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抽親子渡假券多項好禮/健康速達

國際母乳週開跑:「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活動登場 每年8月1日至7日是「國際母乳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響應今(2025)年主題「優先考慮母乳哺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Prioritise Breastfeeding - Create sustainable support systems),特別舉辦「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除了提供知名親子度假券、無線吸塵器等多項好禮,也希望為哺乳媽媽營造更友善的哺乳環境。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左六)、台灣婦產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右五)、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左五)一同出席「一口母乳 一生守護」活動。圖/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推廣母乳哺育,支持媽媽友善環境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今(7月31日)出席活動儀式時表示,母乳不只是寶寶的天然美食,母乳哺育也是媽咪的健康小幫手;因此,為支持有意願哺乳的媽媽能成功哺餵母乳,國健署推動各項支持措施,包括目前全國已有140家母嬰親善及推廣醫療院所,每10個寶寶就有7位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 魏璽倫說,生產出院後,為讓哺乳媽媽出門在外能更自在地哺餵,目前全國共有4049處哺集乳空間,範圍包括鐵路車站、航空站、捷運轉乘站、旅館、百貨公司及量販店等,希望媽媽可以多利用這些讓自己安心舒適的環境中,一起努力為下一代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此外,國健署也製作《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及「家人支持母乳系列圖卡懶人包」,希望讓爸爸和家人也能成為支持母乳哺育的神隊友。 專家談母乳好處:寶寶頭好壯壯、媽咪苗條健康 今天兩位出席活動的母嬰醫學專家在座談時均表示,哺餵母乳對嬰兒及媽媽都有健康好處。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從孩子的健康來說,許多研究都發現,哺餵母乳的寶寶都「頭好壯壯」,除了認知發展較好,許多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過敏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及肥胖等,都會明顯減少,是保護寶寶健康的最好食物來源。 台灣婦產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哺餵母乳對媽媽好處也很多;許多人產後最擔心的問題就是「瘦不回去」,據統計,餵母乳的媽咪可以比一般媽咪瘦0.5至1公斤,「現在減重市場價每公斤是2萬元,不只可以恢復身材,減重也有助避免三高疾病,活得更健康」;此外,餵母乳也有助減少癌症如:女性最常見的乳癌及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發生率。 親餵母乳的媽咪最擔心寶寶是否有喝飽?彭純芝說,要先了解寶寶含著乳房是否真的在喝母奶,可從吸吮速度、有無吞嚥動作及喝飽嘴巴自然鬆開,綜合寶寶的睡眠、成長狀況等來評估;另外,只要頻繁哺餵母乳,「讓寶寶喝到飽,乳汁分泌就會增加」;她提醒,「這是一個良性互動,不要覺得自己乳汁不夠。」 黃建霈也從臨床角度說明,大多數乳汁分泌不夠的媽媽,都是因為執行錯誤所致,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寶寶常吸母乳,因為對乳房的刺激,就會促進母乳分泌,理論上比較理想是每兩個小時餵一次,但最好是按照寶寶的需求,餓了就餵,寶寶也才吸得進去。另外,含乳的姿勢也很重要,因為常有媽媽抱怨被吸得好痛,寶寶若只吸到乳頭沒有含到奶暈,也會因為吸不到奶而生氣,可能也就因此不想多吸了。其他如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和多喝水,也是增加乳汁分泌的基本方法。(延伸閱讀:親餵寶寶好累、奶量又不足?名醫教你「攝取好營養,聰明學哺乳」)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 為響應8月國際母乳週,國健署自8月1日起至29日止,推出「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只要錄製「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的短影音,上傳至FB或IG,並設定公開及標記兩位好友,就有機會抽中包括親子度假券、無線織物清潔機、輕量無線吸塵器、多功能氣炸烤箱及四大超商購物金200元等好禮。(詳情請至活動網頁查詢) 為滿足民眾孕產育兒所需資訊需求,國健署在「健康九九+網站」及「孕產兒關懷網站」提供豐富的哺乳衛教資訊以及伴侶支持素材。民眾若有母乳哺育相關疑問,亦可撥打免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抱緊您),由專人提供媽媽或家人諮詢與協助。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Q&A Q1:什麼是「國際母乳週」? 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將每年8月第1週(8月1日~8月7日)訂為國際母乳週(World Breastfeeding Week),今 (108)年宣導主題為「增能家長,啟動哺乳(Empower parents、Enable breastfeeding)」 Q2:「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活動如何參加? 自8月1日起至29日下午5點止,錄製「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短影音,上傳至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並標記兩位好友、設定公開即可參加抽獎。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圖:國健署活動頁面) Q3:國健署提供哪些哺集乳空間? 全國已設置4049處,分佈於鐵路車站、航空站、捷運轉乘站、旅館、百貨及量販店等,方便媽咪外出哺餵。 Q4:哺餵母乳有哪兩大健康好處? 寶寶頭好壯壯:減少呼吸道與腸胃道感染、過敏及肥胖風險,促進認知發展。 媽咪苗條健康:幫助產後減重(平均瘦0.5–1公斤)、降低乳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等發生率。 Q5:若對哺乳有疑問,怎麼獲得協助? 可至「健康九九+網站」或「孕產兒關懷網站」查詢衛教資訊,或撥打免費關懷專線 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由專人提供協助。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吃素好嗎?切記包含這5種營養

