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健康

心臟 是維持人體各項機能正常運作的關鍵器官,控制著血液的流動,任何身體中的器官、組織或細胞若缺少了血液供給養分,都無法生存,因此維持 心臟健康 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課題。 心臟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名,了解如何保養心臟,則是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重點。

基礎知識

心臟健康

屁股癢好難受!肛門癢多為衛生問題,9招擊退肛門搔癢症

林先生走進診間時面有難色,支支吾吾才小聲說「醫師,我的肛門好癢...」語畢,林先生忍不住就抓了屁股幾下。 多數人習慣將肛門與不潔或不雅的形容詞畫上等號,平時不僅鮮少談論肛門問題,若有問題也傾向避不就醫而自行擦藥。但肛門癢其實是十分普遍的肛門症狀,《Hello醫師》向您說明何謂肛門搔癢症、肛門癢的原因、治療及預防。 肛門搔癢症是什麼? 肛門搔癢症指肛門因特殊原因奇癢無比並伴隨有灼熱感,使人忍不住想用力搔抓,卻從而引起抓痕、血痂、皮膚肥厚及苔蘚化,此症好發於20~40歲青壯年。 肛門搔癢症的範圍通常為肛門或肛門周圍,但也有可能包含外陰或陰囊,容易在夜間及排便後發作,患者會因夜間發癢過於嚴重而無法正常睡眠。 肛門癢多為生活及衛生習慣不佳所致 肛門搔癢症的原因可分為2類,一為原發性(Primary),二為續發性(Secondary,又稱繼發性原因),以下分別說明: 第一類:原發性肛門搔癢症 多數患者皆屬此類,常見原因: 肛門周圍皮膚因流汗、糞水或尿液浸潤,而長期處於潮濕狀態。 患者因攝取過量液體,導致糞便過稀、糞水較多。 患者食用易加重肛門癢症狀之特定食物,如酒類、牛奶、果汁、咖啡、茶、碳酸飲料、巧克力、水果、番茄、花生與爆米花等。 肛門因過度使用刺激性的清潔用品,使肛門分泌物增加,就會處於潮濕狀態。 肛門因不當塗抹藥膏或使用保險套進行性行為,出現過敏反應。 薦骨區感覺神經受壓迫而導致神經病變性癢感(Neuropathic itch),或感覺異常性背痛(Notalgia paresthetica)而引起癢感。 第二類:續發性肛門搔癢症 感染因素: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如蟯蟲) 皮膚病變:乾癬、濕疹、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 系統性疾病:糖尿病(最為常見)、黃疸、慢性腎病變、白血病、甲狀腺異常 肛門疾患: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瘻管、發炎性腸道疾病(如直腸炎) 內科疾患:下瀉、神經疾病、腸躁症 其他因素:放射線療法、尿失禁、大便失禁 肛門癢怎麼辦?解說屁股正確清潔步驟 治療肛門搔癢症時,醫師首先會檢查肛門。若確診為續發性肛門搔癢症,則對症下藥;若為肛門濕疹則以類固醇藥膏治療;若為股癬(黴菌感染)則使用抗黴菌藥膏。 多數患者皆為原發性肛門搔癢症,僅須調整生活習慣及肛門的清潔習慣即能改善。若日常上完大號後,建議依照以下2步驟清潔肛門: 1.水洗或濕擦 肛門皮膚雖富有彈性,但反覆使用衛生紙擦拭,仍可能減損皮膚水分與油脂,甚至造成破皮。使用清水清洗肛門,能避免損壞皮膚表層,保持水分,而且清潔力也比衛生紙更好,但水洗較為麻煩且耗時,出門在外不易執行,因此,建議可使用濕式衛生紙擦拭肛門。 濕式衛生紙保有水洗與一般衛生紙的優點,不僅富含水分,清潔力高,擦拭起來較不刺激,感受溫和舒適,同時也方便攜帶,容易使用;唯一須注意的是,挑選時,建議選購無酒精或其他刺激成分的濕式衛生紙,以免刺激肛門、造成過敏;此外,最好選用以紙漿製成、能溶於水的產品,可直接丟入馬桶,對環境也更加友善。 2.乾擦 乾擦的重點在於吸附多餘水分,保持肛門乾爽,僅需使用衛生紙稍微貼合肛門、吸收水分,切記不要過度摩擦肛門。 肛門癢保養預防7重點 若肛門會滲漏糞水,建議就醫查明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可藉棉花吸收糞水,或穿戴成人紙尿褲,避免糞水流溢。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乳過度清潔,洗澡水亦不宜過燙。 穿著舒適透氣的棉質內褲並每日更換,避免穿著緊身悶熱外褲,如牛仔褲。 避免任何加重肛門癢症的刺激物,如菸酒、牛奶、果汁、咖啡、茶、碳酸飲料、巧克力、水果、番茄、花生及爆米花。 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以每日一次為目標,並適時坐溫浴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痔瘡的可能性。 勿隨意塗抹非醫師處方之藥膏,若出現急性癢症可暫時使用含類固醇成分之止癢藥膏,但不宜長期使用,避免皮膚萎縮。 若因肛門劇癢忍不住想抓癢,請用輕柔的方式,例如以手指隔著衣物按壓肛門及周圍皮膚。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心臟健康類別

