的疫苗副作用都十分輕微,通常在短短幾天內就會消失,且平均每100人中,只有1~10人會有副作用。小孩施打疫苗後會產生的常見副作用症狀包括: 高燒超過38°C 注射部位發紅、腫脹、疼痛 頭痛 疲倦 噁心 腹瀉 嘔吐 肌肉或關節疼痛   施打兒童疫苗前的注意事項 在施打兒童疫苗前,醫師會先確認嬰幼兒最近的身體狀況,才能施打疫苗,但某些判斷依據,也需要爸媽協助提供。若孩子有腹瀉症狀,不適合接種口服疫苗;如果嬰幼兒正在發高燒、有喉嚨痛、流鼻涕、急性過敏反應,或者罹患肺炎、急性肝炎、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或癌症(如抗癌藥物),則不能施打兒童疫苗。 有過敏史才需擔心疫苗副作用 小孩施打任何疫苗前,請讓醫療人員知道,小孩先前是否有對任何施打過的疫苗產生過敏反應。例如有些人會對疫苗中的卵蛋白質,或是疫苗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過敏,就算只有一點點,都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反應。 不過,嚴重的過敏反應100萬人中只會有不到1人發生,所以也不需過度擔心。醫療人員可能會將有過敏史的小孩轉診至免疫科,接受接種前的評估,以及進行接種後的密切監測。 孩子打完疫苗出現副作用怎麼辦? 因為疫苗副作用的症狀幾天內就會消失,通常不需做任何處置。一般而言,非活性疫苗包括B型肝炎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出現的副作用大多會在接種疫苗1、2天之內發生;活性疫苗如卡介苗、水痘疫苗則因為需要一段潛伏期後才會出現症狀,通常會介在1~2週之間。 當小孩施打疫苗後發燒,大多會在24小時內退燒,請讓他保持乾爽,不要穿太多衣服或蓋太多被子,並記得給予足夠的冷飲。如果寶寶持續發高燒至39度,並出現抽筋,便需立即求診,並遵從醫師指示給孩子適當用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vaccination-tool]

看更多 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食慾不佳怎麼辦?5招讓孩子胃口大開、愛上吃飯

許多原因皆有可能影響小孩食慾,例如生病、飲食習慣、活動量或心理因素等等,若小孩食慾不佳時,父母需注意小孩的身體狀況,觀察小孩是否身體不適,又或者是其他因素導致小孩不愛吃飯。 飲食對孩子的成長及身體健康十分重要,若小孩長期食慾不佳而未正常進食,或一直食用營養不良的零食,便會導致孩子營養失衡,引發其他健康問題。《Hello醫師》告訴你小孩食慾不佳的可能原因,分享5招改善小孩胃口的妙方。 小孩食慾不佳恐是身體出問題! 生病是導致小孩食慾不佳的常見原因,父母應該仔細檢查孩子有無出現某些症狀,例如身體虛弱、臉色蒼白、喉嚨痛、發燒、起疹子或其他問題。若有,即表示您的孩子可能已經生病了,請迅速帶孩子就醫檢查。 除了生病外,以下原因也可能導致小孩不吃飯: 在兩頓正餐之間食用過多零食或其他食物 在兩頓正餐之間飲用過多飲料 日常活動量不夠 改善小孩食慾不佳的5個方法 增加用餐趣味性:若一昧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可能會因為反感而更加不願吃飯,因此可透過一些小遊戲或營造輕鬆氛圍,讓孩子吃飯可以更開心,並避免強迫進食。 避免給予過多食物:過度餵食或給予過量食物會讓小孩鮮少感覺飢餓,並長時間不願進食,建議由小孩自己決定每次用餐時所進食的份量。 一次給一小份食物:小孩的胃容量較小,因此食量比成人少上許多,建議一次僅給予一小份食物,待孩子吃完後再給予更多份量。 經常變換菜色:五顏六色或新奇的食物可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建議父母可多花心思,嘗試將食物切成各種可愛的形狀,如太陽、雲、狗、兔子或任何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或動物,讓您的孩子對吃飯產生期待。 避免分心:邊吃邊玩或邊看電視邊吃飯皆會影響孩子的進食狀況,建議培養吃飯不看電視或僅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教導孩子在用餐時不得玩耍或分心。 4類食物打造均衡營養,健康登大人! 除了趣味之外,更應兼顧營養,為孩子準備菜色時,建議提供以下4類食物: 全穀類食物:米飯、麵、穀類脆片、麵包,以及其他富含葉酸、鐵質和維生素B群的全穀物食物。 蔬菜和水果:各類顏色鮮艷的蔬果皆可,建議切成一口大小的尺寸,方便孩子食用。 乳製品:牛奶、起司、優格,並避免給予糖分過高的調味乳。 肉類與海鮮:油脂較少的豬肉、牛肉、雞肉、鴨肉及魚類。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吃素好嗎?切記包含這5種營養

