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醫師幫幫我】無聲「新癌王」 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解析 肺癌早期發現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

肺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在早期幾乎沒症狀,因為肺部幾乎沒有神經,所以不會產生痛覺,只有當腫瘤壓迫肺部,或引起肺部發炎反應,造成咳嗽時,才容易被發現;然而,想要早期發現肺癌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醫界已發展出許多檢測方式,可幫助民眾及早發現肺癌、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醫師吳教恩,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解說及早發現肺癌的關鍵密碼與預防方式;《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更對防範肺癌的發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沒有明顯症狀,過去雖然有胸部X光作為初期篩檢工具,但僅能發現2公分以上的腫瘤,吳教恩醫師表示:「目前研究證實,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助於揪出早期肺癌,建議40或45歲的民眾,無論有無家族史或是否為高危險族群,都可主動進行篩檢」。針對肺癌的高危險族群,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1日開始,提供每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補助。 直播過程中有民眾線上提問,「擔心篩檢時所產生的輻射量,可能傷害身體健康」,吳教恩醫師說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低,且2年做一次篩檢,對人體不會有太大影響」。 遠離肺癌危險因子 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吳教恩醫師提醒,預防肺癌4大要點: 戒菸、避免二手菸 遠離空氣汙染 降低職業暴露 高危險族群定期篩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子宮頸癌

害怕子宮頸癌復發?癌後必做4件事,生活安心健康沒煩惱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隨著期數不同,療程內容與時間長短皆不太一樣,但唯一的共同點是治療結束後,多數病患皆十分疲憊虛弱,對於癌症復發感到不安與恐懼。 《Hello醫師》與你分享4個改善癌後生活的方法,幫助您維持健康開心的生活。 1. 持續追蹤健康狀況 定期回診,讓醫師掌握您的情況,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察覺有無任何異常與症狀。若出現異常現象,請迅速就醫治療,依照醫師指示接受相關檢查。 2. 學習處理負面情緒 壓力、焦慮、憂鬱或擔心害怕癌症復發等,這些情緒都有可能讓自己產生以前沒有的生理問題,如失眠、頭痛和胃痛。建議可嘗試一些有助於改善負面情緒的活動,如寫日記、參加支持團體、練習放鬆技巧或尋求心理諮商。 3. 維持健康體重 體重過重是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每位癌友都應注意自己的體重是否過輕或過重,並做出適當的調整。建議可詢問營養師,或依照醫師指示調整日常飲食。 飲食均衡有助於維持健康、提升抵抗力,以及恢復身體元氣,建議可多吃蔬果、瘦肉,並減少食用加工食品或高糖、高油與高鈉之食物。 4. 飲酒適量,1天最多1杯 通常一般健康的成人每天可飲用1杯酒,雖然酒精並非致癌因子,但飲酒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增加罹癌機率。 建議每日飲酒不超過2杯,最好的方式是諮詢醫師,依照醫師指示控制酒精的攝取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原因與風險:注意性生活與生活習慣

