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類別包含了父母親最關心的各種話題,從寶寶的照顧到青少年的養育、「 0~1 歲 嬰兒期 」、「 1~5 歲學齡期 」、「 6~12 歲兒童期 」、「 青少年 」、「 兒童健康 」,實用內容將幫助爸媽不再手忙腳亂,聰明養育各個年齡層的寶貝。

基礎知識

親子教育

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嬰兒尿布推薦哪一款?尿布種類有哪些?尿布尺寸怎麼看?挑選時該注意哪些重點?《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推薦您10款熱門嬰兒尿布品牌,並整理相關產品資訊,供您參考選購。 尿布推薦種類:尿片、拉拉褲 尿布依據穿脫方式,可分為以下2種: 尿片(黏貼型尿布) 尿布設計:腰部有魔術貼,可配合嬰兒腰圍自由調整鬆緊度 穿脫方式:嬰兒須躺著才能穿脫 適合對象:0~3個月新生兒,因為新生兒多無法自行改變姿勢,使用黏貼型可更貼合身體 尿布價格:通常較便宜,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拉拉褲(褲型尿布) 尿布設計:外型如同小內褲,只要將尿布套進雙腿、往上拉,就能輕鬆穿上 穿脫方式:無論躺著、站著都能穿脫 適合年紀:適合6個月以上,穿尿布時已不易乖乖躺好,或已學會翻身爬行的嬰兒 尿布價格:通常較貴,但主要仍視品牌及產地而定 尿布推薦種類選用3重點 尿片和拉拉褲可互相搭配使用,例如當嬰兒還不會爬行走路,但睡覺時已會翻身漏尿時,可在晚上改用拉拉褲,其餘時間則繼續使用尿片,以節省預算。 除了基本款的黏貼型尿布與拉拉褲之外,市面上也有推出「高腰設計」的款式,若嬰兒的尿量較大,或經常軟便而從尿布縫隙中滲出,可考慮買高腰設計的款式,加強包覆性。 市面上也有推出外層具防水設計的防水褲,俗稱游泳尿布,適合帶寶寶去戲水時使用。 尿布推薦材質怎麼挑? 尿布的結構分成2部分: 1.尿布外層 外層通常有PE防水塑膠材質及不織布等2種材質,其差異如下: PE防水塑膠材質 較不透氣 防水性較佳 適合尿量較大的嬰兒 不織布材質 較透氣 防水性較差 適合尿量較少、皮膚較嬌嫩的新生兒 2.尿布吸收層 尿布的吸收層主要由紙漿與高分子吸收體所組成,其功能如下: 紙漿(表層):負責快速吸收尿液,將尿液引導至高分子吸收體,同時也增加尿布的柔軟度。 高分子吸收體(底層):尿布吸收大量尿液的關鍵,遇水後會形成凝膠狀,將尿液鎖在吸收體中,讓尿布即使遭到壓擠也不會滲漏。 尿布推薦材質挑選重點 嬰兒的肌膚十分嬌嫩,尿布材質若不透氣且吸水性差,寶寶很容易有尿布疹,另外,尿布的表面材質若不夠柔軟,長期反覆摩擦也可能傷害肌膚,讓嬰兒出現紅屁屁,甚至破皮。 因此,在挑選尿布時,可多加注意以下3個重點: 尿布透氣性 尿布吸水性 尿布接觸肌膚材質的柔軟度 除了拋棄式紙尿布之外,市面上也有以棉布、竹纖維等天然材質製成的布尿布。布尿布雖然單價較高,需反覆清洗,但長期使用下來,花費成本其實比紙尿布低,也較為環保,父母們可視預算、方便性、時間及環保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與選購。 尿布推薦尺寸怎麼看? 挑選尿布尺寸時,建議同時評估嬰兒的月齡、體重及體型,因為每位寶寶出生的體重、發育狀況都不同,體格也不一樣,有些寶寶可能一出生體重較重、大腿較豐潤有肉,就不見得適合穿NB尺寸的尿布。 一般來說,合適的尿布尺寸,腿圍須比嬰兒大腿再寬鬆一些,以不外漏尿尿或便便為基本標準;此外,也須注意尿布的腰圍不能太緊,以能放進1~2手指的鬆緊度,最為舒適。 註:NB指新生兒,為New Born的簡寫 嬰兒尿布尺寸年齡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年齡 NB 0 ~ 1.5個月 S 3個月 ~ 5個月 M 5個月 ~ 11個月 L 1歲 ~ 2歲 XL 2歲以上 嬰兒尿布尺寸體重對照表 尿布尺寸 嬰兒體重 NB ~ 4kg S 4 ~ 8kg M 6 ~ 11kg L 9 ~ 14kg XL 12 ~ 17kg XXL 15 ~ 28kg 尿布尺寸推薦挑選重點 若嬰兒出現以下5種情況時,建議就可考慮挑選大一號的尿布: 尿布穿起來很緊或有勒痕 尿尿或便便的量增加,或頻繁外漏尿尿或便便 腰圍上的黏貼位置已經貼到最外側 褲襠感覺變短,或腰圍部分一直掉到肚臍下方 嬰兒體重超過尿布尺寸表上所標示的體重 尿布推薦品牌:10款|嬰兒、新生兒尿布推薦 Huggies 好奇小森林尿布 日本大王尿布 輕薄舒爽 褲型紙尿褲 幫寶適尿布 一級幫 […]

