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ubot Icon

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Subot Icon

心房顫動合併中風風險評估

Subot Icon

中風風險評估

黃斯煒醫師

兒科

【醫師幫幫我】直播/精華

醫師專文

氣喘

【聽醫師的話】孩子咳不停!兒童氣喘5大症狀,2治療方法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常會暴露在許多病菌環境,有時感冒、咳嗽、流鼻水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但如果發生頻率太頻繁,甚至會有「咳不停」、「晚上咳嗽厲害」的狀況,爸爸媽媽就要更加小心,孩子可能有「氣喘」的體質喔! 兒童氣喘比例:15.7%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在2000-2007年間,20歲以下的孩子或青少年有氣喘的比率約為15.7%。平均6個小朋友就有一個孩子有氣喘! 氣喘有哪些症狀呢? 兒童氣喘常以這些症狀表現: 頻繁咳嗽 夜咳 鳴喘聲 呼吸急促 胸悶、胸痛 什麼是氣喘? 氣喘是因為氣管、支氣管、肺部產生「慢性發炎」的關係,讓呼吸道產生狹窄,進而造成呼吸道阻塞。這樣子的阻塞,就會看到孩子會出現喘、咳嗽咳不停,有時有會聽見孩子發出鳴喘聲。 為什麼會氣喘?竟是過敏惹的禍 會產生這樣的「慢性發炎」,跟過敏有很大的關係。研究發現,氣喘的孩子大約有8成是有過敏體質。 當過敏發生時,有些人手上腳上、眼皮、身體就會開始腫脹、發紅。這是我們可以從外表看到的反應。氣喘也是一樣,當氣喘發作時,呼吸道也會產生相似的反應,氣管、支氣管會開始腫脹、水腫。 由於呼吸道空間有限,當腫脹厲害時就會阻擋到空氣進入肺部,就會造成孩子出現胸痛、喘、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也因為呼吸道狹窄的關係,孩子呼吸的時候就會聽到像是吹口哨一樣的鳴喘聲。 氣喘要怎麼治療呢? 慢性氣喘治療方式:吸入性的類固醇 由於氣喘是「慢性發炎」,因此需要長期使用保養藥物,控制發炎反應。這些保養藥物,主要是吸入性的類固醇。 吸入性的類固醇好處是可以直接作用在氣管、支氣管,能有比較好的效果,且比較不容易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缺點是孩子要會使用吸入器,以及比較容易造成口腔念珠菌感染。 急性氣喘治療方式:短效型的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 有時孩子突然喘起來的急性發作時,會使用短效型的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來改善症狀。但如果使用以上兩種藥物,還是沒辦法有效控制時,會使用一些調節免疫系統的生物製劑,改善過敏狀況進而減少氣喘發作。 孩子有氣喘:給家長的9大注意事項 1.遵從醫囑,切勿自行停藥 許多家長常因孩子症狀改善,就將長期使用的藥物貿然停止。這樣反而會讓已經被控制的發炎反應再次惡化,有時需要會需要更強的藥物才能抑制。因此氣喘藥物的調整,一定要和醫師討論,不可貿然停藥! 2.減少過敏原的暴露 由於氣喘的孩子大多都有過敏體質。減少過敏原的暴露,就可以減少氣喘急性發作的次數。 3.避免接觸動物 貓、狗、鳥類等動物的毛和皮屑是常見的過敏原,要盡量避免 4.避免塵蟎 塵蟎也是常見的過敏原,塵蟎大多藏匿在床墊、枕頭、棉被、地毯、填充玩具等處。因此如果孩子有氣喘,家中地毯或是填充玩具應盡量減少。 5.減少灰塵、保持整潔 灰塵也會造成氣喘發作,定期清潔,減少灰塵產生,就能減少氣喘發作的次數。 6.避免化學芳香劑、除臭劑等 化學芳香劑、除臭劑有很強烈的氣味,這類的氣味會刺激呼吸道,進而引發氣喘發作,應盡量避免。 7.家中成員戒菸 二手菸對於呼吸道有刺激性,會引發氣喘的發作。蘇格蘭一項研究發現,當禁菸法案通過之後,兒童因為氣喘而住院的比率下降了18%。 8.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和胃食道逆流 氣喘的孩子常合併這些疾病。而這些疾病如果沒有好好控制,也會讓氣喘更不容易控制。因此在治療氣喘的同時,也要控制這些疾病。 9.記錄孩子氣喘發作的情況 醫師會根據孩子平常氣喘控制的情況,評估治療需要加強、維持或是減藥。 一般會記錄以下事項: 白天氣喘發作次數 晚上是否因氣喘(喘、夜咳)而醒來 因氣喘而使用急救藥物的次數 有沒有因氣喘導致活動受限(不能運動、不能上體育課等)

其他健康問題

【聽醫師的話】心痛的感覺?5大原因詳解小孩為什麼胸痛

「胸痛」在小兒科病人中並不算少見,不論是幼稚園、國小的孩子,有時就會指著自己胸口說「這邊會痛」,抑或是青少年族群,也常發生「胸口悶悶的」、「心臟的地方會痛」;家長就會直覺反應:「會不會是心臟出了問題!」 在成人族群中,許多嚴重的心血管問題確實很常以「胸痛」的方式表現:像是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或嚴重心律不整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反觀小兒科病人,真是心臟血管問題所導致的「胸痛」,相對來說是少見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孩胸痛呢?這胸痛在未來會不會造成後遺症?有辦法治療嗎? 為什麼會胸悶、胸痛呢? 依照人體的結構來說,胸腔中最重要器官就是心臟跟肺臟;心臟負責將血液送到肺部做氣體交換,並將血液送到全身各處,提供其他器官氧氣及養分。因此心臟跟肺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 當然,胸腔中不只有這兩個器官而已;從外到內來說,胸腔最外層是由「皮膚」所包覆;再往內側,則是有許多「肌肉」覆蓋,負責胸腔及 上肢的活動;更往內層,則是有「骨骼」架構出胸廓,保護裡面的器官。 胸腔中的器官與組織,除了剛剛所提到、位於中間偏左側的心臟,以及兩側的肺臟之外,還包含氣管、食道、橫隔膜、主動脈等;只要上述器官出現問題,就可能會以「胸痛」、「胸悶」的方式表現。 除此之外,有些腹部器官的疾病,有時也會以胸痛的方式表現。因此會造成胸痛的問題其實很多種,不全是心臟的問題。 小孩胸痛、胸悶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有很多,但要先跟大家說,絕大部分都不是心臟的問題! 這些感覺胸痛的小孩、青少年,在門診或急診經檢查後,真由心臟問題所造成的胸痛,大約只有2-5%;也就是100個胸痛來就診的孩子中,其中95位以上,其實都不是心臟的問題! 不是心臟問題?那到底是哪些問題呢? 最常見的原因:不明胸痛和肌肉骨骼疼痛 這兩個原因佔了所有孩童胸痛的6到7成;這類問題大多是因為運動痠痛、運動傷害、外傷、肌肉骨骼發炎所引起的。由於這些疾病恢復良好,幾乎不會有後遺症,因此治療上也是採取症狀治療就可以了。 此外,在肌肉、骨骼造成的胸痛中,其中有一個疾病叫做 Precordial catch syndrome,或叫做Texidor Twinge,是一種良性的胸痛,在兒童和青少年間也很常發生;一般表現是會在休息的時候發生突發性的胸痛,持續幾秒到幾分鐘不等,一般3分鐘內會結束;在胸痛發生的期間,做深呼吸也會讓疼痛加劇;此外就沒有其他症狀。這種胸痛原因不明,一般認為是肋間神經受到刺激後引發的胸痛;這類胸痛是良性的,目前認為不會造成生命危險。 第二常見的胸痛原因,是呼吸系統的問題,也就是肺部、氣管、支氣管這些地方出了問題。 其中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氣喘發作;氣喘發作時常伴隨胸悶和胸痛,所以如果孩子本身有氣喘的病史,當發生胸痛時,其實是氣喘發作,而不是心臟的問題喔!另外像是肺炎、氣胸這些問題,也常造成孩子有胸痛的狀況產生。 第三常見的原因是腸胃道問題。 家長們可能會想說,腸胃道跟胸痛有關係?怎麼會有關係呢? 胸痛的孩子中,10位中大約有1位其實是因為消化道問題所造成的胸痛。常見像是胃食道逆流、食道炎、胃炎、胃潰瘍等。這些聽起來都是一些大人的疾病,小朋友也會發生嗎?沒錯,這些疾病其實在孩童、青少年也會發生喔! 這些腸胃疾病跟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像是愛吃高油、高熱量食物,愛吃宵夜、愛喝茶、喝咖啡或愛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等,都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發生。所以這類的胸痛,除了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生活習慣要做修改,才能避免反覆發生。 第四常見的原因是「心理」問題所造成的胸痛 這樣的胸痛在青少年更為常見。像是學校課業壓力、與同儕相處問題、感情問題、心情問題等,這些問題有時會轉化成身體上的不舒服,造成胸痛發生。這樣的問題,還比心臟問題還要常見喔! 最後、也是第五常見的原因才是心臟的問題 心臟問題雖然是很少見造成胸痛的原因,但由於這些心臟問題都有致命的可能性,當然是要非常小心!這類問題可粗分成三類: 結構性心臟病;結構性心臟病是指心臟結構上有問題,除了出生之後就一直存在的「先天性心臟病」,也有像是川崎症所造成的「冠狀動脈瘤」、或者基因問題所造成的心肌病變。 感染發炎疾病:感染發炎疾病就像是心肌炎、心包膜炎、心內膜炎這些疾病,主要是心臟本身產生了發炎反應,導致收縮力收到影響、或是發生一些心律不整的問題。 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則是代表心臟不正常的跳動,這樣的跳動會導致收縮力變差,進而引發胸痛產生。 好複雜!那小孩胸痛要怎麼辦呀!怎麼知道是不是心臟的原因。 小孩胸痛當然是要去看醫生! 這邊主要告訴大家,胸痛有很多原因,醫師是可以透過「病史詢問」和「生理檢查」,診斷孩子的胸痛是屬於哪一類。以上這麼多胸痛的原因,其實大多可以僅透過問診跟簡單的檢查就診斷,不一定要靠抽血、X光或更進一步檢查。 當然,一些胸痛的狀況,醫生會更加小心。如果孩子有以下狀況,要小心是不是心因性胸痛,需要「儘速」就醫: 運動、出力時發生胸痛 胸痛伴隨心悸、心跳很快 胸痛伴隨昏厥、失去意識 家族中有猝死的病史 本身有先天性心臟病、川崎症或是結締組織疾病 胸痛前有發燒、感冒 發生胸痛我要注意什麼事情呢? 胸痛發生的狀況可以讓診斷更加精準,所以如果孩子發生胸痛之時,可以記錄胸痛發作時的狀況,如: 胸痛發作時間持續多久? 多久發生一次? 胸痛位置? 呼吸會不會痛? 發生時在做什麼? 做什麼事情可以讓胸痛不痛?做什麼事情會讓胸痛更痛? 有無其他地方疼痛? 有無心悸、心跳很快、心臟亂跳的感覺 小兒科病人的胸痛,大多不是心臟原因所造成的。至於是哪種原因,需要仰賴醫師的專業判斷,才能找出確切病因,加以治療。 ※本文為黃斯煒醫師獨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childrens-health/other-child-health-issues/growing-pains-symptoms-and-ways-to-ease/