子宮頸癌為女性常見的癌症,雖然從政府推廣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每天仍有約四人被診斷為子宮頸癌、也有近兩人因子宮頸癌死亡,因此民眾不應掉以輕心,認識導致子宮頸癌原因和風險因子,就能加以預防。 子宮頸癌形成的主要原因 癌症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 DNA 的突變(基因缺陷),活化了致癌基因、並抑制了抑癌基因的功能,導致身體細胞的異常生長,成為了癌症(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的發生也是如此。(推薦閱讀:認識癌症) HPV 感染為主因、長期感染可能致癌 目前已證實子宮頸癌型的原因,與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簡稱 HPV)息息相關,HPV 病毒擁有兩組蛋白質 E6、E7,會使抑癌基因(P53、Rb)的功能喪失,導致子宮頸內壁的細胞失控地增生,進而有機會發展成子宮頸癌。 HPV 通常經由性行為、肌膚接觸傳染。很多子宮頸癌案例都是因為HPV所致,也是為什麼感染HPV,是最值得關注的子宮頸癌風險因素之一。HPV 包括了 150 多種病毒,有些低危險種類的病毒只會使人長疣,有些屬於高危險種類的病毒,則與子宮頸、外陰部、陰道、肛門、口腔和喉嚨部位的癌症有密切的關連。而 HPV 感染相當常見,雖然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都有辦法將之從體內清除,但當病毒持續留在體內,長期感染就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也因此安全性行為能有效降低風險。(同場加映:子宮頸癌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HPV疫苗公費對象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7年起啟動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於113年的公費接種對象主要為國中女生,按照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布的時程接種即可。非補助對象或不想施打公費補助疫苗,可選擇至有提供HPV疫苗接種的醫療院所自費接種。 台北市衛生局於113年開始提供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目標提升群體免疫力,降低HPV感染衍生癌症之發生。 子宮頸癌的風險因子 雖然目前已證實子宮頸癌的主因為 HPV 病毒感染,但多數感染 HPV 病毒的女性並沒有子宮頸癌,因為 HPV 病毒並非唯一因素,如果伴隨其他的危險因子,如:吸菸或感染 HIV 病毒,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會更高,以下將介紹會增加子宮頸癌風險的因素。 生活習慣 符合以下生活習慣的人,會有較高的子宮頸癌罹患機率。 性經驗:18 歲以前有性經驗,或有多重、不固定性伴侶的女性,因較容易感染 HPV,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吸菸習慣:肺部會吸收香菸和二手菸所產生的致癌物質,並透過血液輸送至全身。研究認為這些物質會損害子宮頸細胞的 DNA,並提高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 服用避孕藥:服用口服避孕藥超過五年的女性,會有更高的子宮頸癌罹患率,但停藥後,幾年之內子宮頸癌罹患率就會恢復正常。 飲食:少吃蔬果的人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較高。 其他因素 體重過重:有研究顯示 BMI>29 的女性較容易罹患子宮頸癌,但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遺傳和家族病史:若母親或姊妹有子宮頸癌相關病史,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會增加 2~3 倍。 懷孕次數或過早懷孕:研究顯示懷孕三次以上(不含墮胎或流產)會提高 HPV 感染的風險;首次懷孕年齡低於 20 歲的女性,相對於 25 歲以上才初次懷孕的女性,罹癌率較高。 免疫力:若身體免疫系統良好,身體可以在 12~18 個月內自行消滅 HPV 病毒,進而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相對的,若免疫系統受損,如得愛滋病或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的人,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就會提高。 披衣菌感染:披衣菌(Chlamydia)是種常見的細菌,會經由性行為傳播,容易導致子宮頸和骨盆腔發炎,甚至不孕,而曾經感染過披衣菌的女性,會較容易罹患子宮頸癌。然而,大多感染披衣菌的人不會有任何症狀,需進行抹片和驗尿等檢查才能檢測出。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疼痛難耐!抑制疼痛的方法