心臟病

看更多 心臟健康 相關文章

瓣膜性心臟病

舒張壓過低恐為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原因、治療及症狀完整看

張小姐因近期咳嗽時經常氣喘吁吁,一量血壓發現舒張壓特別低而趕緊就醫,竟意外發現有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問題;中華職棒擁有最多救援成功紀錄、統一獅棒球名將「餅總」林岳平也曾因主動脈閉鎖不全於2007年進開刀房、重返球場後繼續稱霸至2018年才光榮退役。 原來舒張壓低竟和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相關聯!?究竟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會造成什麼問題?換瓣膜是否就一勞永逸了?《Hello醫師》帶你一起了解。 主動脈瓣膜的作用 昔日統一獅棒球名將、2018年退役後轉為統一獅總教練的「餅總」林岳平,去(2021)年帶隊奪下半季冠軍拚進台灣大賽後,隨即進手術房進行第2次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置換瓣膜手術,日前已順利出院休養。 然而,心臟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常常沒有明顯症狀,僅部分病患在量血壓時出現舒張壓特別低(小於60mmHg)、體力慢慢變差綜合有時暈眩等徵兆時,開始偶有喘不過氣或胸悶才有警覺。 所謂的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的交界處,功用在於當左心室收縮要將含氧血液打入主動脈時,主動脈瓣膜便會開啟讓血液流入主動脈,並於左心室收縮時關閉,以免血液逆流。一旦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或是出現瓣膜狹窄時,就可能造成血液流通不順或血液逆流,提高心臟負擔。(延伸閱讀: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臟瓣膜問題一次看) 為供應人體各器官的血液需求,長久下來可能會導致左心室血容量超過正常範圍而形成代償性的心臟肥大,部分病患甚至演變為心臟衰竭,即使進行瓣膜置換手術也無法讓心肌恢復原本的收縮程度,最後僅能接受心臟移植才有機會活命。(同場加映:主動脈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4原因造成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 根據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與多方研究顯示,風濕性心臟病是造成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主要原因之外,還有下列原因引發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 細菌感染(延伸閱讀:感染導致心臟發炎!心內膜炎成因、症狀、診斷、治療) 自然老化 先天性瓣膜結構異常 長年高血壓(推薦閱讀:高血壓就在你身邊!這些高血壓地雷你知道嗎?高血壓4大迷思一次破解!) 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症狀:舒張壓太低快送醫 瓣膜輕微受損時的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在初期時幾乎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不過若瓣膜受損情形加劇,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偶發性心悸或呼吸困難 頭痛 頭暈 咳嗽會喘氣 心雜音 心絞痛 心律增快 心臟衰竭 當自身或親友符合以上任一症狀,尤其是血壓出現收縮壓正常,而舒張壓卻特別低的現象,就應高度懷疑為主動脈閉鎖不全的前兆,應立即就醫檢查。 置換人工瓣膜手術 存活率高達近9成! 大部分的瓣膜疾病(如二尖瓣脫垂)若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只需要定期門診追蹤心臟超音波以及藥物治療即可,但若為嚴重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就得透過手術進行瓣膜修補或置換來改善;根據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表示,置換瓣膜手術的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患者或親友不妨寬心: 傳統開心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需切開胸骨再置換瓣膜,手術傷口大、併發症多,例如中風、腎衰竭。 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過程僅須局部麻醉,經由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不須切開胸骨便能完成手術,風險低、傷口較小,手術中的死亡率僅3%,適合8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延伸閱讀: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一次看) 目前有以下2種人工瓣膜可供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患者選擇: 機械型瓣膜:可以終生使用,不過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避免瓣膜栓塞。然而,過量服用抗凝血劑將提高患者出血風險;劑量不足則會出現血栓的狀況。 生物組織瓣膜:毋須服用抗凝血藥物,但有使用年限,大約10~20年後需再次更換瓣膜。適合有生育需求的婦女使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高血壓可以喝咖啡嗎?有高血壓會頭痛?高血壓4大迷思破解

高血壓一開始通常都難以察覺,往往要等到血壓趨近高血壓的數據,或者高血壓引發其他疾病時,患者才驚覺自己有高血壓,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去(2021)年發佈的最新研究顯示,18歲以上的青少年中的高血壓盛行率已高達26%,40歲以上更高達38%,估計全台至今已超過501萬人罹患高血壓,顯示出高血壓不再是大眾所認知的「中老年病」。 高血壓連帶引起的不適症狀也經常被輕忽,像是頭痛、暈眩等也讓人擔心,是否高血壓就是引發頭痛的根源?緊張忙碌的上班族身為高風險高血壓族群,又有何高血壓地雷?種種關於高血壓的迷思,《Hello醫師》在此為你一次歸納!(推薦閱讀: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飲食方法一次看!) 為什麼會有高血壓?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多數高血壓都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的成因相對不明,可能與遺傳、體重過重、鹽分攝取過多、壓力、缺乏運動等有關;繼發性高血壓通常能找到導致血壓升高的原因,像是內分泌異常、腎臟疾病、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及服用影響血壓升高的藥物等。(推薦閱讀:認識血壓:血壓標準、高血壓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目前測量血壓的方式有4種: 診間血壓(ROBP):到醫院就診時,由醫護人員按照常規測量的血壓;數值易受病患情緒、壓力、量測時間及環境影響。 自動診間血壓(AOBP):到醫院就診時,醫護人員安排病患到無人的診間測量;血壓機會自動量測數次,並取其平均值。 居家血壓(HBPM):在家中使用血壓機自行量測;便利性高、誤差小。 動態血壓(ABPM):佩戴自動血壓測定儀,每30~60分鐘自動測量血壓;費用高、取得不易,便利性低。 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所訂定高血壓治療最新指引,建議使用居家血壓做為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 居家血壓採722原則測量,方法如下: 7:連續7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 2:每次量血壓2遍,取其平均值(中間至少間隔1分鐘) 持續測量1週後,只要平均居家血壓超過120mmHg,即為高血壓前期;超過130mmHg,就是第一期高血壓。 由於高血壓通常不會有什麼症狀,即使血壓異常,患者也未必會感到不舒服,所以經常會忽略而延遲治療。少數高血壓患者會有頭暈、頭痛、耳鳴、心悸,嚴重者甚至有嘔吐、昏迷等症狀。(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大部分的患者都能經由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但若是無法透過前述的方式有效控制血壓,則需考慮服用降血壓藥治療。(同場加映:不想當藥罐子?試試5種高血壓健康生活撇步) 1. 高血壓會引發頭痛? 事實上,血壓過高確實會引發頭痛,但必須高到180mmHg以上。頭痛其實只是一種症狀,背後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病因,主要可以分為原發性頭痛(Primary headaches)和次發性頭痛(Secondary headaches)。 原發性頭痛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叢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s) 偏頭痛(Migraine) 新發每日持續性頭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s) 緊張型頭痛(Tension headaches)(推薦閱讀:什麼是緊張型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次發性頭痛可能與下列症狀有關: 頭部受傷 腦部感染,包括腦炎(Encephalitics)、腦膿瘍(Brain abscess)等 水腦症(Hydrocephalus) 血壓過高 藥物濫用 鼻塞(Sinus congestion) 腦瘤(Brain tumor) 2. 高血壓可以喝咖啡嗎? 咖啡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為咖啡因,根據文獻,一般成人每日攝取3~5杯黑咖啡(每杯約235毫升),咖啡因攝取量每日建議不超過400毫克。(延伸閱讀:有心臟病還能喝咖啡?這樣喝竟然幫降心臟病風險) 攝取適量的咖啡因不但可提高認知能力、減少憂鬱及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還能降低肝硬化、減少肝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但咖啡因對心臟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是一種興奮劑,可能會使人在短時間內提高血壓,患有高血壓,或正處於中風、心臟病、心絞痛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攝取過量的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同場加映:少喝咖啡10理由!助眠少焦慮護腸道) 3. 高血壓可以捐血嗎? 捐血可以促進紅血球的新陳代謝,平均1個紅血球可活120天,老的紅血球在肝臟或脾臟中被吞噬掉,血紅素也會被分解出鐵質而再利用。 經研究發現,捐血後因骨髓幹細胞被短暫刺激,會加速造血,捐出的血不分新舊,人體平均2個月內可以將捐出的血補滿,此時年輕紅血球佔全血的比例會增加,因年輕紅血球流速較快、細胞膜較平整,可減少血管內皮的不良反應。 不過,並非人人都能捐血,若捐血者本身有高血壓,而且血壓控制不佳、短期內醫生有更改過血壓藥物或劑量,或產生高血壓併發症者,如心臟衰竭、腎衰竭、心肌梗塞等問題,都不適合捐血。 4. 高血壓可以喝酒嗎?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喝酒可能會使高血壓藥失去效用。此外,若要避免血壓上升,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30公克酒精(約50%烈酒60c.c.或紅酒150~200c.c.) 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一般男性每日不可喝超過1罐啤酒,女性則不能超過半罐啤酒,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胎兒的健康,必須禁止飲酒。(推薦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冠狀動脈疾病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發作前兆|預防飲食、運動全整理

