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生育期女性要維持身體健康,應該要知道的正確健康資訊,以保護身體免於受到如感染、荷爾蒙失調、組織異常生長等疾病。

基礎知識

女性健康

HPV公費篩檢擴大適用年齡層 婦癌名醫:及早發現降死亡率

子宮頸癌長居國人女性十大癌症,主要與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有關;為降低發生率,衛生福利部自2025年開始,擴大HPV篩檢公費適用對象為35歲、45歲及65歲女性。 婦癌名醫王鵬惠醫師接受《Hello醫師》採訪時表示,透過定期「一抹二篩」,能在最適當的時機發現子宮頸癌,及早治療,大幅降低死亡率。 究竟女性在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後,為何仍須進行HPV篩檢,即所謂「一抹二篩」?接受HPV疫苗注射後,是否就可從此免於罹患HPV相關癌症之威脅?《Hello醫師》為您專訪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前主任王鵬惠醫師,說明HPV篩檢與子宮頸癌有何關係?為何能提升準確率?以及HPV篩檢後續處置方式與注意事項。 推廣HPV篩檢 達成子宮頸癌清零 根據國民健康署報告,子宮頸癌曾是國內女性健康頭號殺手,隨著政府大力推廣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從1995年的每10萬人25人,降至每10萬人7人,降幅超過7成,但距離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每10萬人4人標準仍有一段距離。 根據衛福部統計,子宮頸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2.3人,而下降的幅度停滯不前。專家呼籲,癌篩政策納入高精準度的HPV篩檢,是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的解方之一。 2025公費HPV篩檢擴大至3年齡適用! 衛福部宣布自2025年開始,將推廣HPV篩檢普及化,升級HPV公費篩檢計畫,將公費篩檢族群擴大至35、45及65歲三個年齡層。 王鵬惠醫師強調:「子宮頸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主因為長期持續感染高風險型HPV」;因此,定期檢測是關鍵,鼓勵無論是否符合公費資格的民眾,尚未做過子宮頸抹片及HPV篩檢的民眾,也務必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 近年來,WHO 建議各國將HPV篩檢納入防治子宮頸癌的重要措施,不少國家已積極跟進,透過高精準度的篩檢技術,協助婦女提早發現罹癌的風險。 提升診斷準確率:子宮頸抹片結合HPV篩檢 王鵬惠醫師說,子宮頸癌發展進程緩慢,最長可達10年,因多數感染後無明顯症狀,當出現陰道出血或性交出血等明顯症狀時,可能已進展至子宮頸癌晚期;因此,同步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及HPV篩檢,可提早發現癌前病變病灶。 王鵬惠醫師解釋,所謂「一抹二篩」,即是利用小刷子採集子宮頸細胞後,做子宮頸抹片的同時,一併完成HPV篩檢,採檢過程不會有多餘的不適感,一次進行兩項篩檢,更能有效提升民眾的篩檢意願,大幅提升防癌效果。 HPV感染「無聲無息」交叉感染風險高 王鵬惠醫師表示,HPV病毒型別高達200多種,可能感染人類生殖系統的病毒基因約有40型,主要分為高風險型與低風險型;高風險型當中,感染16、18型導致子宮頸癌機率高達70%;低風險型主要造成的病症為尖形濕疣(俗稱菜花),與子宮頸癌較無相關。 王鵬惠醫師說,HPV最大威脅在於感染後「無聲無息」,也可能同時交叉感染不同型別HPV,風險極高;由於人體免疫機制在2年內可能自行清除病毒,因此,施打HPV疫苗,加上定期「一抹二篩」、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安全性行為,都可大幅避免因高風險型HPV感染所造成的癌前病變。 檢查異常不輕忽 持續追蹤是關鍵! 過去民眾較熟悉子宮頸抹片檢查,但加上HPV篩檢後,如何判讀兩者結果?王鵬惠醫師說,若子宮頸抹片與HPV篩檢結果皆正常,只要持續每年定期檢測即可;若出現以下情況者,請持續追蹤: HPV正常,子宮頸抹片異常:狀況較為少見,代表該異常非由HPV病毒造成,建議90天或180天後,回診進一步追蹤子宮頸抹片。 HPV異常,子宮頸抹片正常:感染高風險HPV病毒,依型別所造成的風險不同。若感染高風險16、18型,請積極尋求醫師處置建議;若為其他高風險型,則建議90天到180天再次檢測,且持續追蹤至少兩年。 HPV及子宮頸抹片皆異常:建議儘快安排陰道鏡檢查,必要時進行切片化驗,或接受冷凍治療、電燒等局部處理,以防進一步病變。 王鵬惠醫師表示,確認原因接受治療,完成療程後子宮頸可恢復正常狀況,毋須多慮,請民眾務必遵照醫囑,進行後續追蹤及診療。 HPV自採試劑 提高篩檢意願  王鵬惠醫師強調,有效預防HPV,除鼓勵民眾接種HPV疫苗外,有性行為的女性定期檢測,也是降低罹患子宮頸癌關鍵!子宮頸癌一般進程從半年至10年緩衝期不等,臨床上雖曾收治未滿30歲的子宮頸癌個案,但純屬特殊個案,民眾不必恐慌。 針對有性行為且對內診感到不適,或不便至醫療院所篩檢的女性,王鵬惠醫師建議,可選用通過臨床試驗並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的HPV自採試劑自行採樣,為健康把關。 國健署也提醒,無論是自採或醫師採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以確保檢測準確性: 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 避開月經期間 不要沖洗陰道 避免使用盆浴 勿放置塞劑 若HPV自採試劑結果呈現陽性者,請至醫療院所諮詢醫護人員,安排後續追蹤或治療。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女性健康類別