罹患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後,身體多少會經歷一些疼痛。大部分的癌症疼痛可能都是由腫瘤引起的,當神經、骨頭或器官受到壓迫,就會感覺很不舒服。另外,癌症(Cancer)的治療,如化療、放射線治療、手術等,也都可能引起疼痛。若置之不理,疼痛不僅會影響生理健康,還會影響心理健康,也就是為什麼疼痛需要被抑制。以下我們要介紹幾種抑制疼痛的療法: 用放射線治療將腫瘤縮小 放射線治療通常可以將腫瘤縮小,以減輕神經或骨頭受到壓迫的負擔。醫師通常會採短期療程,患者只需接受1~2次治療。可以和醫師討論放射線治療這個選項,評估其副作用的缺點,是否小於此治療的優點。若放射線治療就是引起您疼痛的原因,請和醫師討論其他抑制疼痛的方法。 服用非處方止痛藥物 有時市面上的非處方藥物,就已足以減輕疼痛。可以使用含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成分的止痛藥;或使用抗發炎藥物,也可以消除腫脹,如布洛芬(Ibuprofen)和阿斯匹靈(Aspirin)。使用任何非處方藥物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遵守正確的服藥指示。 向醫師索取處方止痛藥物 處方籤藥物可能包含鴉片類止痛藥,如芬太尼(Fentanyl)、氫嗎啡酮(Hydromorphone)、美沙酮(Methadone)、嗎啡(Morphine)、羥考酮(Oxycodone)、曲馬多(Tramadol)等。有些抗癲癇、抗憂鬱、抗發炎藥和糖皮質激素藥物(如康速龍錠Prednisol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也對抑制疼痛有幫助。依個人狀況而定,醫師可能會指示您單獨服用處方藥,或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若服用處方藥後仍然疼痛,請告知醫師調整藥物。 以上方法可能有助於緩解子宮頸癌帶來的疼痛,但實施任一方法前請獲得醫師同意,並遵從治療指示。若這些抑治疼痛的方式對您沒有幫助,請和醫師討論其他有效的止痛方法。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前期和早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不只不易察覺,而且許多症狀還跟一般婦科症狀相似,也是為什麼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很重要!只有當癌細胞漸漸侵襲周遭組織,身體才會發出警訊,甚至發現症狀出現時已是子宮頸癌末期,因此建議民眾如果覺得身體哪裡不對勁,又符合以下症狀,請盡早前往醫療院所檢查!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 大多數的子宮頸癌早期並無任何症狀,可能的潛在症狀包括: 異常、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例如在非經期、性交後或更年期後出血。 不停出現陰道分泌物,分泌物或出血顏色可能為淺色、淡紅色、咖啡色或血色,分泌物也可能會產生異味。 經血量變多且經期比平常久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子宮頸癌末期症狀 子宮頸癌晚期或末期可能會擴散至陰道、淋巴結、膀胱、腸道、肺、骨頭或肝臟,一般來說,在癌細胞擴散之前,身體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已擴散的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末期症狀可能有以下症狀: 便祕 腿部腫脹 頻尿、血尿 嚴重陰道出血 骨頭疼痛或骨折 尿失禁或大便失禁 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因腎臟引起側腹或下背痛(腰痛) 下背(腹)痛、骨盆腔痛、腿部疼痛 子宮頸癌的擴散速度 根據美國非營利的 Moffitt 癌症治療與研究中心,子宮頸癌是成長緩慢的癌症(惡性腫瘤),當細胞開始變異,需要經過數年才會成長為侵入性子宮頸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雖然女性平均在 50 歲時才被診斷為子宮頸癌,但許多女性在 20~30 歲左右時就會經歷癌前病變,因此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相當重要,能盡早檢測出癌前病變,治癒率接近百分之百。(推薦閱讀: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不一定等於罹癌) 子宮頸癌的復發 有 30% 的女性,在經歷過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後可能會還會復發。子宮頸癌的復發,通常會在治療後的兩年內發生。若正處於子宮頸癌的治療期或恢復期,以下帶你認識復發的症狀和風險。 子宮頸癌復發的定義 在治療完成後復發的癌症,稱為復發性癌症。復發又分兩種,一種是在治療原處或附近復發,例如若得的是子宮頸癌,就會在子宮頸、子宮、陰道或骨盆復發,稱為局部復發;若癌細胞透過淋巴或血管擴散到身體他處器官,如肺、肝臟或骨頭,則稱為遠端復發,或遠端轉移。 子宮頸癌復發的症狀 癌症療程結束後出現副作用是正常的,但若症狀在療程結束後持續三週以上,就可能有問題。子宮頸癌復發的常見症狀包括: 體重莫名減輕 陰道分泌物帶血 骨盆、胸腔、背、臀部或大腿疼痛 腿部腫脹,尤其只有其中一隻腿腫脹時 非由感冒或流感(Influenza)所引起的咳嗽 子宮頸癌復發的原因 若沒有完全切除組織邊緣的癌細胞,這些細胞可能會繼續增生,並擴散到他處形成癌症。某些癌細胞也可能在放射線治療時逃過一劫,沒被消滅,並繼續往骨盆外的地方擴散。骨盆外小範圍的癌症很難被檢測出來,所以有時即使選擇放射線治療,子宮頸癌也可能遠端復發。 目前沒有方法可以治療遠端復發,病人只能透過化療來延長壽命,減緩癌症的進程,並透過局部放射線治療,減少疼痛或流血。若察覺到子宮頸癌復發的跡象,請立刻預約醫師檢查。此外,子宮頸癌病友應制訂術後追蹤計畫,讓醫師持續追蹤,以及早發現和預防子宮頸癌復發。 【點我前往子宮頸癌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放射線治療適用各階段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會依癌症分期而定。我們對特定的療法若有不了解之處,向醫師尋求諮詢之餘,也可以積極蒐集治療資訊,就診時就會更明白了。本文會介紹子宮頸癌的診斷方式與治療方法。 對子宮頸癌治療來說,子宮頸癌分期又是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其他當然還包括像是腫瘤位置、癌症種類(鱗狀細胞癌或腺癌)、患者年齡、患者健康狀況以及患者是否還想生育等因素。因為子宮頸癌通常是局部性侵襲的腫瘤,一但知道分期,大概就能知道治療怎麼做。 手術適合早期子宮頸癌 而對已確診的子宮頸癌病友,醫師會根據子宮頸癌的位置、範圍,及患者的生育計畫來決定實施的手術方式。以下介紹子宮頸癌常見的主要手術方式。(同場加映:術後照護~子宮頸癌後的生活之道) 錐形活組織檢查手術 當醫師剛發現身體出現可能癌變的細胞時,會進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Cone biopsy),以篩檢異常細胞,並在病灶發展成癌症前將其移除。這個階段的手術可能會以下三種方式進行: 雷射法 冷凍法 電燒法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 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Cervicectomy,或稱 radical trachelectomy)適用於早期子宮頸癌,以及希望保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醫師會將子宮頸和上半段陰道移除,再將子宮與下半段的陰道接在一起,有時骨盆腔的淋巴也會一併移除。