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健康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保護身體內部的器官免於受到外部的傷害,以維持人體健康。皮膚的重要功能有調節體溫、阻隔外來病源,避免人體受到感染等。

基礎知識

皮膚健康

維他命選得眼花撩亂?營養師:「首選天然來源無添加保健品 提升吸收率」

經歷疫情衝擊,國人對於保健食品的需求愈趨明顯,根據經濟部統計,國內保健食品產值已超過226億元,連續5年上升,保健食品廠商更高達1542家;眾多保健產品不僅讓人看了眼花撩亂,選購時更可能陷入迷思。營養師Zoe在接受《Hello醫師》採訪時表示,民眾需考量自身需求,打破劑量愈高愈好的迷思,更重要的是「應首選天然來源保健產品,對人體較無負擔,營養價值和吸收利用率也較高」。 保健品原料兩大來源:天然、合成 市售營養保健品以原料做區別,可分為天然及化學兩大原料來源;其中,天然來源的保健品是經過天然食物萃取、濃縮或乾燥後製作而成,除了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保留食物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如植化素、抗氧化物以及膳食纖維等,相較於化學來源的人工合成保健品,具備更豐富的營養價值。目前市售保健食品中,VITABOX®便主張「天然」理念,使用天然的植萃原料,提供更接近食物原型的營養素,因而擁有更佳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 專注天然原料 保健品補充更有感 VITABOX®營養師Zoe說,化學合成的保健品在製成錠劑過程中常會使用賦形劑,也可能為了提升民眾口感,添加人工色素及香料,另外,也可能添加防腐劑,以延長保存期限。營養師Zoe說:「因保健品常需要長期補充至少三個月, 若能選擇天然來源的保健品,較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小心!避免落入保健品「劑量愈高愈有效」迷思 保健品迷思1:劑量愈高愈有效 多數民眾常誤認「保健品劑量愈高愈好」,坊間也有營養品的單顆營養素含量可能就超過國人每日建議攝取量數倍;對此,營養師Zoe分享其經驗表示,民眾最常見的迷思就是「高劑量等於有效」。 營養師Zoe說明,劑量超標的保健產品,可能多以化學合成方式製作,以市面常見的高劑量維生素B群為例,許多劑量動輒超過每日參考值的3倍甚至30倍以上。這些大多是人工合成化學保健品,由於吸收利用率不佳,只好提高劑量,以增加吸收總量;相較之下,天然來源的B群保健品有較佳的吸收利用率,可將劑量控制在合理範圍,不必超過建議攝取量,同樣可被人體有效利用。 保健品迷思2:僅聚焦單一營養素 選購營養品時,除了要注意劑量之外,還須注意多種營養素搭配後的加乘效果,營養師Zoe以鈣質為例:「在補充鈣時,還需要維他命D、K與鎂的幫助,讓鈣質更容易被身體內被吸收利用,才能達到1+1大於2的效果」。因此,劑量愈高不見得愈好,適時、適量補充與正確的營養素搭配,才是關鍵。 天然原料保健品  選擇4大指標 市售保健產品眾多,民眾該如何選擇?營養師Zoe指出:「可從保健品的劑型、營養標示、成分、專利原料來源與檢驗報告等4大指標來判斷」。  1.保健品劑型:建議選擇粉末、植物性透明膠囊  民眾選購時,除了應考量營養素劑量是否過量,還可從保健產品的型態來判斷;市售保健產品常見型態有粉末、膠囊與錠劑三種;通常錠劑或口含片製作過程會添加賦形劑或黏著劑,這兩者多為化學合成的添加物,建議民眾可選擇粉末或植物性透明膠囊型態的保健品,因植物性膠囊不僅來源比動物性明膠單純,透明無色也代表無添加人工色素。 2.營養標示及成分來源:原料簡單並且少添加物 選購時,透過產品的營養標示可以得知有效成分含量,但若在成分表發現過多非相關的原料,或者有看不懂的化學成分,可能有較高機率會添加化學物質。在一般保健品製作過程中,有時為了避免營養素原有的特殊味道,會額外添加香料香精;為了讓營養品維持穩定、延長保存期限與避免變質等原因,可能會額外添加防腐劑和賦形劑。營養師Zoe說:「VITABOX® 重視保健品的天然純淨,堅持不添加人工香料、調味劑,更以天然玄米萃取的『米糠濃縮物』,作為純天然的抗結塊成分,不使用化學合成物,同樣可兼顧產品的品質與穩定度」。 3.專利原料來源:認明原料經專利認證 除了產品包裝上的標示之外,民眾可進一步上該產品官網查詢原料來源。營養師Zoe提醒,當保健品公開愈多原料資訊,消費者可更清楚了解產品中的每一個成分,例如:是否使用經專利認證的原料,讓民眾更好地挑選到真正的天然來源的保健品;如果只有部分原料公開有專利認證,保健品還是有可能含有化學合成物。 4.檢驗報告:多重檢驗替食品安全把關 在眾多產品中,若通過國際認可單位的檢驗報告,即代表有第三方認證把關。VITABOX®的18項產品經過國際性A.A.無添加協會(Anti Additive Clean Label Organization)驗證,從製程工序到規範食品添加物的用量,確保產品更貼近天然,也兼顧衛生、環境及永續,不僅如此,保健食品也會送至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單位如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驗證,透過重重把關,讓消費者安心。 營養師專業諮詢 營養補充不盲從  台灣市場上的保健食品競爭激烈,但有吃不等於補充得當,營養師Zoe分享,有些民眾會有一窩蜂的跟風現象,例如市場上很受歡迎的魚油產品,雖然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Omega-3,但若是服用抗凝血劑、心臟手術患者或懷孕後期的族群,就不適合食用。 營養師Zoe說:「使用保健食品前,必須先考量自身健康狀況與藥物使用情形,購買前最好先諮詢營養師、藥師或醫師等專家,才能客製化適合自己的保健品」。目前市面眾多保健產品品牌中,VITABOX®擁有專家組成的保健諮詢團隊,提供實體門市及線上一對一諮詢服務,協助民眾透過即時諮詢,了解自己需求及限制,確保能選購最適合自己的保健產品。 選購保健食品參考依據 選購保健食品時,可依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的「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檢視產品包裝標示各項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每日攝取參考值等;另外,也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訂定之「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以避免攝取過量,造成不良後遺症。 (圖片授權:VITABOX®)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看更多 皮膚健康 相關文章

