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與肌肉

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身體,尤其是骨骼、肌肉、關節必然會跟著磨損。所以人們常會出現影響日常生活的病症,如關節疼痛、腰痠、其他骨頭肌肉的損傷等。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了解更多有關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知識。

基礎知識

骨骼與肌肉

屁股痛恐是梨狀肌症候群!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

梨狀肌症候群為久坐辦公族的常見問題之一,梨狀肌發炎會導致屁股痠痛、麻木,嚴重時,疼痛還會轉移至大腿和小腿,可能影響行走能力;到底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有哪些症狀?梨狀肌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屁股、臀部肌肉解說 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位於臀部深處,左右對稱,屬於中等大小的肌肉,因形似梨子而獲得其名;實際位置在臀大肌(屁股最外圍的肌肉)的下方,連接薦椎及大腿骨前端(又稱大轉子)。 梨狀肌的主要功能為協助大腿做外旋的動作(例如翹腳動作),並負責外展(大腿往側邊抬)及穩定髖關節,舉凡爬樓梯、坐下起身、蹲下或走路,其實都須藉由收縮梨狀肌來完成。 當梨狀肌因過度使用,例如久坐或運動過度,或因外傷撕裂時,就可能發炎腫脹,導致臀部深處疼痛;外加上坐骨神經就位在梨狀肌下方,因此梨狀肌只要腫脹或抽筋時,都容易壓迫到坐骨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 屁股痛、抽筋?梨狀肌發炎症狀有哪些? 梨狀肌症候群的常見症狀包括: 屁股深處痠痛:有一個明顯痛點,在坐著或變換姿勢時特別痛,但躺下時就容易好轉。 屁股痠 臀部肌肉緊繃 髖關節緊繃 梨狀肌發炎嚴重,引發坐骨神經痛時,可能產生以下症狀: 大腿後側疼痛:疼痛可能會傳導至小腿和腳後部 腿麻、腳麻 下肢無力、行走不便 梨狀肌症候群原因? 梨狀肌症候群的常見原因如下: 長時間久坐、蹲坐:造成梨狀肌緊繃發炎 座椅過硬:過度壓迫梨狀肌,引起發炎 習慣翹二郎腿:過度使用梨狀肌 短時間內過度跑跳,或從事會扭轉髖關節的運動:最常見於平日鮮少運動,但一到休假或參加路跑、登山等特定活動時,就突然激烈運動的人 臀部有挫傷、拉傷病史 梨狀肌症候群多久會好?如何舒緩? 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分成以下5種: 伸展運動:透過拉伸臀部肌肉,改善梨狀肌緊繃發炎的狀態。 徒手治療/按摩:尋求物理治療師協助做徒手治療,或自行使用按摩球或按摩槍舒緩,然而,梨狀肌屬於較深層的肌肉,因此按摩較不易有效解除肌肉緊繃。 復健治療:例如電療、熱療(低能量雷射)、照射超音波等常見的健保給付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肌肉鬆弛劑或消炎止痛藥,通常對於短暫的急性疼痛較有用,對於長期慢性發炎效果較差。 注射治療:透過超音波導引,直接向梨狀肌注射類固醇、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又稱PRP增生療法),加速消炎與復原作用。 在一般狀況下,梨狀肌輕度發炎通常只要改善致病原因(例如減少久坐時間)、多休息、服藥及接受復健治療,約1~2週即可改善;然而,若梨狀肌一帶的軟組織受傷、沾黏或神經壓迫較為嚴重,則可能須6~12週以上才能痊癒。 梨狀肌發炎要看哪一科? 建議可赴復健科或骨科就診,由專業醫師評估與診治,並適時搭配物理治療,有效緩解症狀。 屁股痠痛怎麼辦?4招舒緩運動 屁股痠痛時,可透過以下4個伸展動作,改善臀部肌肉緊繃,每個動作可重複3~5次。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1.椅上翹腳 將伸展側的腳(腳踝),放在另一側腳的膝蓋上,維持背部打直;身體前傾,直到抬起腳的臀部變得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2.坐姿後腿伸展 屁股往前坐到椅子前 ⅓ 處,將伸展側腿向前伸直,腳板勾起,另一腳的小腿微向往內收,維持背部打直;同樣前傾身體,直到伸直腳的腿後到臀部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3.躺姿翹腳 平躺在瑜珈墊上,雙腳彎曲立起,將伸展側的腳(腳踝),放在另一側腳的膝蓋上,雙手抱住下腳,將下腳抱離地面,直到伸展腿的腿後部與臀部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4.躺姿單膝扭轉 平躺在瑜珈墊上,雙腳伸直,將伸展側的腳彎曲,側放在另一隻腳上,手輕壓彎曲腳(上腳)的膝蓋,往地面施力,另一手自然向側面舒展,臉部朝上;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Hello健康來|屁股痠痛篇》屁股痛!屁股痠痠的好難受?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放鬆技巧,立即改善臀部痠痛!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骨骼與肌肉類別

