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健康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保護身體內部的器官免於受到外部的傷害,以維持人體健康。皮膚的重要功能有調節體溫、阻隔外來病源,避免人體受到感染等。

基礎知識

皮膚健康

屁股長痘痘5大原因!屁股痘痘怎麼消、擦藥處理一次解析

屁股長痘痘雖然不是嚴重疾病,但自己看了難免會覺得心情不好,坐下來也可能不舒服;究竟屁股長痘痘和長在臉上的痘痘有何不同?不擦藥會自己好嗎?屁股長痘痘該看什麼科?怎麼消痘痘?《Hello醫師》為您解說屁股長痘痘5大原因、藥膏及其他治療方法。 屁股長痘痘5大原因! 屁股長痘痘(Butt Acne)泛指屁股出現丘疹或膿皰。臀部皮脂腺的分泌較不旺盛,所以不會像臉部一樣,容易因毛孔堵塞而發炎。 屁股長痘痘通常是以下5種原因所致: 屁股流汗悶熱:屁股或胯下的汗腺較發達,若氣候悶熱,就可能因流汗而長時間處於濕悶狀態,導致細菌滋生,使屁股更容易長痘痘。清潔時,也應注意擦乾後再穿著內褲,保持屁股乾爽。 過度摩擦:下身穿著較為粗糙、合身或不透氣的質料,容易摩擦屁股,導致屁股長痘痘;建議選擇較為透氣的棉質內褲,或是較寬鬆的褲子。 久坐:久坐不僅容易流失身體肌肉,更可能使屁股產生悶熱感,使屁股長痘痘。 刺激毛孔行為:臀部進行刮毛、蜜蠟除毛等去除毛髮的行為,可能刺激屁股的毛囊,使毛囊產生發炎症狀。 細菌感染:細菌、真菌及黴菌感染,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酵母菌等,也是造成屁股長痘痘的原因,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大面積紅疹。 屁股長痘痘7疾病:不只與毛囊炎有關! 若屁股長期處於悶濕的狀態,又經常久坐或過度摩擦,便可能由輕微的小痘痘,演變成以下7種皮膚疾病: 毛囊炎:最常見的情況為細菌型毛囊炎,也可能為真菌感染,甚至是蟎蟲所引起;若是免疫系統受損或抵抗力低下,更容易感染罕見的嗜酸性毛囊炎。此時外觀特徵為屁股上出現小膿皰,伴隨搔癢或疼痛的症狀,但不會產生粉刺,嚴重甚至會發炎或紅腫。 毛囊角化症:通常症狀多出現在背部、大腿外側及後側、手臂後側及屁股,為毛囊角質過度角化所引起,特別在皮膚較乾燥時更容易產生。外觀特徵為平均分布的肉色或咖啡色原點,有時也可能併發細菌性毛囊炎。 接觸性皮膚炎:當屁股肌膚受到刺激物或與過敏原接觸時,可能會發生皮膚炎,使屁股長痘痘,較為常見接觸性皮膚炎為濕疹。 化膿性汗腺炎:又稱反常性痤瘡,與感染或傳染無關,主要是免疫系統異常所致。病灶多發生於毛囊與大汗腺部位,特徵為反覆發炎的結節或膿瘍,,可能出現皮膚腫塊,觸摸時有疼痛感,嚴重甚至會滲漏液體而產生異味。 癤(疔仔、釘子):多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與一般毛囊炎相比,痘痘的位置更為深層,外觀也較一般的屁股痘痘大,呈現紅腫硬塊,且為多顆聚集,觸摸時可能會產生痛感。 股癬:為黴菌感染所致,嚴重可能形成肉芽腫型黴菌毛囊炎。病灶特徵為呈現弧形的紅疹,面積可大可小。 痤瘡:通常稱作屁股痘,大多出現於油脂線分泌較茂盛的部位。外觀特徵為膿皰、粉刺,如同青春痘般;藥物治療的方式與青春痘相似。 (延伸閱讀:屁股長一顆東西?疔子和痘痘的差異?釘子亂擠恐蜂窩性組織炎!) 屁股長痘痘會自己好嗎? 若屁股長痘痘為濕悶或過度摩擦造成,可先避免久坐、保持屁股乾爽且更換材質較為透氣的內褲,進行初步自我護理後,再觀察1~2週內是否康復。 若屁股長痘痘情況加劇或範圍擴散,可能為細菌、真菌、黴菌感染,建議就醫診治,由醫師開立適應的相關藥膏治療。此外,屁股痘痘應避免擠出膿頭,擠破發炎病灶,不僅可能影響恢復速度,更可能加深感染風險。 屁股長痘痘擦什麼藥膏?怎麼消? 屁股長痘痘的治療方法依病因而異,因此,若屁股痘痘久未痊癒且有惡化之勢,建議先就醫交由專業醫師檢查,醫師會依據病因開立相對應的藥物。 細菌感染引起屁股長痘痘 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醫師可能開立抗生素藥膏;視病情嚴重情況,搭配口服抗生素,須按時服用且切記勿自行停藥,以免產生抗藥性或後遺症等情況。 感染真菌、黴菌:醫師會開立相關抗菌藥膏或抗菌口服藥,須按時服用且切記勿自行停藥,以免病灶未根治而拖延病情。 非細菌感染引起屁股長痘痘 毛囊角化症:屁股長痘若由毛囊角化所引起,可擦拭較高濃度含酸的乳液,例如杜鵑花酸、水楊酸等,有助於去除屁股肌膚的角質,減少毛囊堵塞的情況。 接觸性皮膚炎:醫師會開立緩解症狀的類固醇藥膏,情況較嚴重者,也可能需搭配口服類固醇治療。 化膿性汗腺炎:引起此病情可能為免疫系統問題,醫師會開立抗生素或抗發炎藥物,依照病患狀況搭配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或是使用A酸以減少毛囊角質堵塞。 若無法自行辨別病因,切忌隨意擦拭外用藥膏,因為錯誤的藥膏可能讓病情加重。以真菌或黴菌感染為例,初期擦拭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藥膏可能暫時緩解症狀,不過一旦停藥,病情反而可能加重。 屁股長痘痘看什麼科? 若已進行初步的自我護理措施,屁股長痘痘的情況在1~2週後尚未好轉,建議前往皮膚科就診。 建議平時盡量避免屁股處於濕悶狀態,保持乾爽,以預防屁股長痘痘情況發生。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皮膚健康類別

