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物質或致敏原,如灰塵、皮屑、某些食物,所做出的反應。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與 食物過敏 、 眼鼻過敏 、 皮膚過敏 ,或 其他所有類型過敏 相關的介紹。

基礎知識

過敏

【醫師幫幫我10】避免「過敏進行曲」家有過敏兒免驚慌 掌握2關鍵養出好體質

根據健保署資料分析,台灣一年有355萬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這也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病,症狀常反覆發作更是讓家長頭痛不已。而過敏發生原因,4成來自於遺傳,6成是受環境、食物等誘發,雖然基因無法改變,但仍可以透過降低過敏原的刺激,避免「過敏進行曲」的發生。 《Hello醫師》推出【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節目,第10集為您邀請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醫師,和大家分享避免誘發嬰幼兒過敏的方法,同時帶來2024年度歐洲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會大會( EAACI Congress 2024)中的最新過敏相關資訊。 想養出寶貝好體質,必須掌握「關鍵時期 做對的事」、「防治過敏 愈早愈好」2大關鍵。節目中姚宗杰醫師更點出,防治過敏必須從懷孕開始的一千天黃金期開始,從環境、飲食與皮膚保養著手,除了維持環境整潔,避免塵蟎孳生,以及遠離菸害外,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要盡量哺餵母乳,有高過敏風險或已經出現過敏症狀的寶寶,當媽媽無法哺餵母乳時,可以選擇分子較一般奶粉小的水解奶粉,此外,勤擦乳液,保護皮膚屏障,也能降低環境過敏原的刺激。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十集(完整版): 避免「過敏進行曲」家有過敏兒免驚慌 掌握2關鍵養出好體質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九集(完整版): 父母最關心!兒童過敏氣喘新課題 從「全人」出發 名醫全方位守護兒少之道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八集(完整版): 從臺灣邁向國際生殖學術殿堂「生殖醫學教父的奮鬥人生」 更多【醫師幫幫我】內容都在《Hello醫師》YOUTUBE:https://helloyishi.tw/gIyrH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探索更多過敏類別

其他過敏

看更多 過敏 相關文章

皮膚過敏

長時間戴口罩,臉過敏很癢、長濕疹?3招緩解皮膚問題

受疫情影響,許多人都會長時間配戴口罩,並因此出現臉很癢、過敏等狀況,現在即使疫情退燒,仍有不少人出門習慣戴口罩,究竟口罩怎麼戴才不會出問題呢?《Hello醫師》為您說明長時間戴口罩的3大皮膚問題及緩解方法。 臉過敏發癢、長濕疹?長時間戴口罩的3大問題! 1.「接觸性皮膚炎」會讓臉過敏發癢、長濕疹 接觸性皮膚炎的主要病徵為皮膚乾癢、發紅、紅疹、脫皮及龜裂,其病因為皮膚接觸刺激性物質而導致過敏反應。 舉凡防疫常用的酒精、次氯酸水、乾洗手,甚至肥皂、洗手乳皆為刺激性物質,例如在口罩上直接噴灑酒精,或是使用上述抗菌液體清潔雙手,在液體並未徹底洗淨或揮發時,便用雙手碰觸臉部,此種情形加上口罩長時間配戴於臉部,與臉部皮膚反覆摩擦,便容易導致接觸性皮膚炎。 因此,建議民眾避免於口罩噴灑酒精後馬上配戴,若手部有使用清潔液體進行消毒,也務必於液體徹底洗淨或揮發後再碰觸臉部。 平時亦需注重臉部保濕,使用成分單純、無香精香料的保濕產品,並避免於乾癢時搔抓臉部,以防皮膚炎惡化。(延伸閱讀:長濕疹原因有哪些?症狀不只發癢、紅腫,教你4妙招改善濕疹) 2.臉上突然一塊紅紅的?恐是酒糟性皮膚炎 酒糟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紅腫皮膚病,好發於女性與皮膚白皙者,初期症狀為臉部中央出現持續性紅斑與血管擴張,嚴重則可能出現丘疹或膿疱。 酒糟性皮膚炎容易因皮膚悶熱而引起,因此酒糟性皮膚炎患者若長時間配戴口罩,往往會不斷經歷紅斑反覆發作。 建議酒糟病患應安排空檔脫下口罩,讓皮膚散熱,並於返家後盡快將口罩脫下,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此外,也應避免飲酒、飲用熱飲、抽菸或辛辣食物等易引發酒糟性皮膚炎的飲食習慣,並避免在高溫或寒冷的環境久待。 3. 痤瘡(青春痘、粉刺) 痤瘡又稱青春痘、毛囊炎、粉刺,為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因毛孔皮脂堆積、細菌增生而形成,其表現包含粉刺(黑頭粉刺、白頭粉刺)、丘疹(發炎後的粉刺)或膿皰(含膿的痘痘)等形式。(延伸閱讀:長痘痘怎麼辦?教你4招跟滿臉青春痘說再見!) 臉部長時間配戴口罩,容易皮膚悶熱、油脂分泌,進而阻塞毛孔。若於戴口罩之前,在臉上使用過油、過厚或成分複雜的美妝及保養品,痤瘡生成的機率更會加倍。 建議民眾返家後盡快將口罩取下、適時給臉部皮膚散熱的空檔,並盡量減少化妝或使用低敏、抗發炎的臉部保養品。此外,壓力、生活習慣及內分泌等因素皆會導致痤瘡形成,因此建議每日維持充足睡眠,盡量不要熬夜且避免食用油炸或辛辣食物,多攝取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食品。 口罩壓條未密合 熱氣熏眼恐致乾眼症 口罩配戴過久不僅會對皮膚造成不良影響,若無將口罩上方的鼻樑膠條確實壓緊,呼吸的熱氣會從口罩上方溢散至眼睛。 由於眼睛表面含有一層淚液,在角膜及結膜上形成淚膜,當口罩的熱氣不斷吹上眼睛,便容易使角膜的淚膜快速蒸發,無法正常維持眼球表面濕潤,其實長期下來可能引發乾眼症。 口罩應每日替換 有助預防過敏性鼻炎 若反覆使用相同口罩,口罩內層的靜電過濾層容易因長時間沾附口水,而導致纖維變大、阻隔效果下降,進而黏附更多懸浮粒子,導致過敏性鼻炎,因此建議每日更換口罩,若需重複使用,也建議於口罩潮濕、破損或出現異味時盡快更換。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皮膚過敏