看更多 女性健康 相關文章

子宮肌瘤與囊腫

卵巢有水泡、囊腫?卵巢水瘤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答

有些女性明明沒有懷孕、身體不胖,肚子卻很大,或是規律運動、飲食健康,體重卻遲遲沒有下降,最後在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卵巢長水瘤。為什麼會長水瘤?水瘤和卵巢水泡、囊腫一樣嗎?該如何治療水瘤?《Hello醫師》一次解答。 卵巢有水泡、囊腫?認識卵巢水瘤 卵巢的腫瘤有很多種形態,纖維瘤、畸胎瘤、子宮內膜狀囊腺瘤這些都是屬於良性腫瘤,而最常見的腫瘤是所謂的「功能性囊腫」,也就是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這類型的腫瘤佔了80%,而水瘤就屬於這種類型。 有些醫師或超音波師會稱水瘤為水泡或囊腫,但其實它們皆指卵巢水瘤。 水瘤在超音波下呈現的內容物是澄澈的液體,並分為良性與惡性: 良性:沒有中膈、沒有腹水、直徑在5~6公分以內,且沒有實心,不太需要開刀便會自行消失。 惡性:水瘤太大、有實心、卵巢2側都有長水瘤,必須要考慮可能是惡性腫瘤。 (延伸閱讀:認識卵巢癌:死亡率高、早期症狀不明顯) 為什麼會長水瘤?卵巢水瘤原因 有些女性認為長水瘤可能是飲食不健康或生活作息不正常所引起,但其實是跟排卵有關。每個月排卵時會有些液體聚集在發育中的卵細胞,而卵細胞與液體結合起來會成為濾泡,當濾泡破裂時會排出卵子;沒有排出卵子則會變成水瘤。(推薦閱讀:排卵期這樣算!掌握黃金受孕期和避孕時間) 水瘤通常在下次月經來前或三個月內就會自行消失,若沒有生長到太大,不需要太擔心,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卵巢水瘤有哪些症狀?肚子會變大嗎? 長水瘤是否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這得要看水瘤的大小,若水瘤體積很小如碗豆一般,基本上不太會有症狀,但有些女性的水瘤較大,會出現症狀、不舒服的機率也高出許多。長水瘤時可能會出現下列的症狀: 疼痛、有壓迫感 月經週期紊亂 腹部變大、有異物感 性行為會疼痛 至於水瘤會不會影響懷孕,答案是不會,因為水瘤是正常的卵巢組織和液體,引起不孕的比例不大。 子宮水瘤如何改善? 水瘤基本上都是良性,多數時候會自行消失,不過還是有些人會擔心,以下提供3個改善建議: 飲食:沒有所謂特定的卵巢水瘤飲食,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遵循健康飲食、規定運動。(延伸閱讀:卵巢癌飲食怎麼吃?) 治療:沒有特定的藥物能治療水瘤,通常都是自行吸收,若腫瘤大到會影響日常生活時,才需要開刀將水瘤切除。 開刀:若水瘤大於6公分時,需要開刀切除。不過是否要動手術除了從水瘤大小來判斷之外,症狀嚴重程度、是否有破掉,或是影響日常生活,都是動手術的考量點。 目前沒有確切的預防、治療方式,水瘤的成因也尚不清楚,因此建議各位女性定期到醫院追蹤、觀察卵巢狀況,若有惡性腫瘤時,也能及早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變胖就是內分泌失調?了解背後的8大徵狀與3種疾病

長痘痘或月經不順就是內分泌失調嗎?內分泌失調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改善及解決內分泌失調呢?《Hello醫師》為您一次說明。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是由許多腺體所組成,如腦垂腺、甲狀腺、腎上腺、胰島、卵巢和睪丸等,這些腺體會分泌荷爾蒙,透過血液順利進入器官,維持身體正常功能運作,若有不平衡就會讓身體出現異常症狀。 內分泌失調算疾病嗎?其實不算,身體內的內分泌調節都是相互牽連影響的,其作用在於讓身體穩定、協調生理功能並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腳色。 內分泌失調症狀:長痘痘、月經不規律 若內分泌失調,可能會有下列徵狀: 食慾異常好或是異常差 月經不規律 失眠、睡不好 心情憂鬱、焦慮 體重異常增加或是變輕 掉髮量變多 性慾減退 消化不良、便秘 若發現體重增加或長痘痘合併上列多數徵狀,可能就是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若未能即時控制,可能會罹患下列疾病: 甲狀腺疾病 多囊性卵巢 糖尿病 影響女性內分泌失調的3大激素 以女性身體為例,內分泌的平衡代表了青春和健康,影響內分泌的激素有下列3種: 雌激素 表現女性的第二性徵,幫助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發育成熟,會讓肌膚更光滑有彈性。分泌過少可能會導致不孕,分泌過多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延伸閱讀:子宮內膜癌的症狀與治療) 黃體素 黃體素又稱助孕激素,能幫助子宮內膜順利分化、剝落形成月經;分泌過少會有排卵期出血的問題,分泌過多可能有水腫、肥胖等徵狀。 雄激素 女性體內有少許的雄激素,可以刺激女性的性慾;若分泌過多,可能增加罹患多囊性卵巢的機率以及多毛症的困擾。 內分泌失調看什麼科才好? 怎麼改善? 若發現自己有內分泌失調的徵狀,建議去醫院的內分泌科或婦產科就診;要了解內分泌失調背後的原因需要透過個人體質、病史、症狀,以及抽血檢驗才有辦法給予治療方針。醫師會針對各個疾病進行藥物治療外,也能透過飲食來改善內分泌失調的狀況: 黃色食物:南瓜、玉米、香蕉都是很好的食材,可以幫助代謝、增強荷爾蒙的分泌。 綠色食物:花椰菜、芹菜能強健腎、肝和脾臟,促進消化吸收,平衡內分泌系統。 鈣和維生素B的食物:牛奶、奶酪、綠色蔬菜、雞肉、魚肉及蛋類等都有助於平衡內分泌系統。 除了飲食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作息規律、睡眠充足,以及保持愉悅的心情才是長久之道。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菜花自我檢查:妹妹長濕疣是「假性菜花」?用4特徵自我判斷