關節炎

看更多 骨骼與肌肉 相關文章

肌肉痠痛/骨頭疼痛

睡醒常落枕怎麼辦?秒懂脖子扭到原因和預防

一覺睡醒發現脖子動彈不得、落枕了嗎?落枕相當常見,落枕的感覺大家也相當熟悉,脖子轉到某個角度就感到劇烈疼痛,導致頸部活動受限,這種狀況雖然俗稱落枕,但其實不一定是因為躺枕頭睡覺才會發生,例如突然的動作導致脖子有扭到的感覺,也是頸部僵硬或疼痛原因,而這種脖子扭到的狀況,其實就是頸部肌肉的拉傷,和一般的肌肉拉傷並無太大差異,以下就介紹落枕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睡醒落枕怎麼辦?恢復期熱敷、伸展、按摩 睡醒發現落枕的當下可能會感到劇烈疼痛,但基本上一段時間後,這種發炎和疼痛都會自己好轉,如果無法忍受,可以參考以下五種方法來治療或舒緩,並依狀況調整、使用不同方式舒緩。 冰敷:如果是瞬間動作引起的頸部拉傷,冰敷患處能降低該部位的血流量,進而減緩肌肉的急性發炎,每次冰敷控制在 20 分鐘以下,若是輕微落枕,建議可直接熱敷。 熱敷:如果是一般睡醒後的脖子僵硬(落枕),或落枕已經超過一天以上,便可以使用熱敷,一次也是 20 分鐘,如此可以放鬆並舒緩肌肉。(同場加映:受傷後要冰敷還熱敷?這樣分辨就對了) 吃藥:落枕常常是突然的頸部肌肉拉傷,對於起床馬上就要上班的人們,服用醫師開立的肌肉鬆弛劑、消炎止痛藥能較快速減輕疼痛,如再搭配正確的姿勢、適度活動,能夠加速肌肉復原。 伸展和按摩:如果劇烈的疼痛發炎已經減輕一些,適度的伸展及按摩頸部,能讓肌肉獲得更進一步的放鬆,有些角度或柔軟度在落枕時無法達到並無妨,目標是要讓肌肉逐漸恢復,而不是讓頸部更疼痛,按摩也是相同的原則,以舒緩不造成過度疼痛為原則。 適度運動:如果因為疼痛就完全不去動,那麼肌肉很可能會持續緊繃,反而恢復得較慢,嘗試以上幾種方法,較不疼痛後,適度從事輕度運動,例如:健走或瑜伽,能夠增進頸部的血流,加速受損組織的恢復速度。 落枕、脖子痛需要看醫生嗎? 落枕通常會自己慢慢復原,但如果情況較嚴重,比如劇烈疼痛或角度嚴重受限,可以直接前往診所,醫師可能會先開消炎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通常能迅速減緩症狀,並可搭配物理治療,但如果落枕幾天後仍然沒有好轉或甚至惡化,應該找出脖子持續疼痛的原因。(同場加映:乳酸堆積惹的禍?這才是肌肉痠痛的原因) 如果您脖子疼痛伴隨著以下症狀,可能和其他潛在疾病有關,請務必前往醫院進一步診斷治療。 發燒 頭痛 胸痛和呼吸急促 頸部腫塊 淋巴結腫大 吞嚥困難 四肢刺痛、麻木 膀胱或腸胃問題 落枕的 7 個原因及預防方式 多數人睡覺時,不太會注意到自己的睡姿或是枕頭的高度,但這正是造成落枕的兩大因素,也是腰痠背痛的常見原因。另外據研究,大約有 5% 的肩頸慢性疼痛是來自於睡眠問題,不過睡姿、枕頭等許多睡眠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解決的,以下將列出常見的落枕原因及如何預防。 1. 不正常的頸椎角度:身體過度疲勞時,肌肉本來就容易痠痛和僵硬,再加上太累時倒頭就睡,頭是否有躺在枕頭上都不清楚,萬一頭頸部以不正常的角度入睡,維持一整晚,就容易造成頸部肌肉、韌帶或關節過度伸展,導致落枕或頸部僵硬的情形。因此應盡量避免身體過度勞累,並注意自己的睡姿,以免頭頸部處於不正常的角度。 2. 趴睡落枕機率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睡姿,不過趴睡特別容易導致脖子和背部肌肉的緊繃,如果不想要落枕或背痛,盡量避免趴睡的睡姿。(同場加映:側睡仰睡趴睡~從睡姿看個性與影響) 3. 枕頭挑選和高度:人的脖子一天有1/3的時間靠在枕頭上,如果枕頭沒挑好,無法好好支撐頭頸部,長時間讓頸部承受額外的壓力,那就容易造成肩頸痠痛、甚至常常落枕,建議可挑選羽絨或記憶枕等高度和支撐性適中的枕頭。 除了枕頭,床墊的支撐性也有可能會影響睡眠,床墊太軟也可能造成頸椎或脊椎角度過彎,導致頸部或背部僵硬痠痛。 (推薦閱讀:不想再落枕?哈佛5點建議這樣挑枕頭) 4. 瞬間動作造成拉傷:平時突然轉頭等瞬間的頸部動作,很容易造成頸部拉傷。此外,睡眠時翻來覆去,反覆變換睡姿時,也可能導致落枕,甚至做夢時做出過大的動作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5. 頸部受寒著涼:雖然沒有特別證據顯示脖子受寒會容易落枕,但確實有相當多案例是因為徹夜吹電風扇、窗戶未關、冷氣開太強等原因而落枕,因此將房間溫度調整至舒適的溫度,注意頸部的保暖,能有預防落枕的潛在效果。 6. 揮鞭症延遲發作:運動傷害或車禍造成的頸部鞭索傷害(Neck whiplash injury,因車禍的撞擊力導致頸部如鞭子般前後扭動後受傷),可能會出現延遲性發作的情形,受傷當下可能沒有症狀,但睡醒隔天卻有如落枕般,發現頸部非常僵硬痠痛。 7. 其他原因或疾病:落枕的主因是頸部的肌肉或韌帶的拉傷,長時間姿勢不良、長時間盯著螢幕未變換姿勢等也是常見原因,另外有些疾病也會造成長期頸部僵硬或反覆落枕,例如:頸椎間盤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脊椎面關節骨關節炎(Facet joint osteoarthritis,又稱退化性脊椎關節炎)、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神經壓迫,都是可能原因,如有疑慮建議前往醫院診斷。 補充說明:不少人習慣找國術館等傳統整復手法,感覺被「咖咖」一下落枕就好了,其實,若是輕微落枕被「喬」完可能會有舒緩效果,但若較嚴重,建議還是就醫治療,因為若牽涉到整脊手法,有一定風險,請民眾在肌肉骨骼上有任何問題、疼痛時,先前往復健科或骨科進行評估、診斷和治療,若仍有需求,也可攜帶診斷證明前往物理治療所自費接受治療。(推薦閱讀:整骨有風險!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肌肉痠痛/骨頭疼痛

