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更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兒童健康」內容包括飲食建議、生活習慣、兒童常見疾病、生長發育等話題。此外,兒童心智與情緒的發展也很重要,Hello 醫師與家長一同關心。

基礎知識

兒童健康

唐氏症是什麼?生出唐寶寶原因?唐氏症症狀、外表特徵解說

唐氏症是什麼? 唐氏症(Down syndrome),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的疾病,會造成失能及肢體障礙等症狀,多數有輕至中度智能障礙,一出生就會出現症狀,而且目前尚無法治癒。 然而,只要早期接受復健和教育,唐寶寶也可順利生長、發展,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減輕照護者的負擔。 生出唐寶寶的原因:染色體異常 正常的染色體是成對的,若是父母生殖細胞異常分離,導致精卵帶多一條染色體,第21對染色體異常(多出一條),就會導致導致唐氏症。 而此病症的基因變異類型有3種,分別是: 三染色體症(trisomy 21):成因為染色體無分離(nondisjunction),約占95%。 轉位型:成因為染色體轉位 (translocation),約占4% 鑲嵌型:成因為異常細胞鑲嵌 (mosaicism),約占1% 若小孩確診為轉位型唐氏症,由於帶有轉位型染色體基因,下一胎懷有唐寶寶的機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若是父親帶有轉位型染色體基因,生下唐寶寶的機率是3%,母親則是12%。 唐氏症的發生機率 唐氏症發生率隨母親年齡增加而升高,30歲以上的孕婦約有1/800機率生出唐寶寶,45歲以上則提升至1/25,較年輕的孕婦即便機率較低,仍有可能生下唐寶寶。 唐氏症症狀與外表特徵 唐氏症的症狀有輕重之分,而唐氏症患者的心智與生理發展通常較為遲緩,雖然唐寶寶出生時的體型可能符合平均值,但日後的發育則會逐漸落後。下列為唐氏症常見的生理特徵: 臉較扁平且眼睛向上傾斜 頸部較短 耳朵形狀異常 舌頭突出 頭部較小 掌紋較深 手指較短 眼睛虹膜有白點 肌肉張力低、舌頭及韌帶鬆弛下垂 手腳短小 常見的唐氏症患者身體症狀包含: 先天性心臟病 聽力問題 腸道問題,如:腸道或直腸短小阻塞 腹腔疾病 視力問題,如:白內障 甲狀腺功能異常 骨骼發育異常 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 易受感染,由於免疫系統異常,唐寶寶易罹患肺炎等感染疾病 唐寶寶早期療育的重要性 唐氏症的早期療育可以盡可能發展潛能,讓唐寶寶達到其智力上限,實現獨立生活和工作。透過早期的動作訓練及兒童智能開發,有助於他們的成長並能接受特殊教育,進而融入社會。 什麼是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針對0~6歲發展遲緩的兒童,透過綜合醫療和教育服務提早介入,解決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相關問題,利用這段成長黃金期,改善遲緩、障礙的現象,一方面開發孩子的潛力,一方面減少併發症,最後希望讓孩子能融入社會。 唐氏症的壽命 隨著醫療技術和早期療育的進步,唐氏症者的照顧品質提高,壽命顯著延長,參考美國的數據,唐寶寶的平均壽命從1983年的25歲增至現在的60歲,其中約80%的人能活過50歲。 然而,這也帶來了唐氏症者提前進入老年階段的問題,甚至出現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的情況。面對老化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唐氏症者、家屬、照顧者和醫療人員需提前做好準備,了解成年唐氏症可能遇到的問題。(可參考唐氏症關愛者協會出版的唐氏症家長手冊) 唐氏症的預防:篩檢與診斷 目前的技術主要透過產前篩檢與產前診斷來做預防。 產前篩檢 一般為非侵入性,可以綜合血液檢驗及胎兒超音波的檢查結果,再參考孕婦年齡,計算胎兒罹患唐氏症的風險機率。 產前診斷 透過絨毛膜採樣 (建議懷孕10~12週) 或羊膜穿刺採樣 (建議懷孕16~18週),取得胎兒細胞檢體,進行分析,準確率將近100%,但由於是侵入性的檢驗,有0.1~1%致流產的風險。 喜憨兒 ≠ 唐氏症 民眾常搞不清楚唐氏症與喜憨兒的差別,其實「喜憨兒」這名字因基金會的推廣,在台灣成為「心智障礙者」的代名詞,所以,唐寶寶屬於喜憨兒,但喜憨兒不一定是指唐寶寶。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看更多 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

