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健康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保護身體內部的器官免於受到外部的傷害,以維持人體健康。皮膚的重要功能有調節體溫、阻隔外來病源,避免人體受到感染等。

基礎知識

皮膚健康

掉髮嚴重怎麼辦?飲食、按摩等5大方法!成功找回豐盈秀髮

健康美麗的秀髮可以使人更有自信,若出現掉髮、禿頭、白髮或頭髮受損,外觀受到影響,自信心也會跟著開始降低。造成頭髮受損、掉髮的原因很多,在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從飲食、生活等各層面下手,以下《Hello醫師》提供5種方法,幫助促進你的頭髮生長,重回美麗秀髮。 1. 飲食營養充足不掉髮 幫助頭髮生長最好的方式,就是獲得充足的營養,你應該多攝取富含蛋白質、脂肪、鐵、鋅、維生素的食物,以確保頭髮能獲得足夠的養分,一旦頭髮健康了,就會長得快! 蛋白質和脂肪:雞肉、魚肉、蛋、黃豆製品、堅果等,都可以為身體提供蛋白質,並促進角蛋白的生長;角蛋白是生成頭髮與指甲的重要成分。 鐵: 瘦肉、黃豆製品、豆類、小扁豆都含有鐵。 鋅:鋅也是毛髮生長必需的物質,烤南瓜、牡蠣、低脂烤牛肉、 可可粉等,都可以為毛髮提供鋅。 維生素C:維生素C會刺激膠原蛋白生成,膠原蛋白對皮膚與頭髮健康很重要,你可以找到很多含有維生素C的食材,例如柑橘類、青花菜、菠菜等。蛋、堅果、莓果、魚與蔬菜所含有的生物素,也能使你的頭髮更強韌。 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如維生素B12及B6等,都是代謝必需的營養素,研究顯示這些維生素可以促進頭髮生長。糙米和全榖物等複合碳水化合物、鮭魚、深綠色葉菜類,以及海藻等都是良好的維生素B群來源。 【延伸閱讀:B群推薦品牌15款2024最新!B群怎麼吃、攝取量詳解】  除了補充以上所列的營養素之外,你也應該避免菸、酒,不只是為了秀髮,對你的健康也同樣有益。 2. 按摩頭皮促進頭髮生長 頭皮按摩可以幫助身體放鬆,也能促進頭髮生長。頭皮按摩不但促進毛囊的血液循環,也具有舒壓的功效,你可以依下列3個步驟幫自己做頭皮按摩,也可以找專業人士代勞。 先用你最喜歡的洗髮精和保濕產品,輕柔地清洗秀髮,頭髮濕潤的時候要更加留心,因為此時的頭髮比較脆弱。 用指尖輕輕地按摩頭皮,你可以先將手指伸直,再收回,然後持續數次。 用十指環繞著頭,按摩整個頭皮,每天至少一次,每次持續按摩三至五分鐘。(同場加映:頭髮濕濕可梳嗎?梳頭髮的好處看這邊) 3. 天然產品不傷髮 你可以將天然精油滴到頭皮上來按摩頭皮,椰子油、橄欖油、蘆薈膠或蜂蜜都可以刺激頭髮生長,這些產品都可以為頭髮帶來保濕效果,讓你的髮絲更柔順。(同場加映:頭髮分岔無光澤?7天然方式修護髮質) 4. 維持荷爾蒙平衡 荷爾蒙失調會造成掉髮、阻礙頭髮生長。壓力和睡眠不足都會影響荷爾蒙的平衡,因此你應避免承受過大的壓力,並保持充足睡眠來確保健康。(同場加映:別驚!頭髮整撮掉的 11 個原因分析) 5. 讓頭髮休息生長,避免過度做造型 吹、整、染、燙、拉直都會損傷你的秀髮,所以你應該避免過度或太頻繁的改變髮型,在完成頭髮造型後,請避免讓頭髮接觸灰塵、日曬或風吹。(同場加映:染髮風險必知!天然染劑安心自己來) 要讓頭髮長得快的關鍵,就是保持秀髮健康,避免頭髮受到傷害,而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則是不二法門。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探索更多皮膚健康類別

