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所有生育期女性要維持身體健康,應該要知道的正確健康資訊,以保護身體免於受到如感染、荷爾蒙失調、組織異常生長等疾病。

基礎知識

女性健康

骨盆腔發炎症狀有這些!骨盆腔發炎原因、舒緩方法、注意事項

女性私密處的健康與各項婦科疾病息息相關,尤其是因工作繁忙、免疫力下降時,細菌極可能便趁虛而入,其中又以骨盆腔炎尤其常見。 究竟骨盆腔炎是什麼?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及治療呢?《Hello醫師》請到高雄小港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劉奕吟,帶你進一步了解骨盆腔發炎的原因。 骨盆腔發炎原因 骨盆腔發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簡稱PID)源自陰道由下而上的「上行性感染」,致病病菌如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與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ichomatis)等多由外部侵入陰道後,進一步向上感染卵巢、輸卵管、子宮等器官,引發炎症反應。 一般而言,骨盆腔發炎大多源自性行為感染,不過有些女性因分泌物較多,而養成陰道灌洗的習慣,其實過度頻繁的灌洗反而可能破壞陰道環境,提高罹病風險。 另外,有少部分骨盆腔炎患者則是因侵入性內診檢查而導致,諸如子宮內膜搔刮術、子宮輸卵管攝影,或者安裝子宮內避孕器,皆有可能讓病菌進入陰道內部。 不安全性行為可能導致骨盆腔發炎,建議應配戴保險套降低感染風險。 骨盆腔發炎症狀:下腹痛、有分泌物 骨盆腔炎患者的典型症狀會出現下腹疼痛,有時可能伴隨發燒、畏寒、心跳加速、噁心、嘔吐等症狀,或出現狀如「豆渣」的黏稠、發臭陰道分泌物,甚至有出血的情形。(延伸閱讀:非經期出血要看醫生?「排卵期出血」有這些症狀) 劉奕吟醫師提醒,輕症患者平時可能不易察覺下腹疼痛,但於性行為時受壓迫才發現不對勁,就應盡快就診檢查。若置之不理而反覆感染後,即可能造成輸卵管沾黏,反而提高不孕風險。根據研究指出,發生一次骨盆腔發炎,即有12%機率造成不孕,多次感染則不孕機率則會成倍增加。 不過由於下腹疼痛廣泛出現於各類婦科疾病,諸如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患者往往得經診斷過後才得知自己「下腹疼痛」的真正病因。 骨盆腔發炎好發族群 近年性觀念逐漸開放,致使性行為年齡持續下探,年齡位於15~44歲間的女性,都屬於骨盆腔炎的高風險群,不僅如此,若你符合以下條件,則遭受骨盆腔炎病原菌感染風險也較高。 不安全性行為(例如:不使用保險套、多重性伴侶) 經常泡溫泉、游泳 裝置子宮內避孕器 抽菸、喝酒、作息不正常 曾接受流產手術 經常使用陰道灌洗 醫師藉由觸診判斷患者骨盆腔發炎痛點。 骨盆腔炎診斷方式 醫師在診斷患者是否罹患骨盆腔炎時,可能會經由內診按壓骨盆周圍,觀察患者於何處出現壓痛反應,通常按壓兩側卵巢、輸卵管的疼痛特別明顯。 另外也經常會利用超音波檢查骨盆腔,確定下腹疼痛並非腫瘤、囊腫、子宮外孕等症狀所引起,並且搭配抽血檢驗發炎指標是否上升,或是於內診時做陰道細菌培養,以利後續分析病原菌與擬定治療方式。 骨盆腔炎治療多久?舒緩、治療方法介紹 確診為骨盆腔炎後,輕症患者會透過口服抗生素治療,搭配消炎止痛藥減輕發炎症狀,並於治療期間暫停性行為並避免激烈運動,通常約1~2週內即可痊癒。 劉奕吟提醒:「民眾使用抗生素需照醫生指示之時間服用完畢,切勿因症狀改善自行停藥而增加復發機會。」 對於較為嚴重的病患,則可能需住院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另外,若病況嚴重導致輸卵管卵巢蓄膿,醫師則會建議安排手術引流膿液,降低膿腫破裂引發敗血症的風險。 劉奕吟醫師表示,骨盆腔炎的手術方式通常以傷口小、術後復原較快的微創腹腔鏡手術為主,但若因感染導致骨盆腔及腸沾黏嚴重,有時還是會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若患者已完成生育需求,醫師則會建議將雙側輸卵管切除,降低復發機會。 如何預防骨盆腔發炎?5大注意事項一次看 只要阻斷細菌感染源,骨盆腔發炎的機率自然就會下降。雖然骨盆腔炎發展成重症的機率偏低,但每次感染骨盆腔炎都會降低未來成功懷孕的機會,因此若能遵循以下5大要點,保護好子宮,就能預防骨盆腔發炎致病的風險: 安全性行為:戴保險套可以避免性器直接接觸,降低病菌傳染風險,而有固定性伴侶則可避免未知的感染風險。 避免陰道灌洗:已有眾多研究證實,陰道其實毋需使用洗劑清洗,因為陰道內有乳酸菌維持陰道健康環境,若過度清潔反而破壞陰道酸鹼平衡,導致細菌容易孳生,因此,若女性分泌物過多,建議清水沖洗外陰部即可。 健康的生活作息:無論是否有罹患疾病,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足夠的睡眠是人體釋放壓力、補充體力、平衡免疫力的不可或缺的3大關鍵。 保持私處乾爽:避免穿著不透氣的內褲、經期勤換衛生棉(條)或月亮杯,保持下部通風,以免降低細菌在悶熱、潮濕的環境孳生的機率。 攝取益生菌:多補充無糖優格、優酪乳或是市售私密處保養的益生菌,有助增加陰道乳酸菌等益菌,改善陰道環境,以抵抗外來的細菌,達到預防的作用(推薦閱讀:2024益生菌推薦22款!益生菌功效、什麼時候吃一次解析)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探索更多女性健康類別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看更多 女性健康 相關文章

