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與肌肉

隨著年紀增加,我們的身體,尤其是骨骼、肌肉、關節必然會跟著磨損。所以人們常會出現影響日常生活的病症,如關節疼痛、腰痠、其他骨頭肌肉的損傷等。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了解更多有關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知識。

基礎知識

骨骼與肌肉

屁股痛恐是梨狀肌症候群!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

梨狀肌症候群為久坐辦公族的常見問題之一,梨狀肌發炎會導致屁股痠痛、麻木,嚴重時,疼痛還會轉移至大腿和小腿,可能影響行走能力;到底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有哪些症狀?梨狀肌發炎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屁股、臀部肌肉解說 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位於臀部深處,左右對稱,屬於中等大小的肌肉,因形似梨子而獲得其名;實際位置在臀大肌(屁股最外圍的肌肉)的下方,連接薦椎及大腿骨前端(又稱大轉子)。 梨狀肌的主要功能為協助大腿做外旋的動作(例如翹腳動作),並負責外展(大腿往側邊抬)及穩定髖關節,舉凡爬樓梯、坐下起身、蹲下或走路,其實都須藉由收縮梨狀肌來完成。 當梨狀肌因過度使用,例如久坐或運動過度,或因外傷撕裂時,就可能發炎腫脹,導致臀部深處疼痛;外加上坐骨神經就位在梨狀肌下方,因此梨狀肌只要腫脹或抽筋時,都容易壓迫到坐骨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 屁股痛、抽筋?梨狀肌發炎症狀有哪些? 梨狀肌症候群的常見症狀包括: 屁股深處痠痛:有一個明顯痛點,在坐著或變換姿勢時特別痛,但躺下時就容易好轉。 屁股痠 臀部肌肉緊繃 髖關節緊繃 梨狀肌發炎嚴重,引發坐骨神經痛時,可能產生以下症狀: 大腿後側疼痛:疼痛可能會傳導至小腿和腳後部 腿麻、腳麻 下肢無力、行走不便 梨狀肌症候群原因? 梨狀肌症候群的常見原因如下: 長時間久坐、蹲坐:造成梨狀肌緊繃發炎 座椅過硬:過度壓迫梨狀肌,引起發炎 習慣翹二郎腿:過度使用梨狀肌 短時間內過度跑跳,或從事會扭轉髖關節的運動:最常見於平日鮮少運動,但一到休假或參加路跑、登山等特定活動時,就突然激烈運動的人 臀部有挫傷、拉傷病史 梨狀肌症候群多久會好?如何舒緩? 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分成以下5種: 伸展運動:透過拉伸臀部肌肉,改善梨狀肌緊繃發炎的狀態。 徒手治療/按摩:尋求物理治療師協助做徒手治療,或自行使用按摩球或按摩槍舒緩,然而,梨狀肌屬於較深層的肌肉,因此按摩較不易有效解除肌肉緊繃。 復健治療:例如電療、熱療(低能量雷射)、照射超音波等常見的健保給付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肌肉鬆弛劑或消炎止痛藥,通常對於短暫的急性疼痛較有用,對於長期慢性發炎效果較差。 注射治療:透過超音波導引,直接向梨狀肌注射類固醇、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又稱PRP增生療法),加速消炎與復原作用。 在一般狀況下,梨狀肌輕度發炎通常只要改善致病原因(例如減少久坐時間)、多休息、服藥及接受復健治療,約1~2週即可改善;然而,若梨狀肌一帶的軟組織受傷、沾黏或神經壓迫較為嚴重,則可能須6~12週以上才能痊癒。 梨狀肌發炎要看哪一科? 建議可赴復健科或骨科就診,由專業醫師評估與診治,並適時搭配物理治療,有效緩解症狀。 屁股痠痛怎麼辦?4招舒緩運動 屁股痠痛時,可透過以下4個伸展動作,改善臀部肌肉緊繃,每個動作可重複3~5次。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1.椅上翹腳 將伸展側的腳(腳踝),放在另一側腳的膝蓋上,維持背部打直;身體前傾,直到抬起腳的臀部變得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2.坐姿後腿伸展 屁股往前坐到椅子前 ⅓ 處,將伸展側腿向前伸直,腳板勾起,另一腳的小腿微向往內收,維持背部打直;同樣前傾身體,直到伸直腳的腿後到臀部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3.躺姿翹腳 平躺在瑜珈墊上,雙腳彎曲立起,將伸展側的腳(腳踝),放在另一側腳的膝蓋上,雙手抱住下腳,將下腳抱離地面,直到伸展腿的腿後部與臀部痠痠緊緊的;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屁股痠痛舒緩方法4.躺姿單膝扭轉 平躺在瑜珈墊上,雙腳伸直,將伸展側的腳彎曲,側放在另一隻腳上,手輕壓彎曲腳(上腳)的膝蓋,往地面施力,另一手自然向側面舒展,臉部朝上;停留 10~30 秒,再慢慢放鬆。   《Hello健康來|屁股痠痛篇》屁股痛!屁股痠痠的好難受?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放鬆技巧,立即改善臀部痠痛!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骨骼與肌肉類別