呼吸道疾病

肺炎鏈球菌奪兒童命!了解預防別恐慌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世界數據報告顯示,全球大約每39秒就有1位兒童死於肺炎(Pneumonia),這是根據2017年全球約80萬9千名兒童死於肺炎而計算出的數字。世界衛生組織(WHO,簡稱世衛)報告也顯示,肺炎每年導致約14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佔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18%,世衛研究表示,導致肺炎發病率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為肺炎鏈球菌(Pneumococcal,也稱肺炎球菌)感染,其屬於肺炎雙球菌屬(Streptococcus pneumonia 或 Pneumococcus),其引發的疾病稱為肺炎鏈球菌病(Pneumococcal disease)。 什麼是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存在於健康人體內的上呼吸道裡,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細菌感染,也是造成肺炎的主要原因,此病原體還會引發其他的兒童感染疾病,包括中耳炎(Otitis media, OM)、急性鼻竇炎(Acute sinusitis)、腦膜炎(Meningitis)、菌血症(Bacteraemia)、腹膜炎(Peritonitis)、心包炎(Pericarditis)等。 肺炎鏈球菌的傳染途徑 肺炎鏈球菌主要的感染途徑,是經由呼吸道飛沫中的肺炎鏈球菌而來,有很多健康的帶原者沒有顯示任何症狀,目前此菌尚無動物宿主,也沒有昆蟲媒介。 誰最可能感染肺炎鏈球菌? 從出生後到24個月大的嬰兒,其體內肺炎鏈球菌的抗體濃度仍然很低,使得這個階段的寶寶成為罹病的高風險群。此外,免疫系統功能較差的兒童(不論是天生或外在因素造成),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也是容易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族群。 肺炎鏈球菌引發的疾病症狀 肺炎:肺炎會導致兒童呼吸困難,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胸痛、感到寒冷、發燒與咳嗽。 中耳炎:患有中耳炎可能會讓聽力變差,其他症狀還有耳朵痛、發燒等。 急性鼻竇炎:在前10~14天會先出現的徵兆是感冒、鼻涕引流不順,進而導致喉嚨嚴重疼痛、口臭、噁心或疲勞。提醒您,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初期,有時候症狀會令人難以捉摸、不容易辨識。 腦膜炎:症狀包括發燒、嚴重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脖子僵硬、避光性、過敏、嗜睡、囪門(Fontanelle,也稱前頭孔)腫脹。此外,也可能失去意識與癲癇發作。 菌血症:患有菌血症的兒童,會出現高燒而且總是感到疼痛難受,呼吸系統也會受到感染。 預防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方法 1. 餵母乳、勤洗手、防空氣汙染 世衛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10年前就已開始了全球預防與治療肺炎的計畫,包括推廣哺餵母乳,直到寶寶6個月大為止,經常並正確地洗手,做好居家環境衛生以避免室內的空氣汙染,在戶外則要避免接觸汽車排放的廢氣、二手菸的空氣汙染等環境,同時確保孩子念的幼稚園,其環境衛生也都符合標準,若孩子出現生病的徵兆,請不要勉強他們去幼稚園。 2. 施打疫苗很重要 由於肺炎鏈球菌已對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使得事先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比以往更加重要。目前有2種類型的疫苗如下: 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請注意,2歲以下的幼兒,因為身體免疫系統對刺激作用反應不足,因此不能施打這種疫苗。 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這是一種較新型的疫苗,6個月大的嬰兒便可以施打,它會引起身體的免疫記憶(Immune memory)、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這種疫苗也可以預防侵襲性的肺炎鏈球菌疾病。 對兒童而言,施打疫苗是預防重複感染的方法,它同時也能阻止細菌在人群、社區裡散播。此外,施打疫苗也降低服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發生率。即使已經受到感染的人,對疾病的免疫力可能較有限,但下次可能就不會再被感染。因此,請您儘快帶孩子去看醫師,施打必要的疫苗。