先天性心臟病

爸媽看過來:寶貝需要做新生兒自費超音波嗎?專業醫教你這樣做!

【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家長常會問: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到底有沒有必要做呢?其實這個檢查比較像是「買保險」的行為;當生活有餘裕時,會想花錢多買點保險;但經濟拮据時,保險就變成可以犧牲的東西。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也是一樣,因為大部分孩子檢查的結果,幾乎都是正常或者輕微異常,只要追蹤即可。 新生兒心臟病風險有多高? 根據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吳美環研究,台灣每10萬名新生兒,約有1307位是有先天性心臟病(不包含開放性軟圓孔),機率約是1.3%。這樣的機率乍聽之下其實不低,等於每一百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新生兒是有先天性心臟病。 事實上,這些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是單純的先天性心臟病,以下共佔了1046位新生兒(約80%): 心房中膈缺損 心室中膈缺損 開放性動脈導管 肺動脈狹窄 心室中膈缺損怎麼辦?新生兒心室中膈缺損分4種,缺損大小影響自癒率 https://helloyishi.com.tw/heart-health/congenital-heart-disease/child-ventricular-septal-defect/ 另外,比較嚴重、一定需要進行手術矯正的嚴重型先天性心臟病僅有141位,大約是0.1%。 嚴重型先天性心臟病的0.1%機率算高嗎? 實際上並沒有這麼高;透過「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發現孩子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其實比0.1%還要更低。 剛剛所說的統計,是「 盛行率」的統計,是反映整個群體的狀況。由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尤其是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多數會在出生後就出現「厲害」症狀,例如唇色發紺(發紫)、呼吸急促、心臟衰竭等,所以一出生後不久,就會被送到加護病房做檢查及照顧。 另一方面,現在產前的胎兒心臟超音波,也是越來越精準,許多先天性心臟病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會被診斷,出生之後馬上就會進行治療。 所以對於產前檢查正常、出生後完全沒有症狀的健康寶寶,藉由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來診斷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其實機率遠低於0.1%。 除了心臟超音波之外,其實新生兒都有做「危急性心臟病篩檢」喔! 寶寶出生之後,醫師會和爸爸媽媽說,孩子會進行很多很多新生兒篩檢項目喔!這些項目確實非常繁瑣,爸爸媽媽不可能記得起來;其中就有一項是「危急性心臟病篩檢」,這是透過測量新生兒的右上肢和下肢得到血氧濃度結果,如果差距過大或是血氧濃度太低,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台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發現,篩檢6387位新生兒中,篩檢有問題的寶寶有16位,其中5位最後被診斷是危急性心臟病。因此透過篩檢而找出危急性心臟病的機率大概是0.07%。 各項檢查之外,其實還有「醫生」啊! 不論是足月兒或者是早產兒,一定會有醫師幫孩子做基本的生理檢查,其中就包含心音聽診。先天性心臟病中,許多都會伴隨有心雜音。一般新生兒發現有心雜音時,就會需要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有心臟結構的異常。 層層保護之下,讓風險降到最低! 醫學令人討厭的地方【聽醫師的話】就是,我們可以說有心臟病的機會低於0.01%,但就是沒辦法說100%沒有心臟病,因為凡事都有例外。在層層保護之下,聽起來台灣的孩子在經過一連串的檢查之後,應該都不會有未發現的先天性心臟病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仍是有少數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在出生後檢查都正常,但在數個月後慢慢產生症狀,就診之後才發現是先天性心臟病。 透過自費的心臟超音波,可以讓未發現的心臟病機率降到更低。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要不要做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啊?我自己的孩子,我一定幫他做心臟超音波。畢竟超音波是非侵入的檢查,且提供的資訊很充足,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都可以透過心臟超音波診斷。算是性價比很高的一個檢查。 當然性價比是一回事,但還是需要考量經濟能力。新生兒自費心臟超音波是一個「划算」但「非必要」的檢查。因為在台灣的孩子其實受到了層層保護,很多常規的篩檢、檢查可以抽絲剝繭,嚴重的心臟病抓出來。因此也不必為了沒有做新生兒的心臟超音波感到太過擔心。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心肌病變

兒童腹痛恐奪命!心肌炎初期症狀、死亡率曝:兒童5症狀要注意

【聽醫師的話】黃斯煒醫師專欄 每隔一陣子就會看到類似的新聞報導:「一名6歲兒童因高燒送醫,搶救3小時後宣告不治。後來發現是急性心肌炎!」這樣的新聞真的會讓家屬憂心忡忡:孩子為什麼會得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有什麼徵兆?急性心肌炎到底要怎麼辦呢?讓我來一一解答: 急性心肌炎是什麼呢? 急性心肌炎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心臟的感冒」;我們感冒時,最常見是因為病毒感染到我們的呼吸道,進而產生流鼻水、咳嗽等症狀。 急性心肌炎則是因為這些病毒感染到的部位是心臟;心臟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器官,另外一方面卻又相當脆弱,因此,心臟如果感冒,就會產生全身性的症狀,甚至會致命! 哪些病毒會造成急性心肌炎? 造成急性心肌炎的病毒,其實爸爸媽媽一定都聽過,例如:腺病毒、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等;這些都是平常環境中很常見、小朋友一般病毒感染會出現的致病菌;一般來說,這些病毒感染都是輕症,僅有少數中的少數,才會感染到心臟、造成急性心肌炎。 由於這些病毒都是我們平常環境中會出現的病毒,因此很難預防。 急性心肌炎會很常見嗎? 在兒童其實不算少見。在兒童的發生率大概是1%左右。 大人其實也會發生急性心肌炎,但大人發生的比率大約為0.1%,遠小於小孩發生的機率。 心肌炎死亡率? 研究指出,心肌炎的直接並發症包括心室節律失常、左心室動脈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擴張型心肌病。1年死亡率高達20%,5年死亡率高達50%。 急性心肌炎初期與中期症狀有哪些差異? 急性心肌炎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初期的症狀和一般感冒或是腸胃炎難以區分! 心肌炎初期初期症狀 腸胃道症狀:台灣兒童最常見,如嘔吐、腹痛等 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喘 發燒:不一定會發燒,僅37%的孩子有發燒的狀況 胸痛、心悸:僅22%孩子會有胸痛心悸。 由於初期症狀很難與一般病毒感染區分,這時不容易診斷。 當急性心肌炎持續變嚴重時,會開始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因此縱使是感冒或是腸胃炎,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還是要趕快給醫師重新評估,確認是不是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症狀 精神活力很差,嗜睡、叫不醒 食慾下降、不吃 四肢冰冷、唇色蒼白 呼吸費力、喘 心跳加速 孩子躁動且無法安撫 以上評估,記得要在孩子退燒的時候才準確。孩子發燒時活力下降、心跳加速、呼吸加快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退燒之後還持續有症狀,那就不正常! 有這些症狀,再加上抽血檢查、X光、超音波等加以佐證,就能診斷心肌炎。 最可怕的狀況:猛爆性心肌炎!死亡率超高 猛爆性心肌炎是更致命的狀況,主要是感染初期就造成心臟嚴重受傷,導致厲害的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整,死亡率高達五成! 心肌炎的治療與預後 心肌炎和其他病毒感染一樣,其實是沒有特效藥的。 因此治療上,主要是會使用藥物「支持」心臟的功能,降低心臟的負擔,讓心臟能撐過感染的過程。另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是類固醇治療,目前還沒有證實有效。 而在近20年來,因為葉克膜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最近兒童急性心肌炎的死亡率已經大幅下降。2019年的一篇研究就顯示,藉由葉克膜的治療,心肌炎的死亡率可以下降到20%以下,甚至有機會低於10%。 兒童心肌炎症狀:注意5大跡象 心肌炎發生的機率不是很高,且目前醫學對於治療的心肌炎成果也很不錯。 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能早期辨識出心肌炎。如果出現以下疑似心衰竭症狀時,記得要儘速給醫師再次評估: 精神活力很差,嗜睡、叫不醒 四肢冰冷、唇色蒼白 兒童躁動且無法安撫 食慾下降、不吃 呼吸費力、喘 心跳加速