看更多 皮膚健康 相關文章

指甲保養

想擁有健康的指甲嗎!辨別指甲顏色形狀,運用6個簡單省錢方法保養

除了頭髮及皮膚,指甲也需要細心呵護,因為指甲也顯示了整體的健康狀態。過度保養指甲,也可能導致細菌感染。《Hello 醫師》將會教各位如何辨別指甲的健康情形,並運用以下6個簡單又省錢的小方法,保養出漂亮又健康的指甲! 指甲的構造 指甲如同頭髮,屬皮膚的附屬器官,由較硬的角質蛋白構成,能夠保護四肢末端,在活動時不易受傷。以下是指甲的構造: 甲片。 甲床:指甲片下方。 指甲母質:隱藏在指甲小皮下方,是指甲生長中心。 指甲弧影:指甲母質的一部份凸出,位在甲片下方,呈半月弧狀,在大拇指最明顯。 指甲小皮:覆蓋在甲片與指頭交接處的透明組織。 指甲溝:在甲片左、右兩側與近心側的凹槽。 辨別指甲是否健康的因素 指甲能夠辨別人是否健康,健康的指甲外觀光滑,沒有凹坑或凹槽。它們的顏色和稠度均勻,沒有斑點或變色。有時會出現從角質層到指甲尖端的突起,但對人體並無害。而指甲受損時可能會出現白點或是斑痕,只要隨著指甲增長,便會消失不見。若是出現以下情形,則代表指甲可能出現病變,請盡速向皮膚科醫生求診: 指甲形狀的變化,如:彎曲的指甲。 指甲出現顏色的變化,如:黃色、紅色等。(延伸閱讀:指甲剪太短?當心「綠指甲」找上門!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指甲過分變薄或變厚。。 指甲周圍腫脹、疼痛甚至出血。 無法長出指甲。 保護指甲的6個小技巧 1. 多攝取生物素(Biotin,維生素B7) 若您的飲食健康且營養充足,那不需其他補充品,就能讓您的指甲強韌健康,但並不是每個人的指甲都很強韌,有些人的指甲天生就很脆弱,多攝取生物素與維生素B群,可以改善指甲脆弱的問題,生物素可以幫助您的指甲,長得快又強韌。 2. 指緣保濕 乾燥的角質容易脫皮破損,因此指緣保濕不只可以幫助您的指甲不斷裂,也能讓指甲看起來更美觀。 3. 定期修剪指甲 定期修剪指甲可以避免指甲斷裂破損,修剪指甲的頻率,依指甲的生長速度而定,您也可以使用銼刀,讓剛剪好的指甲平滑些,以免讓粗糙的指甲邊緣不小心傷到自己。(推薦閱讀:正確剪指甲3方法!器具消毒防感染) 4. 使用舊式指甲刷 用較長且尖銳的工具精心清潔指甲,反而易使指甲受到感染,女性及美甲師費力清潔指甲及甲床間的縫隙,卻容易因清潔過當,反而造成細菌或黴菌感染,因此建議使用舊式的指甲刷,輕柔地刷淨指縫比較安全。(延伸閱讀:指甲不是口香糖!6方法戒除咬指甲) 5. 戴手套 建議在做一些較費手工的工作,如園藝或洗碗等,戴上手套來保護指甲,因為洗碗時碰觸高溫和清潔劑,都會讓強韌的指甲乾燥受損,所以使用手套來保護您的指甲,是必須的,但有個有趣的現象是,經常泡在水裡的游泳選手,他們的指甲卻總是強韌又健康。 6. 專業美甲須適度 研究顯示,經常做專業美甲的人,他們的指甲較易乾燥脆弱,主因之一,是因為他們的指甲經常接觸化學物質;之二則是,專業美甲可能使甲床感染,導致指甲發炎紅腫。(推薦閱讀:指甲剪太短?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上班族皮膚保養警報!如何避免長痘痘?5招輕鬆顧好肌膚