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很多?6大迷思破解!正確皮膚擦法公開

類固醇藥膏是十分常見的外用藥物,儘管藥效優異卻伴隨惡名昭彰的副作用,許多人不是害怕使用,便是將類固醇藥膏當成萬用藥。 但你知道,某些皮膚問題使用類固醇藥膏,反而易使症狀加重嗎?然而,在符合規範的使用下,類固醇藥膏不僅副作用極低,還可快速改善症狀,減少藥劑吸收。 究竟我們該對類固醇抱有什麼態度?就讓《Hello醫師》和你分享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教你如何使用類固醇藥膏(1天擦幾次、擦多少的量),以及解答類固醇藥膏常見6大迷思。 類固醇藥膏副作用 類固醇具備抗發炎、調節免疫的作用,而類固醇藥膏依據強度、劑型(如軟膏、乳膏等)則區分成許多種類,不同強度和劑型適用的疾病與部位皆不一樣。(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該擦哪款?超詳細類固醇藥膏選用指南!) 常見的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如下: 皮膚損傷:長期使用皮膚會變薄、變紅,胯下、腋下、前臂和背部等部位則容易出現皮膚萎縮或紫斑。 臉部病灶:臉部顏色變紅,血管變得更加明顯,臉上容易出現青春痘和毛囊炎。 引發感染:若使用於黴菌、病毒感染之病症,可能因類固醇抑制人體免疫能力,而導致感染惡化。 體內吸收:若使用量過多,可能因皮膚吸收而影響全身系統,提高糖尿病、高血壓、肌肉不適及月亮臉等病症的風險。 由上述說明來看,類固醇藥膏確實存有多種副作用,但若使用方法正確,不僅可將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影響降到最低,更可在短時間內改善皮膚問題。 無論是治療過敏、風濕炎症、免疫和皮膚疾病,當免疫反應較強烈時,即可透過類固醇適時踩下煞車,讓症狀獲得更良好的控制。因此,在皮膚出現問題時,依據醫師指示以正確方法適量且定期地塗抹患部,才可盡速改善病況。 若使用不當或未按照醫囑定期使用,不僅可能吸收多餘的藥劑,病情也可能反覆發作,造成未來需要花費更多心力、時間與金錢來治療,也會增加身體負擔。 類固醇藥膏6大迷思 1.類固醇藥膏擦越厚越好? 類固醇藥膏使用上以可覆蓋患部為主,用量僅需薄薄一層。由於不同身體部位,藥劑的吸收能力也會不同,因此每個部位所需塗抹的分量也會不同。 讀者們可使用以下「指尖用量表」簡易估算塗抹分量: FTU(Finger tip unit)意為指尖單位,意指將藥膏像擠牙膏一樣,擠在手指指尖上。1FTU所含藥膏量約0.5公克。 手掌兩面:1 FTU 腳掌兩面:2 FTU 胸部和腹部:7 FTU 背部和臀部:7 FTU 單條腿:6 FTU 單隻手臂:3 FTU 臉部和頸部:2.5 FTU 2.類固醇藥膏止癢效果不好,1天要擦好幾次? 一般而言,類固醇的作用是藉由讓皮膚消炎,進而逐漸達到止癢效果,並無立即性止癢功效,但部分類固醇藥膏會添加抗組織胺、薄荷或局部麻醉藥,以增強使用後的快速止癢效果。 若患者一天當中重複塗抹類固醇於同部位數次(超過建議次數),雖然會進一步舒緩患部或發癢處症狀,但也會提高藥劑吸收量與副作用,因此建議一日塗抹1~2次即可。 3.類固醇藥膏能治療所有皮膚問題?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類固醇藥膏是他們家中的「常備用藥」,只要皮膚搔癢不止,就會拿家人或家中未使用完畢的類固醇藥膏來塗抹。 但由於類固醇藥膏的強度可分為7級,未經醫師建議擅自塗抹,不僅未達到理想療效,甚至可能因過敏或藥效過強而引發其它症狀。因此建議先與醫師諮詢後再行使用。 有感染之虞者 應避免使用類固醇 黴菌感染皮膚病和開放性傷口千萬不要使用類固醇藥膏。舉凡香港腳、股癬、灰指甲皆為夏日常見的黴菌感染皮膚病,患者的典型症狀為圓圈型或環狀脫屑,並會出現水泡、紅、癢及脫皮等與濕疹類似的症狀。 由於類固醇具有免疫抑制功效,使用類固醇藥膏塗抹感染處,不僅無法殺死黴菌,更可能使病況惡化。而開放性傷口則可能因為類固醇而抑制傷口癒合,延後痊癒時間。 4.擦類固醇藥膏讓皮膚變薄,能不擦就不擦?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確實容易出現皮膚變薄、萎縮等副作用,也可能造成毛囊發炎、刺痛及感染,但若依照上述方式,根據醫師指示正確使用,副作用的風險極低。 若因擔憂副作用而未按時正常擦藥,導致病情惡化,以至未來反覆就醫或必須使用更強效的藥膏治療,反而得不償失。 5.很多地方都很癢,一次擦整片效果更好? 類固醇藥膏應使用於患部,塗抹面積過大,反而會讓皮膚吸收多餘藥劑,提高副作用風險。建議以上述FTU指尖單位用量表,依據不同部位,在患部上塗抹適量藥膏。 6.類固醇藥膏皮膚會變黑? 人體皮膚若出現發炎情況(如青春痘、濕疹),黑色素細胞會因刺激而產生較多黑色素,長期下來色素便會在皮膚內累積與沉澱,導致膚色變深。(延伸閱讀:是痣還是瘤?黑色素瘤的類型、症狀與治療) 然而,正處發炎期時,皮膚血管擴張造成皮膚變紅,因此看不到色素沉澱,但隨著類固醇藥膏逐漸發效,皮膚消炎,底下的色素沉澱便會頓時變得顯眼。 若有美白考量者,可詢問皮膚科醫師或藥師,有無相關藥物或雷射可淡化黑斑。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眼睛過敏/鼻過敏