關節炎

看更多 骨骼與肌肉 相關文章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半月板撕裂: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定義半月板撕裂是常見的膝蓋傷害之一。半月板是一片有彈形的C形盤狀物,可以做為膝蓋的緩衝墊。每個膝蓋都有兩片半月板,一片在膝蓋外緣,另一片在內緣,可以將重量平均分布於膝蓋,保持膝蓋的平衡。因此,要是半月板撕裂的話,會讓膝蓋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膝蓋半月板撕裂有多常見? 半月板撕裂是很常見的狀況,任何年紀的人都有可能發生這種狀況。降低您的危險因素,即可控制半月板撕裂的情況。根據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統計,美國每年有超過50萬起半月板撕裂的紀錄。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症狀半月板撕裂發生時,您可能會聽到膝蓋旁邊發出「啵」的聲音,接著會感受到下列症狀,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症狀,因此,若您有所疑慮,請向您的醫師諮詢。 疼痛,特別是碰觸半月板的位置時。 腫脹。 難以移動膝蓋或是無法進行全活動範圍的膝蓋動作。 感覺自己的膝蓋被鎖住或扣住了。 感覺膝蓋無力或無法支撐自己。 您可能還會感到滑動或骨頭發出聲響,這類徵兆通常代表有軟骨變鬆,而且阻礙到膝關節。 什麼時候應該看醫師? 如果您感覺有上述任一項症狀,且持續了好幾天,或是這些症狀是在膝蓋受傷後發生時,請聯絡您的醫師。如果您的膝蓋鎖住,在伸直後無法彎回來,請您立即向給您的醫師求助。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原因若您進行了包含用力扭轉或旋轉的活動時,半月板可能會撕裂;而且,突然的軸心旋轉、深蹲或舉重會造成壓力導致受傷,多數運動員都有半月板撕裂的危險。需要急轉急煞的運動,有較高的半月板撕裂風險,例如: 美式足球。 籃球。 足球。 網球。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風險因素研究顯示,兒童發生半月板撕裂的情形一天比一天多,這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孩童在小小年紀時就開始運動,此外若兒童參與特定專一的運動的話,發生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較高,同樣地,參與競賽性運動的青少年也容易發生半月板撕裂的問題。半月板會隨著年齡老化而弱化,30歲以後的人比較容易發生半月板撕裂,蹲下或踏階運動可能會導致半月板弱化的病患受傷。 如果您有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您的膝蓋受傷或半月板撕裂的風險比較高。骨關節炎是因為老化、關節磨損和撕裂所造成的常見關節病症,症狀包含疼痛和僵硬。長者若是患有半月板撕裂,比較可能是由退化所引起的。因為退化的膝蓋中的軟骨變弱、變薄,而更容易產生撕裂。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半月板撕裂? 理學檢查:您與醫師討論過您的症狀之後,醫師會檢查您的膝蓋,測試膝蓋的活動範圍,仔細觀察關節旁半月板的地方。醫師可能也會進行迴旋擠壓試驗(McMurray test),用來測試您的半月板。此試驗中會讓您彎曲膝蓋後再伸直,同時旋轉膝蓋。過程中,您可能會聽到小小聲的「啵」,這就代表半月板已有撕裂產生。 成像檢查:醫師可以開立醫囑讓病人進行成像檢查,確認是否有半月板撕裂。其中成像檢查包括: 膝部X光:此試驗不會顯示出半月板撕裂,但是可以用來確定您的膝蓋痛是否有其他成因,如骨關節炎。 磁振造影:磁振造影使用磁場照下多張膝蓋的相片,磁振造影可以照出軟骨和韌帶的圖像,檢查是否有半月板撕裂。 雖然磁振造影可以幫助醫師診斷,但卻不是百分之百可靠,根據研究顯示,使用磁振造影診斷側邊半月板撕裂的準確度是77%。因為半月板撕裂有時極度相似退化或老化造成的改變,因此半月板撕裂有時候不會出現在磁振造影上。此外,由於膝蓋周邊的部分結構極度相似半月板撕裂,醫師可能會誤判某人有半月板撕裂。 超音波:超音波是使用音波在身體裡成像,確認膝蓋中是否有鬆掉的軟骨。 關節內視鏡檢查:如果您的醫師無法用上述方式決定您的膝蓋痛成因時,他們會建議採用關節內視鏡檢查您的膝蓋。如果您需要手術,您的醫師也有很大可能會用到關節內視鏡。在關節內視鏡檢查中,會在膝蓋旁切一道小開口,並用關節內視鏡可以置入小開口中,檢查您的半月板是否有撕裂。 如何治療半月板撕裂? 醫師治療半月板撕裂的方式,會依據您的情況不同而有所改變,如撕裂的類型、位置、嚴重度。您的年齡和活動情形也會影響您的治療選項。治療的方法如下: 休息、冰敷、用彈性繃帶包裏膝蓋、用膝蓋墊高腳。 物理治療。 手術修復半月板。 手術移除部分半月板。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生活調整與預防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半月板撕裂: 首先,您應該用保護性的方式治療膝蓋傷害,如休息、冰敷、加壓、抬高,或統稱RICE方法。 休息(Rest):用枴杖避免重量壓在關節上,避免會惡化膝蓋疼痛的活動。 冰敷(Ice):每3至4個小時冰敷膝蓋30分鐘。 加壓(Compression):用彈性繃帶或包裏膝蓋,以降低發炎。 抬高(Elevation):抬高膝蓋,減少腫脹。 您也可以使用如布洛芬(Ibuprofen)、阿斯匹靈(Aspirin)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減緩膝蓋疼痛和腫脹。 預防半月板撕裂傷 可以進行增強腿部肌肉的規律運動,藉此避免半月板撕裂。這樣做可以穩定您的膝蓋關節,保護膝蓋不受傷。您也可以在運動時使用保護裝備或支撐架,在進行有較高受傷風險的運動時支撐自己的膝蓋。從事會對膝關節造成壓力的運動或活動時,請您務必保持姿勢正確。可以的話,最好完成下列事項: 運動前暖身和伸展。 使用適當的裝備,如穿戴專為當前活動設計的運動鞋。 繫好鞋帶。 學習您當前所從事的活動的正確技巧。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詢問您的醫師,以更加了解最適合您的方法。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扭傷: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膝蓋扭傷的定義膝蓋扭傷指的是支撐膝蓋的四條韌帶中的任一條受傷的情形。