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嬰兒尿布推薦哪一款?尿布種類有哪些?尿布尺寸怎麼看?挑選時該注意哪些重點?《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推薦您10款熱門嬰兒尿布品牌,並整理相關產品資訊,供您參考選購。 尿布推薦種類:尿片、拉拉褲 尿布依據穿脫方式,可分為以下2種: 尿片(黏貼型尿布) 尿布設計:腰部有魔術貼,可配合嬰兒腰圍自由調整鬆緊度 穿脫方式:嬰兒須躺著才能穿脫 適合對象:0~3個月新生兒,因為新生兒多無法自行改變姿勢,使用黏貼型可更貼合身體 尿布價格:通常較便宜,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拉拉褲(褲型尿布) 尿布設計:外型如同小內褲,只要將尿布套進雙腿、往上拉,就能輕鬆穿上 穿脫方式:無論躺著、站著都能穿脫 適合年紀:適合6個月以上,穿尿布時已不易乖乖躺好,或已學會翻身爬行的嬰兒 尿布價格:通常較貴,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尿布推薦種類選用3重點 尿片和拉拉褲可互相搭配使用,例如當嬰兒還不會爬行走路,但睡覺時已會翻身漏尿時,可在晚上改用拉拉褲,其餘時間則繼續使用尿片,以節省預算。 除了基本款的黏貼型尿布與拉拉褲之外,市面上也有推出「高腰設計」的款式,若嬰兒的尿量較大,或經常軟便而從尿布縫隙中滲出,可考慮買高腰設計的款式,加強包覆性。 市面上也有推出外層具防水設計的防水褲,俗稱游泳尿布,適合帶寶寶去戲水時使用。 尿布推薦材質怎麼挑? 尿布的結構分成2部分: 1.尿布外層 外層通常有PE防水塑膠材質及不織布等2種材質,其差異如下: PE防水塑膠材質 較不透氣 防水性較佳 適合尿量較大的嬰兒 不織布材質 較透氣 防水性較差 適合尿量較少、皮膚較嬌嫩的新生兒 2.尿布吸收層 尿布的吸收層主要由紙漿與高分子吸收體所組成,其功能如下: 紙漿(表層):負責快速吸收尿液,將尿液引導至高分子吸收體,同時也增加尿布的柔軟度。 高分子吸收體(底層):尿布吸收大量尿液的關鍵,遇水後會形成凝膠狀,將尿液鎖在吸收體中,讓尿布即使遭到壓擠也不會滲漏。 尿布推薦材質挑選重點 嬰兒的肌膚十分嬌嫩,尿布材質若不透氣且吸水性差,寶寶很容易有尿布疹,另外,尿布的表面材質若不夠柔軟,長期反覆摩擦也可能傷害肌膚,讓嬰兒出現紅屁屁,甚至破皮。 因此,在挑選尿布時,可多加注意以下3個重點: 尿布透氣性 尿布吸水性 尿布接觸肌膚材質的柔軟度 除了拋棄式紙尿布之外,市面上也有以棉布、竹纖維等天然材質製成的布尿布。布尿布雖然單價較高,需反覆清洗,但長期使用下來,花費成本其實比紙尿布低,也較為環保,父母們可視預算、方便性、時間及環保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與選購。 尿布推薦尺寸怎麼看? 挑選尿布尺寸時,建議同時評估嬰兒的月齡、體重及體型,因為每位寶寶出生的體重、發育狀況都不同,體格也不一樣,有些寶寶可能一出生體重較重、大腿較豐潤有肉,就不見得適合穿NB尺寸的尿布。 一般來說,合適的尿布尺寸,腿圍須比嬰兒大腿再寬鬆一些,以不外漏尿尿或便便為基本標準;此外,也須注意尿布的腰圍不能太緊,以能放進1~2手指的鬆緊度,最為舒適。 註:NB指新生兒,為New Born的簡寫 嬰兒尿布尺寸年齡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年齡 NB 0 ~ 1.5個月 S 3個月 ~ 5個月 M 5個月 ~ 11個月 L 1歲 ~ 2歲 XL 2歲以上 嬰兒尿布尺寸體重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體重 NB ~ 4kg S 4 ~ 8kg M 6 ~ 11kg L 9 ~ 14kg XL 12 ~ 17kg XXL 15 ~ 28kg 尿布尺寸推薦挑選重點 若嬰兒出現以下5種情況時,建議就可考慮挑選大一號的尿布: 尿布穿起來很緊或有勒痕 尿尿或便便的量增加,或頻繁外漏尿尿或便便 腰圍上的黏貼位置已經貼到最外側 褲襠感覺變短,或腰圍部分一直掉到肚臍下方 嬰兒體重超過尿布尺寸表上所標示的體重 尿布推薦品牌:10款|嬰兒、新生兒尿布推薦 Huggies 好奇小森林尿布 日本大王尿布 輕薄舒爽 褲型紙尿褲 幫寶適尿布 一級幫 […]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親子教育

