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更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兒童健康」內容包括飲食建議、生活習慣、兒童常見疾病、生長發育等話題。此外,兒童心智與情緒的發展也很重要,Hello 醫師與家長一同關心。

基礎知識

兒童健康

蘋果病是什麼?傳染性紅斑症的症狀、潛伏期、預防治療詳解

日本近期爆發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症,部分地區患者人數創25年以來新高。究竟蘋果病是什麼?症狀有哪些?潛伏期多長?最近赴日旅遊安全嗎?該如何自我預防? 蘋果病是什麼? 「蘋果病(リンゴ病)」正式名稱為「傳染性紅斑症」(erythema infectiosum),由微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所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染,好發於幼童及學齡期兒童身上。 兒童感染後,會先出現頭痛、流鼻水及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經過1~2星期後,臉頰開始出現大面積的紅斑,讓小朋友的臉看起來就像一顆紅蘋果。 成人也可能感染蘋果病,但感染後通常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 蘋果病症狀有哪些? 蘋果病初期症狀 蘋果病的初期症狀約持續1~2週。 流鼻水 頭痛 發燒 疲倦 蘋果病紅斑與併發症 臉頰出現紅色斑疹,紅斑的出現時間因人而異,可能在初期有感冒症狀時出現,也可能在發病後期出現。 數天後,病癥擴散至軀幹及四肢,但症狀與臉頰紅斑不同,手腳會出現紅色的斑丘疹,且斑疹邊緣會呈現蕾絲邊狀。 除了紅疹之外,蘋果病也有機率引發關節炎;在極少情況下,蘋果病也可能導致血液、神經或大腦相關的嚴重併發症,例如: 血液異常:貧血、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神經問題:神經障礙、末梢神經炎、神經痛性肌萎縮症 大腦問題:急性腦炎、髓膜炎、新生兒髓膜炎 心臟問題:急性心肌炎、心律不整 蘋果病3大高危險族群 孕婦:孕婦在第1孕期感染,可能導致胎兒貧血,並造成畸胎、流產。 慢性貧血:病毒會破壞骨髓的造血細胞,導致貧血惡化,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免疫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不全者,例如HIV患者,因免疫系統無法清除病毒,可能演變成慢性病毒感染,形成慢性貧血。 建議上列3種人近期避免前往嚴重流行的日本地區。 蘋果病的傳染途徑?傳染力多強? 蘋果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染,常見傳染途徑包括: 吸入病童打噴嚏、咳嗽或講話的飛沫 手接觸到沾有病童飛沫的物件,再經由觸摸眼、口、鼻進入體內。 蘋果病的傳染力不強,屬於良性疾病,過去日本每隔數十幾年才有一次大流行,台灣則只有零星傳染個案。 蘋果病潛伏期與病程 感染蘋果病後,約4~20天會出現紅斑,平均約12~18天;若病患沒有發疹,只有發燒,病程約7~10天。 蘋果病如何治療? 蘋果病沒有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若病情不嚴重,通常不用治療,待免疫系統自行清除病毒;若病情較嚴重,醫師可能採取支持性療法,依據症狀開立藥物。 蘋果病如何預防? 蘋果病的預防守則與流感相同,若近期預計前往日本旅遊,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戴口罩,尤其是在人多擁擠的室內環境時 勤洗手 避免用手接觸眼、口、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兒童健康類別

看更多 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

疫苗

小孩打疫苗出現副作用免驚!幾天內就可康復,只有這幾種情況愛注意

疫苗與任何藥物一樣,都有潛在副作用的風險,但施打疫苗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不僅可增強小孩的免疫系統,保護身體免於病毒侵害,且所有的疫苗都經過嚴格的檢驗程序,會對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也很少。因此,帶家中的孩子定期施打新生兒疫苗,便為預防疾病重要的關鍵之一。 若醫療人員沒有因特定醫療狀況,建議您的小孩延後或取消施打特定的疫苗,請在一般建議的時間內接種,並注意下列事項即可。究竟小孩接種疫苗後,容易引發哪些常見副作用?如果出現不適症狀又該怎麽辦?《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你一一解惑! 小孩打疫苗後常見的8種副作用 所有的疫苗都有其副作用,只是發生率和嚴重度各不相同。目前所用的疫苗之中,B型肝炎疫苗及日本腦炎疫苗是副作用最小的;副作用最大的則為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有較高的比例會出現發燒與其他不適症狀。(推薦閱讀:接種疫苗副作用好可怕?你該接種疫苗的5大原因,其中1項竟可省錢) 然而,大多數的疫苗副作用都十分輕微,通常在短短幾天內就會消失,且平均每100人中,只有1~10人會有副作用。小孩施打疫苗後會產生的常見副作用症狀包括: 高燒超過38°C 注射部位發紅、腫脹、疼痛 頭痛 疲倦 噁心 腹瀉 嘔吐 肌肉或關節疼痛   施打兒童疫苗前的注意事項 在施打兒童疫苗前,醫師會先確認嬰幼兒最近的身體狀況,才能施打疫苗,但某些判斷依據,也需要爸媽協助提供。若孩子有腹瀉症狀,不適合接種口服疫苗;如果嬰幼兒正在發高燒、有喉嚨痛、流鼻涕、急性過敏反應,或者罹患肺炎、急性肝炎、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或癌症(如抗癌藥物),則不能施打兒童疫苗。 有過敏史才需擔心疫苗副作用 小孩施打任何疫苗前,請讓醫療人員知道,小孩先前是否有對任何施打過的疫苗產生過敏反應。例如有些人會對疫苗中的卵蛋白質,或是疫苗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過敏,就算只有一點點,都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反應。 不過,嚴重的過敏反應100萬人中只會有不到1人發生,所以也不需過度擔心。醫療人員可能會將有過敏史的小孩轉診至免疫科,接受接種前的評估,以及進行接種後的密切監測。 孩子打完疫苗出現副作用怎麼辦? 因為疫苗副作用的症狀幾天內就會消失,通常不需做任何處置。一般而言,非活性疫苗包括B型肝炎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出現的副作用大多會在接種疫苗1、2天之內發生;活性疫苗如卡介苗、水痘疫苗則因為需要一段潛伏期後才會出現症狀,通常會介在1~2週之間。 當小孩施打疫苗後發燒,大多會在24小時內退燒,請讓他保持乾爽,不要穿太多衣服或蓋太多被子,並記得給予足夠的冷飲。如果寶寶持續發高燒至39度,並出現抽筋,便需立即求診,並遵從醫師指示給孩子適當用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vaccination-tool]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不睡覺失眠怎麼辦?超實用6招解決兒童睡眠問題