皮膚保養/清潔

看更多 皮膚健康 相關文章

其他皮膚疾病

紅斑性狼瘡會好嗎?初期症狀、壽命、原因及飲食禁忌一次看

26歲的李小姐天氣寒冷時,手腳經常發白,且走樓梯時很容易喘,咳嗽狀況也變比較為頻繁,原以為是氣溫較低所致,但在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了更棘手的全身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 究竟為何罹患紅斑性狼瘡?有哪些症狀?能透過那些方法控制紅斑性狼瘡所帶來的不適?《Hello 醫師》將為您一一解惑。 什麼是紅斑性狼瘡(SLE)?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常被簡稱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典型的全身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15~40歲的年輕女性,男女比例約1:9。 免疫系統是人體對抗疾病的重要防線,正常情形下,當有害的致病菌、寄生蟲入侵人體時,體內便會產生抗體來對抗它。然而,紅斑性狼瘡患者一旦發作,其免疫系統便無法正確區分敵我,反而將自己的細胞當成外來入侵的物質,體內自行產生抗體對抗自身的組織,「自己打自己」,進而侵犯全身各個器官,如皮膚、關節及腎臟等處,引起發炎反應。 紅斑性狼瘡的原因 目前醫學研究還未得知紅斑性狼瘡的確切原因,推測與先天基因異常、女性激素或情緒異常與外在因素如服用藥物、紫外線照射或病毒感染等有關。 紅斑性狼瘡初期症狀 紅斑性狼瘡初期症狀通常包括臉部皮疹、疲勞、脫髮及肺部和腎臟問題。症狀通常在15~44歲之間開始出現。然而,早期症狀可能很難發現,因為它們與其他疾病相似。 紅斑性狼瘡11大常見症狀 罹患紅斑性狼瘡,會造成許多器官遭到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引發多種症狀;依身體部位及發生的頻率,可分為以下11種: 全身性表現(95%):疲倦、發燒、體重減輕。 肌肉骨骼系統(95%):關節酸痛、關節炎、缺血性骨壞死。 皮膚(80%):臉部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掉髮、血管炎。 血液系統(85%):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脾腫大、淋巴節腫大。 神經系統(60%):認知障礙、情緒異常、癲癇、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 心血管系統(60%):心包膜炎、心內膜炎。(延伸閱讀:郭彥甫、劉道玄心好痛險喪命!心臟發炎引心肌炎、心肌內膜炎恐猝死中風) 呼吸系統(60%):肋膜炎、肋膜積液、肺炎、肺出血、間質性肺炎、肺出血。 腎臟(50%):蛋白尿、腎病症候群、腎衰竭。 腸胃系統(45%):腸出血、腸穿孔、噁心、腹瀉。 眼睛(15%):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 血栓(15%) 如何診斷紅斑性狼瘡? 若有出現上述症狀,應儘早至風濕免疫科就醫檢查;醫師會依據病患表現徵狀,作為診斷依據。只要在下列11點診斷標準中,符合至少4點,醫師便會將其診斷為紅斑性狼瘡: 臉頰蝴蝶斑 圓盤性紅斑 對光敏感(陽光曝曬後,皮膚的反應強烈) 口腔潰瘍(時常發作且不易治癒) 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 腎臟病變(尿蛋白超過每天0.5克或出現細胞柱體) 肋膜炎或心包膜炎(會引起胸痛或呼叫急促) 神經病變(癲癇、精神異常) 血液病變(溶血性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減少) 血液中出現DNA或SM抗體(自體抗體),或者梅毒血清反應偽陽性或紅斑狼瘡細胞(LE cell)陽性 抗核抗體(ANA)陽性 紅斑性狼瘡會好嗎?7大治療方法介紹 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醫師會視病患情況,以多種藥物搭配使用,減少單一藥物可能引發的副作用;若患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者,醫師則會透過手術進行治療。 目前因還未有治癒紅斑性狼瘡的藥物,僅能透過以下7大常見治療方法,緩解不適症狀: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可協助患者緩解肌肉與關節疼痛,但由於此類藥物對腸胃刺激大,應於飯後使用為佳,服用後須留意排便顏色是否變黑,若有腸胃不適應於就醫時告知醫師。 類固醇藥物:醫師多會使用類固醇藥物,為中樞神經系統遭侵犯、出現腎病變或血管病變的患者加以治療。(推薦閱讀:類固醇算不算藥物?5大種類人體也會自行合成) 奎寧類抗瘧疾藥物:奎寧類抗瘧疾藥物具有抗發炎、免疫調節及抗血栓的功效,服用後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及皮膚問題;服用高劑量或使用5年以上,還可能出現視網膜病變,須定期接受視力檢查。此外,若與類固醇藥物合併使用,則可有效降低類固醇劑量,以減少其副作用。 免疫抑制劑:如當腎臟病變、中樞神經病變的情形加劇時,醫師可能會使用免疫抑制劑,以抑制患者的自體免疫反應。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紅斑性狼瘡病患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可有效調節免疫反應,減少患者體內的抗體製造。 腎臟透析及移植:有些病人的腎衰竭現象並不能由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控制,此時需要利用透析方式,以排除血中廢物,最常見的為血液透析,俗稱洗腎,將導管接於病人動靜脈,再接於洗腎的儀器。假如病人無法脫離洗腎的生活,則要考慮腎臟的移植。大部份的狼瘡病人其腎炎都能由藥物控制得當,只有極少數因腎炎極其嚴重,才需要接受洗腎或換腎。 外科手術:紅斑性狼瘡患者若出現關節僵硬、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可接受外科手術,如髖關節置換術。 控制紅斑性狼瘡6大方法 紅斑性狼瘡患者只要平時能掌握以下6種方法,便可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復發的機會: 定期回診:定期回診就醫、接受治療,與醫師建立良好溝通,並對自己的疾病取得更多認識。 規律運動:紅斑性狼瘡患者平時應以瑜珈、游泳、騎腳踏車等可漸進式的運動為主,不僅能避免肌肉萎縮及骨質疏鬆,還可有效控制體重、改善情緒疲勞,並改善關節活動度。 均衡飲食: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下,平時應以低鹽及低脂飲食為主,並可適度補充維他命與鈣片。(延伸閱讀:2024鈣片推薦15款!解析鈣片何時吃、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注意體溫:由於紅斑性狼瘡患者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因此如果感覺身體熱熱的,應多加注意體溫;就診時,如果有發燒記得告知醫生,找出發燒原因。 避免懷孕:紅斑性狼瘡女性病患本身流產率會增加,且懷孕可能會誘導病情活性發作。因此,在病情尚未穩定前,懷孕對胎兒及母親皆具有危險性,一般會建議患者應待病情活性緩解至少半年後,再懷孕較為適當。 避免日曬: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為紫外線最強的時候,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若不得已需進行戶外活動,應穿著長袖衣褲、戴帽子,並塗抹防曬乳,以防皮膚長期遭紫外線照射,進而提升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同場加映: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是什麼?夏日防曬衣服挑選4大重點) 紅斑性狼瘡患者壽命 以目前醫療技術,只要及早診斷、積極配合治療與長期追蹤,多數紅斑性狼瘡患者都可擁有和一般人相當的壽命。 紅斑性狼瘡飲食禁忌:不能吃哪些食物? 苜蓿芽:因其含有左旋大豆氨基酸(L-canavanine),會增加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反應,而引發或加重病情。 感光蔬菜:如香菜、芹菜及九層塔等感光蔬菜,也應避免食用過多,以免引起光過敏反應。 酒精:過量的酒精容易造成體內細胞受傷、誘發發炎反應,建議飲酒前先與醫師討論。 紅斑性狼瘡可以喝咖啡嗎? 咖啡屬於鉀含量較高的飲品,若紅斑性狼瘡患者有血鉀偏高的狀況,則須避免喝咖啡。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其他皮膚疾病