吸鼻器推薦哪一種?電動吸鼻器差異?5種吸鼻器優缺一次看

「醫生,我的寶寶一直流鼻涕、睡覺鼻塞該怎麼辦?」 許多新手父母在養育嬰兒時,都曾面臨過這個問題。不同於成人能自行擤鼻涕,且對不適症狀的忍受度較高,嬰幼兒若流鼻水、鼻塞,往往需要父母的協助,例如使用吸鼻器清除孩子鼻腔過剩的鼻涕。 但坊間吸鼻器五花八門,到底哪一種比較安全呢?《Hello醫師》為你介紹市售吸鼻器種類、各類吸鼻器的優缺點及注意事項。 吸鼻器功用?嬰兒一定要用吸鼻器嗎? 無論是感冒或過敏所引起的鼻涕,一旦數量過多堵塞鼻腔,便容易引起感染和發炎,造成急性鼻竇炎(症狀超過28天則為慢性鼻竇炎),出現黃綠色膿鼻涕、鼻塞及咳嗽等症狀。(推薦閱讀:寶寶咳嗽咳不停?新手爸媽必看的咳嗽主因) 而且幼兒因耳咽管較為短平,纖毛組織與肌肉開關能力不夠成熟,鼻腔及鼻咽腔的分泌物容易逆流至中耳,在感冒或鼻竇炎時,較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併發耳痛、耳鳴、聽力不清楚與發燒等症狀,因此即時幫助幼兒去除鼻腔鼻涕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幼兒在1歲半之前,皆需讓成人協助去除鼻涕;到1歲半至2歲後,父母便可以開始教導孩子擤鼻涕的技巧。(延伸閱讀:小孩睡覺鼻塞習慣用口呼吸,長期下來小心暴牙、咬合不正!) 吸鼻器分兩種 吸鼻器主要是利用負壓原理,將鼻涕從鼻腔吸出來。依據產生負壓的方式不同,吸鼻器可分為人工及電動2種。 電動吸鼻器 市售電動式吸鼻器價格普遍超過千元,依據用電方式不同,可分為電池式吸鼻器與插電式吸鼻器等2種: 1.電池式吸鼻器 體積較小,大小較耳溫槍大一些,吸力較插電式吸鼻器弱,但方便攜帶與收納,而且噪音較小,較不易嚇到寶寶,讓寶寶對吸鼻涕產生抗拒。 2.插電式吸鼻器 負壓大、吸鼻涕效果佳,但缺點是吸力太強,若控制不慎容易造成鼻黏膜受傷。雖然部分市售插電式吸鼻器可依據年紀和鼻塞程度調整吸力,但若其吸頭較為精巧、與鼻腔密合度較高,負壓過高時,壓力無法自鼻腔外排,便會對鼻黏膜造成傷害,導致流鼻血、鼻黏膜發炎腫脹,甚至加重鼻塞症狀,因此使用時需小心控制吸力強度。(延伸閱讀:嬰兒鼻塞睡不著好心疼! 帶你了解寶寶鼻塞原因及舒緩方法) 此外,插電式吸鼻器噪音也比較大,寶寶易感到害怕而抗拒吸鼻,因此建議可選購擁有背景音樂的機型,讓寶寶習慣機器的聲音,降低排斥感。 人工吸鼻器 人工吸鼻器依據操作方式不同,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1.手動式吸鼻器 設計較為陽春、簡單的吸鼻器,體積小、方便攜帶,而且價格便宜,約百元上下。主要是藉由吸球來產生負壓,但吸力較弱且不容易消毒清洗,反覆使用易有衛生問題。 現今市面上有販售幫浦式手動吸鼻器,價格較高,吸力強,也方便拆卸清洗,使用上較為方便,缺點是使用者需一手拿著吸頭,一手操作幫浦,無法騰出手固定孩子。 2.口吸式吸鼻器 又稱嘴吸式吸鼻器,價格較傳統吸球吸鼻器(手動式吸鼻器)高,約落在100~600元之間,吸力取決於使用者的肺活量,若肺活量較差,吸力自然不好,而且使用者容易在吸氣過程中,吸入幼童的病毒與細菌,造成交叉感染而一同患病。 3.腳踏式吸鼻器 在3種人工吸鼻器中價格最高,通常超過千元,體積也最大。因利用腳踏方式產生負壓,所以吸力比較強,使用者亦可以空出雙手,固定孩子與吸頭位置。但因重量與體積之故,腳踏式吸鼻器較適何在家中使用,不適合攜帶外出。 吸鼻器推薦哪一種?5種吸鼻器優缺一次看 手動吸鼻器:最便宜、吸力小、不易清潔 口吸式吸鼻器:吸力受肺活量影響,有病菌傳染風險 腳踏式吸鼻器:最貴的人工吸鼻器,吸力中,但不方便攜帶 電池式吸鼻器:省力、價格高、吸力中、噪音小、方便攜帶 插電式吸鼻器:省力、價格高、吸力強、噪音大,易造成孩童抗拒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過敏/鼻過敏