子宮肌瘤與囊腫

一邊卵巢痛要注意!卵巢扭轉治療不能晚,看懂卵巢位置、扭轉原因

27歲的許小姐某日在家中跳繩後,右下腹突然劇痛不已;緊急送醫檢查後,醫師發現她右側卵巢有顆6公分大的畸胎瘤,而且卵巢竟已扭轉,需立即接受手術治療,否則卵巢恐缺血壞死。 到底卵巢扭轉是什麼?和跳繩有什麼關聯?哪些人容易卵巢扭轉?《Hello醫師》為您解說卵巢扭轉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認識卵巢位置 子宮位於女性的下腹部,而卵巢位在子宮左右兩側。人體的其他臟器,例如腎臟、胰臟或子宮,都有腹膜及多條韌帶所固定,因此不會輕易移位;然而,卵巢卻懸吊在子宮兩側及骨盆腔內,僅由兩條韌帶及輸卵管所連接,所以很容易受身體活動而晃動。 正常情況下,即使身體活動,卵巢的擺動幅度也不大,擺動後也會恢復原位;但是,如果卵巢因為囊腫、腫瘤而增加重量,身體又剛好劇烈活動,卵巢就可能擺動過大、進而扭轉。 白色的團狀物即為卵巢 什麼是卵巢扭轉? 卵巢大小約2至3公分,卵巢扭轉指卵巢受外力影響,連著輸卵管扭轉一圈以上,就像吊在樹上的荔枝,連枝轉了一圈般。 卵巢扭轉最大的問題在於血液循環會被阻斷,卵巢會缺血、缺氧,進而逐漸壞死,因此需立即開刀處理,屬於婦科急症。 卵巢扭轉原因? 卵巢扭轉的主要原因有2個: 1. 卵巢有良性囊腫或腫瘤,導致卵巢重量增加,例如: 畸胎瘤 濾泡囊腫 黃體囊腫 巧克力囊腫 多數卵巢扭轉患者的卵巢尺寸,會因出現囊腫從2至3公分增加至5公分以上;一般約大到約5至6公分以上比較容易出現扭轉。 2. 有卵巢囊腫又同時劇烈活動,例如: 跑步 跳舞 跳繩 跳床 拳擊 較激烈的性行為 除此之外,輸卵管或懸吊卵巢的韌帶較長,也比一般人容易因為劇烈活動而導致卵巢扭轉。 哪些人容易卵巢扭轉? 依據台北慈濟醫院的資料,超過7成卵巢扭轉的病患,為30歲以前的年輕女性,因為卵巢囊腫好發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且年輕女性的活動量也比較大。 另外,懷孕婦女也可能出現卵巢扭轉,因為懷孕前3個月,卵巢黃體會大量分泌黃體素,幫助胚胎成長;然而,有時黃體會過度膨脹,形成黃體囊腫,也就是所謂的功能性囊腫;通常黃體囊腫會於懷孕中期或後期自然消失,因此孕婦只需小心活動,避免卵巢扭轉。 一邊卵巢痛要注意!恐是卵巢扭轉的症狀 卵巢扭轉的症狀如下: 單側急性突發性下腹痛:由於卵巢會隨扭轉時間逐漸腫大,所以疼痛感會持續增加 可能會噁心、嘔吐 一旦卵巢組織壞死,病人會開始發燒 卵巢扭轉怎麼辦?治療方法說明 女性一旦出現單側的急性下腹痛,就需立即就醫檢查,醫師會透過子宮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判斷是否為卵巢扭轉。 在扭轉幅度不大的情況下,卵巢有時會自己復位,此時醫師可能會給予抗生素與止痛藥,並持續觀察卵巢的狀況。 若患者疼痛劇烈、卵巢已扭轉一圈或一圈以上,需馬上施行腹腔鏡手術,將扭轉原因(通常是囊腫)去除,並同時把卵巢復位;如果患者就醫時,卵巢已扭轉超過數小時,組織出現壞死,此時只能將壞死的單側卵巢切除。 因為卵巢扭轉難以預防,平時接受婦科檢查,已確定有卵巢囊腫的女性,需持續追蹤囊腫的成長狀況;若囊腫的尺寸較大,需避免從事過度激烈的活動。 多數卵巢囊腫為良性,且通常會自行消失,但若囊腫存在已久、尺寸也大於5公分以上,就不太可能會自行消失,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切除。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子宮肌瘤與囊腫

