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ads sign icon廣告

拉肚子拉不停?一篇搞懂原因、飲食建議、預防方法及就醫資訊

拉肚子拉不停,究竟是什麼原因?常見誘因包含飲食不當、腸胃炎或慢性疾病。不同的拉肚子型態、顏色與持續時間,往往能反映腸道健康狀況。《Hello醫師》為您解析拉肚子的原因與嚴重程度,並提供飲食建議、就醫時機與預防方法,幫助你在面對拉肚子時,找到合適的處理方式與因應之道。

拉肚子拉不停?一篇搞懂原因、飲食建議、預防方法及就醫資訊

拉肚子拉水?從型態、顏色判斷拉肚子嚴重程度

拉肚子常見症狀包含水狀便、腹痛、脫水等。若一天拉肚子超過3次,且大便型態異常,就需要特別注意。

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Form Scale),大便可分為7種類型:

  • 第一型:顆粒狀、堅硬如堅果,排出困難 ➜ 可能為便秘
  • 第二型:條狀但質地堅硬 ➜ 可能為便秘
  • 第三型:條狀、表面有裂痕 ➜ 屬於理想型態
  • 第四型:條狀、光滑柔軟 ➜ 屬於理想型態
  • 第五型:軟爛、不規則塊狀 ➜ 接近腹瀉型態
  • 第六型:糊狀、質地軟爛 ➜ 常見於腹瀉
  • 第七型:完全水狀,無固體 ➜ 屬於嚴重腹瀉

拉肚子拉不停?一篇搞懂原因、飲食建議、預防方法及就醫資訊

除了型態之外,也可從大便顏色判斷腸胃健康與拉肚子的嚴重程度:

  • 黃褐、棕色大便:屬於正常顏色,代表腸胃功能健康。
  • 黃色大便:可能與油脂代謝異常有關,或攝取過多油脂。
  • 綠色大便:腸胃消化不完全,或細菌、病毒感染;也可能是攝取過多綠色蔬菜或含綠色色素的食物。
  • 灰色或白色大便:多與膽汁分泌異常有關,常見於肝臟、膽管或胰臟疾病;也可能是近期接受X光檢查時服用鋇劑所致。
  • 黑色大便:常見於上消化道出血;有時與服用鐵劑、含鉍藥物,或食用藍莓、墨魚等深色食物有關。
  • 紅色大便:需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大腸、直腸出血或痔瘡;也可能因食用紅肉火龍果、甜菜根等含豐富紅色色素的食物所致。

(延伸閱讀: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解析影響大便次數7大原因、食物消化時間

不明原因拉肚子?急、慢性原因及特徵解說

拉肚子是腹瀉的表徵,除了反映消化狀態,也能顯示腸胃健康是否異常。依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台中榮總衛教資料,拉肚子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者特徵差異如下:

  • 急性拉肚子:持續時間少於2週,常伴隨嘔吐、發燒、腹痛等急性症狀。
  • 慢性拉肚子:持續超過4週,通常與慢性腸道疾病或其他長期病因有關,需進一步檢查。

急性拉肚子3種常見原因

  • 病毒感染:為最常見的原因,例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或星狀病毒等。可能伴隨嘔吐、頭痛、發燒、腹部痙攣、噁心、肌肉酸痛。
  • 食物中毒:食用遭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污染的食物,例如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旅遊至衛生條件差地區,可能出現「旅行者腹瀉」。症狀因病原不同而異,可能包括腹痛、嘔吐、發燒或血便。
  • 藥物副作用:使用抗生素、含鎂抗酸劑、糖醇藥物或部分抗癌藥物,也可能引發急性拉肚子。

慢性拉肚子6種常見原因

  • 腸躁症:與壓力、焦慮相關,會造成腸胃蠕動異常,常見脹氣、放屁、腹痛,部分人還會出現頭暈、頭痛。
  • 食物過敏或乳糖不耐症:對牛奶、大豆、穀物、雞蛋、海鮮等過敏,或乳糖消化不良。症狀包括噁心、腹部痙攣、脹氣、放屁。
  • 消化道疾病:如乳糜瀉、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或胰臟、小腸功能異常。
  • 腹部術後影響:接受闌尾、膽囊、大腸、肝臟、胰臟或小腸手術後,腸胃功能尚未恢復。
  • 腸道感染未完全康復:部分急性腸胃炎患者在恢復期,仍可能出現拉肚子。
  • 癌症影響:癌細胞轉移至腸道,可能干擾排便功能,引發慢性拉肚子。

(延伸閱讀:乳糖不耐症別怕!大推6種非乳製替代品,含優質蛋白又補鈣

急、慢性拉肚子差異

急性拉肚子 慢性拉肚子
持續時間 少於2週 超過4週
常見症狀 嘔吐、發燒、腹痛等急性反應 長期腹痛、脹氣、腸道不適
常見原因 病毒感染(諾羅、輪狀)、食物中毒、藥物副作用 腸躁症、乳糖不耐、消化道疾病、術後影響、癌症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如何停止拉肚子?