上班族每天忙得焦頭爛額,一不小心就忽略了皮膚保養,導致「臉色」慘淡;很多人甚至誤以為待在有空調的室內環境中,感覺沒有出汗,就不用擔心皮膚保養的問題;事實上,即使整天待在辦公室不出門,同樣要注意皮膚保養。 上班族的皮膚困擾 以下是3種常見的皮膚問題,供上班族朋友們參考: 1.皮膚好乾 待在空調房一整天,皮膚容易乾燥,主要是皮脂腺分泌減少,工作時常忘記喝水,造成皮膚水分流失所致,皮膚因而乾燥黯淡,缺乏彈性,容易形成皺紋。 2. 長痘痘 一般人焦慮或沮喪時,很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皮脂腺分泌旺盛,導致痘痘狂冒,有些人甚至連續長好幾週才稍停歇,此時,要盡快尋求醫師幫助,醫師可能會透過外用或口服抗生素藥物,例如塗抹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A酸(Retinoids)等藥膏,情況嚴重者可能會需要口服用藥。(延伸閱讀:痘痘壞了面子?學6招抗痘找回美麗) 3. 濕疹 辦公室往往人口混雜,雜物擺放多,又加上台灣氣候潮濕,容易孳生塵蟎和黴菌,空調中的合成纖維,還會刺激皮膚,惡化皮膚狀況,此時,工作壓力還排山倒海而來,濕疹(Eczema)、酒糟性皮膚炎(Rosacea,又稱玫瑰斑)、乾癬(Psoriasis)等皮膚問題可就上門找麻煩了。 上班族的保養之道 長期待辦公室的上班族,可以試試看以下這些方法,來維護皮膚健康。 1. 避開空調出風口 盡量不要直接坐在空調的風口處。如果可以的話,將空調出風口轉向沒有人的方向,並且準備保濕噴霧或保濕霜等等,每 2~3 小時做1次皮膚保濕。 2. 多喝水別久坐 上班時,不妨幫自己設立小聲的鬧鐘,提醒自己少喝含糖飲料,多喝水,每天必須喝2~3公升(L),這時別逼著眼球緊盯電腦螢幕,不妨到辦公室外望遠凝視,伸展筋骨,不僅能預防皮膚太乾,也能促進工作效率。 3. 避免長時間盯電腦螢幕 研究顯示,如果長期坐在電腦桌前,皮膚狀況可能更糟糕,尤其患有酒糟性皮膚炎或濕疹的病人們,應當多加留意,若工作需要一直打電腦,記得每小時都要起身走動,並且注意電腦桌周邊的清潔,避免灰塵與塵蟎孳生。 4. 洗臉保濕 如果一整個上午覺得皮膚好緊繃,不妨善用午休時間,卸下妝容,好好洗個臉,讓皮膚呼吸一下,洗後記得保濕,有益皮膚健康,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準備卸妝棉來清除臉部多餘的油脂,避免毛孔堵塞、形成粉刺與痘痘。另外,皮膚保養可不是女生專屬權利,男生也別大意,請參考痘痘別再冒!保養帥臉的5個關鍵。 5. 再忙別忘記吃飯 許多上班族忙於工作的時候,會選擇略過一餐,或是用零嘴打發,雖說是情非得已,但如此習慣長期下來,不僅對皮膚甚至整個身體健康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建議擠出 15 分鐘的時間,吃一頓營養均衡的午餐,也能恢復體力,讓下午工作更有效率。外出用餐時,多點一份青菜或沙拉,幫助攝取豐富維生素及纖維質,並控制脂肪攝取量,減少身體負擔,促進皮膚健康,當然,如果能帶便當,自主掌控飲食來源與均衡,那是最好的了,總而言之,別為了工作,而不吃飯。 6. 按醫師指示用藥 如果醫師開立皮膚用藥,無論工作有多忙碌,記得要撥出時間,定時用藥,切勿自行斷藥,另外,痘痘還沒好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手去擠壓,以免細菌感染,讓問題更棘手。(延伸閱讀:痘痘別再冒!男士保養帥臉的5個關鍵)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痘痘別再冒!男士保養帥臉的5個關鍵