訂密語學說不!教育小孩防止被性侵

性侵的創傷非常痛苦,尤其當受害者是小孩時。保護小孩受性侵害的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教育,讓他們了解這個議題的問題所在,以及預防、求助等處理方式。以下,是給父母教育小孩性侵知識的幾點建議。 用正確的名詞介紹身體部位 小孩還小時,請教導他們認識各個身體部位。無論要用專有名詞(如陰莖、陰部)還是代稱(如小鳥、妹妹)講解都可以,但就是不要因為害羞而亂講,例如把「陰道」稱為「屁股」。用正確名詞進行性教育的目的,是萬一小孩真的不幸受到侵犯,他們對各部位的實際名稱有所了解,才能清楚表達自己哪裡被別人觸碰。 介紹私處的隱私重要性 讓小孩了解,身體某些部位,如生殖器,是不可以讓別人看到的,並告訴他們這些地方叫做「私處」。除了自己,這些地方只有父母在幫他們穿衣洗澡,或醫師看診時才能看到和碰到,其他人一律通通不行。而且醫師在檢查身體時,父母也一定要在旁邊,才能讓醫師檢查私處。現在網路發達,因此也別忘了告訴小孩,不要隨意把自己私處的照片傳給別人。 不能被摸也不能摸別人私處 大家都知道要教小孩不可以讓別人摸自己的私處,但卻常常忘了告訴他們,自己也不可以隨便摸別人。因為在許多性侵案例裡,加害者可能會要求受害者觸摸他們的私處。 教小孩不要保守肢體上的祕密 加害者可能會說服或逼迫受害者保守祕密,因此請告訴小孩,肢體上的祕密是不能保守的。不管發生什麼事,尤其是跟其他大人的肢體接觸,都一定要讓父母知道,並請孩子告訴您,是誰要求孩子保守祕密的。同時,請向小孩保證,說出事實不會讓他們遭殃。 教小孩逃脫並勇敢說不 有些小孩不太會跟人說不,因此請務必告訴他們,拒絕別人是他們的權力,而且只要發生任何讓他們感到不安全的事,他們都可以選擇離開。若對方不讓小孩離開,請訓練孩子們,要勇敢地大聲喊叫求助。 和小孩訂定安全密語 並非身邊所有來者都是好人,有些可能來家裡過夜或陪小孩玩的人,其實並不善良。建議父母跟小孩一起訂定安全密語,若小孩覺得在某些客人面前感到不舒服,可以說出安全密語,這樣父母就知道要給予協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親子教育