冬天不時氣溫驟降,讓心肌梗塞總是來得又急又快,發作前可能會出現心絞痛、冒冷汗、嘔吐、頭暈等症狀。然而,有些人發病前症狀非常輕微,甚至幾乎沒有任何前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急性心肌梗塞不僅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近年來已逐漸開始年輕化。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表示,年輕心肌梗塞有2大原因,一是抽煙,另一項則是高膽固醇血症,都是不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造成,因此預防心肌梗塞實在刻不容緩!《Hello醫師》以下歸納出如何預防心肌梗塞的重點,一起守護您的心臟健康!(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心肌梗塞發作前兆有哪些? 心肌梗塞會因性別差異等因素,在發作前產生不同的症狀,以下為心肌梗塞常出現的9項前兆: 胸痛(心絞痛)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噁心、嘔吐 心悸 出汗 焦慮 頭暈 心律不整(推薦閱讀:心跳太慢怎麼辦?「慢半拍」先別慌!一次看懂9大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血壓下降 預防心肌梗塞的3大方法 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有很多,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除了能透過調整日常飲食方式外,還能經由適度的運動來避免心肌梗塞發作,而運動和飲食幾大原則如下: 1. 預防心肌梗塞的飲食攻略 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平常除了應清淡飲食、勿暴飲暴食外,最好能夠少量多餐,避免過度飽脹,同時注意以下飲食原則: 遠離高膽固醇飲食:如蛋黃、蟹黃及內臟類等含有高膽固醇的食物,容易使血管堵塞或狹窄,並產生動脈粥樣硬化,因而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推薦閱讀:膽固醇過高還能吃肉嗎?4種常見肉類這樣吃) 低鹽飲食:避免經常食用醃製及罐頭食品,例如:醬瓜、番茄醬等,此類食物亦使水份滯留、血壓上升,增加心血管負擔。 避免攝取高脂肪食物:對於已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像是雞皮、鴨皮及肥肉等高脂肪食物,都應避免食用。 多攝取富含纖維素飲食:高纖維食物能幫助人體消化,保持排便通暢,免因用力排便,增加心臟負擔。 選用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及好油:攝取深海魚類,以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包括黃豆油、花生油、沙拉油、葵花油、橄欖油或芥花油等。(推薦閱讀:別踩心臟病飲食地雷!少碰高糖、高脂、高鈉食物) 2. 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運動須知 規律運動可減少壓力,促進血液循環,並減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肺功能,同時還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及血脂肪,但在運動時仍須注意以下幾點: 運動可由每次5~15分鐘開始,再慢慢增加為30~60分鐘,一星期4~5次,可先從散步開始。 避免任何需要突然用力的運動,可選擇如步行、慢跑、騎單車或游泳。 運動前須先做5分鐘暖身運動。 安排適度的休閒活動,減少壓力。 禁止飯後或服藥一小時內運動,運動後1小時內暫勿洗澡。 避免在太熱或太冷的環境中活動,如三溫暖、溫泉等都不適合心臟病患者。 有任何不舒服,不要勉強運動。 運動前可事先含服1顆硝酸甘油錠,並隨身攜帶。 若有胸部不適、疲勞、呼吸困難、頭暈、步態不穩、心跳不規則或大於120次/分鐘,須立刻停止運動。運動後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活動、坐下休息;若未改善,盡快服用舌下硝酸甘油錠1顆,若連續服用3顆未能改善,則須由人陪同緊急就醫。 3. 其他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 控制體重 減輕壓力 少飲酒 戒菸 定時測量血壓(推薦閱讀: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血壓標準) 檢查膽固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冠狀動脈疾病