探索更多親子教育類別

看更多 親子教育 相關文章

親子教育

做家事學獨立!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

身為一位家長,我們責任之一就是確保小孩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使他們能夠成為有能力、有自信的成年人,而這當中的關鍵,就是為他們打下良好的自我照顧基礎,也就是讓他們學會幫助獨立的生活技能。 教小孩照顧自己的重要 很多父母,尤其是祖父母,都會對小孩非常保護,甚至不讓他們幫忙做家事。因此,許多小孩長大後,都還不知道如何打掃、洗碗等基本生活技能。這些看似呵護他們的行為,其實是在剝奪他們學習新技能的機會。愛小孩的最好方法,應該是教他們愛自己,並幫助他們在社會上獨立,好讓他們在未來能夠照顧自己,打理生活。 給小孩做決定的機會 小孩要做決定時,即使他們在選擇的事情對成年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做決定對小孩而言,不管多小的事都意義重大,因此家長應支持小孩為自己做決定。 開始教小孩獨立的時機 大多家長通常都在小孩13~16歲時開始訓練小孩獨立,不過獨立其實從小孩出生就可以開始教了,畢竟他們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太晚教,小孩會愈難學會。 教小孩學習生活技能的方法 不管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學習生活技能,家長可能會覺得自己動手速度會比較快,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對他們獨立的過程只是有害無益。教小孩時可以把1件事分成多個步驟,例如教小孩洗衣服時,可以先請他們把深色和淺色的衣服分類,再教他們怎麼操作洗衣機。 建議教小孩的重點技能 以下讓小孩獨立重點技能,日積月累慢慢教小孩學會,小孩以後長大就能自己在社會立足。參考以下列表,從小就開始訓練吧: 自己穿衣服 知道什麼時候該洗手 早上起床要梳洗 飯後睡前要刷牙 打噴嚏時會注意禮貌 會自己弄一點吃的 會把零用錢存起來 遇到壞人會大聲呼救 在不熟悉的地方會保持警惕 不接受陌生人的任何禮物或糖果 看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