在型男當道的現今,無論老少都愈來愈在意外表的穿著和保養,談保養不再是女性的專屬話題,許多男性都很願意掏錢出力,好好呵護臉蛋和身材。《Hello 醫師》將助您一臂之力,讓您每天只要花5分鐘,就能更有「面子」,相信清爽的顏質,不管在職場或情場上,都能春風得意、自信滿分! 1. 正確洗臉保持乾淨 無論有沒有長痘,保持臉部乾淨清爽,對個人健康和形象十分重要,因此每天早晚都要正確洗臉,才能有效去除臉上髒污、死皮細胞,和過多油脂,防止衍生痘痘。(延伸閱讀:青春期過後仍狂冒痘!可能是健康警訊)  了解您的臉部是哪種膚質,一般肌、乾性肌、油性肌,或是混合肌?依照肌膚保水度、敏感度,和出油程度,來挑選洗面乳,使用不適合的洗面乳,只會衍生更多狀況,例如洗潔力佳的洗面乳,對出油多的人有幫助,但如果用在乾性肌的人臉上,恐怕會導致洗後乾澀不適。  因為臉部肌膚相對敏感細緻,請避免用沐浴乳來洗臉。  切勿直接將洗面乳塗在臉上,請先將洗面乳擠在手掌上,加水以雙手搓出泡泡後,再將泡泡塗抹在臉上輕柔地按摩洗臉。  臉部肌膚很柔嫩,避免大力搓、摳,或拍打,才不會傷到皮膚。  臉部T字部位(額頭、鼻子和鼻翼兩側)出油多,善用指尖(不是指甲喔)沾泡泡在這些部位搓揉去油。  使用溫水洗臉,避免過冷、過熱的水,否則容易刺激皮膚。 洗後,請用乾淨毛巾輕壓臉部各部位即可,不要用力擦抹。  謹記適度洗臉,一天兩次即可,多洗無益。 2. 洗後保濕很重要 洗完臉後,有時臉部肌膚會感到乾澀,通常在臉還沒完全乾的時候,就要趕緊使用保濕水,接著再上乳液,均勻塗抹臉部肌膚,輕拍兩頰,稍微按摩臉部四周,幫助成分吸收。另外,本身是油性肌膚的人,請避免再擦偏油性的產品,以免過多油質堆積,反而造成毛囊阻塞,痘痘狂冒。 3. 刮鬍刀別養菌 每早起床刮鬍子對男性是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其中細節卻會影響皮膚健康。刮鬍子時,會造成許多細微的皮膚傷口,因此,如果沒有先把臉洗乾淨就刮鬍,容易刺激皮膚,或者引發感染。 建議無論用哪一種刮鬍刀(電動或拋棄式),每次刮鬍完都要徹底清潔並消毒刀片,才能避免將細菌帶到臉部傷口裡,造成傷害。另外,刮完鬍子後,記得也要保濕滋潤皮膚。 4. 別手癢東摳西摳 有些人習慣用手托腮、拍臉頰、摸鼻子,甚至還手癢想摳痘痘,這些都是NG行為,試想雙手一天摸過n個物品,殘留n種細菌,如果輕易讓細菌上到臉部、鑽進痘痘傷口時,可能會有更嚴重的發炎或感染,愛臉的型男們,不可不注意啊!(延伸閱讀:痘痘滿臉有解!6招抗痘護膚保青春) 5. 防曬多喝水 戶外的強烈紫外線,很容易讓皮膚發炎、曬紅,所以請避免在日正當中時出門,若非不得已,也請在出門前20分鐘擦上防曬乳,並戴上墨鏡,才能有效保護皮膚和眼睛。 另外,水分對皮膚健康舉足輕重,如果皮膚缺水,就如同沒有保濕一樣,會愈顯乾燥,變得沒有彈性,甚至產生皺紋。因此,平時除了攝取人體基本的2,000 c.c.(毫升)水量,若運動完或大量流汗之後,也別忘了多多補充水分,才能讓肌膚緊實有光澤。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當心冬天暖陽4大危害!冬天防曬牢記5招保護肌膚