31歲林小姐和丈夫兩人表情凝重地走進診間,一坐下後,醫師詢問有何問題,丈夫一臉不悅地說「她長菜花了,不知道在哪裡亂搞。」 林小姐辯解說「我才沒有亂搞!」,說著說著眼淚就流了下來。醫師安撫林小姐,表示先進行檢查再說。 檢查結束後,醫師冷靜地說「林小姐得到的不是菜花,是前庭乳突症,這不是性病,不會傳染,請不用擔心。」 本文將為你介紹什麼是前庭乳突症、前庭乳突的症狀與治療,並告訴你分辨前庭乳突與菜花的小技巧。 前庭乳突症(假性菜花) 前庭乳突症的正式名稱為前庭乳突狀瘤病(Vestibular papillomatosis),亦有絨毛狀小陰唇之稱,為陰部前庭黏膜的結構變異,屬於良性血管纖維瘤。因其外型類似菜花,因此又稱為「假性菜花」、「假性濕疣」。 前庭乳突症是性病嗎?會傳染嗎? 前庭乳突症不是性病,此病症類似於男性的陰莖珍珠疹,皆為良性的生理變異,而非受內在疾病或外在傳染病所引發,因此並無傳染之虞。 前庭乳突症好發於成年女性,發生率約5%,意即每20位女性中,就有1位長有前庭乳突狀瘤。 假性菜花症狀不明顯,多偶然就醫發現 前庭乳突主要長於陰道前庭與小陰唇內側,大小約1~2毫米,呈叢狀或線狀對稱性分布(陰唇左右兩側),外型平滑、圓潤且一粒粒突起,可能為乳突狀或指狀,顏色與陰道黏膜相同,為粉紅色、肉色。 前庭乳突通常沒有症狀,沒有痛感,亦不會快速擴散或生長,僅可能感覺陰部有搔癢感,因此多數前庭乳突患者往往是由另一半發現或陰道因其它因素不適,赴婦產科檢查才會發現。 菜花自我檢查:真菜花、假菜花?用4特徵來判斷! 多數人發現陰道長疣,第一時間往往會懷疑自己遭傳染菜花。其實在皮膚科及婦產科檢查時,醫師通常會先詢問患者近期有無不安全性行為、赴游泳池或溫泉、直接接觸公廁馬桶或性伴侶的生殖器狀況等,初步排除菜花的可能性,但實際診斷結果仍以目測,並透過以下4點特徵協助判斷是否為前庭乳突症: 在臨床上,醫師目測後若不確定是否為前庭乳突,則會在患部塗抹冰醋酸進行測試。菜花塗抹冰醋酸後顏色會轉為白色,前庭乳突由於為陰道黏膜構造,因此不會變色。 前庭乳突該如何治療? 由於前庭乳突並非疾病,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影響,因此即便不治療亦無害健康。然而若因外型及心理因素考量,欲將其去除,則可考慮以電燒、冷凍療法、汽化型雷射及手術切除等方式去除。 前庭乳突經治療後通常不會再次復發,傷口及疤痕亦不明顯,因此女性患者可不用過度擔心,若長有前庭乳突,可赴皮膚科或婦產科,與醫師溝通諮詢,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除。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不想生了?解析女生結紮手術優缺點、費用與後遺症,避孕效果近100%

隨著社會發展與工作型態的變化,許多已婚男女在生完1、2胎後便無生育計畫,更有許多年輕人樂當「頂客族」,婚後不打算生小孩,欲尋求更安全且有效的避孕方式。 儘管戴保險套和服用避孕藥的觀念已相當普及,方法也十分簡單,部分不喜歡「戴套做」或希望一勞永逸者,則會選擇接受結紮,而其中又以女性結紮者占多數。不過,女生接受結紮手術,雖避孕效果極佳,卻也容易產生後遺症。 究竟女性結紮手術會如何施行?會產生何種後遺症?《Hello醫師》將為你分析結紮手術的優缺點,幫助女性朋友在決定結紮前考量利弊,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女生如何永久避孕?結紮手術原理、後遺症報你知 已無懷孕需求且希望永久避孕的女性,可考慮接受輸卵管結紮手術(Tubal ligation),藉由將2條輸卵管結紮後切斷,使卵巢排出的卵子,無法通過輸卵管與精蟲結合,以達到避孕的效果。 然而,女性於結紮手術完成後,須臥床休養1~3天,無法如男性結紮後直接出院。不僅如此,女性結紮後易可能引發月經失調、卵巢囊腫或骨盆腔疼痛等後遺症。(推薦閱讀:體重飆升好突然?多囊性卵巢症狀與治療) 女生結紮手術有哪些優缺點? 儘管女性結紮手術可提供幾乎100%的避孕效果,但女生結紮後如果想再生,並非易事,因此奉勸各位民眾在進行結紮手術前務必三思。以下整理結紮手術的優缺點,提供給欲結紮的女性參考: 優點:進行1次結紮手術後,即可達到永久的避孕效果,且不會因此影響性慾。另外,尚未進入更年期的女性接受手術後,女性荷爾蒙依然會正常分泌,因此亦不必擔心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則,或者提前停經。 缺點:相較於男性,女性的結紮手術費用更為高昂,且無健保給付,價位多落在10,000~12,000元。另外,若女性於結紮手術後反悔,仍可重新接通輸卵管,但接通率不高,即使成功,女性受孕率仍較結紮手術前有明顯下降。 因此建議各位民眾應下定決心不再生育,才進行結紮手術,否則不但會傷及荷包,還會降低求子機率。 女性輸卵管結紮手術有哪些? 女性結紮手術主要可分成經腹腔結紮手術、經陰道結紮手術與腹腔鏡結紮手術,3者差異如下: 經腹腔結紮手術:手術前會先替患者進行全身或局部麻醉,之後便會於肚臍下開約2公分長的小口,以利醫師從中找出左右2側的輸卵管,加以結紮後切斷,或直接在輸卵管套上小夾。 經陰道結紮手術:經陰道結紮手術通常會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進行,手術時,醫師會於病患陰道後端切出長度約1吋的切口,再從腹腔中找到2側輸卵管,加以結紮後切斷或套上小夾。 腹腔鏡結紮手術:經全身麻醉後,醫師會在病患肚臍下方插入腹腔鏡,以觀察骨盆腔內的情況,並從中找到左右2側的輸卵管進行結紮,再將其切斷、燒灼或套上小夾。 結紮手術應避開月經,術前患者必知3重點 在執行結紮手術前,患者除應先清潔手術部位的皮膚、將該處毛髮剃除,還需注意以下3點: 手術時間應避免安排在月經期間。 手術期間必須有家屬陪同,而手術前夫妻雙方也須攜帶身分證至醫院,並簽署結紮手術及麻醉同意書後,才可進行手術。 術前病患應排空尿液,並於8小時開始禁食,隨後醫師會替患者灌腸,以利進行手術。 女性結紮手術後6大注意事項 在結紮手術後,女性應注意以下6個注意事項: 術後須禁食4~6小時或至排氣後,才可開始進食。 進食前可先喝少許白開水或新鮮果汁,如飲用後身體並無不適,便可先從軟性食物開始食用。 術後1~3天後就可出院,並應於1星期後返院拆線。 手術後1週內若發現陰道口有黃、咖啡色的血性分泌物,屬於正常現象,但應確保手術傷口保持乾燥,並於術後10天避免碰水。 結紮手術後1週內,無論有無出血現象,均不宜從事性行為。若術後已滿1週,陰道仍有出血現象,應立刻就醫檢查。 為避免傷口疼痛,建議術後1個月內暫勿進行激烈運動或搬提重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人生下半場:再次站起來的勇氣!KOL夏金剛夫婦分享:「定期健康檢查不讓遺憾發生!」