眼睛過敏怎麼辦?認識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原因及預防方法

在台灣,超過3成的人曾患有過敏性結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而有7成過敏性鼻炎患者屬於過敏性結膜炎的好發體質。 過敏性結膜炎雖不嚴重,卻十分惱人。《Hello醫師》將從眼睛為何過敏的機制切入,為你介紹過敏性結膜炎的病因、症狀、治療以及預防方法。 為什麼眼睛會癢?眼睛過敏的原因 在眼瞼及結膜存在許多肥大細胞(Mast cell),其內含組織胺及形成發炎反應的介質。 在肥大細胞表面存有免疫球蛋白E分子(IgE),當眼睛受到外在環境的過敏原刺激時,會使數個IgE連結在一起,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與介質,進而引起眼睛癢、充血等過敏反應。(延伸閱讀:為什麼有過敏反應?認識過敏原因和過敏Say ByeBye) 過敏性結膜炎分兩類:急性、慢性 過敏性結膜炎依臨床症狀表現的緩急,大致可分為急性與慢性: 急性過敏性結膜炎:通常是由於患者接觸花粉、寵物,大量過敏原一下子進入眼睛,所引起急性過敏反應。除了眼睛癢之外,結膜及眼皮也會水腫。一般來說,症狀多於數小時後自行緩解,藥物則可減輕不適程度、縮短症狀時間。 慢性過敏性結膜炎:受到塵蟎、黴菌或隱形眼鏡等慢性刺激,進而造成眼睛癢、異物感、結膜充血等症狀,嚴重時結膜也會出現乳突狀凸起等發炎反應,治療方針主要在於找到過敏原,並加以避免。 過敏性結膜炎有5種 過敏性結膜炎一般可分為以下5種,其中以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和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最為常見: 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主要是因春夏花草樹木繁盛,空氣中所含的大量花粉與胞子而引起,症狀短暫且通常較輕微,部分過敏性鼻炎患者會併發打噴嚏、流鼻水與氣喘等症狀。 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主因通常為常年存於環境的過敏原,如塵蟎、狗毛、貓毛、黴菌與灰塵等。症狀與季節性結膜炎相似,僅發作於結膜,鮮少影響角膜,並經常合併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其他過敏症狀。(延伸閱讀:貓奴的夢魘!貓過敏的治療與改善方式) 春季性過敏性結膜炎:症狀主要自初春開始,到夏末結束,好發於幼童、小孩及青少年等時期,而且男性發生率較女性高。患者除眼睛紅外,上眼皮翻起可見的眼瞼結膜處可能有鵝卵石狀凸起,輪狀部位也會有白色小點,角膜部位則可能會出現點狀破皮。此類結膜炎好發於兒童與青少年,過敏反應通常會於青春期過後逐漸緩解。 異位性角膜結膜炎:引發主因為空氣中的過敏原,患者以成人為主,而且多數皆擁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症狀除結膜出現瘢痕或較小的乳突狀凸起外,患者角膜亦可能出現結痂、混濁等症狀。 乳突結膜炎:通常發生於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者,因此又稱隱形眼鏡結膜炎。病症起因於隱形眼睛與眼球表面的不當摩擦或隱形眼鏡的不當使用(如未定期更換、使用含有防腐劑的溶劑等),症狀包括結膜炎、水腫與出現巨大乳突,嚴重時乳突會摩擦角膜,進而使角膜潰瘍。 眼睛過敏有哪些症狀?過敏性結膜炎症狀一次看 除上述併發症、嚴重結膜與角膜病症之外,一般過敏性結膜炎多有以下症狀: 眼睛紅腫 眼睛乾癢 流眼淚 燒灼感 異物感 眼睛分泌物變多(推薦閱讀:眼屎多到睜眼困難!這樣清潔避免感染) 結膜充血 當發炎反應過於嚴重時,則可能出現: 視力模糊 眼睛畏光 眼睛過敏怎麼辦?過敏性結膜炎的治療方法 在藥物治療上,主要可分為眼用藥物或口服藥物等2種治療方式,但最重要的仍是確立並遠離過敏原,以下簡列常用治療藥物: 眼用藥物 人工淚液:以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沖走過敏原。 抗組織胺眼藥水:於症狀出現時使用,止癢效果好,部分眼藥水含有血管收縮劑,可減少充血。少數人會產生藥物依賴性,在未使用時眼睛可能更紅。 肥胖細胞穩定劑:長期使用穩定效果佳,但對急性症狀功效較不明顯,少數人使用後會出現短暫刺痛感。 類固醇眼藥水:可適用於急、慢性結膜炎。因藥劑濃度高,長期使用需注意劑量,避免發生青光眼、白內障等疾病。 口服藥物 口服抗組織胺:容易減少淚液分泌,使乾眼症加劇。此外,若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則會使人出現嗜睡、注意力減退等副作用。 口服類固醇:多於症狀十分嚴重時才會使用,主要用於治療氣喘、濕疹並合併改善眼睛症狀。(延伸閱讀:過敏藥有哪些?盤點5大常用過敏藥效,這種類固醇副作用大) 9大生活守則,預防過敏性結膜炎 使用濕抹布或吸塵器經常打掃室內環境,避免使用掃把或雞毛撢子,以減少灰塵飛揚。 避免在室內放置易產花粉或胞子的花草植物。 避免使用或放置容易沾附灰塵或過敏原的生活用品,如毛地毯、絨毛製品、布質窗簾與布沙發。 與家中有毛寵物(貓、狗、鳥)區分生活空間,盡量不讓寵物進入臥室,並於接觸寵物後立即洗手。 避免接觸香煙、香水、殺蟲劑及廚房煙霧等刺激物。  每1~2週以約55℃熱水清洗外蓋寢具(如床單、枕套、被單),並避免使用厚重毛毯。 此外,枕頭及棉被應時常曝曬,以減少塵蟎孳生。 維持室內溫濕度控制,盡量讓室內溫度保持於溫度25~27℃,濕度則控制在40~50%。 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室內空氣過敏原,並定期更換濾網。(推薦閱讀:天然空氣清淨機!5植栽辦公居家都適用) 減少配戴隱形眼鏡,若需使用,則需選用合適的隱形眼鏡,並定期保養、更換,不要使用含有防腐劑的溶液清洗隱眼。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過敏/鼻過敏

洗鼻子能治好過敏?洗完鼻水反而更多?教你洗鼻器正確用法!

過敏性鼻炎病患,尤其是過敏兒的家長們,為改善孩子們的過敏症狀,通常會積極做功課,尋遍所有可能的改善方法,而洗鼻子(鼻腔沖洗)便是其中之一。 不少父母聽聞洗鼻子可治療過敏,紛紛買了洗鼻器幫孩子洗鼻子,但洗完後不僅鼻子過敏絲毫不見改善,鼻水量反而增加,讓家長不知如何是好。 讓《Hello醫師》為你介紹洗鼻器,說明洗鼻器是否可以治療鼻子過敏、哪類人特別適合洗鼻子,以及洗鼻器的正確用法。 洗鼻器介紹 洗鼻器是一種清潔鼻腔的工具,可分為手動、電動(診所多用此類)2種,屬於低風險的第1級醫療器材。 洗鼻器的運作方式是藉由將生理食鹽水送入鼻腔,通過鼻前庭、鼻竇及鼻咽部,最後從另一側的鼻孔或嘴巴排出,將鼻腔內的細菌、汙垢與過敏原沖出,達到過濾雜質與有害物質、軟化黏稠分泌物,以及恢復鼻腔濕潤的功效,進而緩解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症狀。 洗鼻子只是輔助 過敏應優先用藥治療 從上段介紹可知,洗鼻器是透過物理性的方式將鼻腔內的髒污、過敏原排除,而生理食鹽水本身對治療鼻炎並無療效,就像沖水洗澡,但水並不會治療體內疾病,僅能移除外在的髒污。 由於鼻子過敏是因鼻腔黏膜接觸過敏原而觸發,因此透過洗鼻器去除過敏原,的確有助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 然而,洗鼻子在治療鼻炎上(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僅作輔助功用,若症狀嚴重,仍需以過敏藥物作為治療主軸。(推薦閱讀:過敏藥有哪些?盤點5大常用過敏藥效,這種類固醇副作用大) 英國2007年曾針對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洗鼻子對改善慢性鼻竇炎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如下: 類固醇鼻噴劑改善慢性鼻竇炎的效果,比生理食鹽水洗鼻子更好(延伸閱讀:過敏亂用鼻噴劑,小心愈噴愈塞!鼻噴劑3大種類、功效與使用方法) 使用生理食鹽水洗鼻子可改善慢性鼻竇炎 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加上生理食鹽水洗鼻子,可提升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效果 生理食鹽水洗鼻子改善慢性鼻竇炎的效果,與按摩鼻腔鼻竇並無顯著差異 高張食鹽水和等張食鹽水對於改善鼻竇炎上,兩者效果並無顯著差異 同時,該研究也明確指出在緩解慢性鼻竇炎症狀上,應以類固醇鼻噴劑和抗組織胺等藥物控制症狀,再輔以生理食鹽水洗鼻法以達到加成效果。 不過,若鼻炎症狀輕微,平時確實可以藉由洗鼻子進行日常保養與緩解不適。 洗鼻子的常用適應症 一般而言,在臨床上鼻腔清洗多用於以下情況: 有黏稠鼻涕時(推薦閱讀:擤鼻涕太用力恐導致中耳炎、鼻竇炎!正確擤鼻涕3步驟!) 慢性鼻竇炎 萎縮性鼻炎 頭頸部放射治療後 鼻腔手術後 這4類人最適合洗鼻子 下列4類人最適合在工作結束後或症狀發生時洗鼻子,將鼻腔內的粉塵、過敏原、發炎物質與鼻腔分泌物去除,以減少鼻腔與呼吸道的負擔: 經常接觸廢氣工作者(如交通警察、工廠工人) 工作置身於多粉塵環境者(如工地工人、裝潢工人) 處在重度空污縣市的居民(如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及高屏等空氣品質監測常亮紅燈的縣市之居民) 過敏性鼻炎嚴重或正在接受鼻炎治療的患者 洗鼻子的步驟 清潔雙手: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清潔雙手。(延伸閱讀:乾洗手效果差~還是清水肥皂最乾淨) 準備溫鹽水:在鼻腔沖洗瓶內加入生理食鹽水,並調配水溫至30~35°C,或加入專用洗鼻鹽,依照指示水量指示加入溫開水,並均勻搖晃瓶身,直到鹽粉完全溶解。 將瓶口頂住鼻孔:低頭湊近水槽,嘴巴微開,並以嘴巴呼吸。 輕輕擠壓瓶身:瓶口持續頂住鼻孔,輕輕擠壓瓶身,讓半瓶鹽水注入鼻腔,從另一側鼻孔或嘴巴流出。 排出鼻腔鹽水:洗完一側後,不要捏鼻子,用紙巾輕輕擤出。 清洗另一側鼻孔:重複3~5步驟,清洗另一側鼻孔。 完全排出清洗液:將頭部輕輕左右搖擺,緩緩吹氣將鼻內液體完全排出。 清洗洗鼻器與晾乾:使用清水徹底清洗,並放置於通風處晾乾。 不可不知!洗鼻子8點注意事項 生理食鹽水或以洗鼻鹽調製而成的鹽水,對鼻腔的黏膜細胞刺激性較小、傷害較小,最適合用於鼻腔清洗。 不可以使用自來水、蒸餾水、眼鏡用生理食鹽水或自行用鹽調配濃度不明的鹽水,避免鼻腔黏膜水腫和脹痛,甚至引起感染發炎。 可使用無碘鹽,以每500毫升水量加入4.5克的鹽調配鹽水。不建議使用海鹽調配,除售價較為昂貴外,更需擔心是否含有海中生物的殘骸或排泄物。 鹽水水溫需控制在30~35°C之間,過低或過高皆會刺激鼻腔黏膜細胞,引發更嚴重的不適或過敏反應。 洗鼻時水流力道不可以太強,避免鼻黏膜受傷腫脹,甚至流鼻血。 使用完洗鼻器後,務必洗淨晾乾,建議每3個月更換1次洗鼻器,以免細菌滋生。 洗鼻器屬輔助用品,建議使用前諮詢醫師意見,使用頻率至多早晚各1次或每晚1次即可。 建議於擁有藥商許可執照的藥局,購買具備醫療器材許可證的合格洗鼻器,避免購入品質不良的產品。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過敏/鼻過敏

