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健康

眼睛是人體最精細複雜的感知器官。要維持一般日常活動,需仰賴良好的視力,所以讓眼睛保持在良好的狀態,是維持人體健康的第一要務。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關於造成視力損害的常見問題和預防方式。

基礎知識

眼睛健康

眼睛痛怎麼辦?眼睛往上看會痛、內側痛、轉動痛原因完整看

眼睛痛會影響視覺與日常生活,其原因複雜且多樣化,但可以透過疼痛部位及伴隨症狀推測可能原因。《Hello醫師》為您整理常見的眼睛痛症狀與位置、眼睛痛4大原因,並將病因與症狀統整成表,幫助您盡快找出原因、改善症狀。 眼睛痛症狀百百種,您是哪一種? 許多原因都可能造成眼睛痛,而且不同病因所引發的疼痛症狀也各有差異,例如單邊眼睛痛可能是鼻竇炎、偏頭痛所致;眼角眼尾痛則可能是眼瞼炎、乾眼症所引發。 以下為眼睛痛常見的情況: 眼睛往上看、轉眼睛會痛 發燒眼睛酸 閉眼睛會痛 眼睛內側痛 眼睛壓下去會痛 眼壓高眼睛痛 眼睛穴道痛 眼睛脹痛頭痛 眼角眼尾痛 單邊眼睛痛 眨眼睛會痛 下眼瞼痛 眼睛痛4大原因解析 眼睛痛原因1.眼睛疾病 視神經炎 症狀:視覺模糊、眼睛轉動疼痛,成人多為單邊眼睛痛,兒童則為雙眼痛。 原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 乾眼症 症狀:眼睛出現紅、痠、癢、乾澀或容易疲勞。 原因:乾眼症多見於老年人,但現代年輕族群因長期處於冷氣房或不正確使用隱形眼鏡,也容易誘發此症;此外,眼睛慢性發炎、淚腺腫瘤、自體免疫疾病等亦會引發乾眼症。 青光眼 症狀:視力受損、眼壓高、眼睛脹痛、眼睛紅痛,頭痛、噁心或嘔吐等。 原因:主要原因不明,但眼壓高或血液循環不良的年長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度近視或有家族史者等都是高危險群。 角膜損傷或潰瘍 症狀:視力模糊、眼睛劇烈疼痛、畏光、異物感、分泌物增加。 原因:隱形眼鏡使用不當導致角膜組織受損、睫毛倒插、眼瞼閉合不全、角膜表皮缺損、外傷或過度使用眼藥水所導致。 麥粒腫或霰粒腫 症狀:罹患麥粒腫時,眼皮、眼瞼附近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霰粒腫較無疼痛感,觸摸眼皮時可以摸到腫塊,翻開眼皮時則可直接在眼瞼結膜上看到腫塊。 原因:麥粒腫發生的原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眼皮腺體發炎出膿;霰粒腫則是由瞼板腺慢性阻塞或發炎所引起。 眼睛過敏 症狀:眼睛癢、過敏、紅腫、有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結膜上出現乳突狀顆粒。 原因:免疫系統遇到過敏原所產生的過度過敏反應,8成患者的年齡在30歲以下。 眼瞼內翻或睫毛倒插 症狀:眼睛有異物感、流淚、刺痛、畏光,嚴重時可能導致眼角膜破皮、角膜潰瘍或角膜白斑。 原因:眼瞼內翻是因為上下眼皮邊緣向內捲,眼睫毛因此觸碰到眼球;而睫毛倒插則常發生在下眼瞼。 眼睛痛原因2.眼睛發炎 眼瞼炎 症狀:眼睛有異物感、眼尾有白色分泌物、眼白充血、眼球佈滿血絲、結膜充血發炎、眼瞼邊緣紅腫或有燒灼感等。 原因:眼瞼內的「瞼板腺」會分泌脂質,減少淚水蒸發以保持眼睛濕潤,當皮脂腺過度分泌時,會引起眼瞼發炎。 角膜炎 症狀:眼睛紅、畏光、視線模糊、眼睛疼痛,嚴重恐造成失明。 原因:角膜組織因細菌、黴菌或病毒感染而發炎。 結膜炎 症狀:眼瞼紅、眼睛有分泌物、眼睛疼痛。 原因:結膜組織因病毒、細菌感染而發炎,或由過敏所引起,若是病菌感染則具傳染力,恢復後不影響視力。 眼眶蜂窩組織炎 症狀:眼睛轉動疼痛、眼睛紅腫、突眼、複視、發燒、視力受影響。 原因:淚溝炎、眼內炎、針眼或牙齒感染之併發症。 眼眶肌肉發炎 症狀:眼睛疼痛、複視、眼球轉動受限制、眼眶或眼瞼紅腫、突眼、眼球紅腫、充血等。 原因:多為疾病因素導致,包括甲狀腺相關眼眶疾病、眼眶感染、惡性腫瘤、韋格納肉芽腫、類肉瘤、眼眶發炎症候群。 眼睛痛原因3.眼睛外傷 眼睛外傷 症狀:依外傷的型態不同而有不同症狀。 原因:撕裂傷、異物入侵、擦傷、紫外線傷害、化學傷害等。 眼睛痛原因4.其他疾病 鼻竇炎 症狀:流眼淚、眼睛脹痛、視野模糊、眼睛轉動受限制。 原因:鼻竇位在眼眶及鼻腔周圍,因此,當鼻竇炎嚴重時,會影響周圍組織。 眼部肌肉疲勞 症狀:眼睛脹痛、眼睛痠痛、流淚、畏光。 原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眼睛或眼周肌肉疲勞,當睫狀肌過度收縮,會導致眼周肌肉緊繃。 偏頭痛 症狀: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閃光點、眼球有動作障礙等。 原因:偏頭痛可能伴隨神經系統症狀。 自體免疫疾病 症狀:眼睛紅、痛、視力下降,或出現飛蚊症等。 原因:甲狀腺相關疾病、風濕性疾病、自體免疫性葡萄膜炎。 病毒感染(如流感或腺病毒感染) 症狀:眼睛紅、腫脹、疼痛,有分泌物。 原因:感冒病毒感染可能引發眼部疼痛的症狀;此外,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克列白氏肺炎菌、棘阿米巴原蟲或皰疹病毒等,也可能影響眼睛健康。 三叉神經痛 症狀:疼痛感如刀割或觸電感,每次維持數秒到數分鐘不等的陣痛,可能出現發燒症狀,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 原因:三叉神經分布於眼眶周圍、顴骨周圍及下巴周圍,若是眼眶周圍的三叉神經疼痛,會讓人有眼睛疼動的感受。 要特別注意,若帶狀皰疹感染發生在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的眼分支(Ophthalmic division, V1),要注意是否為眼部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 […]