在這個全民自媒體的年代,當你能抓住群眾目光,在專業領域裡就能佔有一席之地。自這網紅浪潮中順勢而起的知名旅遊KOL夏金剛夫婦,疫情前在短短幾年內即以品質絕佳的旅遊攝影與文字介紹,在國內外旅遊界大受歡迎。 然而,就在疫情來襲、一切工作停擺之際,夏太太陳遠如竟發現疑似罹患肺腺癌,讓歲月靜好的日子轟然變色,也讓夏金剛突然意識到,太太在自己人生旅途中的地位難以衡量,下半場的人生,怎麼能夠沒有她的陪伴?當檢查報告終於確知是虛驚一場,兩人已從錯愕、悲傷到堅強的情緒中調整好步伐,重新站起來,帶著滿滿的勇氣與人生體悟,與《Hello醫師》分享兩人將如何面對人生下半場的健康與對未知的挑戰。 陳遠如是人氣部落客夏金剛的太太,疫情前更經常擔任他影像中的模特兒,倆人出遊工作的足跡遍及世界。(影像授權:夏金剛的奇幻之旅) 全盛時期,夏金剛夫婦的足跡踏遍海內外,非洲、歐洲、日本到處都有兩人共同造訪的回憶,多重身份中也肩負為攝影師的夏金剛,除了應客戶之需交出精彩過人的影像風光外,太太陳遠如則是他旅途中不可缺少的模特兒,讓夏金剛所經營的個人粉絲頁與部落格中,總能見到陳遠如巧笑倩兮的身影,更是粉絲們心目中最吸睛的旅途風景之一。 親密伴侶疑似罹癌、夏金剛體悟:老婆才是家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工作、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夫妻兩人不僅是旅途上的最佳旅伴,也是彼此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好友與伴侶,也因此當令人欣羨的生活因疫情一切突然停擺之際,陳遠如竟在例行的健康檢查中疑似確診肺腺癌,讓已攜手走過18年以上的夏金剛夫妻,頓時間如同晴天霹靂。一夕之間,原本堅強如家中支柱的夏金剛幾乎情緒潰堤,方才體悟原來老婆才是家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反倒是平時溫婉嫻靜的陳遠如,即使心中忐忑憂心,卻更加冷靜地進行各種後續檢查。 定期檢查助快速處理  陳遠如:健檢救我一命! 陳遠如回想,「由於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我很年輕時就對『健康』有一定程度的警覺性,不但從25歲起我就替自己買足保險,每2年也會安排像是乳房超音波等例行性的健康檢查。」也因多虧了例行檢查,讓陳遠如在進行「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後,迅速發現疑似罹患肺腺癌而立即處置,但夏金剛夫婦倆也在等待檢查報告結果的過程中備受煎熬,更加意識到積極防治與照顧健康的重要性。老公夏金剛亦補充:「如果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多數病症都能獲得有效控制甚至治癒,但是若輕忽沒有正視,甚至沒有定期檢查,等到一發現恐怕已經是做什麼都來不及!」 (你也想知道:癌友必知!居家喘息照護、照護補助如何申請?癌友4大癌症支援服務全整理!) 陳遠如坦言,「當下聽到『疑似罹癌』這個消息時,心裡第一個念頭只想到怎麼做讓家人不受影響、過得更好。」健康可能出狀況的第一時間仍舊心繫家人的想法,也讓一向堅強的夏金剛在那段時間裡一不小心就哭成淚人兒,不只是心疼結褵18年的老婆接下來可能要面對一連串的治療,然而更多的是面對未知的巨大恐懼與不安,「如果失去了她,我該怎麼辦?」 可能罹癌的衝擊幾乎讓先生夏金剛重度憂鬱症再度復發,無可遏制的壞念頭一直浮現,讓他白天動用所有關係積極為老婆求診,晚上則夜夜誦經2小時為老婆祈願。「太太比我堅毅,她擅長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但她的特質只讓我想哭。」 挺過黑暗、夏金剛為同路人創立支援系統 夏金剛難掩激動地表示,雖然與太太感情一向如膠似漆,但真正意識到長期支持自己的力量也有可能會突然消失時,對男人而言,巨大的驚懼與慌張竟如此難以負荷,也更加凸顯出每一位女性在所有男性生命中的重要性。當時為了排解自己的不安與憂鬱,也相信有更多人與他經歷同樣的艱難之下,夏金剛也同步創立了「壹顆好心」支援系統,以喚起大家的健康意識為出發外,並透過自己的文字與過去和醫師的交流經驗,支持著萬千廣大在脆弱時需要扶一把的粉絲們。 夏金剛為知名人氣旅遊部落客,專業的攝影技術與細膩幽默的文字筆觸,讓他廣受粉絲與業者喜愛。(影像授權:夏金剛的奇幻之旅) 而在長達將近2個月、自疑似罹癌到檢查報告揭曉的等待煎熬下,陳遠如疑似肺腺癌的報告出爐,原本右下肺有白色霧影的發炎非但奇蹟似地消失,檢驗發現的結節尺寸無不良影響外,乳房超音波報告也僅發現纖維囊腫、安全過關,往後僅需定期追蹤檢查即可,讓兩人的心頭大石瞬間放下,這樣的好消息也讓大批長期追蹤夏金剛夫婦的粉絲們都鬆了一口氣,還有熟識的朋友聽到後為兩人開心地哭了。 疑似罹病的打擊讓兩人猶如重新覺醒,陳遠如開始更加重視身心平衡。如今一切陰霾散去,陳遠如笑說,因為兩人沒有小孩,以前的生活總是很隨性,想追劇就徹夜不眠,對垃圾飲食也沒有太忌口。但是由於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讓她能及時發現病徵的警惕,如今她規定自己規律作息、控制體重,讓身體能獲得充分的休息與細胞更新,過去一天至少4杯咖啡起跳的習慣,「連咖啡都減量了!」 定期健檢、人生下半場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不僅如此,陳遠如特別強調,「均衡飲食」在維持健康的觀念對許多人來說可謂老生常談,「但真的很重要!」因此比起過去常挑愛吃的,現在她更常吃「該吃的」與蔬果,咖啡也改以更加養生與抗氧化的綠茶取代。但更重要的是,「定期身體檢查是我們能為自己的健康做到最好的把關!」因此陳遠如也呼籲,下半場的人生除了愛自己、讓身心平衡之外,更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參與政府提供之4大免費癌症篩檢項目(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就是對自己健康負責最棒的方式! 夏金剛夫婦在生活與工作上都是彼此的最佳拍檔。(影像授權:夏金剛的奇幻之旅) 夏金剛感性地說:「其實我身邊的女性普遍都比男性『堅強』,這也是女性們最棒的特質之一,總是帶給身邊的人穩定的力量。但是女性就算是罹病了,也多數不願讓身邊的人擔心而常默默承受,或是這些女性身邊的男性親友,往往也會經歷如我難以承受的過程。」(推薦閱讀:癌症篩檢:定期篩檢4大癌症效果佳 政府補助條件一次看) 因此除了同樣提醒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之外,夏金剛笑說:「太太疑似罹癌的過程讓我感覺心幾乎要碎了,而這樣的經歷也因此更能感同身受,化成力量幫助有相似遭遇的人,若我的壹顆好心支援系統能夠因此讓其他人同樣有再次站起來的勇氣,那麼也會是我和太太在接下來的人生旅途上最棒的禮物了!」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喉嚨痛、脖子腫感冒了?這年紀的女性易罹患亞急性甲狀腺炎