圖解心肌梗塞、心絞痛差異!症狀前兆、種類及治療一次懂

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皆為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動脈失去彈性,管壁變厚,內腔逐漸變窄或堵塞時,血液就不易流通,便可能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名人如寒舍集團創辦人長子蔡辰洋、寒舍餐旅董事蔡伯府,以及金鐘獎影帝龍紹華等人,皆因心肌梗塞離世。 據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統計指出,心血管疾病已躍升為國人前10大死因的第2名,而心血管疾病當中最常見的,就是心肌梗塞,然而心肌梗塞、心絞痛皆會胸痛,究竟兩者差異為何?有那些症狀?讓《Hello醫師》來告訴你! 心絞痛與心肌梗塞有何差異? 心絞痛(Angina pectoris)和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MI)都會造成胸痛等症狀,但兩者其實不盡相同。 心絞痛可說是一種症狀的統稱,會引發胸悶及胸痛的症狀,且胸痛的程度多半可以忍受,時間大約持續15分鐘,透過休息即可緩解。其症狀可能包括噁心、消化不良及呼吸困難等。(延伸閱讀:心頭小鹿亂撞砰砰跳?心跳次數多少才正常?一次看懂「有心人」正常心跳範圍) 而心肌梗塞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當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時,會讓心肌壞死,進而發生心肌梗塞,而胸痛的程度通常難以忍受,時間可長達30分鐘以上,即便休息過後仍無法緩解。其症狀可能包括頭暈想吐、四肢無力、呼吸困難及昏厥等。 什麼是心絞痛? 心絞痛又稱作狹心症,主要是因冠狀動脈因為阻塞造成血流量減少,無法提供心肌足夠的氧氣,導致心肌氧氣的供需不平衡而引起。一旦運動量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無法提供心肌耗氧量需求,此時就會出現短暫的心肌缺氧。當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程度超過75%以上,休息狀態下的心肌血流量不足,就會出現心絞痛症狀。(延伸閱讀:心好痛演哪齣?狹心症=心絞痛!胸痛症狀與治療方法一次看) 心絞痛症狀 胸悶、胸痛 下巴、背部、手臂、頸部及腹部疼痛 噁心、嘔吐及消化不良 發作時間可能從數分鐘至15分鐘不等,發作時胸部中心會有像被重物壓住及呼吸困難的感覺,但多半仍可忍受,症狀可以因休息或服用藥物而得到改善。 心絞痛3大種類 依照心絞痛不同症狀的表現,可以將其分為以下3種類型: 穩定型心絞痛:又稱勞動發作型心絞痛,常好發於過度勞累、情緒波動起伏大或天冷等情況。 不穩定型心絞痛:又稱漸強型心絞痛,休息時也可能會發生,即便服用藥物也無法完全緩解症狀,而且發作頻率、疼痛強度、持續時間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強。 變異型心絞痛:又稱痙攣性心絞痛,疼痛時間持續較久且痛感較強烈,發作時還可能伴有心律不整。 心絞痛如何治療? 治療心絞痛的方法很多,當急性發作時,應先停止所有活動,並坐下休息且保持冷靜。此外,可搭配服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NTG),每隔5分鐘服用一片,假如狀況未改善,應隔5分鐘再次服用,最多能服用3片。 心絞痛若情況輕微,只需要臥床休息,減輕心臟負擔即可得到緩解,而其他治療方式還有以下兩種: 1. 藥物治療 硝酸鹽藥物:可直接鬆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擴張。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能減少交感神經對心肌之興奮,因而降低心臟工作負荷,使心肌需氧量減少。 2. 手術治療 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經由病人大腿鼠蹊部(腹股溝)的血管或手部動脈,放入塑膠導管鞘,再將氣球導管經由導線,引導進入冠狀動脈病變狹窄處,並將氣球加壓擴張。膨脹的球囊將聚積造成阻塞的脂肪粥樣瘤擠壓後,可增加血管內管的大小,促進血流通暢。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如果經心導管檢查後發現你無法或不合適進行支架置放,醫師可能會建議你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指的是醫師會從身體某處取一段血管,接到心臟上的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目的,是在幫助心臟上的冠狀動脈因血管硬化變窄,或血栓造成血管阻塞,藉由手術方式來增加心臟肌肉的血液循環。 什麼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MI)和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AMI),是一種急性及嚴重的心臟疾病。其成因為供應心肌的血液循環,也就是冠狀動脈循環突然中斷,心肌因無法得到足夠氧氣而導致的損傷。心肌梗塞的潛在原因通常是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破裂引起的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心肌梗塞症狀 胸前出現壓迫及收縮性的疼痛,會不斷的擴散至左肩、頸部、下巴或背部。 焦慮、煩躁不安、盜汗、頭暈想吐、四肢無力、皮膚蒼白和呼吸困難,甚至昏厥等症狀。 發作時間通常會持續30分鐘以上,多數人會痛到難以忍受,休息時仍無法改善劇烈的疼痛感。(延伸閱讀:心肌梗塞可自救?心肌梗塞自救謠言迷思大解密:先打119才是正解!) 心肌梗塞6大種類 依照心肌梗塞的通用分類(Universal Classification of MI)為以下5種類型: 第1型:自發性心肌梗塞(Spontaneous MI) 第2型:血流供需失衡的缺氧引起之心肌梗塞(MI secondary to an ischemic imbalance) 第3型:導致死亡之心肌梗塞,但缺乏心肌生化標記之檢驗數據(MI resulting in death when biomarker values are unavailable) 第4a型:與PCI有關的心肌梗塞(MI related to PCI) 第4b型:與支架血栓有關的心肌梗塞(MI related stent thrombosis) 第5型:與CABG有關的心肌梗塞(MI related with CABG) 心肌梗塞如何治療? 1. 藥物治療 […]


先天性心臟病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現今手術成功率達9成

法洛氏四重症是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當嬰兒因病情嚴重而哭泣時,皮膚、嘴唇或四肢會因缺氧而呈現藍紫色,讓不少新手父母一時之間緊張不已。 究竟法洛氏四重症是什麼?有何症狀與特徵?是否可以治癒?《Hello醫師》邀請到萬芳醫院小兒心臟專科醫師黃斯煒來為您深入說明。 法洛氏四重症是什麼? 法洛氏四重症(Fallot's Tetralogy)為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由法國醫師法洛(Étienne-Louis Arthur Fallot)在1888年發現。法洛氏四重症患者的心臟具有以下4種特徵: 右心室出口狹窄:法洛氏四重症最主要的特徵,由於右心室的出口變窄,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血液也相對少,導致孩子出生後就出現缺氧、發紺的症狀。 心室中膈缺損:心室中膈是區隔左右心室的膈層,法洛氏四重症之病患會因心室中膈缺損,當肺動脈狹窄讓右心室壓力增大時,部分血液便透過缺損處流入左心室,造成缺氧血與充氧血混合輸送全身,導致全身器官帶氧量下降,容易讓嬰兒出現發紺的現象。 主動脈跨位:由於心室中膈缺損的緣故,患者左、右心室之血液皆可透過主動脈送至全身,此稱主動脈跨位,而因右心室血液是尚未經過肺循環的缺氧血,患者易因缺乏足夠氧氣供應而出現發紺。 右心室肥大:綜合以上所述,由於法洛氏四重症患者進入肺動脈的血液較少,而人體為了彌補應有的血液量,導致右心室得搏動更費力,最終導致右心室心肌組織代償性增厚、肥大。(延伸閱讀:什麼是心臟肥大) 嬰兒身體發藍快就醫!法洛氏四重症的死亡率高,手術成功率達9成 法洛氏四重症的3大症狀:發紺、缺氧、杵狀指 受上述心臟結構異常影響,法洛氏四重症病童的全身器官帶氧量下降,將導致患者出現下列症狀: 發紺:因全身的帶氧量血液減少,病童的皮膚、嘴唇、指甲呈現藍紫色,因此又稱為藍寶寶(Blue Baby)。 缺氧:病童哭泣時出現臉色蒼白、意識不清、躁動、呼吸急促等症狀。 杵狀指:手指、腳趾末端呈現球狀,且腫脹厚度超過關節,按下去觸感偏軟,有水腫感受。 法洛氏四重症的治療:手術成功率9成以上 法洛氏四重症若未受到妥善治療,有高達近35%的病童壽命不超過1歲,其中只有50%可以存活超過3歲,然而最終能長大成人者僅佔5%。(你也想知道:先天性心臟病症狀有哪些?先天心臟缺陷可能造成缺氧發紺) 黃斯煒醫師表示,法洛氏四重症的主要治療方式為「全矯正手術」;透過手術修補心室中膈的缺損以及右心室出口狹窄處。經過全矯正手術後,孩子的心臟結構趨於正常,會有一定程度的肺動脈逆流和狹窄。但一般全矯正手術須待寶寶滿3個月後才可進行,手術成功率高。 三個月才能「全矯正」?那如果出生後很嚴重發黑怎麼辦? 由於全矯正手術需要等到孩子滿3個月後才能進行,但有些孩子出生後就有嚴重發紺情形,需要依賴呼吸器甚至插管,更別提出院了!這時要怎麼辦呢? 黃斯煒醫師表示,這時會透過「階段性的手術」,先暫時解決孩子發紺的問題,讓寶寶能夠脫離呼吸器、慢慢長大,甚至可以出院。等到孩子年紀夠大、體重夠重時,再進行全矯正手術。 第一階段的手術,現在有以下的做法: 人工血管分流:醫師會利用手術開刀的方式,將無名動脈和右肺動脈中間以人工血管引流,增加肺部血液。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缺氧、發紺的症狀可得以改善。待寶寶長大之後,再進行手術。 心導管手術:醫師會利用心導管於開放性的動脈導管或是右心室出口放上金屬支架,增加流往肺部的血流量,達到改善血氧量的效果。等到病患3~6個月大,肺部血管發育完全後,再透過上述的手術來矯正。(你應該要知道:父母必看!4種你不可不知的兒童心臟病類型) 黃斯煒醫師也提醒:「法洛氏四重症的個體差異非常大,每個孩子狀況皆不盡相同。因此有些孩子適合手術、有些則適合心導管,這些都還是要讓心臟科醫師做評估,才能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治療!」 術後需定期追蹤,恢復正常生活不是夢! 病童在接受手術後大部分都能活到成年,也能從事各類運動與工作。然而,部分接受過手術的病患,可能於數十年後出現以下症狀: 右心室出口的肺動脈閉鎖不全 心肌纖維化 右心室衰竭(延伸閱讀:心臟衰竭能治癒嗎?心衰竭分級、原因、症狀、治療) 心律不整 有鑑於此,建議法洛氏四重症患者仍需接受長期追蹤,以便評估心臟的功能;若有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則可以考慮植入心律調節器避免危險。(推薦閱讀:心律調節器安裝完成!心臟節律器的使用注意事項與生活須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心臟健康