呼吸道疾病

兒童氣喘: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兒童氣喘的定義 兒童氣喘(Childhood asthma)是指小孩肺部及呼吸道,容易因為暴露於特定物質中時發炎,例如吸入空氣中的花粉、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兒童時期的氣喘每天都會引起惱人的症狀,影響孩子遊戲、運動、就學及睡眠品質。對一些孩子來說,未經適當治療的氣喘會引起危險的氣喘發作。 兒童氣喘並沒有與成人氣喘(Asthma)不同,但兒童面臨的情況特殊,經常需急診、住院、請假曠課。遺憾的是,兒童氣喘無法被治療,氣喘症狀會持續到孩子成年,但有了適當的治療,您和孩子都能有效控制氣喘症狀,避免氣喘危害肺臟。 氣喘是小兒慢性病的首要主因,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兒童身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大部分兒童的第1次氣喘發作在5歲,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兒童氣喘的症狀 兒童氣喘常見症狀有: 頻繁、斷斷續續的咳嗽。 呼氣時有喘鳴聲。 呼吸困難。 胸塞、胸悶。 胸痛,尤其是年幼的兒童。 因呼吸困難、咳嗽或喘鳴造成睡眠障礙。 因感冒或流感等呼吸道感染導致咳嗽、喘鳴惡化。 呼吸道感染後復原緩慢,或衍生成支氣管炎(Bronchitis)。 因呼吸困難限縮遊戲或運動能力。 因睡眠品質不佳而疲倦。 兒童氣喘的症狀因人而異,並會隨著時間改善或者惡化,孩子可能只會出現單一症狀,例如長期咳嗽或胸悶。孩子的呼吸道症狀是否是因氣喘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其實很難判斷,週期性或長期喘鳴以及其他疑似氣喘症狀,也可能是支氣管炎或其他呼吸道問題所引起。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症狀,請就醫: 持續間斷的咳嗽,或咳嗽看起來與體能活動有關。 孩子呼氣時有喘鳴聲。 呼吸困難或呼吸短促。 抱怨胸悶。 反覆週期性的支氣管炎或肺炎(Pneumonia)。 兒童氣喘的原因 造成兒童氣喘的主因仍未知,但尚未發育完全而過於敏感的免疫系統通常是主因,氣喘的原因可能包含: 遺傳。 嬰幼兒時期特定的呼吸道感染。 暴露於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菸或其他空氣汙染。 暴露於特定誘發因子時,會導致免疫系統敏感性提高,促使肺部和呼吸道腫大和分泌黏液。而接觸過敏原後的反應可能延遲發生,因此較難判斷什麼是誘因。一些可能的誘發因子如下: 一般感冒的病毒感染。 香菸等空氣汙染 對塵蟎、寵物皮屑、花粉或黴菌過敏。 體能活動。 氣候變化或冷空氣。 兒童氣喘的第1次發作,通常是由呼吸道病毒誘發,導致經常喘鳴。等孩子大一點後,因呼吸道過敏而發作的氣喘頻率會更高。不過有時候,氣喘症狀發作並無明顯誘因。 兒童氣喘的風險因素 兒童氣喘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鼻子過敏、花粉熱,或濕疹(Eczema,過敏性皮膚疹)。 氣喘或過敏家族病史。 頻繁呼吸道感染。 新生兒出生體重過輕。 出生前、後暴露於菸害。 有非裔或波多黎各血統。 成長環境經濟狀況不佳。 兒童氣喘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氣喘很難被診斷,兒科醫師會參考孩子日常及頻繁出現的症狀,也可能使用一些檢測來排除其他症狀,以確認病因。 很多小兒症狀都與氣喘類似,最複雜的則是這些症狀經常會與氣喘合併出現,因此兒科醫師必須要能判斷有哪些症狀是源於氣喘、哪些不是,或兩者皆是。 會出現與氣喘類似症狀的疾病包含: 鼻炎(Rhinitis) 鼻竇炎(Sinusitis) 胃酸逆流或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呼吸道異常(Airway abnormalities) 聲帶功能不佳(Vocal cord dysfunction) 呼吸道感染,例如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5歲以上兒童的檢測方式與成人相同,為肺活量測量法,通常會安排在運動後和使用氣喘藥物以後。對小於5歲的兒童,肺功能檢測由於不夠精確,因此很難拿來作為確診指標,醫師會較仰賴您和孩子所提供的症狀資訊來做判斷,有時診斷必須在數個月甚至數年的觀察後才能確認。 若孩子的氣喘似乎是由過敏所觸發的,那醫師可能會進行過敏原皮膚測試,已有皮膚病或正在服用抗組織胺藥的幼童,則較適合進行過敏血液檢查。 如何治療兒童氣喘? 氣喘治療的目標是能隨時掌控症狀,控制得當的氣喘會有以下效果: 微小或甚至無症狀。 發作頻率低或甚至不發作。 肢體活動、運動不受限。 最少量使用緊急呼吸器,例如:支氣管擴張劑(Albuterol)。 微少或甚至無藥物副作用。 氣喘治療包含避免症狀發作,以及治療已經正在發作的症狀兩方面,正確用藥取決於孩子的年齡、症狀、氣喘原因,以及什麼方式對控制氣喘症狀最有效。長效型氣喘控制藥物,例如吸入型皮質類固醇(Inhaled Corticosteroids)是氣喘治療的基石,這類藥物會逐日控制氣喘病情,而使孩子的氣喘較不易復發。 當孩子氣喘突然發作時,使用速效舒緩型藥物可以快速舒緩症狀,不過如果長效型藥物控制得宜,您的孩子應該也不會太常需要用到速效型藥物了。記錄下每週使用的劑量,如果孩子頻繁使用速效吸入器,請帶孩子就醫,您可能需要幫他調整長效型藥物。 長效型氣喘控制藥物 長效型氣喘控制藥物,會預防並降低孩子呼吸道發炎的狀況,以緩解症狀,大部分的必須每天服藥。長效型藥物可能使孩童的生長曲線降低,但影響不顯著,大部分的病童從長效型藥物獲得的療效,都大過於副作用的風險。長效型氣喘控制藥物包含: 吸入型皮質類固醇: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商品名:呼特康定量吸入器Flovent diskus、Flovent […]


