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

飲食習慣與每個人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正確的飲食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飲食療法的迷思其實不少,你可以在這個類別找到維持身體健康的正確 營養知識 、 特殊飲食法 、 健康食譜 、 運動營養 、 健康飲食小撇步 ,幫助你 管理體重 ,避免 肥胖 。

基礎知識

健康飲食

腸胃炎拉肚子可以吃什麼?水果、蛋能吃嗎?腹瀉飲食3重點

腸胃炎是種惱人的疾病,雖不至於引發重症,卻會剝奪享受美食的樂趣;若原本約好要與人聚餐或約會,因為急性腸胃炎就能破壞計畫,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享用大餐。 腸胃炎最常讓人煩惱可以吃什麼或吃什麼不會拉肚子?《Hello醫師》為您整理腸胃炎飲食3大重點,告訴您腸胃炎吃什麼、哪些食物千萬不可以碰。 腸胃炎吃什麼?腸胃炎飲食3大重點! 一般常見的急性腸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症狀會持續3至7天,除了上吐下瀉外,也可能合併發燒;若是由食物中毒所引起的腸胃炎,症狀則會持續1~3天。 得了腸胃炎後,腸胃會變得十分敏感,病人可能一吃東西就不舒服、想吐或拉肚子,因此攝取合宜的食物可緩解病情,加速康復速度。 腸胃炎飲食重點1:隨時補充水分 腸胃炎會導致上吐下瀉,水分嚴重流失,若未適時補充水分恐引發脫水或電解質失衡,嚴重時更可能昏厥甚至休克。 補充水分的重點因人而異,小孩、老人或身體虛弱者最好補充電解質,維持體液平衡,但切記應避免飲用糖分過高的運動飲料,以免加重腹瀉;一般健康成年人僅須補充水分即可;若未出現嚴重症狀,如發燒、嘔吐不止或全身虛弱等,只要多休息、多喝水及控制飲食,腸胃炎多會在數天內改善。 腸胃炎飲食重點2:少量多餐 當腸胃受損時,任何食物都可能引發刺激、導致腹瀉,因此,針對症狀嚴重的病患,部分醫師會建議暫時禁食1至2餐,避免病情加重;但若一直不進食,也會導致營養不足或身體虛弱,拖慢康復速度,建議若症狀已經緩和,最好方法是少量多餐,以減少腸胃刺激。 由於腸胃細胞受損,會導致腸道消化及吸收效率變低,少量多餐既可減輕腸道負擔,一次處理少量食物,也能讓腸道分次吸收食物的養分。 少量多餐的方法不限,可以從一餐的1/4或一半開始嘗試。若進食後,2~3小時內沒有腹瀉,則可繼續進食,並依情況逐漸增加份量。 腸胃炎飲食重點3:減少腸道刺激 許多醫師會建議腸胃炎病患吃稀飯或白吐司,其實並不是只能吃這類食物,而是這類食物較容易消化、較不會再次刺激腸胃,以下食物符合減少腸胃刺激的好處,建議皆可食用: 白飯 稀飯 白麵包、吐司 饅頭 清湯麵 蒸魚 蒸蛋 蒸馬鈴薯 腸胃炎不能吃什麼? 任何高油、高鹽、高糖、高纖或辛辣食物,以及乳製品或含有咖啡因的飲品,腸胃炎患者應絕對避免,因為這類食物會刺激腸胃、加重症狀。 高油:鹹酥雞、速食 高鹽:燒烤、火鍋湯、加工食品 高糖:蛋糕、冰淇淋、糖果 高纖:竹筍、芹菜、鳳梨、各類蔬菜莖梗 辛辣:麻辣鍋(延伸閱讀:吃太辣怎麼辦?7大解辣食物不只牛奶有效) 乳製品:牛奶、調味乳、優酪乳 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咖啡、茶、可樂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水果? 蘋果(未去皮)、香蕉、芭樂、番石榴等水果,因含有果膠,可緩解拉肚子,又能補充水分,適合腸胃炎的時候食用。 腸胃炎可以吃蛋嗎? 腸胃炎病患也須補充蛋白質、增強體力,所以可以吃蛋,只要料理方式清淡即可,例如蒸蛋或水煮蛋。 腸胃炎常跑廁所要注意肛門清潔 若得了腸胃炎,腹瀉上廁所的頻率增加,擦屁股次數也會增多;若平時習慣用力擦屁股,或擦的次數較多,很容易因過度摩擦,導致肛門皮膚受損。 因肛門位置不在視線可及之處,多數人不了解它的皮膚構造;實際上,肛門皮膚與嘴唇相似,既濕潤且充滿彈性。若過度清潔或擦的方式不當,例如:擦的次數較多、衛生紙質地粗糙或擦得太大力,都可能減損肛門皮膚的水分與油脂而破皮,甚至導致肛門搔癢症或其他問題。 理想清潔肛門的方式為水洗,如進浴室沖洗或使用免治馬桶,但因為水洗較不方便且耗時,建議可使用濕式衛生紙擦拭屁股。 濕式衛生紙不僅方便攜帶、使用簡單,而且因富含水分,清潔力比衛生紙好,擦起來也較為舒適。腸胃炎拉肚子容易對肛門造成刺激,使用更加溫和的濕式衛生紙擦拭,能更有效的保護肛門受到進一步刺激而產生不適,並可確保汙穢獲得良好清潔。在使用濕式衛生紙後,請記得用一般衛生紙吸除多餘水分,保持屁股乾爽。 若須選購濕擦產品,建議挑選無酒精或其他刺激成分的濕式衛生紙,避免過度刺激肛門,或引發過敏症狀;另外,在材質部分,為避免馬桶阻塞,最好選用用紙漿製成、可溶於水的產品,可直接丟入馬桶,對環境也更加友善。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健康飲食 相關文章