擤鼻涕太用力恐導致中耳炎、鼻竇炎!正確擤鼻涕3步驟!

無論是鼻子過敏或感冒,只要鼻腔內充滿著令人不適的鼻涕,人就產生想擤鼻涕的衝動,但擤鼻涕小小一個動作其實充滿學問。 擤鼻涕不當,不只可能引起耳鳴、流鼻血,嚴重甚至會導致中耳炎、鼻竇炎。明明只是減緩不適的小動作,卻加劇或引起併發症,那可得不償失。 既然如此,把鼻涕吸回去比較好嗎?就讓《Hello醫師》告訴你為何會有鼻涕、擤鼻涕太用力可能引發哪些問題,並提供您正確擤鼻涕的方法。 為何會有鼻涕? 對於長期鼻子過敏嚴重的患者來說,心裡一定都曾納悶過「為什麼鼻涕會一直流個不停?」。其實每個人的鼻腔每天都會不段製造黏液,正常情況下,這些黏液會呈現清澈、透明狀,稱作鼻水或鼻涕,而鼻涕量增加或變色的原因則可大致分為以下2種: 過敏發炎反應:鼻黏膜因接觸到過敏原後,出現發炎反應,進而產生各種鼻部症狀,如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而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涕通常會呈透明色。 病毒感染症狀:因上呼吸道或鼻竇病毒感染,如感冒和鼻竇炎等,而出現的鼻部症狀,患者可能出現黃、綠色的鼻涕。(延伸閱讀:鼻塞、流鼻水?是感冒還是鼻子過敏?一分鐘看懂過敏和感冒差異) 為何要擤鼻涕?不能把鼻涕吸回去嗎? 如同人人皆擤過鼻涕,吸鼻涕也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的情況。有時當鼻水流出,手邊又剛好有沒有衛生紙時,鼻子一吸,鼻涕就跑回鼻腔內部,危機暫時解除。 事實上,吸鼻涕偶一為之並無大礙,但頻繁吸鼻涕,不把鼻涕擤出卻可能造成以下問題: 過多鼻涕倒流至咽喉,使黏膜的黏液分泌增加,容易出現卡痰,也就是俗稱「喉嚨卡卡的」症狀。養成長期吸鼻涕的習慣,鼻、黏液會堆積在氣管和肺部,造成呼吸道變得狹窄,開始出現呼吸吃力或呼吸時出現雜音的情況。 若是感冒所引起的鼻涕,將鼻涕吸入鼻腔,會將含有病毒的鼻涕送回鼻腔深處,容易導致鼻竇炎。 因此無論原因為何,若鼻腔有鼻涕皆建議將鼻涕擤出。 擤鼻涕太用力,恐引發以下5症狀 流鼻血:因過於用力而導致鼻腔微血管破裂出血。 耳朵不適:最常見的情況,因為擤鼻涕太用力或在擤鼻涕時,同時將兩側鼻孔捏住,造成鼻腔與鼻咽部壓力增加,使鼻涕透過耳咽管(連接中耳腔與鼻咽的通道)進入中耳,進而出現耳朵痛、耳鳴、耳悶,甚至頭昏、頭痛等中耳炎症狀。(延伸閱讀:打噴嚏竟不可捏鼻!耳膜破裂風險高) 鼻竇炎:因擤鼻涕太用力或方法不當,將含有細菌的鼻涕吸入鼻竇(鼻腔周圍空腔),引發鼻竇炎。 眼部皮下氣腫、眼窩骨斷裂:因擤鼻涕太過用力,使眼瞼隔膜破裂或眼窩骨斷裂,屬於罕見病例,一般通常僅造成眼睛不適、疼痛。 縱膈腔氣腫:罕見病例,因擤鼻涕太過用力,將氣體從肺中擠出來,造成縱膈腔氣腫。 正確擤鼻涕的方法 擤鼻涕3步驟 自嘴巴吸氣,以避免倒吸鼻涕 壓住一側鼻孔,適力地將鼻涕擤出 結束後,再換另一側鼻孔,重複相同步驟 擤鼻涕2點注意事項 切忌大力擤鼻涕,以免造成流鼻血、耳朵不適等問題。 嚴禁2側鼻孔一起擤(同時壓住兩側鼻孔),會使鼻腔壓力過大,造成鼻涕流入鼻竇或耳咽管。(延伸閱讀:打噴嚏竟不可捏鼻!耳膜破裂風險高)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過敏/鼻過敏