呼吸道疾病

氣管食道瘻管

氣管食道瘻管的定義 氣管食道瘻管(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 fistula,TEF),是指連接食道與氣管處,有1或多個地方出現異常所造成的疾病,屬於先天疾病。胚胎的食道和氣管會在孕期3~6個星期間開始分離,如果分離不完全,就會產生瘻管;有可能是因為食道和氣管生長過快,或食道與氣管之間的組織壁有發育缺陷。 患有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吞嚥時,液體和口水會進入氣管,胃的內容物也可能逆流進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等其他疾病,且新生兒如果患有氣管食道瘻管,通常會伴隨其他先天缺陷的疾病。以下是3種常見的氣管食道瘻管類型: 大約85~90%的氣管食道瘻管,都屬於上端食道閉鎖的囊袋狀,下半部則與氣管互通相聯。下端氣管食道瘻管。 食道的上方直接與氣管相連,下方則形成囊袋。 一種很罕見,稱為H型氣管食道瘻管;患者的食道和氣管都很完整,但兩者之間會有通道相連。這是氣管食道瘻管最難診斷的類型,因為患者吃東西和呼吸都正常。 氣管食道瘻管有多常見? 大約每3000個新生兒中,會出現1個氣管食道瘻管案例,且男孩比女孩更常發生。研究結果也顯示,氣管食道瘻管發生機率,會隨著媽媽的年齡增加而提高。若有疑問,請與醫師討論進一步資訊。 氣管食道瘻管的症狀 氣管食道瘻管常見的症狀有: 嘴裡吐出白色泡泡。 餵食的時候,會有咳嗽或噎到的情形。 嘔吐。 皮膚呈藍色,尤其是在餵食的時候。 呼吸困難。 腹部飽滿,且又圓又大。 有些氣管食道瘻管的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發現上面列舉的症狀或有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才能找出最適合的醫療方法。 氣管食道瘻管的原因 胎兒在子宮內成長時,身體的各種器官也隨之發展、成熟。氣管和食道在發展最初的階段,是屬於同一條管道的,但在受孕後的3~6個星期時,胎兒的氣管和食道間會形成組織壁,變成2個明顯的管道。如果這個分隔用的組織壁沒有適當形成,就會造成氣管食道瘻管。 氣管食道瘻管的風險因素 請諮詢醫師,以取得進一步資訊。 氣管食道瘻管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師囑咐,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氣管食道瘻管? 如果醫師從鼻孔插入鼻胃管,卻無法到達胃部,便可確診。使用不透射線導管則可以確認瘻管的確切類型、位置,同時拍攝食道影像。此外,X光可以呈現腸道裡的空氣狀況,如果瘻管太小,內視鏡通常會無法找到瘻管的位置。 氣管食道瘻管如何治療? 除了患有H型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之外,患有其他氣管食道瘻管的嬰兒,如果不接受氣管、食道分離與修護手術,就可能無法存活下來。一般有新生兒重症病房的醫院,都能為嬰兒進行氣管食道瘻管手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嬰兒因為早產、有其他先天缺陷疾病,或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可能就無法立即進行手術。 等待手術期間,如果嬰兒的身體狀況穩定,手術前的照護應專注在避免讓嬰兒患有吸入性肺炎,其他注意事項包括: 將嬰兒的頭部抬高,以避免胃裡的東西逆流或吸入肺部。 用吸痰器將嬰兒的黏液、唾液吸除,以避免被嬰兒吸入。 必要時,用鼻胃管餵食。 從嘴巴餵食嬰兒吃東西。 手術完成後,食道就會完全暢通,而且與氣管分離。如果食道兩端距離太長,醫師會先做近端食道造口術,之後再將大腸植到缺損處進行治療。 氣管食道瘻管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消化問題