我們都一樣~如何與孩子談論種族議題

即便孩子的年齡還小,不足以理解種族間的差異,但他們還是能發現生理上的不同。有時候,4歲大的小男孩可能會將自己的膚色與朋友比較,這個時候,家長不需感到訝異或驚恐不已。孩子只是單純用幼小的心靈,純真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因此,與孩子解釋種族的方式十分重要,這是孩子對此議題的第一印象,不要表現出尷尬的表情或沉默不已,這樣可能會使孩子留下負面印象。下列將為您介紹,如何跟孩子談論種族議題。 讓孩子認識不同膚色的人 在孩子知道「黑」、「白」代表膚色時,請先讓孩子處於多種族的環境。若您身邊的環境不許可,可以藉由其他資源,如書籍或藝術品。讓孩子理解,若身邊有來自不同種族的人是正常的。 讓孩子預期差異的存在 請告訴孩子人們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他留有一頭黑髮與黃皮膚,朋友可能是一頭金髮與白皮膚,不管如何,這些差別並不重要。 保持鎮靜 不要對種族議題有過度的反應,因為這可能會使孩子感到混亂,引發負面觀感。例如:若孩子對膚色有任何評論,請認真聆聽他想表達的意思,以及為什麼會這麼說。有時,他說的話並非我們想像的意思,如:「那個白人」可能指的是「那個穿白色制服的男人」。若孩子真的對種族議題發表意見,請不要過度恐慌,因為孩子可能只是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 據實回答 孩子對膚色提出質疑時,請據實回答。若孩子問:「為什麼小明的皮膚是棕色的,而我的是白色的呢?」而您回答他:「小明的皮膚是棕色,你的皮膚比較白,不過,你們都擁有相同的髮型,對不對?」不要試圖改變話題,若您這麼做,他會相信「一定有問題」,並對此更加好奇。 注意您的用字遣詞 家長應該避免使用種族來稱呼其他人,如「那個白人」或「這個黑人婦女」,因為孩子可能從中學到這種不禮貌的壞習慣。孩子還小時,經常通過模仿來學習。若想提及某人,請使用他的名字來稱呼,而不是用膚色當代表。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牙齒想水水?5種超級食物多攝取

兒童需要許多種食物來吸收營養、幫助牙齒發育。除了最主要的食物群,還可以多補充超級食物,讓孩子吸收更多礦物質、維生素、纖維和健康的脂肪,保護牙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介紹5種對牙齒發育很重要的食物,各個都富含營養。 1. 鮮脆蔬菜 若想找可嚼食的天然食物,鮮脆的蔬菜就是很好的選擇,像是生胡蘿蔔、花椰菜、綠豆、芹菜或甜豆。這些蔬菜的外皮都很硬,讓小孩在刷牙後嚼食,可以去除掉沒刷掉的牙菌斑。父母可以準備一些這種鮮脆的蔬菜,當作孩子的零食點心,鼓勵孩子定期嚼食。 2. 堅果 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吃堅果,像是葵花籽、大麻籽、亞麻籽、奇亞籽。這些堅果都富含礦物質、健康的脂質、蛋白質和纖維。當中的天然脂質還可覆蓋牙齒,阻擋細菌的侵略。堅果磨碎後還可當作零食撒在沙拉上,十分美味、方便攜帶。此外,還可在蛋糕上撒些堅果,添加額外的營養。而且,堅果內的天然油質可強化琺瑯質(Enamel),有些堅果甚至含有鈣。建議將堅果儲存於冰箱中,以防損壞。 3. 奶製品 無糖奶製品對兒童牙齒的健康十分重要。例如,起司就能刺激口水分泌,其中的鈣還能改善被酸化的礦物質。孩子最愛的牛奶、優格、無糖冰淇淋也含有鈣和磷酸鹽(phosphates)。強化乳還富含維生素D,可幫助兒童的身體有效產出鈣。 4.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為了避免細菌導致的牙齦炎(Gingivitis),可以讓小孩每天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很多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像是橘子、酸橙、奇異果、哈密瓜、木瓜等。此外,莓果也是個好選擇,十分有營養、又好吃,可以每天都食用,像是草莓、覆盆子、黑莓等不僅很美味,也富含營養與抗氧化劑。莓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都可減少嘴裡的細菌,為牙齦補充健康的膠原蛋白。 5. 無糖口香糖 若沒空準備水果或蔬菜,可以選擇無糖口香糖。大多數得口香糖可去除牙菌斑,改善嘴內的天然抗體。此外,餐後咀嚼無糖口香糖,還能避免孩子蛀牙和口臭。