皮膚保養/清潔

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是什麼?夏日防曬衣服挑選4大重點

除了防曬乳有防曬係數外,衣服其實也有自己的一套防曬係數。紫外線防護係數(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 ,簡稱UPF)是用於測量衣物防護紫外線穿透能力的係數。 一般標準的防曬衣物的UPF需至少大於30,才會給予防曬認證,衣物UPF 50的衣物能阻絕98%的陽光,換句話說,只有2%的紫外線能接觸到皮膚。UPF數值愈高,便能阻擋更多紫外線抵達皮膚。(推薦閱讀:曬傷5次罹癌風險加倍!認識紫外線與皮膚癌的關聯) 以下為UPF的防曬等級與紫外線的穿透率: UPF 15~24:保護能力良好,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為4.2~6.7%。 UPF 25~39:保護能力優秀,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為2.6~4.1%。 UPF 40~50+:保護能力卓越,紫外線可穿透衣物率<2.5%。 防曬衣服挑選4大重點 雖然高UPF衣物可保護皮膚不曬傷,但因衣服的布料和顏色的不同,保護效果也會不一樣,以下為防曬衣物挑選4大重點: 布料:織物密度高的布料,防曬效果會比稀薄的好,如聚酯、尼龍、牛仔布、帆布、合成織維、羊毛及蠶絲等,而防曬效果較差的布料有棉織、亞麻、嫘縈與大麻纖維。部分織物廠商會在衣物製作過程中添加特殊化學藥劑,如光學增白劑(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簡稱OBAs)和染料,藉此吸收紫外線。 鬆緊:寬鬆衣物的防曬效力較合身衣物好,合身衣物容易因為拉扯,使布料纖維撐開,造成紫外線更容易接觸皮膚。不過選擇寬鬆衣物時,別挑布料薄透的衣服。如果用布料遮住光線,光線一下就透過了,代表防曬效果低。 顏色:衣物顏色愈深,愈容易吸收太陽光,因此防曬表現愈好,但此作用真正的功效其實是來自於防紫外線的染料,其濃度愈高,能干擾的光線就愈多。 濕氣:一般而言,潮濕衣物的防曬效果較低,若穿著濕衣服曬太陽,皮膚會接觸相對較多的紫外線。(同場加映:身體狀況要注意!補水防曬抗熱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處理,有效緩解刺痛、加速復原!