喉嚨痛、脖子腫是感冒嗎?在新冠疫情持續之際,林女士只要有點感冒症狀就會緊張得去診所檢查。近日她發現喉嚨痛還伴隨著脖子腫,吃了醫師開的感冒藥卻依然無效,至新陳代謝科抽血、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竟是亞急性甲狀腺炎。究竟為何會罹患亞急性甲狀腺炎?該如何治療才好?就跟著《Hello醫師》一起了解! 什麼是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是指當甲狀腺組織受到破壞,讓發炎細胞進入甲狀腺濾泡後,使得濾泡內的甲狀腺荷爾蒙被釋放,進入到血液中,引發暫時性的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症狀,不過大部分的病患最後都會恢復正常。(延伸閱讀:小心「碘」!甲狀腺亢進患者酒精Out、多鈣鉀最「食」在) 亞急性甲狀腺炎好發於年輕至中年女性,是種不常見、非持久型且能自行痊癒的甲狀腺發炎疾病。由於症狀與急性咽喉炎相似,因此患者遭誤診的狀況並不少見。 亞急性甲狀腺炎易搞混 出現這些症狀別忽略! 由於亞急性甲狀腺炎多由病毒感染引發,因此常被當作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急性咽喉炎,若您出現以下列症狀,應考慮就診接受醫師專業的診斷,以釐清是否為亞急性甲狀腺炎: 單側或雙側的甲狀腺壓痛(疼痛感可延伸至耳朵、下巴、喉嚨) 倦怠 發燒 聲音沙啞 心悸 盜汗 手抖 亞急性甲狀腺炎病程4階段 當病患確診為亞急性甲狀腺炎時,病程可為下列4個階段: 急性期:上述所提之不適症狀最常出現於急性期患者,持續時間約4~6週。 短暫甲狀腺功能正常期:當血液中的甲狀腺素漸漸被代謝時,此時甲狀腺功能會短暫恢復。 甲狀腺功能低下期:當甲狀腺素被代謝到無法供應身體所需時,會進入甲狀腺功能低下期,為期數週至數月。 恢復期:當甲狀腺逐漸恢復功能,重新分泌甲狀腺素時,則進入恢復期。 如何診斷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通常甲狀腺會出現壓痛或腫大,醫師除了詢問病史以及觸診外,還可透過下列方式診斷: 紅血球沉降速度(ESR)明顯上升(大於55mm/h) 甲狀腺放射碘攝取率(RAIU)下降(小於14%) 超音波檢查下觀察到甲狀腺腫大、有局部低迴音性。 消炎藥物可抑制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治療通常以藥物為主,以病患的嚴重程度來給予不同的藥物: 輕症:通常以阿斯匹靈或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作為治療。 中、重症:較為嚴重的病患,則以類固醇治療,待症狀減緩時,再逐漸減少劑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病患的甲狀腺功能皆能恢復,但有少數病患會再次復發,甚至造成有些病患永久型的甲狀腺機能低下,需長期服用甲狀腺素才能維持身體機能平衡。因此建議民眾若有疑似亞急性甲狀腺炎之症狀,應盡早就醫並遵從醫囑服藥,定期回診以降低其復發風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ovulation]