減重運動

減肥該選有氧或重量訓練?醫師教你擺脫迷思 最好成效這樣做

【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減脂就是要有氧運動,長肌肉就是要做重訓」這是大家普遍存在的迷思。這樣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其實只要有運動,就可以達到減重減脂的效果,因此不論是有氧運動或是重量訓練,都可以達到減重減脂。目前認為「最有效率」的方式是有氧和重訓一起做,可在同樣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減重減脂效果。 什麼是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一般來說有三個特色: 需要用到身體的大肌肉群 具有節奏性 可以一直持續做 常見的有氧運動就像是跑步、騎腳踏車、騎飛輪、游泳等。 (延伸閱讀:運動一定要去健身房?5招懶人運動法,不花錢、沒時間也能瘦!) 什麼是重量訓練? 又稱做阻力訓練。重量訓練是指透過特定肌肉或肌群抵抗外在阻力,進而提升肌肉的力量,增強關節、韌帶、肌腱強度的一種訓練方式。所以常見的重量訓練方式如下: 啞鈴做二頭肌彎舉 負重深蹲 胸大肌臥推等 當然重量訓練要舉多重、做幾下、中間休息多久,這些都已經有實證最有效的方式。胡亂拿起啞鈴舉個兩下,是沒有效果的,而且還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喔!   我要減肥,該重訓還是有氧? 目前「最有效率」的方式是「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一起做,比單純「重量訓練」或單純「有氧運動」有效,能在同樣時間內減掉最多體重及體脂肪。 單純做有氧運動,體重的「數字」下降會很多,但這不只減掉脂肪,也把肌肉一起減掉了。 單純做「重訓」的狀況下,體重「數字」變化比較不大,但肌肉會增加且體脂會降低,也是現在很多人選擇的減重方式。 (延伸閱讀:趁早開始重訓:強健骨頭防骨質疏鬆) 效率不等於喜歡,持續才是最重要 重量訓練加上有氧的訓練方式,目前是最有「效率」的減重方式。但運動還是找自己喜歡、能夠持之以恆最重要。因此,當時間有限、兩種運動只能擇一的狀況下,建議找自己熟悉、喜歡的運動。如果強迫自己進行一個不喜歡的運動,無法堅持太久,很容易就減肥失敗了。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常見疾病症狀

蠶豆症孩子吃退燒藥有禁忌嗎?服用後切記注意3症狀

【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這陣子因為新冠肺炎而發燒來看診的小孩非常非常多,西V麵(編按:黃斯煒醫師自稱)最近遇到一個有趣的事情。西V麵遇到一個媽媽帶著新冠肺炎的孩子來看診,在跟媽媽說明了新冠肺炎要注意的事項後,西V麵就開了退燒藥「安佳熱」給小孩。媽媽問西V麵說:「小孩有蠶豆症,是不是不能吃安佳熱?」西V麵第一次被問這個問題,但稍微回想了一下,自己當兒科醫師這麼多年,遇到蠶豆症的孩子這麼多,加上「安佳熱」這個藥這麼常在使用,如果有禁忌症,西V麵不可能不知道呀。因此,我就和媽媽說,「蠶豆症的孩子也可以吃安佳熱呀,我們平時也會讓蠶豆症的孩子吃,無特別禁忌喔。」但媽媽還是一臉狐疑。 原本這件事情原本西V麵也不以為意。但事隔不到兩天,一位資深兒科護理師就Line給西V麵,同樣也是問自己的孩子有蠶豆症呀,是不是不能吃安佳熱!?同時這位護理師也說,那我們平常也是會給病房蠶豆症的小孩吃安佳熱啊?這樣沒問題嗎? 聽到這邊,西V麵就想到是不是有一些網路消息出現,加上最近發燒小孩真的多呀.才會同時讓大家在這個時候注意這個問題。再者,其實西V麵自己也有蠶豆症患者,平時發燒、頭痛也是不避諱地吃普拿疼(成分跟「安佳熱」相同),也從來沒發生過什麼問題呀。雖然西V麵也覺得這應該會有問題,不過被問了這麼多次之後,也覺得確認一下比較安心。 先講結論:只要是在「正常治療劑量」下,蠶豆症的孩子是可以使用安佳熱的。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childrens-health/other-child-health-issues/g6pd-deficiency/ 安加熱主要成分是什麼?有何風險? 「安佳熱」這種退燒藥的主要成分是acetaminophen,就和我們平常吃的「普拿疼」是同樣一種藥物。而蠶豆症的孩子,對於一些特定的藥物會產生溶血的反應,因此應該要避免這些藥物。所以問題就是,蠶豆症的人使用acetaminophen會不會造成溶血呢? 其實現在絕大多數的建議,都認為蠶豆症患者使用acetaminophen「應該是」安全的。只要在正常劑量下使用,並觀察孩子有無溶血症狀,如眼白變黃、皮膚變黃、茶色尿等症狀,在這樣的狀況下使用是安全的。 那為什麼我們要說「應該是」安全的,不能說「百分之百」安全呢?爸爸媽媽一定都希望能夠「百分之百」安全,「一定沒事情」這樣的說法。其實原因是因為,有極少的個案報告中,在兒童跟成人在食入過量的acetaminophen後,造成嚴重的急性溶血。這種案例全世界大概每3-5年會出現一個個案報告,算是極為少見。也就因為這樣的個案,就沒辦法說acetaminophen在蠶豆症的孩子身上使用,是「百分之百」安全。 那有些家長會問:「啊沒有別的藥嗎?那不能用別的藥嗎?」是可以,另外一種兒童常用的止痛藥誓炎熱消,學名是ibuprofen。但如果真的要仔細說,近年研究也是發現蠶豆症的孩子使用ibuprofen,也不是「百分之百」沒事情,也是有可能造成急性溶血。這個研究的結果,ibuprofen造成蠶豆症孩子急性溶血的機率約為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機率也是非常低。 蠶豆症孩子使用退燒藥須注意3症狀 因此,蠶豆症的孩子使用退燒藥,不論「安佳熱」或是「炎熱消」其實都是相對安全的選擇。家長真的很擔心的話,可以多注意孩子用藥後的狀況,看看有沒有皮膚變黃、眼睛發黃或是茶色尿的狀況產生,這樣就可以放心囉。 另外,網路上資訊非常非常多呀,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如果無法分辨何為正確資訊,那還是要直接詢問專業醫療人員。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審稿文章