其他健康問題

齒列不整

齒列不整的定義造成齒列不整、牙齒重疊、牙齒歪斜的原因有很多,舉例來說,有些人口腔較小,因此牙齒生長時會擠在一起,導致牙齒受擠壓移位。又或著,有人的上下顎大小不一或不正常,就可能會導致垂直覆咬(Overbite)或戽斗(Underbite)。 齒列不整可會影響咀嚼功能;使牙齒清潔難做好,因而較容易蛀牙或得牙齦炎(Gingivitis);造成牙齒、上下顎和內部肌肉因壓力較大,而提升斷牙的機率;並會讓人因在意自己的外表,而影響自信;若齒列不整的話,牙齒也可能無法發揮它的功能。 齒列不整有多常見? 齒列不整屬於十分常見的狀況,但是可和醫師討論改善的方法。 齒列不整的症狀根據齒列不整類型的不同,症狀可能從輕微至嚴重,而典型的齒列不整症狀如下: 牙齒排列不整齊 影響臉型 經常性咬到臉頰內側或舌頭 咬合或咀嚼時感到不適 語言問題,像是講話時大舌頭。 習慣用嘴巴呼吸,而非鼻子呼吸。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任何上述的徵兆或症狀,請向醫師諮詢。及早就醫,進行診斷與治療可以避免讓齒列不整的狀況變糟 。每個人的狀況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請和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齒列不整的原因齒列不整通常都是因為遺傳的關係,但有些情況或是習慣,可能會改變上下顎的形狀與結構,如下: 唇顎裂(Cleft lip and palate) 3歲後還常吃奶嘴 孩童時期吸奶瓶的時間拉長 孩童時期有吸大拇指的習慣 受傷導致上下顎咬合不整 口腔或上下顎長腫瘤 牙齒形狀異常或受到外力撞擊 牙齒照護沒做好,可能會導致補牙的填充物、牙冠或是戴牙套的不適。 由於過敏,或是腺樣體或扁桃體腫大,導致呼吸道因阻塞而習慣用嘴巴呼吸。 齒列不整的風險因素造成齒列不整的確切原因仍不清楚,但有許多科學家認為是由遺傳造成的結果。 齒列不整的診斷與治療本篇文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齒列不整如何診斷? 通常定期檢查牙齒可以發現齒列不整,牙醫也可能會照X光來確認患者牙齒是否整齊。若發現齒列不整,醫師會評估其種類與嚴重程度,主要可分為3大類,如下: 第1種:這種齒列不整最常見,也就是上排牙齒咬合時,會些微超出並蓋住下排牙齒,但咬合功能正常。 第2種:這種則為嚴重垂直覆咬,又稱為下頜後縮(Retrognathism或Retrognathia ),也就是上排牙齒與上顎咬合時,會超出下排牙齒與下顎太多。 第3種:這種為嚴重戽斗,又稱為下頷前突(Prognathism),意即下顎過於突出,咬合時會造成下排牙齒蓋住上排牙齒與上顎。 齒列不整如何治療? 大多情況下,輕微的齒列不整無需進行治療,但若情況過於嚴重,牙醫可能會將患者轉診至齒顎矯正醫師。而齒顎矯正醫師會依據齒列不整的狀況與種類,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如下: 戴牙套矯正牙齒 拔牙以改善牙齒過度擁擠的問題 牙齒重塑、黏接與修補覆蓋 進行手術重塑,讓上下顎縮短 用鐵絲或骨板來穩固上下顎的骨頭 但治療齒列不整可能會導致併發症,如下: 蛀牙 疼痛或不適 戴某些輔助器時,如牙套時,產生口腔刺痛感 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咀嚼或說話困難的問題 齒列不整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要預防齒列不整其實蠻困難的,因為大多情況都是由遺傳造成。家長只能盡量不讓小孩在發育時吸太多奶嘴與奶瓶,來降低齒列不整的機率。此外,及早發現能讓症狀不再惡化,也能縮短矯正的治療時間。若有任何相關問題,請向醫師諮詢並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親子教育