膝蓋的四條主要韌帶如下: 後十字韌帶 前十字韌帶 內側副韌帶 外側副韌帶 膝蓋扭傷有多常見? 在從事負重下曲膝或扭轉動作的運動時,您罹患膝蓋扭傷的風險特別高。膝蓋扭傷常見於從事步調快速運動的運動員,如足球、美式足球、裝棍球或曲棍球。若想知道更多資訊,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膝蓋扭傷的症狀膝蓋扭傷有下列常見的症狀,不過膝蓋扭傷的症狀與其他膝蓋傷害的症狀相似,因此有些症狀可能沒有列出來,若您對症狀有任何疑慮的話,請冾詢您的醫師。 膝蓋疼痛: 受膝蓋扭傷之苦的運動員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傷勢的嚴重度會影響痛的程度。膝蓋痛如果是悶悶的抽痛,還算是輕微扭傷;如果是持續的尖銳刺痛,則是嚴重的扭傷。一般來說,只要讓膝蓋休息,疼痛感就會消退,但一活動後又會開始痛了。 膝蓋腫脹:膝蓋扭傷通常伴隨著腫脹,而腫脹的程度視扭傷的嚴重性會有所不同,與受傷的時間也有關係。 活動受限:膝蓋扭傷後,受傷的韌帶會無力,並伴隨著局部腫脹,而且會限制運動員的活動能力。 斷裂聲: 運動員在扭傷的當下可能會聽見「啵」或「啪」的斷裂聲,這個聲音代表4條主要膝韌帶中的1條在受傷當下已撕裂,扭傷的程度較為嚴重。 無法耐重:韌帶受傷後,伴隨而來的膝蓋發炎與壓痛會讓膝關節難以承受,或甚至無法承受重量。 膝蓋鎖扣:如果在受傷那一次側的腿上施加重量,膝蓋會有被扣住的感覺,這種情況在站立、行走、跑步時會發生。膝蓋鎖扣的方向可用來推測受傷的韌帶是哪一條。舉例來說,外側副韌帶受傷會導致膝蓋鎖住的方向微靠腿內側。 雖然膝蓋四條主韌帶中的任一條扭傷時,都有可能發生瘀青,但最常造成瘀青的是前十字韌帶扭傷。瘀青會在膝蓋骨上或膝蓋骨4週出現。膝蓋扭傷通常要經過幾個小時或休息1天過後,症狀才會完整呈現,尤其是較輕微的膝蓋扭傷更是不容易即時發現。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有以上任一個徵兆或症狀,或者您有任何問題的話,請冾詢您的醫師。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些許不同,最好是與您的醫師討論什麼方法對您自己是最佳方案。 膝蓋扭傷的原因大多數的膝蓋扭傷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 外力直接衝擊膝蓋。 突然煞停或改變方向,而對膝蓋造成壓力。 過度拉伸膝關節或伸直過度。 膝蓋扭傷的風險因素任何運動員都有可能發生膝蓋扭傷,但是有些風險因素會增加膝蓋扭傷的發生率,例如: 穿不合適的鞋:運動員的鞋子應該要符合該運動員的人體工學,且適合所從事的運動。不合適的鞋會給膝蓋施加更多壓力,令運動員的意外風險增加。 舊傷:曾經扭傷過膝蓋韌帶的人,再度扭傷的機率較高。 非預期的出力:若是增強訓練或運動競技等級的速度過快時,可能會增加膝蓋扭傷的風險。 激烈和接觸性運動:例如,足球、美式足球、女子籃球員有較高的膝蓋扭傷風險。 膝蓋扭傷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膝蓋扭傷? 膝蓋是個複雜的關節結構,診斷上有其挑戰性。醫師若是懷疑病患有膝蓋扭傷的可能,會試圖排除其他可能的疼痛原因,如半月板撕裂或肌腱受傷之類的因素。醫師也會記得檢查病患是否有其他傷勢,如病患可能同時有膝蓋扭傷和膝蓋骨脫位的問題。診斷膝蓋扭傷時常見的方法如下: 理學檢查:理學檢查是診斷程序中相當重要的部分。醫師會評估所有的膝蓋韌帶,這時候,運動員要能夠保持放鬆,因為這對準確評估韌帶的狀態來說很重要。 病史檢視:醫師會想要知道膝傷發生的時間、症狀有哪些、病患是否有舊傷等。醫師會詢問病患的症狀,譬如是否有特定的動作造成疼痛或無力,或是否有特定的姿勢或動作會減緩疼痛。 醫學成像術:包括X光、磁振造影等,可以讓膝蓋裡的解剖結構視覺化,藉此測量韌帶傷害的嚴重性。醫學成像術也可協助確認膝蓋裡其他結構是否有受損。例如,病患可能在膝蓋扭傷的同時,也有骨折、軟骨受傷或半月板撕裂等狀況。X光可在診斷骨折時派上用場,磁振造影則可使軟組織,如肌腱或韌帶的傷害視覺化。 如何治療膝蓋扭傷? 在完全治療膝蓋扭傷前,需要進行醫學評估,確認傷勢的嚴重性。這裡提供一些膝蓋扭傷的治療方法,以及病患可以採取哪些步驟,讓自己的疼痛和腫脹得以在看醫師前的數小時或數天前得到舒緩。 疑似膝蓋扭傷的立即處置 膝蓋受傷可能會在幾秒內造成強烈的疼痛和腫脹,因此,RICE方法和消炎藥可以在等待醫療診治前先幫助減緩症狀,RICE 方法代表著(休息 Rest、冰敷 Ice、加壓包紮 Compression、抬高 Elevation)。除此之外,RICE方法還可以幫助穩定腿部,減少醫療評估前後的疼痛,例如: 休息:讓患側膝蓋休息,降低對關節造成二次傷害的風險。 冰敷:用毛巾包住冰塊或用冷敷袋敷在患側膝蓋,15分鐘間隔後暫停一下,避免凍傷皮膚。冰敷關節處可以消腫。 加壓:將有彈性的繃帶纏繞在膝蓋旁邊,給關節施加輕微的壓力,降低局部發炎的症狀。病患不應該將繃帶纏得太緊,以免造成疼痛或阻斷血液循環。 受傷的膝蓋應該用枕頭或其他柔軟物件抬高,以避免血液匯集在患處造成腫脹。 可以提供如布洛芬(Ibuprofen)等非類固醇消炎藥給運動員,用以降低受傷膝蓋的腫脹。 為了確保膝關節和韌帶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在回到負重活動或運動訓練前,請務必尋求醫療協助。 膝蓋扭傷的非手術治療 大部分的膝蓋扭傷可以用非手術的程序治療,主要著重在使膝蓋完全回復力量。 物理治療: 在初始的止痛治療階段之後,以物理治療方式治療膝蓋扭傷是很常見的。物理治療會包含不同的運動組合,目的是強化膝部力量和增進、恢復膝部彈性。 而且,物理治療的長度和強度會因為幾個因素有所改變,如年齡、病史、運動競技的程度、膝蓋扭傷的嚴重度等。物理治療有兩大元素: 重量訓練:物理治療師會讓病患舉起重量不多的物品,重複動作組合,這類運動可能包括阻力帶、配重支撐架或給膝關節用的運動器材。隨時間推移,在經過控制、循序漸進的方法中,重複運動的數量和舉起的重量會逐漸增加。 彈性拉伸:物理治療師也可能會想要定期規律地測量運動員的膝關節活動範圍,因而教他們拉伸運動,讓膝關節活動範圍增加。一般來說,如果運動員的膝關節活動範圍和彈性完全恢復,即代表該名運動員快要可以回到運動訓練的行列中。 膝蓋扭傷的手術治療 在膝蓋嚴重扭傷時,可能需要動手術,才能修復受損的韌帶。通常只有韌帶完全撕裂的患者,才會建議進行手術。一般情況下,膝蓋韌帶要動手術治療,是以關節鏡的方式進行,侵入性極低。關節鏡手術會在膝蓋的前側或後側切一道小開口,讓迷你相機進入腿內攝影,用來判斷膝蓋受損的程度。判斷完後,會讓小工具進入膝蓋,移除或修補受損的組織。