有心臟病還能喝咖啡?這樣喝竟然幫降心臟病風險

咖啡已成為多數上班族開啟一天的生活方式之一,但咖啡因對某些人而言仍具風險,可能產生使心跳加速、心悸、腹瀉等症狀,倘若合併有呼吸時覺得喘、水腫或精神不濟的倦怠,就需要留意是否有心臟方面的問題。究竟心臟病患者是否可以喝咖啡?一天喝幾杯咖啡就算過量?對於難以戒斷咖啡的心臟病患而言尤其不可輕忽,快與《Hello醫師》一起深入了解喝咖啡與心臟病的關聯! 心臟病患可以喝咖啡嗎? 咖啡能提神醒腦,對人體的影響也相當廣泛,包括神經、心血管、內分泌、消化道系統等。根據發佈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文章指出,雖然心臟病患普遍認為,咖啡容易造成心悸與高血壓的狀況,但研究結果也顯示,每天喝一~數杯咖啡可以降低心臟衰竭的風險,此項研究乃針對2萬1千名每天最多飲用達3杯咖啡的成年人、研究並長達10年以上所得的追蹤結果。 而由​​美國農業部以及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每5年聯合出版一次的「美國人飲食指南」,其最新出版2020~2025年的報告中指出,每天攝取2~3杯(每杯約360cc)中杯黑咖啡可被視為健康飲食的選擇之一,心臟病患者喝適量的咖啡其實對心臟健康的影響不大,甚至能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 不過,很受大眾歡迎的拿鐵或焦糖瑪奇朵,因糖分、熱量與脂肪較高,就不在此限之外,由於咖啡因仍屬興奮劑的一種,當攝取過量時,就會容易影響睡眠、造成局部顫抖等現象,還是應適度攝取。因此整體而言,心臟病患者仍舊可飲用適量黑咖啡,不一定非戒掉不可。(延伸閱讀:可以喝咖啡、喝酒?準媽媽該了解的懷孕注意事項) 護心有術 包裝標示有看就安心 雖然咖啡對於心血管有一定的保護功效,不過究竟喝多少才算安全範圍內?對此國民健康署則有具體建議;以成人而言,一天應不超過300毫克的咖啡因(約1~3杯咖啡)較安全;,而心臟病患者則須減半,約150毫克左右的咖啡因。 對此標準衛生局何秉聖局長則進一步建議,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含有咖啡因成分、且有容器或包裝飲料,應於產品外包裝標示咖啡因含量,另連鎖飲料店等業者依「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咖啡飲料之咖啡因含量為201mg以上須明確標示「紅色」、咖啡因含量101~200mg標示「黃色」、咖啡因含量100mg以下為「綠色」。 因此當心臟病患在外需購買瓶裝咖啡時,不妨先透過標示篩選咖啡因含量,為自己的心臟安全把關。 多少咖啡因才安全?超過400毫克咖啡因恐心悸失眠 即便非心臟病患者,當攝取過量咖啡因時都會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喝多了也會有過度飲用時則產生下列副作用: 暫時性頭痛 焦慮 顫抖 失眠 心跳加速(延伸閱讀:心臟砰砰跳?心跳次數多少才正常?一次看懂正常心跳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喝咖啡總是一杯接著一杯,再加上每種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不盡相同,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台灣家庭醫學會指出,當每人每日攝取超過400毫克的咖啡因時,可能會使心跳加速,提升癲癇、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的風險;另外,當過量攝取咖啡因,也易有骨質疏鬆、腸胃過度刺激、甚至咖啡成癮的隱憂,建議在健康飲食與過量攝取咖啡之間,仍應視個人健康狀況與醫師諮詢後取得平衡。(同場加映:有心臟病可以運動嗎?注意心率以有氧運動為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瓣膜性心臟病