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雖然能讓患者保留子宮,使其不受損害,但術後不保證一定可以正常受孕。建議術後 6 ~ 12 個月再懷孕較安全,且若術後懷孕,也可能需要剖腹產。 子宮切除術 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也是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常見選項,通常會搭配放射線治療,以預防癌症復發。因為此手術會將子宮完全移除,患者術後會失去生育能力。子宮切除術有以下兩種: 單純性子宮切除(Simple hysterectomy) 適用於非常早期的子宮頸癌,只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有時也會連卵巢和輸卵管一起切除。 根治性子宮切除(Radical hysterectomy) 完全切除子宮頸、子宮、陰道上段、周圍組織、骨盆淋巴結、卵巢和輸卵管。 大手術盆腔廓清術 盆腔廓清術(Pelvic exenteration)是一項大手術,通常比較少見,只會施作於子宮頸癌復發,但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骨盆腔外的病患。進行盆腔廓清術前,醫師可能會先進行放射線治療,並依癌症病灶的擴散範圍來決定該移除的器官,包括子宮、陰道、末段大腸、直腸,或膀胱。術後患者腹部會留下兩個氣口,以將尿液和糞便排放至收集袋(結腸造口袋)中。醫師也會利用患者其他部位的皮膚和組織重建陰道,讓患者在手術恢復期結束後,依然可以擁有性生活。 放射線治療可用於癌症各階段 除了破壞癌細胞,放射線也會對周圍的健康組織造成影響,但治療優點是高過風險的。此療程是用高能量的輻射,如 X 光,來殺死癌細胞。對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來說,可以單獨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一般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也能將此術搭配手術進行治療。而晚期宮子頸癌患者,則可將此療程搭配化療進行,也就是所謂的「放化療」。 放射治療主要分為兩種,體外放射線治療(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簡稱 EBRT),顧名思義就是從體外進行,醫師會用高能量光波照射骨盆;另一種則是體內進行的近接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醫師會先將放射線器械放置在陰道、子宮或子宮頸,再進行照射。 化學治療適復發和擴散癌症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把對抗癌細胞生長的化學藥物,以點滴注射或口服(較少見)的方式給藥。藥物會隨著血液送到全身,雖然有助於消除體內大部分的癌細胞,卻和放射線治療一樣,會在過程中損害到健康,並引起副作用。化療經常用於治療復發的子宮頸癌,或在子宮頸癌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時採用。醫師可能會同時使用多種或單種藥物進行化療,並依病況將化療作為治療子宮頸癌的唯一療程,或與放射線治療、手術搭配進行。 子宮頸癌治療(依分期) 第 1a1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錐形切除術:若切片無癌細胞反應,只需持續追蹤,無需進一步治療。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術或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切片顯示有癌細胞反應。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或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加骨盆淋巴摘除:癌細胞擴散血管或淋巴管內。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單純性子宮切除:子宮頸切片與淋巴血管無癌細胞入侵。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術或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子宮頸切片邊緣有癌細胞反應。 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或體外放射線治療合併近接放射治療:癌細胞擴散到血管或淋巴管內。 第 1a2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加骨盆淋巴摘除(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 宮頸癌保留子宮手術加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骨盆體外放射線治療加近接放射治療。 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 第 1b 與 2a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癌保留子宮手術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有時也會合併摘除主動脈旁淋巴。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有時也會合併摘除主動脈旁淋巴。 淋巴無癌細胞但腫廇過大,或若腫瘤擴散入血管或淋巴管,或侵入周圍器官(子宮、膀胱和陰道等),醫師則仍會建議手術後再合併放射線療法。 若癌細胞擴散到子宫旁組織(parametria)或任何淋巴結,或切片顯示有癌細胞,醫師則通常會再建議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合併化學療法。 若患者健康狀況不允許手術,或選擇不進行手術,則可選擇近接放射治療合併體外放射治療。化學療法也可同時進行。 第 2a1 期治療方法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與主動脈旁淋巴切片,若切片結果有癌細胞,則需在手術後接受放射性治療並合併化學治療。 放射性療法(可選擇合併化學療法):包括體外放射治療與近接放射治療。若合併化療,藥物可能包括: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或順鉑合併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簡稱5-FU)。 第 1b3、2a2 期治療方法 放化療:化療藥物可能包括: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或順鉑合併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簡稱5-FU)。放療則包括體外放射治療與近接放射治療。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與主動脈旁淋巴切片,若切片結果有癌細胞,則需在手術後接受放射性治療並合併化學治療。 第 2b、3、4a […]