長濕疹原因有哪些?症狀不只發癢、紅腫,教你4妙招改善濕疹

濕疹多無致命危險,但卻相當難以根治,每當症狀發作時,總讓人發癢難耐、十分惱人。而且濕疹種類繁多,更讓許多患者摸不清頭緒,甚至可能因反覆發作而放棄治療。 《Hello醫師》將會介紹濕疹的主要原因以及濕疹最常引發的症狀,幫助您判斷並積極接受治療,以盡早改善濕疹症狀,以及到底要用什麼方式、才能有效預防甚至是改善濕疹。 8種常見的濕疹類型 濕疹(Eczema)是「引發皮膚紅腫、發炎的皮膚病」總稱,它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依照不同的症狀,大概能分成以下8種類型: 手部濕疹:手部濕疹的症狀多樣,最常見的就是在手掌上長水泡、破裂容易流膿的「汗皰疹」以及由於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而導致手掌龜裂脫皮、紅腫疼痛的「富貴手」。 錢幣狀濕疹:又稱錢幣狀濕疹性皮炎,患部會生出如硬幣狀的圓形紅斑,甚至起疹子、水泡、流膿,通常因對特定細菌或其他物質(如金屬)過敏,或因蚊蟲叮咬搔抓而引發此症。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好發於兒童,患者手肘、膝窩、腕部等關節處以及胸口會出現乾癢、紅腫症狀,若是搔抓則會導致破皮、滲出液、結痂等慢性濕疹性病狀,大部份病童會在10~12歲前慢慢痊癒,只有少數人會持續至長大成年。 接觸性皮膚炎:可能因皮膚接觸過敏原或刺激性物質而引發,紅腫和發癢是此類皮膚炎的典型症狀,若患者不停搔抓或持續與過敏原和刺激物接觸,也可能形成水泡、引發脫皮、起疹等症狀。(延伸閱讀: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神經性皮膚炎:又稱慢性單純苔癬,好發於過敏性體質或因心理壓力而引發,但不具傳染力。病患會因搔癢而不斷反覆搔抓,導致患部出現如皮革或鱗片般的腫塊,可能呈紅色或是比膚色更深的顏色。 鬱滯性皮膚炎:因為腿部靜脈血栓以及外傷導致靜脈功能不全所引起,會使得小腿下方出現紅腫、濕疹,嚴重的話會導致鬱滯性潰瘍或是靜脈潰瘍。 汗皰疹:多發生於患者手指、腳趾的側邊,急性期會出現散佈型的小水泡,使患者奇癢難耐,不慎抓破會流液,並增加細菌感染風險;而若是反覆發作,則容易轉為慢性,水泡也可能變得比較不明顯,轉為出現乾燥、發紅、脫皮、疼痛等症狀。 脂漏性皮膚炎:患者的患部會出現明顯發紅與脫屑現象,好發於頭皮、鼻側、眉毛、胸部與頸部等區域,引發原因可能與皮屑芽孢菌(Malassezia,或稱馬拉色菌)感染有關。(延伸閱讀:不勝其癢!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與改善) 濕疹常見症狀:紅腫、發癢、水泡、起疹 儘管濕疹種類看似眼花撩亂,但多數濕疹患者皆會出現類似症狀,例如患部起丘疹、紅腫發癢、起水泡,不慎抓破還會流出組織液,而皮膚若是長期處於濕疹的狀態,皮脂膜會因受損,而導致皮膚保水性下降,變得乾燥並出現皮膚增厚、脫皮等症狀。 依照濕疹發作時間長短以及症狀,又能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 急性濕疹:發病迅速,出現紅斑、丘疹、膿液、糜爛、結痂等各型症狀依序出現,常因劇烈搔癢而搔抓破皮,使病況加重。 亞急性濕疹:在急性濕疹症狀減輕後,患部皮膚型態會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若是抓破仍會導致皮膚靡爛流出組織液。 慢性濕疹: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後所致,患處皮膚乾燥增厚,外觀色素暗沉出現暗紅色等膚色。 引起濕疹的3種原因:免疫、環境、遺傳 目前醫學界對於濕疹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是大致可歸納出了3個與濕疹高度相關的原因: 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濕疹容易因外界的過敏原引起,如病毒感染、塵蟎、花粉、黴菌、羊毛等等傳統被認為會引起過敏的因子。天氣變化大,也容易刺激患者的皮膚。部分研究指出,食物也有可能是過敏原。如:牛奶、小麥、貝類、魚類。此外,化學藥劑等含刺激性物質的日常用品或清潔劑也可能引發濕疹。(推薦閱讀:為什麼有過敏反應?認識過敏原因和過敏Say ByeBye) 遺傳:若是家族有花粉過敏、氣喘、濕疹的病史,那麼小孩將會有更高的可能性罹患濕疹。 免疫失衡:工作壓力、飲食習慣或是心理狀態,都有可能引發免疫功能失調,容易造成皮膚發炎,進而導致濕疹。 濕疹治療方式 一般而言,濕疹患者通常會先接受外用藥物治療,以緩解發炎症狀,以下是常見能有效治療濕疹的藥物: 滋潤劑:滋潤皮膚,使其有充足水分,降低搔癢以及不適感。 類固醇:分外用及內服,是治療最有效的藥物之一,但對於患者有許多副作用,如:皮膚萎縮、變薄、皮膚色素改變、長毛、影響荷爾蒙分泌等,切勿自行塗抹,須與醫師討論,方能有效控制病情。(延伸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非類固醇藥劑:其他能治療濕疹的藥物,且不會造成類固醇藥劑的副作用,如:抗生素、局部塗抹免疫調節劑藥膏等。 組織胺:組織胺可對患部止癢,令患者不因搔抓而造成傷口二度傷害,但僅能短暫控制病情,並無法根治。 另外,針對反覆發作的濕疹,醫生也會視情況為患者進行「光照療法」,透過紫外線光照控制並減緩病情,能夠有效降低服用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4招改善濕疹 對於濕疹患者而言,除透過醫生開立的藥膏或是口服藥改善情形,平時皮膚保健也相當重要,因此《Hello醫師》提供以下4點改善建議,幫助你盡早擺脫濕疹的不適: 控制飲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咖啡因、辛辣、高油食物等等,並多攝取蔬果,穩定免疫系統,減緩濕疹症狀。 擦去汗水:汗水會引發濕疹惡化,若是天氣較熱皮膚容易出汗,不妨隨身攜帶面紙,以保持患部不會因此受到刺激。 以乳液保養:由於濕疹會導致皮膚的角質細胞失水,使得肌膚增厚、乾糙、起屑。為避免此情形,建議洗澡後或是睡前在皮膚塗抹乳液,能夠幫助角質細胞回復健康,並改善濕疹。若乾癢情形十分明顯,或是患部經常得碰水,則應不定時塗抹乳液,以防止患部過於乾燥而脫屑。(延伸閱讀: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避開過敏原:避免皮膚接觸到過敏原或刺激物質,如香水、化妝品、清潔劑等,也能改善膚況、降低罹患濕疹可能。另外也建議民眾可使用溫和或天然的沐浴乳、洗潔精等,以減少皮膚所受的刺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不明原因皮膚癢怎麼辦?5大潛在原因公開,2方法緩解皮膚癢

