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0台灣腎病年報統計,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523人,洗腎盛行率更高達每百萬人口3,587人,皆位居全球第一或第二。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來臨,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口不斷增加,因而使罹患腎臟病的風險跟著升高。
確認登出嗎?
為能及早做好準備,預防腎臟病上門。《Hello醫師》將為你介紹哪些人為腎臟病高危險族群,以及如何透過7大常見症狀進行自我檢測,幫助你及早發現腎臟病,提高治癒的機率!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以下為腎臟病常見的高危險族群:
想要及早發現自己是否罹患腎臟病,可以透過7種前兆進行自我檢測,以下為您詳細說明:
若過濾血液的腎絲球受損,導致血液過濾不完全,無法排出多餘的水份、鹽分及廢物,易使腎臟病患者於眼瞼、小腿或腳踝處出現水腫的症狀。
此外,當你發現臉部的皺紋消失不見,或者用手按壓小腿骨,凹陷處需要很久才恢復,就應注意自己是否罹患腎盂腎炎、腎結石或其他腎臟相關疾病。
一般健康的人每日排尿次數約4~8次,尿量約1000~1500毫升,倘若尿量超過2500毫升以上,合併夜間頻尿症狀,就代表腎功能可能出現問題。
腎臟的過濾膜於正常的情況下,會阻擋血液中的蛋白質流失到尿中,形成蛋白尿。一旦腎功能受損,小便中就可能存有許多尿蛋白,造成尿液中出現較大的泡泡顆粒,且如肥皂泡沫般彼此相連又不易化開。
然而,有泡泡尿產生並不一定代表罹患腎臟病,如:攝取過多肉類、劇烈運動或發燒等因素,皆可能促使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因此若發現經常有泡泡尿情形,可先至醫院接受尿液檢查。
腎臟病患因為腎臟製造紅血球生成素的細胞受損,無法製造紅血球,所以容易產生貧血的症狀。此外,患者也會因此出現臉色蒼白、疲倦,甚至伴隨心悸及呼吸困難等症狀。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如何得知有『腎臟病』(亞東紀念醫院)https://www.femh.org.tw/epaperadmin/viewarticle?ID=5089 Accessed February 14, 2022
我有腎臟病嗎?症狀發現與檢查(馬偕紀念醫院)https://www.mmh.org.tw/taitam/ckd/education_doc/Doc_05.pdf Accessed February 14, 2022
腎臟病的自我檢查及症狀(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http://www.kidney.org.tw/free/info_dm2.html Accessed February 14, 2022
台灣洗腎人口多的原因(衛福部國民健康署)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35&pid=1200 Accessed February 14, 2022
10 Signs You May Have Kidney Disease. https://www.kidney.org/news/ekidney/august14/10_Signs_You_May_Have_Kidney_Disease Accessed February 14, 2022
腎臟病高危險群(腎臟病防治基金會)https://www.tckdf.org.tw/Main/PageView/0/1042/43/1 Accessed February 14, 2022
台灣腎病年報 https://lib.nhri.edu.tw/NewWeb/nhri/ebook/39000000465141/#p=4 Accessed February 1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