在家排行老幾~是影響小孩個性的關鍵

根據研究,小孩在家排行老幾就跟擁有什麼性別一樣,會影響父母對待他們,以及教養他們的方式,進而影響小孩日後的個性。而很多在家裡排行位置相同的人,也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排行老大通常倍受照顧 第1個小孩通常都是新手父母的白老鼠。父母會將從親友、書籍、網路等地方蒐集而來的育兒經,全部拿來放在小孩身上實驗,並一邊學中做、錯中學。 因為是第1個小孩,父母也會投注比較多注意力關心育兒的各種細節,並花很多時間紀錄小孩的一舉一動。而父母這樣的行為,往往讓很多排行老大的小孩變成父母的縮影,並在日後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或成為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傾向追求成功的人。此外,很多老大也都有負責、可靠,和有教養的特質。 排行中間通常善解人意 父母生第2胎時,一定都比第1次生還要有經驗,而且因為現在有不只1個小孩要顧,父母的專注力會被分散,比較不能和之前一樣面面俱到,使所有在老大之後出生的小孩,容易變得比較會去討好別人,以得到自己需要的關注。 在家排行中間的小孩,通常也會比較善解人意和隨和,並懂得如何和人相處,使他們容易有很多朋友;而親密廣泛的朋友圈,正好可以彌補父母對他們不足的關心。但可能是因為常常被拿來和哥哥姊姊比較,當弟弟妹妹的也會比較愛跟別人競爭。 排行老么通常光芒四射 因為該經歷的經歷過了,父母通常比較容易忽略老么的成長里程碑,使家裡最晚出生的小孩,為了得到大家的關注,會想辦法把自己變成派對的焦點。父母也可能因為育兒經驗較豐富,比較懂得放手,因而放寬對老么的要求和規範。活潑的個性加上自由的管教,通常都會使老么成為一個有魅力、擅長吸引他人的人。 獨生子女通常個性成熟 身為家裡唯一一個小孩,因為總是在大人的圍繞下長大,會有很多學習、模仿大人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比較成熟,口語表達能力也會比較好。獨生子女也因為較常獨處,會常有需要自己發揮創意、想辦法解決事情的時候。


親子教育

小孩把話當耳邊風怎麼辦?6 招教你如何應對

小孩不理家長,不只是因為父母說的話他們不想聽,而是因為小孩有自己的想法;當事情與他們想法不同時,他們就會假裝沒聽到;或者他們可能只是想知道不聽話時會怎樣。小孩選擇性聽父母的話,或許會讓家長感到不解,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請不要覺得難過、受挫或生氣。以下是小孩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時,你可以採取的措施。 小孩把話當耳邊風怎麼辦? 給予明確和實際的指令 給小孩的訊息或指令,請確定是他能了解、處理的。如果小孩不了解,或是無法完成,他可能就不回應。此外,指令要明確,不要太籠統,例如應該要說「把帽子放在衣櫥裡」,而不是「把衣服收好」,因為小孩如果不知道要怎樣做,就可能會乾脆不回應。如果要確認小孩是否了解指令,你可以將指令再重複一次。 顧及小孩的感受 小孩不理你時,可能他當下正覺得很累、沮喪、注意力無法集中、興奮或開心。這些情緒都會影響他對聽話的專注程度,因此小孩有情緒時,先不要給他們太多指令。 給小孩一些緩衝時間 小孩在遊樂場正玩得開心時,如果準備要帶他們回家,請先確認你有提早告知他們,給他們一點時間準備離開。時間到了之後,如果小孩還是不想走,再溫柔和緩地將他們從溜滑梯或其他遊樂設施帶走,並可以讓他們知道,即使他們故意不回應、拖延回家時間,他們還是得聽話。 多稱讚小孩的良好行為 小孩表現良好時,總會希望得到父母的稱讚。因此如果小孩每次都能做到你的要求,請對他們多說一些讚美的話,這樣他們也會更願意聽從指令。 讓小孩知道聽話有好處 讓小孩知道,聽話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例如可以告訴小孩:「如果把玩具都放回收納箱,下次要玩的時候很快就找得到它們。」 儘量不要對小孩說不 小孩很聰明,如果常對他們說不可以,他們就會直接不理你,假裝沒聽到。因此,與其告訴小孩你覺得他們不該做什麼事,不如用正面、直接的方式告知他們你的想法。例如把可以「不可以在室內玩球」,改成「把球拿到外面玩好嗎?」或當小孩問你可不可以爬一個東西時,不要說「不」,而是可以說「最高只能爬到這裡。」總之就是不要反對或冷落他們。 父母什麼時候要尋求協助? 小孩不理父母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有下列情況,請尋求專業協助: 小孩不理人比聽話的時候還多。 小孩對你的要求,都用挑釁的態度回應。 小孩總是不在乎周遭事物的情況、反應。 小孩會無意識的發出奇怪的聲音。 小孩甚至連對他的朋友,都經常不理、不回應。