探索更多眼睛健康類別

看更多 眼睛健康 相關文章

視力問題

斜視、鬥雞眼原因?矯正斜視不能拖,滿3歲要視力檢查

正常人的雙眼自嬰兒時期(約3~6個月)就能互相配合運用,無論朝任何方向注視物體,雙眼都能同時自動焦距到正確位置,使大腦獲得正確的影像組合。然而,約有2%小孩的眼睛無法正常調節,導致斜視。 《Hello醫師》為您說明斜視的原因,介紹內斜視與外斜視等各種斜視種類,以及斜視的矯正與手術方式。 斜視、鬥雞眼原因? 人類眼睛周圍有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可幫助控制眼球活動。若眼外肌的肌肉控制失常,便導致斜視(Strabismus)。 基因遺傳是斜視好發於幼兒的主要原因,而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水腦症(Hydrocephalus)或唐氏症(Down’s syndrome)等會影響腦部功能的疾病可能影響大腦負責控制眼部的肌肉,也會提高斜視的機率。此外,嚴重的兒童遠視也可能因眼睛調節過度,導致眼球內旋而引發內斜視。 在幼童時期的斜視容易演變為兒童弱視(Amblyopia),因為大腦同時接收斜視眼的影像和正視眼的影像,使兩種影像相疊而形成複視。隨著時間演進,大腦會自動忽略斜視眼所提供的影像,逐漸喪失眼睛機能,引發斜視性弱視。(延伸閱讀:兒童弱視5大原因說明!矯正弱視要趁早,小孩弱視注意5特徵、症狀) 眼睛突然斜視? 成年後的斜視才多是因外傷或疾病所引起,例如糖尿病(Diabetes)、中風或甲狀腺亢進(Hyperthyroidism)等。值得一提的是,成人斜視的複視通常比幼童嚴重,因為成人的眼睛已經習慣接受兩眼的影像,無法忽略斜視眼所看到的畫面。 斜視分4種:內外斜視、上下斜視 斜視指用兩眼視物時,無法共同對焦在物體上,例如有右眼斜視的人,在看正前方的物體時,左眼可以正確對焦,但右眼卻會偏向其他地方。 斜視的症狀包含眼位不正、習慣偏頭看物或缺乏立體感和疊影,而依據斜視方向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而4種斜視類型中,以內斜視的發生機率最高: 內斜視:斜視眼朝向鼻樑 外斜視:斜視眼朝向耳朵方向 上斜視:斜視眼朝上 下斜視:斜視眼朝下 此外,斜視也可以依據症狀持續時間,分成以下2類: 顯示斜視:又稱真性斜視、持續性斜視,指眼位永久不正。 隱性斜視:又稱間歇性斜視,指眼位暫時偏移。這類患者不會一直斜視,通常在疲倦或精神不佳時才會出現,且只要認真視物,眼位即能恢復正常。 在幼童眼睛發展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間歇性外斜視,這也是最常見的間歇性斜視類型,隨著年紀增長,該症狀有可能加重,甚至轉變成持續性斜視,因此定期視力檢查十分重要。 嬰兒有鬥雞眼?認識假性斜視 嬰兒出生後,隨著視力逐漸發展,有些家長會覺得小孩看東西時眼睛斜斜的,好像斜視。這是因為嬰兒的鼻樑較寬、鼻子扁平,加上內眥贅皮的影響,使眼白看起來比較少,造成外觀上有一種眼球隔著鼻樑鬥在一起的感覺,也就是俗稱的鬥雞眼。這種情況多會在嬰兒期至2~3歲、鼻樑隆起後自行消失,因此稱為「假性斜視」。(延伸閱讀:新生兒多久看得到?0~12個月嬰兒視力發展超詳解!9招幫助寶寶視力發展) 然而,因為嬰兒常有假性斜視,部分長輩會認為小孩斜視會自行改善,造成小孩斜視到5、6歲了仍未就醫,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建議兒童滿3歲時,父母要帶小孩赴眼科接受完整的視力檢查。一旦兒童滿7~8歲,眼睛機能多已發展成熟,此時才要矯正斜視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也可能已有弱視問題。 斜視矯正與手術 斜視雖然無法預防,但能透過幼兒期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矯正眼位,避免演變為弱視。 斜視的治療可分為手術與非手術等兩種,依據不同病況所採取的治療方式不同,但多數情況下,醫師會綜合使用各種療法,也是手術合併非手術治療,以達最佳的治療效果,而且手術次數也可能超過1次以上。以下列舉3種矯正或治療斜視的方式: 眼鏡:斜視的配鏡矯正可分成一般遠視和近視戴的眼鏡,以及專門矯正斜視的稜鏡鏡片,兩者差別是一般眼鏡的凸透鏡和凹透鏡影響的是屈光度,而稜鏡鏡片則可以修正眼位不正。若是遠視所造成的斜視可配戴遠視眼鏡改善,而加裝稜鏡鏡片則能矯正輕度斜視。 眼睛訓練:透過醫師提供一些提升眼睛訓練動作,改善眼睛會聚力不足的問題,例如幼童常見的間歇性外斜視。若接受完整的眼睛訓練,有機會矯正斜視,不用接受手術治療。 眼外肌手術:前面提過眼外肌是控制眼球移動的重要肌肉,若患者為內斜視,可能是因為內側肌肉力量過大,或是外側力量過小所致,而眼外肌手術就是透過加強或放鬆肌肉張力來治療斜視。一般而言,先天性內斜視、上斜視和下斜視通常需要手術治療,而且最佳的治療時機是3歲以前。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健康