骨科

踝關節骨折手術

踝關節骨折手術的定義手術治療對於某些踝關節骨折的患者來說,是最能夠幫助患者踝關節復原,並且讓骨頭在正確位置癒合的方法。其中,踝關節骨折包含單踝或雙踝骨折,這樣的骨折,通常是運動、跌倒或是絆倒導致的踝部扭傷所引起。腳踝外側的腓骨(Fibula)、內側的脛骨(Tibia)或是兩側可能都有骨折,踝部韌帶很可能也有損傷。 為什麼要進行踝關節骨折手術? 踝關節不穩定或是骨頭錯位時,需要手術來修復腳踝。在某些案例中,踝骨可能會刺穿皮膚,形成開放式踝關節骨折,因此需要手術的治療。手術後您的骨骼會回到原位,並且在正確的位置癒合。若骨頭在錯誤的位置癒合,之後更有可能會產生踝關節的問題。 踝關節骨折手術的風險因素踝關節除了有骨折之外,若沒有骨頭錯位、並且狀況穩定,那麼您就不需進行踝關節骨折手術。對於這些患者來說,若是有其他嚴重的身體狀況,進行踝關節手術,可能導致的風險太高。手術後的問題包括踝關節僵硬、脆弱以及關節炎(Arthritis),對於本身有身體狀況、服用特定藥物或是某些生活型態的患者來說,發生上述情況的機率會更高。而且,導致手術後風險提高的因素還有,患有糖尿病、服用類固醇、以及抽菸。 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後都能復原良好,並且踝關節恢復正常功能,但即使如此,還是很難完全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因此,手術前了解可能的風險,以及相關併發症非常重要,若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踝關節骨折手術的術前準備進行手術時可能會使用多種麻醉技術。基本上您會在手術前獲得明確指示,包括術前幾小時是否可以進食。大部分的人在手術前6小時應該禁食,不過您也許可以在術前幾小時喝一些液體類,如咖啡。 踝關節骨折手術的流程 手術的時間約為30分鐘至1小時。醫師下刀時會進行1個或多個切口,使骨折處露出。手術進行時,醫師通常會使用骨釘、骨板固定骨折處。若您對手術的流程有任何問題或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踝關節骨折手術的術後恢復手術後您應該可以在1~3天內出院返家,不過您應該在手術後2週內抬腳,來讓腳踝腫脹的症狀消失。您的腳踝會打上石膏約6週的時間,直到骨頭癒合為止。完全恢復正常活動則需要幾個月。請注意,規律的運動能夠幫助您盡快回復正常活動,但是在您開始運動前,請徵詢您的醫療團隊或是醫師的建議。