曬傷(Sunburn)很常見,當皮膚受紫外線過度照射時,便會造成曬傷。從前期的皮膚刺痛,一直到恢復後期的皮膚脫皮、乾癢,相信每個曾受曬傷所苦的人,都能理解曬傷所帶來的困擾與不適。 《Hello醫師》從曬傷的症狀切入,教你前中後期該如何處理曬傷,助你快速復原,有效緩解曬傷所帶來的不適。 曬傷會有什麼症狀? 若是輕度曬傷,皮膚會出現泛紅疼痛、水泡、輕微頭痛和發燒等症狀,通常曝曬後4小時便會漸漸表現,而疼痛感則在曬後6小時至第2天間最為明顯,整體症狀約在2~3天時最為嚴重,多數曬傷通常能在3~5天後逐漸恢復。 若為過度大面積的曝曬,則可能導致重度曬傷,並有脫水的風險,同時伴隨著頭痛、噁心嘔吐、高燒、暈眩或冷顫等症狀。 曬傷該如何處理? 多數的曬傷對健康沒有立即的危害,因此曬後的照護和治療都是以減輕症狀和不適為主。 曬傷後,最重要的是小心照護受傷的皮膚,避免繼續曝曬或過度刺激皮膚。若曬傷部位出現水泡,避免主動刺破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影響癒合。若曬傷面積過大,或出現其他噁心、嘔吐、高燒等合併症狀,則建議立即就醫。(同場加映: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曬傷初期:避免繼續曝曬 若發現皮膚刺痛發熱,或發覺自己待在太陽底下太久,請盡快尋找遮蔽物,避免陽光繼續直射皮膚。此時你可能會感覺輕微灼熱和刺痛感,這是皮膚快要曬傷或輕度曬傷的跡象,因此需要讓曬傷的皮膚降溫,並且避免曝曬。以下為曬傷初期的4個舒緩方法: 避免繼續曝曬:避免陽光持續照射皮膚,最好戴上帽子、墨鏡,穿通風和抗UV的長袖衣物,並盡量躲在陰涼處。如果無法避免陽光照射,即時補擦防曬乳,也能避免曬傷惡化。 補充水分:曬傷會導致皮膚的水分被帶往體表,造成水分流失,因此感覺自己可能曬傷時或曬傷後,多喝水和適量的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冷水降溫:盡快找鄰近的水源用冷水降溫,也可以沖冷水澡或用濕毛巾冷敷,除了帶走曬後皮膚的熱能,也能減輕不適。  避免刺激肌膚:曬後皮膚較敏感,所以沖澡不宜過久,也避免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肥皂,或擦拭酒精或凡士林來降溫,這些行為可能導致皮膚乾燥,甚至過敏。若要冰敷,請避免讓冰塊直接貼在曬傷的肌膚上,用毛巾或紙巾隔著,避免低溫過度刺激受傷的皮膚。(同場加映:為什麼會曬傷?剖析紫外線的科學原理) 曬傷中期:刺痛出現,擦抹蘆薈舒緩不適 曬傷後約6小時,皮膚會開始感到劇烈刺痛,並伴隨搔癢感,這也是曬傷最難受的時期,通常會持續2~3天。 許多人都很好奇曬傷應擦什麼藥才能止癢止痛?蘆薈(Aloe vera)能不能讓加速曬傷的復原?事實上,蘆薈僅能舒緩刺痛和搔癢的症狀,已曬傷的皮膚組織需透過皮膚自行痊癒來復原,但在曬傷中期,我們仍可透過保濕、擦蘆薈等方式,避免皮膚狀況惡化,進而加速癒合狀況。 蘆薈舒緩疼痛:局部冷敷、塗抹含燕麥膠或蘆薈等曬後產品,能有效舒緩疼痛感。蘆薈可增加皮膚血流量、減少菌量、抑制發炎反應,並加速傷口癒合能力。另外,皮膚科醫師也提醒,用蘆薈治療曬傷時,只能取用葉肉內無色的黏液,不適合添加蘆薈綠色外皮與黃色汁液成分。 持續補充水分:曬傷後,應多喝水持續補充水分,若曬傷較嚴重時,則可能需要口服或注射電解質補充液,以過度曬傷造成的脫水情形。 洗澡後盡快保濕:趁洗完澡皮膚還濕潤時,塗抹溫和的乳液等保濕產品,避免過油或含礦物油的保養品或藥膏,因為油的成分可能會鎖住皮膚的熱能,無法順利散熱,導致曬傷更嚴重,因此曬傷後的幾天,請持續替曬傷或正在脫落的皮膚保濕。 消炎止痛藥:如果疼痛難耐,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非類固醇止痛藥,可減緩曬傷部位疼痛和發炎症狀,不過吃藥並不會加速復原。另外,一般情況下,也不建議口服固醇類藥物(Steroids),塗抹藥膏也有止痛、止癢或抗發炎的效果,如含低劑量類固醇的軟膏,可以減緩腫脹和燒灼感,不過使用任何藥物前,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及依醫囑使用。 保持通風:曬傷完全康復前,請盡量穿著寬鬆、通風透氣的衣物,過緊或過於貼身衣物容易導致悶熱出汗,而汗水會刺激已經曬傷的皮膚,除了能降溫與避免出汗外,較寬鬆的衣物也能減少衣物和曬傷肌膚的摩擦。 曬傷後期:皮膚脫皮不要撕,持續保護皮膚 曬傷到了後期,皮膚就會開始脫落,這是身體代謝死去細胞的表現,也是曬傷快要好了的徵兆,但通常會感覺特別的癢,讓人有把死皮撕掉的衝動。醫師提醒,要讓曬傷的皮膚自然脫落,千萬不要把皮撕掉、也不要去角質。 另外,脫皮的過程和剛復原的皮膚,會特別的敏感,對紫外線的抵抗也較弱,所以除了應持續替皮膚保濕,更要做好防曬措施、穿長袖衣物、使用低刺激性的防曬乳,避免再次曬傷,一般輕微到中度的曬傷大約7天就會完全復原。(同場加映:曬黑美白這樣做!3 方法找回白皙透亮的肌膚) 防曬不分季節,長期曝曬恐患皮膚癌 根據全球性公益組織皮膚癌基金會,雖然曬傷會恢復,但是重複性的曬傷,會讓皮膚提早老化,更增加罹患皮膚癌機率,衛福部疾管署更提醒,以下3種狀況更要特別注意防曬: 上午10點~下午3間是陽光最強的時段,盡量避免外出,在戶外盡量待在陰涼處。 高山地區紫外線強烈,因此從事登山活動須注意防曬。此外,夏季的紫外線也較冬季強,從事雪地或海灘水上活動也需防曬。 有些藥物會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造成光敏感,如部分心血管藥物(Thiazides, Amiodarone,簡稱 Nifedipine)、抗生素(Doxycycline, Tetracycline,簡稱 Sulfonamides)、抗黴菌藥物(Voriconazole)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簡稱 NSAID)、利尿劑(Acetazolamide、Furosemide)等,通常仿單也會在副作用標示「光敏感性」,服用相關藥物者,需特別注意防曬措施。(延伸閱讀:黑痣變化要小心!曬傷恐增皮膚癌風險)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曬黑怎麼辦?公開3大皮膚美白方法,帶你找回白皙透亮的肌膚