兒童近視原因、治療解說!小孩近視不矯正,每年增加100度

5歲的小宏最近在正常距離下看電視都瞇眼睛,媽媽擔心是否視力出問題,趕緊帶去眼科檢查。醫師檢查後,發現小宏有假性近視,需要多注意以免演變成近視。小宏媽媽不禁納悶,小宏才5歲怎麼就近視了?假性近視又是什麼? 《Hello醫師》為您說明兒童近視的原因,解釋兒童近視後的視力會如何惡化、未來造成哪些問題,以及應如何矯正兒童近視、透過哪些方法進行改善。 兒童近視年齡層下降,3C產品是主要原因 隨著3C產品的普及與沉迷,不少家長無論出門在外或在家,都很自然地將手機當成「電子保母」,一看動輒數小時。如此的後果,造就兒童近視機率提高、近視年齡下降。現今眼科門診中,不少小孩3、4歲就已近視,而依據衛福部調查資料顯示,每11位大班兒童(5足歲)至少就有1位是近視兒童。(延伸閱讀:別用手機打發小孩!5大傷害後悔莫及) 台灣兒童近視發生年齡有2個高峰期:7~8歲和13~14歲,而多數近視原因都和用眼過度有關。兒童一旦近視,若未矯正與改善用眼習慣,近視度數通常會每年增加。 小學每年增加約100~125度、國中每年增加約50~75度、高中則是每年增加約25~50度;換句話說,若小孩自5歲近視起就未矯正視力,也未改善用眼習慣,到了小六度數就可能破600度,高中則可能變為800度以上。 兒童近視不改善,未來罹患眼疾機率倍增 近視年紀愈小,度數加深愈快,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也愈高。除了近視之外,高度數近視者罹患眼疾或失明的機率也較無近視者高。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度數超過500度以上就是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的常見併發症包括: 白內障:高度近視者的水晶體較容易退化、混濁,造成白內障。 青光眼:高度近視者的眼壓較高,罹患青光眼的風險為正常人的14.4倍。 飛蚊症:高度近視者的玻璃體較易退化,而產生纖維絲狀的懸浮物。 視網膜剝離:高度近視者的視網膜容易退化或萎縮,其終身視網膜剝離的風險為無近視者的20倍以上。 黃斑部病變:在近視達800度且近視10年的病患中,約有5~10%患者合併黃斑部病變。 假性近視是什麼? 假性近視是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睫狀肌用力過度而造成對焦暫時不準。一般會使用散瞳劑放鬆睫狀肌,度數就會消失。但假性近視也是近視的先兆警訊,若在此階段沒有妥善控制,很快就會「由假成真」,變成不可逆的真正近視。 矯正兒童近視的第一線療法:長效散瞳劑 兒童近視愈早治療,愈能延緩視力惡化。家長們需有「少輸為贏」的觀念,從視力矯正和生活調整這2方面下手,千萬不能有「戴眼鏡會使度數會來愈深」或「假性近視只要點藥水就好,不用做其他改變」的想法,以免度數持續惡化,影響未來眼睛健康。 目前臨床針對近視控制,最常使用長效散瞳劑,其次則是角膜塑型片: 長效散瞳劑:使用阿托平散瞳劑(Atropine)放鬆睫狀肌、調節鞏膜生長,達到減緩近視的功效。若遵循醫囑定期使用,兒童近視度數可穩定控制,或每年僅有微幅增加。常見副作用為畏光和近距離視力模糊,使用後外出應戴墨鏡或帽子,看書則可不戴眼鏡或配戴雙焦或多焦鏡片。 角膜塑型片:角膜塑型片是在晚上睡覺時配戴的硬式隱形眼鏡,可減緩近視度數增加。在晚上配戴後,次日視力會有顯著改善。缺點是一旦不戴,度數就會退回原狀,且沒健保給付故價格昂貴,同時也有清潔和照顧不易的問題,因此多數醫師仍以長效散瞳劑為主,角膜塑型片為輔。(延伸閱讀:脫離眼鏡束縛!角膜塑型術的好壞作用) 簡單5招控制度數,改善兒童近視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 每日安排戶外活動2~3小時以上。 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使用不超過1小時。 讀書光線要充足且坐姿正確,與書保持35~40公分的距離。 每年固定1~2次的視力檢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保養

蝶豆花是什麼?怎麼泡?蝶豆花功效、禁忌公開!