二尖瓣脫垂會好嗎?認識二尖瓣脫垂的發作症狀、治療與預防

二尖瓣脫垂(Mitral Valve prolapse)可能是除了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之外,最常被新聞報導提及的心臟病之一。包括藝人大S、張韶涵、林依晨、成語蕎等人,都受二尖瓣膜脫垂所擾,也因常看來像公主病發一樣虛弱、需要協助,常引人誤會是裝病。 根據台中榮總研究顯示,約有3~6%人口患有二尖瓣脫垂。究竟二尖瓣脫垂有哪些症狀?應如何治療?又是何種風險因子造成二尖瓣脫垂,透過什麼方式能及早預防?《Hello醫師》將自二尖瓣的功能說起,讓患者們不再動不動就被誤會是公主病。 什麼是二尖瓣脫垂? 在了解什麼是脫垂之前,我們得先認識瓣膜的功用。心臟共有4個瓣膜,而二尖瓣(僧帽瓣)則扮演了「控制血液流向」的活門角色;當心臟收縮時,瓣膜會關閉避免血液逆流;心臟舒張時,瓣膜則開啟讓血流進入心臟,若二尖瓣在閉合時,瓣葉朝左心房凸起,就稱為二尖瓣脫垂;若二尖瓣因此而出現了缺口,便稱為「閉鎖不全」,沒有關緊的二尖瓣會導致血液滲漏,左心室在收縮時,血液就會逆流回心房。(推薦閱讀:瓣膜脫垂=閉鎖不全?心瓣疑問解惑一次看) 二尖瓣脫垂分2種 我們可將二尖瓣脫垂的成因分為以下2種類型: 原發性二尖瓣脫垂:是所有心臟瓣膜異常之中最常見的一種,瓣葉因為類黏液性變性(Myxomatous degeneration),使瓣膜或腱索的膠原蛋白結構變異,出現增厚、變大、鬆弛與纖維化。 繼發性二尖瓣脫垂:包括先天性心臟病、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或者是後天心肌梗塞與心臟感染,所引發二尖瓣膜脫垂。 二尖瓣脫垂發作7大症狀 儘管多數患者不因二尖瓣脫垂而不適,但隨著生理機能衰老退化,脫垂惡化的情況也會加劇,引發閉鎖不全。這時患者便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心律不整(Arrhythmia) 頭暈 胸痛(推薦閱讀:心好痛演哪齣?狹心症=心絞痛!胸痛症狀與治療方法一次看) 心悸(Palpitation) 昏倒 呼吸困難或急促(容易發生在運動或平躺的時候) 疲勞 二尖瓣脫垂何時該求診? 二尖瓣脫垂的症狀可能與其他心臟病症狀重疊,若你認為自己符合以上任一症狀,應就診以獲得進一步的診療與分析,尤其是已知自己有二尖瓣脫垂的患者,更應特別注意。 另外,二尖瓣脫垂造成的胸痛較屬於反覆發作的類型,跟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的疼痛仍有差異。為保險起見,當感到明顯胸痛,應立即就醫找出胸痛的原因。(延伸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二尖瓣脫垂3大併發症 二尖瓣閉鎖不全(逆流):這是脫垂最常造成的併發症。患者的瓣膜因無法蓋緊,使血液出現逆流現象。嚴重的逆流可能將導致心臟肥大、血栓或是心臟感染風險。 心律不整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7大原因 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二尖瓣脫垂,而女性患病的機率比男性多2倍。不過,年過50的男性有更高的機率發生嚴重脫垂症狀。而導致二尖瓣膜脫垂發生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7點: 女性:二尖瓣脫垂好發於身材瘦長、胸廓形狀異常之女性。 結締組織疾病: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愛娜妲奴症候群(Ehlers-Danlos Syndrome,又稱鬆皮症、橡皮人症)、 先天性心臟病:心房中膈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心內膜墊缺損(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後天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心肌炎(Myocarditis)、風濕性心臟病 葛雷夫茲病(Graves' disease) 肌肉營養不良症(Muscular dystrophy) 脊椎側彎(Scoliosis) 二尖瓣脫垂的診斷方法 一般來說,聽診是最優先且簡單判斷患者有無二尖瓣脫垂的方式。醫師透過聽診器聽到患者脫垂的瓣膜在閉合時,產生敲擊聲(Clicking),若患者有合併二尖瓣閉鎖不全,則醫師可能還會聽到血液逆流所產生的(心)雜音。若需進一步檢測,則以以下3種方式為主: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醫師可能以都卜勒超音波(Doppler ultrasound,俗稱彩色超音波)或經食道超音波(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獲取更詳細、精確成像,了解瓣葉、瓣環與腱索的狀況。(推薦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若患者有合併心律不整的病徵,可透過心電圖發現。 心肌灌注掃描(Myocardial Perfusion Scan):如患者有胸痛狀況,此方法可檢查有無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推薦閱讀:核子醫學檢查|心肌灌注掃描的用途、須知、風險、流程) 二尖瓣脫垂會好嗎?二尖瓣脫垂的治療方法 多數二尖瓣脫垂的無症狀患者不需要進行治療。如果患者有輕微閉鎖不全,則可能需要定期回診,觀察有無惡化。然而,若患者出現明顯不適、經檢查發現閉鎖不全情況嚴重或是出現併發症,則可能透過以下方法治療: 藥物治療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患者的心率過快,出現心搏過速(Tachycardia)時,使用此藥物可以降低血壓、心跳速度。(推薦閱讀:乙型阻斷劑) 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可預防血栓形成。對於有中風、心臟衰竭危險性,或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的病患,醫師可能會使用此藥物。 利尿劑(Diuretic):使用於合併肺水腫(Pulmonary edema)、四肢水腫的病患。 手術治療 如果病患二尖瓣脫垂與閉鎖不全過於嚴重,醫師可能會考慮進行手術。原則上,醫師會優先修補瓣膜,而非替換人工瓣膜。若要置換人工瓣膜,則有生物與機械2種選擇。以下為可能採用的手術方法: 經導管二尖瓣膜逆流修補術(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air) 傳統手術(開心手術)(進一步了解:心臟瓣膜手術) […]