為了改善體質與健康狀況,擺脫心臟病(Heart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肥胖等疾病,許多人選擇素食,而不吃肉類葷食。有些人吃素則是基於環保、信仰、文化或道德等原因。那麼年紀還小、不懂得選擇、身體健康的孩子,需要吃素嗎?素食是否適合孩子呢? 什麼是素食? 素食也有不同程度,依其食用的飲食類別,可分成以下3種類型: 蛋奶素食者(Lacto-ovo vegetarians):不吃魚、肉和家禽,他們的蛋白質來源,包括牛奶、優格、起司、蛋、豆類、堅果和蔬菜等。 奶素食者(Lacto-vegetarians):不吃魚、肉、家禽和蛋,他們的蛋白質來自於從牛奶、優格、起司、豆類和堅果等。 純素食者(Vegans):不吃魚、肉、家禽、蛋和乳製品,從豆類、堅果和黃豆類製品中,獲取蛋白質。純素飲食可能導致嚴重營養不良的問題,不適合正在發育,需要大量蛋白質的兒童。 素食兒童的5種必需品 牛奶:1歲以下的嬰兒必須持續喝奶。 固體食物:與醫師討論在孩子的飲食中,加入固體食物的適當時間。 纖維:注意纖維的攝取量,纖維過多會阻礙鋅、鐵或鈣等礦物質的吸收。纖維素會使孩子長時間維持飽足感,使得他們感覺不到餓,反而少吃了原本生長發育所需的食物量。 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盡量多樣化,多吃幾種,建議每天吃2小份水果、3小份蔬菜。 油:大豆油和芥菜籽油是好油,含有豐富的亞麻酸,有益於大腦和神經組織發展,油也是能量活力的來源。 素食兒童的飲食 只要飲食計畫中含有足夠的必需營養素,即使是孩子也可以吃素,成為素食者。飲食的內容必須包括如下: 生長所需的蛋白質替代品,來自於乳製品、堅果、雞蛋、穀類或黃豆製品。 脂肪,來自肉類油脂之外的替代來源。 日常活動所需的基本熱量。 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B12、維生素D和足夠的鈣。另外還需要鐵質,來預防貧血(Anemia)等血液類疾病。 適當的食物組合,如果缺乏正確平衡的組合,食物中的營養素就不能被完整吸收利用。 最後,給孩子吃素時,請記得下列幾個重點: 充分了解營養素的替代品 提供多種食物讓孩子享用 巧妙地選擇食物 在點心中加入堅果、酪梨或乳製品,提供良好的生長能量來源 不需嚴格控制幼兒的飲食 根據個人需求或遵從醫師指示,服用營養補充品