腸繫膜淋巴腺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定義 腸繫膜淋巴腺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又稱為腸系膜腺炎(Mesenteric adenitis),常發生於兒童、青少年,會導致患者腹部的淋巴結發炎、腫脹。 繫膜淋巴腺炎會影響淋巴結的腸繫膜組織,而腸繫膜是腸道和腹腔內壁之間的連結組織。而淋巴結是形狀像豌豆的器官,可以製造白血球和淋巴細胞,是身體淋巴系統的一部分,是人體免疫系統中重要的角色,負責過濾淋巴液裡的細菌和微生物,幫助身體移除有害物質。 腸繫膜淋巴腺炎有多常見? 請進一步與醫師討論相關資訊。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症狀 腸繫膜淋巴腺炎常見的症狀有: 腹部的右下側或腹部其他地方感到疼痛 發燒 噁心、嘔吐 腹瀉 一般的身體不適之感 體重減輕 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有些腸繫膜淋巴腺炎的症狀並沒有列舉出來,如果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有下列情形,請立即與醫師連絡: 腹部突然感到嚴重疼痛。 腹部疼痛,伴隨發燒、腹瀉、嘔吐或體重減輕。 症狀沒有改善,而且變得更糟。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原因 腹部可能會因為腸胃炎(Gastroenteritis)、吃到沒煮熟的豬肉,或其他感染,造成淋巴結發炎、腫脹。而因為腸繫膜是腸道、腹壁間的連結組織,所以會連帶受到影響。此外,呼吸道感染也可能造成腸繫膜淋巴腺炎。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風險因素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有腸繫膜淋巴腺炎,但兒童的患病情形較常見,尤其是有腸胃炎、感冒、呼吸道感染,或食用感染小腸大腸炎耶氏桿菌的豬肉的人,風險較高。 腸繫膜淋巴腺炎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師囑咐,想要有進一步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腸繫膜淋巴腺炎? 醫師會先了解患者最近是否曾經感冒、得到腸胃炎,或有其他感染,然後用手觸摸腹部,檢查柔軟和腫脹程度。醫師也可能進行抽血檢查,以確認是否有感染情形。患者可能會需要做腹部淋巴結放大影像等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超音波,以確認病情是腸繫膜淋巴腺炎還是闌尾炎(Appendicitis)。 腸繫膜淋巴腺炎如何治療? 在不需要特別治療情況下,腸繫膜淋巴腺炎幾天後會便會自行好轉。受到細菌感染的兒童,可能需要服用幾天抗生素,才能完成療程。 為了減緩孩子的不適,也可以讓孩子服用成藥,如: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Advil安舒疼止痛錠;商品名:Motrin莫痛寧止痛膠原錠),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止痛藥。不過患有類似流感症狀的小孩和青少年,請不要給他們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否則可能導致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 )。


常見疾病症狀

小孩熱天脫水不能等~應對和預防措施

人的體溫是受大腦的下視丘嚴格控制的,它是人體的恆溫器,為了維持正常運作,會把人體的核心溫度大約保持在37°C左右。而當體溫超過這個設定值,身體就會自動啟動散熱功能,例如使呼吸變快而淺短,或使皮膚表面的血液流量增加。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大部分的熱能都是經由皮膚表面散去的。當我們處在乾燥涼爽的環境中,散熱是件輕鬆容易的事,但在陽光直射、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散熱就會變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在悶熱的夏天,會有較多人罹患散熱相關疾病的原因。 有散熱問題風險的小孩 過去的想法普遍認為,小孩調節熱的能力比成人差,因此更容易罹患與熱相關的疾病。但其實只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大多數小孩的體溫調節能力和成人是一樣的。然而,無法自行調節體溫或有散熱困難的兒童,在高溫環境中會面臨生命危險。 尤其是嬰幼兒,因為身體表面的面積和身體的體積相比,表面所佔的比例較高,相對會從環境中吸收更多熱能;加上身體會在活動時變更熱、排出的汗水又少於成人,而且不但不會自己補充水分,大人也常忘了替他們補充,所以才會容易出現散熱問題。此外,屬於以下族群的兒童,也較容易會有散熱方面的問題: 發展遲緩或有發育障礙的兒童,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補充水分的自覺,口渴了也無法表達。 沒有自由行動能力的兒童。 患有糖尿病(Diabetes)、囊腫纖維化(Cystic fibrosi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慢性疾病的兒童。 患有發燒、胃腸道感染或曬傷等急性疾病的兒童。 運動量大且有健康問題、不習慣處於高溫環境,或肥胖的兒童。 正在服用抗組織胺、利尿劑,或精神疾病等會降低人體調節體溫能力藥物的兒童。 過去曾產生散熱相關問題的兒童。 與散熱問題有關的常見疾病 大量出汗而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會導致脫水和熱痙攣。如果身體不能自行散熱,在極端狀況下,則可能會引發中暑,一種醫療緊急狀況。在烈日下進行長時間體育活動的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引發熱痙攣、熱衰竭或中暑。在其他狀況下,要考量的問題主要是脫水,一種當出汗或排尿所流失的水分,多於身體得到補充和吸收的水分時,所呈現的現象。對兒童而言,即使只流失體重2%的水分,也會影響身體自行調節溫度的能力,提高得到散熱相關疾病的風險。 脫水的症狀包括: 口乾舌燥 口渴 尿量稀少濃度高(尿液呈深褐色) 流不出眼淚 暴躁易怒或胡思亂想 無精打采 頭痛 頭暈 痙攣抽筋 發冷 體力不濟 嚴重脫水則會導致: 眼窩凹陷 寶寶頭蓋骨凹陷或柔軟 噁心或嘔吐 嗜睡或昏迷 小孩脫水的應對和預防 天氣熱或環境悶熱時,脫水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果懷疑孩子出現脫水的現象,請先將他們帶至陰涼處,並幫他們補充大量的水或純果汁。如果他們還是不舒服,請帶他們去給醫師檢查。一旦孩子昏迷或反應遲鈍,一定要立刻就醫,否則處理不當,或繼續在烈日中長時間活動,就有可能會演變成熱痙攣、熱衰竭,或更嚴重的中暑。 為了防止脫水等因體溫太高所引起的健康狀況,請避免在上午10點~下午2點,這一天之中最熱的時段下於戶外活動。如果要在很熱的時候到戶外活動,請盡量待在陰涼處,並幫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及讓他們穿淺色、輕便、寬鬆的衣物。