過敏藥有哪些?盤點5大常用過敏藥效,這種類固醇副作用大

鼻子過敏是十分惱人且難纏的症狀,即便許多人已盡力改善環境,打掃、除濕、換床單及與寵物分房等,過敏性鼻炎症狀卻仍不見緩解。 在這種情形下,過敏患者便需尋求藥物治療,但過敏藥百百種,要如何知道何種過敏藥最適合自己且最有效呢? 《Hello醫師》為你介紹所有常見過敏藥的種類、功效與藥名,一次讓你了解哪些過敏藥最適合自己,哪些應小心使用。 過敏藥有5大類 過敏藥可分成5大類: 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s) 類固醇(Corticosteroids) 去充血劑(Decongestants) 肥大細胞穩定劑(Mast cell stabilizers) 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Leukotriene antagonists) 以上藥物皆可治療或緩解過敏性鼻炎,但依據使用方式、藥劑成分又可細分不同類型,以下依序為大家介紹。 1. 抗組織胺 第一型組織胺接受體阻斷劑(H1 receptor blocker)能阻斷組織胺所媒介的過敏反應,對鼻癢、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的治療效果顯著,但對鼻塞的改善效果並不理想。 依使用方式可分為: 口服抗組織胺:以二代抗組織胺為主要用藥,眼、鼻症狀大多於1小時內發揮效果,減緩鼻塞的效果中等。 抗組織胺鼻噴劑:對眼、鼻症狀藥效迅速,最快30分鐘內發揮效果。 依成分則可分為: 第一代抗組織胺:有中樞神經的副作用,如鎮靜、嗜睡、疲倦及注意力減退等,並具有弱抗膽鹼素作用(Anti-cholinergic effect),可能造成解尿困難、便祕、口乾,因此兒童及攝護腺肥大患者需避免服用,服用後也需避免駕駛及操作危險機械。 第二代抗組織胺:由於不通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不會有中樞神經副作用,如鎮靜或嗜睡等,安全性較高,而且藥效作用時間較第一代長,一天只需服用1~2次,方便性高。 常見藥名: 第一代口服抗組織胺:佩你安錠(Pilian Tablet)、特息敏錠(Dex-CTM Tablet)、希普利敏液(Cypromin Solution)、勝克敏液(Cetirizine Oral Solution) 第二代口服抗組織胺:停敏膜衣錠(Denosin FC)、艾來錠(Allegra Tablet)、驅異樂膜衣錠(Xyzal Film-coated Tablet) 抗組織胺鼻噴劑:噴立停(Azetin Nasal Spray) 2. 類固醇 類固醇能抑制發炎反應,減緩釋出過敏介質及其化學反應,並穩定血管壁,減少滲出液。對過敏性鼻炎的各種症狀,如鼻癢、流鼻水、打噴嚏及鼻塞等都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依使用方式可分為: 口服類固醇:對於舒緩過敏性鼻炎症狀十分有效,但因易引起諸多副作用,應避免長期使用,通常用於嚴重過敏性鼻炎症狀急性期。 類固醇鼻噴劑:屬於第一線治療用藥,在長期過敏性鼻炎控制上療效顯著。除可緩解諸多鼻炎症狀,對鼻充血與嗅覺恢復亦有效果。使用後6~12小時產生功效,但最大療效需連續使用數天才可達到。(延伸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常見藥名: 口服類固醇:普力多寧錠(Predonine Tablet)、必爾生口服液(Kidsolone Oral Solution) 類固醇鼻噴劑:艾敏釋(Avamys Nasal Spray)、內舒拿(Nasonex Aqueous Nasal Spray) 3. 去充血劑(去鼻塞充血劑) 可使鼻甲中的血管收縮,緩解鼻塞症狀,多與其他類藥物併用。 依使用方法可分為: 去充血鼻噴劑:藥局所販售的鼻噴劑多為此類,適用於快速緩解鼻塞症狀,對其他鼻炎症狀皆無效果。此外,長期使用易會造成藥物性鼻炎,加劇鼻塞症狀,因此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3~5天。(延伸閱讀:過敏亂用鼻噴劑,小心愈噴愈塞!鼻噴劑3大種類、功效與使用方法) 口服去充血劑: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散瞳等副作用,臨床上較少使用,並不建議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患者及小孩服用。 常見藥名: 去充血鼻噴劑:醫鼻易(Sindecon Nasal Spray)、歐治鼻(Otrivin Nasal Spray) 口服去充血劑:秀得寧錠(Seudorin Tablet) 4. […]


眼睛過敏/鼻過敏

小孩睡覺鼻塞習慣用口呼吸,長期下來小心暴牙、咬合不正!

鼻子過敏在台灣相當普遍,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幾位受過敏困擾的親友,無論成人、兒童皆不例外。當鼻子因過敏而塞住時,人便不自覺用口呼吸,但你知道用嘴巴呼吸其實有許多缺點嗎?小孩長期用口呼吸甚至可能會導致暴牙、咬合不正及臉部變形! 就讓《Hello醫師》告訴你用口呼吸的4大缺點,以及該如何矯正用口呼吸的情況,幫鼻子奪回呼吸的主導權。 長期用口呼吸的原因 除了兒童因肥胖、扁桃腺或腺樣體肥大等因素,患有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外,長期用口呼吸的原因多可歸咎於鼻塞,以下簡列長期鼻塞的常見病因: 過敏性鼻炎 鼻中隔彎曲 慢性鼻竇炎 鼻息肉增生 肥厚性鼻炎(下鼻甲肉增生) 鼻腔腫瘤 長期用口呼吸的4大問題 1. 兒童可能暴牙、咬合不正,甚至臉部變形 由於兒童時期是骨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不正常的生理狀態會對骨骼造成很大影響。 過敏兒若睡覺長期習慣用口呼吸,容易使嘴唇周圍肌肉鬆弛、舌頭離開上顎降低至較低位置,上顎牙弓橫向發展的力量減輕,造成上顎異常狹窄,進而衍伸出暴牙、牙齒排列不正與咬合不正,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駝背、臉部窄長、顏面扁平等症狀。(推薦閱讀:兒童牙齒幾歲可矯正?矯正疑問大公開、3大情況可提早戴牙套) 2. 幼兒容易罹患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幼兒扁桃腺或腺樣體肥大,可能會造成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Pediatric obstructive sleep apnea),其屬於睡眠呼吸障礙的一種,常見症狀包括伴隨著呼吸中止的連續鼾聲、容易驚醒、尿床、生長速率變慢、食慾不佳、過動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幼兒也會出現用口呼吸的現象。 然而,幼兒若長期習慣用口呼吸,也會容易罹患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用口呼吸會造成上述牙齒及顎骨生長異常,進而擠壓到鼻腔與鼻道的空間,導致鼻子的通氣度減少,提高罹患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 3. 嘴巴呼吸易引發口臭 長期用口呼吸容易讓口腔內部的水分蒸發,形成口乾的狀況,而口腔一旦長期處於乾燥的狀態,就會容易增生細菌(如牙菌斑)、產生更多的揮發性氣體,並進而出現口腔異味,也就是口臭,嚴重時更可能因為牙菌斑過多而導致牙周病。 4. 容易引發氣喘或加劇鼻炎症狀 鼻孔具有過濾、加溫及保濕作用,在冬天或乾冷環境(如冷氣房)用口呼吸,會直接吸入乾冷空氣,容易誘發氣喘,而且鼻孔具有基本過濾功能,可阻止灰塵、異物進入肺部,降低肺部感染風險。 此外,長期用口呼吸也會造成鼻腔機能退化,變得異常敏感,加重鼻炎症狀,如一整夜睡覺皆用口呼吸,早上醒來鼻子因突然吸入過多空氣,而產生各種過敏症狀。 如何避免用口呼吸 若要避免用口呼吸,首先必需從用口呼吸的原因下手。若你是過敏性鼻炎患者,那便可藉由以下2種方法改善過敏情形: 藥物治療:如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或抗發炎藥物改善過敏狀況。(延伸閱讀:過敏藥有哪些?盤點5大常用過敏藥效,這種類固醇副作用大) 環境改善:避免接觸塵蟎、灰塵、黴菌、動物皮屑等過敏原。 若是因長期嚴重過敏性鼻炎而患有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增生或肥厚性鼻炎,那便需要從治療疾病開始,依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或進行手術治療。 若幼兒疑似罹患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則建議先就醫諮詢。一旦確診,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況,透過口肌功能矯正器、口肌訓練、控制過敏等方法改善,或是直接切除扁桃腺或腺樣體來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過敏/鼻過敏