坊間常見的蝶豆花茶,漸層的藍紫色花茶顯得浪漫又有情調,吸引不少民眾。 蝶豆花富含花青素,不但是抗氧化劑,還能保護眼睛,效果比藍莓更勝一籌。《Hello醫師》教你蝶豆花茶怎麼泡,介紹蝶豆花的功效與禁忌。 蝶豆花是什麼?有哪些營養素? 蝶豆(Clitoria ternatea)是富含蛋白質的豆科植物,源於東南亞國家。蝶豆花是蝶豆的花朵部分,花瓣呈現亮藍色,經常被當作天然染色劑或是食用色素,這也是蝶豆花茶所產生藍或紫顏色的原因。此外,由於花青素能在不同酸鹼值下呈現不同的結果。 蝶豆花的花青素是其他植物的10倍以上,且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和類黃酮等營養素,使抗氧化大幅提升。不過蝶豆花的葉子、花莢部位並非屬於傳統的食品原料,安全性有待查證,切勿隨意供作食材使用。 蝶豆花5大功效 蝶豆花富含各種抗氧化劑以及花青素,這些營養素也為人體帶來了不少好處: 促進頭髮健康:蝶豆花含有類黃酮,使頭髮不易變得灰白和稀疏,並促進頭髮生長。(延伸閱讀:掉頭髮怎麼辦?可以治療嗎?常掉頭髮的你一定要看) 抗氧化:花青素是水溶性的植物色素,能幫助身體清除過多的自由基與有毒的化學物質,進一步延緩發炎反應。此外,花青素還具有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的功效。 養顏美容: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功效,不但能清除過多的自由基,防止細胞過度氧化,更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達到養顏美容的效果。 護眼:蝶豆花的花青素與維生素A是重要的護眼元素,花青素能增加眼部毛細血管,有助於預防青光眼和眼睛疲勞;而維生素A與視網膜感光有關,是構成視紫質的重要元素,能幫助眼睛在黑暗中保有一定視力。(推薦閱讀:吃出水亮眼睛!4大類護眼食物告別白內障青光眼) 降血糖:花青素能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並穩定血糖值,減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花青素保健食品推薦5重點!前花青素功效?花青素每日攝取量?) 蝶豆花禁忌有這些!這2類人要注意 雖然蝶豆花對身體的好處不少,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禁忌,若你是下列情況者,盡量避免食用蝶豆花: 孕婦:蝶豆花具有收縮子宮的效果,因此孕婦禁止食用蝶豆花。 準備做手術的病人:蝶豆花具有抗凝血的功效,若近期準備動手術者,較不適合食用蝶豆花。 蝶豆花茶怎麼泡? 路上飲料店都有販售蝶豆花茶相關飲品,喜歡自己DIY的不妨至合法通路購買蝶豆花朵,回家自己來泡杯蝶豆花茶: 食材:適量蝶豆花 作法:蝶豆花放入杯中,加入熱水沖泡即可飲用。可以按照個人喜好添加檸檬汁或蜂蜜等,調味茶飲做為變化。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疾病

夜盲症是缺乏維生素A?夜盲症5點自我測試!症狀、治療一次看

許小姐半夜起床上廁所常看不清楚,撞到家具;晚上開車時也常有視力模糊的狀況,十分危險。赴眼科就醫後,醫師診斷是夜盲症;究竟什麼原因會造成夜盲症?怎麼做才可以自我檢測是否罹患夜盲症?又有什麼方法可以診斷且預防?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探究竟! 夜盲症是什麼?夜盲症症狀說明 當人在黑暗的環境下,待超過5分鐘仍伸手不見五指,無法看清周遭環境形體,即患有夜盲症(Nyctalopia),而主要是因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包括提供色覺的視錐細胞及分辨黑白的視桿細胞出現異常,造成夜間視力下降,引發夜盲症。 夜盲症是缺乏維生素A?夜盲症4大原因解說 夜盲症可分成先天性及後天性,而先天性的夜盲症多來自遺傳性疾病,其中更以色素性視網膜炎最為常見;後天性夜盲症成因則包括缺乏維生素A,或因糖尿病所引發的視網膜病變而引起。以下列出夜盲症的常見4種成因: 1.色素性視網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 屬於先天性夜盲症的眼科疾病之一,由於感光細胞或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出現異常或死亡,使患者出現夜盲症、無法分辨顏色,甚至使視力逐漸下降,最後還可能導致失明。 2.糖尿病 病患可能會因血糖太高,造成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若發生在眼睛內微血管最多的視網膜,則會導致視網膜感光及色素細胞退化,進而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並引發夜盲症。而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的初期,患者不會有任何感覺,視力也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若未即時進行治療,可能會出現視網膜水腫,甚至是黃斑部水腫,使視力不斷惡化,最後還可能併發眼內出血及視網膜剝離,造成永久失明。(同場加映:血糖太高併發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傷眼青光眼、白內障找上門) 3.白內障 白內障好發於老年人,主要因水晶體老化所致,平時患者除了會出現視力模糊、畏光、眩光等症狀外,也可能造成夜盲症。 4.缺乏維生素A 為夜盲症最常見的成因之一,當體內維生素A含量不足時,會使視紫質無法合成,進而影響人在夜間的視力。另外,若長期缺乏維生素A,會讓眼睛變得乾燥,眼角膜也容易磨損以致感染及潰爛,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夜盲症5方法自我測試 夜盲症患者平時可能會出現下列常見情形: 進入黑暗的環境下待超過5分鐘,仍無法恢復視力。 在具有微弱光線的環境下,無法看清物體或人的臉孔。 對光線敏感。 在燈光周圍會出現不明眩光、畏光等視力問題。(推薦閱讀:沒事別揉眼!引發圓錐角膜恐影響視力) 無法看見夜空中的星星。 夜盲症如何診斷? 夜盲症可至眼科先進行初步的常規檢查,包括視力檢查、測量眼壓、眼底檢查。倘若視力出現異常,甚至有白內障或其他眼睛疾病,則可至醫院,請醫師評估是否需做視網膜電圖(ERG)。 其用途為測量視網膜對光刺激的反應,紀錄視網膜中電氣變化,確定視桿細胞及視錐細胞的功能是否出現異常,來診斷病患是否患有夜盲症。 夜盲症會好嗎?如何治療與預防? 目前不管是先天性夜盲症或後天性夜盲症,僅可藉由改變日常生活的方式來減緩視力退化的速度,而若罹患色素性視網膜炎,因多數成因來自糖尿病,所以進行血糖的控制即為預防夜盲症的關鍵之一。以下為預防夜盲症常見的4種方法: 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平時可適量食用胡蘿蔔、金針、深綠色蔬菜、木瓜、蛋等食物,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減緩視力退化的速度。 定期進行眼睛檢查:建議每半年至眼科進行視力檢查,以利及早確認是否患有夜盲症或其他與眼睛相關的疾病。 配戴太陽眼鏡:平時外出可透過配戴太陽眼鏡或其他遮陽配備,避免遭光線直射眼睛,並降低罹患白內障、青光眼或黃斑部病變,進而導致夜盲症的風險。(推薦閱讀:挑對太陽眼鏡擋UV!鏡片顏色效果大不同) 血糖控制:由於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變,會造成視網膜感光及色素細胞退化,進而引發夜盲症。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若平時能將空腹血糖值控制在180mg/dL以下,即可降低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機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保養