營養知識

玉米筍、玉米傻傻分不清楚?玉米筍熱量低超營養、這2類人快避開

玉米筍為餐桌上常見的食物,更是吃火鍋必備的菜餚之一,脆嫩鮮美的口感讓許多人一吃就上癮,不僅營養成分高,熱量也相當低,適量食用還有助於人體健康。究竟與玉米筍與玉米有什麼關係?其中又含有何種營養成分?有哪些人應該避免食用?就讓《Hello醫師》為你詳細說明! 揭曉玉米筍、玉米的身世之謎 玉米筍(Baby corn)與玉米僅有一字之差,彼此之間到底有什麽關係呢?簡單來說,玉米筍就是小時候的玉米,而且跟筍一點也關係都沒有。此外,玉米和玉米筍皆為全年盛產,在夏季時,玉米筍大約生長53~55天就能採收,玉米則需要70~80天。 一般於種植玉米時,為了使玉米養分能夠更集中,農夫會透過「疏果」(為保證花果的品質,果農會使用人為方式去除一部分過多的花和幼果,以獲得優質果品和持續豐產),將玉米多餘的幼嫩果穗摘除,而其摘除後的果穗即為玉米筍。 玉米筍是蔬菜類、玉米是全榖類 雖然玉米筍是幼年期玉米,但卻與玉米的口感相差很大,營養成份也不同。玉米屬於全穀雜糧類,1根玉米約為3/4碗全穀雜糧類,而每100公克的玉米具有107大卡的熱量,內含維生素E、K、葡萄糖、有機酸,有降低血壓、促進膽汁分泌及增加抵抗力等功效。 另外,玉米也含有鎂、鈣、鐵、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則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是一種良好的抗氧化及抗癌食物。(推薦閱讀:玉米不是只含澱粉!玉米黃素護眼超讚,玉米3大營養功效不吃可惜) 然而,玉米筍與玉米不同,屬於蔬菜類的一種,內含的熱量較低,吃起來也較無負擔,而且吃起來特別脆嫩,就連中間的梗都能整根食用! 玉米筍熱量比玉米少3倍!營養成分大公開 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的玉米筍熱量僅有31大卡,相較同質量的玉米少了3倍以上,玉米筍還富含多項營養成分,包括鉀、鐵、硒、維生素B1、B2、B6、C及E、β-胡蘿蔔素、蛋白質、脂肪、葉酸、膳食纖維等。 玉米筍有哪些功效? 由於每100公克的玉米筍中,含有222毫克的鉀,而鉀具有極佳的利尿功效,適合容易水腫的人適量食用,而尿失禁病患則不應過度攝取;玉米筍也富含葉酸,除了可彌補孕婦的葉酸需求,預防胎兒缺陷及減少寶寶罹患神經管缺損症(Neural Tube Defects)的危險性,也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並預防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此外,玉米筍也是超強的抗氧化劑,可有助於保持膚況,並減少皮膚問題及皮疹的發生;內含的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則能有效控制膽固醇,並增進血液流動,維持心臟健康。 儘管食用玉米筍可獲得上述好處,但由於玉米筍的普林含量很高,痛風患者須特別注意攝取量,以避免病況加重。(延伸閱讀:痛風怎麼吃?內臟海鮮普林偏高應少吃) 玉米筍挑選與保存小撇步 一般販售的玉米筍大多已經去除外部葉片,但其實含殼的玉米筍保留比較多的營養,煮起來也更鮮甜!購買時可先檢查葉片及玉米鬚是否翠綠,若呈現枯黃或尖端發黑就代表品質不佳。 倘若玉米筍已去除葉片則要觀察其顏色,應選擇表面為淡黃色為佳,並可透過手指輕壓表面,測試是否具有彈性,如表面有彈性者,則表示水分充足且口感脆嫩。 將挑選好的帶葉玉米筍買回家後,如果沒吃完,請記得以保鮮袋包裹,並放置冷藏保存約1~2星期;若您購買的是去葉玉米筍,因其容易脫水、流失甜分,建議用紙袋或保鮮膜先包好,外面再套一層塑膠袋冷藏,並盡早食用完畢,才能維持其新鮮度。   玉米筍料理:雙筍燴鮮菇 雙筍燴鮮菇所需的食材包括香菇5朵、蘆筍230公克、蒜頭3辦、玉米筍3根、辣椒約3條、太白粉1匙、鹽適量、香油少許、蠔油約5小杯。以下為雙筍燴鮮菇的料理步驟: 將上述食材清洗過後,先將香菇切塊、蒜切片、辣椒及蘆筍切段,並將玉米筍各切成4等份。 再將蘆筍及玉米筍擺盤後,放入電鍋中蒸約3分鐘。 熱鍋後,把蒜頭及辣椒放入鍋中爆香,再加入香菇及適量的水翻炒。 加入蠔油續煮,再以適量的鹽及少許香油調味後,加入太白粉勾芡。 完成步驟4後,將醬料淋到電鍋內的食材當中,料理即可完成。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營養知識