其他健康問題

孩子不吃飯?原來是這4種原因作祟

孩子出生後學會的第一項技能就是吃東西,儘管他們還沒辦法完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但他們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喜歡吃什麼,以及甚麼食物不想吃下肚。因此,當他們已經開始對食物有喜好時,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畢竟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很新鮮,有可能這星期只愛某種食物,下週又換另一種。但若是孩子完全不想吃飯,那麼事情就有點大條了,本文將帶您了解孩子不想吃東西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孩子不吃東西的4種原因 許多父母都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否有吃下足夠的食物,以及這些食物是否對他們的身體有幫助,但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吃少一點、挑食,或不想吃飯,都是很常見的狀況。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下列4點所造成: 身體不斷持續成長,以及活動方式改變造成食慾變化。 身體成長速度不像剛出生時那麼快,因此他們不需要吃太多東西。 與其坐在餐桌吃飯,他們寧願選擇動起來玩遊戲。 他們的肚子比成人還小,因此感到飽足的時間也比較快。 小孩不吃飯6招搞定 培養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如此一來,他們也可以養成獨立的個性,而不需要父母時時刻刻在背後催促吃飯。 別威脅孩子或討價還價:討價還價會使吃飯時間變成了一種權力鬥爭,反而搞得更複雜。如果您想讓孩子吃得自然健康,請讓吃飯成為一種正向的體驗。另外,請各位家長不要使用糖果作為獎勵。 盡可能全家一起吃飯:當孩子們看著您或他們的兄弟姐妹吃健康的食物時,他們因為會想要模仿而一起進食。 不要馬上滿足挑食行為:孩子們需要較多的時間來接受新的口味和不同食物。例如:若是他們第1次接觸綠豆,馬上表示不喜歡,請嘗試在下週再試1次,因為您的孩子可能下週就會喜歡這種口感了。 考慮孩子的液體攝入量:喝太多牛奶或果汁會降低食慾。因此,您可能需要在2餐之間才給孩子們喝牛奶,並且每天將果汁限制為不超過1/2~3/4杯。牛奶和天然果汁可以提供重要的營養,但是若是在吃正餐前喝下太多液體,那麼他們的食慾可以也會一蹶不振。 讓孩子遠離垃圾食物:成長中的身體需要健康飲食所提供的營養,而不是那些空有卡路里的食物。