整骨有風險!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你也許曾經看過,脊骨神經治療師(俗稱:整脊師、整骨師)在矯正病患脊柱關節時,會發出「啪啪」的聲響,雖然聽起來嚇人,但只要經專業過評估和診斷,是相對低風險的治療。這種一般通稱「整骨」、「整脊」的脊骨神經學(Chiropractic)治療,是藉由快速精準的動作,將錯位的肌肉骨頭調整,以確保受傷的細胞組織能自行痊癒,改善肌肉軟組織的活動性。以下整理整脊治療的好處,以及應注意的安全守則,供各位民眾參考。 整脊整骨助舒緩身體疼痛和壓力 俗稱的整骨又叫脊椎徒手推拿治療(Spinal Manipulative Therapy,簡稱SMT),其最大的優點亦是不需承擔任何藥物或手術風險,就能恢復關節活動性,特別是脊椎的部分。此外,整脊也常用來舒緩因創傷組織傷害、長時間呈不正確坐姿、頸背痠痛和偏頭痛等情況造成的緩肌肉、骨頭及結締組織的疼痛,減低免疫系統的壓力。(推薦閱讀:久坐是萬病之源:坐式生活對身體的危害) 多數人經過整脊後,身體會頓然覺得很「鬆」,這是因為錯誤的關節排位導致的脊椎壓力被除去了,使脊椎上的神經細胞恢復原本的效率,人當然也就充滿活力了。事實上,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承受大大小小的壓力及疼痛,是你我所不會意識到的,長期下來就會衍生肌肉痠痛等問題,所以人才會變得很容易疲倦。 脊椎器官相互依賴 整脊保障健康 一個強壯的免疫系統,即代表一個健康的神經系統,要知道脊椎上的神經細胞與身體各別器官是緊緊相連的,倘若細胞組織出現失調,它就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舉例來說,當胸椎和中頸椎部位走錯位,就可能會引致肺部異常,像是氣喘(Asthma);若連接胃部的脊椎位置有偏差,恐怕會影響胃酸分泌,造成肚子不舒服。但相對的,脊椎關節若在正確的位置上,身體系統的運作就能發揮得力。 至於孕婦,整脊或許還能幫助生產的順利,因為女人的身體在妊娠期會經歷些許變化,像是體重增加、骨盆韌帶鬆弛。溫馨提醒,在進行整脊前,請務必先跟醫師報備你的疾病史和生活日常,以確保身體不會因此而受傷。 骨質弱別整骨 中風風險高 另外,有的人並不適合做整脊,包括患有關節炎(Arthritis)、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脊髓壓迫,以及正在接受血液稀釋(Blood-thinning)藥物治療的病人。而對癌症病人來說,則需先得到主治醫師的同意才行,其它要避免整脊的情況還有像手腳刺痛或無力、高風險的中風症狀、頸部上端骨頭異常。 雖然整脊相較於手術和藥物的副作用來得更安全,但這不代表它沒有風險。根據英國全脊骨療法組織皇家脊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Chiropractors,簡稱RCC)的研究,頭痛和頸部問題都是很常見的整脊短期影響與風險,嚴重則恐造成椎間盤突出(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ion)、馬尾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簡稱CES)、中風,以及椎動脈剝離(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簡稱VAD)。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也曾提醒,頸部整脊是有可能導致椎頸動脈剝離(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簡稱CAD),並造成中風等問題。 整脊風險難預料 民眾應多留意 民眾請注意,整脊副作用可能於數小時之後出現,也可能過幾週後才顯現。其中,若是因此椎動脈剝離造成中風,警示症狀包含:頭或頸部疼痛、暈眩、口齒不清、感覺喪失、一邊的肢體鈍拙、走路困難等,倘若出現這些症狀,務必馬上送急診,切勿當作沒事。(同場加映:慢性疲勞、失眠、頭痛是自律神經失調?這樣做找回健康) 若尊照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和安全進行,整脊是相對安全的,有的整脊師也會因為安全考量,避免調整頸部,因此整脊後的不適頂多是輕微的痠痛和僵硬;儘管如此,也建議民眾先做好功課,包括預約身體檢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此除了避免風險,也能獲得最完善的整脊治療效果。最後,整脊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如果經幾週治療仍不見有效,或許你可以考慮別的治療方法並作近一步的診斷和檢查。 編按:不少人習慣找國術館等傳統整復手法,感覺被「咖咖」一下痠痛緊繃就好了,雖然輕微的症狀可能相當有感,但牽涉到整脊手法,有一定風險,請民眾在肌肉骨骼上有任何問題、疼痛時,建議先前往復健科或骨科進行評估、診斷和治療,若仍有需求,可攜帶診斷證明前往自費物理治療所接受治療。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走路好痛?足底筋膜炎這樣做復原快