小孩睡不著失眠怎麼辦?孩子該休息時睡不著,不該睡的時候卻昏昏欲睡,其實,睡眠問題和失眠症(Insomnia)不只會發生於成人,小孩也可能會失眠,此時也稱為兒童睡眠障礙,這時父母請別擔心,因為兒童失眠多數是行為性和環境的因素,較少因為疾病導致,以下介紹常見的兒童睡眠問題、兒童失眠的症狀、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兒童失眠的症狀 兒童失眠的症狀包括如下: 白天覺得很睏 沮喪、煩躁或情緒起伏 難以入睡、感覺睏倦,或太早醒來 對於上床或睡不睡得著,感到緊張或焦慮 在學校或紀律方面出問題、犯錯或發生意外 過動、有侵略性、注意力過短、記憶力不佳 兒童失眠的原因 小孩跟成人一樣也會失眠,可能的原因如下: 壓力:過度擔心和壓力會導致失眠。 咖啡因:喝了含咖啡因的飲料或其他興奮劑。(1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喝咖啡,推薦閱讀:少喝咖啡10理由!助眠少焦慮護腸道) 特定藥物的副作用:例如用於治療過動障礙的藥物,便會導致失眠。 醫療問題:精神問題和其他睡眠障礙。某些疾病,例如纖維肌痛、肌肉痙攣、胃灼熱等,都可能導致失眠。 環境因素: 臥室的噪音、熱、冷和光線等條件,都會打斷睡眠。請確保床和床墊舒適,臥室收拾整潔,以減少對環境的干擾,這也包括不要在臥室使用電子產品。(推薦閱讀:白噪音可助眠~這3種潛在影響要注意) 兒童睡眠障礙種類 根據長庚醫院的睡眠中心解釋,由於兒童睡眠障礙種類很多,處理方式也不一樣,常見的睡眠問題有以下幾種,兒童失眠是其中1種。 1. 小孩夜驚 小孩半夜驚醒不算少見,更是1歲半到5歲小孩常見到的問題,半夜醒來不斷哭鬧、尖叫,約10分鐘之後可再度入睡,第2天也記不起昨晚發生的事。每晚都被吵醒的無奈,往往造成父母極大的壓力和睡眠問題。 夜驚是發生在熟睡期的一種睡眠障礙,一般在入睡後1~2小時才發生,這種情形不需要治療。建議父母盡量讓小朋友養成午休的習慣,注意晚上不要玩得太興奮或太瘋,夜驚頻率即可慢慢減少,但如果在兒童後期或青少年出現,則必須安排腦波檢查,以排除是否有癲癇的可能。 2. 小孩夢遊 學齡前後的孩子長會有夢遊的情形,有些小朋友出現下床活動、開冰箱、吃東西,甚至打開門走出去,由於「夢遊」也是發生在熟睡期,要叫醒孩子並不容易,且夢遊狀態的思考、判斷力缺乏,父母須注意其安全。夢遊狀況大部分在長大後就會改善,但如果出現頻率較高,建議還是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癲癇、腦部疾病或感染等可能。 3. 小孩做惡夢 不少小孩深夜常在做惡夢之後,因恐懼而驚醒大哭,特別是白天看了或聽了些恐怖電影或故事,和夜驚不同,惡夢通常在後半夜才會出現,且小朋友會清楚記得做惡夢的內容。 (推薦閱讀:睡覺做夢原因是…這種人容易記得夢境) 實際上做惡夢常與小朋友日間的焦慮、壓力較有關係,故在治療上,醫師建議父母盡量降低孩子的壓力,如在惡夢中恐懼和哭鬧,父母可叫醒小孩並安慰他。 4. 夜尿 一般兒童到了5歲左右,其膀胱控制功能應該較成熟了,尿床情形應較少出現,倘若學齡兒童每週仍有2次以上尿床的情形,建議最好還是到醫院評估,因為尿床不只是一般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害怕、壓力等),還要考慮生理因素如尿道感染、尿路畸形、或神經系統的問題。 5. 失眠 兒童出現失眠問題,有時是某些潛在疾病所造成,比如身體疾病(氣喘),或某些藥物引起失眠,另外精神科方面的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也是評估方向。在兒童失眠的治療上,主要是針對造成睡眠困難的原因為導向,並非以失眠本身為考慮,故失眠藥的使用,並不是正確的方法。 兒童失眠分3類 根據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衛教資訊,在國際睡眠疾患診斷手冊第二版中,兒童行為性失眠分為3種類型:入睡連結型、限制設定型和混合型。 