其他心血管問題

什麼是心因性休克?一文秒懂心因性休克的前兆、原因及症狀

休克是一種因疾病引發的特定臨床表現,主要是因循環功能障礙,引發組織血液灌注量不足,導致各種器官功能異常的結果;因休克機轉不同,而有不同原因;其中,心因性休克可能是因嚴重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所導致,嚴重可能猝死。究竟什麼是心因性休克?導致心因性休克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療及預防?《Hello醫師》帶您深入了解。 什麼是心因性休克? 心臟如同一臺幫浦,負責將富含養分與氧氣的血液輸送至身體各處;心因性休克指心臟發生故障,無法繼續輸出血液,並造成以下問題: 心肌收縮功能受損 心輸出量下降 周邊血管收縮、組織血液灌流不足 器官缺血、缺氧 導致心因性休克的原因 心肌梗塞——也就是俗稱的心臟病發,是成人心因性休克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根據統計,約5~10%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會發生心因性休克,同時心因性休克也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主因,致死率達25~50%。 心肌梗塞與心因性休克的差異在於,前者指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造成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與氧氣受到阻礙,但此時心臟功能仍還能夠勉強維持;後者指心臟失去幫浦的功能,無法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個器官。心肌梗塞未必會引發心因性休克,患者可能僅心絞痛或胸痛,但若不緊急救治,就可能演變為心因性休克;反之,除了心肌梗塞之外,下列原因也會導致心因性休克: 心肌炎 嚴重心律不整 心包膜填塞 心內膜炎 肺栓塞 急性瓣膜性心臟病 心因性休克的前兆與症狀 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臟疾病的常見症狀,即是心因性休克的可能前兆,需盡早就醫治療: 胸痛、胸悶 心絞痛 心律不整 呼吸不順暢、呼吸困難 上腹痛 冒冷汗 頭暈、噁心及嘔吐 易累、虛弱及全身無力 咳嗽、咳血 臨床上,患者休克後會出現嚴重低血壓、呼吸喘、四肢水腫和冰冷,以及發紺(四肢變紫、臉色暗藍),並非一般人所認知的失去意識或沒有呼吸,因此若出現相關症狀,請立即送醫,避免惡化猝死。 如何診斷休克? 休克的症狀包括: 低血壓:血壓小於90mmHg或需使用升壓劑以維持血壓 周邊器官灌流不足:尿量每小時少於30毫升、意識改變、四肢皮膚濕冷或血液乳酸值大於2.0mmol/L等。 然而,為了區別造成休克的原因是心因性、過敏性或其他因素,醫師可能會安排以下檢查,以對症下藥: 抽血檢查 胸部X光 心電圖 心臟超音波 胸部電腦斷層 如何治療心因性休克? 一旦確診為心因性休克,患者需盡速穩定血壓及氧合狀態,以改善組織灌流、增加氧氣輸出量,其治療方法包括: 強心劑 血管收縮藥物 輸液治療:需搭配血液動力學儀器進行監測,避免輸液過多造成水腫。 葉克膜:若藥物效果不佳,需使用體外循環維生系統來穩定血壓。 若患者因為心臟衰竭導致肺水腫或肺栓塞,並因此出現呼吸衰竭,此時便需插管,以維持肺部氣體氧合作用。 待患者狀況穩定後,醫師會針對病因進行處理,例如心肌梗塞需解決堵塞的冠狀動脈、心臟衰竭可能要使用心室輔助器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心臟病

心包膜積水是什麼?為什麼心臟會積水?解說心包膜積水症狀與治療

心包膜積水指心臟有積水現象,若未即時治療會造成心包膜填塞,導致休克或死亡,屬於非常嚴重的急症。《Hello醫師》帶您了解什麼是心包膜積水、心臟積水的症狀及如何治療心包膜積水。 心包膜積水是什麼? 心臟外包覆著壁層及臟層等兩層心包膜;正常情況下,這兩層膜之間約有15~50ml的心包膜液,負責緩衝與潤滑,當心包膜液超過正常量時,就是心包膜積水,又稱心包膜積液。 左為正常心臟,右為心包膜積水 為什麼心臟會積水? 心包膜積水可能是心包膜相關疾病所致,或是全身性疾病的部分表現;統計上,超過6成病患,都是急性心包膜所引起,而且年紀愈長,無症狀的比例愈高;若心包膜積水反覆發作,在亞洲以結核性心包膜炎最為常見,在歐美則以惡性腫瘤佔多數。 心包膜積水的可能原因如下: 心肌梗塞 甲狀腺低下 感染:結核性心包膜炎、細菌性心包膜炎、病毒性或黴漿性心包膜炎、黴菌性心包膜炎及HIV感染 出血:創傷、抗凝血劑治療及主動脈瘤漏出 腫瘤:贅瘤、淋巴瘤或由肺癌或乳癌引發的轉移性腫瘤 全身性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代謝性疾病:尿毒症、黏液性水腫 藥物引發:Procainamide、Hydralazine、Isoniazid、Phenytoin、Doxorubicin及Daunorubicin 心臟積水的症狀依病因、積水速度而異 心包膜積水的症狀依積液速度和病因而異;若是創傷引起的穿孔,通常會快速積水,在短時間內引發心包膜填塞;心包膜填塞指心包膜因積液過多、壓力升高,進而壓迫心臟,導致心因性休克,是非常危險的狀況! 若是心包膜炎所引起,在症狀出現之前,心包膜可能就已累積大量積液,並因此壓迫心臟,引發呼吸困難、水腫、肝脾腫大及頸靜脈怒張等心臟衰竭之症狀。 輕微心包膜積水的症狀 心包膜積水的常見症狀包括: 運動性氣喘 端正呼吸較舒服、躺下容易喘、胸痛及胸悶 壓迫橫膈膜、食道及喉神經所引起的噁心感 吞嚥困難 聲音沙啞、打嗝 非特異性症狀則包括: 咳嗽 發燒 虛弱 疲勞 厭食 心悸 血壓下降 心包膜積水的診斷與治療 不同病因及積水速度所採取的治療方法不同;若患者積水多或增量快速,已出現心包膜填塞,應立即接受心包膜穿刺(Pericardiocentesis)或心包膜引流(Pericardial drainage)治療,避免休克及死亡。 若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則可安排以下檢查,診斷病因及嚴重度: 基本血液及生化檢查 心電圖 胸部X光 心臟超音波 心包膜積液分析 接下來,醫師就會針對原因加以治療或安排進一步的檢查;若有心臟衰竭的情形,則優先治療心臟衰竭;各種心包膜積水的常見病因與處置如下: 發現為結核菌感染,開立抗結核藥物治療。 若病程發展快速,合併發燒,可能是化膿性心包膜積液,使用抗生素治療。 若是末期腎衰竭或尿毒症,應轉診腎臟科並安排洗腎。 懷疑為惡性腫瘤,需送檢心包膜積液,並考慮安排胸部電腦斷層。 若病因不明,則應安排甲狀腺功能、自體免疫抗體、病毒學或胸部電腦斷層等其他檢查,以找出原因。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心臟病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肌梗塞?心肌梗塞自我檢測7症狀一次看

心肌梗塞就是俗稱的心臟病發,若未即時救治,輕則心律不整和心絞痛,重則休克或猝死;究竟心肌梗塞發作時的感覺是什麼?胸痛和胸悶是否就是心肌梗塞的前兆?《Hello醫師》帶您了解心肌梗塞的前兆,幫助您事先自我檢測,預防心臟病發。 心肌梗塞是什麼?能自我檢查嗎? 心肌梗塞是因為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導致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進而造成心肌受損及壞死;然而,心臟的冠狀動脈不會在一夕之間堵住,此過程通常是漸進式的,因此在血管徹底堵塞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徵兆和症狀。 這些症狀的表現方式有時與心臟較不相關,可能是頸部或腹部的疼痛,若未仔細察覺,很容易被忽視,甚至錯過及早就醫的機會。以下整理心肌梗塞常見的7個症狀。 心肌梗塞自我檢測7大症狀 若您近期曾經出現出現以下症狀,建議盡快就醫,接受下方所介紹的檢查,避免心臟病發作: 胸痛或胸悶:屬於典型症狀,經常在心肌梗塞發作前幾週就出現,而且症狀會逐漸加劇;患者會覺得心臟受到擠壓,左胸和胸口正中心有壓迫和燒灼感。 心絞痛:同樣為常見症狀,患者會覺得胸口有重物壓迫和呼吸困難,而且胸痛的不適感會輻射至左肩、上臂、後背、腹部、頸部及下巴,甚至牙齒,每次持續約3~5分鐘。 若胸痛持續長達15~20分鐘以上,通常是心肌梗塞發作的前兆,建議馬上就醫。 呼吸不順暢:平時走路、上下樓梯都不會感到喘,最近卻開始覺得喘或呼吸急促 上腹痛:心肌梗塞所致的上腹痛,容易和一般腸胃不適混淆,所以高風險族群需更加注意,合併觀察其他症狀。 冒冷汗:非運動或炎熱所致,而是因身體不適或呼吸不順而冒汗。 頭暈、噁心及嘔吐:通常休息超過10~20分鐘仍無法緩解。 易累、虛弱及全身無力:即使沒有勞動,身體也覺得異常疲累。 上述症狀通常會於心肌梗塞前期,例如幾週前或幾日前出現,而且愈趨頻繁與嚴重,因此若有輕微跡象,建議就醫檢查,特別是三高及年長者等高風險族群。(延伸閱讀:心肌梗塞症狀男女有別!女性小心胃痛、冒冷汗、疲勞)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肌梗塞?心肌梗塞7大檢查介紹 若懷疑有心肌梗塞,醫師會視情況安排以下檢查,確認心臟血管堵塞的情形,以及因血管堵塞所出現的相關症狀: 靜止心電圖:可用來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是診斷心肌梗塞最快速的檢查。 心臟超音波:觀察心臟收縮力,是否有心臟肥大、腫瘤、瓣膜異常、先天性心臟病或陳舊性心肌梗塞等狀況。 頸部動脈超音波:確認供應腦部血流的頸動脈,是否有粥狀硬化斑塊或頸動脈狹窄。 腦利鈉胜(pro BNP):透過抽血檢測,評估心臟衰竭嚴重度。 運動心電圖:利用受檢者在跑步機上的運動狀況,觀察身體活動時的心臟變化,察看有無缺氧問題。 心臟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可了解心臟冠狀動脈鈣化的程度,評估心肌梗塞的風險。 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可審視冠狀動脈硬化與狹窄程度,對於預測冠心病的風險幫助良多。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心律不整

心跳過快是心悸嗎?如何處理?需要看醫生嗎?過快原因?