早晨悠然而醒,一下床踩地腳底板宛如針刺?或是慢跑上了癮,卻感到腳後跟痛得好像火在燒?當心也許是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又稱跑者足(Jogger’s heel),一般認為這好發於長輩身上的疾病,對於跑步姿勢不正確及久站的族群也有很大的影響,本文將介紹足底筋膜炎的風險與加速復原的方法,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吧! (同場加映:別把身體跑壞了!8種跑步常見傷害) 足底筋膜炎的 6 種風險因子 足底筋膜炎的成因為腳趾連接至踵骨(Heel bone,即後腳跟的骨頭)的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退化,以前會把此病誤診為跟骨骨刺(Heel spur),其實這兩者無關。以下是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六種風險因子: 年齡:40 ~ 70歲之間的成人罹患率最高。 性別: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孕婦在懷孕後期也容易好發足底筋膜炎。 肥胖:體重超標會增加足底筋膜韌帶(Plantar fascia ligaments)的壓力,進而增加風險。 運動類型:從事長跑、芭蕾或有氧舞蹈等運動,會給腳後跟更多的壓力,進而增加罹患的機率。 特定職業:負重的工人、餐廳服務生、百貨公司或是飯店的櫃檯人員等職業,需要久站或「腳上勤快」的工作,容易損壞足底筋膜。 先天的足部問題:扁平足、高足弓等足部問題,都會影響站立時體重的分配重心,可能會增加足底筋膜的壓力。 (同場加映:足底筋膜炎非骨刺!跟骨骨刺以保守治療優先) 6 招加速足底筋膜炎復原 罹患足底筋膜炎之後,您可能需要 6~12 個月的時程才能康復。除了多休息與冰敷之外,不妨藉由以下的六點建議來幫助早日痊癒: 止痛藥: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NSAIDs)有助於緩解發炎。 復健運動:伸展您的小腿、阿基里斯腱、腳底板,或是做一些加強小腿肌與足背肌、足底肌的運動都緩解疼痛。可以請教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來協助您在動作上的精準度。 足弓鞋墊:特殊用途的機能鞋墊能讓您行走時腳底有更多的緩衝,也更加舒適。市面上有主打「磁石按摩」或「磁性能量」的鞋墊,但有些研究顯示,這些偏方的功效,可能並非真的如產品所強調的如此有效。 (同場加映:久站傷腳~足部舒緩與鞋墊挑選對策) 後跟墊:我們每走一步,腳後跟接觸地面的同時,也增加足底筋膜的壓迫。後跟墊能提高腳跟,與足弓鞋墊一樣給腳底更多的緩衝,緩解不適。 睡眠腳部固定器:又稱足踝夾板托,或夜間可調式垂足板,因為大多數人以平躺姿勢睡覺時,兩隻腳會伸直,腳底朝下,而這樣的姿勢會使阿基里斯腱與足底筋膜呈現收縮的狀態,無法得到伸展,但如果使用垂足板讓腳掌與小腿呈垂直 90 度,就能幫助您在睡覺時伸展腳底板。 足踝護具:當其他的治療都無效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您打上石膏,或是穿上足踝護具強迫休息,但這只能減緩疼痛,無法根治足底筋膜炎。 上述的相關的商品,選擇很多,且手工訂製與開架商品之間價錢差異也很大,建議您可以先請教醫師或治療師之後再購買。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什麼是女僕膝?膝蓋滑囊腫脹發炎所致

各位讀者們,您聽過女僕膝(Housemaid’s knee)或礦工膝(Miner’s knee)嗎?其實它的正式名稱為膝蓋骨前滑囊炎(Prepatellar bursitis,或稱髕前滑囊炎),女僕膝是一種常見的膝蓋傷害,主要來自於長時間屈膝或經常重複性運動膝蓋,導致髕骨前囊(Prepatellar bursa)發炎,本文將帶您了解女僕膝引發原因和治療方法。 滑囊有潤滑功用 反覆摩擦易發炎 人的膝關節各有4個滑囊,它們最主要的功能是作為骨頭和細胞組織間的潤滑劑,避免皮膚、肌肉、肌腱和韌帶直接摩擦骨頭,而產生疼痛或受損。然而在反覆摩擦和壓力下,這些滑囊就會分泌更多的黏液,以保護骨頭關節,但同時卻會造成其它部位紅腫及疼痛。當關節中滑囊(Bursa)經反覆磨損,引發腫脹和發炎,就是所謂的滑囊炎(Bursitis),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滑囊炎。 膝蓋明顯腫脹疼痛是主要症狀 如同其名字的由來,造成女僕膝的最大原因就是重複性的跪膝動作,使得膝蓋骨及滑囊的受壓和發炎,導致蹲下和走路變得困難,由於家庭主婦、幫傭和工地人員時常進行這類動作,因此如果發現膝蓋明顯腫脹和疼痛時,很有可能已有滑囊發炎症狀。此外,跌倒或任何會帶給膝蓋衝擊的活動也可能提高女僕膝風險。 另一類女僕膝的高風險患者,則是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人,這類發炎性疾病(Inflammatory disease)患者往往會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滑囊發炎機率。另外,痛風(Gout)或假性痛風(Pseudogout)病人若沒法排出尿酸(Uric acid),而讓其積聚在關節中,可能也會導致女僕膝。 其實不只是成人,免疫系統較差的人也當小心,就連小孩也會有女僕膝的風險,這通常會發生在小孩膝蓋受傷的時候,如果不即時做清潔和消毒,細菌就會透過傷口侵入,造成滑囊感染,可能導致發燒等症狀。 女僕膝通常只需輔助治療 根據膝蓋滑囊的受傷狀況,女僕膝的治療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只要經過幾週的輔助治療,膝蓋痛自然就會痊癒了。平時在家您也可以嘗試冰敷、用護膝和枴杖幫助走路,或者按照護理治療師的指示,做輕微的拉筋,這些方法都可以減輕膝蓋的不適,但請避免做會帶給膝蓋負擔的動作。 在藥物使用方面,為減緩滑囊炎的疼痛,醫生可能會先給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如布洛芬(Ibuprofen),以減輕發炎症狀。若症狀較嚴重,可能會考慮進行類固醇注射(Steroid Injection),而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效,醫生可能會透過手術將滑囊切除,多數病人的膝蓋在術後不久即能正常運動,出現長期或明顯副作用的機率不高。