皮膚搔癢沒什麼大不了,但有些人卻會因此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不堪其擾,甚者更不知其原因。皮膚癢一定是皮膚問題嗎?讓《Hello醫師》帶您探悉皮膚不明發癢的原因,有哪些疾病也會造成皮膚癢。 身體皮膚癢的原因及徵狀 皮膚沒有「癢覺」的受器,感到癢是位於表皮基底細胞的游離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傳到大腦皮質產生癢的感覺;癢覺和痛覺的處理途徑相同,有些人搔癢時可能還會伴隨著些微刺痛。 皮膚癢時,可能會出現紅腫、紅疹、水泡、皮膚乾癢龜裂或掉白色乾屑等徵狀。抓得越劇烈,癢感會越來越強烈;這些症狀若持續超過6星期,即可能為「慢性皮膚搔癢症」。(延伸閱讀:胯下癢抓不停?搞懂胯下癢5原因、不亂擦藥膏,及早跟「該邊癢」說再見!) 不明原因皮膚癢?5大可能原因一次看 皮膚會不明發癢可能是單純碰到過敏原,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蕁麻疹等都會讓皮膚發癢、紅腫;皮膚太乾燥也會發癢,有些疾病也會造成皮膚搔癢: 皮膚疾病: 如皮膚炎,或濕疹、牛皮癬、汗皰疹,都會讓皮膚癢。 內科疾病: 肝炎、膽汁淤積、尿毒症、洗腎患者、慢性腎衰竭、貧血、糖尿病、淋巴瘤、骨髓瘤、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等疾病也可能造成皮膚癢;這類疾病較為嚴重,建議求助家庭醫學科或一般內科。 神經系統疾病: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多發性硬化症都會讓皮膚感到搔癢;可至皮膚科或神經內科請醫師協助。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也有皮膚癢的問題,如焦慮症或憂鬱症。 過敏: 接觸到特定成分的化妝品、藥物、清潔用品或被蚊蟲叮咬,會讓皮膚過敏產生癢感。 皮膚癢怎麼辦?2方法緩解 改善皮膚搔癢可分成日常生活與藥物治療: 日常生活: 生活環境保持通風涼爽 避免過度清潔或試用過熱的水洗澡 衣物材質要通風、排汗 皮膚要做好保濕 藥物治療 局部搔癢時可用皮質類固醇,不同部位採用不同強度的類固醇來塗抹。情況有改善就要減少使用頻率,避免出現抗藥性或是副作用。採用口服的抗組織胺、口服類固醇、抗憂鬱劑也是常見的診療,不過口服類固醇容易出現全身性的副作用,要謹慎使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勤洗手皮膚竟乾裂又搔癢?皮膚乾燥要注意,掌握7招找回水嫩肌膚