1. 入睡聯結型:通常發生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這類孩子要在特定狀況下才能睡著(如:需父母抱著睡、吃著奶嘴),若半夜醒來,也必須用同樣方式才能再入睡,較令人困擾的是,這種連結要改變,通常需耗費一段時間。 2. 限制設定型:較常發生在3歲以上兒童,孩子可能未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或父母並未給予適當的限制,如:孩子要求自行決定入睡時間,巴著電視和玩具不放,導致睡眠時間持續延遲,或半夜醒來無法再入睡,造成惡性循環。 3. 混合型:以上2種型態同時出現,如:睡前想盡辦法拖延或拒絕睡覺(限制設定型),但半夜醒來需父母安撫或陪伴下才能再睡著(入睡連結型)。 如果孩子每周超過3天、連續3個月以上重複出現這些問題,且已造成孩子或家長白天功能的損害(如: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怒等),建議可以前往兒童精神科或設有睡眠障礙門診的醫院諮詢。不過不用太擔心,因為研究發現這些問題通常不是生理疾病造成,經過適當的環境及行為改變,孩子的睡眠問題常能有明顯的改善。 如何讓孩子睡覺?解決兒童失眠6撇步 以下簡單建議可供照顧者們參考: 1. 改善睡前習慣、制定一系列靜態活動 建議可以建立一份睡眠時間表,例如睡前4~6小時要遠離含咖啡因的食品(如:巧克力、可樂),並建立一份常規,確認睡前1小時內不安排活動(避免看電視、用3C產品、做繁重的家庭作業等),另外,最好能在睡前固定先做一系列靜態的活動(如:喝奶→刷牙→上廁所→睡覺),一系列活動盡量要能在半小時內完成。(同場加映: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2. 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給予孩子安全感 創造一個安寧、平靜、溫度舒適和漆黑的臥室,對於怕黑的小孩,可以在牆壁角落使用小夜燈。建議也可移走臥室裡的時鐘,以消除時間帶來的緊張情緒。此外,在睡前也要避免爭論,或討論會引起焦慮的事情。如果小孩屬於入睡連結型的睡眠障礙,也可以提供能給予安全感的物品(如:小被被、絨毛娃娃)(推薦閱讀:一關燈就受不了~陪伴怕黑小孩的方法) 3. 教導孩子如何放鬆 躺在床上深呼吸,想像一些正面的事或其他放鬆方式,可能有助於入睡。(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4. 規律作息、設定就寢時間 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包括白天小睡及夜間睡眠),並調節就寢時間,讓孩子能夠獲得建議的睡眠量,建議睡眠時間根據小孩年齡略有不同,通常是每晚要睡9~11個小時。家長甚至可以和與孩子訂定行為約定(如:甚麼時間要上床睡覺,若有確實達成,可集點換獎勵)。 5. 不要在床上輾轉反側 如果孩子無法入睡、在床上翻騰、輾轉反側,那就應該立刻下床,在較低的光線下,進行相對平靜的活動15~20分鐘,而不要躺在床上。爬起來20~30分鐘左右後,可再回到床上試圖入睡,若經過15~20分鐘還是睡不著,就應該再起床,再次嘗試可放鬆的活動,需要的話可以重複循環。 6. 使用認知行為治療 有時醫師會建議認知行為治療,請孩子與家人一起努力,試著使用無需藥物的心理治療法。從長遠來看,這些方法都非常有用,整體上對兒童也更有益處。可以諮詢設有睡眠門診的醫院詢問,或諮詢精神科、身心科醫師,並請他提供關於小孩失眠的資訊。(推薦閱讀:認知行為治療!改變慣性思維快又有效)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常見疾病症狀