女性健康

纖維肌痛症真是「公主病」?全身肌肉、皮膚痛 症狀、原因一覽

50歲的陳女士是職場上的女強人,下班後還得張羅全家的大小事。長期事業與家庭兩頭燒的她,近月全身經常出現原因不明的痠痛,即使吃了止痛藥也無法舒緩,記憶力也不如以往,求助許多醫師仍未找出確切原因。 直到醫師使用纖維肌痛症量表為陳女士評估後,才確定是纖維肌痛症在作祟。究竟為何會有纖維肌痛症?有藥物能夠治療嗎?《Hello醫師》為您一一解惑。 什麼是纖維肌痛症? 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是種全身肌肉慢性疼痛的疾病,病患除會感到全身各處疼痛,也會合併睡眠障礙、焦慮、偏頭痛等症狀。由於僅是輕微活動就能造成患者疼痛,且女性(約20~50歲居多)發病比例比男性還要高,因此纖維肌痛症常被戲稱為「公主病」。不過,任何疾病都非患者自願罹患,「公主病」標籤對患者並不公允也不適合。 為什麼會有纖維肌痛症?致病原因說明 纖維肌痛症的確切致病原因仍在研究當中,目前主流推測是因患者中樞神經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失衡所導致。另外纖維肌痛症也可能受心理壓力或創傷誘發,並有部分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症有家族遺傳的傾向。 全身肌肉、皮膚痛!纖維肌痛症症狀一覽 纖維肌痛症最明顯的特徵為廣泛性疼痛,通常分布於身體2側,持續至少3個月以上,每位患者的疼痛感受可能有所差異,諸如麻木、刺痛及灼熱感等,而除了慢性疼痛外,纖維肌痛症的症狀還包括: 頭痛 胃痛 消化不良 記憶力衰退 肌肉僵硬 時常疲倦 失眠 憂鬱症 焦慮症 用量表初步自我檢測纖維肌痛症 以往醫師懷疑病患有纖維肌痛症時,會依照美國風濕病醫學會(ACR)所提供的量表來進行評估,包括指定的 18 個點中至少有 11 個點以手指按壓時(約4kg/cm2的壓力)會感到疼痛。 不過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在 2016 年公布了新的量表來提高準確率: 廣泛性全身疼痛(WPI):指定痛處共19處,分為5個區域,至少要 4 個區域出現 1 個以上的痛點(分數須達 4 分以上)。 症狀嚴重程度(SSS):認知功能不佳、睡眠後無飽足感、易疲勞(每個最高 3 分,總分 9 分);是否有頭痛、下腹痛、憂鬱(每個最高 1 分,總分 3 分)。 當 WPI≥7 且 SSS≥5,或是 WPI 介於 4~6分且SSS≥9,以及症狀持續超過 3 個月時,便符合纖維肌痛症的判定標準。此外,纖維肌痛症與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類似,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多發性肌炎,因此醫師也會先從這些疾病的檢查來進一步排除。 纖維肌痛症量表 1 - WPI 廣泛性疼痛指標 纖維肌痛症量表 2 - SSS 症狀嚴重程度量表  如何治療纖維肌痛症? 目前並無特定的方式能治療纖維肌痛症,醫師除會開立藥物緩解疼痛症狀外,也會建議患者從事運動來緩和病狀: 非藥物治療 運動被證實,是有效控制纖維肌痛症症狀的治療方式之一。 以有氧運動為主,如快走、騎腳踏車、游泳(或在泳池中走動),這些運動能增強心血管健康、減輕疼痛,不過仍需注意避免運動程度太過激烈,以免引發延遲性痠痛或運動傷害而造成反效果。 另外,也建議做伸展運動增加肌肉柔軟度,在病況較好時,也可搭配輕負荷的肌力訓練。 建議由每週運動 1~2 天開始,循序漸進培養運動習慣。研究證實,當纖維肌痛症患者每週運動 3 天,症狀減緩的程度會較明顯。 除了運動以外,也可泡熱水澡或溫泉,放鬆身心和排解壓力,減輕纖維肌痛症狀。 藥物治療 主要以舒緩疼痛、改善生活品質為主。不過單獨使用止痛藥的效果不佳,可以依照病患的情緒障礙配合低劑量的三環抗憂鬱劑(Amitriptyline)、選擇性血清張力素回收抑制劑(SSRI)都可改善症狀。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含有腎上腺皮質醇、鴉片類的止痛藥,要留意潛在的藥物成癮問題,務必遵照醫師處方服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乳房紅腫、疼痛竟患乳腺炎!了解非哺乳期乳腺炎原因、症狀、治療