黃體囊腫破裂原因竟是性行為過激?黃體囊腫破裂的症狀、治療解說

29歲的吳小姐某日與男友發生性行為後,下腹突然劇痛,隨後腰、背也開始疼痛,並接連出現噁心、頭暈及心跳加快等症狀。 吳小姐的男友趕緊帶她就醫,醫師了解症狀和前因後果後,用超音波掃描腹部,最後診斷為卵巢黃體囊腫破裂合併腹內出血,可能原因為性行為太過激烈。 吳小姐和男友一聽,尷尬問道「那個太激烈也不行嗎?怎麼會這樣?」 究竟黃體囊腫是什麼?為什麼性行為太激烈會導致囊腫破裂?《Hello醫師》向您說明黃體囊腫破裂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卵巢黃體囊腫是什麼?形成原因說明 女性正值生育年齡時,卵巢每個月都會排卵一次;排卵後,破裂的濾泡會增生,形成黃體,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以利胚胎著床;若沒有懷孕,黃體會維持10~14天,最後隨月經週期逐漸消失。(延伸閱讀:子宮內膜增厚就是癌症?子宮內膜增生原因、症狀、診斷及治療一覽) 正常成熟的黃體直徑約2~3公分,但若女性的荷爾蒙失調、排卵不規則,或有服用荷爾蒙藥物,黃體可能會受到刺激,增長至3公分以上,形成「黃體囊腫」。 黃體囊腫屬於良性的卵巢囊腫,通常會於數週內自行消失,只有少數情況會存在長達3個月;然而,相對於其他種卵巢囊腫,黃體囊腫也較容易受外力影響而破裂。 左為正常卵巢,右為有囊腫的卵巢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原因 黃體囊腫的破裂原因,多半與劇烈運動、外力碰撞有關;因此,舉凡性行為、跌倒,或較激烈的運動,例如賽跑、有氧舞蹈及跳繩等,都可能導致黃體破裂;特別是在月經來潮前一週,因為此時黃體增生,囊腫會處於充血狀態。 所以,若在婦科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平時即有黃體囊腫,除了依照醫師指示認真照護及治療之外,在月經來潮前一週,也需避免劇烈運動,或從事會造成腹部壓力過大的活動,例如重訓或搬重物。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有哪些症狀? 黃體囊腫破裂依出血量不同,症狀也有所差異;若只是輕微出血,患者下腹部可能會突然悶痛,但不會太過強烈,經過1~3個月,出血緩緩被人體吸收後,不適感就會漸漸消失。 然而,若出血量大於250c.c.,血液堆積於腹膜或骨盆腔時,下腹部會出現尖銳的疼痛,並可能演變為持續性的腹腔內出血,導致肩痛、上腹痛。 出血過多時,患者血壓會下降、心率加快,出現頭暈、眼花、呼吸急促及噁心等症狀,若未即時就醫,甚至可能會昏厥、休克。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的治療方法 若破裂的黃體囊腫僅輕微出血,醫師通常會建議病患在生活中多躺下休息,避免傷口再次破裂,同時服用消炎止痛藥物,待腹腔自行吸收血液。 若出血嚴重,則需接受微創手術,燒灼正在出血的黃體囊腫,並加以切除;如果腹腔內已有大量出血,病患則需立即輸血,並安排手術將出血血管縫合,以免失血過多,造成生命危險。 基本上,一旦下腹部出現異常悶痛、持續1天以上都未消退,就建議就醫檢查;由醫師診斷是否為黃體囊腫破裂,並進一步接受治療;雖然輕微破裂出血會自行痊癒,但若未多加注意、休息及服藥,傷口還是可能會再次裂開、惡化。 另外,任何經醫師診斷已有黃體囊腫的女性,都建議定期追蹤檢查,並避免於月經來潮前一週,從事各種激烈活動。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子宮內膜增厚就是癌症?子宮內膜增生原因、症狀、診斷及治療一覽