親子教育

孩子長不大!行為仍像小寶寶怎麼辦

有時候,孩子沒表現出該年齡該有的行為,可能是因為智力發展上出了點問題。身為家長,您應該留意孩子的思維及能力。與孩子的老師及兒科醫師談談能更了解孩子的狀況。若您懷疑孩子有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問題,請盡快尋求協助。若孩子行為突然變幼稚,可考慮下列5方法改善。 1. 找到問題的根源 試著找出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做,並好好解釋給他聽。例如:孩子害怕長大,請告訴他身為大人的好處。若孩子覺得長大會失去您對他的愛,那麼可以向孩子保證您將無條件永遠愛著他。 2. 給孩子替代方案 若孩子幼稚化的行為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請教導孩子其他方法來達成。例如:孩子不停抱怨想引起您的關注,可以告訴他以輕摸手臂取代。若孩子認為某些不恰當的行為能博取其他孩子的好感,那麼應教導合適的交友方法。只要您發現孩子即將做出不適當的舉動,請提醒孩子使用您教導的替代方案。盡可能給孩子機會練習這些人際相處技巧。 3. 建立規矩 告訴他除非以成熟的方式,否則他的願望絕對不會實現,且堅持無論如何都要遵守規矩。只要孩子的方法適當,當孩子做對事情時,可以稱讚孩子的努力,並讓他感到受關注。您還可以將孩子的行為記錄下來。每達到一個里程碑,便給孩子一點小獎勵。 4. 表現出同理心 這時的孩子正在探索世界並發展認知。有時,孩子可能困惑不已,需要大人指引。父母應該隨時在孩子身邊,了解孩子的情形並理解他們的行為。 5. 留意外在因素 如果父母間充滿爭吵、壓力及衝突的負面環境,會造成孩子行為上出現問題。因為父母的首要責任,不是爭吵,而是孩子的幸福。


青少年心理健康

孩子加油!增進青春期韌性的13種方法

現代的小孩跟以前不太一樣,時常都日夜飽受許多精神疾病折磨,如因為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焦慮症、憂鬱症(Depression)或行為障礙。俗話說的好,預防勝於治療。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以,增加孩子們的韌性,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有幫助的。 什麼是韌性? 韌性是一個人面對環境及克服逆境的能力。遭遇難關時,具有韌性的人能夠再度站起來、面對改變、適應新環境並繼續向前邁進。而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韌性,可能是自尊心及對自我優缺點的自我意識等內在因素,也可能是來自家庭、好友及教育等外在因素。 如何培養孩子的韌性? 家庭及社區的支持能增加孩子的韌性。事實證明,兒童及成人間即時的正向關係、正確的自我概念及自制力的確能提升心理健康,使兒童及青少年更有能力面對逆境。下列為具有韌性的孩子的4項特徵: 具有高度意識。 心態正向且充滿期望。 了解自身的優點及成就。 具有幽默感。 幫助孩子培養韌性的13種方法 鼓勵孩子參與家庭及社區活動,這個行為能增進孩子的責任感及歸屬感。 建立規矩,且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執行,因為規矩能使孩子更有紀律,且更具克服逆境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軟實力,尤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導孩子同理心、關懷及樂觀的態度。 給孩子機會學習社交技巧及建立人脈。 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如運動、良好的飲食及充足的睡眠。 設定適當的目標能幫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及潛力。 孩子有成就時不吝嗇給予讚美。 教導孩子,透過幫助別人來改變世界。 讓孩子了解,只要有需要,大人總在身旁。 協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並克服失落感。 鼓勵孩子參與課後活動,如運動性社團、吉他社或讀書會。 適度參與孩子的學習,如與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在校情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親子教育