子宮頸癌

手術 放射 化療?子宮頸癌治療方案

依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發展的階段而定,適合採取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採取治療行動之前,應先了解有哪些療法,仔細考慮各個選項的優缺點,如果有哪些內容不甚了解,請向醫師尋求解釋及建議。積極蒐集治療資訊,就診時就能更了解醫師的說明和決定! 手術適合早期子宮頸癌 當醫師剛發現身體出現可能癌變的細胞時,會進行錐形活組織檢查手術(Cone biopsy),以篩檢異常細胞,並在病灶發展成癌症前將其移除;這個階段的手術可能會以雷射法、冷凍法,或電燒法(LEETZ,或LEEP)進行。若已確診罹患子宮頸癌,醫師會根據子宮頸癌的位置、範圍,及患者的生育計畫來決定實施的手術方式。主要的手術方式有3種,分別是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和盆腔廓清術,都是常見且適用於早期子宮頸癌的治療方式。 射線治療可用於癌症各階段 除了破壞癌細胞,放射線也會對周圍的健康組織造成影響,但治療優點是高過風險的。此療程是用高能量的輻射,如X光,來殺死癌細胞。對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來說,可以單獨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一般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亦可將此術搭配手術進行治療。而晚期宮子頸癌患者,則可將此療程搭配化療進行,也就是放化療。放射治療若從體外進行,醫師會用高能量光波照射骨盆。若從體內進行,醫師會先將放射線器械放置在陰道、子宮或子宮頸,再進行照射。 化學治療適復發和擴散癌症 化療,或化學治療,是將能對抗癌細胞生長的化學藥物,以點滴注射或口服(較少見)的方式給藥。藥物會隨著血液送到全身,雖然有助於消除體內大多部位的癌細胞,卻和放射線治療一樣,會在過程中損害到健康組織,並引起一些副作用。化療經常用於治療復發的子宮頸癌,或在子宮頸癌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時採用。醫師可能會同時使用多種或單種藥物進行化療,並依病況將化療作為治療子宮頸癌的唯一療程,或與放射線治療、手術搭配進行。 Hello Health Group 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癌症