肌肉痠痛/骨頭疼痛

熱療還是冷療?治肌肉痠痛、傷痛不一樣

肌肉痠痛或肌痛症的原因有肌肉僵硬、肌肉用力過度或肌肉傷害。除了適當的休息和非處方的止痛藥外,熱療或冷療也是有效、安全且居家又經濟實惠的舒緩方法。本文帶您了解何時和如何正確應用冷敷和熱敷療法,好幫助緩解症狀和預防未來並發症。 熱療治肌肉痠痛 作用方式:熱氣可以舒緩肌肉,消除疼痛和僵硬,同時能也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循環,消除乳酸堆積。非發炎性肌肉痠痛像是過度勞累、肌肉抽筋和痙攣都很適合做熱療。熱療也對舒緩肌肉僵硬和關節發炎很有效。 方法:熱療的使用方式有加熱墊、熱蠟石療法、泡熱水澡、沖熱水澡或在疼痛部位熱敷。透過一定時間的療程,熱療可以達到最佳效果。15至20分鐘的熱療可以幫助舒緩肌肉僵硬和張力。中度到高度疼痛可以透過泡熱水澡30分鐘至兩個小時來舒緩肌肉。 注意事項:進行熱療時要小心,避免燙到,並避免和發熱膏一起使用。發炎、瘀青或腫脹請選擇使用冷療代替。有血管疾病、糖尿病、皮膚炎、深層靜脈栓塞和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等問題者,請勿使用熱療法。有心臟病或高血壓者,若想使用熱療法,責請先詢問您的醫師。 冷療治肌肉傷痛 作用方式:冷療減緩血液流動到受傷部位,減少肌肉腫脹的疼痛和減少發炎,它也減緩神經傳輸疼痛的訊息到大腦,能夠麻痹受傷的部位。這對於治療新傷很有效。當肌肉組織受到物理損傷,過幾天受傷區域會開始發炎。皮膚上呈現紅色、腫脹,碰觸它會感到熱痛代表那個部位發炎了。就這例子來說,冷療相對熱療有效,熱療可能導致反效果。 方法: 冷療可以透過泡冷水澡、製作冰敷包或敷一包冷凍的蔬菜、化學製冷袋或冷水洗過的布料。請勿直接冰敷,以毛巾包裹冰敷之物再使用。切勿長時間冰敷,一天內多次短暫冰敷效果最佳,每次不可超過20分鐘,好避免神經、組織和皮膚受傷。 注意事項:冷療時應只能皮膚接觸10至20分鐘,皮膚變紫色代表皮膚過度冰冷。 有感覺失調症狀者,例如糖尿病的人不應該在家裡使用冷療,以免療法使用過度。肌肉僵硬或關節僵硬和血液循環差的人也應避免使用冷療。 熱療和冷療何者最有效? 正確的使用熱療和冷療都很有效果,不僅便宜、簡單又安全。若你在決定該使用熱療或冷療時,可要考量受傷種類和位置。舉例來說,若你是肌肉傷害,前幾天最好使用冷療來減少發炎症狀,接著再用熱療來舒緩疼痛。 若你有關節炎,熱療能治療關節僵硬而冷療較適合治療腫脹和急性疼痛。根據關節炎基金會(Arthritis Foundation)熱療或冷療對關節炎都有幫助。 兩種療法的效果其實差不多。根據隨機對照比較中,每個測驗者皆服用400毫克的布洛芬,接著再將病人分成兩組,各使用半小時的加熱墊或冰敷袋。結果顯示,熱和冷療對都能輕微改善疼痛,兩種療法加上布洛芬的使用並不會改變結果。學者們因此建議可依個人的喜好選擇熱療或冷療。 儘管肌肉痠痛可以透過居家療法舒緩,系統性肌肉痠痛可能代表著身體出現狀況,必須盡快就醫。若疼痛非常嚴重,也請諮詢您的醫師,切勿拖延就醫。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外側痛!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的原因與症狀

聽過「跑者膝」嗎?跑步雖然是老少咸宜的運動,但慢跑屬於長時間的反覆動作,其實會提高膝蓋受傷的風險,而膝蓋外側還有一條很厚的筋膜,它從大腿一直往下延伸到脛骨(Tibia),叫做髂脛束(Iliotibial band,簡稱IT band)。當我們長期重複性地運動膝蓋時,會造成髂脛束持續緊繃,倘若沒有適當的休息和放鬆,就會導致其發炎、造成膝蓋外側痛,醫學上稱之為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簡稱ITBS),本文將帶你了解跑者膝的原因及症狀。 跑者膝的原因:不是跑者才會得 事實上,造成跑者膝的原因不只有跑步,任何人都可能因為髂脛束摩擦到附近的細胞組織,進而刺激骨頭、肌腱或黏液囊(Bursa),導致疼痛。雖然確切發生原因仍然不明,但有可能是因為跑者跑在不平坦的地面上,或是身體在下山過程處在傾斜狀態活動,使得膝蓋受到較大的衝擊,以上狀況都容易造成髂脛束緊繃。 其他會可能引發髂脛束症候群的高風險活動還有:騎腳踏車、踢足球、滑雪、划船、反覆上下樓梯、穿高跟鞋,以及屈膝久坐。 新手運動勿過量,小心跑者膝上身 另外,運動新手也要注意,不當的姿勢或訓練方式也會提高其風險,像是沒做好暖身、重訓中間沒休息、運動過度、鞋子破或不合腳和運動姿勢錯誤等等。有的人因身體構造因素,髂脛束發炎的症狀可能會比一般人更常出現,如髂脛束曾受過傷、扁平足、弓形腿(Bowed leg)、膝蓋關節炎(Knee arthritis)、長短腳(Leg Length Discrepancy,簡稱LLD)、走路或跑步時腳部往內彎,以及腹部或臀部肌群較弱的人。 跑者膝症狀:膝蓋外圍痠痛是徵兆、休息6週會慢慢痊癒 說到跑者膝最明顯的症狀,莫過於膝蓋關節外圍帶有灼熱感的痠痛,若仍持續進行運動,疼痛情況會愈來愈嚴重,因為重複性的動作會導致髂脛束不斷摩擦,甚至有些人在停止運動後,仍然感覺疼痛並未消退。跑者膝有時只發生在一支腳,有時卻會讓雙腳都痛,此外,也有疼痛擴散到大腿和臀部的狀況,若發現有膝蓋或屁股痛的症狀、或是久未痊癒,建議可以向專業醫師詢問。 但民眾不必過於擔心,多數情況下,只要避免會刺激疼痛的動作和運動,利用冰敷和按摩幫助舒緩疼痛,或者按照物理治療師的指示,做輕微的拉筋幫助暖身,加上足夠的休息,症狀通常在六週內就會慢慢消退。若跑者膝症狀並未改善,則可能需要考慮皮質類固醇注射(Corticosteroid injection)或手術,請和專業醫師討論及溝通。