葉酸4功效:不僅孕婦備孕!這4種食物必吃!攝取量、副作用

葉酸是人維生必備的營養素之一,不僅有助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也是為了胎兒健康發展,孕婦應著重攝取的營養素。究竟葉酸有哪些營養功效,可由哪些食物中攝取?就讓《Hello醫師》娓娓道來葉酸的諸多健康好處、食用建議與注意事項。 葉酸(Folic Acid)是什麼? 葉酸又稱為維生素B9,是維生素B群家族的成員之一,能幫助人體有效利用蛋白質及胺基酸,並合成人賴以為生的核酸,幫助構建紅血球與各種健康細胞。 葉酸建議攝取量:成人、備孕、孕婦及哺乳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人一天建議攝取葉酸400微克。若有懷孕打算,則應於孕前1個月開始提高每日葉酸攝取量至600微克,以滿足胎兒與母親的需求,而在孕期結束後,哺乳期的媽媽們則建議保持每日500微克葉酸攝取量。 葉酸功效有哪些?葉酸4大功能解說 葉酸功效1:幫助胎兒發育 葉酸是孕婦必須吸收的重要營養素之一,因為葉酸能夠幫助胎兒活化並發育神經系統,若是孕婦攝取葉酸不足,可能會導致胎兒腦及脊髓等先天性神經管缺陷,流產、體重過輕等問題,而母親也可能會時常感到貧血、疲倦等症狀。 葉酸功效2:保護心血管 葉酸也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在血液當中有一種名為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的胺基酸,當其濃度過高時會傷害血管內壁,而透過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則能將胱胺酸分解對人體無害的甲硫胺酸(Methionine),進而保護血管壁。 葉酸功效3:有益腸道營養吸收 葉酸能夠幫助人體有效地吸收並利用蛋白質、胺基酸,相反地,若是攝取葉酸不足的話,則會罹患葉酸缺乏症,降低小腸的營養吸收效率,也就是所謂的吸收不良。 葉酸功效4:預防憂鬱症 許多研究發現,低葉酸攝取量與憂鬱症存在密切關聯,儘管其機轉仍在研究當中,攝取足夠的葉酸也許有助維持心情穩定,預防憂鬱症發生。 高葉酸4種食物 蘆筍:每100公克綠蘆筍含31微克葉酸,。另外,蘆筍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胺基酸以及多種礦物質,不僅能夠抗癌、還能夠增強免疫力、保護神經系統及促進消化。 菠菜:菠菜含豐富葉酸,每100公克菠菜就有72.9微克。此外,菠菜也含膳食纖維、維生素A、豐富的鐵質與鉀,可幫助消化、保護視力以及預防高血壓。 黑豆:煮熟的黑豆不僅飽含葉酸(100公克約含600~700微克),更含優異蛋白質、花青素,以及維生素E、維生素B、鉀離子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與微量元素。 花椰菜:每食用100公克花椰菜約可獲得61.5微克葉酸。除此之外,花椰菜也含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A及膳食纖維,其所含的蘿蔔硫素更對穩定血糖與預防癌症有所幫助。(推薦閱讀:吃花椰菜有學問!多做這步驟加倍抗癌) 補充葉酸注意這3點 儘管許多天然食物都富含葉酸,例如深綠葉菜類、堅果及動物肝臟等,但根據統計,國人的平均葉酸的攝取量約為250~300微克,與建議攝取量400微克仍有一段距離,其原因可能來自於外食、營養不均所致。補充葉酸的保健食品時,請注意以下3點: 葉酸攝取上限 在葉酸不足的情況下,可藉由葉酸補充劑或含葉酸的複方保健食品補充,一般建議葉酸每日攝取以1000微克為限。 葉酸副作用 過量攝取葉酸可能造成疲倦、食慾不振、嘔吐、易怒、睡眠功能障礙等副作用;有部分人會對葉酸補充劑過敏,一旦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疹子,甚至有呼吸困難的情形,則應立即停止使用並於就診時告知醫師。 葉酸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葉酸會與藥物中的成分起反應,並抑制藥物效果,若患者正在服用以下藥物,應避免使用葉酸補充劑。例如巴比妥類(Barbiturates)中樞神經抑制藥、含Methotrexate抗癌藥物、含Pyrimethamine的抗瘧疾藥物等。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健康飲食小撇步

如何吃才能消水腫?喝紅豆水有效嗎?5種消水腫食物大公開

一早醒來就被鏡子中的自己嚇醒,不但臉腫、眼睛腫,就連體重也突然增加,這不僅有可能與吃太鹹有關,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究竟人為何會水腫?有哪些消水腫的食物適合一般人食用?坊間流傳的紅豆水能消水腫是真的嗎?又有哪些人不能輕易嘗試?《Hello醫師》為你一次解惑! 為什麼會水腫? 多數人常因吃太鹹、長期久坐、久站或女性月經來潮,而出現短暫水腫的症狀,這時若你按壓手或腳數秒後放開,便可能發現皮膚凹陷處無法立即反彈恢復正常的水腫典型症狀。 若除了出現水腫,還同時合併其他症狀,則可能是膽固醇過高,甚至是罹患腎臟病、肝硬化、心臟衰竭等疾病的前兆。(推薦閱讀:水腫、血尿可能是腎壞了?認識腎絲球腎炎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如何消水腫?5種消水腫必吃高鉀食物大公開 許多輕微水腫症狀多因飲食過鹹而攝取過多鈉,導致體內積液現象加劇,而補充鉀離子則有助改善鈉鉀平衡,以利體液排出,趕快看看高鉀食物有哪些: 草莓:依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的草莓中,含有199毫克的鉀,而鉀本身有助於體內排水,改善水腫問題,也可預防高血壓,其中的果膠屬水溶性纖維,具有降低血糖、膽固醇的功效。 芹菜:為相當有名的高鉀蔬菜,平均每100公克芹菜就含有313毫克的鉀,而它除了有助降低血壓,還有利尿及消水腫的功用。此外,芹菜的纖維質較一般蔬菜粗,能夠增加飽足感,也可以改善便祕,排除腸道宿便,找回平坦的小腹。 香蕉:香蕉因含有色胺酸,能放鬆心情,改善憂鬱,被視為「快樂食物」;其含鉀量也很高,為水果界中的佼佼者,不僅有助擊退水腫,還可預防抽筋。此外,香蕉中的鎂和維生素B群,也能提高體內新陳代謝,而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則可刺激腸胃蠕動,將廢物和毒素迅速排出體外。 蘆筍:每逢春夏時節,正是品嚐蘆筍的最佳時機,而蘆筍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鈣、鉀、鎂、鐵、葉酸等豐富營養成分,而由於其高鉀低鈉的特性,可利尿、幫助體內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消水腫的功效。 檸檬:檸檬內含維生素C和類黃酮,皆為天然抗氧化劑,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檸檬酸則能提升代謝力,預防肥胖。 每100公克檸檬含鉀量達150毫克,與草莓及香蕉同為消除水腫的最佳水果。建議民眾每日可拿半顆檸檬連皮和果肉一起切絲,以溫水500~800c.c.沖泡稀釋後,藉由吸管飲用,不僅有助於消水腫,還能避免傷害牙齒琺瑯質。(推薦閱讀:用吸管喝飲料!5方法抗牙齒酸蝕) 喝紅豆水能消水腫嗎?醫師曝:這類人要避開 坊間有不少女明星不斷大力推薦「喝紅豆水可利尿、消水腫」,讓許多民眾聽聞後趨之若鶩,紛紛想透過喝紅豆水來達到消水腫的功效。 雖然紅豆水中含有能幫助體內水分代謝的鉀,但目前仍舊沒有針對紅豆水與消水腫的相關研究。另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與腎臟病衛教師賴家汶表示,因腎臟病而出現水腫的病患,若平時想透過喝紅豆水來消除水腫,可能會有反效果。(延伸閱讀:洗腎病患NG食物:高磷高鈉高鉀低生物蛋白) 由於紅豆水本身是紅豆加水下去煮,含水量往往超乎其營養價值,對於已經有排尿困難的腎臟病患者,在攝取過多的水分後,可能造成水腫的情況加劇。不僅如此,紅豆水內含大量的鉀與磷離子,對於身體代謝功能較弱的腎臟病患而言,也是相當大的負擔。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健康飲食小撇步

