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抽親子渡假券多項好禮/健康速達

國際母乳週開跑:「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活動登場 每年8月1日至7日是「國際母乳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響應今(2025)年主題「優先考慮母乳哺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Prioritise Breastfeeding - Create sustainable support systems),特別舉辦「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除了提供知名親子度假券、無線吸塵器等多項好禮,也希望為哺乳媽媽營造更友善的哺乳環境。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左六)、台灣婦產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右五)、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左五)一同出席「一口母乳 一生守護」活動。圖/國健署提供 國健署:推廣母乳哺育,支持媽媽友善環境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今(7月31日)出席活動儀式時表示,母乳不只是寶寶的天然美食,母乳哺育也是媽咪的健康小幫手;因此,為支持有意願哺乳的媽媽能成功哺餵母乳,國健署推動各項支持措施,包括目前全國已有140家母嬰親善及推廣醫療院所,每10個寶寶就有7位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 魏璽倫說,生產出院後,為讓哺乳媽媽出門在外能更自在地哺餵,目前全國共有4049處哺集乳空間,範圍包括鐵路車站、航空站、捷運轉乘站、旅館、百貨公司及量販店等,希望媽媽可以多利用這些讓自己安心舒適的環境中,一起努力為下一代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此外,國健署也製作《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及「家人支持母乳系列圖卡懶人包」,希望讓爸爸和家人也能成為支持母乳哺育的神隊友。 專家談母乳好處:寶寶頭好壯壯、媽咪苗條健康 今天兩位出席活動的母嬰醫學專家在座談時均表示,哺餵母乳對嬰兒及媽媽都有健康好處。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從孩子的健康來說,許多研究都發現,哺餵母乳的寶寶都「頭好壯壯」,除了認知發展較好,許多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過敏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及肥胖等,都會明顯減少,是保護寶寶健康的最好食物來源。 台灣婦產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哺餵母乳對媽媽好處也很多;許多人產後最擔心的問題就是「瘦不回去」,據統計,餵母乳的媽咪可以比一般媽咪瘦0.5至1公斤,「現在減重市場價每公斤是2萬元,不只可以恢復身材,減重也有助避免三高疾病,活得更健康」;此外,餵母乳也有助減少癌症如:女性最常見的乳癌及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發生率。 親餵母乳的媽咪最擔心寶寶是否有喝飽?彭純芝說,要先了解寶寶含著乳房是否真的在喝母奶,可從吸吮速度、有無吞嚥動作及喝飽嘴巴自然鬆開,綜合寶寶的睡眠、成長狀況等來評估;另外,只要頻繁哺餵母乳,「讓寶寶喝到飽,乳汁分泌就會增加」;她提醒,「這是一個良性互動,不要覺得自己乳汁不夠。」 黃建霈也從臨床角度說明,大多數乳汁分泌不夠的媽媽,都是因為執行錯誤所致,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寶寶常吸母乳,因為對乳房的刺激,就會促進母乳分泌,理論上比較理想是每兩個小時餵一次,但最好是按照寶寶的需求,餓了就餵,寶寶也才吸得進去。另外,含乳的姿勢也很重要,因為常有媽媽抱怨被吸得好痛,寶寶若只吸到乳頭沒有含到奶暈,也會因為吸不到奶而生氣,可能也就因此不想多吸了。其他如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和多喝水,也是增加乳汁分泌的基本方法。(延伸閱讀:親餵寶寶好累、奶量又不足?名醫教你「攝取好營養,聰明學哺乳」)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 為響應8月國際母乳週,國健署自8月1日起至29日止,推出「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募集活動,只要錄製「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的短影音,上傳至FB或IG,並設定公開及標記兩位好友,就有機會抽中包括親子度假券、無線織物清潔機、輕量無線吸塵器、多功能氣炸烤箱及四大超商購物金200元等好禮。(詳情請至活動網頁查詢) 為滿足民眾孕產育兒所需資訊需求,國健署在「健康九九+網站」及「孕產兒關懷網站」提供豐富的哺乳衛教資訊以及伴侶支持素材。民眾若有母乳哺育相關疑問,亦可撥打免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抱緊您),由專人提供媽媽或家人諮詢與協助。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Q&A Q1:什麼是「國際母乳週」? 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將每年8月第1週(8月1日~8月7日)訂為國際母乳週(World Breastfeeding Week),今 (108)年宣導主題為「增能家長,啟動哺乳(Empower parents、Enable breastfeeding)」 Q2:「一口母乳一生守護」短影音活動如何參加? 自8月1日起至29日下午5點止,錄製「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短影音,上傳至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並標記兩位好友、設定公開即可參加抽獎。 「一口母乳,一生守護」手勢(圖:國健署活動頁面) Q3:國健署提供哪些哺集乳空間? 全國已設置4049處,分佈於鐵路車站、航空站、捷運轉乘站、旅館、百貨及量販店等,方便媽咪外出哺餵。 Q4:哺餵母乳有哪兩大健康好處? 寶寶頭好壯壯:減少呼吸道與腸胃道感染、過敏及肥胖風險,促進認知發展。 媽咪苗條健康:幫助產後減重(平均瘦0.5–1公斤)、降低乳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等發生率。 Q5:若對哺乳有疑問,怎麼獲得協助? 可至「健康九九+網站」或「孕產兒關懷網站」查詢衛教資訊,或撥打免費關懷專線 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由專人提供協助。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寶寶營養