無論是一般社交場合的握手,或是和伴侶有親密接觸時,碰到乾裂或甚至是脫皮掉屑的皮膚,可能都會不禁讓人倒胃口吧!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情況,《Hello醫師》以下將介紹皮膚乾燥的原因、症狀以及對付乾燥肌的保養撇步。 造成皮膚乾燥的3大原因 1. 環境和遺傳因素都可能導致皮膚乾燥 皮膚乾燥多半是受到環境因素,或遺傳性皮膚病影響,或者也可能受2者同時影響。而其中的環境因素,包含了以下4種情況: 氣候:溫帶國家的冬天,因為氣溫及濕度都很低,所以肌膚的保濕能力會顯得不足,讓皮膚呈現偏乾的狀態。而如果是在沙漠地區的話,無論氣溫高低,都是非常乾燥的。 開暖氣機:使用暖氣功能的機器,如中央空調、暖氣機或壁爐時,或甚至用柴燒爐,都會使空氣中的濕度降低,進而可能導致皮膚變乾。 洗熱水澡:洗熱水澡雖然有助紓壓和放鬆,但卻不利於肌膚保濕,因為熱水會帶走皮膚上的油脂和水分,造成皮膚乾燥和龜裂。 清潔劑成分:大部分的沐浴乳、洗髮精、清潔劑和肥皂都含有去油效果,過度清潔或是使用去油效果太強的清潔劑時,可能就會造成皮膚乾燥。 2. 皮膚炎也會使皮膚變乾燥 知道造成自己皮膚乾裂的原因,可以更輕鬆地改善膚況和預防再次發生,除了環境因素,某些皮膚問題,例如皮膚炎 (Dermatitis)也會使皮膚變乾,例如: 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 刺激性接觸皮膚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過敏性接觸皮膚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延伸閱讀:為什麼有過敏反應?認識過敏原因和過敏Say ByeBye) 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 Eczema) 3. 其他造成皮膚乾燥的原因 如牛皮癬(Psoriasis)、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也都可能使皮膚變乾,但並非所有的患者都會出現皮膚乾裂的症狀,只是機率比較高而已,而這也與其他風險因素,如年齡或職業這2者有關: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就會容易出現皮膚乾裂的症狀。平均來說,40歲以上的成人,超過50%的人都有皮膚乾裂的問題。 職業:有些職業屬性,如護理人員和髮型師,因為工作需要而經常碰水,增加皮膚乾燥的機會。而泳池的救生員或游泳選手,也會因為頻繁接觸氯化水(Chlorinated water)也容易發生皮膚乾裂。 皮膚乾燥的6大症狀 皮膚乾燥(Xerosis,又稱乾燥症)通常會造成一些不適,症狀包含: 皮膚緊繃,尤其是淋浴或游泳後。 皮膚看起來或摸起來粗糙。 皮膚搔癢。 輕至重度的掉屑、龜裂或脫皮。(延伸閱讀:手部持續發癢脫皮?小心富貴手找上門) 皮膚灰白暗沉。 發紅或發炎。(推薦閱讀:容易臉紅的皮膚炎~這樣改善酒糟鼻) 皮膚乾燥的併發症 與其他疾病相同,如果沒有及時做出適當的處置或治療,而後出現的併發症可能讓皮膚狀況更糟糕。當皮膚上已經出現的細紋,則可能會演變成更深的裂痕,並導致出血。因為皮膚是保護身體不受有害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如果皮膚上有乾裂出血的裂縫,遭到細菌感染時,就容易變為如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等續發性細菌感染(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s)的狀況,這時如果又沒有接受妥當處理和治療,可能會惡化並造成危及性命的疾病,例如敗血症(Sepsis)。 哪時候該看醫師? 若您發現皮膚出現了以下這些問題,最好盡快請專業醫師診治: 已經多加照顧和保養,但皮膚狀況卻仍未改善。 皮膚開始嚴重泛紅,或出疹子的範圍擴大。 皮膚乾燥搔癢的程度,已經影響睡眠。 因為抓皮膚,而導致皮膚潰瘍或感染。 大面積的龜裂或脫皮。 肌膚乾裂是可以治癒的,醫師通常會開一些藥膏、乳霜或乳液,大家也別過度擔心,但還是不要輕忽肌膚帶來的不適,以及可能造成的併發症,應好好照護皮膚的健康唷! 7招預防和治療乾燥肌膚 塗抹乳液或使用其他保濕產品。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且洗澡時間盡量不要超過25分鐘。 使用具有保濕功能的沐浴乳或肥皂。 冬天增添衣物、加強保暖。 洗東西時戴上手套。 多喝水。 儘量避免抓乾燥的皮膚。 寶寶也要護膚!照顧5要點 不只大人要保養皮膚,寶寶也需要喔!因為他們的肌膚細緻又敏感,必須好好照顧,以下是寶寶肌膚保養的5大要點: 常換尿布:寶寶如果長時間穿著髒尿布,會引起尿布疹,所以要經常替寶寶換尿布,預防皮膚發炎。每次換尿布時,請幫寶寶擦上嬰兒乳霜,並順便留意他們的便便和尿液的狀況。(尿布推薦: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適量的保濕產品:皮膚健康的寶寶,並不需要太常使用保濕產品,但是當外出,或是必須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時,就需幫寶寶擦保濕產品,可選擇無香精、無色素的保濕產品,以免刺激寶寶的皮膚。 幫寶寶擦口水:寶寶的口水可能會刺激皮膚,尤其是當唾液反覆在皮膚上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對皮膚更不好,因為這些水分在揮發的過程中,會帶走表皮的水分,使得皮膚更乾燥,因此建議隨時幫寶寶擦拭流下來的口水。 穿著舒適的衣物:替寶寶挑選衣物材質時,記得選擇能讓肌膚保持透氣的。有些衣服的材質,如羊毛等,可能會刺激寶寶的皮膚,而柔軟又透氣的棉質,才最適合寶寶。 注意洗澡水和沐浴乳:寶寶每天要洗5~10分鐘的澡,洗澡時要注意室內溫度,溫度太高的話,容易使皮膚流失水分。另外,避免使用一般的肥皂來幫寶寶洗澡,因為那些肥皂所含的化學物質,可能會使寶寶細嫩的皮膚乾燥龜裂,建議選擇成分溫和的清潔產品,如無皂鹼的嬰兒沐浴乳。(同場加映:寶寶皮膚柔嫩脆弱 肥皂清水保養就夠)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吃益生菌有用?海鮮、牛奶要忌口?飲食重點完整看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皆飽受乾、癢所苦,需長期服藥才能控制疾病;網路上有文章提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需少吃雞蛋、海鮮或牛奶,否則症狀可能會加重;究竟異位性皮膚炎是否需忌口?飲食該如何控制才能改善症狀?吃益生菌有沒有幫助?《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海鮮、牛奶要忌口?異位性皮膚炎飲食迷思破解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50~80%患者合併有異位性體質,也就是俗稱的過敏體質,因此可能會對特定食物產生過敏反應;然而,並不是每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有食物過敏,即使有食物過敏,也未必對海鮮或牛奶過敏。 食物過敏的反應通常十分明顯,吃後約1~2小時就會出現過敏反應,多數過敏患者即使未接受過敏原檢測,也知道自己對特定食物過敏;因此,若懷疑某些食物可能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最好的方法是前往醫院接受過敏原檢測,透過醫師診斷、檢測報告來判定自己是否對特定食物過敏,確定之後再加以忌口。 然而,判讀過敏原檢測結果也要小心;有時過敏原檢測顯示自身對特定食物過敏,實際上,該食物卻不會引起過敏反應,例如測出來對蝦子過敏,但受測者過去吃蝦子卻沒有任何症狀;也有可能過敏原不包含蝦子,實際上,受測者吃蝦子卻容易皮膚癢、流鼻水;前者可能是因為身體已經產生耐受性,後者則是檢測項目或內容無法測出過敏原;所以食物過敏仍需由個案病史、臨床症狀來判斷過敏原。(延伸閱讀:過敏原檢測有用嗎?測越多越好?檢測過敏原前先看這篇) 皮膚過敏吃什麼?異位性皮膚炎的飲食重點 異位性皮膚主要因為外在環境變化,例如塵蟎、花粉或冷熱變化,或是吸入過敏原而發病,因此平時除了加強環境清潔、濕度與溫度的控制,以及生活照護外,僅需避免會明顯誘發症狀的食物。 常見的致敏食物包括: 花生 堅果 巧克力 帶殼海鮮 魚 牛奶 蛋 再次提醒,並非每個人都會對上述食物過敏,建議依照實際的食用狀況、醫師診斷及過敏原檢測來判定,避免因噎廢食、營養失衡。 其次則需少吃富含組織胺或容易誘發組織胺釋放的食物,以減少過敏反應: 肉類、魚類 加工肉品(香腸、火腿) 乳製品(起司、優格) 醃漬食物 罐頭食物 酒類或酒精類食物 番茄醬或香料 茄子 南瓜 香蕉 鳳梨 柑橘類水果 異位性皮膚炎吃益生菌有用嗎? 過去有研究發現孕婦食用LGG益生菌,雖能降低小孩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卻會提高小孩罹患過敏性鼻炎、氣喘的機率,顯見目前益生菌對於改善異位性疾病(濕疹、鼻子過敏及氣喘)仍未有充足證據證明有用。 在治療方面,建議仍以藥物及日常照護為主,不可以益生菌取代藥物。(延伸閱讀:鼻子過敏吃益生菌有用?益生菌迷思破解、過敏兒家長必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防曬多久補一次? SPF愈高愈有效?公開防曬乳的安全守則與迷思