小孩嘔吐怎麼辦?視情況喝流質或送醫

小朋友有時會出現噁心及嘔吐的症狀,不過通常十分輕微,不需要特別在意。不管如何,身為父母,您應該持續注意小朋友的症狀,避免情況變糟。 脫水的跡象 比起成人,兒童無法承受長期脫水。脫水的跡象包括疲累、煩躁不安、哭泣時淚水少、皮膚溫度低、眼窩凹陷、排尿少及顏色深,為了避免孩子脫水,請鼓勵孩子多喝水,即便孩子嘔吐,仍然能從喝進去的水中獲得水分。若白開水沒用,可以讓孩子攝取運動飲料,或口服電解質補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ORS)。嘔吐後,請先從少量的液體開始喝,若身體能承受,再慢慢增加攝取量,也請確認孩子是否定期排尿。 提供流質食物 若孩子已經好幾個小時都不再嘔吐,這時,您可以給孩子除了水以外的流質食物。請提供清澈的流質食物,例如透明的肉湯或果汁,這兩種食物都既營養又容易消化,要避免讓孩子吃固體食物,因為這可能會使情況惡化。 藥物 大多數的兒童嘔吐病例不需要治療,只需要耐心等待,症狀自然會消失。不需要給孩子服用非處方的止吐藥,因為那些藥物不適用於病毒引起的嘔吐,而兒童嘔吐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亂用藥的弊大於利,因此,除非有醫師指示,否則千萬不要自行給孩子吃止吐藥,嘔吐時最重要的是,水分的控管。 什麼時候該尋求醫療協助 若孩子出現下列的症狀,請聯繫醫師: 嚴重嘔吐 無法喝水 脫水 昏昏欲睡 吐出綠色液體或血液 持續嘔吐超過一天 嚴重腹痛 坐立不安或反應遲鈍 若孩子的嘔吐還伴隨著頭痛、脖子僵硬以及疹子,請立即叫救護車送醫治療。孩子嘔吐時,最好時時注意他的情況,若您感覺孩子的情況不對勁,請相信您的直覺,立即帶孩子就診。如果孩子只是普通的不明原因鬧肚子,仍然能照常吃和玩,那就不必過度擔心,只要讓孩子多補充水分即可,若孩子吐到虛弱無力,就要尋求醫療協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消化問題

避免兒童食物中毒!這些症狀盡速就醫

在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好奇寶寶可能把手上的任何東西抓了就往嘴裡塞,即使三餐自煮自備,兒童食物中毒還是可能發生。但與其擔心,讓自己先具備食物中毒的相關知識以未雨綢繆,也許更為明智。 什麼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常見的問題,到底食物中毒什麼情況下發生的。 何時可能食物中毒:當食物中的細菌大量繁殖而腐敗變質時,就會引起食物中毒,例如2024年3月爆發的邦克列酸(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中,就有2位10歲男童出現噁心、嘔吐與全身無力的中毒症狀。某些狀況下,未煮熟、冷藏或烹製不當的食物也會滋生細菌。 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有哪些: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有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及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另外,病毒、寄生蟲或有毒物質也可能是導致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也是胃腸炎(Gastroenteritis)的一種。 誰最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任何人都可能發生食物中毒,包括嬰幼兒和成人。 食物中毒的症狀有哪些 食物中毒的症狀通常都出現在吃下引起某些食物不久後,引發中毒,症狀可能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胃腸脹氣、軟便或腹瀉、頭痛、發燒,患者也可能出現脫水症狀,整個症狀緩解需歷經24~48小時。 何時該盡速就醫 當小孩出現神經性症狀,例如麻痹。 發燒超過攝氏38度,高燒吃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已無法控制。 黏液或糞便含血。 小孩腹瀉或嘔吐持續數天。 當小孩出現嚴重腹痛、嘔吐或無法每30分鐘補充1次水分時。 當小孩不願意喝水,出現少尿或極度口渴等脫水症狀時。 就醫時,醫師可能會採集一些糞便來確認中毒的病株,如果是細菌引起,醫師會開立抗生素,但大部分因食物引起的症狀並不嚴重,因此醫師也可能不會開抗生素,只會建議讓小孩多休息幾天,您的醫師也可能會開立止吐藥來緩解嘔吐。 如何避免食物中毒 吃東西前先洗手 徹底洗淨蔬果 正確烹調煮熟肉類、蛋類,並在下鍋前先確認未腐壞。 正確地加熱食物