挑對太陽眼鏡擋UV!鏡片顏色效果大不同

出門在外,多數人都會注意到防曬乳的重要性,卻忘記我們的靈魂之窗也應該要好好照顧。嘉義朴子醫院的眼科就有一名男性病患,酷愛騎單車出遊,卻不戴太陽眼鏡。有次旅程結束後,眼前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就診後發現罹患了光性角膜炎(Photokeratitis),經治療才逐漸恢復正常。 光害性角膜炎又名為紫外線角膜炎,是因為紫外線的照射重傷眼角膜而引起。患者會有視力模糊、角膜水腫、結膜發紅充血、點狀角膜破皮,以及眼睛疼痛、流淚等症狀。光害性角膜炎好發於未配戴護目鏡的電銲工作從業人員;但若墨鏡不好好戴,雙眼曝露於陽光之下的傷害,並不亞於電銲的強光!今天我們就來釐清一下選擇太陽眼鏡顏色的議題,讓眼睛也能好好防曬。 (同場加映:防曬乳怎麼擦? 2 小時補擦一次 SPF 至少 30) 太陽眼鏡顏色愈深愈好?墨鏡透光率說明 其實並非如此。我們挑太陽眼鏡的時候,需要關注「透光率」這項資訊。根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簡稱CNS),濾鏡分為0至4等級共5種,如下圖示: 如果選到第4級的鏡片,透光率僅3~8%,表示這種鏡片最多只能讓3~8%的光線通過,所以鏡片顏色非常之暗;但由於透光率太低了,並不適合開車時配戴。第4級的鏡片通常用於強光環境下,像是在沙漠中旅行,或是在滑雪時避免雪地極高的日光反射。 而一般透光率大於40%的鏡片,其時尚感可能大於實用度;最好選擇透光率8~40%的鏡片,也就是第3級的鏡片作為太陽眼鏡,比較適合在多數狀況下使用。 2. 太陽眼鏡的顏色怎麼選? 烈日當空時,淺色、粉色的鏡片容易讓眼睛疲勞,使我們更難看清景物,以下列出為常見的墨鏡顏色介紹: 灰色鏡片:灰色鏡片最具通用性,戴上灰色的墨鏡在看東西時,不會讓映入眼簾的世界顏色失真,依然維持色彩的真實感。 墨綠色鏡片:與灰色鏡片效果相去不遠,但是對有色弱(Color weakness)症狀,也就是分辨顏色的能力低於正常視力的人,並不適用於墨綠色鏡片。 棕色鏡片:棕色鏡片能吸收藍光,增強對比,細微之處比較清晰可見,但有綠色弱的人不建議選擇此種鏡片。 藍色:藍色也許在服裝搭配上相當適合;但反而會讓藍光更容易進入眼睛。若真的很喜歡藍色,建議選擇鏡片採用藍色「鍍膜」的太陽眼鏡,這種方式可以讓鍍膜層反射藍光,避免眼睛受到傷害。 紅色:紅色鏡片會增強對比度,適合用於滑雪等光照強烈的環境。 黃色:可提高對比度,適合在從事快速運動時配戴,可阻擋藍光,但可能影響夜間駕駛的視力;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是「偏光」鏡片,反而有助改善視線。 (同場加映:為什麼會曬傷?剖析紫外線的科學原理) 太陽眼鏡的顏色怎麼選? 烈日當空時,淺色、粉色的鏡片容易讓眼睛疲勞,使我們更難看清景物,以下列出為常見的墨鏡顏色介紹: 灰色鏡片:灰色鏡片最具通用性,戴上灰色的墨鏡在看東西時,不會讓映入眼簾的世界顏色失真,依然維持色彩的真實感。 墨綠色鏡片:與灰色鏡片效果相去不遠,但是對有色弱(Color weakness)症狀,也就是分辨顏色的能力低於正常視力的人,並不適用於墨綠色鏡片。 棕色鏡片:棕色鏡片能吸收藍光,增強對比,細微之處比較清晰可見,但有綠色弱的人不建議選擇此種鏡片。 藍色:藍色也許在服裝搭配上相當適合;但反而會讓藍光更容易進入眼睛。若真的很喜歡藍色,建議選擇鏡片採用藍色「鍍膜」的太陽眼鏡,這種方式可以讓鍍膜層反射藍光,避免眼睛受到傷害。 紅色:紅色鏡片會增強對比度,適合用於滑雪等光照強烈的環境。 黃色:可提高對比度,適合在從事快速運動時配戴,可阻擋藍光,但可能影響夜間駕駛的視力;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是「偏光」鏡片,反而有助改善視線。 (同場加映:為什麼會曬傷?剖析紫外線的科學原理) 墨鏡要有UV 400 其實選擇太陽眼鏡,除了顏色,還要在太陽眼鏡上找到「UV 400」的標示才能購買。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謂UV 400係指鏡片對於紫外線及波長400奈米以下之藍光,具有99.9%以上的阻隔效果。 標檢局也指出,紫外線所攜帶的能量高,易對眼睛產生輻射傷害,太陽眼鏡之抗紫外線效果,與鏡片顏色深淺並無絶對的關聯,反而劣質的深色鏡片,更容易對我們的靈魂之窗造成負面的影響。 鏡片的顏色與UV400都是我們選購墨鏡的重要指標,仍有疑慮的話,可前往配有「UV 檢測儀」的眼鏡行測試眼鏡後,再決定要不要掏錢包。