從小照顧!葉酸能增進兒童語言能力

懷孕期間多補充葉酸(Folic acid)對寶寶的健康很重要;科學家相信,葉酸可以讓寶寶免於先天缺陷並降低3歲前語言能力障礙的發生風險。若媽媽在懷孕期間就攝取葉酸或含有葉酸的營養補充品,那麼可以減少寶寶發生嚴重語言能力遲緩的風險。本文將為您介紹,葉酸如何照顧寶寶的健康以及它的基本知識。 什麼是葉酸 葉酸是一種人造維生素B9,對孕婦的健康以及即將出生的寶寶很重要。因為葉酸可以幫助避免寶寶罹患腦部或脊髓嚴重的先天缺陷,如神經管發育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 NTD);神經管是寶寶在胚胎時期發育脊椎和腦部的一部分,很多媽媽發現自己懷孕前,這個先天缺陷就可能在胚胎發育早期就已經產生,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計劃懷孕的婦女,平時就要補充葉酸的原因;而強化穀物是獲取葉酸最好的食材來源,深綠色蔬菜和柑橘類水果也都富含葉酸。 葉酸如何改善孩童的語言能力 葉酸身為人體內的必須營養素,不僅能幫助生成紅血球,還能減少懷孕時期的併發症,如心臟病(Heart disease)、中風(Stroke)、某些癌症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此外,葉酸也能促進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分裂複製、修復與運作,而且備孕及懷孕期間攝取足夠葉酸可幫助避免寶寶唇顎裂、早產、出生體重過輕、流產和胚胎發育障礙。 受葉酸不足影響的基因通常和造成唐氏症(Down syndrome)、膠質瘤(Glioma)、腦膜瘤(Meningioma)等基因多型性的生理疾病有關。如果腦部葉酸缺乏,會造成一種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中的葉酸濃度太低的疾病,這種疾病也被認為是兒童患有神經行為障礙的常見因素。 因此補充葉酸後,腦脊液葉酸量會提高,很多神經行為障礙也會跟著改善;研究指出,葉酸治療可以改善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而語言能力的障礙也是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狀的其一。除此之外,補充葉酸對體內葉酸代謝有實質上的功效,能進而降低自閉症(Autism)的風險。 女性所需的葉酸量 衛福部建議準備懷孕的女性,應於孕前1個月提高葉酸攝取量至每日600微克葉酸,直到孕期結束,以降低寶寶神經管缺陷的風險;而哺乳期的媽媽每天則建議攝取500微克葉酸,以滿足寶寶與母親的需求。