行為和發展失調

唐氏症是什麼?生出唐寶寶原因?唐氏症症狀、外表特徵解說

唐氏症是什麼? 唐氏症(Down syndrome),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的疾病,會造成失能及肢體障礙等症狀,多數有輕至中度智能障礙,一出生就會出現症狀,而且目前尚無法治癒。 然而,只要早期接受復健和教育,唐寶寶也可順利生長、發展,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減輕照護者的負擔。 生出唐寶寶的原因:染色體異常 正常的染色體是成對的,若是父母生殖細胞異常分離,導致精卵帶多一條染色體,第21對染色體異常(多出一條),就會導致導致唐氏症。 而此病症的基因變異類型有3種,分別是: 三染色體症(trisomy 21):成因為染色體無分離(nondisjunction),約占95%。 轉位型:成因為染色體轉位 (translocation),約占4% 鑲嵌型:成因為異常細胞鑲嵌 (mosaicism),約占1% 若小孩確診為轉位型唐氏症,由於帶有轉位型染色體基因,下一胎懷有唐寶寶的機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若是父親帶有轉位型染色體基因,生下唐寶寶的機率是3%,母親則是12%。 唐氏症的發生機率 唐氏症發生率隨母親年齡增加而升高,30歲以上的孕婦約有1/800機率生出唐寶寶,45歲以上則提升至1/25,較年輕的孕婦即便機率較低,仍有可能生下唐寶寶。 唐氏症症狀與外表特徵 唐氏症的症狀有輕重之分,而唐氏症患者的心智與生理發展通常較為遲緩,雖然唐寶寶出生時的體型可能符合平均值,但日後的發育則會逐漸落後。下列為唐氏症常見的生理特徵: 臉較扁平且眼睛向上傾斜 頸部較短 耳朵形狀異常 舌頭突出 頭部較小 掌紋較深 手指較短 眼睛虹膜有白點 肌肉張力低、舌頭及韌帶鬆弛下垂 手腳短小 常見的唐氏症患者身體症狀包含: 先天性心臟病 聽力問題 腸道問題,如:腸道或直腸短小阻塞 腹腔疾病 視力問題,如:白內障 甲狀腺功能異常 骨骼發育異常 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 易受感染,由於免疫系統異常,唐寶寶易罹患肺炎等感染疾病 唐寶寶早期療育的重要性 唐氏症的早期療育可以盡可能發展潛能,讓唐寶寶達到其智力上限,實現獨立生活和工作。透過早期的動作訓練及兒童智能開發,有助於他們的成長並能接受特殊教育,進而融入社會。 什麼是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針對0~6歲發展遲緩的兒童,透過綜合醫療和教育服務提早介入,解決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相關問題,利用這段成長黃金期,改善遲緩、障礙的現象,一方面開發孩子的潛力,一方面減少併發症,最後希望讓孩子能融入社會。 唐氏症的壽命 隨著醫療技術和早期療育的進步,唐氏症者的照顧品質提高,壽命顯著延長,參考美國的數據,唐寶寶的平均壽命從1983年的25歲增至現在的60歲,其中約80%的人能活過50歲。 然而,這也帶來了唐氏症者提前進入老年階段的問題,甚至出現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的情況。面對老化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唐氏症者、家屬、照顧者和醫療人員需提前做好準備,了解成年唐氏症可能遇到的問題。(可參考唐氏症關愛者協會出版的唐氏症家長手冊) 唐氏症的預防:篩檢與診斷 目前的技術主要透過產前篩檢與產前診斷來做預防。 產前篩檢 一般為非侵入性,可以綜合血液檢驗及胎兒超音波的檢查結果,再參考孕婦年齡,計算胎兒罹患唐氏症的風險機率。 產前診斷 透過絨毛膜採樣 (建議懷孕10~12週) 或羊膜穿刺採樣 (建議懷孕16~18週),取得胎兒細胞檢體,進行分析,準確率將近100%,但由於是侵入性的檢驗,有0.1~1%致流產的風險。 喜憨兒 ≠ 唐氏症 民眾常搞不清楚唐氏症與喜憨兒的差別,其實「喜憨兒」這名字因基金會的推廣,在台灣成為「心智障礙者」的代名詞,所以,唐寶寶屬於喜憨兒,但喜憨兒不一定是指唐寶寶。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呼吸道疾病

小孩咳嗽不止?認識4種咳嗽5種緩解法

當您的小孩生病,或他們的身體試圖對抗疾病時,就會咳嗽。咳嗽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如氣喘(Asthma)的訊號。黏液或痰黏在氣管裡時,孩子可能會發現呼吸變得很困難,這時,咳嗽可以幫助清除呼吸道,讓空氣透過氣管進入肺部。 咳嗽的種類 乾咳:乾燥的咳嗽,沒有分泌物,原因包括氣喘、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或流感,或下呼吸道炎症,以及支氣管炎或肺炎(Pneumonia)。 哮咳:有哮吼的兒童,可能患有上氣管或氣管腫脹,這可能會使他們咳嗽時,發出類似封閉吠聲的聲音,或者在呼吸時,發出稱為喘鳴聲的高音,聽診時喉部聲音會非常明顯。此症狀相當於氣道狹窄,並有缺氧危險。 濕咳:感染和哮喘會導致濕咳,並在下呼吸道裡發現黏液,會湧出大量的痰。 百日咳(Whooping cough or pertussis):這是一種兒童鼻子和喉嚨的細菌感染,症狀可能和一般感冒相同,但在7~10天之後會更加惡化。您的孩子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連續快速地發出5~15次的劇烈咳嗽,然後,他們可能會深呼吸,偶爾就會發出「嘶嘶」的聲音。 咳嗽的併發症 如果您的孩子突然開始咳嗽、呼吸困難或攫住喉嚨,可能是喉嚨或氣管裡有東西卡住了。 如果他們的年齡大於1歲,哈姆力克急救法(Heimlich,腹部推力)可以幫得上忙。若您的寶寶未滿1個月大,出現明顯的呼吸障礙、失去意識、癲癇發作等時,請立即叫救護車。 假如不是窒息,還應該注意其他一些嚴重的症狀,如嘔吐、胸痛、氣喘、過敏反應、鼻竇感染,發燒超過攝氏37.8度(華氏100度)、且連續72小時以上,或持續咳嗽超過3個星期等等。 咳嗽的治療 為減輕孩子的咳嗽,您可以參考以下5種方法: 給孩子喝熱飲或湯,這樣可以緩解胸部疼痛或刺激,防止黏液增稠。 讓孩子使用濕霧加濕器,在浴室以溫水淋浴,或在孩子的臥室放置濕毛巾,讓他吸入潮濕的空氣。 如果您的孩子乾咳或哮咳,請讓他們呼吸涼爽的空氣,不要讓他們運動,因為這可能會讓他們的咳嗽變得更糟。 使用非處方止咳藥,特別是祛痰止咳藥和止咳藥。 為您的孩子施打DTaP疫苗,因為它可以預防百日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皮膚疾病