如何照顧癌症病人?癌症照護、飲食7大必看注意事項一次了解

癌症病人的照顧者可能是癌友的配偶、子女、朋友,甚至是年長的父母,無論誰擔下照護的重擔,過程中一定都會出現許多難以預料的狀況,如病人可能會因食慾不振,而拒絕進食,甚至會因負面情緒對照顧者發脾氣。《Hello醫師》將於本文提供照顧者7大注意事項,希望幫助照顧者更有效地照護與陪伴癌症病人。 癌症照護必知的7個注意事項 1.照顧者應提前準備應對措施 照顧者是一個需要未雨綢繆的角色,必須事先預想各種緊急狀況,並將應對措施一一列出。例如,萬一病人從樓梯摔落,或正在經歷難以忍受的劇痛時該怎麼辦? 照顧者務必先將癌友所有就診所需文件及緊急電話號碼準備好,以便隨時使用。陪伴病人對抗癌症時,了解病情、治療和醫生指示至關重要;陪診時,醫師的指示也都要仔細記下,如關於病人的用藥與飲食禁忌及術後護理說明等。 2.隨時觀察病人狀況 病人在治療期間的狀態瞬息萬變,隨時觀察狀況是照顧者們的重要課題,以下三種方式可避免營養問題影響癌症治療。 勤量體重,BMI保20保平安 確認體重狀態,並維持正常體重,若原本體重已過重,建議治療過程仍以維持體重為目標;若有需要,應與營養師討論,避免因營養攝取不足,導致體重快速減輕,反而影響療程。 BMI=體重 ÷ 身高(公尺平方)= 18.5-24 為理想值(< 20 則為警訊) 例如: 60 公斤,身高 160 公分,計算= 60 ÷ 1.6 ÷ 1.6 = 23 觀察體重變化,<5%才健康 體重的變化與營養狀態相關,定時量體重很重要。若目前體重和前個月的體重相比,流失達 5 % 以上,或半年內體重流失 10 % 以上,即代表出現營養不良的警訊;若體重有顯著變化,須告知醫護人員。此外,量體重建議在固定時間進行,例如:早上下床後量,避免因時間因素造成落差。 紀錄飲食,進食量大減要留意 家人可由進食後的剩餘量,觀察攝食量的改變,若連續數天進食減少1/3或更多,除了可能是因接受治療導致的進食困難,也可能是營養不良的前兆,應多留意和提高警覺。 3.癌症病人飲食和營養補充品建議 癌症病人常因病情與療程而影響進食意願或能力,以致成為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顯示,有50%癌症病人會有營養不良的情況;美國癌症治療協會(ACS)發表的飲食指南也建議,癌友治療期間應攝取高熱量和優質蛋白,因此建議癌友的照顧者,在選擇飲食與營養品時可參考以下原則: 優質蛋白飲食 癌症病人常需要補充額外的蛋白質,主要原因是蛋白質為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的主要構成物質,有助於組織的修復並提供能量;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成人化療病友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5公克蛋白質;建議應選擇優質蛋白食物,如瘦肉、家禽、魚類、豆類及乳製品等。 高熱量飲食 癌症病人可能在治療過程中面臨食慾不振或消耗過多能量的情況,因此,補充足夠的熱量對於病人康復十分重要,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一位成人化療病友,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5大卡熱量,但應避免為了提高熱量攝取,反而攝取過多無益於健康的動物性油脂食品或含反式脂肪的糕點或點心;另外,也可選擇高熱量的食物,如全穀類、植物油、堅果和乳製品等;在食用頻率上,少量多餐也有助於增加熱量攝取。 特殊時期營養素 麩醯胺酸和魚油中的EPA(二十碳五烯酸)都是特殊時期必備的營養素,有助於提供保護力,調節身體代謝,使病人面對不佳狀況,仍能維持營養並提升生活品質,對於病人恢復有益。 麩醯胺酸存在於肉類、家禽、魚類和奶製品中,而EPA則主要來自深海魚類;此外,藻油通常只有DHA,其主要特點為幫助思緒清晰,較建議孕婦或孩童補充,不適合作為癌友優先補充營養素的來源。 營養介入後癌友體重維持,12週改善營養  對癌友來說,可適時補充日常營養,方便性也很重要,若有方便攜帶、隨時可飲用的營養品,勢必有極大幫助。目前市售癌症營養品中,桂格完膳癌症配方成分升級,提供更多魚油的EPA*,更重要的是含麩醯胺酸胜肽,也是醫師推薦的配方;根據臨床實驗結果,30名癌友經12週桂格完膳營養素癌症專用配方營養支持後,可改善癌友營養不良的情形。 依產品資訊說明,每罐桂格完膳癌症配方有19.7公克蛋白質、250毫克魚油和375大卡熱量,有助於補充癌症病人日常飲食所需的高熱量、優質蛋白質及麩醯胺酸營養素的原則,不需要額外再購買,單瓶即可一次補充。 4.給予癌症病人精神支持 癌症治療有時不如預期,會使病人沮喪,失去活下去的動力。照顧者應如實告知病人病情的發展,並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切記應於身心舒適時談論;若病人無法接受自身的病情,做出有意或無意的冒犯舉動時,請照顧者盡量體諒。 另外,病人有時會因情緒問題,不願意配合照顧者,例如:因化療而食慾不振,拒絕食用照顧者花許多時間烹調的食物,或因長期使用止痛藥,讓他們變得麻木,失去關心周遭事物的心情與能力。照顧者可試著透過理解病人憂鬱、恐懼及失落,並給予陪伴的方式,幫助病人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延伸閱讀: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5.積極參與癌症病人的療程 照護人員可藉由看影片及閱讀指導手冊來學習照護技巧,例如如何幫癌症病人洗澡、穿衣、餵食、如廁與清潔等。如果對自學照護技巧感到不安,或對照護方式有疑問,請大方地諮詢醫師及護理師。 由於癌症病人待在候診室的時間較長,氣氛又緊張,進了診療室後,更容易令病人感到害怕,因此建議照顧者可陪同病人一起前往門診,以緩和病人的緊張情緒。不僅如此,照顧者在開始與醫師談話時,要記得做筆記及發問,並讓病人本人一起參與,共同決定治療的相關事項。 6.照顧者應適時向外尋求支援 照顧者可能會擔心向身邊的家人或朋友求助時遭拒絕,其實,只要願意尋求支援,就算偶爾有人拒絕,還是有其他人願意伸出援手;建議不妨先列出有機會提供幫助的人選,以及每個人選能提供的幫助及服務,以釐清自己的需求和對方的能力如何互相搭配。 照顧者也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極限,適時尋求專業或其他專業以外人員的幫助,避免自己精疲力盡;可以的話,試著放手讓病人自己做一些小事,除了能讓他們保有一點獨立能力,也能分擔一些照護的工作量。 由於擔任照顧者需要的是同理心、時間及精力,即使是非醫療專業的照顧者,仍能勝任照顧癌症病人的工作。 7.慎防憂鬱心情 癌症病人及其照顧者可能不自覺地陷入憂鬱情況,而憂鬱會削弱病人對抗疾病的意志和家屬照顧病人的能力;因此,明確識別憂鬱情況並接受適當且有效的治療至關重要;據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主任郭峰志醫師在一篇專文中指出,台灣約有10~20%的癌症病人同時有憂鬱傾向,但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超過80%的病人都可以康復。 如果以下12種情況中,有出現3種以上,且持續超過1週,請儘快諮詢精神科醫師以接受進一步診斷和治療,確保憂鬱情況不會影響癌症病情和治療。 失眠或嗜睡 沒有食慾或體重減輕 體力變差 缺乏自信心 做事效率降低 注意力降低或無法專心 逐漸疏離社交生活 喪失興趣,即使以往最熱衷的事物,也提不起興趣 經常無端暴怒 自責或容易無端產生愧疚感 一再有自殺或死亡的念頭 無助感或心情低潮 癌症病人的照顧者若能參考上述步驟,便能成為一個有效率,並與病人關係良好的照顧者。 (同場加映:心理壓力「癌」不住?癌友抗癌「團體」更有力、愈懂癌愈寬心) *比較標準為與舊完膳營養素腫瘤配方相比,增加魚油EPA含量6倍以上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乳癌