寶寶營養

父母多注意!嬰兒的維生素K缺乏症

維生素K對人體凝血功能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您的血液無法正常凝固,就可能出現異常出血。若是比成人更需要營養的寶寶缺乏維生素K,那麼造成的風險可能更嚴重!因此,本文將帶您了解,若是嬰兒缺乏維生素K出現的症狀有哪些,以及該如何讓心愛的寶貝能夠攝取足夠的維生素K。 缺乏維生素K會出現的症狀 幾乎所有寶寶出生時身體的維生素K含量都很低,但在出生後的幾天內,體內的維生素K會急速上升而足以抑制出血,然而有些新生兒仍可能出現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 VKDB),而此症狀會導致寶寶凝血異常,導致寶寶身上可能會出現不預期的瘀青或出血;此症狀通常在產後12週內發生,早期警訊是新生兒的鼻子、嘴部或臍帶殘端、底部出血。 然而有些維生素K缺乏症的寶寶並未出現這些可見的早期警訊,但是如果初次出血是發生在腦部或腸道那就很危險了,因為這屬於內出血,很難被發現及確診,因此可能更容易造成生命危險。下列為您列出,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VKBD)的3種狀況: 早發型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出血症狀在出生後24小時內發生。 典型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出血症狀發生在出生後1週內。 晚發型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寶寶在2~12週大時發生出血症狀。 請注意,喝母乳的寶寶發生維生素K缺乏性的出血比喝配方奶的寶寶機率大,因為配方奶有添加較多的維生素K,而母親攝取高維生素K飲食,對母乳的維生素K含量則無太大影響,但您並不需要因此改餵寶寶配方奶,醫師建議所有的寶寶應該在出生時就給予維生素K,儘管是喝配方奶的寶寶也一樣。 如何讓寶寶攝取足夠維生素K 醫師建議寶寶應該在出生後就施打維生素K營養針,這是防止寶寶出現維生素K缺乏性的出血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若您選擇給寶寶維生素滴劑,那請確定寶寶有喝下全部的滴劑;至於喝母乳與配方奶的寶寶需要攝取的維生素K分別如下: 喝母奶的寶寶口服3滴維生素K滴劑。 喝配方奶的寶寶口服2滴維生素K滴劑。 即使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很少見,但一發生就很危險且致命,但是目前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明維生素K對寶寶有害,因此給予寶寶適量的維生素K,對寶寶健康是有幫助的,因此建議所有爸媽都讓新生兒注射維生素K,以預防這個可能致命的疾病。


其他健康問題

當心小孩患三高!兒童健康這樣做起

因為全球人口老化,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導致有許多文明病產生,例如心臟病(Heart disease)、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等,然而,不只成人要多加注意健康管理,小孩也要當心喔!許多研究都指出,現代兒童的肥胖(Obesity)情形愈來愈普遍,甚至有些小孩,年紀輕輕就罹患代謝症候群。究竟做為父母,可以如何守護孩子的健康,在生活飲食和習慣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以下介紹現代的兒童健康隱憂,以及預防方法。 兒童肥胖已是全球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兒童肥胖是21世紀一項全球性的嚴重議題。根據統計,2016年全球過重的5歲以下兒童估計超過4100萬人,且幾乎有一半在亞洲。而過重和肥胖的兒童,成年後仍維持肥胖的可能性很高,並且有更高的風險在年輕時罹患例如糖尿病(Diabetes)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但是,無論是過重、肥胖或其他相關的疾病,其實有很高的機率可以被預防,對此,WHO也認為預防兒童肥胖是現今需要關切,並預防的重要議題。 兒童也可能罹患三高 三高即為高血壓(Hypertension)、高血糖(Hyperglycemia)、高血脂(Hyperlipidemia)3者綜合的簡稱,因為現代許多人飲食不正常,作息也不規律,導致罹患三高的情況非常普遍,甚至罹患的族群有漸漸年輕化的趨勢。如果不多多注意家中孩子的飲食和生活作息,小孩也有可能會罹患三高。 一般來說,6歲以上的兒童若會罹患高血壓,主要受2種因素影響:遺傳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例如體重過重、營養不良和缺乏運動等。而兒童和青少年族群中,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Primary hypertension)及繼發性高血壓(Secondary hypertension),其中原發性高血壓較常見,也有機會發生在6歲以上的兒童身上。造成原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包含過重、肥胖、高血壓家族史,或是有空腹高血糖、高膽固醇(High cholesterol),以及平時吃太多鹽等因素。 家長須多注意小孩的健康 現在有愈來愈多小孩沒有家族遺傳病史,卻因為沒有控制飲食和生活習慣,小小年紀就過重,甚至有高血壓、高血糖或高血脂,或罹患糖尿病等。根據研究,如果小學時期肥胖,在長大後,仍有有6~7成機會維持肥胖;而國中時期的肥胖,之後長大成人,有高達7~8成機率也會持續肥胖。 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平時要注意小孩的發育情形,是否過重、肥胖、過輕。父母可以藉由身高質量指數(BMI),作為判斷的工具之一,BMI的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 kg) / 身高平方(平方公尺, m²);假設一個人的身高是160公分,體重是55公斤,其BMI值為55 /1.6平方=21.5。對此,衛生福利部也有提供兒童及青少年的BMI參考標準值,若有超過或少於正常標準,則建議從飲食、活動及睡眠開始調整。 改變生活習慣謹記4口訣 如果家中孩子有肥胖或三高問題,得從飲食和生活習慣開始改變,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且菜色盡可能多樣化,也盡量少吃油炸,多吃原型食物來取代加工食品,並且避免過度調味和烹調。平時,也盡量多帶孩子外出運動、接觸大自然,並陪孩子用餐。另外,過去我們可能都以為,量血壓是成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建議,在小朋友的例行身體檢查中加入量血壓項目,如此一來,不僅能在發現健康問題時及早治療。 而臺灣兒科醫學會也提供了4字訣:「察、問、診、回」來守護兒童健康,建議家長,透過觀「察」小孩的精神與活動力,詢「問」小孩是否有感到不適或異常狀況,並「診」察小孩的身體狀況、確認病癥,最後,「回」診追蹤身體健康狀況。