常見疾病症狀

兒童過敏須知:早期接觸降低機率

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有過敏問題,而自行採取一些措施,對此,醫師們常提醒為人父母者,不要為了降低孩子未來過敏的風險,就提早限制他們攝取一些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因為有些研究報告發現,這種做法其實會導致反效果。 早期攝取致敏性食物 可降低過敏風險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The McMaster University in Hamilton)的健康科學研究生馬克斯韋爾·特蘭(Maxwell Tran),曾主導一項實驗,找了約1,400名兒童為研究對象,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食用各種食物,結果發現,在1歲前就食用花生、雞蛋或牛奶的小孩,日後反而比較不會對這些食物過敏。 跟上述同一所大學的麥爾坎·西爾斯教授(Malcolm Sears)則表示,兒童比較不會對那些在他們早期就食用過的食物產生過敏,但請記住,這並不代表這些孩子就不會發生過敏。上述的研究也引起了美國聖約翰醫院和醫療中心(St. John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的過敏和免疫學主任珍妮佛·阿普雅德(Dr. Jennifer Appleyard)的擔憂,因為小孩在3歲以前,免疫系統還很弱,如果太早接觸過敏原,反而容易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針對兒童過敏的研究,有很多都還在進行中,目前看來,在早期的兒童飲食中加入各項致敏食品,似乎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先與您的醫師討論。 如何得知孩子是不是過敏? 兒童的常見過敏症狀如下: 眼睛淚汪汪,以及眼睛癢、紅、腫 眼瞼內沙沙刺刺的、眼睛下有黑眼圈 打噴嚏、鼻涕流不停、鼻涕倒流、鼻子癢、鼻塞 喉嚨痛、乾咳 嘴唇、舌頭腫又癢 呼吸不順、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胃痛、胃酸逆流、噁心想吐 便祕、腹瀉 發育不好、生長遲緩 喪失嗅覺及味覺 濕疹、紅疹、皮膚癢 血管性水腫 兒童的第一個過敏原,通常是經由母乳傳遞。如果孩子出現上述任何一項或幾項過敏症狀,就應考慮是過敏反應,最好對寶寶進行過敏檢測,常見會引發過敏的食物如下: 雞蛋 花生和牛奶 黃豆類食品 堅果(胡桃、核桃及腰果)和小麥類產品 魚和甲殼類海鮮(螃蟹、龍蝦、小龍蝦及蝦子) 遺傳是兒童過敏的另一個因素,過往已有許多例子,孩子與父母的過敏原相同,會對相同的東西產生過敏反應,爸爸媽媽在生育前,應該對自己的過敏原做個紀錄,注意這些過敏原對孩子的影響。不過,有過敏體質的爸爸媽媽,生下的孩子不一定都會過敏,生活環境對過敏也有很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要提早發現、提早診斷、提早治療,這樣才能盡量減少對孩子日常生活的影響。


營養不良

斷食也要營養~小孩需要這4類營養素

您的小孩開始學著斷食了嗎?早點開始讓小孩學習斷食,可能是很重要的事,這樣他們才能了解斷食有其必要。不過,可別忘了小孩仍在成長階段,他們在斷食期間,還是很需要補足營養需求,別強迫他們斷食,這可能會使他們營養不足。 斷食仍需補足營養需求 以下是小孩在斷食期間,仍然需要補足下列4種營養素,讓他們足以成長發育: 1. 蛋白質 蛋白質是小孩在成長階段,必定要補充足夠的主要營養素之一。蛋白質能組成物質,也能組成及修復身體組織,小孩可以從動物和植物裡攝取到蛋白質,但是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更好,因為動物性蛋白質,有更完整且更多的必需胺基酸。 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包括魚、肉、雞肉、蛋、牛奶、乳製品等;而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則有豆腐、天貝(源自印尼的一種發酵食品)、黃豆、花生、和其他類的堅果。根據2013年的營養需求量資料,4~6歲的小孩一天需要35公克的蛋白質,而7~9歲的小孩一天則需要49公克的蛋白質,這需求量大約等於2份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加上2份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 2. 鈣 小孩在青少年時期之前,骨頭會快速生長,所以他們在兒童時期需要補鈣,以助於骨頭生長。除了幫助骨頭生長外,鈣也能助於維持正常心跳、凝血功能、肌肉及神經功能。鈣的來源包括牛奶、起司、優格、豆腐、綠花椰菜等等。4~9歲的小孩一天需要1000毫克的鈣,大約為3杯牛奶的量。 3. 鐵質 鐵質對於小孩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營養素,缺乏鐵質可能造成貧血。小孩在成長的同時,身體的血液含量也跟著增加,所以在兒童時期,需要更多鐵質。紅血球攜帶氧氣到全身的細胞,需要仰賴鐵質,而鐵質對於大腦發展和功能也是必須的。肉、魚、雞肉是最棒的鐵質來源,而麵包、麥片、麵食則有強化營養的鐵。4~6歲的小孩每天需要9毫克的鐵,7~9歲的小孩則每天需要10毫克的鐵。 4. 維生素A、C、E 維生素A、C、E有抗氧化性質,能幫助身體細胞不因自由基而受損,強化免疫系統並避免身體受感染。維生素A對於視力及骨頭發展很重要,也能幫助小孩身體細胞及組織的生成;而維生素C則是能幫助身體生成及修復紅血球、骨頭及身體組織,強化血管、幫助傷口復原,並助身體吸收鐵質。維生素E則是能修復DNA、幫助身體新陳代謝。 小孩對於這些維生素的需求量,許多蔬菜和水果都能充分提供,例如芒果、橘子、草莓、番茄、紅蘿蔔、菠菜、綠花椰菜等等,建議小孩每天吃5份量的蔬菜和水果。