先吃肉還是先吃菜?吃飯順序把握這原則,輕鬆減肥無負擔

在減肥減脂的族群之中,「吃飯順序」一直都是討論度相當高的話題,有人主張「先吃肉再吃菜」,有人則反其道而行「先吃肉再吃菜」或者「先喝湯再吃菜或吃肉」。如此多樣的吃飯順序,是否有優劣之分?就讓《Hello醫師》帶您一一分析,找出最適合且健康的吃飯順序。 吃飯順序因人而異,先了解怎麼吃最適合你 其實吃飯順序並沒有一個絕對且正確的答案。依據每個人身體狀況的不同,每個人適合的飲食方法就不一樣。例如水腫情形非常嚴重的人,若總遵循「先喝湯再吃菜」,很可能因多數湯品的高含鈉量,加劇身體水腫情形,長期下來可能因體內的鈉過高,引起高血壓或腎臟病。 另外,每個人飲食習慣不同,遵循單一吃飯順序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但當我們將推薦的吃飯順序整理後,可發現主要有以下3類: 菜 ➔ 湯 ➔ 肉 ➔ 飯 湯 ➔ 菜 ➔ 肉 ➔ 飯 肉 ➔ 菜 、 湯 ➔ 飯 聰明的你肯定已經發現,飯總是排在最後才吃,因此只要由後往前看,把握最後吃飯(澱粉)的簡單原則,就可以輕鬆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吃飯順序與習慣。 然而,為什麼要把飯放最後吃呢? 飯最後一個吃就對了 諸多研究皆指出先吃碳水化合物(飯、麵、麵包或其他精緻澱粉),再吃其他類的食物,會使體內血糖快速升高,胰島素濃度上升。過多的血糖容易轉變為脂肪,不僅造成肥胖,也會同步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波動幅度過大,則會提高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機率,因此有些醫生會直接建議糖尿病患者在用餐時先吃菜或蛋白質,將澱粉留到最後吃,以控制血糖波動。 其實此種用餐順序不只適用於糖尿病患者,也適合一般人。人們常吃的精緻澱粉不僅熱量高、營養價值也比較低,儘管澱粉飽足感高,但也會讓血糖急速上升後驟降,在短時間內再度讓人產生飢餓感,鼓勵進食。 先吃菜、先吃肉,哪一個才對? 有研究證明先吃蔬菜,攝取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但也有研究指出先吃肉,肉類之中的蛋白質會刺激下視丘的飽足感中樞,進而使大腦感到飽足感,發出停止進食的訊號。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呢? 由於蔬菜體積大、含水量高,因此可於進食後獲得飽足感,其富含膳食纖維幫助腸道蠕動、蔬菜類胃排空的速度也相較快肉類、主食快,但是也不能一味只吃菜,蛋白質攝取不足反而會讓飢餓感更頻繁出現,使人必須忍耐或進食,因此建議讀者從菜類、肉類開始吃都可以,只要記得大量蔬菜,搭配足量的蛋白質與適量澱粉食物,既確保營養均衡,也有助控制身材。 先吃菜、肉,澱粉放最後,用餐順序6步驟 建議用餐順序可以這麼做:蔬菜 + (湯) ➔ 肉 ➔ 澱粉 ➔ 水果 ➔ 甜點 蔬菜:先吃蔬菜可增加飽足感,補充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同時也能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減少脂肪囤積。 湯:喝湯可額外增加飽足感,但喝湯的順序並無硬性規定;蔬菜和湯兩者可以同時食用,也可以先湯後菜;另外,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有喝湯的習慣,因此湯不是一個必要項目。若是在外用餐,建議避免食用濃湯、重口味的湯品。 肉:建議可食用脂肪較少的「低脂蛋白質」,例如:去皮雞肉、白肉、海鮮、大豆類等,延長食物消化時間。飽和脂肪較高的紅肉則可減量食用。 澱粉:建議選擇未精製全穀類取代精緻澱粉類(如白米飯),除比較容易有飽足感外,血糖也不易升高。另外需特別注意勾芡過的濃湯、裹麵衣的炸物、披薩等食物,因烹調過程有加許多澱粉,屬於碳水化合物,應置於蔬菜及肉類之後食用或減少攝取。 水果:水果因含有糖分,容易引起血糖波動,建議於餐後食用。(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不能吃水果?近9成人水果吃太少,這樣吃才能降膽固醇!) 甜點:甜點的糖分比多數食物都高,建議淺嚐即止並於最後食用,避免血糖瞬間升高,脂肪快速囤積。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胃脹氣8大原因!6大脹氣食物:脹氣不能吃什麼?