陪伴乳癌病人:親友3招談心技巧 幫助病人康復

乳癌(Breast Cancer),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則為第四位,所以平時應維持健康飲食與習慣,降低乳癌風險,然而,人生無常,若意外罹患乳癌,仍要勇敢面對,這時親友的陪伴顯得格外重要。乳癌病人必定要經歷漫長且辛苦的乳癌治療過程,若透過親友的協助,能幫助病人堅持到最後。但許多親友想幫助病人,卻又不曉得從何著手,所以我們分享一些簡單技巧,讓親友能更好協助病人。 (同場加映:降低乳癌風險這樣做:減脂運動多喝水) 罹患乳癌後會如何? 乳癌是女性中常見的癌症,乳癌會發生的原因,是因為乳房細胞的增長失去控制而導致,如果癌細胞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其他部分也會跟著受影響。醫師檢測後,會建議病人接受治療,例如:透過手術、放射治療、藥物治療或化學治療等常見的療法。療程可能會很長,同時可能會出現疲倦、噁心、嘔吐、皮膚變異、掉髮或食慾不振等副作用,因此,期間還得親友更多的關懷,陪伴病人度過難關。 親友和病人談心的3個撇步 親友與病人的溝通非常重要,若能多和病人談談心,便能減輕病人的壓力,並支持病人對抗病魔 ,以下是三點溝通小技巧,請多參考與應用: 1. 安排好談心時間:找到一個病人與親友雙方都有空閒的時間,並不容易,也許病人需要接受諸多療程,而親友則忙於日常工作,但即便如此,親友還是能努力配合病人的時間,擠出些時間,好好談個天。 2. 輕鬆話題打頭陣:病人多需要保持鎮定,也因此,先和病人講講輕鬆話題,例如:嗜好、偶像或家庭瑣事等,別讓對方感到壓力與擔心,並且,請多多注意病人的雙眼或肢體動作,能幫助親友更了解病人的真實感受。 3. 聆聽病人的心聲:或許罹癌後,病人會感到可能會孤單、無助,甚至滿腹委屈,因此,不妨聽一下病人的心聲,讓病人倒倒垃圾,藉此紓解心中的負能量。事實上,也許病人只想找個說話對象,所以親友不必說很多話,也沒關係。 乳癌康復,有愛相隨 乳癌的治療,就如同其他癌症一樣,十分複雜,需要長久的時間完成療程。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好幾個療程,而每個療程都費時數天、數週、甚至數月,即使成功治療乳癌,也會可能出現一些後遺症,影響往後的日子。因此,治療乳癌後,病人一樣必須要持續優質飲食,定期看醫師,以檢查身體是否有異,或是否出現乳癌復發的跡象,若乳癌復發,則可能需要再次接受耗時的療程了。乳癌不僅僅會影響罹癌的病人,也牽涉到身邊的親友們,作為親友,可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幫助病人走過病痛,讓病人更放鬆去對抗乳癌。


乳癌

乳癌治療:認識與了解乳癌荷爾蒙療法

荷爾蒙(Hormones)由腺體分泌,在人體中的功能為傳遞化學物質,也就是說,若身體受到刺激,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就會發出訊號到特定的腺體,以直接釋放荷爾蒙到血管中,因此荷爾蒙會在身體循環。目標細胞的外表有接收器,會感應到這些釋放出來的荷爾蒙,然後就會有基因表現,以回應身體所接受到的刺激,有些荷爾蒙會刺激癌細胞快速生長。 什麼是荷爾蒙療法? 若經過檢測後,發現癌細胞有接受器與荷爾蒙結合,就會需要藥物、手術、放射治療等,來降低荷爾蒙的量或是阻斷荷爾蒙的功能,因此就能抑制癌細胞的增生,這個過程就稱為荷爾蒙療法(Hormone therapy,又稱內分泌療法 Endocrine therapy),用於治療癌症。現在有愈來愈多乳癌的療法,除了化療之外,荷爾蒙療法也可以有效治療乳癌。(推薦閱讀:乳癌治療方式選擇:荷爾蒙(激素)受體檢測是關鍵) 乳癌會用到哪種荷爾蒙療法? 有很多方法可用來治療荷爾蒙敏感型乳癌(Hormone-sensitive breast cancer),包括停止卵巢的功能、停止身體分泌雌激素和阻擋雌激素發揮功能。這些療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抑制雌激素的分泌;雌激素是種荷爾蒙,女性在更年期之前,卵巢還有脂肪組織、皮膚之類的組織,都會分泌雌激素,它會加速乳癌細胞的增生。 乳癌治療:荷爾蒙療法的時機 治療荷爾蒙敏感型乳癌的荷爾蒙療法,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乳癌初期的輔助療法:乳癌手術後,通常會使用放射治療(Radiotherapy)或全身性治療(Systemic therapy)來作為輔助性療法。研究發現,使用這種療法的病人,通常乳癌的復發率較低,另一個乳房至少在 15 年內不會有新癌症出現。每個人使用的輔助療法與治療時間,都不盡相同,應由腫瘤科醫師決定。 乳癌的前輔助療法:這是在手術前使用荷爾蒙療法來治療乳癌,目前正在臨床研究,此療法的目的為縮小更年期前女性的乳房腫瘤。然而,目前還沒有適用於這種治療的荷爾蒙療法。 末期或轉移性乳癌的治療。(延伸閱讀:乳癌末期遠端轉移:乳癌四期症狀明顯,5年存活率低) 荷爾蒙療法的潛在副作用? 荷爾蒙療法的潛在副作用,取決於病患所接受的藥物與治療,副作用包括以下: 熱潮紅 夜間盜汗 陰道乾燥 更年期前女性的生理期不規律