35多歲的蔡小姐乳房多日腫脹、疼痛,某日更突然發高燒,就醫診斷後才發現罹患非哺乳期乳腺炎。究竟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什麼?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治療處理?讓《Hello醫師》帶您一起了解!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什麼?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又稱為慢性乳腺炎,由於乳房組織內水囊破裂,或因乳管內上皮細胞增生導致乳管分泌物留滯,而引發乳房組織發炎;發炎位置多為乳暈及乳房周圍,有時還會有乳房廔管產生,好發於20~40歲女性。 非哺乳期乳腺炎5大原因 女性可能會由於下列5種成因,而引發非哺乳期乳腺炎: 長期穿著過緊的內衣 過度勞累 患有糖尿病或自體免疫性疾病 乳房有外傷 遭非結合分枝桿菌或其他致病菌感染 抽菸(同場加映:壓力大來根菸好嗎?女性抽菸的動機與健康危害) 有乳腺炎病史 非哺乳期乳腺炎常見的2種類型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種類繁多,其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包括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及周邊型乳腺炎: 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目前致病原因與病患乳房組織遭到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有關,病患的傷口經感染後會長出肉芽,也因此將它稱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周邊型乳腺炎 好發於糖尿病或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因患者接受自體免疫疾病時,常會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因而造成病患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周邊型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狀有哪些? 多數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只會於乳房的其中一側出現紅腫症狀,僅有少部分病患會於兩側同時出現,而下列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其他常見症狀: 乳房出現腫塊(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房壓痛、腫脹 疲勞 發燒、畏寒 頭痛 噁心、嘔吐 全身無力 若病患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會出現乳汁淤積、流出膿瘍,甚至造成乳腺炎不斷復發。 如何診斷非哺乳期乳腺炎? 當你發現自己出現上述症狀,持續超過24小時仍無法改善,應盡快就醫檢查。醫師除了會替病人進行常規性的身體檢查外,還會透過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確定乳房內是否出現腫瘤、及早發現乳癌。 非哺乳期乳腺炎3種治療方法 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療方式及時間,需視病患的狀況而定,以下為常見的3種治療方式: 抗生素:若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狀較為輕微,醫師會藉由口服抗生素替病患治療,通常需要進行約10天的抗生素療程,症狀才會有明顯好轉。 針管抽吸:患者的乳房如出現小於5公分以下的膿瘍,則可透過針管抽吸,並搭配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 外科手術:如果病患乳房周圍反覆化膿或出現5公分以上的膿瘍,此時醫師才會經由外科手術將膿瘍引流出來,患者也因此會於乳房留下疤痕。 如何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注意乳房的清潔:洗澡時應仔細清潔乳房周圍,以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適當休息、多喝水:每日應睡每日至少睡滿8小時,並喝足1500~2000毫升的水,有助維持免疫機能穩定,有效排出體內毒素,預防非哺乳期乳腺炎。 戒菸:香菸內所含的尼古丁會造成乳暈下乳管組織壞死、感染或局部缺氧,提高乳腺發炎風險。 避免乳房出現傷口:應減少進行需要侵入乳房的手術,以預防傷口遭到細菌感染,而引發非哺乳期乳腺炎。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月經

經痛怎麼辦?「藝人御醫」黃獻銘傳授骨盆運動、穴道按摩跟經痛Say Bye

為什麼會經痛?每當大姨媽報到時,總是痛到臉色發白、全身無力、嘔吐,甚至要來顆止痛藥才能緩解?然而止痛藥吃多了對肝、腎都是負擔,究竟除了吃西藥之外如何還能改善經痛?《Hello醫師》邀來受各大知名藝人愛戴指名、有「藝人御醫」美名的鍼還中醫診所的院長黃獻銘醫師,以中醫觀點討論經痛原因,並傳授女性們如何以穴道按摩、骨盆時鐘運動緩解,和經痛say good bye! 中醫觀點:子宮寒、骨盆受擠壓易導致經痛 以西醫而言,經痛乃源於體內的前列腺素分泌過多,致使子宮強烈收縮而引發疼痛。黃獻銘醫師表示:「前列腺素是身體發炎所製造出來的物質,而發炎就代表要讓身體度過難關,前列腺可以讓體內循環暢通,以子宮來說,經痛屬於身體發炎的副作用。」至於就中醫觀點來看,為何會經痛,黃獻銘醫師提出下列2點: 子宮寒冷:中醫上稱為宮寒,這類的經痛與日常飲食、身體循環有關。 骨盆結構:當骨盆結構不在正確位置上,讓骨盆腔內的器官被擠壓,此時循環也跟著不流通,以致生理期來時出現經痛的問題。這類的經痛與外傷有關,例如臀部曾遭受撞擊、長時間穿高跟鞋、腳受傷。 怎麼舒緩經痛?名中醫教做骨盆時鐘運動、穴道按摩 骨盆時鐘運動: 每次生理期來都飽受肌痛折磨該如何是好?別擔心,黃獻銘醫師提供了骨盆時鐘運動與按摩穴道這2種方式讓各位姊妹們參考。什麼是骨盆時鐘運動?針對骨盆結構不正確或是受傷過的人可以做的日常運動,步驟如下: 平躺在地板上,雙膝彎曲呈90度,雙腳張開至與肩同寬。想像自己是個時鐘,頭的方向為12點、左手邊為3點、右手邊9點、雙腳為6點 想像小腹中央有杯水,若對骨盆覺察力的人可以用雙手扶著自己的骨盆 將骨盆往12點鐘的方向傾約3~5秒,之後再往6點鐘方向傾3~5秒 接著換3點鐘與9點鐘方向,各傾3~5秒 4個方向為1組,可以做3組 (圖片授權:黃獻銘醫師之阿銘師x鍼還傳 youtube頻道) 做完第1個運動後,可以接著做第2種: 將骨盆往9點鐘方向順時針旋轉,在旋轉過程中必須緩慢,感受骨盆的位置,之後再用同樣的速度轉回至9點鐘。 接著按照同樣的方式,將骨盆從3點方向逆時針旋轉。 左右1圈為1組,可以做3組。 做完以上2種,可以做第3種較進階的運動: 將骨盆先傾至6點鐘方向,接著逆時鐘旋轉繞1圈,最後回至6點鐘位置。 接著用順時鐘方向做。 2圈為1組,可以做3組。 黃獻銘醫師提醒,旋轉骨盆時若進行到某個位置便轉不過去時,別勉強自己;若感覺到雙腳、腰部有抽筋感時,代表有筋膜卡住;‘「停在要抽筋的感覺上,慢慢壤骨盆放鬆,等抽筋感過後,骨盆也會舒服許多。」 有「藝人御醫」美名的鍼還中醫診所的院長黃獻銘醫師因醫術精良,重量級影視名人如李烈、柴智屏、姚元浩、六月、張景嵐、李易、謝承均、熊熊、陳奕等皆指名他會診。(圖片授權:黃獻銘提供) 按摩穴道: 黃獻銘醫師建議,按摩穴道之前可以先分辨自己的經痛位置,再決定要按哪些穴道: 經痛痛點模糊:若說不清楚自己的痛點在哪個位置,只覺得子宮感到疼痛時,屬於子宮寒冷的經痛,黃醫師建議可以按摩、熱敷骨盆附近的穴道,如關元穴、八髎穴。 經痛偏左或偏右:若有感覺到自己經痛是偏左或偏右時,則屬於骨盆結構歪掉的經痛。先按較為疼痛那側的三陰交穴,之後再按比較不痛的那側。醫師表示,先按痛的那側是因為骨盆結構歪掉的程度較明顯,若先按摩不痛的那側也無妨,並不會影響到舒緩效果。(你也想知道:經痛怎麼辦?認識經痛原因症狀與舒緩5招) 此外,黃醫師也特別提醒,按摩穴到需要注意可痠不可痛、可輕不可重。「按摩穴道主要是刺激肌肉下的筋膜震動,幫助氣血流通,若感到疼痛時則代表筋膜太緊。」按摩穴道時,只要感覺到痛楚稍微舒緩即可停止,並無限制一定的次數或是時間。 經痛怎麼吃?名中醫黃獻銘:辛香食材「薑薑好」 該如何日常保養子宮?黃獻銘醫師指出飲食很重要,本身容易經痛的人,建議可以多吃辛香食材,「這裡的辛所指的麻而非辣,因此像是生薑、茴香、孜然、花椒等都可以搭配食用。」此外他也建議應避免寒冷、辣椒類的刺激性食物,以免過度刺激子宮。 除了按摩穴道、日常飲食外,還能透過下列飲品來減緩經痛的問題: 生薑茶:生薑茶可以做為日常保養或是生理期間的飲品。黃醫師提醒,生薑要泡到有點辛辣感才算有效,至於1天要喝多少量,要看身體是否有出現上火的症狀,例如已經出現便祕、上火、失眠等症狀時,建議減少用量。 玫瑰花茶:準備玫瑰花10公克與適量冰糖,再用開水沖泡成茶飲。玫瑰花茶可做為女性平日保養的飲品,具有解鬱、梳理氣血的功效。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ovulation]