為了改善體質與健康狀況,擺脫心臟病(Heart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肥胖等疾病,許多人選擇素食,而不吃肉類葷食。有些人吃素則是基於環保、信仰、文化或道德等原因。那麼年紀還小、不懂得選擇、身體健康的孩子,需要吃素嗎?素食是否適合孩子呢? 什麼是素食? 素食也有不同程度,依其食用的飲食類別,可分成以下3種類型: 蛋奶素食者(Lacto-ovo vegetarians):不吃魚、肉和家禽,他們的蛋白質來源,包括牛奶、優格、起司、蛋、豆類、堅果和蔬菜等。 奶素食者(Lacto-vegetarians):不吃魚、肉、家禽和蛋,他們的蛋白質來自於從牛奶、優格、起司、豆類和堅果等。 純素食者(Vegans):不吃魚、肉、家禽、蛋和乳製品,從豆類、堅果和黃豆類製品中,獲取蛋白質。純素飲食可能導致嚴重營養不良的問題,不適合正在發育,需要大量蛋白質的兒童。 素食兒童的5種必需品 牛奶:1歲以下的嬰兒必須持續喝奶。 固體食物:與醫師討論在孩子的飲食中,加入固體食物的適當時間。 纖維:注意纖維的攝取量,纖維過多會阻礙鋅、鐵或鈣等礦物質的吸收。纖維素會使孩子長時間維持飽足感,使得他們感覺不到餓,反而少吃了原本生長發育所需的食物量。 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盡量多樣化,多吃幾種,建議每天吃2小份水果、3小份蔬菜。 油:大豆油和芥菜籽油是好油,含有豐富的亞麻酸,有益於大腦和神經組織發展,油也是能量活力的來源。 素食兒童的飲食 只要飲食計畫中含有足夠的必需營養素,即使是孩子也可以吃素,成為素食者。飲食的內容必須包括如下: 生長所需的蛋白質替代品,來自於乳製品、堅果、雞蛋、穀類或黃豆製品。 脂肪,來自肉類油脂之外的替代來源。 日常活動所需的基本熱量。 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B12、維生素D和足夠的鈣。另外還需要鐵質,來預防貧血(Anemia)等血液類疾病。 適當的食物組合,如果缺乏正確平衡的組合,食物中的營養素就不能被完整吸收利用。 最後,給孩子吃素時,請記得下列幾個重點: 充分了解營養素的替代品 提供多種食物讓孩子享用 巧妙地選擇食物 在點心中加入堅果、酪梨或乳製品,提供良好的生長能量來源 不需嚴格控制幼兒的飲食 根據個人需求或遵從醫師指示,服用營養補充品