營養不良

小孩營養失衡~健康風險竟然這麼多

營養失衡可能是因為吃太多或吃太少,一天需要攝取的營養不夠,或是吃過多油脂、糖和鹽都可能是原因。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到我們一天活動所需營養素的量,包括蛋白質、纖維、維生素等等。 營養失衡會怎麼影響小孩 小孩若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出現健康問題的風險也就上升,一些健康問題例如: 骨質疏鬆。 心血管疾病:吃太多油脂、鹽和糖會造成高膽固醇、高血壓(Hypertension)及動脈硬化。 呼吸方面的問題。 肥胖:因營養失衡而造成的肥胖,可能造成嬰兒出現健康問題及併發症,這是因為過度攝取速食。小孩若是肥胖,可能造成糖尿病(Diabetes)、高血壓、個人形象變差、飲食疾病、生活品質變差、長期社交問題、癌症,及許多健康方面的問題。 影響心理和情緒健康:大多數於成長期間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小孩,容易患心理疾病如焦慮和學習障礙,營養失衡也可能影響小孩的成長能力。 影響學校生活:營養失衡也可能讓小孩缺乏活力來從事許多活動,這些小孩可能面臨休學問題、難以維持和朋友間的情誼,這些問題有部分和行為問題有關。 疾病:營養失衡和肥胖,有潛在可能造成多種長期及慢性疾病,其中一種為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若是能有健康的生活型態,這種疾病是能預防的。 祕訣:讓小孩攝取好的營養 讓小孩每天吃許多又好吃又健康的食物,要涵蓋五大類食物群。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取。 減少攝取油脂、糖和鹽。 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


神經疾病

兒童中風~了解危險因素 預防和治療

想到中風(Stroke)病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患有高血壓(Hypertension)的老人,而不是嬰兒或小孩,但不幸的是,中風攸關各年齡層中的每一個人,千萬別讓年紀成為疏忽中風的理由。然而,兒童中風和成人中風不一樣,請參考以下的文章分享。 最常見的中風類型 在成人裡,多數的中風(約占80%)都是由血栓堵住所導致,其他成人大約有20% 的中風,是因為腦出血導致,而兒童中,最多有50%的案例,是血栓堵住所導致,其他案例則是由腦出血導致,比例比成年人高。 一歲以前的小孩,有很大的機會經歷中風,也有報告提到產期前後的中風案例,有大約80~90% 的中風,是栓塞導致,10~20%是腦出血導致。 病因和危險因素 兒童中風的危險因素和成人不同,解說如下: 成人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感染、心臟缺陷、心衰竭和心律不整)、肥胖、過重、缺乏運動。 兒童的危險因素:包括心臟疾病、先天缺陷、鐮刀細胞疾病(Sickle Cell Disease)、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出問題、血栓缺陷、感染、腦傷、缺水。 產前產後中風的危險因素:主因仍未知,但可能包括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缺水、感染、血栓缺陷,或胎盤有狀況。(延伸閱讀:照顧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代謝快營養需求量大) 徵兆和症狀 在兒童裡,單腿或單手發生癲癇(Seizures)常是中風的第一個狀況,但在成人中癲癇不常見,因為新生兒尚未發展語言和走路能力,所以他們無法像成人一樣表現出走路有困難或口齒不清的症狀。 預防和治療中風 兒童中風的預防和治療方式,也和成人不同,一般使用組織型血纖維溶解酶原活化酵素( 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的抗血栓藥物,來治療成人的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tPA可以溶解血栓。然而tPA不建議使用在小孩身上,特別是嬰兒,目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tPA對嬰兒的安全性。 因為第一個徵兆通常是初始性中風(Initial stroke),對於預防兒童中風很困難,早期診斷也許可以幫助預防併發症,和處理危險因素,或許能幫助減少復發機會,並增進生活品質。 小孩中風與成人中風不同,認識這些差異可以幫助家長把孩子保護得更好,包括更好的診斷、更好的治療和更好的恢復。請記住,您的孩子可能會中風,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樣。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健康問題