青少年心理健康

追星好嗎?明星帶給青少年的正面鼓勵

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喜愛的明星影響,尤其是他們所崇拜的偶像,受到的影響更是明顯。因此,只要明星向大眾宣導符合道德標準的行為,並為自己行為、決定負責,這些都會帶給青少年許多正面的鼓勵作用。 外觀形象受影響 一份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有接近50%的青少年女生都認為她們的體重過重,此外,13歲的女生當中大約有80%的人,都會刻意節食想要變瘦。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個明星的身材都是完美無瑕,因此,青少年要了解,那些看似沒有缺點的理想身材,其實不如擁有健康、快樂的心更重要。 建立健康的自尊心 青少年可以從模仿偶像的優點,學習如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可以透過穿著漂亮的時尚流行服飾,並儘量避免食用垃圾食物,來讓自己活得更健康。明星也可以多倡導、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孩子在人群中表現得更自信。 幫助角色楷模的建立 很多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一舉一動都會模仿、跟隨明星腳步。因此,當明星投入對社會有幫助的公益活動時,青少年大多也都會學習跟進,例如:許多明星參與人道援助活動,募款幫助弱勢族群,與遭遇不幸事件的人們、或為保護動物發聲,在慈善活動上捐款,幫助只有孕育人類的大自然,這些行為都可以為青少年建立一個楷模。所以生活型態健全完善的明星,是青少年可以學習的最佳正面角色。 健康生活的榜樣 有些明星因為服用毒品、濫用酒精而把生活搞砸。但是還有很多其他明星,擁有健康、亮麗的美好生活,是青少年很好的學習對象。請父母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並不是所有在鎂光燈下的明星,都會迷失自我。 明星幫助小孩個性變得活潑 流行音樂歌手、明星、模特兒、運動員、電影或電視演員,都是娛樂產業的成員。美國執業藥師兼醫療專欄作家珍妮佛吉布森(Jennifer Gibson),在她的部落格裡指出,一般而言,以娛樂為目的,常常關注明星動態的青少年,大多都是個性外向的人。這些青少年會有崇拜明星行為,如:從雜誌上將喜歡的明星圖像、照片剪下來貼在房間牆上;在網路上搜尋、做功課,找到喜歡的明星個人相關訊息。事實上,青少年孩子這樣的做法,並沒有什麼不好,父母不用過於擔心。 提升青少年智能 跟一般人相同,大部分明星的成長過程,也會接受正規、良好的教育,有些明星在成名後,會出版暢銷書,到海外舉辦演唱會、活動,更有人轉身投入參與政治。這些明星的成長背景、人生出路,都是青少年人生發展的一本參考書,並能夠刺激他們對未來前途的認知。青少年也能從中能學到,即使未來有機會成名之後,還是有長遠的路要走下去。 對性行為負責任的態度 青少年懷孕的現象,很多是受到被吹噓、誇大不實的明星生活方式,或刻意安排的電視劇情影響造成。其實大多數明星,仍然是珍惜自己,遵守嚴謹端正的自我規範,服從各種承諾過的誓言,並且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以求表現更出色,而不是像報導所說沉迷、放縱於性愛。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親子教育

教小孩面對挫折~運動看書調適心情

小孩成長過程中,隨時都面臨許多挑戰,也經常遭遇挫折。身為父母,看到小孩受挫難免會失望和不捨,不過如果可以教他們學會自己克服困難,就可以讓他們成為有抗壓力的人。 教小孩學會選擇快樂 父母可以教小孩用樂觀的態度看待事情,例如小孩去朋友家參加生日派對,回到家裡表現得並不開心。與其直接問小孩發生什麼事讓他不開心,可以改問他喜歡生日派對裡的哪裡,鼓勵他們往事情好的方向看。 對小孩展現同理心 當小孩受到打擊時,找機會與他們坐下來好好聊聊是很重要的。談話一開始可以直接告訴小孩,對於他們內心的感覺,你感同身受,這樣小孩才會知道原來父母對他們有同理心,並了解他們的感受。可以把過去的經驗與小孩分享,讓他們知道你也曾經遭遇類似的困難,這樣可以讓小孩會知道其實不是只有他們才會碰到問題。另外,也請教小孩回應失敗的方法,並從當中學習經驗。 教小孩自我調適的方法 可以教小孩一些自我調適的方法,例如: 多做動態伸展和運動,如深呼吸、慢跑、跳躍,藉由消耗體力的方式,幫助轉移對挫折的注意力。 聆聽音樂或與朋友聊天,都能幫小孩冷靜,重新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多看美麗的風景,或閱讀一本好書,讓心靈沈澱,會更容易專注。 發揮另類創意,如畫畫、或烹飪,能暫時轉移注意,忘記不快。 給小孩一個深情的擁抱、讓小孩喝些溫開水、鼓勵小孩洗個舒服的熱水澡,都能舒緩小孩的心情。 觀賞好笑的電影,或閱讀一篇幽默好玩的故事,對小孩都很有幫助。 幫助小孩發現自己的優點 小孩常常因為自尊心低而與朋友比較時,卻又容易因此感到挫折。身為家長,應該盡力幫小孩找到他們的長處。請記得,每個小孩的優點、能力是不同的。鼓勵小孩專注在他們擅長的才能上,會讓他們變得更有自信。 為下次機會做好準備 教導小孩做好準備,面對下一次可能遇到的挫折。鼓勵他們自己處理事情的同時,也別忘了讓他們知道,如果有需要,你隨時都會在身邊幫助、支持他們。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濫用抗生素!必知4風險與副作用