關節炎

骨關節炎患者更需要動!4類保養運動

大家都明白運動對日常保健大有助益,但或許很少人知道,患有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人更要運動嗎?近期研究指出,過去認為骨關節炎患者應儘量避免活動的這個想法,是錯的!研究人員相信,適度的運動,維持肌肉和關節的機能,才是對抗骨關節炎的關鍵。參考以下的運動建議,無論是膝蓋還是髖部罹患骨關節炎,都能得到改善。 1. 有氧運動搭配重訓最好 健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對患有骨關節炎的人來說很好,因為這些運動可以訓練心肺、維持身體的活動性,並能緩解疼痛。不過游泳時建議選擇溫水游泳池,因為冷水可能會對患有關節炎的部位有害。此外,儘管上述的心肺運動很好,但並無法像重量訓練一樣可以延緩骨質流失。所以除非身體狀況無法進行重訓,不然也應該同時進行。 2. 各種伸展運動都有幫助 伸展運動能增進身體的延展性、柔軟度和平衡感,有助於降低骨關節炎患者跌倒的風險。例如太極拳、瑜伽,都是屬於需要伸展的運動,對骨關節炎患者很有幫助。 3. 針對髖部的伸展運動 甩腿運動:甩腿運動也很更適合在水裡練習,因為水有阻力,需要出更多力才能甩動,可以藉此加強鍛鍊。 腿部伸展:可以嘗試拉伸髖部和腿部的肌肉,但若您的髖部肌肉太緊,強迫腿部肌肉伸展可能會傷到背部,或造成其他運動傷害,因此建議尋求專業教練的指導。 4. 針對膝蓋的伸展運動 滾膝運動:單腳跪姿,跪著的膝蓋可以跪在軟墊上,上半身保持直立,並輕柔緩慢地將身體前後擺動。這個動作可以伸展膝蓋前側,但做的時候不要讓膝蓋超過腳趾,以免拉傷。 俯臥腿彎舉:趴在堅硬的表面上,慢慢將腳跟彎向臀部,同時不要讓髖骨離開地面。做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太多重量壓在患部的關節和肌肉上,否則可能會使病況惡化。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痛需要物理治療!流程和注意事項詳解

膝蓋痛、不舒服,或膝蓋做完手術過後,有時需要做物理治療,才能改善不適的症狀。以下將介紹物理治療對膝蓋痛的治療項目、流程、注意事項等細節,希望能幫助大家減輕膝蓋痛帶來的煩惱。 物理治療在治療什麼? 物理治療能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並重拾膝蓋問題產生前喜愛的體能活動。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包含: 儀器治療:像是雷射、超音波、體外震波等,處理肌肉、韌帶組織上的問題。 徒手治療:物理治療師運用雙手或輔助器械,放鬆緊繃疼動的膝蓋周遭組織,或調整髕骨關節排列位置。 運動治療:包含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增強下肢肌力,以減少膝蓋所需承受的壓力;而伸展運動則可以增加身體的柔軟度及活動範圍,讓膝關節動起來更靈活有彈性。 物理治療的大致流程和注意事項 首重診斷評估 找出膝蓋痛原因 膝蓋痛發生時,比起一昧自行服用止痛藥、貼痠痛藥布等。更建議到合格醫療院所就診,接受醫師專業的診斷,及物理治療師的功能性評估。找出膝蓋痛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膝蓋痛問題。 先以儀器治療或搭配藥物治療緩解急性疼痛 急性膝蓋痛發生時,十分令人難受。這時大多會先以物理治療中的儀器治療(熱敷、電療等),或搭配醫師開立的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或針劑注射),先初步緩解疼痛。也建議患者在膝蓋痛急性發作期間,先減少會對膝蓋產生大量衝擊的動作或活動,例如本身有登山健走習慣,建議先休息幾天。也建議避免大量的蹲站動作等。 接受物理治療師的治療性運動指導 待急性強烈的膝蓋痛被初步緩解後,物理治療師會給予患者治療性運動指導。包含肌力訓練、伸展運動等。加強核心肌群、臀部和下肢的肌力和肌耐力,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降低衝擊力道對膝關節的負面影響。搭配伸展運動,舒展緊繃的肌肉,並增加柔軟度,柔軟有彈性的肌肉動起來更靈活,也更不容易二度受傷。 自行確實並安全的執行運動治療 除了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一些特殊的緩解疼痛及降低膝蓋壓力的動作,可能也會包含在物理治療的運動治療項目之內。因此,物理治療師交代患者回家做的「運動功課」可能會有一點多。運動治療的療效,高度仰賴患者的配合程度。因此建議每天撥出一些時間,在家中確實做運動功課。 開始運動前,應該先暖身,讓膝蓋周遭的肌肉、、韌帶等身體組織進入準備狀態,以免造成運動傷害。暖身可以是一些和緩、強度低的動作,例如快走或踩飛輪機 5~10分鐘,讓身體熱起來。主要的物理治療矯正性運動做完後,也請務必進行幫助身體冷卻的收操伸展。 以固定頻率接受治療 並持續運動 針對膝蓋疼痛的合適物理治療頻率,依個人病況而有所不同。除非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有特別囑咐,不然通常需要至少 4~6 週,才會有一些成效。療程結束後,初步緩解疼痛。患者仍需自行持續運動,以維持膝蓋健康。 留意日常生活膝蓋保健 走而非跑的上下樓梯,若膝蓋疼痛加劇時,可考慮兩步一階上下樓梯。上樓時以好腳先上,下樓時以壞腳先下,並扶著扶手以策安全。 在膝蓋疼痛狀況仍不穩定情況下,建議選擇低衝擊性的運動,如瑜珈和游泳,而非跑步、登山等。 即使是做定點式有氧運動、深蹲等,仍盡量在墊子上進行,不要直接在堅硬的地板上做。 穿合適的鞋子運動,讓鞋子和足部發揮最佳的避震功能,避免地面衝擊力道影響膝蓋。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關節炎

