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硬不起來怎麼改善?陽痿必看!改善勃起障礙7大方法一次看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周士閔 · 更新日期:2023/10/20

    硬不起來怎麼改善?陽痿必看!改善勃起障礙7大方法一次看

    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俗稱不舉或陽痿,過去大多發生於年紀稍長,或有慢性疾病年長者,不過,現在年輕人到門診治療不舉的,已經不算少見。其實造成不舉的因素相當複雜,不單只是年紀和慢性病。而服用藥物固然可以立即見效,但想要治本,生活上的改變是不可或缺的。以下提供7種改善生活型態的方式,讓男人不用吃藥也能生龍活虎。

    改善不舉方法1. 運動活血是最佳解藥

    德州的泌尿科醫師查克瑞莫伽(Zachary R. Mucher, MD)表示:「許多生活型態的改變,都可以改善不舉,其中,運動是最有效的。規律運動不只能預防不舉,即便已經出現症狀,運動也能幫助改善並逆轉。」

    運動能增加血流量、血液裡一氧化氮濃度,以及改善血壓,進而維持或增強勃起功能,其實,運動幫助勃起的原理,就跟一般壯陽藥相同,說是天然的威而鋼也不為過。如果是重量訓練,更能增進睪固酮的生成,幫助維持勃起強度和增加性慾。

    改善不舉方法2. 飲食控制、減肥

    醫師表示,食物對於勃起障礙有直接的影響,平時多攝取蔬果、全穀類、魚類,少吃紅肉以及精緻澱粉,都會降低罹患勃起障礙的風險。健康的飲食也能幫助維持健康的體重,而數據顯示,腰圍42吋的男性,患不舉的機率比32吋腰圍的男性高了50%,此外,肥胖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兩種慢性病都和勃起障礙息息相關。

    改善不舉方法3. 紅蔘和石榴汁證實有效

    雖然不乏其他種食物或草藥療法,但效果皆很有限,目前證實有明顯效果的只有紅蔘(Red Jinseng)和石榴汁(Pomegranate)。醫師表示:「一般認為人蔘會增進一氧化氮的生成,進而增加血流量;石榴則含有強力的抗氧化劑,還能預防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食用這些營養補充品時,請務必諮詢醫師,因為有些成分可能會與藥物產生作用。(延伸閱讀:水果之王榴槤好處多!解憂抗老還能壯陽

    改善不舉方法4. 充足睡眠

    莫伽醫師說:「不好的睡眠模式和品質可能是不舉的元兇之一。」一篇刊登在《大腦研究期刊》(Brain Research)的研究發現,睡眠會影響性功能,也與性荷爾蒙的分泌(如睪固酮)密切相關。由於荷爾蒙的分泌,主要由人體的生理時鐘所控制,因此,若改善睡眠,睪固酮濃度會上升,不舉的情形也能改善。

    改善不舉方法5. 少抽菸

    不舉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陰莖的血流量不足,而抽菸、甚至使用無煙菸品(Smokeless tobacco,如嚼菸) 都會導致動脈阻塞或變窄,造成不舉的情形,因此,戒菸能有效改善勃起功能障礙,特別是對因心血管疾病造成不舉的男性。

    改善不舉方法6. 少喝酒

    一天一杯紅酒,能幫助我們放鬆,讓我們更渴望親密關係。但醫師警告:「酒精會使人憂鬱,且會造成暫時或長期的勃起功能障礙。」中樞神經系統負責製造體內一氧化氮,對於勃起功能極為重要,而過量的酒精攝取會壓抑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一氧化氮的不足,進而造成不舉。

    改善不舉方法7. 針灸助改善

    研究針對針灸治療不舉的功效仍無定論,不過,根據2013年一篇研究指出,服用抗憂鬱劑造成性功能障礙的機率高達50~90%,而研究顯示,針灸能有效改善這些副作用,這些抗憂鬱劑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 或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rotonin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

    不舉原因:藥物副作用

    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導致不舉,治療高血壓(Hypertension)、心臟病(Heart disease)、憂鬱症(Depression)等藥,或是利尿劑(Diuretics)、β-阻斷劑(Beta-blockers)、降膽固醇藥、荷爾蒙、化療藥物,甚至治療男性禿頭的藥物等,都有可能有此副作用,如懷疑是藥物引起不舉,那麼請先諮詢醫師,勿擅自停藥。(延伸閱讀:高血壓讓人陽痿?高血壓、降血壓藥可能造成勃起障礙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周士閔 · 更新日期:2023/10/20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