養出自信女兒~告訴她不用討好大家

與男生相比,女生小時候通常發育較快,她們比較早開始會講話、社交,並在學校表現也比較好。然而,隨著青春期的來臨,女生會慢慢開始面對社會壓力、家長對學業的期望、外表比較等等,成長速度開始受阻。身為父母親,該怎麼幫助女兒面對種種挑戰、培養自信,讓她們持續在人生中發光發亮呢? 具體讚美且不浮誇 一旦女兒表現得很棒,請不吝給予讚美。讚美不要太籠統,如「好棒」,請具體說出她做得好的地方,例如「妳的記憶力真棒!」此外,小孩老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全世界的焦點了,因此父母的讚美不要過於浮誇,請實話實說。 讓她知道不用討好每個人 讓女兒知道,世界上不會所有人都喜歡她。若她沒受邀加入遊戲,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也不是一種侮辱。除此之外,若她的朋友想跟她絕交,可能只是因為朋友心情不好,不一定是她的問題。如果她被取笑,可以教她向對方達自己不喜歡被這樣看待。 讓她獨力嘗試而不馬上幫她 若她遇到問題,無論是回家作業或家務事,請不要馬上伸出援手。先鼓勵她自己嘗試看看,給她時間發掘自己的能力及潛力。 鼓勵她參加體育活動 所有運動只要男生可以玩,女生也就可以玩。無論是體操、游泳或足球,都多多鼓勵她參與,並記得讓她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可以多方嘗試,慢慢找出最喜歡的活動。 親子雙方都別拘泥刻板印象 不要擅自揣測小孩有什麼優缺點,也不要拘泥於刻板印象。請悶心自問,客觀想想,你的女兒真的有比男生柔弱,真的就比較擅長或適合文科嗎?讓她自己探索,選己所好,當她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和喜好,學習就會很有動力。 讓女兒認識其他傑出女性 向女兒介紹女性楷模,愈多愈好。例如跟她一同觀看有堅強女性角色的電影或書籍,或是讓她認識你身邊有能力的女性親友。


寶寶營養

葛鬱金是什麼?養出健康寶寶的好選擇

如果孩子有一天需要戒母奶時,有什麼營養又美味的東西能取代母乳?答案是竹芋(Arrowroot),又稱為粉薯,學名為葛鬱金(Maranta arundinaceae)。這個植物能帶給寶寶什麼健康的好處,其中的效用又是什麼,跟著本文的介紹,一起發掘葛鬱金能為寶寶的健康帶來什麼好處吧! 葛鬱金的產品是什麼? 葛鬱金最好的製成品類型是葛粉,也就是磨成粉末的形式,這種澱粉是從葛鬱金的根部抽取出來的產物。 為什麼該給寶寶吃葛鬱金? 因為葛鬱金的營養價值很高,所以對寶寶很好,而且是做為增稠劑很棒的材料。可以用竹芋來讓配方奶或其他寶寶的食品更濃稠。竹芋是維生素B,例如硫胺素(Thiamine)、吡哆醇(Pyridoxine)、核黃素(Riboflavin)、菸鹼酸(Niacin)以及泛酸(Pantothenic acid)的重要來源。B群對寶寶的身體合成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來說很重要。 葛鬱金常會和天然葉酸(Folate)一起包裝,而天然葉酸能支撐細胞分裂,及DNA合成,葛鬱金富含鉀,這個成分對調節寶寶的心律很有幫助。此外,葛鬱金還含有鐵、鎂、鋅以及其他礦物質,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很有幫助。葛鬱金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因為它不含麩質(Glutluten)。此外,葛鬱金好消化,很適合寶寶剛開始吃固體食物的時候。 葛鬱金的其他3項好處 幫助寶寶擁有健康的消化系統。 能用來治療泌尿道感染。 一種好的緩和劑,能減少因傷口引起的不適,也能緩解牙齦疼痛或灼熱感。 怎麼為寶寶準備葛鬱金? 餵寶寶吃葛鬱金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式,例如: 將葛粉和奶(母乳或配方奶皆可)加在一起,混和成濃稠的食物來餵寶寶。 將葛粉加入蔬菜泥中:蔬菜泥可以是甜菜、地瓜、豌豆或紅蘿蔔,還可以加入一點點鹽及奶油來調味。 將葛鬱金加入粥或果凍中。多虧了這些外型可愛的食物,寶寶會愛上這樣吃東西。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健康問題