每當夏日旅行回來,不少人都會發現部分皮膚出現顏色不對稱、曬黑的狀況。然而,這其實是身體為對抗太陽紫外線所做的自我保護,透過大量分泌黑色素(Melanin),以避免皮膚遭受更多傷害。那麼在曬黑後,要如何恢復以往白皙肌膚呢?以下舉出3個皮膚美白的好方法,女生們還不趕快做筆記! 皮膚黑的人一樣會曬黑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 FDA)表示,曬黑是1種皮膚傷害,由於它是因有害紫外線所造成,所以也可能提高罹患皮膚癌(Skin cancer)的風險。另外,別以為皮膚黑的人就不會曬黑或曬傷,他們只是比皮膚白的人有較多的黑色素,但這仍遠遠未達專家所建議的防曬標準,也就是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以下簡稱 SPF)至少要30,但皮膚曬黑後的SPF 至多只有2到4,所以別再認為皮膚黑就不怕曬了。(推薦閱讀:曬傷5次罹癌風險加倍!認識紫外線與皮膚癌的關聯) 那一旦曬黑了就回不去了嗎?別擔心,即使曬黑了,還是有辦法讓皮膚變白的!過程一般需要1到4週,同時也要依曬黑的程度做判斷,若對皮膚狀況有任何困惑,請找專業醫師詢問了解。若想保有白裡透紅的肌膚,最好的方法就是還是做好防曬,像是勤擦防曬乳、減少烈日在外活動,才能降低曬黑及曬傷的機會。 皮膚曬黑不用怕!3撇步讓皮膚重新白回來 1. 去角質後避免曬太陽 去角質(Exfoliation)能美白的原理,在於除去皮膚上的死細胞,但請避免治療後曬太陽,因為當這層死細胞保護膜不在了,陽光就能直接傷害皮膚,加劇曬黑或曬傷的情形,以下介紹2種去角質的方法: 化學換膚(Chemical Peel):會由專業皮膚科醫師進行,透過敷上酸性面膜,藉此移除多餘的黑色素,通常用以治療皮膚老化、痤瘡傷疤,以及肝斑(Melasma,又稱黃褐斑、黑斑或肝斑)。 微晶換膚術(Microdermabrasion,又稱微晶磨皮):根據澳洲遠程醫療服務機構健康諮詢服務(Healthdirect)的資料,微晶磨皮是利用帶有微晶顆粒或鑽石顆粒端頭的機器,摩擦皮膚表面,達到美容效果。可治療皺紋、皮膚曬黑、痤瘡傷疤、毛孔粗大和妊娠紋。(同場加映:痘疤好困擾~皮膚科手術藥物助消除) 2. 挑選抑制黑色素的產品 市面上很多美白肌膚的產品,但大部分只能亮化皮膚表層,但我們更需要的是滲入皮膚內層抑制黑色素的分泌,值得留意的還有,美白洗臉霜並不會使皮膚變白,它的功效只是讓膚色顯得均衡好看。 對此,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簡稱 AAD)建議,在挑選美白產品時,應含有下列有效成分。提醒民眾,請按照產品指示或醫師建議,使用美白肌膚產品,並且1次使用含1個有效成分的護膚產品即可,以避免皮膚搔癢或其他副作用。 維生素C 壬二酸(Azelaic acid,又稱杜鵑花酸) 甘醇酸(Glycolic acid) 麴酸(Kojic acid) A酸(Retinoic acid,也叫視黃酸) 2%對苯二酚(Hydroquinone) 3. 居家美白須謹慎 許多人都知道蘆薈可以緩解曬傷的疼痛,這是因為它含有天然的抗發炎成分,還可抑制和降低黑色素,但直接用蘆薈敷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若真的想嘗試,使用時可先切成小塊,敷在臉部一小區域數分鐘,若沒有出現紅腫再考慮使用。此外,木瓜的木瓜酵素(Papain)或許能亮白肌膚,再搭配蜂蜜的柔潤肌膚性質,是不錯的美白敷臉秘方。(同場加映:美肌實用5招!讓肌膚水嫩發亮)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至今並沒有研究證明檸檬汁能美白皮膚,而且檸檬有漂白的功能,所以若要敷在皮膚上,務必得先稀釋再使用,且千萬別在大熱天下用檸檬或其他柑橘汁敷在皮膚上,這反而會使你的肌膚對紫外線更加敏感,引發搔癢,甚至化學灼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防曬噴霧有風險?4要點教你安全使用不曬黑

大熱天出門要如何保護皮膚不曬傷,除了可以用衣物和帽子遮陽之外,最關鍵的還是要適時使用防曬乳,而在選購時,到底該選塗抹的防曬乳、防曬霜,還是防曬噴霧呢?講求快速又方便的人,通常會選擇噴霧防曬,但是比起防曬乳,防曬噴霧雖然較為方便,卻存在一些潛在風險,《Hello醫師》將於本文介紹防曬噴霧的4要點,教你如何安全使用不曬黑。在此提醒,噴霧防曬並非不好,而是應知道每種產品的特色、效果和安全性,才能正確防曬唷! 1. 成分吸入恐引過敏 多數的防曬產品都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化學名字為 TiO2,也稱作氧化鈦或鈦白粉)的奈米粒子,而這些粒子有助於反射太陽光,且接觸皮膚是安全的,但若是使用防曬噴霧噴灑於皮膚時,因為質地較為細小,容易被吸入體內,引發過敏反應及氣喘(Asthma),或從肺部侵入血管,進而造成其他器官的傷害。(推薦閱讀:為什麼會曬傷?剖析紫外線的科學原理)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 FDA)提醒,防曬用品千萬不可直接噴在臉上,塗抹時也要避免接觸到眼睛和嘴巴。 2. 避吸入噴霧先塗抹 使用噴霧劑時,噴出的涵蓋範圍很廣,若附近有人,恐怕會不小心吸入噴劑,如果身旁有小孩,則更需要小心,因為小孩更容易在四處移動和玩耍,而奈米粒子可以輕易地被吸入呼吸道中。使用防曬噴霧較安全的方式,是先噴在手,然後在手上抹開,才塗在皮膚上,即使產品告訴你方便不需塗抹,但仍建議均勻抹開,以確保防曬效果更好。 3. 避開火源防燒傷 使用防曬噴霧時,請不要處在有風的環境,因為它無法讓防曬工作做得到位,更糟的是,你可能還會不小心吸入防曬噴霧釋放的化學粒子。另外,由於市售密封金屬罐裝之噴霧劑型產品內含高壓氣體,在高溫下可能有燃燒的風險,所以使用時應選擇於通風場所為佳,並遠離火源及高溫處,以避免防曬噴霧內含的易燃成分造成灼傷,即便已經噴灑完畢,但在皮膚尚未完全乾燥前,短時間內仍須遠離火源,才可確保使用安全。(同場加映:酒精會爆炸!使用酒精燈的安全3原則) 4. 防曬用量不夠多 根據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資料,大部分男性使用防曬產品時,用量普遍不足,使用防曬乳或防曬凝露的話,至少要2到3茶匙才夠覆蓋全身;防曬噴霧的話則是每個部位定點噴6秒,或是噴到看見皮膚表面已有噴劑液體的光澤為止。不過保險起見,建議還是買塗抹式的防曬乳、防曬霜或防曬凝露,且挑選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簡稱 SPF)30以上的產品,防曬的效果比較強和徹底。(同場加映:小心紫外線!曬傷脫皮4招保護皮膚)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頭髮/頭皮保養