不少女性接受子宮超音波檢查後,聽醫師說自己的子宮內膜比較厚,都感到十分緊張,害怕是子宮內膜癌的前兆。 子宮內膜增厚就一定是癌症嗎?子宮內膜增生原因為何?有那些症狀?《Hello醫師》一次為您深入說明。 子宮內膜厚度會隨月經週期改變 子宮內膜為受精卵著床的地方,主要功能就是準備懷孕,其厚度會隨著排卵周期而變化: 月經剛走時,子宮內膜的組織剛結束剝落,此時厚度最薄,約0.5公分; 濾泡期時,雌激素增加,子宮內膜開始變厚,準備讓受精卵著床,此時厚度約0.8公分; 排卵後,黃體素上升,子宮內膜厚度保持於0.8~1.5公分,等待受精卵著床;若沒有懷孕,增厚的內膜組織就會剝落,形成月經。 左為正常子宮內膜,右為增生的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增厚一定是癌症嗎? 子宮內膜增厚不等於增生,兩者差別在於: 子宮內膜增厚:醫師執行超音波檢查後,針對檢查結果所給予的初步意見,可能是生理期的正常增厚,也可能是子宮息肉、子宮肌瘤,或由雌激素變化,所導致的子宮內膜增生,需進一步的檢驗才可確定。 子宮內膜增生:已接受進一步病理檢驗,排除其他病因,確定是子宮內膜增生;需視增生原因、類型給予治療,避免癌變。 如何診斷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厚度的診斷標準,會因女性是否停經而有所差異: 停經前女性:在月經來時,子宮內膜增厚至1.5公分內都算合理範圍;但若增厚至1.8公分以上,同時伴隨著月經量多、非經期出血等症狀,建議接受下列檢查,確定是否為子宮內膜增生。 已停經女性:停經後的女性,若未服用荷爾蒙藥物,子宮內膜厚度都應在0.5公分以內;若超過0.5公分,就需接受檢查,查明病因。 子宮內膜增生的檢查方法 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的厚度異常後,若欲進一步診斷是否為子宮內膜增生,一般會視病人症狀及需要,進行子宮內膜刮除手術,通常需要上麻醉,先擴張子宮頸口後,置入刮匙到子宮內,取出內膜標本送化驗;另外也可以安排子宮鏡檢查(又稱子宮內視鏡檢查)。檢查時,醫師會透過內視鏡拿取切片,並於檢查結束後,將切片組織送檢及化驗,得出化驗結果後,就能確定子宮內膜增厚原因為息肉、良性增生或惡性病變。 子宮內膜增生分4類 子宮內膜增生,依照腺體大小、形狀規則與否及其他標準,可分為以下4種: 屬於良性、癌變風險較低,需定期追蹤檢查 單純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癌變機率約1%。 複雜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癌變機率約3%。 屬於惡性、為子宮內膜的癌前病變,需接受治療 非典型單純性增生(Simple with Atypical):癌變機率為8%。 非典型複雜性增生(Complex with Atypical):癌變機率為29%。 【延伸閱讀:罹患子宮內膜癌非末日!子宮內膜癌4大分期、早期治療存活率達9成】 子宮內膜增生的原因 子宮內膜增生通常與雌激素有關,可能原因包括: 過多雌激素刺激內膜增生 停經後未產生黃體素 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ERT),卻未適量補充黃體素 長期服用治療乳腺癌的藥物三苯氧胺(泰莫西芬Tamoxifen) 肥胖可能導致雌激素過多,進而刺激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生的症狀 子宮內膜增生的症狀,與其他子宮相關疾病相似,包括: 月經量多:例如經常有大於5塊硬幣的血塊、生理期每天血量都很多、棉片或棉條的更換頻率提高。 非經期出血:非經期時,內褲可見少量血跡;有時會隨尿液排出,看起來像血尿。 生理期時間拉長:超過7天,甚至10天以上。 子宮內膜增生怎麼辦? 子宮內膜增生的治療方式,會依據不同的增生類型、病因及病患年齡而有所調整。 若患者尚未停經且希望保有生育能力,醫師通常會給予荷爾蒙藥物,改善失衡的激素,並持續追蹤增生的情況;在此同時,患者也需調整生活型態,避免作息不規律、壓力過大,或定期運動,減少脂肪,幫助調節荷爾蒙分泌。 若患者已診斷患有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嘗試服藥仍無法改善,或無需保有生育能力,通常就會建議直接切除子宮,避免細胞癌變,導致子宮內膜癌。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輸卵管阻塞還能懷孕?輸卵管阻塞3大原因、症狀、檢查及治療方法

卵子和精子在輸卵管相結合,才有機會著床受孕,如果輸卵管阻塞,精、卵無法相遇,自然就無法順利懷孕。 輸卵管阻塞是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但多數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直到遲未懷孕而接受檢查才發現。 究竟輸卵管阻塞原因為何?會有症狀嗎?需要接受哪些檢查?《Hello醫師》為您一次說明! 輸卵管阻塞是什麼? 輸卵管位於子宮的兩側,能藉由蠕動,將成熟的卵子從卵巢引導至子宮;若輸卵管出現障礙物,或因為某些因素,導致卵子無法正常通過,即稱為「輸卵管阻塞(Tubal Occlusion)」。 輸卵管阻塞可發生於單側輸卵管或雙側輸卵管,也可以細分為遠端阻塞和近端阻塞。 右側為阻塞發炎,產生積水的輸卵管 輸卵管阻塞的原因 輸卵管十分細小脆弱,無論輕微的骨盆腔發炎,或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都可能使輸卵管扭曲、變形。 輸卵管阻塞的常見原因,大致可分為3種: 骨盆腔沾粘: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及骨盆腔手術史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骨盆腔沾黏,進而造成輸卵管扭曲、阻塞。 輸卵管發炎:因為不完全流產、胎盤殘留而導致子宮發炎,並連帶影響輸卵管。(延伸閱讀:胎盤前置風險多!日常4招避出血、預防前置胎盤發生) 細菌感染:披衣菌或淋病等細菌感染,都可能自陰道擴散至子宮和輸卵管,造成輸卵管發炎、變形。 輸卵管阻塞有症狀嗎? 多數患者都沒有症狀,僅可能因為阻塞病因,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或骨盆腔炎,而引發下腹痛、經交疼痛。若出現下列病徵和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陰道不正常出血 陰道分泌物增加 月經異常或嚴重經痛(延伸閱讀:月經量多、有血塊怎麼辦?月經血塊原因、顏色解說,5狀況快檢查) 小便不適感 下腹墜痛或脹痛 性交後疼痛 肛門墜脹感 備孕超過1年不孕 輸卵管阻塞還能懷孕嗎? 依據輸卵管阻塞的狀況不同,對受孕的影響程度也有差異。 輸卵管單側阻塞:仍可能自然懷孕,只是機率較低;需安排檢查,評估是否接受手術治療,以提高受孕機率。 輸卵管雙邊阻塞:無法自然受孕,需接受檢查,評估輸卵管的阻塞情形;若阻塞嚴重,就會建議嘗試體外授精法(俗稱試管嬰兒)。 輸卵管阻塞的檢查方法 輸卵管攝影法:檢查方式較為簡單,且無需麻醉;醫師會自子宮頸注入顯影劑,讓顯影劑流向輸卵管,再經由X光呈現影像,檢查時間約半小時。 腹腔鏡檢查:腹腔鏡為內視鏡的一種,過程需全程麻醉;醫師會在肚臍下方開出一個小洞,深入子宮與輸卵管,並經常合併輸卵管手術。相較於輸卵管攝影法,腹腔鏡檢查能清楚檢視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的狀況,精確度較高。 輸卵管阻塞的治療方法 若只有單邊阻塞,可嘗試繼續自然同房懷孕;若遲遲無法受孕,就可以考慮接受治療。 假設輸卵管阻塞較輕微,可接受腹腔鏡輸卵管沾黏剝離術,藉由腹腔鏡將沾黏的輸卵管剝離;此手術雖能提高受孕率,但子宮外孕的機率也會提高,且術後輸卵管還是可能會再次阻塞。 假設阻塞位置較為末端或嚴重,患者可考慮接受腹腔鏡輸卵管整形術,但術後子宮外孕的機率高達15%,受孕機率的改善也有限;因此,多數醫師會建議直接嘗試試管嬰兒。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子宮肌瘤與囊腫