或許你曾聽過「皮膚黑的人不用擦防曬乳」這樣的說法,但其實無論任何年齡、性別或種族,平時除了可藉由撐陽傘、戴帽子等方式,來達到防曬效果外,也建議使用防曬乳進一步保護我們免受紫外線傷害。對此,澳洲癌症委員會(Cancer Council Australia)也證實防曬乳能避免皮膚癌,《Hello醫師》將於本文列出使用防曬乳安全原則,以及民眾常會有的3大迷思。 防曬乳有2種:SPF至少要有30 想要正確防曬,首先當然得選對防曬乳,一般將其分為物理與化學性2種,前者就像保護膜,能使照射在皮膚上的陽光被折射,降低曬傷機率,適合有敏感性肌膚的人使用;後者可理解成吸收太陽光的「海綿」,包含的活性成分可能有二苯甲酮(Oxybenzone,類似雌激素的合成激素)、水楊酸辛酯(Octisalate)、奧克立林(Octocryle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阿伏苯宗(Avobenzone),以及甲基水楊醇(Homosalate)。 防曬乳除了應含有UVA(Ultraviolet Radiation A)和UVB(Ultraviolet Radiation B)保護皮膚,其中的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也須至少達30以上,並有防水效果,才可稱得上是一款優秀的防曬乳。不過,愈高的SPF規格並不代表無敵,如果因此誤以為在豔陽下活動很安全,當回過神時,皮膚可能早已曬傷。 此外,為迎合消費者的便利性,有些防曬乳會加入防蚊蟲或保濕等配方,但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簡稱AAD)建議民眾購買防曬乳時,最好還是以僅具防曬功能的種類為主,有其他需求再選擇使用相對應的產品,因為防曬乳可大量地使用,但防蚊液卻要謹慎少量。 含維生素A的防曬乳要避開!擦35毫升才能有效防曬 另外,根據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的資料,防曬乳成分中應避免含有維生素A的成分,避免選購成分標示有視網醇(Retinol)或視黃醇棕櫚酸酯(Retinyl palmitate)的商品。至於含二苯甲酮的商品,也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它能穿透皮膚,干擾身體內分泌系統。 建議應購買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麥素寧濾光環(Mexoryl SX,又稱依莰舒),或3%的阿伏苯宗的防曬乳為佳,才能保護肌膚不受UVA輻射傷害。 其實,我們每天都需要擦防曬乳,因為太陽無時無刻都在放出有害紫外線,即使在陰天仍有80%的紫外線仍能傷害人的皮膚,加上水、沙和雪都會反射陽光,因此防曬絕對是必要的。以一般成人而言,擦1次防曬乳大約要35毫升的量才夠,記得所有衣物未遮擋的部位都應該擦上防曬乳。若您不想浪費過多防曬乳,建議您可以選擇長袖長褲,增加衣物來遮擋陽光。此外,因為你不可能在眼睛塗抹防曬乳,所以建議也應配戴太陽眼鏡避免眼睛受傷。(同場加映:小心紫外線!曬傷脫皮4招保護皮膚) 防曬多久補一次?3大常見的防曬迷思 出門擦防曬乳需要注意有效時間,若在陽光下超過2小時,請記得要再擦1次,因為當我們在活動時,會造成排汗或衣物摩擦,使得防曬乳的化學成分也會跟著降解,漸漸失效。以下舉出3點常見防曬迷思,呼籲民眾勿輕信,有任何疑慮就向醫師洽詢了解: 防曬乳不能每天用:基本上,能在架上販售的防曬乳大多都經過一層層的安全把關,才能出售給消費者,所以每天使用防曬乳並不會有什麼問題,若經常身處紫外線很高的環境,反而多多使用才安全。 防曬乳會干擾維生素D攝取: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刻意去曬太陽來獲取身體一日所需的維生素D,根據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所(QIMR Berghof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防曬乳的使用與否和維生素D攝取量沒有太大的關係。 中年防曬效果低: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行為科學的資料,做好防曬工作可以避免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由於這類因長期曝曬引發的皮膚病變,並且減慢皮膚老化速度。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是什麼?夏日防曬衣服挑選4大重點

除了防曬乳有防曬係數外,衣服其實也有自己的一套防曬係數。紫外線防護係數(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 ,簡稱UPF)是用於測量衣物防護紫外線穿透能力的係數。 一般標準的防曬衣物的UPF需至少大於30,才會給予防曬認證,衣物UPF 50的衣物能阻絕98%的陽光,換句話說,只有2%的紫外線能接觸到皮膚。UPF數值愈高,便能阻擋更多紫外線抵達皮膚。(推薦閱讀:曬傷5次罹癌風險加倍!認識紫外線與皮膚癌的關聯) 以下為UPF的防曬等級與紫外線的穿透率: UPF 15~24:保護能力良好,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為4.2~6.7%。 UPF 25~39:保護能力優秀,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為2.6~4.1%。 UPF 40~50+:保護能力卓越,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2.5%。 防曬衣服挑選4大重點 雖然高UPF衣物可保護皮膚不曬傷,但因衣服的布料和顏色的不同,保護效果也會不一樣,以下為防曬衣物挑選4大重點: 布料:織物密度高的布料,防曬效果會比稀薄的好,如聚酯、尼龍、牛仔布、帆布、合成織維、羊毛及蠶絲等,而防曬效果較差的布料有棉織、亞麻、嫘縈與大麻纖維。部分織物廠商會在衣物製作過程中添加特殊化學藥劑,如光學增白劑(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簡稱OBAs)和染料,藉此吸收紫外線。 鬆緊:寬鬆衣物的防曬效力較合身衣物好,合身衣物容易因為拉扯,使布料纖維撐開,造成紫外線更容易接觸皮膚。不過選擇寬鬆衣物時,別挑布料薄透的衣服。如果用布料遮住光線,光線一下就透過了,代表防曬效果低。 顏色:衣物顏色愈深,愈容易吸收太陽光,因此防曬表現愈好,但此作用真正的功效其實是來自於防紫外線的染料,其濃度愈高,能干擾的光線就愈多。 濕氣:一般而言,潮濕衣物的防曬效果較低,若穿著濕衣服曬太陽,皮膚會接觸相對較多的紫外線。(同場加映:身體狀況要注意!補水防曬抗熱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防曬噴霧有風險?4要點教你安全使用不曬黑

大熱天出門要如何保護皮膚不曬傷,除了可以用衣物和帽子遮陽之外,最關鍵的還是要適時使用防曬乳,而在選購時,到底該選塗抹的防曬乳、防曬霜,還是防曬噴霧呢?講求快速又方便的人,通常會選擇噴霧防曬,但是比起防曬乳,防曬噴霧雖然較為方便,卻存在一些潛在風險,《Hello醫師》將於本文介紹防曬噴霧的4要點,教你如何安全使用不曬黑。在此提醒,噴霧防曬並非不好,而是應知道每種產品的特色、效果和安全性,才能正確防曬唷! 1. 成分吸入恐引過敏 多數的防曬產品都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化學名字為 TiO2,也稱作氧化鈦或鈦白粉)的奈米粒子,而這些粒子有助於反射太陽光,且接觸皮膚是安全的,但若是使用防曬噴霧噴灑於皮膚時,因為質地較為細小,容易被吸入體內,引發過敏反應及氣喘(Asthma),或從肺部侵入血管,進而造成其他器官的傷害。(推薦閱讀:為什麼會曬傷?剖析紫外線的科學原理)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 FDA)提醒,防曬用品千萬不可直接噴在臉上,塗抹時也要避免接觸到眼睛和嘴巴。 2. 避吸入噴霧先塗抹 使用噴霧劑時,噴出的涵蓋範圍很廣,若附近有人,恐怕會不小心吸入噴劑,如果身旁有小孩,則更需要小心,因為小孩更容易在四處移動和玩耍,而奈米粒子可以輕易地被吸入呼吸道中。使用防曬噴霧較安全的方式,是先噴在手,然後在手上抹開,才塗在皮膚上,即使產品告訴你方便不需塗抹,但仍建議均勻抹開,以確保防曬效果更好。 3. 避開火源防燒傷 使用防曬噴霧時,請不要處在有風的環境,因為它無法讓防曬工作做得到位,更糟的是,你可能還會不小心吸入防曬噴霧釋放的化學粒子。另外,由於市售密封金屬罐裝之噴霧劑型產品內含高壓氣體,在高溫下可能有燃燒的風險,所以使用時應選擇於通風場所為佳,並遠離火源及高溫處,以避免防曬噴霧內含的易燃成分造成灼傷,即便已經噴灑完畢,但在皮膚尚未完全乾燥前,短時間內仍須遠離火源,才可確保使用安全。(同場加映:酒精會爆炸!使用酒精燈的安全3原則) 4. 防曬用量不夠多 根據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資料,大部分男性使用防曬產品時,用量普遍不足,使用防曬乳或防曬凝露的話,至少要2到3茶匙才夠覆蓋全身;防曬噴霧的話則是每個部位定點噴6秒,或是噴到看見皮膚表面已有噴劑液體的光澤為止。不過保險起見,建議還是買塗抹式的防曬乳、防曬霜或防曬凝露,且挑選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簡稱 SPF)30以上的產品,防曬的效果比較強和徹底。(同場加映:小心紫外線!曬傷脫皮4招保護皮膚)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消除黑斑方法有哪些?公開黑斑原因及治療方法,掌握5招有效預防

