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飛久也不累~搭飛機照樣健康吃和運動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Adam Wu · 更新日期:2022/05/17

    飛久也不累~搭飛機照樣健康吃和運動

    不管是旅遊工作,相信許多人都有搭飛機出國的經驗,而且是否感覺每次搭完飛機後,都感到皮膚乾燥、腰痠背痛?那是因為長時間處在密閉空間且坐著不動,對皮膚和肌肉來說都很不舒服。飛機內也暗藏許多細菌,所以坐飛機時,建議做些簡單的運動,以及一些保養與防護措施,飛行過程才會較舒適。

    機上皮膚缺水保濕6方法

    機艙內的空氣很乾燥,若長時間待在飛機內,皮膚就會缺水,尤其是幾乎直接與乾空氣接觸的臉部,會特別需要保濕。澳洲臉部保養專家梅蘭妮葛蘭特(Melanie Grant),曾發表過搭飛機時的皮膚保養方式,整理如下:

    1. 可以不時用保濕噴霧噴臉,喚醒肌膚
    2. 在臉上擦保養用的化妝油保濕,或擦抗氧化的精華液,以防止自由基造成的傷害。
    3. 有化妝的人,若上飛機後要卸妝,可用油性的卸妝潔劑,以達到滋潤及清潔的效果。
    4. 敷面膜,或是戴起來滑順且不用清洗的眼部面膜。
    5. 睡覺前可在皮膚上塗乳霜或抹油,以鎖住肌膚上的水分
    6. 睡覺有助於維持好氣色,戴絲織眼罩和耳塞或許可以讓您睡得較好。而戴口罩的話,可以把您呼出的氣鎖住,用來滋潤自己,並防止皮膚乾燥或瘦空氣中的病毒感染。

    可在飛機上做的9個伸展動作

    搭飛機有時一坐就是10幾個小時,長時間久坐會讓肌肉緊繃、僵硬,並使身體的水分集中在腳掌,造成水腫或是血液循環變差,血液積在大腿靜脈,也會讓人容易得到深層靜脈栓塞,並產生疼痛、腿部腫大和虛弱的症狀。所以,搭機時要適度地動一動,以下是可以在飛機上做的動作:

    1. 扭動頸部:肩膀放鬆,盡量將耳朵往肩膀的方向倒,然後慢慢前後轉動;或是將左手放在右耳,將頭往左側倒,並輕拉,然後再換邊重複。
    2. 轉動肩膀:兩邊肩膀同時畫圓旋轉,往前往後各10次。
    3. 前彎:坐著雙腳著地,身體慢慢往前彎,可以的話,放鬆胸膛讓胸部碰到大腿,再把雙手慢慢往地板伸展,並維持最大伸展動作10~15秒。
    4. 轉腳踝:坐著,將一腳抬起,轉轉腳踝,順時鐘、逆時鐘都要,一腳做完換另一腳。
    5. 踮腳尖:大小腿呈90度坐著,並讓腳跟離地,直到只有腳尖碰地。
    6. 挺腳掌:大小腿呈90度坐著,腳尖勾起,直到只有腳跟碰地。
    7. 股四頭肌伸展:站著,右手扶著座椅或牆壁,左手從屁股後側抓住一邊腳踝,並把它朝背部輕拉,一腳做完換另一腳。
    8. 深蹲:可以到廁所做這個動作;膝蓋彎曲不要超過腳尖,直到大腿和地面平行,然後站起來,重複10次。
    9. 走路:每幾個小時就站起來走一下,有助於讓血液循環保持正常。

    上機時避免吃喝這6類食物

    搭飛機時,除了保濕和做小運動之外,吃什麼喝什麼也要慎選,否則吃錯食物或喝錯飲料會更不舒服,以下是搭機時建議避免的東西:

    1. 咖啡:咖啡有脫水作用,而且容易刺激到膀胱,讓膀胱不舒服。
    2. 酒:酒精也有脫水作用,若在飛機上喝酒,會讓脫水情形更嚴重。
    3. 蘋果和橘子:蘋果含的纖維會造成脹氣,而橘子本身的酸性會造成胃灼熱。
    4. 碳水化合物:在飛機上活動較少時,消化也比較慢,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包、米飯、麵等,最好別吃太多,這樣可以避免身上水分滯留,加快消化,避免脹氣
    5. 含鹽食物:在飛機上攝取太多納,可能會引起腳水腫,含鹽食物吃多,也會造成身體水分滯留。
    6. 口香糖:口香糖人工甜劑無法在小腸被吸收,會在結腸發酵,而嚼口香糖時也會使人吸入大量空氣,讓人放屁或脹氣,有些人工甜劑甚至可能造成腹瀉

    搭機時5方法避免接觸細菌

    飛機上雖然有空氣過濾系統可過濾病毒和細菌,但不免還是會有部分殘留。大家可參考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研究感染疾病的醫師,阿賓納許沃克(Abinash Virk)的建議,避免與細菌接觸:

    1. 個人座位上的小桌板,是滋生細菌的溫床,因為大家都會在上面吃東西、閱讀、睡覺等等,因此使用前,可先用含酒精的溼紙巾擦拭。
    2. 摸過座位的坐墊後,最好洗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都可。
    3. 機上個人小電視用的遙控器,使用後最好用肥皂和熱水,或是乾洗手洗手。
    4. 盡可能不要碰到飛機廁所內的東西,罹如用馬桶時可用紙墊著,洗手時可用紙巾開水龍頭,並以肥皂和熱水洗手,再用乾淨的紙巾關水龍頭和開門。
    5. 若要放東西在椅背上的置物袋,盡可能放在袋子的上方,因為袋子下半部的內層,可能會藏匿細菌。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Adam Wu · 更新日期:2022/05/17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