子宮息肉是什麼?一定要手術嗎?子宮息肉的種類、症狀及檢查

子宮息肉是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許多人計畫懷孕,卻受子宮息肉影響,遲遲無法受孕或頻繁流產;究竟子宮息肉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子宮息肉?一定要接受手術治療嗎?《Hello醫師》為您一次詳解。 子宮息肉是什麼? 認識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息肉指的是子宮腔上皮組織的黏膜細胞,因為過度生長而產生的良性腫瘤;由於生長位置為子宮內膜,故也稱為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息肉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但特別好發於40~50歲,或曾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內膜炎的女性,發生率為0.5~4.8%;息肉的大小及數量皆因人而異,可能為一至多個,尺寸從半公分至數公分都有。(延伸閱讀: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尿失禁勿慌!勤做3種運動改善產後不適症狀) 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頸息肉的差異? 子宮的息肉依生長原因和位置,還可細分為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和子宮頸息肉(Cervical polyp);子宮頸息肉顧名思義生長於子宮頸,通常是因為子宮發炎而導致細胞過度增生所致。 子宮頸息肉通常為多發性,不會只有一顆,大小則很少超過1公分;由於息肉外型類似垂吊的水球,有一個窄柄,所以可能會垂出子宮頸外,並於內診時被醫師發現。 子宮息肉的症狀 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頸息肉不同,不會在內診時被檢查出來,而且經常沒有症狀;因此多數病患在接受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之前,通常不知道有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的症狀 然而,部分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陰道不正常出血 非經期間出血 月經血量增多、經期時間拉長 停經後出血 子宮息肉會導致不孕嗎? 依據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資料,子宮息肉會影響受孕能力,一般生育婦女的息肉比例小於10%,而不孕婦女的息肉比例則高於20%。 若子宮息肉大於1.5公分,或有多發性的問題(長多顆息肉),就可能影響懷孕,因為息肉會導致子宮內膜不平整,影響胚胎著床。 子宮內膜息肉的檢查分2種 1.超音波檢查 屬於初步檢查,若發現子宮內膜有突起,就代表可能有子宮內膜息肉;不過,超音波無法看到整個子宮腔,因此若需更進一步的診斷,就要接受子宮鏡檢查。 2.子宮鏡檢查 子宮鏡能檢視整個子宮腔,發現可能的息肉,並分成診斷型、治療型等兩種;診斷型子宮鏡的尺寸較小,檢查時間僅需幾分鐘;治療型則需接受麻醉,並會同時進行切除手術。 子宮內膜息肉要接受手術治療嗎? 依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的資料,子宮內膜息肉通常是良性,若沒有症狀,也無懷孕計畫,就沒有立即治療的必要;建議可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測,約每半年至1年追蹤1次。 然而,若有異常出血、月經不正常等症狀,或影響受孕能力,則建議可透過手術切除息肉,改善症狀及不孕。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月經

有咖啡色、黑色月經?5種月經顏色解析,經血有6狀況愛注意!