脹氣是人人都有的經驗,原因不外乎是飲食習慣不良,或吃太多產氣食物而引發脹氣。《Hello醫師》為您說明脹氣原因、哪些飲食習慣也容易導致脹氣,並分享6大類的脹氣食物。 胃脹氣原因 脹氣代表腸胃中含有過多空氣,其實腸胃每天平均就會製造0.5~2公升的氣體,其來源主要是: 自嘴巴吞入的氣體 你所食用的食物在腸道所產生的氣體 由於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平時自口中吞入的氣量也不一樣,因此是否會引發脹氣與脹氣的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另外,在食物的選擇上,除了有部分食物易引發脹氣外,缺乏特定的酶也可能導致脹氣發生。 8大胃脹氣原因一次看 以下列出8點常見且容易使人吞入過多空氣的生活習慣,民眾不妨可自行檢視並避免下列行為,也許你會發現脹氣頻率大幅下降喔! 吃東西狼吞虎嚥,每一口吃得又多又急 一邊張口吃東西咀嚼,一邊和別人說話 常吃口香糖 喝飲料習慣用吸管(延伸閱讀:用吸管喝飲料!5方法抗牙齒酸蝕) 有頻繁吞口水的習慣 抽菸 配戴過鬆的假牙 缺乏規律運動的習慣,導致腸道蠕動緩慢,食物久未排出可能引發脹氣或便祕。 胃脹氣6大食物 1.豆類、根莖類 豆類因含有不易消化的寡糖,因此吃太多會容易讓腸道產生大量氣體。根莖類則是含有不易消化的多醣類,吃太多也會容易產氣。 豆類:豆干、豆腐、豆漿、大豆、豌豆、紅豆、綠豆等 根莖類:地瓜、芋頭、馬鈴薯、南瓜、玉米、山藥、糯米等 2.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也含有不易消化的多醣類,並且更含有硫的成分。放屁產生的難聞氣味便來自於硫,因此如果想要減少脹氣的機率,並避免即使沒有聲音,一聞就明白的臭屁,以下食物可考慮減量食用: 十字花科蔬菜:綠、白花椰菜、紅、白蘿蔔、高麗菜、青椒、洋蔥、小白菜、大白菜、蘆荀等 3. 高油及高熱量食物 富含大量脂肪的食物或油炸食物,會增加腸道消化的時間,因此使食物有更長的時間發酵,產生更多氣體。除了速食、鹹酥雞、天婦羅、洋芋片這類的油炸食物外,含有大量奶油、鮮奶油及糖分的甜點也需特別注意。 4.奶類 東方人的腸道較缺乏消化乳糖的乳糖酶,易有乳糖不耐症,只要一喝牛奶就會容易脹氣、腹瀉、腸胃不適,因此建議乳糖不適症者應避免食用牛奶及牛奶相關製品,改飲用豆漿補充蛋白質,而鈣質則可由板豆腐中攝取。(延伸閱讀:豆漿蛋白質含量高!運動增肌就這樣喝) 5.碳酸類飲料 由加壓的二氧化碳所製成碳酸飲料蘊含大量氣體,喝太多除了容易打嗝外,也會引發脹氣。若想減少此類不適,建議少喝汽水、蘇打水(氣泡水)、或是含有蘇打水的調酒飲料,以果汁、紅白酒取代。 6.各類麵包 由於麵包屬於高糖食物,而且在製作過程中使用泡打粉或酵母透過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以讓麵糰變得蓬鬆、柔軟,但也代表食用時會吃下更多氣體,提高脹氣的發作機會。另外,患有麩質過敏的人群,也可能因食用麵包而導致腸道黏膜發炎、腫脹並產生過多氣體而引發脹氣。(推薦閱讀:大明星也被圈粉!「無麩質飲食」減肥法≠瘦身保證、無麩質是什麼你吃對了嗎)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隔夜菜致癌?2原因破除謠言!確實加熱避免食物中毒才是真

隔夜菜能減少食材浪費、減少備料與烹飪時間,但卻一直流傳著「隔夜菜危害人體」的傳言。事實上,隔夜菜不僅致癌可能相當低,且只要按照一定準則,例如排除不耐久放的食物,控制好存放時間等,便能放心食用隔夜菜,既不浪費食物又能獲得應有的營養。 接下來就讓《Hello 醫師》介紹隔夜菜的保存小撇步,讓各位民眾能夠放心又聰明地吃! 隔夜菜無致癌風險 但加熱食物會造成營養流失 許多民眾認為隔夜菜會致癌的原因可能來自於致癌物質——「亞硝胺」,葉菜類所含的硝酸鹽,可能於冷藏時與細菌反應而形成亞硝酸鹽,而當把含有亞硝酸鹽的隔夜菜遇到部分不新鮮肉類所產生的「二級胺」時,就會產生亞硝胺危害人體健康。(推薦閱讀:亞硝酸鹽會致癌?當食品添加硝酸鹽遇上「它」才危險) 然而,基於以下2原因,民眾其實毋須擔心隔夜菜會提高罹癌風險: 民眾用清水洗菜即可去除蔬菜表面大部分的硝酸鹽。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即便蔬菜未妥善貯存,形成亞硝酸鹽的機率亦相當低,不過隔夜菜中的營養素則會因反覆加熱而流失。 冰箱冷藏切勿超過3日 加熱至70℃方能有效滅菌 雖無致癌風險,但是隔夜菜仍可能引起腸胃不適、食物中毒症狀。由於冰箱低溫僅能抑菌,無法殺菌,若是存放過久,仍會滋生微生物,故建議料理過的食材在2小時內(夏日則為1小時)就須送入冰箱以防變質,冷藏最多1~2天,最久不得超過3天;冷凍庫的保存期限則以1個月為限,超過就需將食物倒掉。(延伸閱讀:沙門氏菌生命力強!當心腹瀉嘔吐食物中毒) 由於病菌適合生長繁殖的溫度為7℃~60℃,此區間又稱為「危險溫度帶」。為防細菌滋生,建議將隔夜菜取出加熱超過70℃方能有效殺菌,民眾不妨可以透過溫度計準確掌握菜餚加熱溫度,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另外,由於食物加熱過後會導致部分營養素流失,因此加熱以1次為限,方能保持隔夜菜的風味。 海鮮類、肉類、蛋奶類建議當日食用 幼兒避食隔日菜 並非所有食材都適合做為隔夜菜食用,例如肉類、家禽、魚類、奶製品和雞蛋等食物都容易因因腐敗而滋生細菌,建議當日食用完畢,以免引起腹痛、嘔吐、腹瀉等腸胃症狀。如需冷藏,則仍須迅速送入冰箱保存,以防變質。 上述提及,隔日蔬菜中含有微量亞硝酸鹽,雖對成人影響較低,但嬰幼兒由於嬰兒的消化系統和變性血紅素還原脢系統不成熟,亞硝酸鹽可能會導致嬰兒的血紅蛋白受阻,無法將氧氣輸送至全身,引發變性血紅素血症(Methemoglobinemia),又稱為藍嬰症,造成全身缺氧、甚至死亡,因此請不要給嬰兒食用隔夜菜與任何含亞硝酸鹽之食物或食品。(延伸閱讀:寶寶副食品吃什麼?自製嬰兒副食品新手爸媽不踩雷) 烹飪前計算份量 隔夜菜用這2種容器裝最好 為防隔夜菜造成腸胃不適,建議在烹飪或是購買外食前,可以先依家裡人數計算適當分量,在煮好菜時,就能提早分裝入明日的便當,避免菜餚因為沾染口水而被細菌汙染。 另外,隔夜菜容器的清潔與類型也是維持飲食安全的重要關鍵,建議優先選擇玻璃或陶瓷器皿盛裝隔夜菜,避免湯汁長時間與鐵鍋或不鏽鋼等容器接觸而產生毒物。若使用塑膠容器,則在清洗時應選用海綿而非菜瓜布,避免刮傷塑膠而導致藏污納垢或是塑膠物質釋出,一旦發現刮痕應立刻更換。若是器皿內有矽膠條等構造,也須多加注意清潔。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營養知識