若一天拉肚子超過3次,體內水分與電解質可能快速流失,容易造成脫水。此時可先做以下處理:

  • 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選擇含有鈉、鉀的電解液或運動飲料,幫助維持體內平衡。若是兒童,建議將市售運動飲料以1:1比例稀釋,或選擇專用口服電解質溶液。
  • 短暫禁食6~8小時:依據台中榮總衛教資料,拉肚子時可暫時停止進食,讓腸胃休息,避免再度受到刺激。觀察症狀是否改善,再逐步恢復清淡飲食。

H2 拉肚子看什麼診所?什麼科?

若已禁食6~8小時並調整飲食後,孩童仍持續拉肚子超過24小時、成人超過2天,或出現以下警訊,請盡早就醫:

  • 脫水跡象:口渴、口乾舌燥、尿量減少或尿色加深、皮膚乾燥或彈性變差;幼兒可能出現哭不出眼淚、眼眶或囟門凹陷、精神倦怠。
  • 腹部或直腸劇烈疼痛,或持續發燒
  • 糞便帶血、呈黏液狀,或出現黑色水樣便
高齡者、孕婦、慢性病患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若出現上述不適,建議提早就醫評估。

就醫科別建議

  • 成人:可先至家醫科或腸胃科診所,由醫師評估。
  • 兒童:可前往小兒科診所就醫。

若經診所治療後仍未改善,建議進一步到醫院胃腸肝膽科或兒童專科或小兒腸胃科接受檢查。

拉肚子飲食推薦: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拉肚子時腸胃功能較為敏感,飲食調整非常重要。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細嚼慢嚥的方式,減輕腸胃負擔,並遵循以下原則:

飲食4原則:低油、低糖、低纖維、易消化

  • 低油:以水煮、清蒸方式烹調,避免油炸或高油料理,以免增加腸道負擔。
  • 低糖:過多精緻糖類在腸道中容易被細菌分解產氣,導致脹氣與蠕動加快而加重腹瀉。
  • 低纖維:選擇柔軟、低纖維食材,如蒸蛋、嫩豆腐,避免腸道蠕動過快。
  • 易消化:初期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菜湯)為主,症狀緩解後再逐步改為米糊、白粥或軟質麵條。

拉肚子可以吃什麼?推薦食物清單

  • 澱粉類:白飯、白吐司、饅頭、麵條等精製穀物,較容易被腸胃吸收。
  • 蛋白質:低脂肪來源如雞胸肉、蒸蛋、嫩豆腐,對腸胃較溫和。
  • 蔬菜:選擇質地柔軟、纖維較少的葉菜與瓜類,例如去梗的高麗菜、小白菜、菠菜,以及南瓜、蘿蔔、冬瓜。
  • 水果:避免高水溶性纖維或帶籽水果,建議選擇蘋果香蕉、去皮葡萄等。
  • 補充電解質:拉肚子容易造成鈉、鉀流失,可透過運動飲料或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來維持體液平衡。若給兒童飲用,建議選擇低糖配方或以1:1比例加水稀釋。

拉肚子不能吃什麼?避開這些食物加速康復

  • 高油食物:如炸雞、薯條、鹹酥雞,會刺激腸胃,加重腹瀉。
  • 高糖食物:蛋糕、餅乾、含糖飲料,容易加快腸道發酵,導致脹氣。
  • 刺激性食物:辛辣料理、洋蔥、大蒜、過酸或過鹹食物,可能增加腸道不適。
  • 高纖維穀物:糙米、紫米、玉米、全麥、紅豆、綠豆、地瓜,會促進腸道蠕動,反而加重拉肚子。
  • 乳製品與豆漿:牛奶、起司等乳糖含量高,乳糖不耐者容易因此脹氣或腹瀉;豆漿同樣可能引起腸胃脹氣。
  • 特定高纖蔬果:如地瓜葉、芥藍、菠菜、花椰菜、青花菜、牛蒡、芹菜、綠竹筍、玉米筍,容易增加排便感或造成脹氣。
  • 含咖啡因飲品咖啡、濃茶,可能刺激腸胃蠕動。
  • 生食與海鮮:若處理不當,可能含有細菌或寄生蟲,導致腸胃更敏感。

預防拉肚子:日常習慣與風險管理

要避免拉肚子,平時需從飲食衛生與生活習慣著手,降低腸胃道感染或不耐的風險。以下是幾個常見的預防重點:

1. 飲食衛生

  • 食材新鮮、徹底加熱:避免食用不新鮮的食物、生魚片或未煮熟的海鮮與肉類,因為這些食物可能含有細菌或寄生蟲,進入腸道後容易引發感染性腹瀉。
  • 飲水安全:不潔水源(包括冰塊)常含有大腸桿菌或其他病原體,容易破壞腸道菌相並造成急性腹瀉。建議飲用煮沸過的水或可靠來源的瓶裝水。
  • 避免交叉汙染:生熟食應分開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與容器,以降低細菌殘留在熟食中的風險。