親子教育

孩子出門得體!公共場合表現佳靠4招

有什麼比當父母更令人興奮的呢?但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有好的言行舉止可不容易,尤其每位父母都至少有一次因為孩子的舉止感到羞愧的經驗。更嚴重的是,孩子的脫序不僅在家中發生,還可能在公共場所引爆。因此,這裡有以下4點可幫助您解決此問題 1. 適當地給予懲罰 當孩子的言行舉止不佳時,請父母保持冷靜,並施予些懲罰,例如:停止吃晚飯、馬上回房間等小處罰。這是為了確保您的孩子可以理解,什麼應該做和什麼不應該做。請各位父母注意,想要成為好父母,賞罰分明也是教育的一部份。 2. 傾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當然很煩人,但是讓他們哭出來,把情緒發洩並傾聽他的想法是很重要的。若有這類的事情發生,您應該帶孩子到隱密一些的地方,例如:商店的角落,然後鼓勵他說出現在的心情,或說出使他情緒低落的原因。 做出這些行為時,請與您的孩子眼神相交,並且試著有溫暖的肢體接觸,如:將您的手臂放在他身上,然後緩和地等待孩子冷靜,並說出自己的想法。某方面來說,這也是對孩子限制的一種方法,而且能夠快速地幫助他們恢復穩定。 3. 懲罰時間要堅定 要使孩子學會好的言行舉止,這個方法無非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得先選擇一個安全、無干擾的地方,並且要注意觀察孩子是否能靜下心。您應該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設定的時間,並在時間內堅持自己的立場。若是您限制孩子在5分鐘內不能離開椅子,但他還是從椅子上站起來或到處扭動,那麼就冷靜地將懲罰時間重新設定。如果您在車上,那麼可以把音樂關掉,給孩子一個安靜的懲罰空間!久而久之,孩子會知道父母是來真的,也會學習到被限制時間的過程中,要好好遵守本分。 4. 讓孩子為過錯負責 針對孩子不當的行為,父母應給予相對應的懲罰。例如,當他們把食物扔在地板上時,請他們自己清理地板上的食物;亂潑水,就要把濕的地方擦乾淨。之後父母可以向孩子們解釋,他們做了錯誤的行為,就必須善後。 重要的是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管教,使他們的行為能夠得到全面性地發展。或許,您的孩子只是遵循強烈本能,而做了不洽當的行為,但身為父母,必須秉持公正與一致的態度去面對,那麼您的孩子在未來就會減少脫序的行為。