常見疾病症狀

兒童過敏須知:早期接觸降低機率

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有過敏問題,而自行採取一些措施,對此,醫師們常提醒為人父母者,不要為了降低孩子未來過敏的風險,就提早限制他們攝取一些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因為有些研究報告發現,這種做法其實會導致反效果。 早期攝取致敏性食物 可降低過敏風險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The McMaster University in Hamilton)的健康科學研究生馬克斯韋爾·特蘭(Maxwell Tran),曾主導一項實驗,找了約1,400名兒童為研究對象,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食用各種食物,結果發現,在1歲前就食用花生、雞蛋或牛奶的小孩,日後反而比較不會對這些食物過敏。 跟上述同一所大學的麥爾坎·西爾斯教授(Malcolm Sears)則表示,兒童比較不會對那些在他們早期就食用過的食物產生過敏,但請記住,這並不代表這些孩子就不會發生過敏。上述的研究也引起了美國聖約翰醫院和醫療中心(St. John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的過敏和免疫學主任珍妮佛·阿普雅德(Dr. Jennifer Appleyard)的擔憂,因為小孩在3歲以前,免疫系統還很弱,如果太早接觸過敏原,反而容易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針對兒童過敏的研究,有很多都還在進行中,目前看來,在早期的兒童飲食中加入各項致敏食品,似乎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先與您的醫師討論。 如何得知孩子是不是過敏? 兒童的常見過敏症狀如下: 眼睛淚汪汪,以及眼睛癢、紅、腫 眼瞼內沙沙刺刺的、眼睛下有黑眼圈 打噴嚏、鼻涕流不停、鼻涕倒流、鼻子癢、鼻塞 喉嚨痛、乾咳 嘴唇、舌頭腫又癢 呼吸不順、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胃痛、胃酸逆流、噁心想吐 便祕、腹瀉 發育不好、生長遲緩 喪失嗅覺及味覺 濕疹、紅疹、皮膚癢 血管性水腫 兒童的第一個過敏原,通常是經由母乳傳遞。如果孩子出現上述任何一項或幾項過敏症狀,就應考慮是過敏反應,最好對寶寶進行過敏檢測,常見會引發過敏的食物如下: 雞蛋 花生和牛奶 黃豆類食品 堅果(胡桃、核桃及腰果)和小麥類產品 魚和甲殼類海鮮(螃蟹、龍蝦、小龍蝦及蝦子) 遺傳是兒童過敏的另一個因素,過往已有許多例子,孩子與父母的過敏原相同,會對相同的東西產生過敏反應,爸爸媽媽在生育前,應該對自己的過敏原做個紀錄,注意這些過敏原對孩子的影響。不過,有過敏體質的爸爸媽媽,生下的孩子不一定都會過敏,生活環境對過敏也有很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要提早發現、提早診斷、提早治療,這樣才能盡量減少對孩子日常生活的影響。


寶寶營養

寶寶吃得夠嗎?認識Omega-3助成長

長久以來,Omega-3以其對維護人體健康,尤其是能幫助兒童健全成長而聞名。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必須由飲食中獲取,然而,許多兒童飲食中的omega-3仍嫌不足。您知道寶寶吃夠了嗎? Omega-3是什麼? Omega-3是脂肪酸,在身體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及ALA(α-亞麻酸)是Omega-3最知名、最重要的成分。人類身體,尤其是兒童,需要充足的Omega-3,才能正常運作,並避免一些健康風險。 Omega-3如何幫助您的孩子? Omega-3和多項人類健康項目,密切相關,包含以下: 寶寶出生時的健康狀況及體重 大腦功能 眼睛發育及視力 思考、記憶、學習、閱讀或寫作能力 降低罹患某些疾病或障礙的風險: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又稱注意力缺陷及過動障礙)或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 Omega-3中的DHA與寶寶大腦發育、視力及神經發展,習習相關。寶寶3歲以後,DHA和EPA之間必須維持平衡。 多少Omega-3才夠呢? 6~24個月大的寶寶:5豪克DHA/0.45公斤 2~4歲兒童:150毫克DHA和EPA/天 4~6歲兒童:200毫克/天 6~10歲兒童:250mg/天 青少年:最多1000毫克/天 從哪裡獲取Omega-3? 高油脂魚肉,是Omega-3的最佳來源,每週食用2~3次這類魚肉,如下: 野生鮭魚 鮪魚 鳀魚 鯡魚 鯖魚 沙丁魚 湖鱒魚 鯥魚(蘭勃舵魚) 需要注意的是,大型魚類時常含有大量的汞(Mercury)、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和其他有毒物質。所以,湖鱒魚和野生鮭魚,會是對孩子較安全的飲食選擇,一星期的食用量,建議不要超過198公克。 此外,核桃、亞麻籽、奇亞籽和大豆油或菜籽油等油類,是ALA的良好來源,但這些都是高熱量食物,應適量攝取就好。 應記住的事情 懷孕前、孕期最後3個月及餵母乳期間,媽媽需要補充更多的Omega-3。 魚肉是Omega-3的最佳來源,比任何農產品都好。 給寶寶喝加入Omega-3的營養強化乳。 不要隨意給寶寶吃含Omega-3的軟糖,糖分會造成孩子過胖或蛀牙,或使蛀牙情況更嚴重。 對於挑食的孩子,可以提供含有Omega-3成分的奶昔或冰沙。 也可以補充膠粒狀的魚油。