掉髮嚴重怎麼辦?飲食、按摩等5大方法!成功找回豐盈秀髮

健康美麗的秀髮可以使人更有自信,若出現掉髮、禿頭、白髮或頭髮受損,外觀受到影響,自信心也會跟著開始降低。造成頭髮受損、掉髮的原因很多,在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從飲食、生活等各層面下手,以下《Hello醫師》提供5種方法,幫助促進你的頭髮生長,重回美麗秀髮。 1. 飲食營養充足不掉髮 幫助頭髮生長最好的方式,就是獲得充足的營養,你應該多攝取富含蛋白質、脂肪、鐵、鋅、維生素的食物,以確保頭髮能獲得足夠的養分,一旦頭髮健康了,就會長得快! 蛋白質和脂肪:雞肉、魚肉、蛋、黃豆製品、堅果等,都可以為身體提供蛋白質,並促進角蛋白的生長;角蛋白是生成頭髮與指甲的重要成分。 鐵: 瘦肉、黃豆製品、豆類、小扁豆都含有鐵。 鋅:鋅也是毛髮生長必需的物質,烤南瓜、牡蠣、低脂烤牛肉、 可可粉等,都可以為毛髮提供鋅。 維生素C:維生素C會刺激膠原蛋白生成,膠原蛋白對皮膚與頭髮健康很重要,你可以找到很多含有維生素C的食材,例如柑橘類、青花菜、菠菜等。蛋、堅果、莓果、魚與蔬菜所含有的生物素,也能使你的頭髮更強韌。 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如維生素B12及B6等,都是代謝必需的營養素,研究顯示這些維生素可以促進頭髮生長。糙米和全榖物等複合碳水化合物、鮭魚、深綠色葉菜類,以及海藻等都是良好的維生素B群來源。(延伸閱讀:千年草藥快種!6個強大功效蘆薈都有)  除了補充以上所列的營養素之外,你也應該避免菸、酒,不只是為了秀髮,對你的健康也同樣有益。 2. 按摩頭皮促進頭髮生長 頭皮按摩可以幫助身體放鬆,也能促進頭髮生長。頭皮按摩不但促進毛囊的血液循環,也具有舒壓的功效,你可以依下列3個步驟幫自己做頭皮按摩,也可以找專業人士代勞。 先用你最喜歡的洗髮精和保濕產品,輕柔地清洗秀髮,頭髮濕潤的時候要更加留心,因為此時的頭髮比較脆弱。 用指尖輕輕地按摩頭皮,你可以先將手指伸直,再收回,然後持續數次。 用十指環繞著頭,按摩整個頭皮,每天至少一次,每次持續按摩三至五分鐘。(同場加映:頭髮濕濕可梳嗎?梳頭髮的好處看這邊) 3. 天然產品不傷髮 你可以將天然精油滴到頭皮上來按摩頭皮,椰子油、橄欖油、蘆薈膠或蜂蜜都可以刺激頭髮生長,這些產品都可以為頭髮帶來保濕效果,讓你的髮絲更柔順。(同場加映:頭髮分岔無光澤?7天然方式修護髮質) 4. 維持荷爾蒙平衡 荷爾蒙失調會造成掉髮、阻礙頭髮生長。壓力和睡眠不足都會影響荷爾蒙的平衡,因此你應避免承受過大的壓力,並保持充足睡眠來確保健康。(同場加映:別驚!頭髮整撮掉的 11 個原因分析) 5. 讓頭髮休息生長,避免過度做造型 吹、整、染、燙、拉直都會損傷你的秀髮,所以你應該避免過度或太頻繁的改變髮型,在完成頭髮造型後,請避免讓頭髮接觸灰塵、日曬或風吹。(同場加映:染髮風險必知!天然染劑安心自己來) 要讓頭髮長得快的關鍵,就是保持秀髮健康,避免頭髮受到傷害,而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則是不二法門。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頭髮/頭皮保養