孩子生病時,父母當然希望他們儘快康復,因此可能會忍不住想要給他們服用抗生素(Antibiotics)。但是,抗生素往往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良藥,有時候對身體會造成更嚴重傷害。抗生素在現代醫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因此濫用,可能會產生有害的副作用。 抗生素無法治療所有疾病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症狀的必需藥品。不過,並不是所有疾病都是因為細菌引起的;像是真菌、病毒導致的疾病,抗生素就無法起作用。如果濫用抗生素,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問題,因為存在於體內很多健康的細菌,會被抗生素破壞。而這些體內好的微生物、細菌、真菌與病毒,是促進身體健康有重要角色。如:腸道菌相平衡、代謝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等,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共生夥伴。簡單的說,正確服用抗生素是很重要的,而且只有在真正需要時,才能服用它。 濫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的4種風險 1. 提高致命性腹瀉風險 很多人都認為,抗生素會提高小孩有致命性腹瀉(Diarrhea)風險。大多數的感冒,都是病毒造成,如果治療時服用抗生素,其實是無法消滅體內感染的情況,而且可能會引發嚴重副作用。 多數的研究結果顯示,經由醫師開立處方藥,兒童服用的抗生素,有一半是用來治療感冒時的上呼吸道感染。 2. 殺死腸道的好菌 抗生素也會造成孩童敏感的腸道裡,細菌叢不適的情況。人體腸道含有大約100兆各種不同的細菌菌株,其中有些細菌對人體有益,但是抗生素會殺死腸道裡的一些細菌。對身體有幫助的細菌稱為腸內菌叢(Intestine flora),它們能提升免疫力、促進消化。 因此,具有攻擊性的抗生素,雖然治療嚴重感染效果很好,但卻會消滅體內好菌、降低免疫力,使抗生素在體內反而變得活躍。 3. 讓好菌變成壞菌 科學家發現,抗生素會讓好菌變成壞菌。抗生素進入細菌後,會干擾細菌製造新細胞的功能,進而阻礙細菌繁殖;不過在基因水平轉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過程中,細菌會發展出抵禦抗生素的能力。這是因為細菌找到對付抗生素的方法,細菌繁殖時出現基因突變,將抗藥基因傳給後代。由抗藥基因所產生的酵素,讓細菌受到保護,而不會受到抗生素攻擊。 長久下來,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有更多的生存資源,造成原本可以消滅某些病菌的抗生素,無法對這些菌株產生抑制效用。 4. 可能導致嚴重感染 濫用抗生素可能會導致腹瀉、發燒、喉嚨痛,甚至一些嚴重感染,例如:耳部感染。 預防孩子濫用抗生素的6方法 詢問醫師,是否會做菌種檢驗,以確定醫師開立的抗生素處方藥是正確、有效的。 遵照醫師囑咐,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抗生素,不要自行停藥。即使您的孩子症狀改善,請記得要把整個療程的藥物吃完,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避免身體產生抗藥性細菌。 由於不同感染症狀,必須服用不同抗生素,因此請您讓孩子服用醫師針對他的症狀開立的抗生素,不要拿別人的藥物,或是服用先前剩下的藥物。如果服用的藥物不對,會耽誤正確的治療時機,導致細菌大量增加。 請不要把抗生素留到下次需要時再服用。 如果醫師認為您的孩子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切記勿再要求醫師開立這個藥物。請您了解,抗生素一般都會產生副作用。 鼓勵孩子多注意個人衛生保健,並接受必要的疫苗注射,能更有效預防感染發生。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學齡