被蚊子叮咬腫很大硬硬的?長水泡、紅腫不消處理擦藥一次看

台灣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蚊子,大人、小孩都難逃蚊子叮咬,但嬰兒被咬時,症狀往往更為嚴重,不只皮膚腫大、有硬塊,有時還會產生水泡,究竟為何如此?出現硬塊原因為何?皮膚紅腫不消該麼辦?要幫嬰兒擦什麼藥?《Hello醫師》一次為您解答! 小孩被蚊子咬腫很大硬硬的,為什麼呢? 小孩被蚊子咬的腫包特別大、有硬塊,主要是因為小孩對蚊子唾液特別敏感。人體在接受外來過敏原時,通常會經歷以下4個階段: 初次接觸:當嬰兒初次被蚊子叮咬時,通常不會出現明顯腫包,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還不認識蚊子唾液,但經過叮咬後,免疫系統就會建檔,對蚊子唾液進行致敏化(Sensitization),以預備未來的侵犯。 過敏反應:若嬰兒再次被蚊子叮咬,此時免疫系統已經認識敵人了,就會產生免疫反應:叮咬處約3~4小時就會腫起,並在24~36小時內達到最腫;若再被多咬幾次,身體免疫反應會更激烈,腫得更快也更大。 去致敏化:經過數次的過敏反應後,若身體持續被蚊子叮咬,免疫系統也認定蚊子唾液對人體並無大害,便會開始去致敏化,降低各種過敏反應。 低過敏反應:隨著免疫系統對蚊子唾液的敏感度不斷降低,漸漸地,身體就不會對蚊子叮咬產生太大反應,被咬處也只是稍微紅腫、發癢;這就是大人與小孩被蚊子叮咬後,症狀不同的主要原因。 由上可知,隨著小孩年紀增加,被蚊子叮所產生的過敏反應會愈來愈輕微,但也有部分皮膚較敏感的學童或大人,即使已經被蚊子叮過數次,每次被叮時,仍會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這類型的人由於體質較為敏感,平時須做好充分的防蚊措施,被蚊子叮咬後,也應盡快擦藥,避免症狀惡化。 【延伸閱讀:為什麼會過敏?認識過敏原因,向過敏說Bye Bye!】 被蚊子叮腫很大一包、長水泡,恐是血管性水腫 不少父母發現小孩被蚊子叮後,眼皮、手或腳腫了一包,彷彿被人揍過似的;摸了小孩雖然會叫、會說不舒服,但不到劇痛的程度,而且除了痛、癢及長水泡之外,也沒有其他症狀,這種通常都是由嚴重過敏反應所致的「血管性水腫」,常見症狀包括: 大範圍紅腫 摸起來硬硬的,如同硬塊 輕微刺痛、發癢 長水泡 【延伸閱讀: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被蚊子叮皮膚為什麼會硬硬的? 皮膚嚴重發炎,形成血管性水腫後,有些部位會因真皮受傷,出現纖維化的現象,造成皮膚表面摸起來硬硬的,如同硬塊;多數硬塊會隨著時間過去,自行軟化消散,父母可以不用過度擔心。 被蚊子咬紅腫不消怎麼辦?嬰兒要擦什麼藥? 若嬰兒被蚊子叮的地方,腫到超過正常狀態,或連續1~2日都沒消腫,甚至出現水泡,就應該是血管性水腫,建議盡快帶孩子就醫檢查;醫師會針對病情較嚴重的小孩,開立口服類固醇藥物,並搭配類固醇外用藥膏、抗組織胺藥水。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外用止癢的涼感藥膏通常沒有消炎作用,因此最好還是帶小孩跑一趟醫院,讓醫師檢查並開立合適的藥物。 若蚊子叮咬的腫包位在頸部或眼周,有時會影響呼吸或視力狀況,須立即接受臨床治療,所以父母務必仔細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防蚊液推薦哪一種?防小黑蚊成份這樣挑!兒童、嬰兒選用須知】 被蚊子叮過敏、蜂窩性組織炎的差異? 血管性水腫 蜂窩性組織炎 原因 蚊子叮咬造成的過敏反應 抓破皮膚,由外傷所致的細菌感染 症狀 明顯紅、腫及癢,但不太會痛 (小孩容易誤會痛、癢的差異,父母須格外注意) 除了紅、腫之外,還會熱、痛 嚴重時會發燒 症狀產生時間 數小時內迅速發展 2~4天漸進式發展 治療藥物 抗組織胺藥水、外用或口服類固醇 抗生素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兒童健康