50多歲的張媽媽最近起床照鏡子,常覺得臉上的黑色斑點十分不美觀,之後參加朋友聚會又聽聞有人透過雷射治療去除黑斑,效果非常不錯,所以一心想變美的她,也決定去皮膚科進行黑斑治療。 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形成黑斑?皮膚有黑斑又該如何消除?能透過何種方式預防?就讓《Hello醫師》於本文為你一次說明! 為何會有黑斑?3大成因一次看 當皮膚黑色素代謝不良,沉澱於皮膚內部,便會形成黑斑,包含日曬在內,以下3種情形皆可能促使黑色素沉澱,提高皮膚長黑斑的機率: 受到陽光過度日曬:當皮膚受到紫外線中的UVA與UVB照射時,肌膚表皮基底層中的黑色素細胞就會受到刺激,加速製造黑色素,並促進黑色素細胞製造黑色素的能力,因而長出黑斑。 內分泌失調:壓力過大、身體疲倦或睡眠不足時,容易因內分泌失調而提高黑斑生成率。 女性荷爾蒙改變:當女性月經來潮前,體內也會大量分泌黃體素,刺激黑色素分泌旺盛,而女性於懷孕期間、口服避孕藥及更年期過後,也較容易於皮膚發生黑色素沉澱的情形,因而長出黑斑。 臉上到底長的是哪種斑?常見黑斑6種類一次搞懂 黑斑的種類繁多,一般可分成以下6種類型: 雀斑(Freckles):雀斑發生的年齡較早,會產生許多小於0.5公分的小斑點,顏色從淡褐色到咖啡色都有,常分布在兩頰及鼻子上,且特別容易生長在皮膚較白晢的女性臉上,而其生成原因主要與日曬有關,隨著日照的強弱,顏色會出現深淺變化,通常在夏天黑斑顏色會較為明顯,冬天則會有所改善。 曬斑(Solar lentigines):經常出現在陽光易曬到的部位,包括臉頰、小腿後側、胸前、手臂外側及手背,而曬斑的外觀通常為黑褐色斑點,好發於30~40歲的患者。(延伸閱讀:曬黑怎麼辦?公開3大皮膚美白方法,帶你找回白皙透亮的肌膚) 肝斑(Melasma):肝斑與肝功能不好或肝病無關,其命名來自於斑點如「肝」般的顏色,通常是因懷孕或服用避孕藥後,女性荷爾蒙或體質改變所致。 肝可分為淺褐色的表皮型、灰藍色的真皮型或位於表皮真皮層的混合型肝斑,好發於臉頰及額頭,外觀就如同蝴蝶一般,對稱分部在臉頰2側,即便經過治療仍容易復發。 咖啡牛奶斑(Café-au-lait macules):屬於胎記的1種,為多發性神經纖維瘤,顏色就像咖啡牛奶般,大小約0.2~2公分,可以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顴骨母斑(Hori's nevus):顴骨母斑位於皮膚的真皮層,好發於20~40歲的東方女性,其生成原因與與體質較為相關,而非日曬造成。顴骨母斑最早可能從青春期開始於顴骨2側生長,外觀多為小點狀,顏色則偏向藍黑色斑,且隨著年紀增長,範圍會逐漸擴大。 太田氏母斑(Nevus of Ota):太田氏母斑與咖啡牛奶斑一樣是胎記的1種,外觀為深藍色斑塊,且多位於眼睛四周的皮膚及眼白,隨著年紀增長,顏色及範圍還會因此加深、擴大,直到成年後才會停止擴大。 黑斑如何消除?公開黑斑常見的2大治療方法 由於黑斑成因不盡相同,如果因美觀而選擇去除黑斑,應先至皮膚科就診,經醫師診斷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治療,通常要搭配藥物、雷射等療法多管齊下,才能將黑斑從皮膚上有效去除,以下為幾種黑斑的常見治療方法: 1. 去斑藥膏 醫師可能會開立內含A酸、對苯二酚、杜鵑花酸或果酸等成分的去斑藥膏,替患者來治療黑斑,但塗抹去斑藥膏僅有淡化斑點的功效,多數黑斑仍須經由多次雷射才能有效去除。 2. 雷射治療 接受雷射治療是最能有效去除黑斑的方法,而目前較為常見的雷射方法,則包括紅寶石雷射、銣雅各雷射及亞歷山大雷射,3者的波長皆不相同,所以必須先經醫師診斷為何種黑斑,才能選擇適合的雷射類型,以利提高除斑效果。 然而,接受雷射治療後的患部常會形成結痂,所以患者應注意皮膚護理,建議可塗抹修護霜或醫師所開立的抗生素藥膏,以避免傷口發炎。一般而言,在雷射後的5~7天後,皮膚上的痂皮就會自然脫落及自行修復,請勿在傷口尚為完全癒合時,便自行用手摳掉痂皮。   5招預防黑斑長滿臉! 做好防曬:想預防黑斑產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防曬工作,建議出門應先擦好防曬乳,白天出門可撐陽傘、配戴帽子或穿著長袖衣物避免陽光直射,並盡量避免於早上11點至下午3點之間外出。(延伸閱讀: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是什麼?夏日防曬衣服挑選4大重點) 此外,從事戶外運動或處於室內照得到太陽的地方時,由於身體可能會大量出汗,所以也應適時補擦防曬乳,以維持足夠的防曬效果。 適度使用美白化妝品: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含麴酸、胎盤素、維生素C、甘草精華等具美白作用成分的化妝保養品,可用來預防和淡化黑斑。建議平時可養成在早晚皮膚保養中使用這類產品的習慣,但應避免塗抹來路不明的化妝品,選擇檢驗合格有衛生署字號的產品。另外,卸妝時也應徹底清潔,才可避免長出痤瘡。 擁有充足睡眠:每天應至少睡足7~9小時,不要熬夜,並保持心情愉快,有助維持免疫與內分泌系統穩定,預防黑斑生成。(推薦閱讀:晨型人或夜貓子?只要睡夠睡好都OK!給需早起者的6大建議) 在室內或體育館運動:從事室內運動(如游泳、跑步或有氧舞蹈)可避免紫外線照射,還可消除壓力、促進血液循環,使肌膚進行新陳代謝,預防黑斑的產生。 少吃或塗抹會導致皮膚光敏感的食物:如香菜、九層塔、芹菜、檸檬、薄荷、龍牙草、無花果、紅蘿蔔等內含感光物質的食物,都應盡量避免將其塗抹於肌膚或過度食用,才能降低皮膚敏感及長出黑斑的機率。(同場加映:夏天曬太陽皮膚發癢、起紅疹?小心紫外線引發光過敏!6大症狀你中了嗎)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屁股癢要擦什麼藥?肛門濕疹的原因?3招有效預防肛門濕疹