營養不良

斷食也要營養~小孩需要這4類營養素

您的小孩開始學著斷食了嗎?早點開始讓小孩學習斷食,可能是很重要的事,這樣他們才能了解斷食有其必要。不過,可別忘了小孩仍在成長階段,他們在斷食期間,還是很需要補足營養需求,別強迫他們斷食,這可能會使他們營養不足。 斷食仍需補足營養需求 以下是小孩在斷食期間,仍然需要補足下列4種營養素,讓他們足以成長發育: 1. 蛋白質 蛋白質是小孩在成長階段,必定要補充足夠的主要營養素之一。蛋白質能組成物質,也能組成及修復身體組織,小孩可以從動物和植物裡攝取到蛋白質,但是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更好,因為動物性蛋白質,有更完整且更多的必需胺基酸。 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包括魚、肉、雞肉、蛋、牛奶、乳製品等;而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則有豆腐、天貝(源自印尼的一種發酵食品)、黃豆、花生、和其他類的堅果。根據2013年的營養需求量資料,4~6歲的小孩一天需要35公克的蛋白質,而7~9歲的小孩一天則需要49公克的蛋白質,這需求量大約等於2份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加上2份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 2. 鈣 小孩在青少年時期之前,骨頭會快速生長,所以他們在兒童時期需要補鈣,以助於骨頭生長。除了幫助骨頭生長外,鈣也能助於維持正常心跳、凝血功能、肌肉及神經功能。鈣的來源包括牛奶、起司、優格、豆腐、綠花椰菜等等。4~9歲的小孩一天需要1000毫克的鈣,大約為3杯牛奶的量。 3. 鐵質 鐵質對於小孩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營養素,缺乏鐵質可能造成貧血。小孩在成長的同時,身體的血液含量也跟著增加,所以在兒童時期,需要更多鐵質。紅血球攜帶氧氣到全身的細胞,需要仰賴鐵質,而鐵質對於大腦發展和功能也是必須的。肉、魚、雞肉是最棒的鐵質來源,而麵包、麥片、麵食則有強化營養的鐵。4~6歲的小孩每天需要9毫克的鐵,7~9歲的小孩則每天需要10毫克的鐵。 4. 維生素A、C、E 維生素A、C、E有抗氧化性質,能幫助身體細胞不因自由基而受損,強化免疫系統並避免身體受感染。維生素A對於視力及骨頭發展很重要,也能幫助小孩身體細胞及組織的生成;而維生素C則是能幫助身體生成及修復紅血球、骨頭及身體組織,強化血管、幫助傷口復原,並助身體吸收鐵質。維生素E則是能修復DNA、幫助身體新陳代謝。 小孩對於這些維生素的需求量,許多蔬菜和水果都能充分提供,例如芒果、橘子、草莓、番茄、紅蘿蔔、菠菜、綠花椰菜等等,建議小孩每天吃5份量的蔬菜和水果。


寶寶營養

快速成長期!嬰兒到學齡前的兒童營養

和成人一樣,不管寶寶多大,從幼兒到青少年,飲食對身心的發展都十分重要,他們也需要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只不過補充的食物來源,和攝取的重點和成人有些不同,以下為你介紹孩子在各階段需要攝取的食物。 嬰兒期的營養補充 在寶寶一歲前,一切所需皆由奶水提供,不管是媽媽親餵的母奶、配方奶或是兩者混合,奶水幾乎提供了寶寶所需的所有營養。大約六個月大時,大部分的寶寶都能夠吃固體食物,例如菜泥或肉泥,此時奶水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鐵和鋅,多補充穀物及肉類,會有所幫助。 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營養補充 幼兒及學齡前的兒童正在快速成長,這時的食慾來得快也去得快,因此,他們可能一整天下來,吃了很多東西,隔天卻不怎麼吃。這是正常的現象,只要給寶寶健康的食物選擇,他們就會得到所需的營養。 父母要特別注意鈣(Calcium)的攝取,鈣就像是蓋房子的磚頭,身體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來發育強壯的骨骼及牙齒。小朋友可能不相信,甚至不在意,但奶類是鈣質最好的來源。 然而,有些人對奶類過敏,不含乳糖的牛奶、豆漿、豆腐、沙丁魚,以及添加鈣質的柳橙汁、穀物、鬆餅和燕麥片,都是補充鈣質的替代品。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含鈣營養補充品。 纖維也十分重要,這時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及豆類。纖維不僅能預防心臟病(Heart Disease)和其他疾病,還能夠幫助消化及預防便祕!