眼睛疾病

沒事別揉眼!引發圓錐角膜恐影響視力

我們能透過雙眼看到東西,必須靠光線穿透角膜,聚焦在視網膜成像,因此,角膜屈度跟視力變化息息相關。若角膜屈折程度過大,就會造成屈光性近視,還有一種少見的眼睛疾病會造成角膜屈折度大增,那就是圓錐角膜(Keratoconus),以下將帶您了解這項病症的原因、症狀、治療及改善方式。 圓錐角膜的發生原因 圓錐角膜是一種因為角膜組織變薄,和隆起的非發炎性角膜病變,但其確切發生原因不明,遺傳、角膜外傷、過度揉眼或是酵素不平衡等說法都各有支持者,不過主流看法認為過度揉眼是引發圓錐角膜的風險因子之一。 圓錐角膜通常會在青少年時期顯現,初期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被當成一般近視或是散光,通常要到角膜出現明顯隆起時才會發現,不過圓錐角膜的惡化速度並不一定,若是惡化速度較快的病患,可能有需要透過手術治療的優先性。 雷射近視手術與圓錐角膜的關聯 形成圓錐角膜的主因就是角膜厚度變薄,而有說法指出,雷射近視手術可能是引發圓錐角膜的原因之一,因為它會減少角膜厚度,不過術後因角膜殘餘量過低而引發圓錐角膜的機率其實不高。一般來說,圓錐角膜患者能否進行近視手術,需要依醫師的判斷而定,不過在文章末段將介紹的角膜膠原交聯手術(Corneal Cross Linking,CCL),可能有助於強化角膜,降低圓錐角膜患者進行近視手術的風險。 圓錐角膜的症狀 除了角膜的形狀會變成圓錐形外,圓錐角膜患者自身最容易發現的症狀包含近視和散光,尤其在晚上觀看車燈、路燈和商店招牌等光源,會發現光線有模糊和扭曲的狀況,不過這情形主要是散光所引起,因此也不代表有這種情況的人患有圓錐角膜病變,仍需至眼科診所檢查才能判定。 圓錐角膜有救嗎?治療方式介紹 圓錐角膜病變是不可逆的,患者只能透過其他醫療手段,減緩症狀惡化速度,建議定期做視力檢查,有利於早期發現症狀並進行治療。以下為治療圓錐角膜的5種方式: 眼鏡和軟式隱形眼鏡:前面提過,圓錐角膜的部分症狀跟近視和散光雷同,因此也能利用眼鏡和軟式隱形眼鏡矯正度數,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應用在輕微或初期的圓錐角膜病變。 硬式隱形眼鏡:這種方式很常用於輕度到中度的圓錐角膜治療上,比起軟式隱形眼鏡,它的硬度可以幫助患者在配戴之後,把角膜矯正至正確位置,但是這種效果在患者停止配戴後就會漸漸消失,因此仍需要定期前往眼科診所,追蹤圓錐角膜的病情情況。 角膜環植入術(Intacs Corneal Implant):透過將弧形塑膠角膜環植入角膜內,幫助角膜塑型,這種手術最大的好處是它的可逆性,若有特殊需求患者能夠用手術將角膜環摘除,其好處為手術時間和恢復期較短。 角膜膠原交聯手術:透過加強角膜硬度,以抑制角膜持續變薄突起。手術過程會先去除角膜上皮,滴入核黃素溶液之後,再使用紫外線燈照射即完成,不過患者的視力在術後,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恢復正常。另外,在面對較為嚴重的圓錐角膜患者上,有時候也會將角膜膠原交聯手術和角膜環置入術合併進行。 角膜移植:當其他非手術方式都無效,或者圓錐角膜病變較為嚴重,才會使用角膜移植治療,透過將正常的角膜移植至患者眼睛,達到永久治療的效果,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全身麻醉,並在手術移植完成後縫合,避免角膜滑動,雖然看起來一勞永逸,但是疼痛與恢復時間較長,而且需要有志願捐贈者提供健康角膜以利移植。不過有些人認為手術花費較高,但是比起動輒1萬元起跳,且有定期更換需求的硬式隱形眼鏡,手術反而是費用相對低廉的選擇。


視力問題

兒童及成人的遠視原因,遠視症狀、檢查、矯正及治療一次看

兒童及成人的遠視原因 多數幼童都有遠視的狀況,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約在3歲前眼軸距離就會漸漸增長,使遠視的狀況逐漸改善,變成正視眼或輕微遠視,若孩子此時的遠視狀況仍相當嚴重,那可能是遺傳基因所致。 然而,兒童即使有遠視,依然能藉由眼睛的調節力看清楚近物,所以通常難以發現,建議在幼童3歲時進行第1次視力檢查,以了解孩子的眼睛狀況。另外,年齡增長也會使眼睛的調節力逐漸變差,使看近物變吃力,也就是俗稱的老花眼。 遠視的症狀與併發症 遠處清楚,近處模糊是大家都知道遠視會有的情況,若您有看近物時習慣瞇眼、眼睛痠痛以及頭痛等症狀,十之八九就是遠視。 前面提到,兒童遠視通常會隨年齡增長自行好轉,尤其過早接觸3C產品很容易加速遠視消失,甚至變成近視。但若沒有,則很可能造成兒童因眼睛不適而不願意閱讀,使得學習狀況變差。在高度遠視的情況下,甚至會造成鬥雞眼、斜視(Strabismus)和弱視(Amblyopia),且若沒有予以治療一直遠視至中年,大約40歲後,罹患青光眼(Glaucoma)的機率就會變得比常人要高。 遠視的檢查、矯正及治療 跟診斷近視一樣,只要透過視力檢查,便能知道是否有遠視。為確保結果準確,通常會使用散瞳劑,確保眼睛是放鬆的才進行視力檢測。針對遠視的治療,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眼鏡:這是最普遍的視力矯正方式,無論是近視或是遠視,皆能用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達到矯正效果,在孩童眼鏡的選擇上,最好選擇塑膠或其他材質軟、可彎度高的全框眼鏡,減少因碰撞而造成眼鏡損壞或眼睛受傷的機會。 隱形眼鏡:跟眼鏡一樣都能矯正遠視,但一般不推薦兒童使用隱形眼鏡。 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手術會先把角膜的上皮刮除後,利用雷射進行角膜塑型。恢復時間較長、術後疼痛感較強烈,但是可以保留較多角膜厚度。 準分子雷射角膜層狀切除弧度重塑術(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使用板層刀或雷射,將角膜切割一層,但不會切斷,製成角膜瓣,接著使用雷射對角膜塑型,完後再將角膜瓣蓋回。跟前一項手術相反,術後恢復速度快、疼痛感小,但是角膜厚度也會損失較多,且有角膜瓣移位的風險。