心跳過快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有些人覺得自己心跳過快,實際檢測後卻是正常值;有些人則可能心跳已經跳過頭,自己卻不自知。若心跳經常過快,除了昏厥、盜汗、虛弱,嚴重時甚至可能致命。 《Hello醫師》向你解說心跳過快的定義,教你如何辨別正常心跳?並說明心跳過快的原因、種類和症狀,告訴你心跳過快應掛哪科檢查。 心跳正常值多少?心跳過快定義? 正常情況下,成人若靜止不動,每分鐘的心跳次數約60至100下。若沒有從事任何活動,心跳也頻頻超過100下以上,便可能是心搏過速,也就是心跳過快。 判斷自己心跳是否過快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感覺心悸或心律不整時,透過血壓計或脈搏計算心跳,將心跳次數記下來;若經常超過100下,甚至140下以上,請盡快就醫做進一步的心臟檢查。(延伸閱讀:心頭小鹿亂撞砰砰跳?心跳次數多少才正常?一次看懂「有心人」正常心跳範圍) 心臟跳很快會怎樣?從心跳看身體健康 正常心跳始於右心房,由竇房結放電,刺激右心房及左心房跳動,將血液流至左右心室。當電訊送至心臟中間的房室節時,訊號會被一分為二,傳送至左右心室令其跳動收縮,接著血液就會被送至身體各處,提供養分並交換氣體。 由此可知,心跳為人體循環系統的重要環節;若心跳過快、過慢或不正常,就會影響心臟血液輸出量,阻礙身體正常運作,進而危害健康。(延伸閱讀:心跳太慢怎麼辦?) 心跳過快的原因與種類 在臨床上,心跳過快通常是因為心臟的心房或心室有問題。心房異常以心房顫動最為常見,而心室異常則以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最常見。 心房顫動(又稱心房纖維性顫動,Ar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撲動(Atrial flutter) 心房頻脈(atrial tachycardia) 心室上心搏過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PW症候群(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心室頻脈(又稱心室性心搏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竇性心搏過速(Sinus tachycardia) 先天長QT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 心跳過快恐心悸、胸悶 心悸為心跳過快的症狀,心跳過快除了可能心悸、胸悶或頭暈外,最怕心臟因長期跳動過快,心房活動量減少,心房血液凝固、形成血塊,並流至腦部引發中風。 相較於心跳正常者,心房顫動病患腦中風的機率增加5倍。而且心跳嚴重過快,也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猝死;因此,若發現心跳經常過快,建議盡速就醫,查明病因並接受治療。 心跳過快的常見症狀如下: 心悸 胸悶、胸痛 頭暈 倦怠 呼吸喘 盜汗 呼吸困難 低血壓 虛弱無力 手腳冰冷 意識不清、昏厥 心跳過快如何處理?需要看醫生嗎?該看哪科? 若經常心悸或容易喘,計算自身心跳也經常超過100下,建議可赴醫院心臟科門診接受檢查。若只是偶發性心跳過快,可觀察心跳過快發生情況,例如: 是否在特定時間心跳過快? 是否在從事特定活動後心跳過快? 是否在食用或服用特定食物或藥物後心跳過快? 若發現原因,請減少可能導致心搏過速的情況,並維持充分休息與睡眠,保持心情平靜,少碰觸菸酒或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維持心臟健康。 若心跳突然嚴重過快,有昏厥、虛弱或呼吸困難的現象,請立即坐下或平躺,並盡速就醫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高血壓

吃什麼水果可以降血壓?高血壓患者5大必吃水果,還有助抗癌

高血壓可說是沉默殺手,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進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等多種疾病;罹患高血壓除了需要定期量血壓,更應特別注意日常飲食,包括水果類,必須仔細挑選,才能有助降血壓。 台灣有「水果王國」美譽,許多水果都標榜甜度破表,究竟這些水果有哪些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以下就讓《Hello醫師》為您一一介紹! 降血壓吃什麼食物好?5大超強水果報你知 高血壓患者除了定期服藥及規律運動外,也可採取得舒飲食控制血壓,也可以攝取有助降低血壓的水果,以維持血壓正常值。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人每日至少應攝取2份水果,1份水果約為1個拳頭大,若為切塊水果,1份則約半碗至1碗。高血壓患者在享受美食之餘,不妨多多食用以下有助降血壓的5種水果: 1. 香蕉 香蕉富含鎂、鉀、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其中的鉀離子可以有效平衡體內過多的鈉,以降低罹患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此外,香蕉中亦含有血管升壓素環化酶抑制物質,可達降血壓之作用。因此,建議每人每日可攝取約95公克(大1/2根、小1根)的香蕉,不但可以降血壓,裡面內含的水溶性纖維,還能防止大腸癌找上門。(推薦閱讀: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飲食方法一次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是高血壓且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因服用的部分藥物可能使血鉀上升,引發身體不適,所以建議可先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每日的香蕉攝取量。 2. 橘子 橘子富含鉀、錫、鎂、葉酸、β-胡蘿蔔素及維他命A、B、C、D等營養素;與香蕉一樣,橘子裡面也含有礦物質鉀,可降低罹患高血壓的風險;至於葉酸,則能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 另外,維他命C和β-胡蘿蔔素為強效的抗氧化劑,可減少血管壁的氧化壓力,保護血管並減少膽固醇的堆積。不過,建議胃酸較多者飯前1小時盡量不要吃橘子,可改飯後吃為佳。(延伸閱讀:橘子、柑橘類水果好神!防癌補腦、美肌顧腎) 3. 奇異果 奇異果屬於涼性食物,若是火氣大或常熬夜,可以適量食用奇異果。此外,因奇異果富含鉀,有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且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所上傳之研究指出,每日食用3顆奇異果,降低血壓的功效勝過每天1顆蘋果。 奇異果中還富含維他命C,能使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加速轉化為膽酸,保持血管壁的彈性,不易造成動脈粥狀變化,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現象。 4. 草莓 草莓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花青素、鞣花酸等營養素;其中內含的維他命C,為天然抗氧化劑,能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且能同時預防動脈硬化及高血壓;其中的膳食纖維,更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每逢冬季是國內草莓產季,建議在挑選草莓時,最好以形狀豐滿、顏色鮮紅有光澤且具有香氣的為主;買回家後,也須記得將其包裝於木盒或硬紙盒內,並放置冰箱冷藏,以保持其新鮮度;此外,在食用前請務必清洗後再吃,避免可能有農藥殘留風險。 5. 芭樂 芭樂又稱作番石榴,每100公克中內含193.7毫克的維生素C,與香蕉所含的維生素C相比,多了近9倍,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防止冠狀動脈阻塞。不僅如此,芭樂也具有檞皮素、多酚等營養素,可增加體內抗氧化力;另外,芭樂也富含鉀,同樣可幫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 不過,因芭樂糖份高,建議食用時,可搭配其他水果一起吃,不要食用過量,否則可能導致糖份攝取過多,反而使血糖飆高。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心臟病

心臟有雜音=心臟病?心雜音的種類、原因、症狀:3成幼兒會發生、1歲後漸消失

黃媽媽抱著兒子,緊張地說「醫師,我前幾天帶小孩去診所看診,那邊的醫生說小凱有心雜音。為什麼她會有心雜音?我們家的人都沒有心臟病啊?」 心雜音指除了心音之外,心臟還出現了其它多餘的聲音,常見於幼稚園、小學低年級,甚至是新生兒身上。不少父母得知小孩有心雜音後都十分緊張,害怕小孩有心臟病。 當出現心臟有雜音,是否有其他徵兆該觀察?什麼是心雜音、心雜音的種類,以及小孩出現心雜音後要注意什麼、是否需要治療?讓《Hello醫師》為爸媽們解開疑惑、面對寶貝心臟有雜音不驚慌!什麼是心雜音? 什麼是心雜音? 人體的血液會經由心臟的收縮、舒張(心臟的跳動)送至全身,當血液透過靜脈回流後,血液會穿過各個瓣膜,進入不同的心臟腔室,接著再透過大血管流出心臟。 在血液流動的過程中,若心臟的腔室、瓣膜或血管之間出現較明顯的摩擦與震動,便可能產生「心雜音」。(同場加映:心律不整怎麼辦?心跳不規律的症狀、原因、治療) 2大心雜音症狀 心雜音十分普遍,約5成嬰兒及7成幼兒都曾出現過心雜音。依據原因,心雜音可分為功能性心雜音、病理性心雜音等2種: 功能性心雜音(Functional murmurs):多數心雜音皆屬於此,為良性的心雜音。功能性心雜音的聲音較小且短促,聽起來低沉、有震動聲。大部分都是因感冒、情緒起伏、運動而引起,常見於3~7歲的兒童身上,並會隨著年齡逐漸消失。 病理性心雜音(Pathologic murmurs):病理性心雜音是因為心臟血管本身的結構有問題,如心室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瓣膜關閉不完全,導致血流時會出現其他聲音,兒童的發生率約5%。此類心雜音的聲音較大聲、型態多樣,可能出現奔馬音、敲擊音或連續性雜音。(延伸閱讀:嬰兒第19週:留意心雜音 幫寶寶按摩好處多) 心雜音≠心臟病、先觀察莫擔心 雖然「心臟有雜音」可能是心臟病的前兆之一,但其實心臟有雜音不代表絕對患有心臟病。在兒童,多數可能只是短期的良性現象。且並非每種心臟病都有心雜音,諸如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肌病變等,都不一定會有心雜音。 因此爸媽們當面對家中寶貝有心雜音的情況時,應綜合觀察孩子有無出現嘴唇、指甲、皮膚的顏色呈現灰藍色的發紺現象,或像是小孩是否活力變差、手腳、唇色發白等其他症狀後,或是直接諮詢醫師,毋需過度緊張。(你也想知道:高血壓恐成無形殺手!誘發心臟病5大原因別輕忽、4大原則遠離心臟病) 新生兒也有心雜音 除了兒童有心雜音外,部分新生兒也會因肺動脈的分支尚未發育完全,導致「周邊肺動脈狹窄」(Peripheral pulmonary stenosis),進而使心臟收縮時出現輕柔、短促的雜音,屬於良性現象,多數通常在寶寶滿6~12月後自行消失。 新生兒也有心雜音 除了兒童有心雜音外,部分新生兒也會因肺動脈的分支尚未發育完全,導致「周邊肺動脈狹窄」(Peripheral pulmonary stenosis),進而使心臟收縮時出現輕柔、短促的雜音,屬於良性現象。(延伸閱讀:嬰兒第19週:留意心雜音 幫寶寶按摩好處多) 心雜音要治療嗎?3成幼兒會發生、一歲後漸消失 多數情況下,通常寶寶滿6~12月後心雜音就會自行消失,屬於良性現象,無需治療,家長不用過度擔憂,只要小孩的心臟結構健全、功能正常便沒有問題,亦毋需限制小孩飲食、活動。但少數情況下,心雜音可能暗示著嚴重的心臟結構問題。 根據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陳俊安表示,有近3成的孩童、特別是在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的階段,會出現良性的心雜音。但由於心雜音的變化常是臨床診斷病情時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建議諮詢醫師並協助心臟聽診,透過聽筒確認心臟雜音傳遞的「心聲」,即可確認心臟是否需進一步治療的訊息。 根據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建議,若家長仍有疑慮,可赴醫院兒科諮詢並安排檢查是否無害。醫師可能會藉由聽診器進行初步判斷,若有不明之處,則會在安排心臟超音波、X光或心電圖進行深入檢查。(延伸閱讀:肥厚型、擴張型?心肌病變原因、類型、症狀、診斷、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心臟健康