其他心血管問題

劇烈胸痛要小心!解析主動脈剝離原因、先兆及症狀,掌握4招有效預防

近年主動脈剝離有年輕化的趨勢,如知名藝人小鬼與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皆因主動脈剝離而離世,因此年輕人也應多留意自己與身邊親友的心血管健康狀況,以免主動脈剝離找上門。 究竟主動脈剝離是什麼?除了胸痛,還有哪些症狀?《Hello醫師》將為你解釋主動脈剝離的原因與治療方法,幫助你判斷主動脈剝離前兆,把握關鍵就醫時機。 為什麼會主動脈剝離?主動脈構造及功能說明 了解什麼是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之前,得先從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說起。血液循環系統從心臟出發,收縮後將帶氧的血液行經位於胸腔的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再穿過腹腔後,分成2個支流到下肢後,就能完成血液的運輸。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其結構有內、中、外層構成的「三層結締組織」。在正常狀態下,主動脈內壁應保持平滑且富有彈性,才能承受血液流動撞擊的壓力。然而,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危險因子會讓血管壁發炎,導致血管壁失去彈性而硬化,即成為所謂的「動脈粥狀硬化」,一旦斑塊破裂便很可能引發主動脈剝離或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臟病症狀。(延伸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主動脈剝離的原因 主動脈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全身維持生理機能,而主動脈剝離意即動脈內層破裂,血流會跑到中層以及外層,將主動脈撕裂成「假腔」和「真腔」2個腔室。 假腔會壓迫到真腔,讓血液無法供應至全身,造成缺血的現象,再加上假腔外圍沒有完整的結締組織,容易破裂並大出血導致休克、腦部缺血、下肢壞死。當主動脈剝離出現時,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每拖延1小時,死亡率便增加1%。(延伸閱讀:頭暈易疲倦恐為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前兆!職棒球星林岳平換「膜」繼續活跳跳) 劇烈胸痛是主動脈剝離的典型症狀。 主動脈剝離的先兆與症狀:出現劇烈胸痛要注意! 主動脈剝離來得急促兇猛又危險,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劇烈、有如刀割般且無法緩解的胸痛,有時疼痛感會從前胸轉移至上背、頸部、肩部。而除了胸痛外,主動脈剝離患者還可能出現下列症狀: 高血壓:有60%的病人會合併高血壓症狀。 心包膜填塞:體液聚集在心包內讓心臟無法跳動。 中風、心肌梗塞、休克:因血管剝離導致血管阻塞,導致器官缺乏血液供應而逐步喪失正常機能。(延伸閱讀:奪命僅數分鐘!預防心因性猝死這樣做) 除了上述症狀,也會出現全身性合併狀況,如臉色蒼白、呼吸困難、頭暈、聲音沙啞。 主動脈剝離的8大致病因子 過去主動脈剝離多被認為好發於老年人身上,不過隨著現代人工作與飲食習慣的轉變,主動脈剝離年輕化已成趨勢。以下是主動脈剝離的8大致病因子: 高血壓 高血脂 高血糖 長期抽菸或喝酒(延伸閱讀: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生活壓力大 缺乏運動 飲食長期不均衡 先天性馬凡氏症候群(延伸閱讀:先天性心臟病症狀有哪些?先天心臟缺陷可能造成缺氧發紺) 主動脈剝離分A、B兩種,治療要先釐清 主動脈剝離患者需要做急救處置,治療可以分為內科藥物以及外科手術治療,但主動脈剝離仍有分2種類型,應先釐清再擬定治療方針: A型主動脈剝離 A型主動脈剝離為發生於升主動脈與由升主動脈延伸之剝離現象。根據臨床統計,約50~60%的主動脈剝離患者為A型剝離。 由於A型主動脈剝離所形成的假腔容易滲出大量血液,引發「心包膜填塞」使心臟停止跳動,屬於主動脈剝離中較危險的類型,應立即安排患者以外科手術搶救。醫師則依據病況來阻斷主動脈剝離的缺口,以便進行人工血管置換或修補主動脈瓣。(延伸閱讀:主動脈瓣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B型主動脈剝離 若主動脈剝離患者的升主動脈未有剝離現象,即屬B型主動脈剝離。B型主動脈剝離好發於長者,在無併發症的狀況下,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目的在於控制患者血壓並減緩疼痛,同時搭配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並定期追蹤主動脈的健康狀況。 然而,若B型主動脈剝離患者因產生假腔破裂導致血胸,或因壓迫降主動脈阻礙血流,而損害腸胃、肝臟、腦部或腎臟機能。便須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利用套膜支架封住主動脈的裂口,讓血液不再流入裂縫。 規律運動有助預防動脈硬化與高血壓,降低主動脈剝離風險。 4方法預防主動脈剝離 要預防主動脈剝離其實不難,養成以下4大日常習慣,將讓你有效遠離主動脈剝離的威脅: 定期測量並保持血壓穩定:高血壓是主動脈剝離的主要原因,平時應養成以定期血壓計自行在家量測血壓的習慣,掌握血壓變化,以便於發現血壓異常時,能盡早就診檢查,降低罹患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健康飲食少油鹽:建議自己下廚,選擇高纖、少油、少糖的飲食方式,有助於保持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於健康水平。若必須外食,則應盡量避免口味過重、添加物過多或油炸的料理。 養成運動習慣:建議每日運動30分鐘,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有助控制體重,促進新陳代謝並增加高密度膽固醇(HDL,好膽固醇)的濃度,有益心血管健康。 遠離菸酒:香菸中的尼古丁不僅會刺激交感神經,使血壓升高,也會促使膽固醇沉積於動脈內壁,導致動脈硬化;飲酒過量則會導致血壓升高與三酸甘油脂上升,因此強烈建議飲酒應適量並即刻戒菸,保護心血管與親友的健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心臟健康

心跳正常值多少?過快、過慢原因?教你用脈搏計算靜止心率

現代人健康意識逐漸提高,不少人都很關心自己的血壓、血脂和血糖的三高指標,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不過除了測量血壓外,心臟健康的關鍵指標還包含「心跳次數」,無論心跳太快或過慢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心頭小鹿亂撞時,不見得是偶遇天菜那樣的大好消息,那麼心跳次數應該要幾下才正常?若是發現自己心跳太快該怎麼辦?《Hello醫師》帶您深入了解! 心跳正常值多少?脈搏正常值範圍 心跳要幾下才屬於正常範圍?一般而言,心跳速率是以每分鐘的心跳次數(Beats per minute, Bpm)表示,而成年人處於休息狀態的心率則通常介於1分鐘60~100下(bpm)之間,也就是「靜止心率」(RHR)。 當靜止心率低於60bpm時,可能就有心跳過慢的問題,高於100bpm,則要留意是否心跳過快(心搏過速),並針對個人狀態進一步與醫師諮詢。(建議使用:心率計算機:評估靜止心率標準、計算運動目標心率) 靜止心率算法:摸脈搏15秒算一分鐘心跳 因為心率單位為每分鐘(60秒)的心跳次數,若要自行手動計算,只需要感覺自己的脈搏,計算15秒內脈搏跳動的次數,再乘上4就等於靜止心率(次/分鐘)。例如:15秒內脈搏跳動15次,即15x4= 60bpm(次/每分鐘),就屬於正常的靜止心率。 心跳過快、過慢的原因 心跳次數會受許多因素改變,例如運動會導致心跳加速、而睡覺時心跳會減緩,除了這2種常見原因外,以下狀況也可能影響心跳快慢: 自律神經失調(推薦閱讀:這些症狀竟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改善從營養著手) 攝取咖啡因 緊張 壓力大 貧血 低血壓 肺栓塞 心臟疾病(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 心臟跳很快、很慢都是心律不整 心跳與身體健康相關,而部分疾病會改變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程度,導致心跳次數與節律改變,形成我們常聽到的「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只是一個統稱,心跳太快、心跳太慢或是心跳不規則收縮都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 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眾多,電解質代謝異常、藥物、先天性心臟結構異常都是心律不整的因素之一。當你有心律不整時,也可能出現下列症狀: 心悸(延伸閱讀:什麼是心悸?心悸不一定心跳快) 胸悶 胸痛 頭暈 呼吸很喘 呼吸困難 低血壓 全身無力 心律不整包括心房顫動、心室頻脈、竇房結病變症候群、房室傳導阻礙等不同表現方式,其中又以心室頻脈以及心房顫動特別危險。 據耕莘醫院的統計顯示,近90%因心律不整病患因上述2種症狀造成猝死,因此若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應盡快就診檢查並嚴加注意心率變化,遵照醫囑調整生活型態以降低死亡風險。(延伸閱讀:奪命僅數分鐘!預防心因性猝死這樣做) 心率正常值測量2方法 以下提供2種方式測量自己的脈搏和心率: 量橈動脈脈搏:伸出食指和中指,找到另一隻手大拇指側下方的手腕部分,輕壓該處感受脈搏跳動。 找出頸動脈的脈搏:伸出食指和中指,擺在脖子的側邊肌肉凹陷柔軟處,感受頸動脈跳動。 測量靜止心率的時機 靜止心率指的是人在安靜休息時的每分鐘心跳次數,最佳的測量時間是在早上睡醒、還沒下床的時候;花個15秒鐘,算算看自己的靜止心率吧,懶得換算乘以4的話只要記住,15秒內心跳低於15下或高於25下,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其他因素,導致心跳偏快或偏慢。 心跳愈慢愈健康? 靜止心率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是健康警訊,不過一般來說,較低的靜止心率代表心臟足夠健康且強壯,僅需跳動一定次數就能夠充分供應全身血液,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也較低。研究也顯示,較高的心率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根據女性健康研究協會(WHI)的報告指出,較低的靜止心率能夠保護心臟、降低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的機率。 建議民眾一定要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除了能改善三高的狀況和心血管健康,持續運動一段時間後,會發現靜止心率也神奇的下降了。 心跳過快、過慢如何改善? 較低的心率一般代表心血管狀況較健康,透過下列方式能夠幫助改善心率問題: 保持生活作息正常:獲得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可幫助保持情緒穩定,促進心血管健康。 適當補充鎂和鉀:平日飲食中可攝取富含鎂與鉀的食物,以便平衡鈣的作用,達到減緩心跳,預防心搏過速發作的效果。(延伸閱讀:鎂的功效與作用:9種食物高鎂又健康) 適度的運動:運動不僅能增強心肺功能,還有助提升體內高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好膽固醇)水平,降低動脈粥狀硬化與冠心病風險。(延伸閱讀:達到目標心率運動!變強必知的鍛鍊法) 養成量血壓習慣:自我量測血壓或脈搏可幫助我們監控並記錄自己的心臟健康狀況,同時也便於如心跳或血壓出現異狀時,及早就診接受醫師的專業診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心血管問題