恐怖情人4大特徵要注意!6攻略幫助孩子擺脫恐怖情人,安全提分手

你是否注意到小孩交男友或女友後,心理及身體都有受到傷害?如果你的小孩開始跟異性交往,卻出現沒有安全感、情緒失控、身體健康異常、遭受言語霸凌或性虐待等徵兆,極有可能是碰到恐怖情人了! 究竟恐怖情人的特徵有哪些?父母可透過何種方法幫助孩子擺脫恐怖情人?《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你一次介紹! 恐怖情人4大特徵 現實社會當中,因遭恐怖情人報復的案例可說是層出不窮,諸如拿刀追砍或引爆瓦斯同歸於盡等,為了避免憾事一再上演,當孩子的伴侶有以下4種行為出現,應提高警覺,才能提早預防悲劇發生: 對方控制慾強烈、情緒反覆無常,易怒或開始暴力歐打。 對你的日常生活及週遭親朋好友有強烈敵意,或是對他們說一些傷害你的話語。 要求不合理的性行為,或是拍攝性愛影片及私密照片等。 有酗酒及吸毒的習慣。 如何擺脫恐怖情人?爸媽快學會6招幫助孩子 1. 跟小孩聊聊到底發生什麼事 請找一個適當的時間,面對面好好跟小孩單獨聊聊。仔細傾聽他說的每句話,並且當他在說話時,不要打斷插嘴。但如果小孩不想在當下聊,那請不要給他太多壓力,只要不要拖太久,是可以等他願意再坐下來談的。(推薦閱讀:跟小孩談敏感話題~6方法父母老實說) 2. 讓小孩了解何謂健康男女關係 跟小孩解釋什麼是健康與不健康的兩人關係;健康的兩人關係會彼此互相尊重,傾聽對方的意見,並同意各自為家人或朋友保留相處的時間;而不健康的兩人關係則會一味地控制對方、不懂得尊重另一半,由於想要控制與佔有對方的欲望過於強烈,便可能經常強迫對方做某些事,甚至對另一半使用肢體暴力。因此,父母應從旁協助小孩了解,情人以基本的尊重態度對待他,是他應得的權利。 3. 告訴孩子縱容恐怖情人的後果 爸媽應讓小孩知道,如果他與恐怖情人在一起,極有可能會患性病、意外懷孕、濫用毒品、被施暴,或者因身心受折磨,而使整個人陷入悲傷或憂鬱的狀態,往後可能會愈來愈難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4. 建議小孩與恐怖情人先暫時分開 由於立即叫小孩與恐怖情人分手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所以各位爸媽可先建議孩子暫時和對方分開一陣子,去自己做些事,如跟同性朋友一起出去玩,或者去從事體育活動等,很快地他就會知道其實沒有情人在身邊,他也可以過得很好。 5. 確保小孩談判分手時的安全 為了小孩的安全,如果他要跟恐怖情人談判分手,建議父母最好陪同前往。如果你真的忙不過來,建議可找你能信賴的大人陪伴他。前往談判前,記得告知小孩談判的過程要盡量簡單明瞭,並應避免雙方當場發生口語或肢體衝突。 6. 不要刺激孩子的恐怖情人 如果要見小孩的情人,見面時請不要用言語刺激他,因為如果這麼做,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你應該要和緩地向他說明,兩人不適合在一起的原因。 此外,《家暴防治法》於105年2月4日開始施行第63條條文,只要被害人年滿16歲,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施以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情事者,即準用家暴法訂定的保護措施,也可聲請民事保護令。 因此,若發現孩子曾遭到恐怖情人施以精神或身體暴力,應協助他聲請保護令,以有效維護自身安全,防止恐怖情人靠近。(同場加映:「性侵、家暴」女性一輩子的傷痕: 6大平台助受害者身心重建)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青少年心理健康