冬天氣溫變化大,即使節氣已進入「大雪」,多數時候仍是北部濕涼,中南部一片晴朗好天氣;許多人都想趁這好氣候出門踏青、爬山、運動或散步;但您可知道,冬天曬曬暖陽很舒服,但陽光曬多了,還是有曬傷風險;《Hello醫師》提醒您,冬天防曬一樣不能馬虎,要做足準備再出門! 什麼是曬傷?冬天也會曬傷嗎? 美國皮膚癌基金會(Skin Cancer Foundation)表示,即使冬天或陰天,導致皮膚老化或致癌的紫外線,同樣會傷害肌膚,在一定程度的冬天天氣狀況,即使在冬天也和在夏天一樣容易被曬傷。其中,UVB射線是導致曬傷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高海拔地區、雪地地區;UVA射線全年保持不變,可以穿透雲霧及建築物玻璃,因此冬天晴朗的天氣下待在室內,皮膚狀況也可能受影響。 若被曬傷,身體和皮膚會有以下狀況: 皮膚發紅或是呈現粉紅色。 皮膚摸起來溫溫甚至燙燙的。 皮膚疼痛、薄嫩脆弱、覺得癢。 皮膚腫起來。 起水泡。 頭痛、發燒、覺得噁心、疲憊等。 (延伸閱讀: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照顧) 曬傷可能引起的4大危害: 皮膚提早老化:曬傷會加快皮膚老化的速度,若是因為照到紫外線(Ultraviolet,UV)而造成的,稱之為光照性皮膚老化(Photoaging),皮膚的緊實度和彈性會變差,出現皺紋、雀斑、皮膚乾燥、粗糙等情況。 皮膚癌前病變:曬傷的部位會出現粗糙、像鱗片一般的塊狀物,可能是白色、粉紅、棕褐色或褐色。 皮膚癌(Skin cancer):就算沒有曬傷,過度暴露在陽光下也會提高罹患皮膚癌的風險,破壞皮膚細胞的DNA,皮膚細胞被破壞後,可能會轉化成皮膚癌及黑色素瘤(Melanoma)。 傷害眼睛:過度曝曬陽光可能會灼傷眼睛,甚至傷害到視網膜、水晶體、角膜,還可能造成白內障(Cataract),以及視線會霧霧的。 冬天不需要防曬?最常見的3大誤解 一般人可能認為冬天的陽光不強,應該不足以造成傷害。雖然冬天的紫外線指數比較低,但冬天的陽光還是很有殺傷力的,這取決於您曝曬在陽光下的時間,冬天還是可能會曬傷。 人們在冬天曬傷時,常以為是風傷(Windburn),但其實就是曬傷。 有人會認為先好好地把皮膚曬黑,可以預防之後可能的曬傷,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先曬過太陽頂多能提供皮膚的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只有3,根本完全無法防曬。 冬天戶外運動為何要防曬? 冬天大家會從事的活動有滑雪、雪板、溜冰、冰上釣魚等等,但請記得,做這些活動時一樣要記得擦防曬乳。紫外線在高度越高的地方越強,海拔每上升1,000公尺,紫外線就增強10%;另外,別小看地上的雪,雪因為會反射陽光,所以人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強度會是2倍。(延伸閱讀:沒太陽不代表不用防曬!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特徵與治療) 冬天怎麼預防曬傷? 在外頭活動時,記得擦潤膚膏和防曬乳,防曬係數要30以上,也可以塗防曬唇膏。 防曬乳可以選標註「適應多光譜」和「防水」的,每2~3小時就要補擦一次。 穿著舒適、能盡量遮住所有皮膚的衣服,或穿抗紫外線的服裝,也可戴寬帽沿的帽子,為臉部和脖子擋陽光。 戴100%抗紫外線的全罩式護目鏡或太陽眼鏡。 在外頭時,若太陽很大,請找可庇蔭的地方躲避,也可架起組裝式的頂篷(Pop up shelter)或撐傘來遮陽。 曬傷了該怎麼辦? 即使盡可能做好防曬了,還是多少會照射到紫外線。若真的不小心曬傷了,該怎麼辦? 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但若無法治癒曬傷的話,還是要尋求醫師的協助。 盡可能多喝水:不管是哪個部位曬傷,皮膚都需要許多水分來幫助修復,所以要多喝水,要喝得比平常醫師建議的8杯水(約2,000 c.c.)還要多,喝果汁也能加速水分吸收。若是在冬天曬傷了,則可以喝花草茶。 蘆薈:塗蘆薈膠是很傳統也很有效的方法,若住家附近能找到新鮮蘆薈的話,摘片葉子切半,取出葉片裡的汁液,就直接敷在曬傷的皮膚上,蘆薈有抗發炎成分,其汁液很冰又新鮮,可以舒緩皮膚曬傷。 優格:在曬傷的部位塗抹天然、無糖的優格,是另一個傳統療法。把冰優格塗在皮膚上,等皮膚完全吸收後,不要洗掉,再塗一遍,重複一樣的步驟,直到皮膚無法再吸收更多優格為止,然後用溫水洗淨,再擦上日曬後用的乳膏。(延伸閱讀:皮膚病復發怎麼辦? 補充好營養,免疫平衡抗發炎) 無油乳液:含有洋甘菊萃取成分或燕麥的無油乳液,有助修復曬傷的皮膚,請每幾個小時擦一次,直到皮膚感覺舒緩了為止。 吃藥:這種具有抗發炎成分的藥:布洛芬(Ibuprofen),能緩和肌膚,讓曬傷的部位不再那麼疼痛,但請記得要按包裝上的指示服用,而且要避免喝酒。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頭髮/頭皮保養