老公禿頭掉髮很自卑?4方法陪他面對禿頭問題

年過知天命之年的男人,85%皆有禿頭困擾,禿頭不僅改變外觀,也會對心理造成影響,可能會造成自尊心低落或對自己的外表沒自信。以下《Hello醫師》提供妳4個方法,從旁支持且陪伴他面對禿頭問題。 1. 不要主動提起禿頭問題 請等到他願意談及自己的掉髮問題時再跟他討論,主動提起可能會讓他感到尷尬,且可能讓他感覺禿頭的問題已經嚴重到引起你的注意。若他因禿頭而顯得自卑或擔憂,請告訴他,無論他的外表如何改變,你都是愛他的,無論接下來他是否接受相關的治療,你都願意永遠願意支持他。 當他已經準備好跟你討論如何改善掉髮時,這時便是提供相關資訊的好時機,但比起一股腦兒地把各類資訊全部丟給他,不妨先從基本的開始,若他想獲得進一步的訊息或想繼續這個話題,再考慮補充更多細節;如果他不太感興趣,那就暫停這段對話,過些時日再試試看。(同場加映:禿頭掉髮原因多!盤點4大掉髮類型) 2. 從旁支持且認同他的努力 不管做任何事,有人在身旁支持或鼓勵通常會讓我們更有動力。在面對丈夫掉髮的問題上也是,你就是他的盟友,共同對抗禿頭危機。在他提出改善禿頭的作法時,你可以與他一起了解這個方式是否適合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避免直接否定他的想法,以免傷了他的自尊心。 3. 讓他自己作主 有時候出自於好意,我們可能會在對方發問前,就給出許多自己的意見,但是這種行為其實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在禿頭問題上,你應該讓另一半自己決定他的新樣貌以及如何維持它,因為當您成為第一個給他建議的人,您可能減損了他的自信,如果他想戴帽子,那就陪他出門挑一頂,枕邊人的信任與支持,可以讓他更有自信與動力去克服掉髮的危機。(同場加映:別驚!頭髮整撮掉的11個原因分析) 4. 蒐集資訊,了解掉髮相關資訊 如果對於掉髮的情形一無所知的話,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心愛的他呢?除了單純的支持與鼓勵之外,我們也應該「做好功課」,像是在網路查找資訊,或直接詢問醫師有關禿頭的原因、症狀以及居家療法。若你的丈夫有主動求診的念頭,您可以提供他值得去諮詢的醫師姓名和電話,或者陪同看診。 治療禿頭並非一蹴可幾,在過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你的愛與支持,其實不需要做得太多,跟他聊聊、給予溫暖的關懷,讓他了解您永遠支持他即可,或許很快治療結果就能改善掉髮症狀,讓他重拾自信。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健康

紫外線為什麼會傷害皮膚?曬傷科學原理說明

當身體接收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皮膚就會變紅發炎,除了疼痛,有時還會脫皮起水泡。根據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資料,每2年曬傷一次,罹患黑色素瘤皮膚癌風險就會提高 3 倍。《Hello醫師》帶你了解紫外線為何會傷害皮膚,造成曬傷,以及建議採取的防曬措施。 紫外線會破壞皮膚細胞 要理解為何會造成曬傷,首先需要明白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的性質。紫外線與我們所能看見的光不同,UV擁有更高的能量,因此它可以穿透人的皮膚,並造成細胞組織的破壞。當細胞的電子(Electron)吸收了UV的光子(Photon),該電子就會進入更高的能量狀態,影響細胞的排列與運作。(同場加映:小心紫外線!曬傷脫皮4招保護皮膚) 紫外線UVB不只會曬傷,更可能致癌 在UVA、UVB、UVC等3種紫外線中,我們最該警惕UVB(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的光子能侵入細胞核,破壞微核糖核酸(MicroRNA,簡稱miRNA),進而引發身體保護機制的發炎反應。一旦核糖核酸遭入侵和受傷,身體便會啟動自我修復程序,觸發細胞激素(Cytokines)帶入更多血液和白血球。 曬傷之所以會痛,是因為細胞激素當中的CXCL5(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5,生長調節致癌(CXC趨化因子)配位基5)觸及疼痛纖維所導致。 透過發炎和修復機制,身體可以將受到紫外線破壞的細胞移除,若少了這個程序,或者去氧核糖核酸(DNA)被破壞至某個程度,細胞可能會不受身體控制,最後突變成癌細胞。(同場加映:防曬乳怎麼擦? 2 小時補擦一次 SPF至少 30) 曬傷擦防曬乳作用不大,陰天也需防曬 若發現自己曬傷,或皮膚於大熱天下變得粉紅和通紅,應馬上找遮蔽處避開陽光,以免皮膚持續受紫外線傷害。曬傷後,防曬乳已無太多作用,僅能緩解疼痛,但不能修復已遭破壞的細胞。 許多人可能以為陰天就不必防曬,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雲朵能反射陽光,讓紫外線進入我們的皮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提醒,選擇SPF 30以上的防曬乳,且於每2小時再重擦一次,才能獲得完整的防曬效果。除了穿能遮蓋全身的衣著,也可以配戴寬邊帽和太陽眼鏡,以抵擋紫外線入侵。(同場加映:曬黑曬傷大不同!SPF、PA、UVA防曬差別)