月經顏色除了會隨著經期開始、結束而出現變化,也會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究竟黑色、咖啡色月經代表什麼意思?粉紅色月經是正常的嗎?《Hello醫師》一次為您解答! 月經顏色為什麼會變化? 月經顏色主要受到血液在子宮及陰道停留的時間長短所影響,停留時間愈長,經血顏色就愈深,因為血液會與周邊氧氣產生氧化反應,反之則愈淺;此外,年齡、荷爾蒙變化、懷孕及健康狀況,也會對月經顏色造成影響。 【延伸閱讀:月經來可以喝咖啡嗎?月經量變少原因、生理期喝咖啡4大問題公開】 5種月經顏色所代表的意思 鮮紅色、深紅色月經 月經初到時,通常是鮮紅色的,這代表自子宮流出的血液,未在體內停留太久,就從陰道流出;但隨著月經快要結束,經血顏色就可能從鮮紅,慢慢轉為深紅。 然而,月經剛來時,也可能是深紅色的,這代表經血在子宮停留了一段時間,發生氧化反應,與身體狀況或疾病無關;深紅色月經有時也會伴隨著一些血塊,屬於正常現象,無須擔心。 咖啡色月經 咖啡色月經和深紅色月經一樣,通常都是因為氧化反應所致;另外,深紅色經血與陰道的正常分泌物混合,也可能產生出咖啡色經血。 粉紅色月經 月經剛來、量較少的時候,剛自子宮流出的經血,可能會因為與子宮或陰道的分泌物混合,而呈現粉紅色;隨著血量逐漸增加,經血會漸漸轉為鮮紅或深紅。 黑色月經 若經血在陰道停留較長的時間,顏色就可能從深紅轉黑;然而,如果經血不只變黑,還有刺鼻的異味,或是陰道出現灼熱感、搔癢或腫脹,就可能是陰道阻塞或其他疾病所致,建議就醫檢查。(延伸閱讀:異味搔癢像起司…陰道分泌物感染預防) 灰色、黃橘色月經 若月經呈灰色、黃色或橘色,聞起來有類似魚腥味的異味,並且伴隨著疼痛、灼熱感、搔癢、排尿疼痛或困難等症狀,代表可能有陰道感染,例如性病或細菌性陰道炎,建議立即就醫檢查;醫師會依據病症,開立抗生素或其他抗發炎的藥物治療。 月經流不出來?顏色怪怪的?出現6狀況快就醫! 若出現以下狀況,可能是子宮或陰道有異,建議赴婦產科就醫諮詢: 出現灰色或橘黃色月經 月經味道異常 月經中常有面積大於5塊硬幣的血塊 月經量異常大,或生理期持續超過7天 月經週期大幅轉變,例如短於24天或超過38天,且也沒有懷孕、哺乳 月經期間出現發燒、噁心、嘔吐、痙攣、胸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月經

經前症候群8種人最常有!月經來前兆、經前症候群症狀與改善方法

不少女生只要月經快來了,情緒就變得異常敏感,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煩躁、生氣或難過,或是覺得全身提不起勁,甚至感到頭痛或腰痛,渾身不舒服;事實上,這些症狀很可能都是「經前症候群」的表現。 《Hello醫師》為您介紹經前症候群,解說經前症候群的危險因子、症狀及改善方法。 經前症候群(PMS)是什麼? 經前症候群指在月經到來前3~10天,出現焦慮、躁動等情緒性變化,或是頭痛、乳房疼痛及胸部脹痛等生理症狀;屬於身心症的一種,英文為Premenstrual Syndrome,簡稱PMS。 依據台大健康電子報的資料,約47.8%——將近半數的女性有經前症候群。雖然經前症候群十分盛行,但其診斷和治療卻未受到同等重視,多數人常將PMS視為一種難以判定的週期性變化;然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及精神醫學會,卻對其診斷有明確定義: 經前症候群的定義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經前症候群需符合連續3次的月經週期,且在月經來前5天,無論是心理或生理上,至少有1種症狀,並造成患者在人際關係、社會與工作上受到影響;相關症狀會於月經來潮後4天內消失。 美國精神醫學會:在過去1年多數的月經週期中,於月經到來前1週,至少出現下列5種或以上症狀(其中至少包含1種主要症狀);相關症狀會於在月經來潮幾天內消退,並於月經來潮1週內完全消失。 主要症狀 相關症狀 情緒擺盪、突然難過或對他人的拒絕異常敏感 注意力下降、容易疲憊、沒有活力 生氣、易怒 食慾改變、暴飲暴食、狂吃 覺得沒有希望、情緒憂鬱、容易自我批評 容易疲憊、沒有活力、覺得無法負荷或失控 緊張、焦慮、覺得被邊緣化 乳房疼痛、脹氣、體重增加、關節肌肉痛 睡眠過多或是睡眠不足 月經來前兆有哪些?經前症候群的症狀 經前症候群的症狀,通常會於月經來潮後逐漸消失,並於下次月經前再次出現;其症狀可大致分為3個層面: 情緒反應:緊張、焦慮、憂鬱、情緒低落、躁動、易怒。 生理症狀:頭痛、背痛、腰痛、乳房漲痛、關節及肌肉酸痛、噁心、腹痛、腹脹、四肢水腫、體重增加、腹瀉。 行為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倦怠、嗜睡或睡眠不足、厭食或食慾大增、協調力變差。 經前症候群這8種人最常有 根據林口長庚精神科的資料,經前症候群常發生於25~35歲女性,尤其以下8種人發生率更高: 25~35歲、月經不規則的女性 體重起伏不定、飲食不均衡 有抽煙、喝酒習慣 長期缺乏運動 長期承受身心壓力、婚姻關係不和諧,或曾有憂鬱症、焦慮症者 曾懷孕、流產或有產後憂鬱症 母親或姐妹也有經前症候群 因服用避孕藥或荷爾蒙藥物,身體感到極為不適者 月經前下腹抽痛怎麼辦?3階段改善經前症候群 依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指引,經前症候群可分成3個階段進行改善: 階段1. 自行調整生活型態 飲食健康、均衡:少吃高油、高糖、高鈉及生冷食物,例如炸物、麻辣鍋、泡麵、甜點及冰品;同時,斟酌食用咖啡、巧克力等容易影響自律神經及血壓的食物。 補充營養:額外補充有助於穩定情緒的營養素,例如鈣或維生素B6。 規律運動:每週從事2~3次的有氧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以上。 調適壓力:依據個人喜好及習慣,藉由瑜珈、冥想、諮商、按摩、旅遊或聆聽音樂等不同方式排解壓力。 睡眠時間規律且充足:無論平、假日,都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每天至少睡足7~8小時。 階段2. 藥物治療 經歷第1階段的自我治療,若症狀仍無顯著改善,可赴醫院向婦科、身心科或精神科醫師諮詢,經由藥物治療來改善症狀: 抗焦慮藥物、低劑量抗憂鬱藥物:改善焦慮、易怒等症狀。 內分泌調節藥物、口服避孕藥:藉由調節荷爾蒙,抑制雌激素、黃體素的波動,進而減少由荷爾蒙波動所引起的症狀。 利尿劑:改善水腫、腹脹。 止痛藥:改善頭痛、腰痛或其他疼痛症狀。 階段3. 長期藥物治療 若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十分嚴重,甚至合併精神疾病,需接受藥物治療數週以上,再觀察臨床的治療效果。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月經