頭皮屑不要怕~了解造成原因與療法

頭皮屑(Dandruff)是一種慢性的皮膚問題,頭皮太乾或太油時,會產生雪花狀的死皮,通常在10~20歲之間開始,而30歲以上的人高達40%有此困擾。雖然頭皮屑並不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但總是讓人尷尬不已。 造成頭皮屑的原因 如同身體其他地方的皮膚一樣,頭皮細胞會經歷一段持續生長並脫落的過程,這個過程在頭皮屑患者的身上,以更快的速度進行。頭皮上的油使死皮細胞黏成一塊,形成白色雪花狀的頭皮屑。(延伸閱讀:頭皮癢、頭皮屑掉不停?秒懂頭皮屑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引起頭皮屑的因素很多,包含下列4項: 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可能是頭皮屑最常見的原因。患有脂漏性皮膚炎時,頭皮會呈現紅腫、發炎、油膩的狀態,上面布滿白色或黃色雪花狀頭皮屑。 除了頭皮以外,其他有脂腺的部位也可能受到影響(例如眉毛、鼻翼、胸骨,腹股溝及腋窩)。發生在新生兒身上時,則可能在頭皮上形成厚厚的黃色硬皮皮疹,稱為搖籃帽(Cradle cap)。 頭髮衛生習慣不佳:若不常洗頭或選用不合適的洗髮精,可能使得油脂和死皮細胞因此積聚,而產生頭皮屑。 馬拉色菌(Malassezia):屬於酵母菌的一種,大多數人的頭皮上都有。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馬拉色菌可能不正常活化,因而刺激頭皮,導致頭皮屑。 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頭髮護理產品有時會刺激頭皮,造成頭皮發癢和頭皮屑脫落。 治療頭皮屑的方法 雖然無法完全擺脫頭皮屑,但仍可透過適當的治療來控制。第1步是使用非藥用的洗髮精,徹底洗淨頭髮,試著按摩頭皮並沖洗乾淨,定期洗頭有助於去除死皮細胞,並防止積聚。若衛生習慣改善後,情況仍沒有好轉,那麼就該使用抗屑洗髮精了。有些抗屑洗髮精規定每天都得使用,有些只需要1週1~2次即可,為獲得最佳療效,請務必按照說明使用。 購買抗屑洗髮精時,請謹記,好的成分包含克多可那挫(Ketoconazole)、硫化硒(Selenium sulfide)、水楊酸(Salicylic acid)、硫磺(Sulfur),煤焦油(Coal tar)或吡啶硫酸鋅(Zinc pyrithione)。含有克多可那挫、硫磺和煤焦油的成分,對脂漏性皮炎引起的頭皮屑更有效,而水楊酸對乾癬(Psoriasis)引發的頭皮屑效果更好。(延伸閱讀:小蘇打、椰子油竟可去屑?10種頭皮屑天然居家療法一次報你知) 對於有搖籃帽的嬰兒,可在頭皮的乾燥部位塗抹少量礦物油,以軟化鱗屑,然後輕輕地刷去鱗片,接著用溫和的嬰兒洗髮水清洗寶寶的頭髮。如果這些措施沒有用,可以嘗試在睡前先塗抹少量溫熱的礦物油,等到隔天早上才洗髮。如果仍然無效,請與您寶寶的醫師討論後續步驟。 如果使用非處方的洗髮精沒幫助,或者情況急轉直下,最好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醫師可能開立類固醇擦劑作為局部治療。值得一提的是,類固醇擦劑會使皮膚變薄並產生一些副作用。因此,若非醫師的醫囑,不應長期使用。一般來說,嬰兒不使用皮質類固醇洗髮水和乳液,因為嬰兒比成人更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它們。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頭髮/頭皮保養

搶救頭髮大作戰!7招有效預防掉髮

由於遺傳的關係,男性天生比女性有更高的掉髮機率,但是女性也有許多掉髮誘因。若經常燙、染髮、太頻繁洗頭、綁過緊的髮辮,都可能使頭髮變脆弱或掉髮。為防止掉髮,除了避免用過多的髮類造型品或洗髮精,也要注意飲食均衡才行。想要知道如何預防掉髮嗎?快跟著《Hello醫師》一起看下去。 為什麼頭髮一直掉?掉髮的原因有哪些? 人的毛髮都有生長期以及休止期,有些頭髮進入生長期時,另外的頭髮會進入休止期,讓頭髮維持一定的髮量。然而,影響頭髮的生長期與休止期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在掉頭髮時,不妨檢查看看有哪些原因: 荷爾蒙失調 遺傳 飲食不均衡 過度節食 貧血 7招預防掉髮的小撇步趕緊試試看 在了解掉頭髮的原因後,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掉髮?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看下去: 1. 挑選適合的清潔頭髮產品 要讓頭皮健康,首先油脂平衡是關鍵,那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洗髮與護髮產品就顯得相當重要,像是油性頭皮可選擇清爽的洗髮精。挑選時不妨注意洗髮精成分,主要為去油清潔的成分,不應過度添加。但切記別讓頭皮過乾,這樣反而會分泌更多油脂。 2. 減少電棒捲、離子夾或是化學藥劑 使用造型電棒捲或離子夾,都容易導致頭髮斷裂或脫落。若必要使用,請每隔10秒左右移動1次造型電器。若熱塑頭髮時聽到器具的嘶嘶聲,代表溫度過高,頭髮正在受損。建議使用造型工具時,先上防熱噴霧以減少對頭髮的傷害。有些人則是用化學藥劑洗直頭髮或漂淺髮色,這都會嚴重損害頭髮與頭皮健康。 3. 避免拉扯頭髮 女性掉髮通常可能是因不當的造型或梳理方式所造成,建議挑選梳毛較有彈性的刷子,也避免在頭髮濕的時候梳理頭髮,才不會傷害髮質與過度拉扯頭髮,而造成斷裂或受損。此外,過緊的馬尾、辮子以及其他拉動髮根的造型方式,都可能導致脫髮。 若拉得太緊,可能會發生掉髮、髮質變細等狀況;如果想要紮馬尾,請使用適當鬆緊度的髮圈,拆下時才不會拉扯到頭髮。 4. 攝取均衡營養 飲食均衡也能幫助頭髮保持強韌和光澤,如鐵、鎂、鋅礦物質元素和蛋白質都對頭髮生長很重要。多攝取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鮪魚、鯖魚,以及亞麻籽油、核桃和杏仁等,都有益於皮膚、頭髮和指甲健康。另外,如香蕉、馬鈴薯和菠菜中富含的維生素B6,及肉類、魚類和乳製品所含的維生素B12,都對長頭髮很有幫助。(推薦閱讀:吃籽超營養!4 種堅果種子營養功效介紹) 5. 使用健髮產品 若想減少掉髮情形,可考慮市面上許多強健穩固髮根的產品,透過油脂和礦物質幫助頭髮生長,減少會導致頭髮斷裂和脫落的細菌,並增加頭皮的血液循環等等。 6. 適度按摩頭皮 每日洗髮時或護髮後可以按摩頭皮,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刺激毛髮生長。在整個頭部周圍緩慢並用繞圈方式移動指腹,可同時紓壓並促進頭髮再生。(延伸閱讀:頭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5方法擁有秀髮) 7. 使用天然精油 有些天然精油可以幫助頭皮狀況改善,像是柏樹、薰衣草和迷迭香等精油,具有再生、舒緩的特性,促進頭髮生長,但須注意精油相關的過敏反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癢到凍未條!冬季癢怎麼辦?換季6招止癢方法,遠離狂癢噩夢