關節炎

痛風怎麼吃?內臟海鮮普林偏高應少吃

說到急性痛風發作時症狀,在疼痛感排名內也不落人後,有患者形容如火燒一般,也有人說,就像幾千萬隻螞蟻在啃咬患處,無論是哪者,都是對痛風患者忍痛能力的試煉,為了改善痛風的症狀,本文將從「吃」下手,介紹適合痛風者的飲食,減少夜裡痛醒的次數,也避免痛風狀況的惡化,在關節處生成痛風石。 為什麼會有痛風 痛風是因為身體當中,本應透過尿液排出的尿酸,滯留在身體的關節部位,當濃度高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引發疼痛,而尿酸的產生,則是人體代謝普林(Purine,又稱嘌呤)後的產物。 除了本文即將要介紹的飲食以外,家族遺傳、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都會提高罹患痛風的機率,當然,天生帶有的基因我們無能為力,不過針對飲食改善,不單單可以減少普林的攝取,也能降低肥胖與眾多疾病的發生機率,再配合治療藥物,可以有效避免痛風一再發作。 痛風患者不適合吃哪些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篇研究指出:「攝取海鮮與肉類會增加痛風的發生機率,乳製品則會降低,而適量吃一些含有普林的蔬菜及蛋白質,並不會提高痛風發生率。」從這點來看,並不是所有含有普林的食物都完全不能碰,以下是建議減少攝取量的食物: 內臟:豬肝、豬腦及雞肝等等動物內臟,皆含有極高的普林,痛風患者絕對要避免食用。 紅肉:羊肉、牛肉及豬肉等,普林含量較高。 海鮮:部分海鮮如貝類、鮪魚、鯷魚及沙丁魚,普林量較高,但整體而言,食用魚類所帶來的營養價值,比起普林的威脅要大上許多,因此建議仍應適當吃些魚肉,補充不同的營養素。 酒類:喝酒在代謝中會產生不少乳酸,它們一樣需要藉由腎臟的幫助,經由尿液排出體外,但是痛風患者代謝尿酸都來不及了,喝酒只會讓腎臟的工作量更大,使得尿酸滯留體內的情況更加嚴重,而且啤酒的普林含量不低,也會提高痛風的發作機會。 含糖飲料:英國醫學期刊(BMJ)的一篇研究發現,跟一個月喝不到一次含糖飲料的人比起來,每週攝取5~6份含糖飲料,會提高29%的痛風機率,每天攝取1份提高49%,每天喝2份以上含糖飲料的人,罹患痛風的機率將提高近85%。雖然飲料本身的普林含量很低,但是其含有的果糖,會減少尿酸排出量,造成體內尿酸量增高。 痛風患者可以吃什麼 除了上述提及需要注意的食品或飲料外,其餘的食物都不太會加深痛風對人體的影響,但是痛風患者也應該注意自己各項營養素與熱量的攝取,因為體重增加仍不利治療痛風,基本上,維持少鹽、少油與少糖的飲食原則,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便能避免痛風一再復發。以下提供簡單的痛風飲食概念: 蔬菜:包含高普林的蔬菜在內,所有蔬菜都不需要特別限制攝取量,也不會造成痛風加劇。 肉類:雖然紅肉普林含量較高,但是只要別過量,每天攝取大約限制在115~170公克(g)內,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或者以白肉為主,減少紅肉的攝取量。 蛋與乳製品:2種在正常攝取下,並不會讓痛風症狀變嚴重,不過若選擇低脂的產品會更加健康。 堅果:所有堅果類都不需要特別限制。 咖啡:部分研究指出,咖啡因可以加快尿酸的排出,降低痛風發作機會。 維生素C:發表在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一項研究表示,維生素C有助於降低尿酸濃度,加快腎臟代謝效率。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柳橙汁中含有維生素C,但是喝太多,也可能因為果糖攝取過多,使得尿酸增加。 櫻桃:一項2013年的研究指出,每天吃10顆櫻桃,可以降低痛風機率達35%,搭配降尿酸藥物,如別嘌呤醇(Allopurinol),更能降低將近75%。櫻桃有如此效果,可能來自於其含有的花青素(Anthocyanins),擁有抗發炎與抗氧化效果。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骨折/骨頭斷裂

鎖骨骨折: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鎖骨骨折的定義當肩膀受到直接撞擊,或在手臂張開時遭到碰撞都可能造成鎖骨骨折,車禍或其他意外時,鎖骨也可能因為創傷而骨折。 鎖骨骨折有多常見 鎖骨骨折最常發生在橄欖球和曲棍球等劇烈運動或其他容易重摔的運動,例如自行車、滑雪、滑雪板、滑板。新生兒也可能發生鎖骨骨折,但較為少見,鎖骨骨折是可以預防的,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鎖骨骨折的症狀鎖骨骨折的常見症狀包含: 骨折部位出現腫脹、瘀血、壓痛 當嘗試移動肩膀、手臂時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感覺 骨折處明顯變形 肩膀向下或向前凹陷、下垂 無法移動新生兒的手臂 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 感覺手臂麻痹或不斷有針扎刺痛感 止痛藥無效的劇痛 肩膀變形、骨頭已插出皮膚的開放性骨折 手臂無法動作 鎖骨骨折的原因鎖骨骨折常見的原因是跌倒時摔到肩膀,或是在手臂張開時碰撞到地面,也可能是鎖骨直接受創。新生兒則可能在出生過程中因鎖骨受到擠壓而骨折。 鎖骨骨折的風險因素造成鎖骨骨折的風險因素很多,特別是: 運動員身分:若必須從事激烈運動,特別是足球、摔角、曲棍球、橄欖球等,這些運動都可能在您摔倒時造成鎖骨骨折。 年齡:青少年最常發生鎖骨骨折,但這並不表示年長後您就不會發生,其實鎖骨骨折的風險會在您中年以後提高。 出生體重過重:體重過重的大寶寶較容易在生產過程中鎖骨骨折。 鎖骨骨折的診斷與治療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鎖骨骨折如何診斷 醫師會詢問出現的症狀以及事故發生的情形,並檢查您伸展手臂、手部、手指的感覺,以確認沒有更嚴重的傷勢。 若疑似鎖骨骨折,醫師會安排拍攝肩膀X光以做進一步的診斷,X光影像會顯示鎖骨斷裂的位置及嚴重程度,有時為了更精確判斷骨折的情形,可能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鎖骨骨折如何治療 一般治療鎖骨骨折的方式有: 冰敷:冰敷骨折部位能減少疼痛感,通常會在受傷後的2~3天進行冰敷。 手臂固定:為了避免手臂動作,醫師會使用三角巾包紮以避免鎖骨位移直到復原為止。 藥物處理:有時會給予止痛藥或消炎藥。 物理治療:經過一段時間手臂無法移動,您可能會感覺動作困難,進行一些和緩的復健治療,能在當鎖骨已經癒合而即使您仍包紮著手臂時幫助您降低僵硬感。 鎖骨骨折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避免鎖骨骨折,您可以這麼做: 運動時穿上護具 從事運動時請教練指導如何避免摔傷 加強鈣與維生素D的飲食來強化骨骼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骨折/骨頭斷裂