營養不良

小孩營養失衡~健康風險竟然這麼多

營養失衡可能是因為吃太多或吃太少,一天需要攝取的營養不夠,或是吃過多油脂、糖和鹽都可能是原因。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到我們一天活動所需營養素的量,包括蛋白質、纖維、維生素等等。 營養失衡會怎麼影響小孩 小孩若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出現健康問題的風險也就上升,一些健康問題例如: 骨質疏鬆。 心血管疾病:吃太多油脂、鹽和糖會造成高膽固醇、高血壓(Hypertension)及動脈硬化。 呼吸方面的問題。 肥胖:因營養失衡而造成的肥胖,可能造成嬰兒出現健康問題及併發症,這是因為過度攝取速食。小孩若是肥胖,可能造成糖尿病(Diabetes)、高血壓、個人形象變差、飲食疾病、生活品質變差、長期社交問題、癌症,及許多健康方面的問題。 影響心理和情緒健康:大多數於成長期間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小孩,容易患心理疾病如焦慮和學習障礙,營養失衡也可能影響小孩的成長能力。 影響學校生活:營養失衡也可能讓小孩缺乏活力來從事許多活動,這些小孩可能面臨休學問題、難以維持和朋友間的情誼,這些問題有部分和行為問題有關。 疾病:營養失衡和肥胖,有潛在可能造成多種長期及慢性疾病,其中一種為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若是能有健康的生活型態,這種疾病是能預防的。 祕訣:讓小孩攝取好的營養 讓小孩每天吃許多又好吃又健康的食物,要涵蓋五大類食物群。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取。 減少攝取油脂、糖和鹽。 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


寶寶營養

鮮奶、奶粉與配方奶:了解營養價值與優缺點

乳製品會以很多不同的形式呈現,視其製作過程而定,例如液態狀的純鮮奶與優酪乳、粉狀的沖泡式奶粉、凝膠狀的優格,以及固體狀的起司等,本文將介紹最普遍被飲用的鮮奶與奶粉,幫助大家更了解兩者的差異以及如何挑選,另外,對還在成長發育中的兒童而言,配方奶粉的選擇也是重要,以下將一併介紹。 新鮮牛奶與奶粉的營養價值 新鮮牛奶和奶粉都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營養價值幾乎是相同的。一杯新鮮牛奶和一杯奶粉泡的牛奶,都含有約 80 卡的熱量、八公克的蛋白質,和人體一天所需鈣含量的 30%,實際營養會根據產品不同而有所差異。 新鮮牛奶的優點和奶粉的維生素含量 新鮮牛奶比奶粉多含一些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B5 有助於維持細胞膜的良好狀態,而維生素 B12 則是對氧氣運送很重要。 一杯新鮮牛奶含:1.2 微克的維生素 B12、0.9 毫克的維生素 B5 一杯奶粉沖泡的牛奶含:0.9 微克維生素 B12、0.8 毫克維生素 B5 此外,新鮮牛奶含有磷和硒,比起奶粉有較多優點,磷和硒對於細胞膜、新陳代謝、酵素功能及甲狀腺功能,都是有益處的。一份新鮮牛奶含約 7.6 微克的硒和 47 毫克的磷,而以相同的量計算,奶粉約含 6.3 微克的硒和 27 毫克的磷。另外,有部分人覺得新鮮牛奶的味道比較好。 奶粉的優點 新鮮牛奶的保存期限並不長,奶粉則不需要放在冰箱保存、也能保留原本的營養,而且保存期限較長,價格也比新鮮牛奶較便宜。 鮮奶還是奶粉? 如果你喜歡較沒有加工過的產品,選新鮮、有機的鮮奶就對了,而且新鮮、有機的鮮奶,沒有防腐劑和抗生素,在做菜時,若想要最好的調味,新鮮牛奶也會是較適合的。但是,若考量到成本和花費的時間,用奶粉來泡成牛奶,可能會更合適。其他類的飲品如冰沙的話,以沖泡奶粉當基底,可能會比新鮮牛奶來得好。 一歲前的寶寶應只喝母乳或配方奶粉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簡稱 AAP)的建議,認為嬰兒在一歲以前應該只喝母乳或配方奶,這也代表一般奶粉和牛奶都不適用於一歲前的嬰兒,更多關於配方奶粉的知識,可參考以下文章: 什麼是配方奶?配方奶沖泡的注意事項與挑選 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什麼時候可以換喝牛奶?寶寶喝牛奶的注意事項 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親子教育