大腸癌

大腸癌復發症狀相同!了解大腸癌的復發與二次癌風險

癌症康復後的病患,可能還是會罹患其他疾病,但他們最大的隱憂是再次罹患癌症,若療程結束後,癌症症狀再次發生,稱之為「復發」,有些癌症倖存病人,也可能會罹患不同種的癌症,也是所謂的「二次癌症」。事實上,特定的癌症和癌症療程,可能和二次罹患癌症的風險有關。就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來說,復發原因雖然仍不明,但大腸癌治療結束後,還是可能復發的,尤其是大腸癌晚期才接受治療的患者,這或許是因為有的癌細胞於治療前,就已經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或是於治療後存留下來,或甚至於診斷時體積尚小,無法被察覺。 大腸癌的復發 大腸直腸癌復發可分為以下兩種狀況,其中影響的因素包含癌症分期、階段,以及所接受的治療方法等等。 區域復發:包括接近原位的部位。 遠端轉移:屬次發性腫瘤,或作晚期癌症。(同場加映:大腸癌末期沒法救嗎?剖析轉移症狀與治療) 大腸癌復發症狀 大腸癌復發症狀與初次發病大致相同,若在治療後出現以下症狀,應該及早與醫師商量進一步的檢查: 血便 腸胃道習慣改變 體重減輕 直腸緊張感 脹氣等 (詳細了解大腸癌症狀,請前往閱讀大腸直腸癌:種類與症狀) 大腸癌後的二次癌症 大腸癌康復後的病人,可能會罹患二次癌症,而且更容易罹患以下癌症: 再次罹患大腸癌(注意,這不同於先前的癌症復發) 直腸癌(Rectal cancer) 胃癌(Stomach cancer) 小腸癌(Small intestine cancer) 肛門癌(Anal cancer) 膽管癌(Bile duct cancer) 子宮癌(Uterine cancer) 腎臟癌 (Kidney cancer) 輸尿管癌(Cancer of the ureter,輸尿管連接腎臟和膀胱) 肺癌(Lung cancer) 大腸癌康復後,病患可能罹患的癌症大多和消化系統相關,這可能是因為相同的致癌因素,如飲食、肥胖、身體活動等。遺傳可能也是因素之一。舉例來說,患有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癌綜合症的病人,更有可能罹患其他種癌症,如大腸癌、直腸癌、小腸癌、胃癌、膽管癌、子宮癌(Uterine cancer)、輸尿管癌。 直腸癌後的二次癌症 直腸癌康復後的病患,則可能更容易罹患以下種類的二次癌症: 大腸癌 小腸癌 肛門癌 肺癌 陰道癌(Vaginal cancer) 腎臟癌 接受放射性治療的病患,罹患膀胱癌(Bladder cancer)和子宮癌的風險也會提高 50 歲以下的直腸癌病人,罹患大腸癌、小腸癌、膽管癌和子宮癌的風險會提高,這些癌症常見於患有遺傳性大腸直腸癌綜合症的病人。 療程結束後的定期追蹤檢查 癌症療程結束後,您仍應定期回診檢查癌症是否有復發或擴散的跡象。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診斷大腸中癌症是否復發,同時檢查大腸及直腸內是否有異狀或任何息肉。此外,若病患沒有任何病狀,專家學者並不建議做額外的二次癌症檢查。若您有病狀或任何身體狀況,請告知醫師,因為可能是癌症復發、二次癌症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 目前雖然沒有有效避免大腸直腸癌復發的方法,但患者可以透過生活飲食上的調整,來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不過,請在做任何生活上的調整前先詢問專業醫師建議,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調整健康飲食,包含攝取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減少喝酒 戒菸 維持健康體重(推薦使用:BMR / TDEE 計算器:計算基礎代謝率、每日消耗總熱量) 保持身體活動 【更多內容請前往大腸癌專區】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