心臟檢查項目有哪些?盤點8種心血管檢查、心臟病9大前兆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名,死亡率相當高。定期檢測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Hello醫師》為您介紹常見的8種心血管檢查項目,以及需提防的9種心臟病前兆。 心臟疾病的分類 心臟疾病大致分為以下4種: 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相當繁多,大多數是心臟、動脈、靜脈等在胚胎時期發育出現問題所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確切成因仍不明,在新生兒中的盛行率約是1%。 風溼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是由風濕熱所導致。人體感染β 溶血性 A 型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這些細菌與人體的蛋白質相似,會使得免疫系統攻擊這些病菌,也會攻擊到人體組織,進而使得皮膚、關節、大腦、心臟、大腦受損。另外,心臟的瓣膜也是免疫系統攻擊的目標。當心臟瓣膜受到攻擊而發生受傷的狀況時,就是風濕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在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都有可能發生。 高血壓心臟病:最常發生的心臟病之一。若是長期高血壓,可能會加重左心室負擔,使得心臟肥厚、甚至增大,嚴重會導致心臟衰竭,好發於中老年人。 冠狀動脈心臟病:同樣是相當常見的心臟病之一。由於患者血管內油脂累積、內膜增厚而形成粥狀斑塊,便會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會使得血管不易流通、進而導致心臟肌肉因缺氧而壞死。好發於中老年人。(延伸閱讀:心臟病營養補充品:輔酶Q10) 8種常見心血管檢查項目 12 導程心電圖:基本的心臟檢查之一,在受檢者胸前貼上電極貼片,藉此診斷心臟是否有異狀。(延伸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心臟超音波:透過超音波檢查心臟,並觀察心臟跳動、內部結構是否有異常,由於是超音波,並非侵入式治療、也不會有X光的輻射。 心導管檢查:對患者局部麻醉,並透過血管穿刺,將心導管連接冠狀動脈及心臟各腔室,進而檢查是否有冠心病等疾病,若有病情能及時進行手術,屬侵入式治療。 運動心電圖:受試者一邊運動,一邊檢查檢查其心電圖及心跳頻率。由於運動會使心臟所需氧量增加,藉此評估患者的冠狀動脈缺氧情形,並進一步診斷。 傾斜床測試:受試者躺在床上,以不同角度傾斜床,觀察受試者的心臟變化,多用於因不明原因多次昏厥患者。 核醫心肌灌注掃描:將追縱劑注入心臟周遭血管,並透過伽瑪照相機追蹤心臟活動,進而研判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會在心臟周圍血管注入顯影劑,並使用高速多層螺旋電腦斷層掃描,掃描冠狀動脈並做出心臟的3D立體圖形。 24 小時霍特式攜帶式心電圖連續監測:讓病患攜帶24小時攜帶式心電圖,並監測患者一整天的心跳活動,隔天將心電圖歸還醫院後,醫生便能藉此判斷病情。(你也想知道:心跳忽快忽慢別忽略!及早治療心房顫動遠離中風) 心臟病9大前兆 冠狀動脈以及高血壓心臟病的前兆並不明顯,若是肥胖、三高、抽菸、嗜酒族群,建議定期前往醫院做心血管檢測;若出現以下症狀,則須盡速就醫詳細檢查:  胸悶 胸痛 呼吸困難 臉色蒼白 冒冷汗 眩暈 噁心 腹痛 身軀、四肢麻木感。(推薦閱讀:年輕人胸痛超有事!「心包膜炎」躺下症狀更嚴重、輕忽胸恐積水+心臟衰竭)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心血管問題

法布瑞氏症是什麼?會對壽命造成影響?原因、症狀、治療解析

阿德從小就病痛不斷,只要感冒、天冷變化,手指、腳趾就會像被鐵槌敲般劇痛,皮膚也長滿奇怪的紅疹,卻找無病因。 直到某日阿德突然昏厥摔車,送醫經院方安排深入檢查後發現,阿德罹患的是罕病「法布瑞氏症」。手腳疼痛、皮膚問題,乃至於心律不整所致的昏厥皆因此病。 究竟法布瑞氏症是什麼?為何會手指長紅疹、腳趾劇痛,甚至影響心臟健康?《Hello醫師》一探法布瑞氏症對健康的影響,並介紹法布瑞氏症的症狀與治療。 法布瑞氏症是什麼? 法布瑞氏症(Fabry disease)為罕見疾病,屬於「溶小體儲積症」的一種。溶小體的作用形容細胞的垃圾場,可藉由多種酵素將蛋白質、黏多醣、醣脂質等物質消化,並分解成小分子,提供細胞回收再利用。(你也想知道:吃得油膩膩?小心血管「油」過頭!出現高血脂症,小心併發中風和心肌梗塞) 法布瑞氏症被視為一種基因缺陷,當病患體內缺乏名為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 α-GAL)的溶小體酵素,導致細胞脂質無法代謝,將使相關醣神經鞘脂質及球三糖神經酰胺(Globotriaosylceramide,簡稱GL3)及逐漸堆積在全身的細胞,引發各處器官病變。 法布瑞氏症典型3大症狀:併發症多、不容易診斷 因基因缺陷,導致GL3主要堆積在腎絲球、腎上管的上皮細胞、心肌細胞與瓣膜纖維細胞,造成腎臟、心血管、腦血管及神經病變。由於法布瑞氏症的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直至成年甚至30、40歲才經由併發症發現罹患法布瑞氏症。 法布瑞氏症的3大典型症狀如下: 肢體末端疼痛:為最明顯的症狀,且天氣變化、有情緒壓力時疼痛感會更加劇烈。疼痛感包括抽痛、灼熱感和刺麻感,嚴重時患者可能無法站立或睡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皮膚紅疹:皮膚出現暗紅色疹子,主要分布於下腹部與大腿間,頸部、四肢末梢與胸部。 角膜斑點:眼睛角膜出現輻射狀或螺旋狀的混濁斑點,有時水晶體也會出現混濁的情況。 法布瑞氏症恐引發中風、腎衰竭 法布瑞氏症的危險之處在於若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過度累積的GL3會使身體各處的重要器官如心臟、腎臟及腦血管等發生病變,嚴重者更可能面臨洗腎,甚至猝死的情況。 法布瑞氏症的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女性的發病時間通常較晚,症狀也較輕微,因為法布瑞氏症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常見病變器官與併發症如下: 腎臟病變:腎絲球過濾下降出現蛋白尿,後期則演變為腎衰竭。 心臟病變:通常出現於成人後,症狀嚴重程度不一,可能出現左心室肥大、二尖瓣閉鎖不全、心悸、心律不整,後期則常有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問題。 腦血管病變:導致缺血性中風、腦血管梗塞、頭暈或頭痛等。(延伸閱讀:頭暈、視力模糊竟中風?頸動脈狹窄7大前兆:表情不對稱、四肢麻快就醫) 法布瑞氏症會影響壽命嗎? 根據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的資料,若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男性「法布瑞氏症」患者壽命平均減少約20年,女性則減少約15年。 法布瑞氏症4大治療藥物:早期治療有望重返正常生活 法布瑞氏症的治療分為2部分,一部分針對症狀治療,一部分則透過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ERT),藉由注射α-半乳糖苷酶藥物,改善GL3過度累積的問題。 若早期接受治療,病情可獲得妥善控制並重新正常生活,但若治療時機太晚,已出現心肌肥大或器官衰竭,治療難度便會大幅提高。 針對法布瑞氏症常見的症狀,可區分為4大類治療藥物與方法: 肢體疼痛:使用苯妥英(Phenytoin)、癲通長效膜衣錠(Carbamazepine)預防及緩解慢性疼痛。 皮膚病變:藉由雷射治療身上所出現的暗紅色疹子。 心血管、腦血管病變:使用抗凝血藥物改善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嚴重者則可能需接受冠狀動脈手術。 腎病變:前期會先以藥物緩解腎臟病變速度,若腎衰竭已入末期,則需透過洗腎延緩病情。 新生兒建議接受基因及酵素檢測 由於法布瑞氏症屬於基因疾病,因此若家族中有任何成員患有法布瑞氏症,建議安排新生兒接受基因及酵素檢測。 母親可在產前透過基因診斷、懷孕期間的羊膜穿刺來發現法布瑞氏症,產後則可藉由新生兒手、腳之血液測定嬰兒的α-GAL酵素活性。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心血管問題