高血壓別來!小孩想健康4招有解

一般會認為高血壓只好發於高齡長者,但事實上,孩童也可能罹患高血壓,以下分享4個觀念,幫助小孩遠離高血壓 。 1. 控制體重 肥胖是導致高血壓最快的捷徑,肥胖使血管壓力增加,長期下將導致高血壓,所以當發現小孩體重失控,可以尋求減肥門診的幫助,透過醫師指導、排定減肥計畫。 2. 出門多運動 現代的小孩為課業繁忙,除了上學時間之外,生活還被許多課外活動塞滿,所以每到空閒時,他們會選擇娛樂活動來紓壓,然而,現今許多小孩傾向宅在家裡,很可能玩電腦遊戲、看漫畫、電視一整天不出門,雖然打電動也有不少好處,但過度的話,會造成運動量不足,因此,建議家長親自陪伴小孩從事戶外活動,也能順便讓自己動起來,運動不僅能幫助小孩保持健康體魄,也能幫助紓壓,減少罹患高血壓的機率。 3. 減少鹽分攝取 攝取過量鹽分是導致高血壓的直接原因,每個兒童每天僅需攝取1200毫克(mg)的鹽,若高於這個標準,小孩不僅容易罹患高血壓,也容易發生腎臟及心血管問題,那我們如何減少鹽分攝取呢? 選擇天然食物,取代加工食品,少吃漢堡、薯片、炸薯條和烤雞等速食,以及市售零食等高鈉食品。 使用新鮮潔淨的食材可有效降低烹調時鹽的用量。 採買食品前仔細閱讀標章,選擇鈉含量較低的食品。 建議選擇清淡飲食,可以諮詢營養師菜色如何安排。 4. 健康的生活型態 健康的生活型態可預防高血壓,請小孩避免下列事項: 除了上述少攝取鹽分之外,也避免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如烤、炸的油膩肉類。 避免情緒化,因為每次憤怒都讓血管承受很大的壓力,長期容易導致高血壓。 定期量測血壓,特別是易頭痛、頭暈、嘔吐、多汗、弱視和抽搐症狀的兒童。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健康問題