【醫師幫幫我】兒童肥胖2因素! 黃斯煒醫師親解—兒童肥胖影響終生健康

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報告指出,全世界過重與肥胖人口比例約38%,其中兒童肥胖人口增加的比成人還要快速。根據台灣統計,110年國小、國中過重及肥胖的比例分別為27.1%、31.2%,都比前年增加。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副主任黃斯煒醫師,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和大家說明兒童肥胖的原因、如何透過運動來預防肥胖。《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更輕鬆認識心臟疾病。 研究顯示,肥胖的兒童有1/2的機率會變成肥胖的成人,因此,想要有健康的生活,必須從小開始。黃斯煒醫師指出,造成兒童肥胖的兩大因素如下:   兒童肥胖因素1. 攝取過多熱量 根據「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兒童飲食攝取過多的油脂、醣類、蛋白質,而乳製品、蔬菜、水果攝取量不足。 黃斯煒醫師表示,兒童攝取過多的甜食、高油、高熱量飲食,吃多了不僅容易變胖,血脂和血糖也容易上升。除了掌握均衡飲食的原則,補充六大類食物外,也要避免高鹽、高糖、高油及精製醣類食物,避免三高提早找上門。 3-6年級學童每日飲食建議(熱量) 衛福部依不同活動強度的3-6年級學童,計算出每日飲食建議量,其中熱量建議如下: 男性:2050(Kcal)~2350(Kcal) 女性:1950 (Kcal)~2250(Kcal) 兒童肥胖因素2. 運動量不足 黃斯煒醫師說:「吃了較多的熱量也沒關係,如果每天都有充足的運動量,其實不一定會變胖,但多數兒童平時運動量都不足」,當吃進體內的熱量比消耗得多,體重自然就會增加。根據統計,現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多數時間都是較靜態的活動,因此,就算沒有吃進過多的熱量,體重也容易上升。 WHO建議學童身體活動量 中強度的運動,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 每天大於60分鐘活動量,對健康有更大的幫助 活動主要以有氧活動為主,每周3次費力的身體活動,增強骨骼與肌肉 運動強度 中強度運動 持續10分鐘後還能舒服的對話,但無法唱歌 覺得有點累、呼吸心跳比平常快 流一些汗 費力身體活動 持續10分鐘後無法邊說話邊活動 覺得很累、呼吸心跳比平常快很多 流很多汗 黃斯煒醫師建議:「如果學童沒有辦法每天運動60分鐘,也可以一個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次30分鐘以上、心率超過130的成人333運動原則作為標準。」學童可以在上課前運動、或選擇下課後的傍晚時段運動,盡量避開紫外線較強的中午時段,或到室內運動中心運動。 觀看【醫師幫幫我】黃斯煒醫師〈小心臟大影響,兒童肥胖會有心臟病?〉完整直播影音,請點以下連結: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神經疾病

脊柱裂病友心聲「 不帶尿袋出門」 盼健保補助自助式導尿管

5歲多的洪小弟坐在推車上,天真可愛的模樣,一點都看不出他是位開放性脊柱裂病友;自出生後,洪小弟已歷經16次各式手術治療,但因為脊柱裂屬於脊髓損傷疾病,所以終身「無法正常排尿」。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小兒泌尿專家楊緒棣醫師11日在「自導自助 看見奇『脊』」活動記者會中指出,脊柱裂孩子經常因尿不出來、尿不乾淨造成反覆泌尿道感染或腎臟水腫、發炎、衰竭,甚至面臨洗腎命運,呼籲健保能補助自助式導尿管,讓孩子健康長大。導尿對病童非常重要。 台北慈濟醫院楊緒棣副院長(由右至左)、洪媽媽、脊柱裂病友鄭同學、台北慈濟醫院個管師廖婉菲及脊柱裂病友洪小弟(前排),期盼病友們不用帶著尿袋出門。黃欣妍攝 脊柱裂病友終生的苦 排尿困難 全台約有5,000名脊柱裂患者,「脊柱裂」是胎兒在母體發育時,因脊椎骨閉合不全使脊髓外露或脊髓被拉扯受損,當脊髓損傷位置不同而有各類不同的併發症;脊柱裂有顯性、隱性之分,排尿困難是所有病友共同面對的問題。楊緒棣副院長指出:「脊柱裂病人因為膀胱變小、尿道括約肌無法放鬆,這兩種原因都會導致尿不乾淨、反覆泌尿道感染,加上神經受損無法感受尿意,若未定時導尿就會漏尿,對生活與健康都有很大影響。」 多種自助式導尿管。 改自助式導尿 可活得像一般人 目前健保給付留置型的尿管與尿袋,但並不給付自助式導尿管及相關醫材,楊緒棣副院長說:「留置型導尿管容易出現泌尿道感染、發燒、腎功能損傷與敗血症等併發症,加上小小年紀背著尿袋不僅生活不便,也容易受到同儕霸凌,很多病友看診時都相當自卑。」 洪媽媽表示:「當初考量洪小弟的生活與心理,和先生討論決定選擇自助式導尿方式,但因為沒有健保補助,每個月必須額外支出三萬元,這對許多病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雖然如此,當孩子學會自我導尿後,就能和一般人一樣生活,不用背著尿袋接受異樣眼光」。 另一位脊柱裂病友鄭同學目前就讀高中,小學三年級以前都使用留置型尿袋,後來學習自我導尿;鄭同學在記者會上分享:「使用留置型尿袋時,每天都要擔心身上的尿管被拉扯,行動必須非常小心翼翼,自從改用自助式導尿後,身上沒有尿袋與尿管,2個小時去一次廁所導尿,感覺自己跟一般人一樣」。 醫呼籲健保補助自助式導尿 楊緒棣副院長強調:「病友若能學會自助性清潔導尿,只要帶著一根導尿管生活,再配上隔夜式導尿管,生活幾乎可以不受影響。人生因為一根導尿管從此變成彩色的,曾有80歲的病友能自在出國旅行,完全不受影響」。歐美日本等國家已補自助性導尿管,期盼台灣有更多人了解脊柱裂疾病,讓病友們受到更好的照護權益、減輕生活負擔。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常見疾病症狀