膝蓋又痛又僵硬~可能是得了骨關節炎

膝蓋的骨關節炎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造成膝蓋痛的原因之一,通常會引起疼痛、僵硬、腫脹、使行動受限,並讓人感到關節磨損;有任一症狀,就可能代表膝蓋罹患了骨關節炎。接下來本文會將介紹更多關於這個疾病的資訊,包括它的症狀和該就醫的情況。 膝蓋罹患骨關節炎的症狀 膝蓋痛: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如果病因是老化,那麼雙腿膝部都有可能疼痛,如果病因是受傷,那就只有受傷的那隻膝蓋會受影響。走路、跑步、上下樓梯,或在一整天過後,膝蓋痛的程度會加劇,但稍微休息後會改善。疼痛感或許不會每天持續發生,可能有時沒事,有時嚴重,甚至在晚上把人痛醒,狀況會依當天的活動強度和氣候而有所不同。 膝蓋僵硬:僵硬也是一個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久坐以後,需要緩慢活動才能減輕這個症狀。 膝蓋喪失彈性:關節可能會感覺很難活動,例如從椅子上起身或步行時。 膝蓋裡面有磨損的感覺:活動膝蓋時,可能會感覺或聽到關節在摩擦、輾壓、裂開。 腫脹:這是最容易從外表觀察到的症狀之一,是因為骨刺形成,或關節淤積液體而造成的。 膝蓋觸痛:有時當膝蓋脫離正常的位置,關節會變得不穩固,因而造成觸痛。 肌肉萎縮:有時膝蓋周圍的肌肉會看似異常或萎縮。 膝蓋骨關節炎的潛在併發症 在一些少數個案中,膝蓋的骨關節炎可能會引發下列併發症: 關節結晶體沉積(Crystals in the joint):膝關節內的結晶體可經X光檢查發現,當沉積的結晶體突然被晃動,膝蓋就會產生劇烈疼痛。 囊腫(Cysts):囊腫是指膝關節液過量而生成的黏液囊,一般常出現在膝關節後面,可能會壓迫血管導致腫脹。囊腫通常不會造成疼痛,除非在活動中受到壓迫,或當囊腫破裂,體液流入肌肉中,才可能非常疼痛。 何時該就醫或動手術? 如果疼痛與日俱增,或已劇烈得讓人受不了,就應就醫取得協助。通常膝蓋的骨關節炎並不建議手術治療,只有在其他治療都無效,或以下特殊情形才需要: 疼痛劇烈。 活動力受限,讓人無法進行某些動作,例如上下樓梯、從椅子起身。 膝部長期腫脹,只能靠手術治療改善。 服用止痛藥後效果不佳。 膝蓋僵硬。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截骨手術

