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隨時檢測血糖是日常必需的例行工作之一。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糖尿病的特徵之一就是高血糖,因而透過藥物和胰島素來穩定血糖,但是糖尿病患仍需要時時留意自己的血糖值,避免出現低血糖或酮酸血症(或稱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簡稱 DKA)等急性併發症。
對糖尿病患者及其朋友和家人來說,認識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症狀都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替自己檢測血糖,也能察覺徵兆,避免更嚴重的問題發生。本篇將介紹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定義與症狀,並提供控制血糖的方法。(推薦閱讀:認識糖尿病)
正常的血糖
對於大多數的健康個體,正常人的血糖水平如下:
- 空腹血糖:60~99mg/dL
- 飯後兩小時血糖:60~139mg/dL
什麼是高血糖?

高血糖是糖尿病常見的症狀,但是檢測出高血糖並不等於有糖尿病,而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當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或是身體出現對胰島素阻抗時,我們所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就無法被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就會升高。醫學上稱為糖尿病前期即是血糖水平介於正常和糖尿病之間。
血糖過高的兩個標準,一是空腹血糖高於 100mg/dl,低於12mg/dl,表示「空腹血糖異常」,另一個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簡稱 OGTT)或飯後兩小時的血糖 140~199mg/d 為「葡萄糖耐受不良」。通常出現這兩種現象時,就可能發展成糖尿病。空腹血糖過高,每年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正常高出 3~9 倍,而葡萄糖耐受度不良或飯後兩小時血糖偏高,以後每年罹患糖尿病機率是正常人的 4~10 倍。如果在糖尿病前期階段,透過改變飲食及生活方式,都還有機會延緩或逆轉糖尿病的發生。
不過,高血糖也可能不是因為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阻抗等因素所致,也有一些疾病會導致高血糖。如罹患肝炎、肝硬化等各種導致肝醣儲存出現問題的肝臟疾病,或是發生急性感染、感冒、中風、燒傷或創傷、心肌梗塞等,以及服用利尿劑、消炎藥物、口服避孕藥等可能也會影響血糖的代謝。另外,甲狀腺亢進、皮質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等內分泌疾病時,也可能會導致血糖偏高。
高血糖症狀
高血糖症狀如下:
- 頻尿
- 疲憊想睡
- 噁心
- 常常飢餓或口渴
- 視力模糊
什麼是低血糖?
當血糖濃度 <70mg/dl 或血糖值由高濃度急劇下降時,都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低血糖可說是比高血糖更緊急和危險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危害到生命安全。
即使是高血糖的糖尿病患,也會有低血糖的情況發生,可能的原因如下:
- 口服降血糖藥或胰島素的劑量過多,例如忘記服藥而重覆吃藥。
- 口服降血糖藥或胰島素和進食時間沒有配合。
- 太晚吃飯、沒吃東西或吃太少。
- 過度運動並沒有吃點東西。 (推薦閱讀:糖尿病運動好處多!運動前中後血糖飲食勤注意)
- 空腹喝酒。
低血糖症狀
低血糖症狀如下:
- 手抖
- 心悸
- 出汗
- 焦慮
- 頭暈
- 極度飢餓
- 虛弱和疲倦
- 易怒
依據血糖值高低,可分為四種階段:
- 第一階段血糖值介於 65~70mg/dl 之間,沒有明顯症狀。
- 第二階段血糖值界於 60~65mg/dl 之間,反向調節荷爾蒙開始動員反應,對抗低血糖。
- 第三階段血糖值界於 50~60mg/dl 之間,有心跳加速、手抖、冒冷汗、焦慮等自律神經症狀。
- 第四階段血糖值小於 50mg/dl ,腦部缺糖引起疲倦、嗜睡、混亂、言語不清、抽筋甚至昏迷不醒。
若在第三階段時立刻處理 ,補充葡萄糖使血糖上升,就能避免更嚴重的第四階段症狀。如果發生低血糖但意識還清醒的話,應迅速補充適量含葡萄糖且易吸收的食物。例如一杯果汁、一罐飲料、一匙蜂蜜等,如症狀未消失,可以再吃點東西 。若已經意識不清就不能東西了,必須馬上送醫注射葡萄糖水,大部分病人 的意識可迅速恢復。
如何控制血糖?
最好能自備血糖機,平常多檢測血糖,保持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才能減輕嚴重低血糖的危險。而血糖高的時候,可以透過運動和用藥及時降血糖。糖尿病患需要好好控制血糖,才能避免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以下提供幾項控制血糖的方法:
- 減肥助控血糖:肥胖的人減少 5~10% 體重就可以改善胰島素發揮的作用。(推薦閱讀:如何降血糖?這5個壞習慣害你血糖降不下來)
- 挑選帶纖維的澱粉:選擇如糙米、燕麥、五穀雜糧等全穀類,這些澱粉富含纖維,消化吸收時間較久,可延緩血糖上升。(推薦閱讀:糖尿病一定要吃糙米嗎?低 GI 飲食這樣吃)
- 控制糖分攝取量:水果、甜食富含葡萄糖與雙醣,會讓血糖迅速上升。血糖正常的人一天攝取水果量,建議約兩份拳頭大小,分散三餐時間吃,每次不超過一碗大小,而糖尿病患則需控制每餐水果不能超過半碗。(推薦閱讀:糖尿病飲食計畫!3方法教你規劃糖尿病菜單)
- 適量補充礦物質:富含鉻、鋅、鎂、鈣的食物可以幫助胰島素發揮作用調節血糖,如全穀類、堅果類、葉菜類、乳製品。(推薦閱讀:維生素C、鉀助降血糖?認識糖尿病營養補充品)
- 規律運動: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吸收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推薦閱讀:糖尿病運動入門:瑜珈、走路散步、伸展平衡任你選)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