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變就不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血管阻塞或心肌梗塞的案例頻傳,連帶如「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等專有名詞也跟著出現;究竟動脈粥狀硬化是什麼?為什麼動脈會硬化?《Hello醫師》帶您認識動脈粥狀硬化的原因、風險與併發症狀。
動脈粥狀硬化是什麼?
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又稱動脈粥樣硬化)一詞源於希臘文,其字首Athero有粥的意思,sclesrosis則為硬化之意,專指血管受到脂肪累積造成硬化的狀況,是動脈硬化的一種。
為何血管中有脂肪堆積?
廣義而言,脂肪堆積於血管內,乃是因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傷,引發的反應所導致。
簡單來說,受損的內皮細胞會在細胞表面分泌一種黏附性的糖蛋白,並且讓血管通透性增加,促使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可聚集於血管內皮(內膜)發生氧化作用,引起血管發炎反應,吸引單核球轉化為巨噬細胞,將這些氧化的脂蛋白顆粒吞噬,最後形成泡沫細胞。(推薦閱讀: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膽固醇變壞囝仔,脂蛋白要負責!)
死亡的泡沫細胞加上結締組織的增生和修補,會堆積在血管內皮層與中層,逐漸形成脂肪斑塊;當脂肪斑塊持續累積,使得動脈管徑愈來愈狹窄,若病患又長期缺乏運動,肌肉層變得僵化沒有彈性,長久下來血管於是容易產生硬化、因斑塊累積變得狹窄,甚至造成血管阻塞的現象。若相關的風險因子並未改善,則斑紋會累積變成斑塊,進一步影響血管健康。
動脈粥狀硬化會怎樣?
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慢性症狀,患者的血管內壁會逐漸累積脂肪斑塊,導致血管內徑愈來愈狹窄。不僅如此,血管內壁的脂肪斑塊也可能剝落,吸引血小板過來附著於內皮損傷處,形成血栓(Blood clot)造成動脈管徑完全堵塞。
若此情形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會造成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在腦血管會引發中風。即便是身體他處的血栓,也可能因為剝落(如同脂肪斑塊)而讓血塊隨著血流循環,最終卡在較細小的血管,造成血管栓塞。(推薦閱讀:下肢腫脹小心深層靜脈血栓!靜脈血栓症狀與診斷一次搞懂)
動脈硬化脂肪斑塊分2種
另外,脂肪斑塊還細分為穩定與不穩定型斑塊;不穩定型斑塊較易破裂,也是造成心肌梗塞、急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主因。
穩定型的斑塊則可稱為「鈣化」,這種斑塊不易破裂,因此較少發生急性症狀,但是仍然會有血管硬化、狹窄的問題。例如老年人常有的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valve stenosis),就與穩定型斑塊生成於瓣膜而鈣化有密切相關。
動脈粥狀硬化症狀:出現不適,把握黃金3小時就醫
由於脂肪斑塊的堆積是日積月累的,輕微動脈粥狀硬化病人,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直到動脈管徑已經被斑塊壓縮到很小,或是斑塊破裂造成血栓堵住動脈,才會出現明顯不適。根據動脈粥狀硬化的位置,患者會有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以下列舉3種:
-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患者出現胸痛(心絞痛)或如有重物壓在胸口、喘不過氣的感覺。
- 腦血管:患者可能出現肢體麻痺、說話困難、言語混亂、暫時性的單眼失明,或單側臉部肌肉下垂,以及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等症狀,若症狀持續惡化,恐怕演變為中風。
- 發生在腿部或手部的動脈粥狀硬化,稱為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多數症狀發生於患者下肢,可能有間歇性跛行、下肢缺血的情況。
何時該尋求醫師的幫助?
由於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狹窄是公認的腦中風血管危險因子,若自己或身邊親友出現疑似動脈粥狀硬化的症狀(胸痛、腳麻等等),請盡快把握黃金治療期、應於3小時內就醫診斷,以免拖延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動脈粥狀硬化的11種危險因子
如今我們已知血管內皮的損傷,是造成脂肪班塊堆積的原因。而造成內皮受損並使血管內壁脂肪堆積的元兇是誰?目前已知最普遍的危險因子有下列11種:
- 高血壓
- 衰老
- 高三酸甘油脂
- 早發心臟病家族史
- 吸菸
- 過量飲酒
- 肥胖
- 糖尿病
- 炎症,如關節炎(Arthritis)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或其他感染。
- 缺乏運動(延伸閱讀:非老年人專利!「肌少症」上身、心臟病就敲門!強肌護心卡緊動起來)
- 不健康飲食(高膽固醇)
動脈粥狀硬化6大併發症:血管老、無彈性就找上門
動脈粥狀硬化6大診斷方法
一般來說,依據動脈粥狀硬化的類型不同,為了解確切的動脈粥狀硬化位置與形狀,醫師通常會使用心導管檢查,並綜合以下其他診斷方法判斷:
- 血液檢查:確認血糖、血脂數值有無異常,它們可能是動脈粥狀硬化的徵兆。
- 聽診:自聽診器判斷動脈粥狀硬化的狀況,可透過聽血液流動的雜音決定病情診治。
- 心導管:主要用於檢查冠狀動脈。將帶有導管從腹股溝股動脈處放入,並注入顯影劑,透過影像了解動脈的狀況。(延伸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檢測動脈鈣化情形協助判斷病情。
-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淺層動脈斑塊可用此方法找出。
- 踝肱血壓指數(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簡稱ABI,透過比較小腿與上臂的血壓,判斷受測者有無周邊動脈疾病。
其他方法還包含:
動脈粥狀硬化可逆嗎?治療方法一次看
醫師會視患者的動脈粥狀硬化狀況,與其併發症,選擇適合的藥物與治療方式,而動脈粥狀硬化情形較嚴重者,則需考慮進行手術。
藥物治療
- 降膽固醇藥物:例如史他汀(Statin)類藥物,可降低血液內的LDL濃度。(延伸閱讀:降膽固醇你吃對了嗎?3大降膽固醇藥物功能、副作用揭祕)
- 降血壓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β-blocker)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利尿劑(Diuretic)。
- 抗血小板藥物:例如阿斯匹靈,可阻止血小板聚集,避免形成血栓。
- 血栓溶解劑(Thrombolytic therapy):透過靜脈注射藥物,溶解血栓。
手術治療
- 血管成形術(Angioplasty):血管成形術又稱心導管治療、氣球擴張術等。與心導管檢查類似,透過將導管放入血管,引導至動脈粥狀硬化處後,將導管攜帶的氣球充氣膨脹,以撐開狹窄血管壁。視患者情況可考慮放置支架,以免撐開的血管再次變狹窄。(推薦閱讀:心臟病治療:心臟手術一覽)
-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Endarterectomy):用於去除頸動脈脂肪斑塊的手術。醫師會將頸動脈上下端夾住後,切開頸動脈以去除內膜中的斑塊。
-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當患者的心臟冠狀動脈堵塞情形太過嚴重,便可能使用此手術,擷取患者他處血管移植到心臟,作為堵塞冠脈的替代通道。(推薦閱讀: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風險、過程、術前準備、術後傷口照護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