膝蓋截骨手術的定義 如果膝蓋只有部分區塊受到關節炎影響,醫師就可能會建議膝蓋截骨手術。如果您有弓型腿或膝外翻(又稱O型腿或X型腿),截骨手術會與其他類型的膝蓋手術,如軟骨手術等合併進行。膝蓋截骨手術的過程,會將骨楔自脛骨或大腿骨移除或填入,藉此將身體重心自膝關節受損處轉移至他處。 什麼時候需要做膝蓋截骨手術? 健康的膝蓋,骨頭的一端會有平滑的軟骨包覆,讓相接的骨頭得以順利活動。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會對軟骨造成傷害和磨損,使軟骨表面變得粗糙。當軟骨表面不再光滑,股骨(大腿骨)和脛骨間的空隙就會縮減,導致膝蓋向內或向外彎曲(哪一側的膝蓋軟骨變粗糙,就往那一側彎)。在脛骨上方或大腿骨下方取出或插入骨楔,可以拉直這類的彎曲,將重心移到未受損的膝關節,進而延長膝關節的壽命。 膝蓋截骨手術的注意事項 膝蓋截骨手術對某些人來說存在風險,例如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患者,就不適合接受膝蓋截骨手術。骨外科醫師會決定此術是否適合患者,而通常適合此術的人會符合以下條件: 體型纖瘦、常運動且年齡未滿60歲。 只有膝蓋的一側會疼痛,而且膝蓋骨底下不會痛。此類患者通常會膝蓋痛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的活動方式以及久站。 患者的膝蓋能完全伸直,且至少能彎曲90度。 膝蓋截骨手術的風險 截骨手術的風險不高,但可能的併發症包括感染、血栓、膝關節僵硬、血管和神經受損、手術失敗。有時候,例如第一次手術無效時,患者會需要進行二次手術。進行膝蓋截骨手術前,了解手術的相關風險很重要,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 如何為膝蓋截骨手術做好準備? 外科醫師會先檢視患者的膝部X光照,確認進行膝蓋截骨手術是否妥當,以及需要矯正的幅度為何。手術時患者會被麻醉,因此術前不能飲食。如果有正在每天服用的藥物,外科醫師會決定患者在手術當天的早上是否需要停藥。 膝蓋截骨手術手術流程 手術過程一般需要1~2個小時,患者會被全身麻醉,或脊柱麻醉(只有下半身失去知覺)。 外科醫師會在需要重新建模的骨頭位置,劃開一道口。視膝受損的位置不同,手術部位可能包含脛骨或大腿骨。 患者如果做的是最簡單的膝蓋截骨手術(或稱開楔截骨手術),外科醫師會劃開整塊骨頭,打蓋膝蓋骨,填入植骨,再用鋼板和鋼釘固定。 另外一種方法是切開脛骨或大腿骨(或稱閉合˙式截骨手術),取出骨楔,再用金屬零件結合固定被切開的骨頭邊緣。 手術成功且復原後,患者的大腿肌肉(股四頭肌)會強化,膝關節的活動範圍和平衡能力也會增加。 膝蓋截骨手術的復原 視手術的複雜程度和患者的康復狀況,可能可以當天返家,也可能要在醫院過夜。無論如何,患者都會需要拄拐杖約2個月,或使用支撐架、石膏讓骨頭復原。通常術後3~6個月,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的活動狀態。以下是一些術後照護的方法和建議: 疼痛管理:外科醫師和護理師都會盡力幫助患者減少術後的疼痛,可能會給予的藥物包括鴉片類藥物(Opioids)、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局部麻醉藥。減輕疼痛讓身體舒適,可以讓患者恢復得比較快。鴉片類藥物的止痛藥效果優異,但因屬於成癮性麻醉藥,使用時一定要遵守醫師的指示,一旦疼痛症狀開始改善,就該立即停止服用。 回診:術後仍需就診,讓醫師追蹤自己的狀況。醫師會照X光,檢查手術的復原狀況,並告知何時可以開始負重和復健。 負重:外科醫師會指示患者何時可以增加腿部的負重。 復健:物理治療師會為患者規劃運動方案,以維持膝蓋的活動範圍,並恢復肌肉的強度。


其他骨骼疾病

脊椎側彎是什麼?一起了解並有效預防

脊椎側彎(Scoliosis),是脊椎向一側歪斜的現象,若您有此症狀,那麼可能會影響到您的外觀,與走路的姿勢。因此為了避免脊椎側彎,我們必須了解這個症狀與造成的原因,這樣就可有效地避免有可能造成您身體不適的憾事。 脊椎側彎的症狀是什麼? 外觀上的症狀 一般正常的脊椎會在背上排成一直條,從側面看起來是很正常的曲線。但若您患有脊椎側彎,那麼您就會看到異常的彎曲現象,如呈現C型、S型的曲線。另外,您也可以用X光檢測您是否有脊椎彎曲。除此之外,若您站直身體,並將上半身向前傾,手指盡量碰到腳趾頭,然後就可觀察是否有以下脊椎側彎的症狀: 一邊的肩膀比較高。 一側的臀部比較高。 一邊的肩胛骨看起來特別突出。 腰線不對稱。 身體重心偏向一邊。 長短腿。 神經系統引起的疼痛與麻木感。 脊椎側彎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不過若您出現疼痛,可能是因為脊椎有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雖然這樣的情形很少見,但若您的年齡在8~11歲,則較有可能出現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疼痛與麻木感。 脊椎側彎的原因有哪些? 分娩出現異常狀況:生產時出錯可會能讓脊椎生長異常。 患有影響腦與神經系統的疾病,像是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肌肉失養症(Muscular dystrophy)。 受傷、生病、開刀、感染,而影響到脊椎。 哪些是脊椎側彎的風險因素? 若你符合以下危險因子,則較可能有脊椎側彎。但這並不代表你一定有,而是比較有機會出現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通常出現青少年時期,脊椎正在發育生長的時候。 雖然兒童不分男女都會經歷青春期,但是女孩出現脊椎側彎的機率比較高,也可能因為症狀惡化而必須採取治療。 家族病史:脊椎側彎有遺傳性,若您的家人有脊椎側彎,那麼您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機率罹患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並不是屬於非常危險的疾病,但會影響到您的外觀與走姿。其中罹患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也比較難以避免其風險因素。但是,只要檢查身體外觀或用X光檢查,都能及早發現,並及早治療。