2. 個人防護

  • 勤洗手、保持衛生:進食或料理食物前後,應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清洗雙手至少20秒,減少細菌或病毒透過手部傳染的機會。
  • 乳糖不耐或食物過敏管理:若已知有乳糖不耐、麩質不耐或其他食物過敏,應避免攝取相關食材,以免因腸胃道負擔而導致腹瀉。
  • 旅遊飲食注意:出國前往衛生環境較差的地區時,務必提高警覺,避免食用不新鮮或未充分煮熟的食物,建議選擇瓶裝水或煮沸過的水,並避免冰塊與街邊生食。

3. 疫苗接種

  • 輪狀病毒疫苗:輪狀病毒是5歲以下幼兒腸胃炎的主要致病原之一,常造成嚴重腹瀉與脫水。國內已有輪狀病毒疫苗上市,家長可依醫師建議評估是否為幼兒接種,以降低重症風險。

拉肚子常見問題FAQ

Q1:拉肚子時可以吃益生菌嗎?

益生菌屬於日常調理、改善腸道菌叢的保健食品,並非用來緩解急性拉肚子的藥物。若拉肚子次數已超過3次,應盡快就醫,由醫師確認病因。

通常在經過接受治療後,醫師會視病人實際狀況與需求,提供進一步建議;若想藉由補充益生菌以維持腸道菌叢平衡、恢復腸道健康,建議可直接詢問醫師。

Q2:拉肚子可以喝牛奶嗎?

不建議飲用牛奶。拉肚子時腸胃功能較敏感,牛奶中的乳糖可能因吸收不良而加劇症狀。

同時,也應避免豆漿及其他乳製品,以免腸道脹氣,進一步增加不適感。

Q3:拉肚子要喝運動飲料嗎?要怎麼稀釋?

拉肚子容易導致體內電解質(鉀、鈉)流失,適度補充電解液或運動飲料可緩解脫水問題。

不過,部分市售運動飲料的糖分與電解質濃度偏高,可能對腸胃造成負擔。建議:

  • 成人可依需求補充,但避免一次大量飲用。
  • 兒童可將運動飲料以1:1比例加水稀釋,或選擇兒童專用電解液、無糖或低糖配方,會更合適。

Q4:拉肚子會傳染嗎?

若是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腹瀉,確實具有傳染性,例如:

  • 病毒性腸胃炎:常見於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星狀病毒。
  • 細菌性腸胃炎: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

若僅是因短時間吃下過多食物或不耐受食材,造成消化不良,一般不具傳染性。但若症狀超過3次以上,仍建議就醫。

(延伸閱讀:急性腸胃炎是什麼?急性腸胃炎症狀、原因、緩解吃什麼一次看

Q5:拉肚子多久沒好需要看醫生?

若已禁食6~8小時並調整飲食,症狀不見好轉,應留意持續時間:

  • 成人:超過2天仍未改善。
  • 兒童:超過24小時未改善。

若同時出現脫水、發燒、腹痛或血便等警訊症狀,更應立即就醫,建議前往家醫科、腸胃科或小兒腸胃科。

Q6:拉肚子可以服用止瀉藥嗎?

止瀉藥並非所有腹瀉都適用,需先確認病因再依醫囑使用。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曾有患者因長期自行服用止瀉藥,導致糞便過度乾燥,輕則便秘,重則可能引發腹膜炎或腸穿孔。因此,建議在經醫師評估後,才可安全服用。

Q7:拉肚子時可以吃水果嗎?

可以吃水果,但須選擇較容易消化的種類,例如:

  • 適合水果:去皮蘋果或葡萄、香蕉等。
  • 建議吃法:將水果處理成泥狀或半流質,更利於腸胃吸收營養。

另外,請避免攝取高纖維或帶籽的水果,以免增加腸道負擔。

[embed-health-tool-bmr]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Diarrhea(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https://medlineplus.gov/diarrhea.html Accessed Aug 15, 2025

Symptoms & Causes of Diarrhea(National Institutes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diarrhea/symptoms-causes Accessed Aug 15, 2025

Treatment of Diarrhea(National Institutes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diarrhea/treatment Accessed Aug 15, 2025

Eating, Diet, & Nutrition for Chronic Diarrhea in Childre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https://www.niddk.nih.gov/health-information/digestive-diseases/chronic-diarrhea-children/eating-diet-nutrition Accessed Aug 15, 2025

病毒性腸胃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sndL3ibQOtZXgLelyyteHQ Accessed Aug 15, 2025

現行版本

2025/08/22

文: 張如青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張如青 更新


相關文章

天氣熱常拉肚子?夏季4大腸胃病:除了腸病毒還有「這致命疾病」

拉水便怎麼辦?8大原因、6種水便顏色與改善方法完整解析


資料查核:Hello 醫師|文:張如青 · 更新日期:2025/08/22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