更年期

我的孩子還會需要我嗎?面對空巢期、這4件事提早準備更寬心

女性一生的角色多元,從女兒到從出嫁成為太太、媳婦,再轉變成母親或婆婆。到母親階段,女性幾乎將心力投注在下一代、工作與家庭上,因此當孩子成長獨立時,多數母親即面臨重心消失、無所適從的處境,又加上可能適逢更年期,若伴侶早逝、離異或獨居,除了生理不適之外,心裡的失落感與寂寞更可能導致憂鬱、空虛與悲傷等情緒。 台大醫學院臨床心理中心指出,此階段的心理變化即是所謂的「空巢期」。究竟該如何面對空巢期?心理又該如何調適?《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什麼是空巢期? 當孩子逐漸長大、離家時,家中只剩父母或獨居的階段被稱為空巢期(Empty nest syndrome)。此時若未及早做好心理調適,許多女性或父母很可能出現悲傷、焦慮、沮喪、或憂鬱症等負面情緒外,反映在生理上亦會出現下列問題: 頭痛 全身痠痛 食慾不振 消化不良 胸悶 喘不過氣 當空巢期來臨,多數女性相較於男性而言所面臨的心理打擊普遍更嚴重,由於空巢期經常伴隨著更年期而來,不但要面對熱潮紅、盜汗、骨質疏鬆等生理變化,更要獨自接受子女已經長大成人的事實。 由於女性經歷懷孕、哺乳等過程,而與孩子建立起較多數男性更親密的依存關係,部分女性更會選擇回歸家庭以全心照料子女,因此當母親對孩子付出的心力越多、時間越長時,預期此類母親日後面對空巢期的衝擊也將較其他母親愈巨大。(延伸閱讀:更年期要補女性荷爾蒙?補充營養的注意事項) 如何面對空巢期? 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部之廖俊惠醫師指出,當女性們即將進入空巢期時,應即早調整自我認知,並建議可自4大方向循序漸進調適,依舊能成為孩子離家後最堅強的後盾。 子女教養 教導孩子培養獨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空巢期時無謂的擔心,並積極建立與孩子間的正面溝通模式。由於不少亞洲女性傾向為孩子做好做滿的養育方式,反而容易養成子女的媽寶性格,即使離家也不易養成獨立面對問題的觀念。 生活規劃 提早規劃子女離家時的生活內容。參與課程、培養個人興趣、與朋友聯繫,重新找回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將有助於將對子女的重心轉移至自己的下半生。 正確心態 當子女離家,女性面對的就是配偶甚或獨居生活,此時心態應將空巢期的空虛感視為轉機,與伴侶或自己重啟過去因照顧子女而暫停的人生規劃,開啟人生下一階段的里程。 維持健康 唯有當體能與健康狀態保持一定活力時,方能邁向下一階段的人生安排,因此此時女性與伴侶應以更積極的態度照顧自身健康,定期安排檢查與運動,以免空巢期帶來的不只是心裡無法填補的空洞以外,還伴隨著因健康亮紅燈而難以面對的病痛。(你也想知道:減肥、掉髮、骨質流失?醫師解答6大女性常見營養問題)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