視力問題

散光原因說明!散光症狀、治療、矯正方法一次懂

眼睛的視力問題中,除了熟知的近視(Myopia)與遠視(Hyperopia),散光(Astigmatism)也相當常見。《Hello醫師》為您介紹散光原因、症狀、治療與改善方式。 散光是什麼?散光原因解說 想了解散光為什麼會產生,必須先知道角膜的構造,我們都知道光線透過角膜之後,會聚焦在視網膜,以產生成像。而角膜的屈光度過大或過小,光線便可能無法順利聚焦於視網膜,導致近視和遠視,稱為屈光性近視及屈光性遠視。 角膜的形狀在理想狀況下應呈球型,若角膜較趨向蛋形,或表面不規則,造成不同區域的屈光度大小不一,光線在通過角膜後無法順利聚焦的情況,就會產生散光。這種情況可能在剛出生時就發生,也有可能後天慢慢出現。 另外,水晶體的屈光度不正,也有可能導致散光,不過機率較小。值得一提的是,散光的主因跟打電動、滑手機或是不良閱讀習慣的關係並不高,絕大多數都是基因的影響。 散光症狀 有散光的人,不論看的景物遠近,都會出現影像模糊或扭曲的情況,有些人可能還會出現頭痛或眼睛痠等症狀。另外,前陣子網路上流傳一張散光的人晚上看車燈會出現的畫面,大致上類似下面這張圖: 散光看到的影像 實際上,每個人出現的散光症狀並非完全一樣,不是晚上看車燈或路燈發現光源被拉長就代表一定有散光,所以若不確定自己有無散光,應至眼科診所接受視力檢查才是正確的診斷方式。 散光可分為2種 前面提過屈光不正、角膜屈光度不一的狀況會引發散光,但是所謂的屈光度不一,到底是哪個點有問題?若拿地球經緯線的概念來解釋,其實可以將散光的類型更準確地分為下列2種: 規則散光:若將眼睛當成一顆圓形的球,在上面可以畫出無數條經緯線,其中屈光角度最大與最小的經緯線,稱為主要經緯線。散光的眼睛因為形狀較接近蛋形,主要經緯線的屈光角度會比球形的大;當屈光角度愈大,散光就愈嚴重。大多數的散光都屬於此類,因為每條經緯線之間的變化都有固定的規律,所以稱為規則散光。 不規則散光:這種眼睛的主要經緯線並不互相90°垂直,而且各條經緯線的屈光度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因而導致不規則散光,主要造成原因可能來自眼睛手術,或是圓錐角膜疾病等。 如何改善散光?認識散光矯正與治療 散光能透過簡單的視力檢查診斷出來,治療方法則包含以下3種: 眼鏡:鏡片能夠幫助光線正確折射,使其聚焦於視網膜上,減少看東西模糊或形體發散的現象。另外,因為散光的人通常也會有近視或遠視,戴眼鏡能夠一併矯正這些問題。 隱形眼鏡:不喜歡戴眼鏡的人可以用一種類似戴隱形眼鏡的矯正方式,稱為角膜塑型片(Ortho-K),只要在晚上睡覺時配戴,讓鏡片調整角膜弧度,早上取下後便能擁有正常水準的視力,此方法一樣可以用於矯正近視與遠視。 手術:雷射光學角膜切削術(PRK)、準分子雷射角膜層狀切除弧度重塑術(LASIK)、經上皮雷射屈光角膜削切術(TransPRK)等給多數人的印象,都是用於治療近視,但事實上散光一樣可以透過雷射塑型角膜,改變角膜的弧度。至於手術的種類各有優缺點,建議詢問眼科醫師以獲得專業的解答。


眼睛疾病

不用過期化妝品~避免長針眼的風險

小時候同學長針眼,就會被大家笑:「你偷看別人洗澡齁~」其實針眼(Stye),或稱麥粒腫(Hordeolum),是一種睫毛毛囊和淚腺堵塞所引起的發炎現象,會讓人在眼瞼內、外長小腫塊,並造成疼痛、紅腫和不適。而一開始之所以會堵塞,有可能是因為抵抗力不足或衛生習慣不好,使原本就存在身上或眼周的細菌能趁機茁壯所致。 現在大家長大後,雖然都知道針眼不是老天對偷窺別人洗澡上廁所的懲罰,但它仍可能因為平時的不注意而增加發生的機率。因此在這裡,我們要為大家列出增加長針眼的風險因素,以及避免它的生活習慣注意事項。 6因素增加長針眼的風險 針眼不能算是會傳染的,因為主要讓人長針眼的細菌原本就存在每個人身上,只是有些因素會使這些細菌過度茁壯、數量增加,並提高長針眼的機率,如下: 化妝品:晚上睡覺前沒有好好卸妝,或使用過期的化妝品,都會增加眼睛周圍的皮膚毛孔堵塞、發炎的機率。 隱形眼鏡:戴隱形眼鏡時沒有徹底把手洗乾淨,或因自己清理、保存不當,而戴到不乾淨的隱形眼鏡,也可能會增加接觸細菌的機率。 年齡: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得針眼,但青少年和小孩是特別好發的族群。 生活習慣:營養不良和睡眠不足,都會使抵抗力變弱,使身體無力抵抗可能引起發炎的細菌。 原有疾病:有時候針眼是由眼瞼炎(Blepharitis)造成的;眼瞼炎是一種因眼皮被細菌感染而發炎的現象,但有時也會因酒渣或酒糟(Rosacea),一種會讓臉部皮膚發紅的皮膚炎而引起。此外,以前得過針眼和有糖尿病(Diabetes)的人,也會較容易得針眼。 6生活習慣避免長針眼 一般健康的人都有辦法抵抗造成針眼的細菌,不過減少接觸和散播細菌的機會,還有保持足夠的抵抗力,當然也能減少長針眼的機率,請參考以下建議: 養成睡前一定要把妝卸乾淨的習慣,不要讓眼周的毛囊被堵塞一整晚。 化妝品和化妝用的刷子、海綿要經常更換或清洗,以避免細菌滋生。化妝品建議買小罐一點,或是不要一次買太多,避免過太久仍用不完,變成養細菌的培養皿。 經常洗手,且要用對方法,尤其是在戴隱形眼鏡和化妝之前。 如果隱形眼鏡超過保存期限一定要丟棄,若還在保存期限內,則需每天仔細、正確地清潔再使用。 不要揉眼睛,就算過敏很癢也一樣,不然細菌會很容易進入眼睛。 不要跟別人共用擦臉的毛巾、枕頭套或化妝品,尤其是知道自己或對方有針眼時。毛巾和枕頭套等會經常接觸臉部的用品,也都要經常清潔、更換。 針眼的居家應對措施 針眼有時可能會長得很像痘痘,但千萬不要去擠它。如果希望針眼快點消失,可以用乾淨的濕布熱敷,1天可進行多次,1次15分鐘。過程中要注意溫度不要過高,否則會傷到眼睛。此外,患者可以去藥局買治針眼的藥膏,並在針眼痊癒前,不要化妝或戴隱形眼鏡。 針眼建議就醫的時候 針眼通常會自行痊癒,但如果過幾天情況仍沒好轉,或是不確定自己長的到底是不是針眼,建議請眼科醫師診斷。此外,以下是其他建議就醫的7徵兆: 針眼幾天後沒有改善或1週內沒有完全康復 症狀迅速惡化 針眼變大 患部會流血 視力受到影響 眼白附近也出現感染徵兆 臉頰或臉部其他地方發紅 若是發生最後2項症狀,代表造成針眼的細菌已經開始擴散了,醫師可能會請患者服用抗生素藥劑,或施點抗生素眼藥水治療。