其他皮膚疾病

夏天皮膚癢又過敏?9個夏季皮膚解決之道

暑假即將到來,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出遊和玩水,不過台灣夏天屬於溼熱的天氣型態,也為不少人帶來了惱人的皮膚問題,輕則皮膚癢或是長粉刺和痘痘,重則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搔癢紅腫,這次《Hello醫師》為大家整理了9個夏日常見的皮膚問題,幫大家一起解決肌膚困擾,出遊也能放心地近距離拍照。 1. 粉刺與痘痘 當汗水和皮膚分泌的油脂混和後,就容易堆積在毛孔導致毛孔阻塞,但如果你的皮膚容易長痘痘的話,這樣的氣候環境特別容易造成痘痘大爆發,所以若要避免夏天粉刺痘痘孳生,建議參考以下3撇步: 吸乾汗水、別用擦的,因為摩擦會刺激皮膚,進而導致痘痘趁虛而入。 接觸過汗水的衣物、帽子或毛巾等用品,務必清洗過才能再次穿戴。 盡量選擇不致粉刺的(Non-comedogenic)的保養品或化妝品。(同場加映:臉泛油光長痘痘!油性肌夏日保養5招) 2. 濕疹 濕疹(Eczema)是很常見的皮膚病症狀,會導致皮膚紅腫、龜裂、粗糙或搔癢,有時甚至會出現水泡,而雖然名為濕疹,但其實濕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濕疹,可能會讓其惡化,所以在夏天要特別注意以下3點:(同場加映:皮膚炎 濕疹 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保持涼爽減少流汗:排汗會導致皮膚乾燥,而汗水的鹽分更會刺激皮膚,因此應讓皮膚隨時保持涼爽、減少流汗機會。 選擇寬鬆通風的衣物:避免穿著尼龍、羊毛等粗糙又無彈性的衣物,容易導致皮膚敏感,一般而言,棉質的衣物是最好的選擇。 避免各種刺激:盡量避開日曬、氯、海水或其他可能刺激皮膚的因子,流汗後也要擦乾,戲水後可以盡快用清水沖洗掉汗水等刺激物,隨後塗抹乳液緩和受刺激的肌膚,不過也要特別注意防曬乳、防蚊液或保養品等成分,因為有些化學成分可能會使濕疹的狀況更嚴重,因此購買前最好先試用看看。 3. 毛囊炎 毛囊(Foclliculitis)是毛髮生長出來的地方,當毛囊受到感染就成了毛囊炎,受感染的毛囊外觀像是粉刺,但更容易發癢且觸感較軟。(同場加映:關於毛囊炎的大小事!5 招有效預防) 因此,為降低夏天罹患毛囊炎的機率,請注意以下3點: 運動後應盡快沖洗身體,並替換衣著(特別是緊身的運動褲),避免汗水接觸皮膚過久。 如果不確定溫泉池或Spa水療池等公共設施的水質(例如:酸鹼值、是否經氯妥善處理),請避免入池,又因為泡溫泉後,較可能罹患毛囊炎,而又可以將此稱為溫泉性毛囊炎(Hot Tub Folliculitis)。 穿著輕便、寬鬆的衣物,並維持通風避免皮膚和毛孔,因潮濕悶熱阻塞。 4. 汗疹 俗稱痱子的汗疹(Heat rash),好發於小孩身上,由於汗腺被阻塞,造成無法排汗,導致症狀如小水泡狀,或是較深沉的紅色腫塊。有些汗疹初期並無感覺,有些則可能出現刺麻感和極度搔癢,而汗疹通常會自行痊癒,減輕症狀的方式只要保持皮膚通風涼爽、避免過度流汗即可,嚴重則找皮膚科醫師診治。(同場加映:手腳狂冒小水泡!汗皰疹治療預防靠這8招) 5. 曬傷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無法避免日曬,應盡量穿著長袖衣褲防曬,佩戴帽子或墨鏡,防曬乳更記得每2小時視情況補擦。防曬乳建議選擇防水、防曬係數SPF>30+,及標有「Broad Spectrum」的,表示能對抗 UVA及UVB等多重防護效果。不過,SPF過高的產品,可能較不透氣,相對容易導致粉刺和痘痘。(延伸閱讀:防曬乳多久時間補一次? SPF愈高愈有效?公開防曬乳的安全守則與迷思) 6. 光過敏 有光敏感(Sun allergy)的人,在日照之後有可能會出現蕁麻疹或水泡等症狀,而這可能是因為下列2個原因: 服用藥物:諮詢醫師找出可能造成光敏感的藥物成分,有些止痛藥和抗生素較容易導致患者有光敏感的症狀。 注意防曬:有光敏感體質(通常會家族遺傳)的患者,防曬是免不了的,除了挑選防護規格高的防曬乳,找遮蔽物、避免日照還是最佳的預防方式。 7. 皮膚乾癢 皮膚乾癢雖然在冬季較常出現,不過濕熱的夏天,其實也常見皮膚乾癢的問題,原因包括經常進出泳池、長時間日曬或吹冷氣,避免夏季也皮膚乾癢,可參考以下6點: 進出泳池或玩水之後,盡快用清水和沐浴乳沖洗身體。 使用相對溫和中性的肥皂或沐浴乳,抗菌或有香味的清潔劑,可能會讓皮膚更乾。 洗澡水不應過熱,溫度適中就好。 使用無添加香精的保濕產品,盡量在洗澡後5分鐘內擦完才能鎖住水分。 隨身攜帶保濕用品,在洗手後或皮膚感覺乾燥的時候適時保濕。(推薦閱讀:手總是乾燥粗糙?護手霜這樣擦才保濕) 冷氣房太乾時,可再間掛1條濕毛巾,或使用加濕器來保持房間內一定濕度。 8. 肝斑 簡單來說,肝斑(Melasma)是種黑斑,雖稱為肝斑,但與肝臟功能並無關,形成肝斑的確切原因還未知,但其會受女性荷爾蒙或日曬影響,使肝斑更加嚴重,因此防曬是最好的治療及預防方式。 9. 外耳炎 外耳炎又可稱作游泳耳(Swimmer’s ear),由於耳朵進水時,水進入的區域大多為外耳道,如果水質不乾淨、或是過度清潔等,就可能導致外耳道發炎,因此為預防或治療外耳炎時,應保持耳道乾爽為佳。 另外,建議若想避免外耳炎,可以考慮佩戴耳塞,且避免使用棉花棒清耳朵,因為棉花棒可能會將耳垢和髒汙更推進耳道內,並造成刺激。(同場加映:游泳戴隱形眼鏡~小心水中蟲蟲危機)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防曬乳多久時間補一次? SPF愈高愈有效?公開防曬乳的安全守則與迷思