下肢腫脹小心深層靜脈栓塞!靜脈血栓症狀、原因及治療一次搞懂

上班族經常因公務忙碌而久坐,但長時間坐著不動的話,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嚴重的話還可能會造成血栓!有案例顯示,長期久坐或服用避孕藥物,導致下肢逐漸腫脹、凹陷性水腫甚至皮膚潰爛的狀況,可能是深層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簡稱DVT)。 究竟深層靜脈血栓是什麼,對身體又有哪些影響和危害?就讓現任吳慶南內科診所所長(曾為台大醫院、和平醫院內科主任,並為少數具心臟內科專業的醫師)為讀者進一步說明深層靜脈血栓的原因、預防和治療方式。 深層靜脈栓塞是什麼? 吳慶南醫師表示,當體內的一條或多條深層靜脈,形成血凝塊或血栓時,就會造成深層靜脈栓塞。這種症狀可能發生在手臂、腿部或其他部位;而多數人則好發於腿部,導致下肢疼痛或腫脹,或也可能不會產生任何症狀。(延伸閱讀:什麼是女僕膝?膝蓋滑囊腫脹發炎所致) 然而,吳慶南醫師指出:「需特別注意的是,深層靜脈栓塞並不只影響腿部,靜脈中的血液凝塊可能會破碎,並順著血液流動進入肺部,進而阻塞肺部血流造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情況嚴重者即可能危及生命。」深層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統稱為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亦是血栓發生時最常討論到的病症之一。 下肢靜脈栓塞症狀 部分深層靜脈血栓患者並不會有任何不適,有些則可能會出現下列症狀: 單腿腫脹,較少雙腿一起腫脹 通常從小腿開始,感覺像抽筋或呈痠痛的疼痛感 腿部皮膚變色或轉為紅色 腿部有熱熱的感覺 深層靜脈血栓患者的腿部可能出現痠脹與熱痛感。 下肢靜脈栓塞何時該就診? 當發現自己出現以上疑似深層靜脈栓塞的症狀,千萬不要輕忽,應盡早前往醫院檢查。尤其當因肺栓塞而出現嚴重不適時,則務必需立即就醫。而肺栓塞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突然呼吸急促 深呼吸或咳嗽時,感覺胸痛或更不舒服 感覺頭痛、頭暈或昏厥 脈搏加快 咳血 深層靜脈血栓的原因和高危險群 根據 Virchow triad(Virchow氏三合症),導致深層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可分為以下3大機制: 血管受傷 血液滯流 血液高凝狀態 吳慶南醫師指出,依據2020年最新之「歐洲心臟學會ESC指引」,罹患深層靜脈血栓的風險等級可再分級為以下3種: 1. 高度風險 下肢骨折 心臟衰竭或心房顫動而住院(頭3個月內)(推薦閱讀:心房顫動合併中風風險評估) 髖或膝關節置換手術 重大創傷 心肌梗塞(頭3個月內) 曾患深層靜脈血栓者 脊椎受傷 2. 中度風險 化療 鬱血性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 口服避孕藥 荷爾蒙替代療法 感染:特別是肺炎、泌尿道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發炎性腸道疾病 癌症(好發於轉移性癌症) 血栓形成體質(Thrombophilia):如遺傳性血栓體質 3. 低度風險 臥床:達3天以上 久坐:如飛機經濟艙症候群、坐車或辦公 糖尿病、高血壓 年紀大 肥胖 懷孕 靜脈曲張(延伸閱讀:靜脈曲張手術) 深層靜脈栓塞的併發症 肺栓塞:在有症狀的靜脈血栓栓塞(VTE)中肺栓塞占1/3。一旦患有肺栓塞,死亡率非常高,比急性冠心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死亡率還高。 栓塞後症候群(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指深層靜脈血栓(DVT)後因長期合併症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包括患側腿有痛、癢、腫、沉重感、靜脈曲張,皮膚有褐或紅變色,甚至潰瘍。 如何知道自己有深層靜脈血栓? 醫師可以藉由問診與理學檢查,觀察患部有無腫脹、變色或壓痛的狀況。此外,醫師還可能會使用以下方式做進一步的診斷: 超音波:超音波可以穿透組織,反射回來後經過機器運算呈現出影像,以判斷栓塞位置。但因新形成的血栓較軟,在超音波下不易被察覺。所以深層靜脈血栓的診斷特別必須使用壓迫超音波(Compression ultrasound)法。在正常情況下,靜脈經輕壓會扁掉,但如果有血栓存在則靜脈將不會被壓扁。 […]

ad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