親子教育

不喜歡小孩的朋友?強行阻止是沒用的

父母大多都有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的小孩的本能。而當小孩開始有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交活動時,父母可能不會喜歡所有小孩的朋友。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當父母不喜歡小孩的朋友時,所該採取的態度。 小孩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當您不喜歡小孩的朋友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問自己為什麼不喜歡,思考讓您產生反感的原因,畢竟您也可能無法忍受伴侶的所有朋友。父母要讓小孩有選擇朋友的權力,而且一旦您嘗試了解小孩的朋友,您甚至可能會開始喜歡他們。 父母應該這麼做 不要太早告訴小孩您不喜歡他們的朋友,尤其是面對青少年,因為他們很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會理您。父母也不能期望小孩因為您,就乖乖地不再跟朋友來往,強行反對只可能導致您和小孩發生衝突。 父母應耐心、鎮定地與小孩溝通,聽聽小孩喜歡那個朋友的原因,並記得情緒性的責罵絕不是個好主意。如果小孩的朋友為他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可能可以試著與對方父母或學校老師溝通,讓大家一起解決。或者父母可以鼓勵小孩參加別的活動,讓他遠離對他影響不好的朋友。 小孩交到壞朋友的話 小孩可能會因為交到壞朋友而闖禍,但請不要怪他們,也不要阻止讓他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反之,請先向小孩解釋您不同意他和朋友的行為的原因,並期待小孩能理解。如果小孩和朋友仍堅持惹麻煩,那您就需要訂下嚴格的規距。


寶寶營養

寶寶適合吃酪梨~排毒護心提升免疫力

酪梨是很適合給寶寶吃的一種食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酪梨到底能給寶寶帶來哪些益處。如果還沒有給您的寶寶吃過酪梨,或許看完文章後,您也可以試試看。 促進腦部發育和心臟健康 每100公克的酪梨都有160大卡,是熱量很高的食物,而其中75~80%的卡路里,都是來自酪梨所含的脂肪,可見酪梨是一種脂肪含量很高的食物。 而酪梨脂肪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油酸,一種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腦部功能及視覺系統發育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還能提升心臟健康,並促進其他脂溶性維生素(A、E、D、K)的吸收。建議在2歲前,寶寶智力發展最關鍵的階段,把酪梨加入寶寶每日的飲食中。 礦物質豐富能提升免疫力 酪梨富含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是提升人體免疫力的重要食物來源,只要吃1顆酪梨,就能攝取將近一半每人1天所需的所有營養素。以下是1顆酪梨所包含的營養: 60毫克的葉酸(佔每日建議攝取量15%):葉酸是維持細胞功能及組織生長的必需營養素。 14毫克的維生素K(佔每日建議攝取量19%):維生素K與凝血功能、肝臟內蛋白質組成及骨骼發育習習相關,寶寶如果缺乏維生素K,則可能會有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的問題,使傷口會無法癒合和停止出血。 6毫克的維生素C(佔每日建議攝取量12%):維生素C可幫助強化牙齦、骨骼及血管,也有助於紅血球細胞生成及鐵的吸收。 343毫克的鉀(佔每日建議攝取量10%):鉀控制著身體內部的水分平衡,維持身體正常血壓,並降低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及腎結石的發生率。而酪梨的鉀含量,其實比香蕉還高喔。 其他:酪梨還含維生素B及泛酸(Pantothenic acid,也稱作維生素B5)。 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毒 酪梨因為比其他食材富含更多水溶性纖維及抗氧化素,所以有助於身體排毒。大量的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排出宿便,抗氧化物及抗菌活性成分,則皆已被證實能中和並排出體內的自由基及毒物。