過敏亂用鼻噴劑,小心愈噴愈塞!鼻噴劑3大種類、功效與使用方法

鼻噴劑是治療過敏的常用藥物,除了診所、醫院會開立鼻噴劑外,藥妝店和藥局也均有販售。 鼻噴劑的種類繁多,讓人眼花撩亂,不禁苦惱哪一種鼻噴劑效果比較好,藥妝店和醫院的鼻噴劑又有什麼差異?別擔心,讓《Hello醫師》為你介紹市面上常見的鼻噴劑3大種類、功效,以及鼻噴劑的正確使用方法。 市面常見鼻噴劑有3類 1. 去鼻塞充血劑 常見藥物名稱:歐治鼻(Otrivin)、醫鼻易(Sindecon) 又名血管收縮劑、去充血劑、擬交感神經促進劑,市面藥妝店常見的鼻噴劑皆屬此類,主要作用在於使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縮,減少腫脹,進而改善鼻塞,對於其他鼻腔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搔癢,並無治療效果。 去鼻塞充血劑藥效作用極快,適用於需快速緩解鼻塞的情況,在臨床上多為「急救」使用,並視情況搭配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改善過敏症狀。 禁長期使用!去鼻塞充血劑副作用有這些  長期使用去鼻塞充血劑會導致藥效越來越差,而且會在停藥後產生「反彈性鼻充血」,造成鼻塞變得更加嚴重,形成所謂的「藥物性鼻炎」,最後漸漸對藥物產生依賴性,進入使用就緩解鼻塞,不使用就嚴重鼻塞的惡性循環,因此建議避免連續使用去鼻塞充血劑超過3~5天。 鼻塞充血劑的副作用包含心悸、呼吸急促、躁動、頭痛、失眠、血壓升高、眼壓升高、尿液滯留等,因此心血管疾病、青光眼、攝護腺肥大與甲狀腺亢進患者需小心使用。 2. 類固醇鼻噴劑 常見藥物名稱:艾敏釋(Avamys)、內舒拿(Nasonex) 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主要鼻噴劑,屬於處方用藥,需由醫師開立處方簽才可取得。 類固醇鼻噴劑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相當有效的維持性治療藥物,藥效比口服抗組織胺或抗組織胺鼻噴劑更好,主要作用在於免疫調節,抑制鼻黏膜發炎,緩解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也有助改善結膜炎。 類固醇藥效作用較慢,初次使用需等6~12小時才有效果,且需連續使用數天才可達到最佳功效,因此往往得長期使用,與去鼻塞充血劑的特性正好相反。若使用類固醇鼻噴劑後症狀獲得控制,醫師多會為建議將劑量調整至「最低有效劑量」,以維持控制過敏性鼻炎的功效,但減低副作用的影響。 類固醇鼻噴劑副作用 一般民眾使用類固醇,多會擔心月亮臉、水牛肩、發胖等副作用,但類固醇鼻噴劑的劑量低,藥效絕大部分僅作用於局部鼻黏膜組織,全身性吸收率遠低於1%,因此發生副作用的機率較低且多僅發生於鼻部,如鼻出血、乾燥、刺激、灼熱、疼痛感等。整體而言,類固醇鼻噴劑安全性高,也十分適用於長期控制過敏性鼻炎。 此外,口服型類固醇雖也會用於治療過敏,但因藥效較強,多在症狀嚴重時使用,不會長期服用。 3. 抗組織胺鼻噴劑 常見藥物名稱:噴立停(Azetin) 同為處方藥,需遵循醫囑使用,不販售於一般藥妝店。抗組織胺鼻噴劑藥效作用極快,最快15分鐘就有效果,但對鼻塞症狀緩解的程度不如類固醇鼻噴劑,但可緩解流鼻水、打噴嚏、發癢等不適。 抗組織胺鼻噴劑副作用 抗組織胺鼻噴劑主要缺點在於患者使用鼻噴劑時,藥劑流至口腔時會產生苦味或噁心感,常見副作用包括中樞神經影響(嗜睡、疲倦)、抗乙醯膽鹼副作用(便祕、排尿困難、口腔和眼睛乾燥、眼壓升高),因此服用後需避免駕駛與操作危險機械,青光眼及攝護腺肥大患者也需小心使用。 抗組織胺藥物 第一代VS第二代 由於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具的嗜睡副作用較為顯著,有時候會作為失眠藥物使用,但也因其抗乙醯膽鹼副作用較明顯,年長者與兒童應避免或小心使用。二代抗組織胺副作用發生機率較低,藥物作用時間較長,因此使用上較為安全和方便,但藥劑味道相對較苦。 4. 其他鼻噴劑 除上述3大類鼻噴劑外,臨床上還有下列鼻噴劑: Cromolyn sodium 肥大細胞穩定劑:藥效較類固醇及抗組織胺鼻噴劑差,副作用低,單日給藥頻率需達3~4次。因可對抗立即性的過敏原反應,在暴露於過敏原前30分鐘用藥,可達到預防過敏症狀的功效。 鼻內抗膽鹼藥物:改善流鼻涕的效果顯著,但對於其他鼻炎症狀皆無療效,可用於過敏性或非過敏性的流鼻涕症狀 正確使用鼻噴劑6步驟 新開封噴劑必須先對空氣噴壓數次,直到噴嘴可噴出足量噴霧,以確保每次給藥劑量足夠。每次使用前都必須搖勻。 清潔鼻腔:若鼻腔內有黏液或鼻垢,可能會影響鼻噴劑的吸收,請用乾淨紙巾事先清潔,或使用無菌生理食鹽水進行鼻腔盥洗。 使用鼻噴劑時,頭部保持直立並稍向前傾,以可避免藥物流入口腔。 將鼻噴劑的噴嘴置入其中一個鼻孔,噴嘴朝向鼻翼側,注意避免噴嘴接觸鼻黏膜。用手指壓住另一側的鼻孔。(註:因鼻中膈較為脆弱,可能因部分藥物如類固醇而造成損傷,故給藥時應避開鼻中膈。 完整按壓鼻噴劑1次,同時輕輕吸氣,使藥物進入鼻腔。吸氣不需過於用力,以免將藥物吸入口腔。之後閉氣5~10秒,增加藥品在鼻腔滯留時間,再用嘴巴緩緩吐氣。 另一鼻孔重複步驟,若每次需給藥2下,則建議左右邊鼻孔先各給藥1次,再從起始的鼻孔開始第2次(例左右左右)。 若給藥過程中若感覺藥物流入口中,建議漱口清除藥味並避免不必要的吸收。給藥結束後請以乾淨、乾燥紙巾清潔鼻噴劑噴嘴。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眼睛過敏/鼻過敏