或許你曾聽過「皮膚黑的人不用擦防曬乳」這樣的說法,但其實無論任何年齡、性別或種族,平時除了可藉由撐陽傘、戴帽子等方式,來達到防曬效果外,也建議使用防曬乳進一步保護我們免受紫外線傷害。對此,澳洲癌症委員會(Cancer Council Australia)也證實防曬乳能避免皮膚癌,《Hello醫師》將於本文列出使用防曬乳安全原則,以及民眾常會有的3大迷思。 防曬乳有2種:SPF至少要有30 想要正確防曬,首先當然得選對防曬乳,一般將其分為物理與化學性2種,前者就像保護膜,能使照射在皮膚上的陽光被折射,降低曬傷機率,適合有敏感性肌膚的人使用;後者可理解成吸收太陽光的「海綿」,包含的活性成分可能有二苯甲酮(Oxybenzone,類似雌激素的合成激素)、水楊酸辛酯(Octisalate)、奧克立林(Octocryle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阿伏苯宗(Avobenzone),以及甲基水楊醇(Homosalate)。 防曬乳除了應含有UVA(Ultraviolet Radiation A)和UVB(Ultraviolet Radiation B)保護皮膚,其中的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也須至少達30以上,並有防水效果,才可稱得上是一款優秀的防曬乳。不過,愈高的SPF規格並不代表無敵,如果因此誤以為在豔陽下活動很安全,當回過神時,皮膚可能早已曬傷。 此外,為迎合消費者的便利性,有些防曬乳會加入防蚊蟲或保濕等配方,但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簡稱AAD)建議民眾購買防曬乳時,最好還是以僅具防曬功能的種類為主,有其他需求再選擇使用相對應的產品,因為防曬乳可大量地使用,但防蚊液卻要謹慎少量。 含維生素A的防曬乳要避開!擦35毫升才能有效防曬 另外,根據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的資料,防曬乳成分中應避免含有維生素A的成分,避免選購成分標示有視網醇(Retinol)或視黃醇棕櫚酸酯(Retinyl palmitate)的商品。至於含二苯甲酮的商品,也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它能穿透皮膚,干擾身體內分泌系統。 建議應購買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麥素寧濾光環(Mexoryl SX,又稱依莰舒),或3%的阿伏苯宗的防曬乳為佳,才能保護肌膚不受UVA輻射傷害。 其實,我們每天都需要擦防曬乳,因為太陽無時無刻都在放出有害紫外線,即使在陰天仍有80%的紫外線仍能傷害人的皮膚,加上水、沙和雪都會反射陽光,因此防曬絕對是必要的。以一般成人而言,擦1次防曬乳大約要35毫升的量才夠,記得所有衣物未遮擋的部位都應該擦上防曬乳。若您不想浪費過多防曬乳,建議您可以選擇長袖長褲,增加衣物來遮擋陽光。此外,因為你不可能在眼睛塗抹防曬乳,所以建議也應配戴太陽眼鏡避免眼睛受傷。(同場加映:小心紫外線!曬傷脫皮4招保護皮膚) 防曬乳能每天用嗎?3大常見的防曬迷思 出門擦防曬乳需要注意有效時間,若在陽光下超過2小時,請記得要再擦1次,因為當我們在活動時,會造成排汗或衣物摩擦,使得防曬乳的化學成分也會跟著降解,漸漸失效。以下舉出3點常見防曬迷思,呼籲民眾勿輕信,有任何疑慮就向醫師洽詢了解: 防曬乳不能每天用:基本上,能在架上販售的防曬乳大多都經過一層層的安全把關,才能出售給消費者,所以每天使用防曬乳並不會有什麼問題,若經常身處紫外線很高的環境,反而多多使用才安全。 防曬乳會干擾維生素D攝取: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刻意去曬太陽來獲取身體一日所需的維生素D,根據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所(QIMR Berghof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防曬乳的使用與否和維生素D攝取量沒有太大的關係。 中年防曬效果低: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行為科學的資料,做好防曬工作可以避免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由於這類因長期曝曬引發的皮膚病變,並且減慢皮膚老化速度。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頭髮/頭皮保養

甜食、油炸物竟會引起掉髮?教你5招戰勝掉髮!

你有掉髮的困擾嗎?其實掉髮是正常現象,人平均每日會掉50~100根頭髮,但如果髮量明顯變少或是頂上有禿頭,那就代表你可能有掉髮問題。! 《Hello醫師》向你介紹5個戰勝掉髮的有效方法,助你找回美麗秀髮。 1. 溫柔清洗頭皮和頭髮 頭髮十分敏感,若長期粗魯對待頭髮,便可能會影響頭髮及頭皮的健康。皮膚科醫師建議,應輕柔地用洗髮精按摩頭皮,而不是搓揉頭髮,當沖掉頭上的洗髮精時,應讓水順著髮流沖掉泡沫,避免頭髮打結,且沖洗完後,應使用潤髮乳才能更柔順好整理。(延伸閱讀:禿頭掉髮原因多!盤點4大掉髮類型) 2. 考慮藥物治療 部分掉髮治療藥物可延緩甚至停止大部分的女性掉髮的現象,並幫助頭髮長回,但當停用時,其效果可能也會消失,因此對於治療圓形禿(Alopecia areata),應選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來幫助生髮。 3. 掉髮可能是暫時的,找出原因別緊張 事實上,引起暫時性掉髮的因素很多,如疾病、生育或壓力都可能造成脫髮。 當壓力大時,身體上的毛囊,可能會使比平常更多進入休止期(Telogen)並導致掉髮。但頭髮仍會在日後還會長出,所以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妥善處理壓力,便可以避免暫時性掉髮繼續惡化。 4. 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 若找無掉髮原因,掉髮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況,因此建議去皮膚科門診求助,皮膚科醫師會檢查掉髮的原因,並告訴你有效且合宜的治療方法。 5. 均衡健康的飲食 食物的有害化學物質會引起掉髮,如炸物、紅肉、精緻食品、馬鈴薯、義大利麵、麵條、味精或是花生,因此建議適量攝取就好,不宜過多,否則可能導致嚴重掉髮。 此外,避免食用過多的甜食,如巧克力、糕點、冰淇淋、汽水和罐裝果汁等。(同場加映:搶救頭髮大作戰!7招小撇步有效預防掉髮) 掉髮原因繁多,若你正嘗試的解決方式效果不佳,而掉髮確實讓你覺得很困擾,建議首要諮詢皮膚科醫師,他們可以給予最合適的資訊和幫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