兒童期營養

兒童的必需脂肪酸從哪來?這樣吃才對

儘管我們飲食中擔心脂肪會導致肥胖(Obesity),但人體仍然需要脂肪酸才能起作用,尤其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s)對我們的健康和身心發展非常重要。它們也被認為是預防和治療許多症狀的重要成分。因此,本文將帶您了解,這些脂肪酸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 為什麼必需脂肪酸很重要 必需脂肪酸是我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為人體並無法自己產生這些重要的營養素,而必需脂肪酸可以強化神經系統,有助於神經的傳遞。它們還能增強心血管系統(Cardiovascular system),以及免疫力(Immunity),並幫助人體吸收營養。此外,必需脂肪酸也會被人體用於生產各種前列腺素。 必需脂肪酸有2個主要類別,分別是 Omega-3 和Omega-6,他們都屬於不飽和脂肪酸,而這2種不飽和脂肪酸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濃度、減少發炎症狀並保持心臟功能正常。 攝取必需脂肪酸的來源 Omega-3主要存在於油性魚,如鯡魚,金槍魚和鮭魚,以及低芥酸菜子油和核桃油中。 Omega-6則可以在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葡萄籽油和櫻草油中找到。您應該尋找含有Omega-3強化成分的食物,例如牛奶,花生醬,酸奶,柳橙汁和雞蛋。堅果和種子也是攝取脂肪酸的良好來源。但是,它們不適合年紀太小的孩子,因為在吞嚥時會有窒息的風險。 孩子應該攝取多少脂肪酸 1~3歲的兒童平均每天需要7克(g)的Omega-6和0.7克的Omega-3,而4~8歲的兒童每天則需要約10克Omega-6和0.9克Omega-3。除了攝取脂肪酸外,若是如果您的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那麼他們的身體可能無法消耗必需脂肪酸。 因為必需脂肪酸需要依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和鎂,鋅和銅等才能發揮作用。 您的孩子不能攝取太多這些必需脂肪酸,尤其是他們平常的食物已經充滿著過多的脂肪,否則容易增加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中風(Stroke)和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風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嬰兒期的照顧