嬰幼兒罹肝病~飲食照護各階段須知

營養在兒童的成長和發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患有肝病的兒童來說,更為重要。無論罹病的原因是什麼,小兒慢性肝病最終都會導致肝功能不全、肝硬化(Liver cirrhosis),並可能與嚴重的膽汁淤積有關。膽汁淤積可能與搔癢、吸收不良、營養不良和生長遲緩有關。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Portal hypertension)、腹脹和胃腸道出血。慢性肝病的併發症包括肝肺分流導致的進行性缺氧,或甚至更罕見的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出現這些併發症的患者,通常會成為原位肝移植的候選者。 臨床顯示,擁有較好均衡飲食的肝病孩童,在肝臟移植之後,花在醫院的時間就愈少。食物由許多不同的營養素組成,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都是良好的飲食營養必需的。肝臟在良好營養和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主要的原因有兩種: 肝臟會製造膽汁,膽汁可幫助吸收飲食中的脂肪。 肝臟會轉化飲食中的營養素,作為生長和正常身體功能所需的能量和物質。 因肝病而導致黃疸(Jaundice)的嬰兒,因為無法消化牛奶中的營養成分,所以會一直感到飢餓,需要經常進食,可能因此而喝下大量的牛奶。患有肝病的兒童,食慾會不太好,但對熱量和蛋白質的需求會增加,在需求增加但吸收不足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營養不良,進而造成發育不良、缺乏能量和更大的感染風險。所以,要特別留意營養攝取,可尋求營養師的協助與建議。以下提供讓不同階段兒童進食的小撇步: 1. 嬰兒的餵食 患肝病的嬰兒,因生病之故所以喝奶量較少且生長不良,所以需要食用特殊配方奶,這種配方奶的口感和味道,與普通奶不同,普通的嬰兒牛奶成分含有長鏈脂肪(LCT)裡的脂肪,需要良好的膽汁液才能被吸收。但如果寶寶有黃疸,可能代表膽汁流動差,也就不容易吸收長鏈脂肪,這就是為什麼寶寶喝了很多奶,卻沒有長大的原因。 而特殊的配方奶成分,含有一種叫做中鏈脂肪(MCT)的異脂肪,它不需要膽汁就可完全吸收。營養師會建議為寶寶提供最好的配方奶,同時也需要定期為寶寶測量體重,因此與營養師保持密切聯繫,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確保快速地處理任何體重下降,或與飲食有關的問題。如果您親餵母乳,在寶寶生長良好的情況下,我們會鼓勵您繼續哺乳,但通常也需要額外添加特殊的配方奶,與母乳搭配餵食,以確保您的寶寶會繼續增加體重和成長。 營養師會建議您最好的餵食方法,可能也需要在配方奶中,添加額外的熱量補充劑,營養師也會開這些處方。 2. 學步期幼兒的餵食 固體食物應在寶寶4~6個月之間,開始餵食,這點與其他嬰兒的方式是一樣的。 健康諮詢師會建議您正常的斷奶方法,如果有必要,營養師也會提供您更具體的建議。 患有肝病的孩子,並不需要避開任何特別的食物,即使他們吃不多,重要的是,確保他們有固定且正常的飲食,並且與家人一起用餐, 這是孩子在社會發展中很重要的部分,同時也透過語言訓練肌肉的使用。 3. 年齡較大的孩童餵食 一般來說,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正常飲食,與家人和朋友吃一樣的食物,通常不需要在飲食中改變攝取的脂肪類型。相反地,孩子會吃更多來補足之前流失的熱量。如果孩子需要避免任何特殊的食物,或額外補充零食或營養品,營養師也會給您建議。 完善的營養,是管理孩子肝病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果需要任何幫助或建議,可以在治療孩子的診所或醫院,尋求營養師的協助,他們絕對會樂意提供您任何餵養孩子的建議。


常見疾病症狀

心疼小孩過敏~掌控關鍵飲食 減刺激

一般認為,食物過敏是當免疫系統視特定食物為有害因子時,所引發的過敏反應,而會引發過敏的食物稱作過敏原,在某些研究裡,食物過敏影響4-6%的兒童和6%的成人,在兒童及嬰兒中這樣的情況更常見。 食物過敏類型 食物過敏有兩種類型: 免疫球蛋白E介入(IgE mediated): 過敏症狀產生的原因與身體免疫系統釋出免疫球蛋白E抗體有關,這些抗體只會和特定食物起反應。 非免疫球蛋白E介入(Non-IgE mediated):當免疫系統的其他部分對特定食物產生反應,就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這種類型的食物過敏不會引發身體產生免疫球蛋白E抗體。 常見的過敏原食物 任何類型的食物都可能導致兒童過敏,然而,下列過敏原在所有兒童食物過敏反應佔了90%。 奶類 蛋類 花生 黃豆 小麥 堅果類 魚 貝類 治療食物過敏的主要方法是避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記得小心閱讀所有食品的標籤清楚了解成分,這樣能降低吃進食物過敏原的影響。 食物過敏的症狀 當兒童有食物過敏時,常常可以在皮膚表面、心血管系統、腸胃道系統以及呼吸道看到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有: 嘔吐、下痢或胃部筋攣以及疼痛 濕疹(Eczema)或蕁麻疹(Hives) 舌頭、嘴唇、喉嚨腫起,或嘴巴內部發癢,影響說話或呼吸能力 喉嚨緊縮,呼吸困難 喘鳴聲 脈搏微弱,可能導致血壓下降 頭暈 皮膚可能蒼白或發青 這樣的反應通常會發生在多處身體部位,且可能很快就會惡化。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應妥善治療病患,因為可能致死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挑食不能逼~6招善誘乖乖吃