肋骨骨折: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肋骨骨折的定義什麼是肋骨骨折(Rib Fracture) 當一部分肋骨斷裂或破碎時,常會發生肋骨骨折傷害。最常見的原因是胸部創傷,例如從移動中的車輛掉落或在進行接觸性運動,如橄欖球、美式足球時受傷。 很多肋骨斷掉的意思只是裂開,肋骨裂開的潛藏危險比已經斷成好幾節的肋骨低,因為破碎的骨頭邊緣可能會損害血管或內臟,例如肺。 多數情況下肋骨骨折會在1~2個月內自行復原,適度的疼痛控制很重要,才能繼續深呼吸來避免肺部併發症如肺炎(Pneumonia)等。 肋骨骨折有多常見 肋骨骨折極為常見,其影響範圍涵蓋所有年齡層,可以藉由降低風險因素來控制。更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肋骨骨折的症狀肋骨骨折有哪些症狀 常見的肋骨骨折症狀是由斷掉的肋骨所引起的疼痛,一般在下列情況時會出現或惡化: 深呼吸 按壓患處 彎下或扭轉身體 若因傷而無法正常呼吸,可能會: 呼吸急促 感到焦慮、不安、或害怕 頭痛 頭暈、疲倦或想睡覺 可能有些症狀未列出,若對症狀有任何疑慮請與醫師討論。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受傷後肋骨有一處特別疼痛,亦或是有呼吸困難或深呼吸會痛的時候,都應聯絡醫師。若有感到壓力、肺部脹痛或胸腔中心有被擠壓的疼痛,持續數分鐘,或疼痛延伸到肩膀或手臂,都應該尋求醫療協助。上述症狀可能是心臟病的指標。 肋骨骨折的原因肋骨斷裂通常是由直接的撞擊所引起,例如摩托車車禍、高處墜落、暴力事件或接觸性運動等。肋骨可能也會因為如高爾夫球或划船等個人運動時反覆的受創,或是由嚴重且長期的咳嗽引起。 肋骨骨折的風險因素肋骨骨折的風險因素有很多,例如: 罹患骨密度流失的疾病,使您更容易骨折。 從事接觸性運動,例如曲棍球或是美式足球都會增加胸腔受傷的風險。 肋骨中的癌症病灶會使骨頭變虛弱,導致骨頭更容易折斷。 肋骨骨折的診斷與治療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作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更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肋骨骨折如何診斷 理學檢查時,醫師會輕壓您的肋骨,可能也會聽聽肺部發出的聲音並觀察您呼吸時肋骨的動作。醫師可能也會進行下列1種以上的影像測驗: X光:X光透過低輻射量使人眼能看到骨頭。不過X光比較難呈現肋骨骨折的新傷,特別是骨頭只是輕微碎裂的時候。不過X光對於診斷肺塌陷特別有效。 電腦斷層:電腦斷層指的是從各個不同角度拍攝X光並組合成一套體內切片結構分析圖,能顯現出X光可能沒有照出來的肋骨骨折處,透過顯影劑和電腦斷層也更能看出受傷的軟組織和血管。 骨骼掃描:這項技術對於觀看壓迫性骨折中,骨頭因重複創傷而碎裂的情況很有幫助,如因咳嗽長期發作引起的骨折。進行骨骼掃描時會將少量放射性物質注射到您的血管中,放射性物質會在骨頭堆積,特別是正在康復中的骨頭,如此便能透過掃描偵測到位置 肋骨骨折如何治療 多數肋骨骨折會在6周內自行痊癒,限制活動並定期冰敷患處有助於復原並減輕疼痛。 藥物:獲得適當的止痛很重要,如果深呼吸時會感到疼痛,可能會感染肺炎。若口服藥物幫助不大,醫師可能會建議在支撐肋骨周圍的神經注射長效麻醉藥物。 治療:一旦疼痛獲得控制,醫師可能會開立呼吸練習的處方來幫助進行深層呼吸,因為呼吸不當會讓您陷入演變為肺炎的風險之中。 肋骨骨折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有助於肋骨骨折的復原: 冰敷患處。 多休息。 使用如阿斯匹靈(Aspirin)或布洛芬(Ibuprofen)等止痛藥。如果非處方藥沒有效的話醫師可能會開立更強效的止痛藥給您。 康復過程中,1小時至少咳嗽或深呼吸1次非常重要,能幫助您預防肺炎或部分肺組織塌陷。 若您肋骨骨折但未傷及頸部或背部,趴著壓住患處或許是不錯的做法。雖然一開始這樣聽起來很怪,但是趴著能讓您進行更深層的呼吸。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