蠶豆症孩子吃退燒藥有禁忌嗎?服用後切記注意3症狀

【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這陣子因為新冠肺炎而發燒來看診的小孩非常非常多,西V麵(編按:黃斯煒醫師自稱)最近遇到一個有趣的事情。西V麵遇到一個媽媽帶著新冠肺炎的孩子來看診,在跟媽媽說明了新冠肺炎要注意的事項後,西V麵就開了退燒藥「安佳熱」給小孩。媽媽問西V麵說:「小孩有蠶豆症,是不是不能吃安佳熱?」西V麵第一次被問這個問題,但稍微回想了一下,自己當兒科醫師這麼多年,遇到蠶豆症的孩子這麼多,加上「安佳熱」這個藥這麼常在使用,如果有禁忌症,西V麵不可能不知道呀。因此,我就和媽媽說,「蠶豆症的孩子也可以吃安佳熱呀,我們平時也會讓蠶豆症的孩子吃,無特別禁忌喔。」但媽媽還是一臉狐疑。 原本這件事情原本西V麵也不以為意。但事隔不到兩天,一位資深兒科護理師就Line給西V麵,同樣也是問自己的孩子有蠶豆症呀,是不是不能吃安佳熱!?同時這位護理師也說,那我們平常也是會給病房蠶豆症的小孩吃安佳熱啊?這樣沒問題嗎? 聽到這邊,西V麵就想到是不是有一些網路消息出現,加上最近發燒小孩真的多呀.才會同時讓大家在這個時候注意這個問題。再者,其實西V麵自己也有蠶豆症患者,平時發燒、頭痛也是不避諱地吃普拿疼(成分跟「安佳熱」相同),也從來沒發生過什麼問題呀。雖然西V麵也覺得這應該會有問題,不過被問了這麼多次之後,也覺得確認一下比較安心。 先講結論:只要是在「正常治療劑量」下,蠶豆症的孩子是可以使用安佳熱的。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childrens-health/other-child-health-issues/g6pd-deficiency/ 安加熱主要成分是什麼?有何風險? 「安佳熱」這種退燒藥的主要成分是acetaminophen,就和我們平常吃的「普拿疼」是同樣一種藥物。而蠶豆症的孩子,對於一些特定的藥物會產生溶血的反應,因此應該要避免這些藥物。所以問題就是,蠶豆症的人使用acetaminophen會不會造成溶血呢? 其實現在絕大多數的建議,都認為蠶豆症患者使用acetaminophen「應該是」安全的。只要在正常劑量下使用,並觀察孩子有無溶血症狀,如眼白變黃、皮膚變黃、茶色尿等症狀,在這樣的狀況下使用是安全的。 那為什麼我們要說「應該是」安全的,不能說「百分之百」安全呢?爸爸媽媽一定都希望能夠「百分之百」安全,「一定沒事情」這樣的說法。其實原因是因為,有極少的個案報告中,在兒童跟成人在食入過量的acetaminophen後,造成嚴重的急性溶血。這種案例全世界大概每3-5年會出現一個個案報告,算是極為少見。也就因為這樣的個案,就沒辦法說acetaminophen在蠶豆症的孩子身上使用,是「百分之百」安全。 那有些家長會問:「啊沒有別的藥嗎?那不能用別的藥嗎?」是可以,另外一種兒童常用的止痛藥誓炎熱消,學名是ibuprofen。但如果真的要仔細說,近年研究也是發現蠶豆症的孩子使用ibuprofen,也不是「百分之百」沒事情,也是有可能造成急性溶血。這個研究的結果,ibuprofen造成蠶豆症孩子急性溶血的機率約為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機率也是非常低。 蠶豆症孩子使用退燒藥須注意3症狀 因此,蠶豆症的孩子使用退燒藥,不論「安佳熱」或是「炎熱消」其實都是相對安全的選擇。家長真的很擔心的話,可以多注意孩子用藥後的狀況,看看有沒有皮膚變黃、眼睛發黃或是茶色尿的狀況產生,這樣就可以放心囉。 另外,網路上資訊非常非常多呀,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如果無法分辨何為正確資訊,那還是要直接詢問專業醫療人員。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