鼻塞、流鼻水?是感冒還是鼻子過敏?一分鐘看懂過敏和感冒差異

盧小妹妹最近每天晚上睡覺都張著嘴呼吸,鼻塞非常嚴重,早上起床又一直打噴嚏、流鼻水。劉媽媽心想:「明明前陣子感冒剛好,怎麼又突然出現感冒的症狀了」,一邊泡著維他命C給小朋友喝。 其實如流鼻水、鼻塞等疑似感冒症狀,卻也可能是台灣人好發疾病——過敏所導致。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因過敏而就醫者高達355萬人,其中0~15歲便佔21.8%。 究竟該如何分辨過敏與感冒?以下《Hello醫師》為你說明過敏、感冒、鼻竇炎的差異,讓家有過敏兒或過敏患者,即早對症下藥,改善生活與健康狀態。 過敏性鼻炎、感冒、鼻竇炎的差異 1.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症狀與感冒初期症狀十分雷同,典型症狀包括透明水狀鼻涕、打噴嚏、鼻塞、鼻子癢、眼睛癢。如鼻涕倒流則會導致喉嚨乾癢,發出清喉嚨的聲音與慢性咳嗽,因此過敏性鼻炎也可能引發咳嗽。 過敏性鼻炎和感冒最顯著的差異在於「癢」。過敏性鼻炎大多伴隨著鼻子、眼睛、耳道深處、喉嚨等部位出現搔癢情形,因此在辨別症狀是否為過敏性鼻炎時,可注意上述部位是否發癢來作為判斷基準之一。 此外,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有時也會出現過敏性結膜炎,造成結膜及眼瞼發癢、眼睛紅腫、流淚、畏光,並可能併發中耳積水。若因長期鼻塞而張口呼吸,喉嚨也會容易發炎。若你符合以上症狀,應及早就醫接受醫師的專業診斷及治療。 2. 感冒 感冒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導致,又以鼻病毒(Rhinovirus)最為常見,初期症狀以鼻部症狀為主,如流鼻水、鼻塞、打噴嚏,後期則可能出現咳嗽、喉嚨痛、頭痛、發燒、身體痠痛及疲倦等症狀。 因此以初期症狀來看,感冒和過敏性鼻炎非常相似,不過感冒大多會於7~10天內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則會依過敏的因素,如季節性、全年性、環境等多種因素持續不同時間,但整體來說持續時間皆較久,長至數週、數月皆有可能。(延伸閱讀:吹冷氣總打噴嚏?6 種夏季感冒並非流感) 3. 鼻竇炎 多數急性鼻竇炎皆為濾過性病毒感染,但有時鼻竇也會因續發性細菌感染而形成急性鼻竇炎(僅0.5~2%),常見細菌有肺炎鏈球菌(20~34%),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22~35%)、卡他莫拉菌(2~10%)。 (延伸閱讀:肺炎鏈球菌疫苗比一比!成分、副作用、公費施打條件報你知) 典型鼻竇炎的症狀包括兩頰或前額脹痛、咳嗽、黃鼻涕倒流、黃綠色膿鼻涕等,不同於過敏性鼻炎的透明水狀鼻涕。 鼻竇炎依發病時間可細分為: 急性:4週內痊癒 亞急性:病程大於4週而小於12週 復發性急性:1年發作4次以上 慢性:症狀持續12週以上 過敏性鼻炎、感冒、鼻竇炎治療方法 1. 過敏性鼻炎治療 透過居家觀察找出並遠離過敏原(塵螨、菸、黴菌、貓毛)。 藥物治療,如消炎藥、抗組織胺、類固醇鼻腔鼻噴劑等。 若病患合併鼻息肉或鼻道結構異常,如鼻中隔彎曲、慢性肥厚性下鼻甲、腺樣體肥大等,而且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則可輔以手術治療鼻道阻塞問題。 2. 感冒治療 感冒的臨床治療大多以緩解症狀為主,醫生會依據症狀給予不同藥物,如咳嗽給予止咳藥、喉嚨痛給止痛消炎藥、發燒給退燒藥等,但要痊癒仍需透過病患自身免疫力來消滅病毒,因此感冒時需要多休息、多喝水,以利身體免疫系統運作。 一般來說,人在病毒感染(感冒)之後,身體會在5~7天產生抵抗力,若症狀輕微即使不需吃藥,感冒也會自行緩解,但若病症拖至2週以上,就須注意是否演變為扁桃腺發炎、鼻竇炎、中耳炎或甚至腦膜炎等,建議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3. 鼻竇炎治療 急性病毒性鼻竇炎:使用藥物消炎止痛藥、鼻內類固醇噴劑、生理食鹽水沖鼻療法等緩解症狀,待患者免疫系統將病毒殺滅而痊癒。 急性細菌性鼻竇炎:與急性病毒性鼻竇炎採取相同療法,並加上廣效性抗生素,治療週期為10~14天。 慢性鼻竇炎:若鼻竇炎藥物治療長達3個月皆無效果,則屬慢性鼻竇炎,醫師會考慮以內視鏡手術介入治療,移除阻塞鼻竇的異生組織、鼻息肉,擴大鼻竇開口,提供鼻腔及鼻竇足夠的通氣與引流。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