寶寶傷風感冒

寶寶傷風感冒的定義 寶寶的喉嚨與鼻子受到病毒感染,稱為傷風感冒(Common cold),主要症狀有鼻塞及流鼻涕。嬰兒特別容易罹患傷風感冒,有部分原因是經常與年齡較大的孩子玩在一起,且小寶寶對常見的感染所應該擁有的免疫力尚未發展成熟,因此出生一年內,多數嬰兒通常會感染7次傷風感冒,若有去托育中心的寶寶次數會更多。 治療寶寶傷風感冒的主要的方法就是減輕症狀,如提供流質、保持空氣濕潤並使鼻腔通暢。初生嬰兒在傷風感冒初期就必須看醫師,因為演變成哮吼(Croup)及肺炎(Pneumonia)的機率更大。 寶寶傷風感冒有多常見 若需要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寶寶傷風感冒的症狀 下列是常見的寶寶傷風感冒症狀,但並未列出所有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聯繫醫師: 發燒 咳嗽 眼睛發紅 喉嚨痛 鼻塞、流鼻水 食慾不振 煩躁不安 頸部、後腦及腋下的淋巴結腫大 若寶寶鼻塞,可能無法透過鼻子呼吸,導致難以餵奶。嬰兒還不會自己擤鼻涕,因此您必須幫助寶寶清除鼻腔中的黏稠分泌物。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上述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與醫師討論。每個人的身體反應都不太一樣,請諮詢醫師,已獲得最妥善的照顧。 寶寶傷風感冒的原因 有超過100種病毒都會感染鼻腔與喉嚨(上呼吸道),引發傷風感冒,其中鼻病毒(Rhinovirus)是最常見的原因。一旦遭病毒感染,寶寶的身體裡會出現抗體,漸漸地對特定病毒免疫。不過,由於引起傷風感冒的病毒實在太多種,寶寶一年中可能會感冒好幾次,往後的人生也可能出現感冒症狀。請注意,有些病毒並不會產生終身免疫。傷風感冒病毒會從嬰兒的口鼻或眼睛進入體內。下列是寶寶感染病毒的途徑: 飛沫傳染:身旁有病人咳嗽、打噴嚏或說話,直接將病毒以飛沫型式傳染給寶寶。 直接接觸:感冒的人碰到寶寶的手,接著寶寶又觸摸自己口鼻或眼睛。 接觸受汙染的表面:有些病毒會附著在東西表面,存活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寶寶可能藉由觸摸玩具而感染病毒。 寶寶傷風感冒的風險 諸多因素都可能使寶寶感染傷風感冒,例如: 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嬰兒本來就容易受感染,因為他們還沒機會接觸多數的病毒,或對病毒產生抵抗力。 與其他孩子接觸:嬰兒與其他孩子待在一起,而較大的孩子並沒有經常洗手及咳嗽時掩蓋口鼻,使寶寶感冒的風險大增。 感冒流行季節: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初秋到春末這段時間更容易感冒。 寶寶傷風感冒診斷與治療 下列資訊無法取代正規醫療,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如何診斷寶寶傷風感冒 若需要更多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如何治療寶寶傷風感冒 目前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傷風感冒,抗生素也無法對抗感冒病毒,因此請透過沖鼻涕或保持空氣濕潤等方法來使寶寶感到舒服。請避免給寶寶使用非處方藥物。若寶寶發燒不舒服,您可以使用退燒藥,但請仔細遵守劑量使用。請注意,嬰兒及幼童不適合使用咳嗽藥及感冒藥。下列為您列出常用於寶寶身上的藥物。 退燒藥 非處方止痛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能減緩發燒的不適。然而,這些藥物無法殺死病毒。事實上,低燒的情形能使孩子的身體對抗病毒。若孩子不到3個月,請不要服用乙醯胺酚。給年紀稍長的孩子服用乙醯胺酚時請多留意劑量問題。若您不確定如何用藥,請打電話給醫師。布洛芬(Ibuprofen)可以用於6個月大以上的孩子。若寶寶脫水或持續嘔吐,請勿給他們服用上述藥物。 請謹慎給兒童或青少年服用阿斯匹靈,感染水痘或流感症狀尚未康復時,請勿給兒童及青少年服用,因為阿斯匹靈(Aspirin)可能導致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是一種罕見但可能致命的病症。 咳嗽藥及感冒藥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強烈建議不要給2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非處方止咳藥和感冒藥。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這些藥品對兒童有益且安全;非處方咳嗽藥或感冒藥不僅無法根治兒童感冒,也不會加快痊癒的速度,還可能造成寶寶危險。 2008年6月,曾有製造商自主將嬰兒咳嗽藥和感冒藥下架,並修改非處方咳嗽藥及感冒藥的藥品標示,警告使用者,出於安全考量,請不要讓4歲以下的兒童使用。 寶寶傷風感冒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或居家療法能幫助改善寶寶傷風感冒: 提供大量流質:液體對避免脫水十分重要,應鼓勵寶寶攝取適量的流質。若您正在母乳親餵寶寶,請持續下去,因為母乳能提供額外的保護,避免感冒細菌感染。 稀釋鼻涕: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滴生理食鹽水來稀釋鼻涕,您可以在當地藥局中找到這些非處方滴劑。 替寶寶吸鼻涕:用像皮球注射器清潔寶寶的鼻腔,先擠壓注射器的球端排出空氣,再將尖端1/2至1/4英吋(0.64至1.27毫米)向著鼻子後側及鼻腔壁插入鼻孔。 替寶寶吸鼻涕:用像皮球注射器清潔寶寶的鼻腔,先擠壓注射器的球端排出空氣,再將尖端1/2至1/4英吋(0.64至1.27毫米)向著鼻子後側及鼻腔壁插入鼻孔。 使用專業器具,擺在需要清鼻涕的地方將鼻涕吸入。接著將注射器取出鼻腔,用力擠壓球部倒出鼻涕。依照需求使用此方法,最後再使用肥皂及水清理注射器。 空氣加濕:再寶寶的房間使用冷水加濕器能幫助緩解鼻塞。請每天更換新水並依照廠商指示使用。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親子教育