教養小孩沒那麼難!掌握3招讓你溝通無阻,夫妻感情融洽

當已婚夫妻欲提升關係、建立家庭時,首要的第一件事便是擁有小孩。多數人都認為自己非常了解另一半,在小孩教養上並不會有太多問題,但往往當孩子出生後,才發現彼此教養方式極為不同,並因此爭吵、感情破裂、給孩子帶來負面心理影響,嚴重時更可能成為未來離婚的隱憂。 《Hello醫師》為你介紹3種常見的小孩教養方式,並分享3招教養小孩的正確觀念。 3大常見的小孩教養方式 1. 權威式教養(Authoritarian) 權威式教養的父母會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不允許任何協商空間,並鮮少傾聽孩子需求,習於將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推薦閱讀:權威式教育!3招教出獨立自律小孩) 2. 溺愛型教養(Permissive) 溺愛型教養通常隨意、隨和及簡單,很少訂定規則或對孩子加以限制,因此,這類父母通常允許孩子做任何事,孩子事後也不會受到責罰。(延伸閱讀:請放手!別當直升機父母害慘小孩) 3. 民主型教養(Authoritative) 民主型教養的父母為前面2種類型的綜合版,這類父母不會完全控制孩子生活,也不會過度縱容孩子行為。採用民主教養方式的父母,會與孩子合作,找出適合親子雙方的規則,而不是由他們單方面決定任何規則。 掌握這3招,教養孩子沒問題! 親子教養問題不只存於父母和子女間的溝通,也會發生於夫妻觀念差異上,因此,別一昧認為溝通僅只於把問題說出口,更需要協調問題、理解各方態度,以下分享3點親子教養的觀念。 1. 親子間應充分討論 解決任何類型的爭議、問題,溝通往往是最佳方法。就教養小孩的方法而言,您與另一半需理解協調的重要性,每個想法都要用開放式的對話溝通,尊重彼此,並詳細考量彼此的所有觀點。在對話過程中,建議針對特定或基本的想法確實討論,避免遺漏任何重要意見,例如:您想要達成什麼目標?您希望培養孩子具備哪些重要特質?何時應該處罰孩子?處罰程度的輕重界限為何? 然而,提出彼此意見雖有助於了解對方想法,但建議不要單方面認為自己的觀點一定優於另一半,雙方必須建立共識,才能有下一步的方針。 教養小孩沒有那麼難!掌握3招讓你溝通無阻,夫妻感情融洽 2. 大人需以身作則,必要時互相讓步 當原則確立後,為了讓孩子知道規則和界線在哪裡,請以身作則;若遇到突發狀況,必要時請立即調整。但這並不表示大人可以隨時毀約,因為時常違反規則,可能會讓孩子困惑,認為大人們言行不一,因此請和另一半協調並維持言行一致,避免再次挑起溝通問題。(同場加映:教育小孩~5大黃金守則學起來) 3. 遇到瓶頸,向外尋求協助 當您和另一半在教養上遇到問題時,不妨參考其他家長的教養方式,抑或尋求他人協助,例如向家中長輩請益、參加父母座談會,或諮詢諮商師等專家,以獲得更多建設性的意見。此外,若孩子年齡夠大,也可跟他們多多討論,傾聽他們的想法。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親餵母乳