月經來可以喝咖啡嗎?月經量變少原因、生理期喝咖啡4大問題公開

生理期禁忌多,除了不能喝冰飲、吃辣的之外,也有人說不能喝咖啡,會造成月經失調、經血量變少;究竟月經來可以喝咖啡嗎?生理期喝咖啡有哪些影響?經期時,喝咖啡要注意什麼?《Hello醫師》為您一次揭曉! 月經來可以喝咖啡嗎?從中醫看月經量少的4大原因 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使人更警醒、精神更好,但也會刺激心臟,讓心跳加速、血壓升高。 生理期時喝咖啡,其實不會讓經血變少、變多,或加劇疼痛;而且,咖啡因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甚至可能改善血管擴張所致的月經性偏頭痛(又稱經期偏頭痛)。 以中醫觀點來看,月經量異常減少,通常是以下4個原因所致: 氣血虛:身體血液本來就不足,所以經血少、顏色淡;可能是貧血,或發生外傷或手術,由於出血量過多所致。 氣血瘀滯:不常運動、喜愛冰冷寒性食物,造成經血運行不順暢。 痰濕體質:因為體質肥胖、代謝功能差,使經血量減少。 腎精虧虛:腎臟精氣主掌女性的生殖能力,若腎精不足,除了會影響生育之外,也容易造成月經量減少。 然而,生理期喝咖啡仍可能會帶來以下不良影響。 生理期喝咖啡的3個問題 1.加劇經前症候群的症狀 經前症候群是一種身心症,指在月經前7~10天,出現易怒、焦慮、憂鬱、體重增加、愛吃東西、下腹及胸部腫脹等症狀。 由於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的腺苷(Adenosine)受體,以及刺激腎上腺分泌,因此體質敏感、長期過量飲用咖啡、壓力大,或本來就有經前症候群的人,容易出現焦慮、緊張或心悸等症狀。 延伸閱讀:開始無咖啡因生活10理由!戒咖啡好處不只助眠,還能減低焦慮護腸道 2.增加腸胃不適 部分女性在生理期時,會出現嘔吐、拉肚子、消化不良等症狀,此時若再飲用刺激性高的咖啡,或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飲品,例如濃茶,就可能加重腸胃症狀。 3.加重貧血症狀 女性普遍都有缺鐵性貧血的問題,因為體內儲存的鐵質,會隨著經血排出而不斷耗損;若經常於用餐時或用餐後飲用咖啡、茶,其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單寧酸,會抑制鐵質吸收,導致身體持續排血,卻無法於飲食中正常補血。 月經來可以喝咖啡,但要注意這3點 避免喝冰咖啡或冰飲:就中醫觀點,冰寒食物會讓體質偏寒的人減低臟腑陽氣運作,使身體代謝循環下降,月經量變少,子宮收縮強烈而加重經痛;因此,體質偏寒者,或曾因飲用冷飲而加劇經痛者,避免於生理期喝冰咖啡。 避免隨餐或餐後喝咖啡: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單寧酸,會阻斷鐵質吸收,建議於餐與餐之間、至少間隔2~3小時再飲用。 經前症候群或生理期易不適者斟酌飲用:若已有經前症候群,或生理期時容易有腸胃、失眠或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憂鬱,建議暫時停止喝咖啡,或減少飲用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子宮肌瘤與囊腫