父母應學傾聽引導~陪女兒度過青春期

每個人畢生都會經歷過一次青春期,而對女生來說,由於她們的大腦在這個階段特別容易受壓力和兩極化的情緒影響,青春期對她們來說可能會特別難度過。這篇文章要探討的就是,若青春期的女兒跟同儕起衝突,父母應該採取的態度。 傾聽女兒的心聲 女兒跟朋友產生衝突時,她可能會感到受傷和孤立,並很需要父母的關心。父母不應在這時數落她們的人格,而是應該跟她們坐下來好好聊聊,聽聽女兒對衝突事件的觀點。 不要受到女兒的遷怒影響 如果女兒跟別人起衝突,卻遷怒把氣出在家人身上,與其跟她們爭論,還不如退一步給雙方一點冷靜的空間,等可以心平氣和地談話時再討論事情爆發的原因為何。 引導女兒解決問題 女兒遇到衝突時,父母可以向她們詢問事情的原委,藉此了解她們的困難所在。如果女兒被別人錯怪,父母要教她們相信自己;但若女兒犯了錯,父母就要教她們道歉。此外,父母也可以給女兒解決問題的建議,並引導她們冷靜思考。 鼓勵女兒把事發經過寫下來 如果女兒不想開口談論心事,父母可以鼓勵女兒把生活裡發生的不順記錄下來。如果發現女兒被霸凌,父母可以尋求學校輔導老師的幫助。但如果發現自己的女兒會霸凌別人,父母應想辦法勸阻。而當父母發現女兒有憂鬱症(Depression)的傾向,如經常哭泣、孤立自己、拒絕上學等,應盡快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協助。


嬰兒期的照顧

擔心寶寶扁扁頭?按摩趴臥多讓脖子動

讓寶寶仰睡,可以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機率,但卻有可能增加寶寶產生頭頸問題的機會,例如斜頭畸形(Plagiocephaly) ,也就是扁頭,或斜頸(Torticollis),一種頸部肌肉僵硬的症狀。這都是因為仰睡的寶寶比較難活動和伸展的緣故,不過這並不代表仰睡就是不好。只要做好預防措施,父母還是應該讓寶寶健康仰睡。 一天多次適時讓寶寶趴臥 寶寶趴著時較可以自由運動,對他們的肩頸肌肉發育有益。一天當中,試著多次讓寶寶趴臥,一次約半小時到一小時,當然,過程中大人一定要在旁監看。這個運動大約可以在寶寶出生後,第一次回診檢查完畢後開始實行。寶寶四到六個月大時,應該就會自己翻身,讓自己趴著運動了。(延伸閱讀:醫:嬰兒未滿1歲仰睡、側睡或用枕頭恐有窒息風險,建議這樣做顧頭型) 為寶寶輕輕地按摩頸部 如果發現寶寶的頸部肌肉很僵硬,或寶寶很喜歡把頭轉到特定位置,父母可以輕輕按摩寶寶的脖子,幫助他們放鬆肌肉,以提升頸部的活動度。不過要注意,如果寶寶已經太習慣固定姿勢,這麼做時,寶寶可能會覺得不舒服。 多多讓寶寶環顧四周 寶寶大約兩個月大時,就會開始用眼睛環顧四周,會在醒著的時候設法到處移動,看看周遭有什麼東西。父母應多鼓勵寶寶這麼做,因為這樣可以多讓他們運動頸部。(延伸閱讀:嬰兒第3週:眼睛聚焦 預防嬰兒猝死) 跟寶寶玩遊戲 拿寶寶喜歡的玩具或吸引他們的東西,在寶寶的身邊晃來晃去,讓寶寶的頭為了看到你而轉動,這麼做可以讓寶寶的眼睛和頸部得到運動。 不要讓寶寶在車裡久坐 寶寶坐在安全椅或安全搖籃時,頭部容易維持在固定的姿勢不動。如果寶寶要在車上睡覺,最好讓他以仰躺的姿勢躺平,好讓頸部肌肉處於在一個正常伸展的狀態。(延伸閱讀: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4注意事項)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