一破就要你命!「沈默的殺手」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高達5成!認識主動脈瘤3大症狀與治療

主動脈瘤自字義上聽來就讓人不安,但它既不是癌症,也幾乎沒有任何徵兆。其實主動脈瘤指的是當主動脈不正常膨脹,膨脹的部位超過原本的直徑1.5倍時,就會被判定為「主動脈瘤」。也因主動脈瘤發生時徵兆不明顯,當主動脈瘤一破掉就會造成大量出血,僅有約1~2成左右的病患可以存活,因此也是心血管疾病中極度危險的病症。 而主動脈瘤是什麼?雖然徵兆不明,但主動脈瘤的3大症狀該從何看起、及早預防?《Hello醫師》和你一起認識主動脈瘤這個沈默又危險的殺手。 主動脈瘤是什麼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負責穩定全身的血液循環。主動脈有3層結締組織,分成內、中、外3層。一般情況下,主動脈是平滑有彈性的,可以承受血液在流動時所造成的輕微撞擊。當主動脈直徑不正常膨脹時,便會產生所謂的主動脈瘤(Aortic aneurysm)。主動脈瘤可以發生在任何主動脈上,最常見的則是腦部與腹部的主動脈。(延伸閱讀:劇烈胸痛、猝死主動脈剝離成殺手!主動脈剝離症狀原因完整看) 主動脈瘤的分類有哪些? 主動脈瘤可以分成真性動脈瘤與假性動脈瘤: 真性動脈瘤:指血管壁變大、變薄,但仍有血管的彈性。 假性動脈瘤:血管壁已經受損,血液會滲透出來所形成的動脈瘤。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研究顯示,當血管直徑越大,動脈破裂出血的危險性越高。若當主動脈瘤超過5公分,破裂出血的機率之高,一旦破裂,即使馬上手術,致死率也高達9成,而使主動脈瘤亦有「沈默的殺手」之稱。 主動脈瘤的症狀 主動脈瘤初期不會有症狀,只有動脈瘤變大壓迫到鄰近組織時才會開始出現明顯症狀。而位於腹部的主動脈也因多靠腹部理學檢查觸診而發現,使得醫生對肥胖者的主動脈情況好壞判定相對困難;但一般來說,當患者出現腰背痛或急性劇烈腹痛等症狀時,即應立即就醫治療。 而主動脈瘤依照發生部位而有3大不同症狀如下: 腦部主動脈瘤:症狀輕微者會噁心、嘔吐、頸部僵硬;主動脈瘤破裂時則會眼瞼下垂、瞳孔擴大,若沒有及時治療恐會導致半身不遂、意識不清,甚至是死亡。 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初期沒有症狀,但動脈瘤變大時會壓迫到鄰近組織,腹部會疼痛,有時疼痛感會轉移至鼠蹊部,不少病患會認為是腎結石或是一般的腹痛。當動脈瘤直徑超過5公分時,可以在肚臍上分清楚摸到硬塊,破裂時有休克、死亡的危險。 胸主動脈瘤:症狀有咳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是聲音沙啞。大部分的病患都會有劇烈的胸痛,嚴重者恐造成死亡。(你也想知道:吃得油膩膩?小心血管「油」過頭!出現高血脂症、併發中風和心肌梗塞) 主動脈瘤致病因子 主動脈瘤無聲無息,一破就致命。雖然沒有明顯的症狀,不過有出現下列危險因子的人應及早預防、多加注意: 65歲以上長者 男性 長期吸菸 有三高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族群 家族有動脈硬化史 主動脈瘤可以治療嗎? 當主動脈瘤破裂時,除了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盡快就醫,醫師會按照動脈瘤的部位與大小來決定如何治療: 藥物治療: 使用藥物控制高血壓,緩解動脈瘤持續擴大。 手術治療: 胸部、腹部的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公分以上、迅速膨脹時,會採取血管支架手術或是切除動脈瘤。手術可以分為2種: 傳統開腹手術:在腹部切開約30~40公分,以人工血管置換腹主動脈。缺點是傷口大、出血量多、術後恢復時間長。 血管內支架置放術:從兩側腹股溝切開放入血管支架,傷口約4~6公分。相較於傳統手術,不但出血量少且恢復時間也短,不過缺點是支架可能會滲漏或是移位,需要定期回診檢查支架是否有問題。(推薦閱讀:腳痛、腳麻、腳發冷?小心「腳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成因與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膽固醇

高密度膽固醇過低?解說膽固醇過低原因、危害及標準

許多人聽到「膽固醇」,可能存有刻板印象,覺得「膽固醇」就是對人體不好,;其實,這都要怪膽固醇過高,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膽固醇也是人體產生荷爾蒙與構成細胞膜,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一般人大都會擔心膽固醇過高,不過,有些人反而會膽固醇「過低」,這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問題呢?趕快來看看,如何界定膽固醇過低?又有哪些症狀? 什麼是膽固醇過低? 首先,我們要先定義,所謂「膽固醇過低」,是指哪些膽固醇過低?所以,我們先以一般血脂檢測最常看到的數值為例,膽固醇主要可分為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總膽固醇代表所有膽固醇總和,包括低密度、極低密度、中密度及高密度膽固醇等;低密度脂蛋白負責載送肝臟製造的膽固醇,經血液送給需要的細胞;高密度脂蛋白則會與血液裡的膽固醇結合,送回肝臟進行代謝。 關於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過低,究竟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影響,醫界仍在研究;不過,高密度脂蛋白過低,代表更多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勢必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膽固醇過低原因 膽固醇和飽和脂肪普遍存在於肉類和蛋,素食者、不愛吃肉與熱量攝取不足的人,就可能膽固醇偏低;不過,其原因並非是食物膽固醇過少,而是製造膽固醇的原料之一–飽和脂肪過少。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內的膽固醇濃度主要是肝臟製造,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反而只佔一小部分。 此外,有些遺傳疾病,如史密斯-蘭利-歐匹茲症候群(Smith-Lemli-Opitz syndrome,簡稱 SLOS)、甲狀腺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或是罹患癌症等,也可能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 膽固醇過低會有危害嗎? 有學者提出,膽固醇過低可能影響正常細胞功能,對於大腦這種佔膽固醇含量 25% 的器官,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已經知道,膽固醇是合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合理;部分研究也發現,過低的膽固醇濃度,可能與癌症、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憂鬱症(Depression)相關。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一般公認的研究成果,證明膽固醇過低對人體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罕見疾病 SLOS(Smith-Lemli-Opitz症候群)患者因基因缺陷,人體膽固醇合成發生問題,多數患者皆會有膽固醇過低,可能出現的症狀包含小頭、顎裂、心臟缺陷及腦部發育異常等,患者反而需要透過膽固醇補劑改善症狀;不過,這並不等於一般人膽固醇過低,也會出現類似症狀。 關於總膽固醇過低會對人體造成有什麼影響?醫界仍未有定論所以,通常不會針對偏低的膽固醇進行治療;現在主流醫學仍將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作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點。 膽固醇過低的標準 其實,不僅膽固醇過低對人體危害沒有定論,目前醫界對於膽固醇過低的標準,也還未有明確共識。 若以一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檢測標準值來看,只有規定總膽固醇應低於 200 mg/dL、LDL-C 應低於 130 mg/dL,但沒有標註應該高於多少。 根據美國知名診所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資料指出,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40 mg/dL,通常可被視為膽固醇非常低的狀況。 該如何面對膽固醇檢測的結果? 膽固醇過低究竟會對一般人造成什麼影響?醫界未有定論,人們面對膽固醇的態度及醫師給出的建議,也會因為研究進展而有所變化,甚至與過往建議相反。 無論如何,當前醫學治療方針著重在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過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過低等病症,留待日後進一步研究,為我們解答膽固醇過低的好壞之處。 若你的膽固醇並非處在標準值之內(可能用紅字標示),請諮詢醫師,討論改善的方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心臟衰竭