扮牙醫幫玩具看病~教導小孩正確刷牙

為了使刷牙成為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最好讓小孩盡快學會,並且不只爸媽,家中其他大人,如阿公、阿嬤,也都可以一起教小孩養成這個習慣。大家不妨透過以下方法和遊戲技巧,讓小孩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口腔衛生觀念。 開始刷牙的時機和方法 第1顆牙通常都在6個月大左右時長,但不要一長就開始刷,請等它長好再用牙刷。還不能刷的時候,可以先把柔軟的布用水沾溼濕清理就好。家長應該每天早上醒來和睡前,都各幫小孩清潔1次,並記得牙齒的兩側也要清潔。 依年齡挑選刷牙用具 牙刷請買小孩專用的小型軟毛牙刷,並遵守以下事項選擇牙膏: 0~18個月:僅需使用水,不要使用牙膏。沒長牙前,也不用牙刷,用軟布即可。 18個月~ 6歲:可使用低氟牙膏。 6歲以上:可使用標準的氟化物牙膏。 對於無法接觸氟化水,或因其他原因而有較大蛀牙風險的小孩,請務必另外請專業醫師推薦牙膏。 大人可以這樣幫小孩刷牙 開始刷牙時,先讓小孩保持靜止不動,再嘗試以下步驟: 讓小孩背對你坐在你的膝蓋上。 用一隻手托住小孩的下巴,並讓小孩的頭能靠著你的身體。 沿著牙齦線刷牙,所有表面都輕輕刷一下就好。 若有用牙膏,刷完牙請鼓勵小孩直接把它吐出來,不要讓他吞下去或用水洗掉。對小孩來說,吐的動作可能很難,大人可以示範並鼓勵他們模仿。 幫助養成刷牙習慣的方法 並不是所有小孩一開始就會喜歡刷牙,以下是一些鼓勵刷牙的技巧: 與小孩一起玩牙醫遊戲,並拿喜歡的玩具一起玩。例如一起假裝帶娃娃去看牙醫,並假裝幫娃娃看牙、刷牙;如果可以,假裝檢查娃娃牙齒的正反面,諸如此類的練習,可以鼓勵小孩之後對自己也使用相同的方法。 如果小孩喜歡模仿別人,可以自己或請其他家庭成員刷牙給他們看。 如果小孩不喜歡牙膏的味道,可以先不用牙膏刷牙。之後習慣刷牙後,再慢慢讓他們嘗試低氟牙膏。 如果家裡的廁所不方便教小孩刷牙,也可以在家裡其他地方進行。 年齡較大的小孩,可以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刷牙。例如在日曆上標記每天清潔牙齒的次數,若有連續幾天都達到2次,就可以得到獎勵。


學齡前重要階段

寶寶幾歲會走路才正常?破解寶寶學走路2迷思

看到家中的寶寶努力邁出第一步時,當爸媽的一定都十分感動吧!寶寶通常在一歲大時,會開始學習走路,到了一歲又二到三個月大時,會更熟練和平穩,但畢竟每個寶寶都不同,開始學習走路的時間也不一樣,因此父母們並不用操之過急。然而,很多人說若小孩比同齡孩子更早學會走路,代表小孩比較聰明,也有很多人擔心太早學走路,會影響小孩腿型,是真有其事嗎?這些疑問以下將替大家一一解答。 同場加映:從出生3天到2歲!寶寶例行檢查一覽。 寶寶學走路通常從幾歲開始? 平均來說,嬰兒約在一歲左右會開始學習走路,有些等不及要開始探索世界的寶寶,可能早在九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練習了,而有些寶寶則是會到 16 個月才開始學習。因為每個小孩的發展和表現因人而異,若發現家中的小孩,比其他同齡孩子稍晚才開始走路,大人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當寶寶準備好的時候,便自然會開始練習走了。也請各位父母不要在寶寶還沒準備好之前,就拉著寶寶的手讓他們邁開步伐。不過,若寶寶超過 18 個月,卻都還不會走時,可以考慮請醫師檢查寶寶是否有特殊狀況。 提早會走路的寶寶比較聰明? 很多人相信,比別人早學會走路的小孩更聰明,但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研究可以證實。不過根據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的研究指出,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和四歲時的認知能力表現有關。例如:9 個月時就學會走路的寶寶,在四歲時接受智力測驗的成績,比 11 個月大時才學會走路的孩子來得更好,但因為相關的研究並不多;而且也有許多研究指出,兒童的智力和學會走路的年齡並沒有關係,所以建議參考即可。 另有研究針對 119 位男孩和 103 位女孩,持續追蹤他們出生後的運動和智力表現,結果指出,孩子們在平均 6.5 個月大時第一次學會坐,並在 8.5~20 個月大的時候開始走路,但這些表現,和他們在 7~18 歲時的智力和運動成績,並沒有相關性。換句話說,無論是較早或較晚才會走路的小孩,在就學之後都一樣有協調能力和智力表現。 許多嬰兒一歲前,就會牙牙學語,在 18 個月大時,就可說出約 20 個詞語了,但寶寶學說話分階段!爸媽應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寶寶太早學會走路會影響腿型? 可能有些人認為,太早學會走路的寶寶,容易罹患布朗特疾病(Blount’s Disease),即為出現駝背和弓形腿(俗稱 O 型腿)的症狀。但這其實並非絕對的,造成弓形腿的原因有非常多,若發現寶寶開始學走路時,腿型呈現 O 型或並不筆直,也不需過度擔心,因為寶寶在子宮中發育時,受限於小小的空間,所以腿型本來就會彎彎的,到了上小學之前,大部分的孩子的腿型就會自己變直了。(同場加映:小孩總踮腳尖?剖析原因與改善方法) 雖然不需急於訓練小孩走路,但多留意寶寶的成長表現是很重要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 NIH) 的博士阿赫加爾·加薩比安(Akhgar Ghassabian)表示,及早發現兒童發育遲緩很重要,趁早治療的話,就能大幅改善兒童的發育結果。 【點我前往親子教育專區】