視力問題

角膜塑型片是什麼?解析角膜塑型術功效、優缺點及後遺症

台灣近視人口超過1300萬人,多數人不是持續戴眼鏡,就是選擇雷射手術治療;現今,除了這兩個選項外,還可考慮角膜塑型片。本文《Hello醫師》帶您了解角膜塑型術(Orthokeratology, Ortho-k)的作用、好處、缺點及後遺症。 角膜塑型片是什麼?認識角膜塑型術 近視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光線進入眼睛後,成像於視網膜(Retina)前而非視網膜上,這種情形可能來自於眼睛本身的軸距變大或是角膜的屈光度過大。 角膜塑型術主要是透過儀器檢測角膜,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近視度數和角膜形狀,製作出專屬的角膜塑型片。它在外型上類似硬式隱形眼鏡,但是並不是要人戴著它活動,主要使用方式是在晚上入睡前配戴,並在睡眠過程中加壓角膜,以達到改變屈光度的目的,使醒來後就算不戴眼鏡,也擁有正常的視力。 如何使用角膜塑型片? 確定使用角膜塑型術後,醫師會使用儀器紀錄角膜的形狀,接著便會針對個人製作專屬的角膜塑型片,為了確保患者能夠適應,通常都會提供試戴服務,擁有屬於自己的角膜塑型片後,也別忘了下列5項使用注意事項,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並延長角膜塑型片的壽命: 雙手洗乾淨再碰觸塑型片。 戴上塑型片前,檢查有無灰塵及破損。 將使用過的塑型片取下後,將其置於手掌,並使用塑型片清潔液,輕輕搓洗20秒,之後用清潔液沖洗乾淨,再放入鏡盒內 將塑型片戴上後,請將鏡盒洗淨並晾乾。 鏡盒內的塑型片清潔液,若已浸潤過塑型片,記得更換,不要重複使用。 成人也能戴?了解角膜塑型片的優點 此手術最明顯的優勢,在於控制並延緩近視的加深,但是這項功用只能用於視力還在發育的兒童身上,對於成人來說,角膜塑型片只能提供暫時性恢復正常視力的功用,對於減輕近視度數並沒有什麼幫助。 即便如此,成人使用角膜塑型片的好處還是不少,以運動取向來說,戴眼鏡運動不僅容易眼鏡滑落,也很容易因為碰撞造成眼鏡損壞,甚至使眼睛受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許多人轉而選擇配戴軟式隱形眼鏡,但是由於覆蓋眼球的面積較大,透氧率較低,久戴可能會造成眼睛不適,甚至引發乾眼症。若使用角膜塑型片,只要睡眠充足,在白天視力通常都能維持在不錯的水準,也就省去的戴眼鏡的麻煩。 為了脫離眼鏡一族,也有些人會選擇進行雷射近視手術,即便這類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進行手術仍然有其風險存在,而且關於會不會造成老年出現其它併發症,對視力造成影響,目前仍有爭議,而角膜塑型術便成為在白天可以完全以裸視,保持活動無礙的唯一選擇。 角膜塑型術的缺點、後遺症 既然角膜塑型片這麼好用,那為什麼配戴的人數卻沒有想像中多呢?主要可能源自於下列原因: 感染風險:在抑制學童近視度數增長上,角膜塑型片的確能夠提供不錯的效果,但是角膜塑型片並非日拋隱形眼鏡,每次使用前與使用後的清潔,是相當重要的。對於小朋友來說,要建立並保持這種習慣,有其難度在。由於角膜塑型片一戴就是一整個晚上,比起在白天配戴隱形眼鏡,少了頻繁的眨眼與眼球活動,一旦發生細菌感染,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這也是許多家長,在考慮使用角膜塑型片時,會抱有的疑慮。 價格昂貴:錢總是在考慮各種治療方式時,不能迴避的重點之一,角膜塑型片的價格通常萬把塊跑不掉,對於學生或小資族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這還不包含清潔液等其他耗材的價格,對於想省錢的人來說,想必配副一兩千塊的眼鏡,才是最符合CP值的方式吧! 麻煩:一開始使用角膜塑型片時,視力可能不會達到正常水準,每個人情況不同,但通常需要數天至數週的時間,才能完全發揮效果,而我們都不會為這種不上不下的視力,準備專屬的眼鏡,因此可能需要時間適應。另外,為了白天的視力保持正常,每天的睡眠時間都必須保持規律,對於作息不正常、三不五時熬夜的人來說,可能會面臨一天都還沒過完一半,視力就退回原地的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