兒童傳染病

猩紅熱: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猩紅熱的定義猩紅熱(Scarlet fever/ Scarlatina)是患有鏈球菌咽喉炎(Strep throat)的人,感染細菌性呼吸道的傳染病。猩紅熱的特徵是身體會出現大範圍亮紅色疹子,而且總是伴隨喉嚨痛、高燒。 猩紅熱常見於5~15歲兒童,過去猩紅熱曾被視為是兒童專屬的重大疾病,但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後,猩紅熱對兒童的威脅已經大幅減少許多。然而如果患有猩紅熱沒有加以治療,將會導致其他更嚴重的疾病發生,如:心臟、腎臟與其他器官會受到影響。 猩紅熱有多常見 猩紅熱常發生於兒童,但任何年齡的人,也都可能患有猩紅熱;請與您的醫師詳細討論進一步細節。 猩紅熱的症狀猩紅熱常見的症狀有: 紅疹:皮膚出現的紅色疹子看起來像被太陽曬傷,且摸起來像砂紙,有些粗糙。紅疹通常會先出現在臉部或脖子,然後蔓延到軀幹、手臂與腿部。但如果按壓紅色疹子,它的顏色則會變淡。 紅色線條:通常會出現在鼠蹊部、腋窩、手肘、膝蓋與脖子的皮膚皺褶部位,顏色也比周圍紅疹顏色更深,會呈現深紅色。 臉部潮紅:患者臉部會變得潮紅,嘴巴周圍變得蒼白、黯淡。 草莓舌:患者的舌頭表面會突起、凹凸不平,在患病初期階段,舌頭表面會覆蓋一層白色分泌物。 患者皮膚的紅疹、臉部與舌頭呈現的紅色,大約會持續1星期。當這些徵兆、症狀逐漸消退時,皮膚的紅疹也會脫落。其他與猩紅熱有關的徵兆、症狀,還有: 發高燒達攝氏38.3度或更高,而且感到寒冷。 喉嚨非常疼痛、紅腫,有時會出現白色或黃色斑點。 吞嚥困難。 脖子的淋巴腺腫大,摸起來軟軟的。 噁心、嘔吐。 頭痛。 猩紅熱的症狀並沒有完全列舉出來,如果您對任何症狀感到疑慮,請諮詢您的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有下列情形,請立即看醫師: 發高燒達攝氏38.9度或更高 脖子的淋巴腺腫脹或變得柔軟 皮膚出現紅疹 猩紅熱的原因造成猩紅熱的細菌與造成咽喉炎的細菌,屬於同一型的細菌。以猩紅熱的情況而言,細菌在體內釋放的毒素,會導致皮膚出現紅疹、舌頭變成紅色。 當猩紅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噴出的一小滴體液接觸到別人時,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猩紅熱的潛伏期,在患者接觸到病原體後,直到出現症狀通常約是2~4天。 猩紅熱的風險因素有很多風險因素會造成猩紅熱,如: 5~15歲的兒童,比其他人有更多機會得到猩紅熱,因為導致猩紅熱的細菌,在接觸密切、往來頻繁的人之間,如:家人、同學間,更容易彼此傳染。 猩紅熱的診斷與治療這裡的資訊無法作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更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猩紅熱 醫師會為您進行身體檢查,檢查項目有: 檢查您孩子的喉嚨、扁桃腺、舌頭。 觸摸您孩子脖子的淋巴腺,以確認是否有腫大。 評估皮膚紅疹的外觀、結構。 醫師會在您喉嚨底部,用棉花棒輕刮取得檢體進行檢驗。 如果醫師認為鏈球菌(Streptococcus)是造成您孩子生病的原因,醫師也會在孩子扁桃腺、喉嚨底部,用棉花棒輕刮取得檢體後,進行檢驗。 檢驗以確認是否由鏈球菌致病,是很重要的,因為另外有些情況會導致出現猩紅熱的徵兆、症狀,這些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不是鏈球菌造成,那就是其他因素造成疾病發生。 如何治療猩紅熱 您的醫師會開立抗生素錠劑給您服用,較小兒童則服用液體型抗生素;療程為5天或10天。在開始服用藥物後約1~2天,您與您的孩子就會覺得比較舒服。但請您記得,抗生素的所有藥物要按時服用,直到吃完,以完成整個療程。 服用抗生素應注意的事項: 多休息,並且喝大量的液體。 如果您感到不舒服或發高燒,請服用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未滿16歲的兒童,請不要給他們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 請儘可能離開人群,不要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猩紅熱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能夠有效幫助您減少患有猩紅熱的機會: 服用藥物治療發燒、減緩疼痛:您可以服用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Paracetamol),以治療發燒,降低喉嚨痛不適。 隨時為孩子準備充足液體、水分:請讓您的孩子多喝水,以滋潤喉嚨,預防脫水情況發生。 準備好鹽水讓孩子可以漱口:如果您的孩子已經會漱口,您可以為他們準備鹽水,隨時給他們漱口,這樣有助於減緩喉嚨痛。 讓家裡的環境變得較濕潤:您可以使用噴霧增濕器,讓導致喉嚨痛的乾燥環境,變得濕潤一些。 吃喉糖:年紀超過4歲的兒童,可以給他們吃些喉糖,對緩解喉嚨痛的症狀有幫助。 多吃些能舒緩症狀的食物:飲用微溫的飲料或湯品,吃些冰涼的冰棒能緩解喉嚨痛的不適。 避免接觸刺激物品:請保持家裡無菸的環境,並將有刺激性的清潔用品收拾好,以免造成喉嚨、呼吸道不適。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找到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法。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自傷、有自殺念頭?出現5大徵兆要注意!接住孩子的情緒是關鍵

霸凌(Bullying)、課業壓力、家庭關係惡化、精神疾患等,都是每年造成許多青少年自殺的原因。而青少年自殺前,其實大多都有一些行為徵兆,請家長務必多多觀察、關心自己的小孩,避免憾事發生。 青少年有自殺念頭的5個徵兆 如果小孩出現以下行為徵兆,就可能代表他們有自殺的風險: 常有負面情緒:包括覺得未來沒有希望、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好像常常害怕失去什麼東西等負面情緒。 出現自殺傾向的行為:喜歡做危險的事、常談論關於死亡的議題,或對以前經常從事的活動不再感興趣。 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生理、情緒或個性出現很大的轉變。 有尋死的念頭:例如常常說自己不想活了,甚至開始計畫自殺。 經常受到刺激:如果小孩經常被羞辱、拒絕,或經常經歷挫敗,都會提高他們想自殺的風險。 3種處理小孩有自殺傾向時的方法 如果發現小孩有上述自殺傾向,家長務必盡快跟小孩談論這方面的議題,減少他們自我傷害的可能。 保持冷靜:跟小孩談論自殺議題時不要表現出恐慌或情緒化,請用談論一般議題的方法討論這個話題。家長應清楚地告訴小孩,死亡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且自殺並不能為他們帶來解脫。 找到開啟話題的契機:可以用跟自殺有關的新聞報導或電影書籍等,跟小孩開啟自殺的話題。自殺是個很緊迫的議題,因此建議父母盡快開始與小孩討論,並用開放的方式進行對談。 準備好講稿:跟小孩談論自殺的議題並不容易,所以提前把想講的事情寫下來會比較好。準備好跟小孩講的時候,記得不要支支吾吾,或偏離講稿原訂的內容,不然小孩會覺得怎麼連自己的父母都對生命沒有把握。 至於講稿的內容,爸媽應該對小孩展現同理心,讓他知道您在乎他的感受,還有要是他不在了,您和他身邊的親友都會很傷心。如果您覺得口頭表達對您來說太困難了,您也可以嘗試用寫的方式溝通。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健康問題