冬天溫度下降,空氣乾燥容易使皮膚發癢、脫皮產生「一顆一顆凸的紅疹」,並讓人癢到「凍未條」。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型濕疹,是冬天最常見的皮膚病,若保養方法錯誤易使肌膚狀況惡化。 《Hello 醫師》為您解釋什麼是冬季癢?症狀為何?同時教您牢記6招冬天保養皮膚的好方法, 遠離狂癢噩夢。 什麼是冬季癢:乾燥型濕疹 冬天皮膚乾癢又被稱為「冬季癢」、缺脂性濕疹或乾燥性濕疹,好發於中老年人及乾性肌膚;主要成因有以下3點: 人體皮脂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油脂分泌逐漸減少 ,容易因缺乏脂質層保護皮膚 冬季溫度下降,使得血管緊縮,皮膚含水量下降 冬天低溫導致汗腺分泌較少 由於皮膚表面缺乏保護用的水分及油脂,若空氣濕度低,便會使皮膚乾燥及神經敏感,進而出現皮膚乾燥、緊繃、搔癢,甚至是脫皮等情形,也就是俗稱的「冬季癢」。(延伸閱讀: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冬季癢有哪些症狀? 冬季癢顧名思義是在天氣冷時發作,天氣回暖便會緩和。發作時有以下症狀: 皮膚乾燥 搔癢,且愈抓愈癢 外觀出現脫皮 紅疹 皮膚龜裂等症狀 發作部位通常在以下部位: 頭頸顏面部 前胸 雙手 下肢與腳踝以下的血液循環不良處 https://helloyishi.com.tw/skin-health/skin-diseases/4-home-remedies-of-hand-eczema/   冬季癢怎麼辦?6大方法改善皮膚癢 止癢方法1. 滋潤保濕不可少 冬季肌膚表層一定要充分保濕,因此找到合適您的保濕霜很重要。一般情況下,通常保養品質地愈濃,保濕效果越明顯,因此,冬天的保養,便是從乳液轉換為乳霜的時間。冬季保養保持滋潤可以舒緩和保護皮膚,有助於防止乾燥及發癢。如果寒冷的天氣是您皮膚狀況的觸發因素,那麼您可以嘗試在外出前,將潤膚乳塗抹在會外露的部位,如手,臉和頸部等。(延伸閱讀:手總是乾燥粗糙?護手霜這樣擦才保濕) 止癢方法2. 洗澡水勿太熱 雖然冬天洗熱水很舒服,但是熱水澡可能會讓您的皮膚鬧旱災!熱水會使肌膚毛細孔張開,使肌膚裡的水分流失。因此,應調整洗澡水溫至適中,且洗澡時間不宜過久,擦乾身體後也要盡快塗上保濕乳。(延伸閱讀:提升顏值基本功!皮膚保養男女皆適用) 止癢方法3. 冬天也要防曬 別因為是冬天,就忽略防曬。紫外線UVB(使皮膚曬傷)在冬季可能較弱,但UVA(使皮膚衰老)全年保持不變;這些紫外線可導致皺紋和皮膚癌。因此,記得在露出的肌膚上塗抹防曬乳,防曬乳應能防止UVA和UVB紫外線,且防曬係數至少SPF15,以防止肌膚乾燥並保護肌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止癢方法4. 善用加濕器 在冬季,低溫會使空氣失去水分,使肌膚變得乾燥,可透過加濕器加以改善;晚上睡覺時,可在在房間放加濕器,補充空氣中的水分,讓您醒來時肌膚會感覺更柔軟。 止癢方法5. 不要舔嘴唇 當嘴唇乾裂時,我們更容易不自覺地舔嘴唇,其實這樣反而會讓嘴唇更乾裂,甚至持續受損;由於唾液為酸性,可以分解食物和唇部表皮,建議選擇單純成分的潤唇膏如凡士林,修護唇部肌膚。 止癢方法6. 穿對衣服保護皮膚 有些羊毛較厚,且質料較硬,容易刺激皮膚;也有些合成衣料不易透氣,容易使體溫過高,而感覺容易癢;因此,建議可改穿寬鬆的衣服,選擇天然纖維布料,以便調節體溫;此外,還要注意衣服縫線或標籤,容易摩擦皮膚而感覺癢,甚至因為癢而不慎抓傷。若要戴手套圍巾禦寒,請戴含棉成分高的手套,避免穿戴粗糙的布料圍巾。 今年冬天不妨按照這6個簡單的方式,改善您的冬季癢。即使生活忙碌或天氣太冷不想動,也應記得補充一些低敏感保濕乳液喔!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頭髮/頭皮保養