台灣夏季炎熱潮濕,好發各式皮膚疾病,其中最常見的疾患之一莫過於濕疹。濕疹可能出現於各部位,如手部(富貴手)、頭部(脂漏性皮膚炎),更令人不安的是,濕疹也極有可能出現在肛門。 由於肛門為排出糞水的器官,所處位置悶熱潮濕,加上個人清潔習慣不佳或衣著過緊、不通風等原因,就易出現紅、癢、刺痛等濕疹症狀。但有時肛門癢卻又未必是濕疹,那會是什麼?《Hello醫師》就和你一起從肛門癢的症狀認識濕疹,了解可能發生的疾病,一次告訴你造成肛門濕疹的原因、症狀、治療及如何在夏天預防肛門濕疹找上門。 肛門癢就是濕疹? 肛門搔癢的原因繁多,臨床上就有一病症為「肛門搔癢症」。泛指所有因感染、皮膚病、肛門疾病及生活習慣等因素引起的肛門搔癢。若長期受肛門搔癢所苦,建議應前往大腸直腸科安排檢查,以免誤判病症或亂用成藥止癢,反倒有久病不癒或日漸惡化的風險。 肛門癢有可能不是濕疹,是痔瘡! 一般人多認為痔瘡的症狀為流血、肛門痛,但其實痔瘡也會造成肛門癢。以痔瘡發病的部位來說,內痣會因發炎腫大,擠壓肛門皮膚,並滲出組織液,使肛門濕黏發癢;外痣則會直接摩擦肛門皮膚,造成癢、痛等症狀,因此若屁股癢,建議就醫檢查清楚最安心。 為什麼肛門會有濕疹? 濕疹(Eczema​​)是指當皮膚出現發炎、紅腫的反應,一般可分為夏季濕疹與冬季溼疹。 夏季濕疹因天氣炎熱,大量汗水及皮屑累積於皮膚皺摺處,如腋下、胯下及肛門等,長期刺激並導致皮膚發炎;冬季溼疹則因冬天氣候乾燥,皮脂分泌減少,角質層無法留住水分,另加上洗澡水溫過燙、室內使用暖氣等因素,使皮膚失去過多水分及油脂而引發刺激。 肛門濕疹的原因 肛門因位在屁股夾層處,悶濕且不易透氣,不分季節皆易累積汗水與皮屑,加上肛門負責排出糞便,若清潔不當或糞水過稀、殘留於肛周(肛門周圍),加上部分濕疹患者偏好穿著緊身衣物,便容易引起濕疹。 然而,若因搔癢而過度清潔肛門,或使用具刺激性的清潔用品(肥皂、沐浴乳),甚至是溫度過高的水溫,也會導致肛門出現類似冬季溼疹的情況,使皮膚因缺乏具保護作用的油脂而引起搔癢。 3大類肛門濕疹: 發作時間長短各不同 濕疹的典型症狀為皮膚紅腫、丘疹、搔癢、水泡、結痂及脫屑等現象,若長期濕疹未癒,患部反覆搔抓、流膿及糜爛,則會導致皮膚組織增生變厚或苔蘚化。 濕疹依發作時間長短及症狀,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等3類,以下簡列各類濕疹症狀及治療方法。 肛門濕疹的症狀與治療: 急性濕疹:出現上述典型症狀且發病迅速,患者常因烈搔癢而搔抓破皮,使病況加重。針對急性濕疹,醫師會開立止癢及消炎的類固醇藥膏,幫助病患快速緩解搔癢問題。病患需避免摳抓患部、勤擦保濕乳液,加速重建受損皮膚。 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的症狀減輕而成,患部皮膚型態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但仍會於搔抓後糜爛並滲出組織液。若類固醇藥膏治療成效不佳,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抗組織胺,加上短期口服類固醇,並視病況採取紫外線光照療法。 慢性濕疹: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演變而成,屬於中重度的濕疹,患部通常會嚴重掉屑,皮膚乾燥、粗糙、組織增厚且色素沉著,醫師可能會開立類固醇藥物和免疫抑制劑進行控制,並同樣輔以紫外線光照療法。 3招預防肛門濕疹 肛門由於所處位置隱私,平常看不到,又負責排泄功用,因此多數人不僅較無保養肛門皮膚的觀念,若有症狀也較難觀察。以下提供3點預防肛門濕疹的建議: 維持肛門乾爽:汗水會導致濕疹惡化,建議少穿緊身外褲,下半身衣物以通風透氣為佳,並避免長時間置於潮濕悶熱的環境中。 適當清潔肛門:過度清潔肛門會使肛門皮膚敏感、刺激,但未適當清潔也會使糞水殘留、肛周潮濕,進而引發濕疹或感染,建議每日洗澡時以手用溫水清洗肛門,並且避免用質地粗糙的衛生紙於便後用力擦拭,以免肛門因破皮而導致細菌入侵。 飲食控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酒類、咖啡因、辛辣、高油食物等,並多攝取水分及蔬果,以穩定免疫系統,減緩濕疹症狀,並同時可避免肛門血流增多,導致痔瘡急性發作。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