白菊花、黃菊花功效不同!菊花茶喝多須注意腸胃不適

菊花是廣受喜愛,常見於各類場合的花卉。不過除了觀賞、陶冶性情外,菊花其實富含營養價值,能作為優秀的食療藥草,自行泡製成菊花茶飲用。 究竟菊花茶具有那些健康功效,白菊花和黃菊花又有何差別?《Hello 醫師》將由菊花歷史切入,帶你了解菊花的各種益處,以及該如何避免過量飲用而引發腹瀉或其他不適症狀。 菊花:台灣最大宗的花卉作物 菊花,別名滁菊花、杭菊、白菊花、家菊,原產於中國,日治時期引入台灣,目前主要產於彰化、雲林、嘉義一帶。由於菊花種類繁多,容易調節產季,全年皆可種植,成為台灣產量最大宗的花卉作物,年產量約1600萬把。 護目又保肝,菊花的5大功效 菊花古代作為中藥,便有改善疏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近年實驗證實,菊花富含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除了幫助人體調節免疫系統,增進抵抗力外,還能改善部分病症,以下是菊花能帶給人體的5大功效: 保護視力:菊花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可供人體轉換為維生素A,能夠有效地改善眼睛發癢、發紅乾澀等症狀,預防乾眼症與夜盲症。 降低血壓:菊花富含鉀,能夠幫助穩定血壓,改善高血壓症狀。 排除毒素:菊花含有名為類黃酮的抗氧化劑,能夠幫助人對抗自由基,排除體內毒素,能保護肝臟,延緩皮膚老化,甚至有助抗癌。 預防心臟病:菊花茶能夠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預防心臟病、中風等症狀,保護心血管。 改善上呼吸道症狀:菊花具清熱、解毒功效,可有助預防與緩解喉嚨發炎、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藥用菊花分為黃菊花及白菊花,效力有別須注意 若是作為泡茶食療的菊花,可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懷菊、濟菊、祁菊、川菊等8大主流品,其中若是依照花色區別,可簡單分為2種:黃菊花、白菊花,雖然都有相同功效,但2者的效力有所不同: 黃菊花:黃菊味道較苦,多用疏散風熱,若是因感冒出現發燒、流鼻水等症狀,則能泡杯黃菊花茶緩解症狀。 白菊花:白菊多用養肝明目,味略甘,若是雙眼乾澀、流目油,則能選擇白菊花作為藥材。 此外,菊花還有著降低肝臟毒素功效,若是因熬夜而口乾舌燥、頭暈疲倦,則能將黃白各半的比例去調製菊花茶。 菊花茶易導致腹瀉,腸胃不佳尤須注意 菊花茶毒性雖弱,但飲用過量容易導致腹瀉,若以乾燥藥材沖泡,一般成人不宜超過10克,尤其腸胃不適者更需注意。另外,若是對菊花過敏,也不建議飲用菊花茶,可能會出現喉嚨或眼睛發癢或皮膚起疹等症狀,通常症狀輕微,只需停止服用並立即服用抗過敏藥物即可消除副作用,當症狀持續不退或加劇時,請盡快就醫。(延伸閱讀:拉肚子消化不良怎麼辦?腸胃不適這些飲食千萬別碰)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健康飲食小撇步

