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是一種症狀,有許多疾病會導致其發生。根據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的資料,尿失禁的定義為下泌尿道功能障礙,無法經意識控制而漏尿,是可被察覺的,會造成個人社交或衛生方面的困擾。一說到尿失禁,許多人會直接聯想到老人,但其實尿失禁可能發生在各個族群,本文將詳細帶你認識尿失禁。
尿失禁原因?認識人體控制尿的機制
人體的下泌尿道包括膀胱、內括約肌、尿道、外括約肌及骨盆肌筋膜等結構,當膀胱儲存尿液時,膀胱的逼尿肌在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β Adrenergic receptors)的作用下維持放鬆,且內括約肌在甲型交感神經接受體(α Adrenergic receptors)的作用下收縮,中樞神經系統也會協調兩者,達到儲存尿液的作用。
而「排尿」動作必須結合神經系統與膀胱、尿道、骨盆肌肉等,才能順利完成。當人想要排尿時,人的意識會控制外括約肌放鬆,搭配副交感神經,幫助調控膀胱的逼尿肌收縮,如此一來,膀胱就會排空尿液。
不論是在儲尿或排尿階段,只要這一連串的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就可能導致排尿控制出現功能障礙,發生尿失禁的現象。
尿失禁的常見原因
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可以先大致分成暫時性尿失禁和長期的尿失禁。(推薦閱讀:尿失禁的治療與預防:凱格爾運動練骨盆底肌)
暫時性尿失禁
指的是因為飲食、藥物或其他醫學狀況刺激膀胱,讓你一直跑廁所。有些飲食有類似利尿劑的作用,如:
- 飲食:咖啡因、含酒精或無酒精飲料、氣泡水、甜味劑、巧克力、辣椒和柑橘類水果。
- 藥物:治療心臟疾病或高血壓的藥物、鎮定劑或肌肉鬆弛劑。
- 其他醫學狀況: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便祕、譫妄症(Delirium)或萎縮性陰道炎(Atrophic vaginitis)。
長期的尿失禁
長期的尿失禁可能是因為較嚴重的疾病,或是身體狀況改變所引起的,例如:
- 懷孕
- 生產
- 年紀漸長
- 更年期(Menopause)
- 動過子宮切除術
- 攝護腺肥大(Enlarged prostate,或稱前列腺腫大)
- 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又稱前列腺癌)(同場加映:攝護腺癌:發展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
- 尿路結石
- 神經失調
尿失禁種類與症狀
尿失禁大致可以分成五個種類,造成原因也不盡相同:
1. 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在腹部壓力增加時,例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運動時,患者會不自主地排出尿液。
致病原因包含:
- 患者因為老化、多產或手術等原因,造成骨盆肌肉及支撐構造無力。
- 肥胖、懷孕時的子宮變大等因素,造成腹腔內壓力增加。
2. 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患者在感覺到強烈的尿意後,短暫的時間內,尿液即不自主地流出,且有尿急、頻尿和夜尿等症狀。致病原因如:
3. 滿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膀胱過度飽漲而不自主的漏出尿液。主因為神經傳導路徑的損傷,造成膀胱功能異常,稱之為神經性膀胱。患者會有頻尿、尿急、排尿困難、尿流無力和排尿不乾淨的症狀。致病原因如:尿道狹窄、攝護腺肥大造成的膀胱出口阻塞。
4. 功能性尿失禁(Functional incontinence):因行動不便、老年癡呆、意識不正常之因素,在不當的時間與地點不能控制地排出尿液,或來不及到達廁所而形成尿失禁。(延伸閱讀:飲食運動皆有效!5招預防阿茲海默症)
5. 混合型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尿失禁類型的症狀。
尿失禁併發症
可別以為尿失禁只會影響排尿,尿失禁也可能會引起其他併發症,如:
尿失禁高風險族群
可能會增加尿失禁的風險包含:
- 性別:女性較男性尿道短,容易有尿失禁的狀況。
- 年紀:年紀愈大,膀胱和尿道的肌肉就會愈鬆弛,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 過重:過重會增加對膀胱的壓力,也會壓到周邊的肌肉,過重的人就可能在打噴嚏或咳嗽的時候漏尿。
- 抽菸:菸草會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 家族病史:如果近親有尿失禁的狀況,特別是急迫性尿失禁,則會有較高的機率會有尿失禁的情況。
- 其他疾病:糖尿病或神經系統疾病也都可能增加尿失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