改善頭皮屑從飲食開始,這2類食物盡量少吃!

頭皮屑是十分惱人的問題,除透過藥用洗髮精及藥物治療外,避免攝取特定的食物、多攝取優質的營養素也能改善頭皮屑的情況。《Hello醫師》將在本文中為你介紹頭皮屑的成因、應避免攝取的食物,以及建議攝取的優質營養素。 為什麼會有頭皮屑? 皮膚細胞會不斷更新或脫落,當平時細胞一次脫落一個時,肉眼無法辨識,但是當膚況不佳、皮膚更新週期加速時,便容易使得細胞黏成一團,而當大塊細胞脫落,便會形成白色或黃色的頭皮屑。以下為頭皮屑的常見成因: 受刺激的油性肌膚 壓力過多 皮膚乾燥 頭皮感染馬拉色菌,此菌體以多數成年人的頭皮油脂為食 對護髮產品敏感,並引發接觸性皮膚炎 感染皮膚病,如過敏性濕疹、脂漏性皮膚炎或乾癬 頭皮屑大多不具感染性或嚴重性,只要透過去屑洗髮精,便能有效改善頭皮屑。但若是情況未見起色,甚至愈發嚴重,建議向皮膚科醫師諮詢。 改善頭皮屑,少吃這2類食物! 1. 高糖、高油食品 降低糖的攝取量可以減少發炎症狀,減少頭皮屑產生。糖和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視為促進體內更多發炎症狀的因素之一。因此低糖、富含抗氧化劑的飲食有助於控制頭皮屑。 除此之外,大多數皮膚科醫師認為荷爾蒙也和頭皮屑的生成有關係。含有高糖份、壞脂肪的食物與加工食品會導致胰島素增加,進而刺激荷爾蒙飆升,促使油脂分泌過剩。因此,建議減少攝取含脂肪食品、油炸食品、精製糖、加工食品和麩質食品,以减少頭皮屑剝落。 2. 麵包、啤酒等含有酵母菌的食品 飲食和頭皮屑之間最常被引用的聯繫是馬拉色菌酵母菌(Malassezia yeast)感染。由於頭皮屑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一般認為酵母類食物可能使症狀惡化。然而,酵母過度生長是熱烈討論的話題,並已涉及許多疾病情況,頭皮屑也是其中之一。許多專家聲稱,含糖和酵母的食物,如啤酒、麵包和葡萄酒會促進真菌生長。一些專家也建議减少麵包和酒精的攝取,對減少頭皮屑會有幫助。 多吃這2類食物,改善頭皮健康! 1. 蔬菜與水果 在飲食中加入更多蔬菜、水果也是一個降低頭皮屑的好方法,因為蔬果中富含營養與纖維,可以讓我們身體的油脂分泌減少。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多的是低纖、高糖、高鹽、高油脂的食物,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許多問題,包括頭皮屑等其他皮膚問題。因此會建議多吃蔬菜和水果,不管是生吃,還是煮過都可以。 2. 健康的脂肪 人們身體必要的脂肪酸有很多種,尤其是Omega-3和Omega-6脂肪酸為最重要的兩種。許多皮膚科學者認為這些脂肪酸可以幫助維持頭髮和皮膚的健康,最近的研究顯示,健康的脂肪能夠幫助我們皮膚維持正常的功能。此外,它們還具有抗發炎作用。因此,建議可以多攝取鮭魚、鮪魚、花生醬、亞麻籽、特級初榨橄欖油、菜籽油、酪梨、核桃和雞蛋。 除此之外,椰子油也常作為塗抹在頭皮上的頭皮屑居家療法,所以有些人建議直接將椰子油加進飲食中,這樣也能對症狀有改善的效果。但因為椰子油富含飽和脂肪,因此在食用前請先向您的醫師諮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