許多父母也許都有同樣的煩惱:小孩不吃飯怎麼辦?小孩的挑食行為常讓父母擔心會因此影響發育,但若強迫他們把碗裡食物吃完,除了哭鬧可能還會討價還價,讓許多爸媽傷透腦筋。究竟該怎麼讓孩子改掉挑食的壞習慣呢?本文將教您幾招,讓孩子願意嘗試他們以前不敢吃的食物! 想要孩子乖乖吃飯可不能光靠逼迫,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對用餐這件事產生負面的印象。根據研究顯示,小孩通常需要接觸或嘗試某種食物十次以上,才會願意接受它。所以請聰明地利用間接誘導的方式,從引導孩子產生想吃飯或嘗試新菜色的意願開始。 1. 設定規律的用餐時間 父母們需設定固定的正餐與點心時間,因為若沒有規律的用餐時間,孩子一旦餓了就會吃東西(且通常是選喜愛的零食),如此到了正餐時間常吃不下,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要定時用餐,並讓孩子明白只有那些固定時間,才有食物吃,這樣會使他們因為沒辦法吃零食,而在正餐時間感到肚子餓,時間到了就自動坐在餐桌上與家人一起用餐。 2. 注意吃飯環境 吃飯時最好不要開著電視,或使用各種電子產品等,這樣會使小孩用餐不專心,更容易吃下不營養的食物。 3. 變換料理方式 如果孩子不喜歡某道菜,不妨試試用不同的料理方式,變換菜色的外型或味道。例如孩子不喜歡吃薑絲炒南瓜,不妨換成焗烤南瓜片,或把南瓜切成不同造型(如星狀)等等。 4. 不要用甜點當獎勵 利用任何物質作為交換條件,都是很不好的方式,若用飯後甜點當獎勵,會增加孩子對甜食的渴望,且在沒有甜點或其他籌碼的時候,會變得更難與孩子溝通。您可以一週選擇兩個晚上,提供水果或優格等作為飯後甜點,同時對孩子灌輸這些健康食材也是甜點的觀念。 5. 別特地為孩子做特別菜色 除非孩子有生理或疾病因素而需要額外的餐飲,否則不需要為了吸引他們吃飯,而特地煮他們愛吃的菜,這樣會養成他們挑食的習慣。不妨每餐煮多種類型的菜,讓孩子們可以從桌上現有的菜色來選擇,久而久之,也會習慣或願意去吃那些未曾吃過,但常見的菜色。 6. 讓孩子動手做料理 讓孩子參與做菜過程,會讓他們更想吃自己做的菜,可以試著每週選1種新食材,讓孩子建議或一起討論3種不同的料理方式,接著找時間與孩子一起做菜。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裡的花圃或陽台,種一些辛香料植物或蔬菜水果,可幫助孩子們了解蔬果的生長過程。 其實許多成人也有挑食的問題,父母若自己無法以身作則,也很難讓孩子願意嘗試不喜歡的食物。如果您的孩子依舊挑食,但僅是少數幾種不敢吃,也請不必過度擔心和著急,他們能接受吃某些蔬菜,比起幾乎所有蔬菜都不吃來得好,但若孩子的挑食情況嚴重已影響到營養狀況,且嘗試了以上方法也都無法改善時,建議您尋找專業醫師協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