孩子想約會好擔心?父母先搞懂這些事

拉拔孩子長大可以分成很多個階段,而這也是身為父母一輩子的責任,但除了與孩子相處時的幸福,和成就感外,當然也會產生不安全感。作為青少年的父母,當孩子準備與心儀的對象約會時,相信內心會忐忑不安;畢竟我們所有人永遠都會覺得孩子還太小,深怕放手後孩子會受到傷害,但是,讓孩子約會真的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嗎?孩子到幾歲父母才可以放心地讓孩子面對人生的課題呢?本文將為您介紹,當孩子開始約會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到底幾歲才適合約會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的身心都會發生許多變化,例如:荷爾蒙、社交行為,或表達自我等,都是一些常見的變化,這些改變會導致您的孩子超出您為他設立的安全區域。隨著年紀逐漸變大,孩子們將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活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至於真的要為約會設下一個年齡範圍,到目前為止專家仍然沒有一定的規範。 約會關鍵在於觀念 約會與年齡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重要的是,作為父母,您的工作是幫助他們弄清楚他們是否準備好。當您開始和孩子談論約會的話題時,他們的回答能讓您去推敲,孩子目前對感情關係的了解程度,同時,父母也能藉機教育孩子,給予正確的觀念。 總之,若孩子對約會有足夠自信,並願意承擔責任和壓力。基本上不需要硬性去限制,若父母仍感到擔心,請與他們談談您的感受,以便他們了解您的支持和關心。如果他們能分享約會的想法並得到您的指導,他們長大後永遠不會忘記,父母是多麽支持他們的選擇,以及對他們的教誨。 父母要做孩子約會的後盾 現在很多孩子都渴望能約會,或在同儕間談論約會的話題,但是,對於還在小學的孩子或尚未踏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真的了解約會的意義嗎?您的5年級男孩可能已經有女朋友,但在這個年齡,您的小朋友可能會把男朋友或女友理解為平常玩在一起,打鬧的人。他們的大多數的約會都是在團體間進行,之所以使用這個詞,是因為他們看到某個比他們大的人用了這2個字,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實際了解這是2個人因為親密吸引力而產生的行為。 不過升上高中後,您的孩子可能會開始與他人發展戀愛關係,如果您發現他們之間開始建立了認真的戀愛關係,請不要刻意阻止,要讓孩子了解,身為家長的我們始終支持他們的決定。


親子教育

隨和害羞還是活潑?辨別小孩個性特徵

從小孩出生到現在,或許您已經觀察到他的一些性格特徵了,許多研究也列出一些供家長觀察、判斷小孩個性的指標。以下介紹3種不同個性的小孩,您家的寶貝是屬於哪一種呢? 1. 隨和好帶的小孩 大概有一半的小孩天生個性都很隨和,他們通常喜歡嘗試新事物、不容易生氣、什麼都吃,且對陌生人和新環境的接受度都很高。隨和的小孩很好帶,不像其他小孩需要很多關注。然而,這類小孩的缺點是不突出、沒有特色,或可能因為大人要忙著照顧其他小孩,而不小心被冷落。如果家裡有很多小孩,就算好帶的小孩不需要您多費心,也請爸媽不要忘了他們的存在。 2. 害羞慢熟的小孩 大概15%以上的小孩個性屬於慢熟、容易害羞的類型,而且這些特徵在小孩只有9個月大時,就觀察得出來。例如隨和的小孩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笑,但害羞的小孩就會皺眉頭,或想把臉遮起來。害羞的小孩對陌生環境也比其他人敏感,他們不會馬上融入,而是會先從旁觀察,需要花較久的時間才能適應。 害羞小孩的優點是在學東西時會比較投入跟細心,做事情也比較會三思而後行。但面對批評時,他們可能較容易受傷,也會耿耿於懷很久,尤其是當他們在還小的時候,有不被家人或社會接受的經驗時。如果您的小孩個性害羞,面對變化時,家長務必要多給他們一點時間習慣。 3. 活潑外向的小孩 活潑外向的小孩總是看起來很開心、很有活力、很衝動、喜歡頂撞、激動,和很愛搞笑。他們想笑就大笑,想哭就大哭。有這樣的小孩,父母除了要讓他們自由表達,也要教他們健康抒發情緒的方法,或多讓他們去戶外玩,消耗他們的體力。如果他們常常講不聽,父母也要很有耐心且很堅定地教導他們。 看完以上3種個性,無論您發現自己的小孩是隨和、害羞還是活潑,都請記得沒有哪種個性是比較好的,也請不要嘗試改變他們。認真了解他們,教他們如何擁抱自己個性的優點,並面對自己的個性的缺點,才能讓小孩成為一個愛自己,勇於追求快樂的人。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