跨性別過渡期~父母陪伴孩子一起走過

當您的孩子無法確認與生俱來的性別時,他們可能就是所謂的跨性別者(Transgender),而跨性別的過程也是所謂的過渡期,只不過跨性別的過渡期並非一定要動變性手術,因為過渡期有很多形式跟步驟。本文將為您介紹跨性別的過渡期分了幾種模式,以及各自代表什麼意思。 社會過渡期 跨性別的過渡期可以從改變一個人的外在形象開始,您的孩子可能會想要有內心真正認同的性別的髮型和服裝,之後他們也可能想換一個名字或綽號。這些大部分的轉變都是從家裡開始,因此有您的支持,孩子就能夠真實地活出自己真正認同的性別。 醫學過渡期 對跨性別孩子來說,青春期是一段難熬的日子,因為身體開始釋出荷爾蒙,導致生理上開始發生轉變,也會讓您的孩子苦惱;這時請諮詢您的醫師給予孩子一些藥物(注射或口服)來抑制身體的性徵發育,這樣您的孩子就不會經歷青春期長鬍子、胸部變大或變聲的過程,不過一旦停藥,這些轉變就會開始發生。荷爾蒙抑制療法大多是安全的,也常被用來治療過早進入青春期的兒童。 性荷爾蒙過渡期 如果您的孩子希望他們的身體變成內心所認同的性別的外貿,他們可以逐漸增加服用雌激素 (Estrogen)或睪固酮(Testosterone)的量,他們或許需要終身服用荷爾蒙,缺點是醫師會較難掌控長期下這些荷爾蒙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荷爾蒙會導致您的孩子不孕,他們會需要在荷爾蒙治療前先凍精、凍卵,建議您與醫師謹慎討論這些治療的風險及如何預防。 變性手術 對跨性別的過渡期來說,變性手術是一大步,若您的孩子已經過了青春期,他們可能會想透過手術移除性器官或調整臉部外觀、聲音,大部分的跨性別青年或成年人都會希望自己的性徵與內心認同的性別一致,雖然建議在孩子滿18歲後再進行手術,但醫師也可能依據個案需求提前安排手術。


其他健康問題

孩子又尿床!5招拯救濕漉漉的床單

每個人小時候應該都有尿床的經驗,而且覺得隨著年紀增長,這個問題應該就不會再出現了吧!但是尿床也可能是一種遺傳病,而無關年紀大小的問題;如果您的孩子不該有尿床的年齡時依然出現此種現象,最好盡快諮詢兒科醫師,別讓孩子每天起床都濕一片。 孩子是否受其他疾病影響 尿床有時候可能是便祕(Constipation)或感染(Infection)所導致,但是正確的原因還是需要諮詢醫師才能確診。因為大多數的尿床病例都屬於原發性遺尿症(Primary enuresis),這意味著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膀胱未成熟引起的;而如果在孩子不該尿床的年紀還發生此症狀,那麼就是續發性遺尿症(Secondary enuresis)。續發性遺尿症通常與其他需要治療的心理問題有關,如果沒有潛在的健康狀況,則可以採取其他撇步來幫助您的孩子克服這種習慣。 打擊尿床的5種技巧 避免太晚喝水:孩子的液體攝入量應在一天中的早些時候集中注意力。 安排孩子上廁所的時間:您的孩子應該每2~3個小時以及上床睡覺前去上廁所。 避免會刺激膀胱的因素:常見的膀胱刺激物包括咖啡因,例如:巧克力、柑橘汁、人造食品添加劑、染料和甜味劑。 少讓孩子晚上如廁:不要在晚上叫醒孩子去上廁所,因為這只會導致失眠(Insomnia)和導致其他刺激。 孩子尿床別給壓力:不要因為孩子尿床而懲罰孩子,因為這個方法對解決尿床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 要讓孩子吃藥停止尿床嗎 儘管有些藥物可以解決尿床,但是專家們不建議孩子服用,因為這些藥物只是暫時性的解決辦法,而不是解決方案。 孩子真的需要停止尿床嗎 如果您的孩子很晚喝水,或在背著您吃下先前提到的刺激物,那麼他們尿床的行為就會一直持續。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若有機會與朋友在外過夜,那麼尿床就會成為他們非得解決的問題不可了!因此就算不刻意解決,孩子們時間一到也會有動力解決尿床的問題。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