親餵母乳須知:寶寶餓了會這樣做

以母乳哺育新生兒,是母子之間最自然而親密的行為之一。然而,對於新手媽媽和新生兒來説,自然並不等同於容易,親餵母乳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幸運的是,無論開始時有多困難,只要有耐心、努力、不間斷練習和堅持不懈,您和寶寶將能克服萬難,享受到親餵母乳的好處。 以正確的姿勢親餵寶寶 媽媽可以採用不同的姿勢,親餵寶寶母乳。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對您和寶寶,母嬰雙方都感覺舒服的姿勢,您可以利用枕頭或毯子來調整。對於新手媽媽,找出正確合適的方式親餵寶寶,尤其重要。寶寶含乳喝奶的位置必須正確,才不會導致嚴重的消化問題。如果您不確定自己是否做對了,請尋求醫師的幫助,或是請教其他經驗豐富的媽媽,她們的建議也很有參考價值。 初乳和母乳:寶寶健康的第一道守護線 初乳是您生產後頭幾天分泌的乳汁,因為含有較高濃度的胡蘿蔔素(Carotene,一種維生素A),所以顏色偏黃。初乳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正適合寶寶的嬌弱腸胃。這是母體特別為初生寶寶準備的第一種食物,內含生長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作為健康第一道防線的抗體,可以刺激寶寶的免疫系統開始運作,保護新生兒免受細菌、病毒和各種疾病的侵害。 再過幾天,您的乳房會開始分泌更多的乳汁(常乳)。與初乳相比,常乳顯得更稀薄,顏色較白,熱量更高。媽媽給寶寶餵奶,隨著寶寶消耗更多乳汁,同時也是在鼓勵乳房分泌更多的乳汁。幾天後,乳房會分泌高脂肪的母乳,這種母乳可以幫助寶寶飽足、成長,達到理想的體重。 怎麼知道寶寶肚子餓了? 每個寶寶的需求和習慣不同,有些寶寶在1天24小時內需要進食12次,有些則可能隔3小時進食1次。有些寶寶喝夠奶之後,會睡上4小時,直到再次肚子餓,才會醒來討奶喝。 寶寶會發出一些訊息,讓您知道他肚子餓了。有些寶寶會做出某些動作,比如說伸展手腳,向四周張望,好像在尋找東西,或將拳頭舉起,試著放進嘴裡或放在嘴邊舔。有些寶寶可能會吸手指頭或伸出舌頭舔嘴唇,最明顯的訊息就是,寶寶張著嘴湊向媽媽的乳頭,或是開始哭鬧。


親餵母乳

錯!破除親餵母乳常見的4大迷思

相較其他撫育寶寶的階段,餵母乳對大部分的新手爸媽來說,是個簡單平常的活動,但這件理所當然的事,也會因為道聽途說而犯下大錯,讓我們來看看哪些新手爸媽必須釐清的4個常見迷思: 1. 小胸部乳量少:錯 研究指出,乳房大小與產出母乳量並無關聯,所以別管胸部罩杯大小了,若您的身體健康且常餵母乳,您就一定有足夠的母乳量,來餵飽您的寶寶。 2. 乳腺炎不要親餵母乳:錯 對所有正在餵母乳的媽媽們來說,事實剛好相反,乳腺炎(乳房發炎)常見的罪魁禍首,就是因為乳汁堵塞乳管而發炎,因此無論餵母乳多麽痛,仍請用集乳器或親餵寶寶,將乳汁適時適量地排出,以減緩發炎症狀,乳腺炎並不會感染母乳,即使有少數細菌感染母乳的狀況發生,寶寶的胃酸也能輕易地消滅細菌。 3. 如果親餵母乳超過1年會更難斷奶:錯 母乳不只含有寶寶所需的完整營養,也含有寶寶免疫系統所需的抗體,沒有任何食物可以取代母乳的好處,因此強烈建議儘量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直到寶寶已經不再想喝母乳的時候。 4. 親餵母乳是有效的避孕方式:錯 答案是不置可否。親餵母乳會改變您的荷爾蒙,並延遲月經週期,而達到避孕的效果,但這個方法只有生產後幾個月內有效(不超過6個月),此外,只有您大量且在不提供寶寶任何水及其他食物的狀況下,純餵母乳時才有效,因此並不建議爸媽將餵母乳當作唯一避孕的方式,畢竟在產後第一個月經來前,媽媽可能已經又開始排卵了。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