骨折/骨頭斷裂

脊椎壓迫性骨折: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定義當脊椎因為創傷導致部分脊椎骨被壓迫阻擋,便會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狀況,通常會發生,是因為有外力造成創傷。但有些特殊情況,例如老人或癌症病患,脊椎骨可能會比較脆弱,只要一點點外力,甚至沒有外力,骨頭也會斷裂。脊椎任何部位都可能斷裂,不過下背部斷裂最為常見。 脊椎壓迫性骨折有多常見? 請與醫師討論進一步資訊。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症狀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常見症狀有: 疼痛:一般為下背疼痛,不過也可能發生在背部的中上段,或是頸部。有些人也會有臀部、腹部或大腿疼痛的現象。 麻木、刺痛或虛弱:有這樣的症狀表示有壓迫到骨折處的神經。 有大小便失禁或無法排尿(尿液滯留)的狀況:若有這些症狀,表示骨折壓迫到脊索本身。 可能有些症狀未列出,若對症狀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有背痛和下列情況時,醫師應評估造成疼痛的原因: 超過65歲的老人。 癌症病患。 無論是否有在活動,背部的一個地方都一直有疼痛的狀況。 體重因不明原因減輕。 睡眠時疼痛狀況比清醒時嚴重。 兒童小於12歲以下。 若有下列狀況應聯絡醫師: 大小便失禁。 嚴重疼痛、麻木、虛弱。 發燒體溫高於38°C。 若有任何上述徵兆或症狀,或是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各有不同,最好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原因 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意指骨密度變低的疾病,會增加病患因為輕度甚至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就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機會。更年期後的女性常有骨質疏鬆症的狀況,不過老年男性或長期使用如普賴鬆( Prednisone)等固醇類藥物的患者,也可能骨質疏鬆。 創傷:可能因從高處摔落,足部或臀部著地,或是車禍。 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指的是由原本的疾病所引起的骨折。一般而言,這種類型的骨折是由骨頭中的癌細胞引起的,癌細胞也可能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例如由攝護腺癌(Prostate caner)、乳房癌(Breast cancer)或肺癌(Lung cancer)。其他可能的疾病包括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 of bones,又稱畸形性骨炎),或骨髓炎(Osteomyelitis)。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風險因素這2種人有較高罹患脊椎壓迫性骨折的風險: 骨質疏鬆症患者。 癌症轉移到骨頭的患者:若被診斷出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或淋巴癌(Lymphoma)等特定類型的癌症,醫師可能就會開始監控患者出現壓迫性骨折的狀況。另一方面,有時壓迫性骨折也可能是罹患癌症的初期徵兆。 不過多數壓迫性骨折都是因骨質疏鬆症所引起,而較容易骨質疏鬆的人如下: 種族:白種人和亞洲人風險較高。 年紀:超過50歲的女性,且機率會隨年齡增加。 重量:較瘦的女性。 早發性更年期:50歲前就進入更年期的女性。 吸菸:吸菸者骨質流失會比非吸菸者快。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診斷與治療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做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脊椎壓迫性骨折? X光:超過65歲、身為癌症患者或曾受過重傷者,都應該接受X光檢查。如果低於25歲,也沒有其他病況或嚴重疼痛,可能就沒有必要接受。 脊椎電腦斷層:如果有發現骨折,醫師可能會請患者接受電腦斷層,以確定骨折程度。 脊椎核磁共振:如果無法控制大小便或無法排尿,以及其中一隻四肢、全部四肢、雙腿、雙臂失去感覺或虛弱,就會需要照核磁共振。 脊椎外科手術諮詢:若嚴重骨折,急診醫師會聯絡外科專科醫師來檢查,並可能需要靠手術來治療骨折。通常嚴重疼痛、虛弱或沒辦法感覺到手或腳的人,會需要接受手術。 如何治療脊椎壓迫性骨折? 多數骨折可以用止痛藥、減少活動、穩定骨密度和用良好的背支架,就能減少康復過程中的移動狀況。多數人依靠這些治療便能返回日常活動,不過仍有些人需要進一步治療,例如手術。 止痛藥物 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如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安舒疼Advil、美林Motrin) 、或萘普生(Naproxen,商品名:鹽酸苯海拉明Aleve、那普洛仙Naprosyn) 。 鴉片類藥物,如氫可酮(Hydrocodone)。 肌肉鬆弛劑,如環苯扎林(Cyclobenzaprine,商品名:服樂適Flexeril)、卡利索普杜(Carisoprodol,商品名:肌安寧Soma)、 地西泮(Diazepam,商品名:煩寧Valium)。 手術 會為了預防脊椎受到脊索壓迫,或穩定骨折處附近的脊椎而進行。用來治療脊椎骨折的手術有: 脊椎成型術(Vertebroplasty) 駝背矯形術(Kyphoplasty,或稱後凸成形術) 脊柱融合手術(Spinal fusion surgery) 其他治療方式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是一種相對新的治療方式,專科醫師會把針刺入背後的皮膚,把骨水泥或一種生化材質注入脊椎骨質疏鬆骨折處。一旦這個材質硬化,就會像水泥一樣,能穩固受到壓迫的脊椎。研究顯示,這個方法能減輕和骨折有關的慢性疼痛。 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習慣及居家療法ˇ可能有助於脊椎壓迫性骨折的舒緩或康復: 居家治療 使用背支架。 休息並且先冰敷再熱敷患處。 使用鴉片類藥物舒緩疼痛。 送醫治療,可依據疼痛、虛弱和大小便能力的程度,來決定是否送醫。 在醫師同意下,伸展和力度強化的運動訓練療程,對減少未來發生更嚴重的骨質疏鬆,以及強化支持背部肌肉來說很重要。 預防脊椎壓迫性骨折 預防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好的方式,就是預防骨質疏鬆症,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保持飲食均衡。 規律運動,包括負重運動及肌力訓練,都顯示有增加骨頭強度的效果。 戒菸,因為吸菸會使骨頭變弱。 有罹患骨質疏鬆症風險的人,都應該要使用鈣質和維生素D補充劑。 已過更年期的婦女,會用雌激素取代療法預防骨質疏鬆症。 長期服用適當劑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搭配使用阿侖膦酸(Alendronate,商品名:福善美Fosamax) 及利塞膦酸(Risedronate ,商品名:愛骨泰Actonel)等藥物能減緩骨質疏鬆症。 也能減少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患者骨質流失的速度。 如果有因為別的疾病進行每日類固醇治療,應與醫師討論盡量減少類固醇的用藥,因為這樣能降低出骨質疏鬆症的機率。若一定要使用類固醇治療,可能會用其他藥物來減低類固醇的用量。 如有任何問題,應諮詢醫師,以更了解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