心臟無力的原因?有哪些症狀?心臟衰竭7大先兆愛注意

根據衛福部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心臟病位居第2位,緊追在癌症之後。許多心臟疾病因為沒有及早治療,導致心肌梗塞找上門,甚至造成心臟衰竭。 《Hello醫師》為您說明心臟衰竭常見的7大先兆,幫助您防範未然、守護心臟健康。 心臟無力的原因?哪些高危險族群應該注意?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又稱作鬱血性心衰竭,由於心臟幫浦功能受損,使心臟無力將血液輸送出去,以維持身體正常血液循環,並提供身體足夠的氧氣及養分,因而讓人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然而,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陳翰興醫師表示,會造成男性心臟衰竭的原因多為冠狀動脈心臟病,以及大家熟知的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女性則常因高血壓、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而導致心臟衰竭。(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另外,如果有嚴重貧血、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擁有心臟病家族史者,也較容易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 心臟無力有哪些症狀?心臟衰竭7大常見先兆 下列為7種心臟衰竭常會出現的前兆: 容易疲倦:當病患出現心臟衰竭時,會因從心臟送出至大腦的血液量下降,而引發缺氧的狀況,容易造成病患於日常活動時出現疲倦感。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為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病患除了會於活動時特別容易喘外,嚴重者甚至連平躺或休息時,也會不時覺得呼吸困難,需坐起身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不適。 下肢水腫:當你發現鞋子突然穿起來不合腳時,有可能是心臟衰竭造成的下肢水腫所致,而水腫通常好發於雙側腳踝,觀察到此症狀發生時,請及早就醫檢查。(延伸閱讀:水腫不是真胖~但可能隱藏這些疾病) 夜尿症:夜尿症為心臟衰竭的症狀之一,因患者的心臟機能減弱,無力將血液輸送至腎臟,因而造成腎臟血管的血流量減少,使病患白天尿液減少,不過等到晚上睡覺平躺時,反而會造成腎血流量增加,進而導致尿量變多,出現夜尿症的情形。(推薦閱讀:1天超過8次就算頻尿!頻尿定義、原因、症狀、治療與飲食) 不停咳嗽:心衰竭患者因左心泵送血液機能降低,導致血液淤積心臟病提高左心房壓力,便可能導致肺部積液,形成肺積水(肺水腫)。由於有大量的液體堆積在肺部之中,使肺黏膜受到刺激,患者可能出現乾咳,或咳出大量帶有泡沫及血絲的痰。不過也因咳嗽為感冒的常見症狀之一,所以有不少患者經常會將其誤認為是感冒症狀,延誤寶貴就醫時機。 心跳過快:一般成年人處於休息狀態時的心率,通常會介於1分鐘60~100下之間,而早期心臟衰竭可能會因心輸出量減少,促使心臟代償性地加快心跳,以滿足各器官的血液需求。 胸悶、胸痛:因心輸出量減少,冠狀動脈血量不足,進而發生胸悶及胸痛的症狀。   心臟衰竭會好嗎?盡早改善可阻止病況加劇 心臟衰竭並不能完全根治,但若能在及早發現心臟衰竭前兆,於病情早期嚴格控制生活習慣,如限制水分與鈉攝取量、多吃低脂食物及蔬果、戒菸等,即可降低心臟功能衰退的風險。(延伸閱讀:對心臟好的食物有哪些?4大最強護心食材報你知) 另外,建議民眾一旦確診心臟衰竭,就應積極配合醫師診療,並遵守醫生囑咐,就能有效避免心臟衰竭加劇,也能繼續從事自己喜愛工作或興趣,繼續享受美好人生。(詳細心衰竭日常須知請點此)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會怎樣?怎麼改善?膽固醇過高原因、症狀解說

現代人三餐不正常、普遍缺乏運動,經常最後得面臨膽固醇過高、也就是所謂「高血脂症」的問題。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7~2020年的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有高血脂的比例竟高達25.6%相當於每4人就有一人是高血脂,並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由於高血脂症在初期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當過多脂肪長期囤積在血管內壁卻無加以控制,即會造成動脈硬化,引發血管阻塞、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等高度危險的心臟疾病。 膽固醇過高非一夕發生,《Hello醫師》將告訴你膽固醇過高的成因、所謂膽固醇的「正常值」又是多少,當發生膽固醇過高時有何症狀,讓你一次搞懂如何遠離高膽固醇的威脅! 膽固醇的作用 膽固醇其實對心血管健康並非百害而無一利。相反而言,膽固醇能協助建構細胞膜與荷爾蒙的產生,少了膽固醇,人體也無法正常運作。 我們常聽到的「壞膽固醇」、「好膽固醇」其實是來自運載膽固醇的蛋白質——脂蛋白,它們透過包裹膽固醇的方式在血液中運行,但依據脂蛋白性質的不同,便會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將有所差異。 什麼是膽固醇過高? 所謂的「膽固醇過高」通常被分為以下3大類: 總膽固醇過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 高密度脂蛋白(HDL)過低 膽固醇過高也常稱為「血脂異常」(Dyslipidemia)或「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血液裡有過多的膽固醇可能提高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的風險,若脂肪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則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因此定期的膽固醇檢測是預防膽固醇過高而引發心臟病的關鍵之一。 膽固醇過高 症狀不明藏殺機 可怕的是,多數膽固醇過高的患者往往沒有任何徵兆或不適,直到血管堵塞程度已相當嚴重,可能才會出現高血壓、頭暈等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又稱缺血性心臟病)的常見病徵。然而,少數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或膽固醇過高病患可能會出現黃色瘤(Xanthomas)或黃斑瘤(Xanthelasma) 的症狀,患者的皮膚底下(通常在眼皮周圍)可見黃色的膽固醇沉澱物。 膽固醇過高的原因 這6類原因最要命 導致膽固醇濃度升高的原因之多,即便部分非我們能掌控的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高脂血症(Familial hyperlipidaemia)、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但其他因錯誤生活習慣而引發的危險因子還有下列6大類: 疾病:包括肝病、腎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等。 抽菸:吸菸會降低HDL的濃度,提升壞膽固醇,還會傷害血管內壁,讓脂肪斑塊更易形成。 不健康的飲食:其實我們從食物中直接攝取的膽固醇(膳食膽固醇),對人體整體的膽固醇濃度影響不大。大部分的膽固醇仍由肝臟產生。然而,製造原料如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若攝取過多,例如炸物、甜品、麵包、泡麵等,就容易造成膽固醇濃度急遽上升。 缺乏運動:運動可增加好膽固醇,幫助運送多餘的低密度脂蛋白回肝臟代謝,並且提高LDL的顆粒體積(小顆粒的LDL對心血管的危害更大)。 高齡:肝臟代謝膽固醇的能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下降。 糖尿病:糖尿病患若未妥善控制,過高的血糖將導致肝臟脂解酶活性下降,使LDL增加、HDL減少,此外,高血糖也可能造成血管慢性發炎,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膽固醇標準值這樣看  圖解秒懂膽固醇指數過高 膽固醇檢測屬血脂檢測的一種,而多數人通常會一併檢測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若你有膽固醇或其他跟血脂有關的疑慮與指數過高的狀況,家醫科、一般內科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都可協助進一步的治療。 總膽固醇過高如何改善? 當膽固醇檢測發現數值超標時,醫師通常除了建議患者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之外,若是糖尿病和心臟病患者或病況未見改善、數值嚴重超標,即會採取藥物進一步治療。 有調有差!飲食、生活雙管齊下 正視膽固醇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應著手的仍是自調整每日的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做起。例如戒菸、規律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以白肉、魚肉取代紅肉、戒除炸物、甜食與含糖飲料,而糖尿病患則應積極控制血糖等。(延伸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即便尚未發生膽固醇過高的問題,上述生活與飲食習慣仍應即早開始,免於受病症影響而苦於身心不適的歷程。 膽固醇過高的藥物治療 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 史他汀(Statin):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速率。相關藥物包含辛伐他汀(Sim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等 。 膽酸結合樹脂(Bile-acid-binding resins):膽固醇是膽酸成分之一,膽酸結合樹脂的機轉是透過與膽酸結合,阻止腸道內的膽酸被吸收,於是肝臟便須消耗更多膽固醇製造膽酸,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相關藥物如Cholestyramine。(推薦閱讀:降膽固醇你吃對了嗎?3大降膽固醇藥物功能、副作用揭祕)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腸道可由吃進的食物中吸收膽固醇,此藥物可抑制腸道的吸收作用。相關藥物如依澤替米貝(Ezetimibe)。 PCSK9 抑制劑:可抑制人體內PCSK9分子,讓肝細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無法與其結合,肝臟就可以代謝掉更多膽固醇。相關藥物如alirocumab Lomitapide:直接和微粒三酸甘油脂傳送蛋白結合並抑制其作用,以抑制乳糜微粒(Chylomicron)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達到間接減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目的。主要用於治療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rolemia) Mipomerson:一種寡核苷酸的反譯抑制劑。可抑制人體Apo-B的合成,間接降低LDL數量。主要用於治療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健康小工具
看全部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