肌肉痠痛/骨頭疼痛

不可不知!坐骨神經痛的2項小知識

坐骨神經痛(Sciatica)是一種脊髓問題,會影響到您下肢的神經根部,而引發疼痛,不過只要透過有效的治療,那麼您的症狀就會改善。大部分的人,一生中都有可能經歷過一次這樣的痛。因此,認識一個屢見不鮮的疾病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當您有一天有可能會遇到的時候,預防就是最好的治療,因此,下列幫您整理了這個常見疾病您不可不知道的 2 項知識。 1. 坐骨神經痛並非基因所引起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是您的下背出了問題,像是脊髓退化或受傷,而並非基因的問題。例如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c)就會引發坐骨神經痛,而椎間盤是位處脊髓內兩個骨頭之間的盤,若外部破裂,會導致內部柔軟的部分,突出到堅硬的外部,這樣子話就會對神經產生壓迫、引起疼痛。坐骨神經痛是屬於個人的疾病,並不會遺傳。因此,若您的家人有坐骨神經痛,您也不一定會罹患本疾病。 2. 引發坐骨神經痛的5種症狀 很多人以為坐骨神經痛只是一種籠統的疾病名稱,而非專門的病症。但是事實上,坐骨神經痛不只是個名詞,還是一種疼痛的症狀。坐骨神經痛這種疾病,是其他脊髓部位,如椎間盤,壓迫到坐骨神經,而引發背部、往下到腿部、腳與腳趾頭的疼痛感。坐骨神經痛的診斷,著重於引發疼痛的原因,若治療好這個原因,那麼您的疼痛的情形就會獲得改善。最常見的5種原因包括: 腰椎椎間盤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umbar slipped disc):若外部破裂,導致內部柔軟的部分突出到堅硬的外部,就可能對附近的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 椎間盤退化:椎間盤老化後就會變得脆弱,這樣子會產生過度的運動,進而刺激神經並引發疼痛。 狹部脊椎滑脫症(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其中一個脊椎盤向前滑落到下方的脊椎盤,而影響神經的根部,進而引發疼痛。 腰椎管狹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脊髓的管道變得狹窄,影響到脊髓。 其他病因:以上幾點是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病因。然而,還有其他比較不常見的原因,像是脊髓感染,或是會影響到脊髓的脊髓腫瘤,都有可能引發坐骨神經痛。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說再見!打破膝蓋痛物理治療的5大迷思

膝蓋痛可能會影響您的日常生活,若您患有膝蓋痛,那麼您的療程可能會涵蓋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但是,您或許聽過一些關於物理治療的迷思,而讓您錯失物理治療能帶來的好處。因此,下列5種最常見的迷思,就讓我們為您一一解釋。 1. 物理治療沒有效? 有些人認為物理治療或運動對膝蓋痛毫無好處,但除非您接受物理治療的頻率過低,或沒有確實執行物理治療師指導的治療性運動,物理治療基本上不會完全沒效果。若您害怕在膝蓋痛的狀況下運動,或不敢嘗試較新穎的治療方式(如體外震波),很可能會影響物理治療的療效。事實上,在合格且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及指導下,做運動和儀器治療都是安全的,因此請您放心勇敢嘗試吧!若有任何疑問,也請隨時詢問物理治療師或醫師。 2. 運動後膝蓋更痛,代表完全不能運動? 剛開始做針對膝蓋痛的治療性運動,尤其是本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能會感到肌肉痠痛和僵硬,膝蓋好像比還沒做運動前更痛。這是因為您的肌肉動的比平常還要多,只要疼痛在 24-48 小時內減緩,都屬於正常狀況。運動訓練結束後的 1-2 天,您有很高的機率會產生上述情形,請諮詢物理治療師,什麼時候適合再開始運動,以及如何舒緩疼痛。進行物理治療師指導的治療性運動前,先做一些暖身及伸展運動,都可能有效地幫助您解決問題,但如果身體太過疼痛或是痠痛讓您無法正常活動,請告知您的物理治療師。因為運動不適等問題誰都會發生,而追根究底,或許只是這些運動不適合您而已,而非膝蓋痛的人就完全不能運動。 3. 膝蓋痛沒有好轉,就該停止療程? 凡事並非一蹴可成,尤其是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以在健保院所以儀器治療為主,一週治療 2-3 次。或在自費物理治療所以徒手或運動治療為主,一週治療 1-2 次來說,通常可能需要 6-8 週才能看到一些進展(但仍依個人病況不同而有差異)。做物理治療的過程中,疼痛會漸漸被舒緩,若有執行治療性運動,核心肌群、臀部和下肢的肌力和肌耐力也會慢慢增強,因此建議讓物理治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沒有去院所做物理治療的日子,也在家中執行物理治療師指導,有助舒緩膝蓋疼痛的矯正性運動,才有助於您的膝蓋維持長久的健康狀態。 4. 物理治療能治癒各種原因和程度的膝蓋疼痛? 造成膝蓋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退化性關節炎、跑者膝、髕骨肌腱發炎等,且每個人的膝蓋痛程度也略有不同。因此適用於每個人的物理治療項目、頻率會不太一樣,有時膝蓋痛也不是只做物理治療,就能夠被治癒的。需合併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或針劑注射)、體重控制等,才能有效舒緩膝蓋痛。 5. 體重不會影響膝痛? 體重確實會影響膝痛,因為體重過重會讓膝關節承受更大的壓力,在體重過重的狀況下,即使只是簡單的上下樓梯,也容易讓膝關節受傷。已經有研究指出,過重會增加罹患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風險,骨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磨損造成最常見的關節病變。因此減重和維持適當的體重確實能讓您降低膝蓋痛的風險。而且運動能讓您瘦的健康,所以請和您的醫師還有物理治療師討論您現在的體重,或許您的療程中需要納入針對減重的項目(例如更多的有氧運動)。 有時您可能會認為物理治療好像效果不彰,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不適,也可能讓您覺得膝痛好像變更嚴重了,但事情的真相並非如此,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更了解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一起打破迷思。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