卵巢有水泡、囊腫?卵巢水瘤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答

有些女性明明沒有懷孕、身體不胖,肚子卻很大,或是規律運動、飲食健康,體重卻遲遲沒有下降,最後在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卵巢長水瘤。為什麼會長水瘤?水瘤和卵巢水泡、囊腫一樣嗎?該如何治療水瘤?《Hello醫師》一次解答。 卵巢有水泡、囊腫?認識卵巢水瘤 卵巢的腫瘤有很多種形態,纖維瘤、畸胎瘤、子宮內膜狀囊腺瘤這些都是屬於良性腫瘤,而最常見的腫瘤是所謂的「功能性囊腫」,也就是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這類型的腫瘤佔了80%,而水瘤就屬於這種類型。 有些醫師或超音波師會稱水瘤為水泡或囊腫,但其實它們皆指卵巢水瘤。 水瘤在超音波下呈現的內容物是澄澈的液體,並分為良性與惡性: 良性:沒有中膈、沒有腹水、直徑在5~6公分以內,且沒有實心,不太需要開刀便會自行消失。 惡性:水瘤太大、有實心、卵巢2側都有長水瘤,必須要考慮可能是惡性腫瘤。 (延伸閱讀:認識卵巢癌:死亡率高、早期症狀不明顯) 為什麼會長水瘤?卵巢水瘤原因 有些女性認為長水瘤可能是飲食不健康或生活作息不正常所引起,但其實是跟排卵有關。每個月排卵時會有些液體聚集在發育中的卵細胞,而卵細胞與液體結合起來會成為濾泡,當濾泡破裂時會排出卵子;沒有排出卵子則會變成水瘤。(推薦閱讀:排卵期這樣算!掌握黃金受孕期和避孕時間) 水瘤通常在下次月經來前或三個月內就會自行消失,若沒有生長到太大,不需要太擔心,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卵巢水瘤有哪些症狀?肚子會變大嗎? 長水瘤是否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這得要看水瘤的大小,若水瘤體積很小如碗豆一般,基本上不太會有症狀,但有些女性的水瘤較大,會出現症狀、不舒服的機率也高出許多。長水瘤時可能會出現下列的症狀: 疼痛、有壓迫感 月經週期紊亂 腹部變大、有異物感 性行為會疼痛 至於水瘤會不會影響懷孕,答案是不會,因為水瘤是正常的卵巢組織和液體,引起不孕的比例不大。 子宮水瘤如何改善? 水瘤基本上都是良性,多數時候會自行消失,不過還是有些人會擔心,以下提供3個改善建議: 飲食:沒有所謂特定的卵巢水瘤飲食,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遵循健康飲食、規定運動。(延伸閱讀:卵巢癌飲食怎麼吃?) 治療:沒有特定的藥物能治療水瘤,通常都是自行吸收,若腫瘤大到會影響日常生活時,才需要開刀將水瘤切除。 開刀:若水瘤大於6公分時,需要開刀切除。不過是否要動手術除了從水瘤大小來判斷之外,症狀嚴重程度、是否有破掉,或是影響日常生活,都是動手術的考量點。 目前沒有確切的預防、治療方式,水瘤的成因也尚不清楚,因此建議各位女性定期到醫院追蹤、觀察卵巢狀況,若有惡性腫瘤時,也能及早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女性健康議題

變胖就是內分泌失調?了解背後的8大徵狀與3種疾病

長痘痘或月經不順就是內分泌失調嗎?內分泌失調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改善及解決內分泌失調呢?《Hello醫師》為您一次說明。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是由許多腺體所組成,如腦垂腺、甲狀腺、腎上腺、胰島、卵巢和睪丸等,這些腺體會分泌荷爾蒙,透過血液順利進入器官,維持身體正常功能運作,若有不平衡就會讓身體出現異常症狀。 內分泌失調算疾病嗎?其實不算,身體內的內分泌調節都是相互牽連影響的,其作用在於讓身體穩定、協調生理功能並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腳色。 內分泌失調症狀:長痘痘、月經不規律 若內分泌失調,可能會有下列徵狀: 食慾異常好或是異常差 月經不規律 失眠、睡不好 心情憂鬱、焦慮 體重異常增加或是變輕 掉髮量變多 性慾減退 消化不良、便秘 若發現體重增加或長痘痘合併上列多數徵狀,可能就是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若未能即時控制,可能會罹患下列疾病: 甲狀腺疾病 多囊性卵巢 糖尿病 影響女性內分泌失調的3大激素 以女性身體為例,內分泌的平衡代表了青春和健康,影響內分泌的激素有下列3種: 雌激素 表現女性的第二性徵,幫助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發育成熟,會讓肌膚更光滑有彈性。分泌過少可能會導致不孕,分泌過多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延伸閱讀:子宮內膜癌的症狀與治療) 黃體素 黃體素又稱助孕激素,能幫助子宮內膜順利分化、剝落形成月經;分泌過少會有排卵期出血的問題,分泌過多可能有水腫、肥胖等徵狀。 雄激素 女性體內有少許的雄激素,可以刺激女性的性慾;若分泌過多,可能增加罹患多囊性卵巢的機率以及多毛症的困擾。 內分泌失調看什麼科才好? 怎麼改善? 若發現自己有內分泌失調的徵狀,建議去醫院的內分泌科或婦產科就診;要了解內分泌失調背後的原因需要透過個人體質、病史、症狀,以及抽血檢驗才有辦法給予治療方針。醫師會針對各個疾病進行藥物治療外,也能透過飲食來改善內分泌失調的狀況: 黃色食物:南瓜、玉米、香蕉都是很好的食材,可以幫助代謝、增強荷爾蒙的分泌。 綠色食物:花椰菜、芹菜能強健腎、肝和脾臟,促進消化吸收,平衡內分泌系統。 鈣和維生素B的食物:牛奶、奶酪、綠色蔬菜、雞肉、魚肉及蛋類等都有助於平衡內分泌系統。 除了飲食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作息規律、睡眠充足,以及保持愉悅的心情才是長久之道。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