親子教育

小孩想賴皮不睡?父母快用這5招化解

每到上床就寢的時間,小孩總是會拖拖拉拉,似乎很不情願地去睡覺。此時,他們便使出拖延手段,例如:問一堆問題,向爸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表達反對、抗議的想法,甚至還會哭鬧和發脾氣。然而,如果父母沒有堅持立場,讓小孩準時睡覺,小孩隔天很可能因為睡不飽,顯得精神不濟,反倒影響課堂的學習。因此,家長們要如何化解小孩的賴皮,讓他們準時上床睡覺呢,請看以下的小撇步。 1. 規定就寢時間別放任 要讓小孩準時睡覺前,家長要記得規定就寢時間,這樣便能讓小孩維持固定的生理時鐘;當時間到了,就會想睡覺。另外,您也得告訴小孩,擁有充足良好的睡眠,對於健康成長,是相當關鍵的。若規定了就寢時間後,就請確實做到,不要有例外的情況。 2. 小孩務必遵守規則 要求小孩睡覺時遵守一些規則,如:除了要上廁所之外,睡覺時請盡量別離開臥室。睡覺時間到了,也請小孩不要大吼大叫,或大聲喧嘩,如果小孩有什麼要求,在上床就寢前就要處理完成。當您擁抱孩子,給他們深吻祝福有美好的夢之後,就讓他們好好的準備入睡。請記得,小孩要確實遵守規則,不要讓他們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3. 讓小孩自己入睡 就寢時間一到,請讓小孩自己在臥室裡睡覺,不要打擾他們;這樣孩子才能自然而然的入睡。另外,如果小孩單獨在臥室裡睡覺感到害怕,父母可以告訴他,每15分鐘您會悄悄地來看他是否睡得安穩,讓他放心。 4. 睡前別忘舒緩一下 您可以建議小孩在睡覺前,做些放鬆的活動,例如:洗熱水澡,說床邊故事給小孩聽,或是跟他們一起祈禱。讓小孩習慣睡前做舒緩的活動,有助於他們養成時間到就睡覺的好習慣。但請避免從事較激烈的運動,例如:在外面奔跑、玩耍等,此外,也避免讓小孩看電視,或玩手機太久。 5. 鼓勵小孩養成早睡 如果小孩都能做到早睡早起,請給他們正面的鼓勵,或許,父母可以考慮給他們貼紙做為獎勵。當他們累積幾張貼紙後,您可以給他們更好的獎勵,如:帶他們去動物園走走,這樣更能激勵他們願意在晚上準時就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