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型糖尿病是什麼?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是糖尿病的一種,約有九成以上的糖尿病為此類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體會出現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導致相對胰島素缺乏。
胰島素是一種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激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但是當胰島素不能發揮作用時,就會出現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多半在成年後才被診斷出來,所以過去認為也稱為成人型糖尿病,但是現今有愈來愈多兒童及青少年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可能是因為兒童肥胖的情況愈來愈普及。
根據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二型糖尿病報告中的數據,臺灣每年新罹患糖尿病患者數約為16萬人,其中超過9成為第二型糖尿病。目前雖然還沒有治癒第二型糖尿病的方法,但藉由減重、飲食和運動皆可以幫助控制病情,如果飲食和運動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則需要接受糖尿病藥物或胰島素治療。
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與風險
當人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者人體細胞對胰島素沒有反應的時候,葡萄糖就會持續留在血液中,無法被用來作為身體產生能量的燃料,造成高血糖的狀況,而長期高血糖就可能導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和風險包含:
什麼是胰島素阻抗?
當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時,胰臟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以彌補,可能導致胰臟功能衰退,加劇高血糖的情況。
改善胰島素阻抗是更是預防和延緩第二型糖尿病的關鍵,及早發現並控制胰島素阻抗,例如:透過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和體重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第二型糖尿病通常和肥胖有關,由於現在肥胖愈來愈普及,原本少見於兒童或青少年的第二型糖尿病,相較於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abetes)變得更為常見。
第二型糖尿病的好發族群
第二型糖尿病高風險族群包含:
- 糖尿病前期患者(點此評估糖尿病風險)
- 體重過重
- 腹部脂肪多
- 年滿45歲
- 家族病史
- 缺乏運動
- 曾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簡稱PCOS)
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狀
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狀在初期不明顯,有些患者可能在幾年後才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其症狀包含:
- 口渴
- 頻尿
- 感到很餓
- 體重沒來由的下降
- 疲勞
- 視力模糊
- 潰瘍傷口不易好
- 經常感染
- 腋窩和頸部等部位的皮膚發黑
第二型糖尿病的診斷方法
要確定有沒有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醫師通常會要求檢測血液,項目包含:

該如何自己測血糖?
使用血糖機或連續血糖監測儀來測量當下的血糖水平。先將雙手洗淨並擦乾後,將血糖試紙放入血糖機內。將採血針刺在手指的側邊,並將血滴在試紙上,然後等待血糖機的螢幕顯示測試的結果。(推薦閱讀:血糖機使用指南:挑選血糖機的建議、操作須知)
現在也有
第二型糖尿病的併發症
第二型糖尿病的併發症可能會影響身體的各個主要器官,因此控制血糖、避免血糖過度波動相當重要,可以大幅降低許多併發症的機率。嚴重併發症可能會面臨截肢的情況,甚至死亡。
- 心血管疾病
- 神經病變(推薦閱讀:糖尿病最常見併發症!認識4種糖尿病神經病變)
- 腎臟病
- 眼睛受損(推薦閱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很常見!糖友控好血糖預防眼疾)
- 糖尿病足(推薦閱讀:小擦傷變截肢!什麼是糖尿病足?糖尿病患小心致命併發症)
- 皮膚問題(推薦閱讀:糖尿病皮膚癢、皮膚問題很常見!控制血糖避免感染
- 容易感染不易癒合
- 勃起功能障礙
- 聽覺受損
- 睡眠呼吸中止
- 阿茲海默症(推薦閱讀:第三型糖尿病|阿茲海默症是大腦的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治療初期,建議患者先減肥,並養成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如果這些措施無法控制血糖,則醫師會考慮開口服藥物,主要為以下4種:
- 胰島素分泌促進劑(Insulin secretagogues):分為磺醯尿素(Sulfonylureas,簡稱SU)與非磺醯尿素類(Glinides)
- 雙胍類(Biguanides)
- 愛妥糖錠(Glitazones)/ Thiazolidinediones(簡稱TZD)
- 阿爾發葡萄糖甘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
若血糖值在3個月內沒有降低的話,醫師會更換或搭配其他藥物進行治療。而第二型糖尿病的早期,並不適合用胰島素,除非當服用其他藥物還是無效時才會考慮使用。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副作用,但糖尿病藥物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
- 腹脹和腹瀉
- 體重減輕或增加
- 噁心
- 腳踝腫脹
第二型糖尿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幫助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情況,如果處於糖尿病前期的話,透過下列的方式,也能幫助減緩或甚至預防糖尿病的情形惡化。(延伸閱讀:與第二型糖尿病共存:飲食運動控好血糖 延長壽命不是問題)
- 選低脂低熱量食物
- 多運動
- 減肥
- 避免長時間久坐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