洗菜還再加鹽、小蘇打和醋?把握1關鍵有效去除蔬果殘留農藥

洗菜是每一位媽媽、家庭主婦、愛下廚的男男女女都會面臨的事情。坊間謠傳各種可以去殘留農藥的洗菜方法,有人主張將水果泡在鹽水中,也有說法支持小蘇打和醋能中和農藥,其它還有麵粉、貝殼粉、天然蔬果洗潔劑等各種洗菜妙方,但其實這些缺乏科學根據的偏方,反而可能讓農藥更容易殘留於蔬果,把菜「越洗越髒」。 洗菜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的工具、偏方、洗潔劑,《 Hello醫師》教您把握洗菜關鍵,確實把菜洗淨、安心食用,而不擔心殘留農藥下肚。 預防農藥殘留 「食前處理」要做好 食前處理指的是在食用食物之前,為食物所進行的處理動作,舉凡清洗、去皮、切段、脫殼、去蒂等步驟皆為食前處理。各種的烹調過程也屬於食前處理的一部分。 食前處理是去除殘留農藥最有效的方法,除大家所熟知的清水洗淨外,例如烘烤、油炸、汆燙、清炒、醃漬、發酵所經歷的物理及化學作用,如熱分解、酸鹼水解、發酵作用都能有效降低農藥殘留的風險。因此在食用任何蔬果前都建議先進行食前處理的動作,避免誤食農藥。 洗菜的重要關鍵:流動水 行政院農委會實驗證實,「水」對於去除蔬果上的殘留農藥最為有效,而且又以「流動水」效果最好,無需使用鹽、醋、小蘇打、麵粉、貝殼粉或天然洗潔劑等各種用品。 各類蔬果的建議清洗方法如下: 小葉菜類(蔥、小白菜、青江菜):去除腐葉及根部,以流動水清洗葉菜的正反面。 果菜類(甜椒、番茄、茄子):使用軟毛刷配合流動水清洗表面,然後去除蒂頭。甜椒切開去子稍加清洗。 豆菜類(菜豆、豌豆):去除豆子的頭尾及老絲,以流動水清洗。 包葉菜類(高麗菜、萵苣、白菜):剝除外葉丟棄,剝下食用份量以流動水清洗表面。 根菜類(紅蘿蔔、馬鈴薯):以流動水清洗表面,然後削去外皮。 瓜菜類(小黃瓜、苦瓜、絲瓜):使用軟毛刷配合流動水清洗,去除頭尾、表皮、種子後稍加清洗 皮可吃的小漿果類(草莓、櫻桃):連梗剪下後清洗,食用前記得去除蒂頭。 皮不吃的水果類(香蕉、蘋果、柑橘):先以流動水清洗後,再將表皮去除。   3大常見洗菜偏方及迷思 Q1:蔬果加鹽泡水可以去除農藥? A:鹽會造成逆滲透壓,讓蔬果表面的農藥更容易進入蔬果內部。 Q2:小蘇打和醋可以中和農藥? A:小蘇打和醋可能會延長農藥降解時間,增加誤食農藥的風險,並影響蔬果風味。 Q3:用貝殼粉或天然蔬果洗潔劑洗菜比較乾淨? A:貝殼粉含有碳酸鈣,應是透過正負電荷平衡機制(靜電)去除蔬果髒汙,但實驗證明清水的效果最好。市售蔬果洗潔劑可能含有介面活性劑,若未洗乾淨,可能會增加化學殘留的風險。 挑選蔬果的2大原則,降低農藥殘留的風險 1. 選擇具備國產溯源證明的農產品,例如有機農產品標章(Taiwan Organic)、台灣農產生產追溯QR Code、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 (圖:宜蘭縣政府衛生局) 2.選擇當季蔬果。依照土壤、氣候適時適地所栽種的水果,因符合蔬果天然生長習性,病蟲情況相對容易控制,所需施用的農藥也較少。如不瞭解台灣當季盛產蔬果,可至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網站查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營養知識

眾神的食物!可可粉防失智中風真行,可可粉6大功效、食用禁忌介紹

可可豆的特殊苦味,擄獲了許多人的味蕾,製成可可粉所作成的甜點、料理,無論是大人小孩都喜愛。可可粉也蘊含相當高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能幫助人抗氧化、防失智、顧胃又能保護心血管,是健康食療的優秀食材。 《Hello 醫師》以下將會為大家介紹可可能帶來的6大功效與好處,以及食用前的注意事項。 可可豆台灣也有種!常見3品種介紹 可可(Cocoa),又被稱為眾神的食物,原產於南美洲巴西、委內瑞拉,為熱帶植物,種植於南北緯20度以內的赤道範圍,在台灣屏東也有種植。而目前可可豆大致可分為3個品種:Criollo、Forastero、Trinitario。 Criollo:最早從委內瑞拉運送至歐洲的可可品種,克里歐羅又有「國產」含義,其香味細膩特別,容易受蟲害,產量佔全世界可可豆僅3~5%,為最頂級的可可豆品種。 Forastero:味苦而濃郁,產量佔全世界可可豆約85%,是最常見的可可豆品種。 Trinitario:由Riollo及Forastero的可可豆混雜交配而成,揉合2者特徵。 盤點可可粉的6種好處與功效 可可粉的食療功效已經被許多實驗證實,能為人體帶來許多益處,以下歸納出6種功效: 防止失智:可可粉中含類黃酮物質,能幫助刺激腦部,增加腦部血流量,而類黃酮中的「黃烷醇」更可幫助大腦去除有毒蛋白質,降低失智與中風風險;多酚類則能保護腦部神經。(推薦閱讀:推薦閱讀:健忘或阿茲海默症?改善記憶的5方法) 保護皮膚遭日曬:研究指出,可可中的黃烷醇能保護肌膚降低陽光日曬。研究指出,受試者服用高濃度黃烷醇的巧克力12週,皮膚抵抗陽光曬紅的功效上升1倍。 保護心血管:可可所含的黃烷醇能有效降低刺激血管分泌一氧化氮,使得血管放鬆、舒張,進而降低血壓,預防血栓及中風。另外可可也含可可脂,能夠提升好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降低體內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作用。研究指出,可可在15年內,降低受試者們平均50%心臟病死亡風險。 抗發炎:可可富含多酚能抑制人體釋放促炎性細胞因子,協助改善及預防發炎。 改善貧血:可可蘊含豐富的鎂、鐵、鋅、錳等礦物質,能有效幫助人體造血,改善貧血症狀。(延伸閱讀:讓你補血精神好,鐵質功效多!鐵質食物排行一次看!) 舒緩情緒:可可含有一種稱為「阿南酰胺」的物質,能使人放鬆心情,放鬆焦慮。 然而,由於市面所售巧克力,經過加工處理,部分營養價值遭受高溫破壞,且添加許多化學成分,因此建議民眾可購買無糖可可粉,方能較無負擔地補充營養。 可可粉易造成腸胃不適!兒童、孕婦也不建議食用 可可雖對人體有益,但過量食用對健康仍有風險,以下是可可對人體可能的潛在危害: 腸胃不適:部分研究指出,可可會促使食道括約肌放鬆,容易導致胃酸上湧,進而導致胃食道逆流。美國胃腸病學會也將巧克力認定為「可能導致胃食道逆流」的食物。(吃甜食、胃酸多讓你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快吃這3款食物、5大地雷快閃開) 偏頭痛:可可當中蘊含的苯乙胺可能會導致人體過敏,並引發偏頭痛。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可可當中所含的咖啡因、可可鹼,都可能導致孩童出現ADHD。 腎病患者:可可粉含有大量的鉀和磷,腎臟病患者無法有效代謝,則可能會導致高血鉀及高血磷,導致身體出現相關併發症,故腎臟病患者須多加注意食用量,建議先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食用量。 小提醒:高血鉀會出現手指、嘴唇麻木,失去知覺,心律不整,嚴重時心跳停止;高血磷會導致血壓降低、心律不整、嚴重時會有心室纖維顫動、心跳停止。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萵苣5大功效:抗癌降血壓好神!2道萵苣健康料理簡單做

夾在漢堡裡的生菜吃起來清脆又可口,而這種生菜就是我們很常聽到的「萵苣」。隨著健康意識興起,台灣也愈來愈多人開始吃生菜沙拉,讓萵苣的需求量大幅提升。究竟為何那麼多人喜歡吃萵苣?萵苣具有哪些營養與功效?就讓《Hello醫師》為你一一介紹。 萵苣種類有哪些? 萵苣又名生菜、千金菜,在生物分類上屬於菊科萵苣屬,諸如A菜、大陸妹(福山萵苣)等常在自助餐出現的蔬菜,皆屬萵苣的一種。由於家族龐大、種類繁多,可以依照外觀不同分成下列幾種: 結球型萵苣: 外觀呈現圓球或是扁圓形,依據葉形再分為下列2種: 包被型:外葉包覆著葉球頂。 抱合型:外葉不包覆著葉球頂。 不結球型萵苣: 皺葉萵苣:葉子有深裂的刻痕,葉面皺摺,呈現鬆散的葉球狀。 立生萵苣:葉緣有鋸齒狀、葉子長、直立,稍微有捲心。 本島萵苣:葉子長、直立、葉尖為圓形。 劍葉萵苣:葉子長、直立、葉尖為尖劍形。 坊間對萵苣的稱呼五花八門,原則上A菜屬不結球萵苣;大陸妹與蘿美生菜也屬於不結球型萵苣(但因葉莖並非完全分離生長,也有人稱為半結球萵苣);美生菜則為結球型萵苣;而皺葉萵苣以往常用作菜餚底盤擺飾,近來也可見於韓式料理「菜包肉」上。 不結球萵苣營養價值高 萵苣都含有大量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維生素E、膳食纖維,以及豐富的礦物質。此外,萵苣的葉子切開有乳白色的汁液,裡面富含萵苣素,帶有些許的苦味,根據行政院農業知識入口網的資料顯示,這種乳白色的汁液具有鎮靜、安眠的作用。 雖然每種萵苣的營養成分相去不遠,但各類型的萵苣營養比例還是有些許不同。以礦物質與維生素來看,不結球萵苣的鉀、鈣、鎂幾乎是結球萵苣的2倍,而維生素A也遠比結球萵苣高。 萵苣功效多 抗癌、護眼還能分解致癌物 萵苣豐富的營養素也為人體帶來了下列的好處: 抗癌、分解致癌物:萵苣β-胡蘿蔔素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為重要的抗氧化劑之一,不但能維持上皮細胞的結構,也能抵抗癌細胞入侵。此外,還能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防止癌細胞形成,對於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症能達到預防的效果。 促進腸胃蠕動:萵苣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並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護眼:由β-胡蘿蔔素轉換的維生素A,除有助抗癌外,也可清除眼部游離的自由基,維持正常視覺與眼睛黏膜健康,預防飛蚊症、黃斑部病變等眼科疾病。(同場加映:眼睛保健必看!這6種維生素能鞏固眼睛的健康) 防抽筋、降血壓:以結球萵苣為例,結球萵苣含有145毫克鉀,鉀離子能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降低血壓,以及預防抽筋。(同場加映:預防抽筋不是只有香蕉!10種超級食物降低抽筋機率) 幫助造血與胎兒發育:萵苣的葉酸含量高,每100公克有19.9微克的葉酸,能幫助體內製造細胞與紅血球,尤其孕婦每日應攝取600微克葉酸,以幫助胎兒神經系統發育。若孕婦的葉酸攝取量不足時,則可考慮多吃萵苣來補充。 萵苣料理簡單做 萵苣精力湯(參考自癌症關懷基金會): 食材:結球萵苣100公克、鳳梨200克、蘋果1顆、綜合堅果2大匙、冷水600毫升 作法:將所有食材洗淨、切塊後,依序放入果汁機打成汁後即可飲用。 水果海鮮輕食風萵苣沙拉(參考自農業兒童網): 食材:萵苣適量、透抽1隻、橘子1顆、檸檬1/4顆、草莓數顆、鹽巴少許、冷壓初榨橄欖油適量、油醋適量。 作法:將蔬果洗淨、萵苣切段、草莓去蒂頭、橘子的纖維絲去除;透抽去皮、切圓片;煮一鍋熱水,將透抽汆燙約1~2分鐘後放入冰水中冰鎮;將所有食材放入大碗中,依序加入調味料後拌勻即可食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